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西方经济学简答题.pdf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1 西方经济学问答题 第 1 章 导论 五、问答题 1何谓经济学?其经济含义是什么?经济学是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理解这一涵义应把握以下几方面内容:资源是稀缺的(与人们欲望的无限性相比较而言的),稀缺性决定有效利用资源的重要性。经济学是选择的科学,即家庭、厂商、政府和涉外部门都以资源有效利用为目标进行选择。厂商选择的目的是获得利润最大化。家庭选择的目的是获得效用最大化。政府和涉外部门选择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参见教材 P4)2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是什么?借鉴西方经济学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目的:第一,分析和考察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和实施的经济政策,便于我们认识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经济和存在的问题。第二,加深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理解,通过和发达市场经济进行比较分析,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和规律性的认识。第三,分析西方经济理论中的可借鉴之处,作为我们制定经济政策特别是宏观经济政策时的参考依据,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西方经济理论产生于西方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文化背景、经济基础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为此应注意:经济条件与国情不同。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经济学,其基本原理的产生与应用受不同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限制。西方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而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假设的条件不同。西方经济理论的基本假设为:一般人的本性是利己的,即经济人假设;产权明晰;具有完全信息的假设这些假设在西方也不一定完全符合经济发展的事实。而在我国这些假设更是存在的很大的不同。(参见教材 P5 6)3试述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需求理论(包括供求理论和效用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又称厂商均衡理论)、分配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以国民收入核算为研究宏观经济理论的出发点,以国民收入决定为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形成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 模型和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等三个模型和失业和通货膨胀、财政理论与政策、货币理论与政策和对外经济理论与政策等四个政策。外加经济周期的增长。(参见教材 P15-16)4西方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第一,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单个经济决策单位(消费者、厂商等)的经济行为,它考察的是单个商品市场上的价格和供求是如何变动的,单个消费者的消费受哪些因素的制约,单个生产者的成本、价格、产量是如何决定的,收入任何在各资源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等。概括地说,微观经济学是研究消费者如何消费获得效用最大化;研究厂商如何生产才能获得利润最大化;而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它分析的是诸如一国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变动及其与社会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经济增长财政金融之间关系等问题。第二,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运用个量分析方法研究微观经济活动;宏观经济学运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联系: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分析是相互补充的。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可以同时对某一经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济现象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察,而这些考察是相互联系和互补的。二者共同构成西方经济学。第二,二者假定的制度前提是一样的,无论是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在对某一经济现象进行分析时都假定制度前提是既定的。二者都研究资源的有效配制问题。第三,二者使用的分析方法(除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的区别外)大都相同。第四,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宏观经济分析总是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前提的。第 2 章 商品价格决定 六:问答题 1简述需求规律与供给规律 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2-3 简述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和影响因素 类型:(1)Ed1 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快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强烈,称为富有弹性。需求曲线斜率为负,其绝对值小于 1。这类商品西方称之为奢侈品,一般指高档消费品。(2)Ed=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和价格以相同幅度变动,称为单一弹性,需求曲线的斜率为-1,这是一种特例,即属特殊情况。(3)Ed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变化对价格变化反应缓和,称为缺乏弹性。需求曲线斜率为负,其绝对值大于 1。这类商品为生活必需品。(4)Ed=0,表明需求量为一常量,表明需求量不随价格变化而变化,称为完全无弹性,需求曲线和纵轴平行,其斜率为无穷大。这是一种特例,如火葬费、自来水费等近似于无弹性。(5)Ed=,表明价格为一定的情况下,需求量无限大,称为无穷大弹性,需求曲线斜率为零。这也是一种特例,如战争时期的常规军用物资及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商品可视为 Ed 无限大。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有:(1)购买欲望。如果购买欲望强,意味着该商品对消费者满足程度高,这类商品需求弹性大;反之,购买欲望弱,意味着该商品对消费者满足程度低,这类商品需求弹性小。(2)可替代程度。一种商品的替代品数目越多、替代品之间越相近,则该商品的需求弹性大,反之,一种商品的替代品数目少,替代品差别大,则该商品需求弹性小。(3)用途的广泛性。一种商品用途较广,则需求弹性较大;反之,一种商品用途较少时,则需求弹性小,因为该商品降价后也不可能有其他用途,需求量不会增长很多。(4)使用时间。使用时间长的商品,其价格需求弹性较大:反之,使用寿命短的商品,其价格需求弹性就小。上述是影响价格需求弹性的主要因素,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同时,还应综合分析上述因素的作用。4简述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1)EM 1。这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快于收入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较大。收入需求曲线斜率为正,其值小于 1。称为收入富有弹性。(2)EM=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和收入的变动率相等,即需求和收入以相同幅度变动,收入需求曲线斜率为正,其值为 1。称为收入单一弹性。(3)EM 1。表明需求量的变动率慢于收入的变动率,即需求量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较小。收入需求曲线的斜率为正,其值大于 1,称为收入缺乏弹性。(4)EM=0。表明需求量为常量,不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收入需求曲线平行于纵轴,其斜率为无限大。(5)EM 0。表明需求量变动和收入变动成反方向变化,即需求量随收入增加而减少。收和需求曲线斜率为负,称为收入负弹性。参见教材 P36-37图 2-9 5、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变动规律如何?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3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是: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总效用是边际效用之和。6、试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需求定理。答:需求量和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因为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取得效用,对边际效用大的商品,消费者就愿意支付较高价格,即消费者购买商品支付价格以边际效用为标准。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购买商品越多,边际效用越小,商品价格越低;反之,购买商品越少,边际效用越大,商品价格越高。因此,商品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这就是需求定理。7简述无差异曲线及其特征。无 差 异 曲 线 的 含 义。无差异曲线 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或两组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对消费者所提供的效用是相同的。无差 异 曲 线 的 特 征 1.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它表明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为了获得同样的满足程度,增加一种商品就必须放弃减少,另一种商品,两种商品在消费者偏好不变的条件下,不能同时减少。2.在同一平面图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同样的满足程度,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满足程度,离原点越远,满足程度越大,反之则越小。3.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否则与第二点矛盾。4.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8什么是边际替代率?为什么它是递减的?解: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指消费者在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而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一般用 MRS 表示。如下式:图 3-5 商品边际替代品 它表示为得到一单位 X商品,所必须放弃的商品 Y的数量。因为随着商品 X的增加,其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同时,随着商品 Y逐渐减少,Y的边际效用是递增的。所以,随着 X 的增加,每单位 X 可以替代的商品 Y的数量越来越少。所以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的根本原因在于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请问和的换算及意义,在向供电局申请用电时如何填报?在交流电路中,电功率的概念有三个: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KVA 表示视在功率,它包含了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KW 表示有功功率,Kvar 表示无功功率。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换算还有一个概念功率因数 cos,有功功率 KW=UIcos、无功功率 Kvar=UIsin、而视在功率 KVA=UI.(U-电压、I-电流)在向供电局申请用电时应该填报你需要使用的有功功率,也就是需要多少 KW 就行.补充回答:如果你计算的建筑总用电量合计为,象这样大的用电量,供电局肯定要求你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假定你补偿后的功率因数能达到 0.9 以上,以 0.9 计算。那视在功率就需要 4500/0.9=5000,再考虑一定的负荷余量及变压器的规格型号,恐怕最小得用 5600KVA 的变压器才行。当然这只是计算,实际运用中,还得看你的负荷的同时率等因素来考虑。kW 是有功功率的单位,kVA是视在功率的单位。视在功率就是电压与电流之积,三相交流电路中就是根号 3 倍相电压、相电流之积或者根号 3 倍线电压、线电流之积。视在功率乘以功率因数 cos 就是有功功率。如果您说的变压器输出的线路上的负载的功率因素等于 1(实际上是不太可能出现功率因素等于 1 的),那变压器标称的 KVA 数就是可带负载的 KW 数;但由于在用电线路上功率因素不等于 1,一般都在“滞后”状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4 态,所以实际的用电设备的总功率要小于变压器的 VA 数。但是如果要估算一台变压器可以在额定范围内带多大的负载,您可以按变压器的“VA数乘以 0.8”来计算是比较适宜的。也就是说您的这台 1250KVA 的变压器,大概可以带 1000KW 的用电设备。一台额定功率为 1250 千伏安(KVA)的变压器,满载最好在 900-1100 千瓦(KW),要留有一点负荷备用,负荷低浪费,负荷太高容易引起变压器过热。千伏安(KVA)=千瓦(KW)1W=1V 1A 100KVA 的变压器可以带最大的安全范围的负载,一般来说因为 KVA 是个“视在功率”,它是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总和,所以如果线路上是纯电阻负载的才可以“总功率”和变压器的 KVA 数相同;但是由于线路上一般都有感性负载,功率因素不可能达到 1,所以它的可带的负载的额定值肯定要比变压器的 KVA 数小才能符合要求。我们假设线路上的功率因素为 0.85,那 100KVA 的变压器就可以带 85KW 的负载,总之您可以查一下,您那里线路上的功率因素情况,把变压器的 KVA 数乘以功率因素就是可带的安全负载范围了。一般来讲,变压器的 KVA 数乘以 0.85 也就是比较适宜的一个取值。发电机和变压器的单位都可以是 KW 或 KVA,KW 和 KVA 表示的意义一样,都指“功率”。而电力变压器常用 KVA 作容量的单位,原因是在负载没有确定的情况下,是不能得到有功功率(符号 P,单位 KW)和无功功率(符号 Q,单位 KVAR)的大小的,只有使用 KVA 为单位,表示视在功率,符号 S。S2=P2+Q 可以理解负载为纯阻抗时,变压器的有功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