参加主题教育座谈会发言稿.docx
参加主题教育座谈会发言稿主题教育活动目的是让我们贯彻党的重要精神的举措, 是激励我们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不竭动力。但各地区在实际操作过程 中,可能存在理解的偏差,运用的失误,注重形式等问题, 达到真正深入内涵的领悟上可能还存在短板。一、原因分析一是“生搬硬套”,不能因地制宜。近年来,党史学习 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在许多地区出 现了良好的经验做法,但也有一些单位在借鉴先进做法时 “生搬硬套。不能巧妙地运用好。一名*表示“看到*" 在推广党史学习教育中先进做法时成效很好,群众受益,但 我们在学习他们做法时,没考虑到*的体量不一样,他们 *人口数是我镇3倍之多,真正实际操作起来,达不到效 果,反而弄巧成拙”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习良好经验 千万不能生搬硬套,每个单位存在很多差异的地方,真正运 用上来,出现的问题也暴露出来。二是“脱离群众”,助长形式主义。主题教育活动明确了主题,下发了要求,基层单位在领悟并实践上可能存在偏 差或者只是完成上级要求,等主题教育活动时间一过,便草 草结束,偏离了为群众办实事的初衷。在党史学习教育中, 开展学习会、研讨会、培训班较多,有些党员学习做样子、 搞虚把式,从网上购买现成的手抄本、学习日记,拿来后一 复印就成了自己的心得,对于群众“急难愁盼”的事不了解, 没有立足眼前、解决的具体问题,也没立足长远、完善解决 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这样的形式主义并没有切实地为群众 办实事,反而脱离了群众,助长了形式主义。三是“材料繁多”,增加基层负担。治国安邦,重在基 层。然而,误把主题教育当成“材料教育”导致基层迎检多、 负担重是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有的部门和单位甚至拿主题 教育当作“检查基层”的工作抓手。因主题教育导致的督查 多、检查多、考核多,不仅抓工作、抓落实、抓执行的方法 单一,而且一旦形成惯性思维,容易导致对上迎检不胜其扰、 对下检查层层加码,而工作难以抓实的恶性循环。据调查发 现,基层压力大的原因,在于“痕迹管理”的思维方式还比 较普遍。其实,留痕没有原罪,但主题教育太注重形式使得 痕迹过度泛滥就应警惕。其中主要有个“度”的问题,基层 工作是具体实践工作,基层治理是遵循科学规律的治理,不 能把痕迹与形式作为考核工作的唯一标准,否则很容易让上 上下下都陷入疲于应对的境地,导致主题教育变成“材料教 育”。二、意见建议一是打消“上下左右一个样”的顾虑。在别的地区形成 了很多好的经验做法,可以借鉴,但借鉴不等于照抄照搬, 必须把握特殊性、增强针对性。领导干部发挥“领头雁”的 作用尤为关键,针对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对象,采取 分众化、差异化、互动化方式,对主题教育内容要求、组织 方式等作出制度性安排,既保证全覆盖,又增强针对性和实 效性,切实推动主题教育从“有形”向“有效”转变。二是打消“关起门来搞教育”的顾虑。主题教育搞得好 不好,人民群众看得最清楚、感受最真切。让群众参与进来, 要打开“门”听取意见,坚持“面对面”与“背靠背”相结 合,真正把话题说开、把问题检准,把为民办实事,提升群 众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果的“试金 石”,对群众不满意的要及时“返工补课”,决不能草草收场, 切实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红利”。三是打消“材料教育增负担”的顾虑。要控制好“量二 主题教育不是“材料教育”,盲目追求数量,出现“文山会 海”等问题,势必造成形式主义,要坚持举措服从主题、形 式服务内容、材料服务实效。不做表面文章,不搞防止单纯 抢时间、赶进度,避免搞形式上的“花样翻新”,切实做一 件、实一件、成一件,让基层党员干部有更多的时间来抓学 习、抓整改、抓落实,把更多精力用于服务群众、推动发展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