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河长”治水来——泉州市河长制工作情况综述.docx
-
资源ID:93161561
资源大小:15.1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河长”治水来——泉州市河长制工作情况综述.docx
问渠哪得清如许 唯有“河长”治水来泉州市河长制工作情况综述泉州,因水得名、依水而建、得水而兴,水是泉州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命脉所在。溪水清、 两岸绿、乡情美,绿树环绕周边,清风不请自来。这样的生态和谐画面是每一个城市的渴望。近 年来,泉州市坚持“生态立市”,在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有力维护生态环境总体向好但是,泉州水资源总体偏少,水环境承载压力较大,部分河道水质 不够稳定,水污染防治任务仍然十分艰巨。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河长”治水来。从无到有,从有到优,2017年3月1日,泉州市在 全省率先推行河长制,全面构建市、县、乡三级河长体系,市委主要领导担任河长制总督察,市 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河长,全市上下一心、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全力打造法制化、社会化、信息 化泉州版河长制,得到水利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更在福建省2017年度河长 制工作考核中获得全省第一。一、全市河长制工作概况目前,全市河长制构架全面建立,基本制度全部出台,重点工作有序推进,机制创新有声有 色,流域生态有效改善,河流水质持续向好。早在2000年,时任福建省长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并 亲自推动生态省建设,泉州历届班子一任接着一任干,先后启动''两江流域综合整治、水利工程 体系建设等。近年来,泉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新发展理念和 新福建建设重要要求,持续推进国家生态市建设,先后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生态市、森林城市、 绿化模范城市等称号,泉州在不断探索和建设河长制工作中,总结了不少宝贵经验,主要典型举 措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河长制“四个体系”建设;二是生态+城镇,构建生态连绵带;四是生态 +制造业,促进制造业与生态正向互动;四是生态+美丽乡村,攻坚农村污染治理。二、河长制的典型举措(-)河长制“四个体系”建设1、第一个体系:组织架构体系在省、市、县、乡四级河长架构下,坚持统一架构、统一目标、统筹推进,自上而下,建立 “三级五层双河长”组织体系。三级即:市、县、乡三级。五层即:区域河长、流域河长、区域 河长办、流域河长办、河道专管员五个层级。与2014年试行相比,主要是由行政首长负责到党政 同责,将河长办延伸到乡镇一级,增加河道专管员、河道警长两支队伍,并探索双河长、河长办 集中协调、河长一支笔等运行机制,推动责任压力层层传导。上下对应、层层衔接,实现责任网 格从区域到流域全覆盖、从大江到小河全覆盖。(1)实行双河长,落实党政同责。市、县、乡三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共同担任各级 河长,既挂帅又出征。(2)建立流域河长一支笔工作机制,凸显统筹协调。针对当前部门多头管理、各自为战, 项目、资金、工作碎片化问题,整合原本分散在住建、环保、农业、水利等部门的资源,由河长 统筹安排、统一审批、统一实施。(3)强化河长办能力建设,凸显推进办职能。河长办是河长的参谋助手机构,对河长负责, 不能只管日常工作,要注重协助河长抓好河流管理保护工作。河长办不是统计办、规划办,而是 推进办!是专业机构,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4)设立河道专管员、河道警长,凸显最后一公里管护。将河流管理触角延伸到一线,是 泉州的一个创新做法。2017年年初在构建河长制组织体系时,泉州市河长办着重考虑如何打通这 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建立了河道专管员、河道警长两支队伍。2、第二个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加强立法保障,让河长履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推动两法衔接,让行政执法与司法相互借 力、共同发力;强化联动执法,形成跨区域生态环保“一盘棋”整治格局。(1)加强立法保障。去年,泉州市出台全省首部河长制领域的市级法规一一市区内沟河保 护管理条例,同时,起草晋江、洛阳江水环境保护条例,有望今年底出台。让河长巡河履职 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把河长制提升到法制层面。(2)推动两法衔接。去年,泉州市在全国首创检察官驻河长办工作室,建立河长办与检察 院联合执法监督机制,设立生态法庭。通过联合监督,形成行政执法与司法相互借力、共同发力, 让新环保法真正长出利齿,有效监督各级河长履职尽责。(3)强化联动执法。去年,泉州市牵头组建“环戴云山司法联盟,与福州、莆田、三明等四 市五县建立联盟,整合各地力量,加强交界及毗邻区的综合治理。不但要保护好自己的用水安全, 也要保证流入其他地市的水资源安全,泉州市通过闽江、九龙江流域流入其他地市的水资源均保 持在iini类。3、第三个体系:工程技术支撑体系强化水库蓄水工程和水网连通工程加强水资源的开发与调配,建立水资源调配、水质监测、 立体化巡河3个系统,提高智慧治水能力。工程方面:一是开源,建设水库蓄水工程;二是调配,建设水网连通工程。白源大型水利枢 纽工程从根本解决中期水资源缺口问题,而“七库连通”调水工程属全国首创,北水南调、东西 互济,有效解决水库“东南吃不饱、西北留不住”问题,形成“上蓄下引、资源互补、丰枯调剂、 环境优美”的河库水系连通大格局。信息化管理方面:顺应智能化、互联网+发展趋势,建立水资源调配、水质监测、立体化巡河 3个系统,不仅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成本,还提升了巡查的效率。开发建设河长制信息平台,实 现信息化巡河管河。巡河助手APP已上线运行,各级河长、河道专管员通过该手机软件进行巡河, 巡河轨迹可以自动记录,发现问题可直接上传处理,河流基础信息可实时查询,促使河流管理责 任得到更好落实。4、第四个体系:市场化社会化体系在治水、管养中,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创建“社会化河流管养模式”,政府购买服务, 提升治河效率,充分调动治河、管河各方面力量,全面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1)以水权为核心,实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泉州市水权实践起步于1996年,开始时以水 量分配,在此基础上开展工程资金分摊、上下游补偿、水权交易等。(2)政府购买服务,尽量养事不养人。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党委政府的职能从环境管理 服务的提供者转变为服务的购买者和监督者,利用社会力量建立专业化河流管护队伍。具体有3 种模式:社会化河流巡查管护、第三方四不两直月考评、河道保洁整体打包。(3)社会化监督,全面发动参与。河长制工作离不开公众的监督,公众既是河湖问题的生产 者、受害者,又是河湖治理的参与者、受益者。工作中,泉州市河长制工作注重发动各方面力量 参与。成立河湖长制观察组定期巡查,设立民间河长监督宣传,开展护河活动。发动全媒体参与,综合利用电视+报纸、简报+微信、图册+短片等形式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宣传。定期开展河长制进 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乡村等系列活动,自编、自导、自演河长制一台戏,以小品、歌曲、 闽南童谣、河长制三句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好戏连台,精彩纷呈。(二)生态+城镇,构建生态连绵带污染在水里,根源在岸上。习总书记指出,治水也要统筹自然生态的各要素,不能就水论水。 泉州市河长办深刻领会习总书记关于“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论述,由水里延 伸到岸上,推进系统治理。根据近几年的实践基础,去年提出“生态连绵带”构想,请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作概念 性规划和制定实施方案。总的思路是,遵循城镇自然山水脉络,用水系绿道串起山林、水体、湿 地、田园等自然资源,形成显山露水、连绵成片的生态隔离带,纠正、防止城镇无序扩张,满足 群众生态空间需求。紧抓借势国家试点,推动城市部落紧凑发展,“点线面”展开这三大切入点, 树起这面“生态旗帜”。(三)生态+制造业,促进制造业与生态正向互动全力治理工业污染,促进制造业与生态正向互动,市场化全民参与,让绿色发展成为习惯。 全面实施网格化环保监管,严防“十小”企业死灰复燃。加强工业废水排放监管,去年共开展涉 水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209家次,废水排放达标率100%。严格环保执法,严厉打击涉河涉水企 业违法犯罪行为,去年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近5.9万人次,检查企业2.1万家次,立案处罚企业 1672 家。(四)生态+美丽乡村,攻坚农村污染治理泉州市有行政村2060个、占全市人口 34% (278万),乡镇133个。以前,生活垃圾、污水 都是简单处理或未经处理,造成小流域污染。2011年,泉州市河长办组织到江浙考察、学习取经, 2012启动建设美丽乡村五年行动计划,从一把扫帚抓起,相继启动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 三年行动,累计投入130亿元开展千村整治、百村示范活动,每年抓好一批环境整治村、宜居 示范村、美丽景观带项目。积极做好村镇生活垃圾治理、村镇生活污水治理、农业污染、小流域 黑臭水体、提升美丽乡村层级五大攻坚。三、泉州河长制的初步成效泉州市围绕河长制战略部署,在总结前两年试行河长制经验的基础上,坚持高处着眼、低处 入手,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目前,河长制构架全面建立,基本制度全部出台,基础工作有序推 进,机制创新有声有色,流域生态有效改善,河流水质持续向好。据统计,2017年,泉州全市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保持良好:主要流域13个国、省控断面水 质达标率100%;小流域m类水质达标率79.7%,比去年同期提高6.8个百分点,9条小流域实现 水质类别的阶段性提升,4条黑臭水体和3条劣V类水体基本消除;13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 质达标率100% o泉州市河长制工作全面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体制机制、治理措施、人员队伍、资金 保障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部分河段水环境形势仍较为严峻,河流治理保护工作任 重道远。下阶段,泉州市将对标找差,挂图作战,坚持“创新固基础、砥砺再奋斗”的总体要求, 紧扣“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两条主线,深入开展河长制各项工作,做到“巡查更细、整治更实、 督导更紧、统筹更强、机制更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