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
-
资源ID:93178819
资源大小:48.88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0.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
广东省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三1月期末考试卷语文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1-9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就中国的文化源头而言,无论是孔、孟,还是佛、老、墨翟、申、韩,孜孜汲汲,惕励忧勤,无不以济世安民为己任,怀抱一种死而后已的念头。自庄子、列子之后,继之以巢父、许由,乃至西晋的王衍之辈,倡导洁身自好,愿做山林高人、达士,隐士之风骤然而起。两者之分,其根本在于“人”、“我”之别:孔、孟认为得“人”字真,身心性命只是为了天下国家;而庄、列则认为得“我”字真,视天地万物只是成就自己。事实确乎如此。在儒家学者中,孔、孟到处周游,辙环天下,孔子弟子亦不免事奉季氏。究其原因,固然因为事势不得不然,舍此无以自活;但更重要的因素,还是因为孔、孟怀抱起死回生之力,而天下又有垂死欲生之民,所以遍行天下,希望借此行道。那么,士人为何必须出仕做官?从原始儒家的观点来看,显然是为了达臻兼善天下的公共理想。担任官职是士人维持小农生存、实践其公共理念的必要媒介。即使是史书中所广泛记载的隐士、逸民,尽管他们远离官场,然此类隐居行为之所以被不断强调,还是因为他们原本就怀抱一种被君主征召入仕的期待。就原始儒家的理想而言,士人积极入仕体现为一种对国家体系的依附。当然,这种依附性尚不足以证明士人阶级的存在完全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儒家的忧乐观足以证明士人阶级原本怀抱一种“孔颜之乐”的理想情操。“孔颜之乐”自宋儒周敦颐提出之后,已经成为宋明理学的核心理念。所谓孔颜之乐,就是孔子“疏食饮水”,乐在其中;颜子身处陋巷,箪食瓢饮,不改其乐。究其本义,并非是说孔子以“疏食饮水”为乐,而是孔子将“不义而富贵”,视之轻如浮云。至于颜子之乐,则是倡导身处陋巷,不失自己的本心,即使身处富贵,仍能坚持自己的节操。儒家又有“仁者不忧”之说。所谓“不忧”,就是不忧于未来,是一种不对个人未来祸害加以担心的境界。至于万民之忧,却被儒家一直系挂心头。为此,儒家士人也就有了“居朝廷则忧其民,处江湖则忧其君”之论。随着士大夫社会的确立,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开始发生异化,也就是从做官为了“养民”“爱民”,进而异化为做官为了追逐个人的一己私利。于是,士人对国家体系的依附,也从高尚的淑世理想,转而变成单纯追逐利益的寄生官僚意识。随之而来者,则是官员为官意识、习气的三大转变:一是从“养德”转变为“养态”,士大夫不再为可怒、可行之事而显现出刚正、果毅的德容,而是追求宽厚浑涵,不再任事敢言、忧国济时的俗状;二是从“策名委质”转变为“营营于富贵身家”,士大夫不再为了任天下国家之事而不顾个人的安危得失,而是营营于富贵身家,将社稷苍生委质于自己,不再认真做事;三是“功名”观念的转变,也就是从做官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转而变为追求衣锦还乡、富贵宏达。(选自中国官本位意识的历史成因,有所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儒家学者中,孔孟周游列国,谋政于诸侯,重要的原因是天下有垂死欲生之民,而孔孟又怀抱起死回生之力,希望借此行道。B从原始儒家的观点来看,士人出仕是为了兼善天下的理想,士人和史书中记载的隐士、逸民都希望或者说曾希望通过做官来实践这一公共理想。C因为士大夫社会的确立,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开始发生异化,所以做官由为了“养民”“爱民”,异化为追逐个人的一己私利。D士人的“功名”观念转变,是指士人从做官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转而变为追求衣锦还乡、富贵宏达。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一二段从文化源头说起,指出“仕”与“隐”分歧的根本是“人”“我”之别,引出文章讨论重点“士人为何必须出仕做官”。B第三四段从原始儒家的观点分析“士人必须出仕做官”的原因,并强调士人阶级对国家体系的依附不完全是为了个人利益。C文章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对士人出仕和公共理想异化的原因都进行了深刻探寻。D第五段着重剖析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异化的情况,即士人做官目的、士人依附国家体系的性质、官员为官意识与习气的转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分)A原始儒家的看法中,为了维持小农生存、实践其公共理想,积极入仕成为士人的必然选择。B中国封建时代的士人,必定是怀抱“孔颜之乐”的理想情操和达到“仁者不忧”的精神境界的人。C作为宋明理学核心理念的“孔颜之乐”,其本义是说孔子和其弟子顔回以“疏食饮水”“箪食瓢饮”为乐,倡导勤俭节约的生活。D只要转变了官员为官的意识、习气,就能从根本上纠正寄生官僚意识,重塑士人公共理想。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5分)月舟图李永生自涞阳县城西行三十余里,有一釜山。山上一寺,名唤灵泉寺。清乾隆年间,丹青高手念慈大师在此住持,念慈自幼聪慧,对绘画无师自通,全凭个人刻苦磨练成为大器。山水花草、人虫鸟兽,无所不精。一次,他应邀为新落成的“天墨池”书院画影壁,但见他执笔在手,略一思索,便笔走龙蛇,一气呵成锦鸡图。正巧,一擎鹰之人路过,也停下来看热闹,鹰见壁上锦鸡,几次作欲扑状,众人连呼精妙。念慈之画被不少人索要收藏。京城“内联升”鞋店曾挂有一幅他的赤脚天仙。这“内联升”鞋店做的鞋为皇家御用之物。一皇帝近侍去该店见到这幅画,便重金买下。乾隆帝无意之中看到此画,竟足足欣赏了半个时辰。念慈与人为善,但遇求画之人,无论贫富贵贱,只要心诚向善,都尽量满足。但也有特别之处,凡官场之人求画,必答应他两个条件,一是求画人为其研墨,二是只以半幅月舟图相送。曾有好几位达官贵人因不愿接受这两个条件而空手离去。乾隆十一年,涞阳新上任一位名叫安子玉的县令,也是书画琴棋无所不通的雅士。慕名来灵泉寺拜见念慈,向其求画。主客见面后,知县道明来意,念慈说出了他的两个条件。安知县未加思索便说:“为大师研墨理所应当。大师所画不论半幅整幅,都是墨宝。”念慈遂铺开宣纸。安知县在旁侍立研墨。念慈凝神握笔,先是画出一叶小舟,可奇怪的是此舟竟然倒扣。安子玉正自惊奇,念慈就又勾画几缕清波,将小舟淹没。大师放下笔,双手合十。知县仔细审视此画,心中揣摩:河中扣舟即为覆舟,我刚上任,便咒我翻船?念慈见其迟疑,便说:“施主如觉此画对您不敬,老衲便将其焚烧”念慈刚一伸手,安子玉赶忙止住:“大师墨宝,学生岂敢唐突,但不知大师另半幅画何时才能画?”念慈说:“能否画上,要看施主为政为人如何!”安知县捧画下山,到家后将画悬于书房正中。安子玉明察冤狱,惩治恶匪,率民垦荒,兴办教育,当真竭诚为民。上任半年,涞阳大旱,颗粒无收。在等待赈银时,他捐献自己的积蓄俸银,又说服县内富绅大户开仓放粮。无奈饥民太多,只是杯水车薪。涞阳境内有一大道为京城与山西之咽喉,往来有不少运送粮食的车辆,饥民便在道旁乞求,过往客商不肯施舍。也有时聚众抢劫。为此,安知县治了不少人的罪。不过,安知县深知这些百姓实属“饥不择路”。他也来到大路旁,脱去官服,随饥民一起跪于大道边,又书写一牌置于身旁“涞阳安子玉率民乞求过往恩公施舍”。来往客商觉得新奇,一打听方知堂堂知县为救民于水火而跪乞,都很感动,留下不少粮食财物。自此,未再发生一起哄抢客商之事,涞阳饥荒也得以缓解。乾隆皇帝得知此事后大为感动,御笔亲书“爱民如子”,赏赐安子玉以示奖励。百姓则尊呼其为“清廉令”。一日,衙役来报有一僧求见。安子玉望望那半幅月舟图,微笑出门迎接。来人正是念慈。他向安子玉深施一礼:“老衲为画那半幅画而来。”安子玉赶忙将月舟图取下铺于书案。念慈指着画说:“老衲曾让施主为我研墨,并非妄自尊大。施主肯屈尊为我研墨,可见施主对百姓之尊重,心有百姓方能做父母官老衲只以半幅月舟图相送,是盼天下为官之人都能以载舟覆舟自省,那是天下百姓之造化。施主为政一年,德行有口皆碑,老衲早该为施主画完此画。”念慈大师挥毫作画。他先是在水面上画一与覆舟对称之舟,新舟与覆舟模样不差分毫。但较之覆舟墨浓线更实,原先覆舟成了新舟水下倒影。随即轻轻点缀几笔游鱼,又在上方画一月牙。安子玉大声喝彩:“好一幅月舟图!”但见月光皎洁、河水旖旎、轻舟静卧、倒影婆娑,游鱼自得。整幅画高洁雅丽、秀逸空灵,不杂一丝尘俗之气。念慈大师欣然说:“此画只道出百姓悠然安乐而已,施主见笑。”说罢,躬身告退。安子玉将月舟图收起,而后从书架上另取出一画悬于那半幅月舟图所挂之处。看去,竟还是半幅月舟图,跟念慈大师原来的半幅月舟图丝毫不差。其实,这是安子玉临摹念慈大师而作。安子玉料到念慈会来将画补上,便提前复制一幅。他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教诲还是终生在眼前为好。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文章写鹰欲扑锦鸡图上的锦鸡,写乾隆皇帝欣赏赤脚大仙半个时辰,是使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念慈大师绘画技艺的高妙。B. 文章围绕涞阳灵泉寺主持和县令安子玉间一幅月舟图的故事,巧妙设疑,徐徐展开故事情节,叙述了的一段意味丰富的文人雅事。C. 念慈大师来见时,安子玉就知道他是为那半幅画而来。“微笑”是文人间的心有灵犀,也有对此前和尚“考察”自己的一种戏谑嘲讽。D. 安子玉最后把临摹的半幅月舟图挂在书房里,把念慈大师的“整”画收了起来。他希望“载舟覆舟”的为官理念随时警醒自己。5. 请简单分析安知县这一人物形象。(6分)6. 这是一篇意蕴丰富,行文雅致的小说。请从主题、语言和情节特征的角度,结合全文谈谈理由。(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2分)材料一:5月16日在天津举行的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就人工智能人才短缺问题发表了看法。他说道:“先说一个坏消息,中国在人工智能人才上极度缺乏,几乎没有人才。再说一个好消息是,全世界都缺乏。”马云进一步说道,就人工智能而言,我们没有未来的专家,所有的专家都是昨天的专家。他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必须要改革。不能让孩子和机器比谁背书背得快,记得快。教育必须要让孩子有创造力,有担当,这是机器做不到的事。“我们国家从教育入手,才有可能赢得未来。”(摘编自马云:中国没有人工智能人才,所有的专家都是昨天的专家,2018年5月16日澎湃新闻)材料二:今天,由商务印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商汤科技、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慕课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人工智能教育研讨会暨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教材发布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院士等出席发布会,共同见证了这一中国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里程碑事件。现场,由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商汤科技、上海知名高中优秀教师共同编著的全球第一本人工智能教材“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正式发布,华东师大二附中、上海交通大学附中、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上海市市西中学等全国40所学校成为首批“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基地校”。国内中等教育体系首次引入人工智能教材,人工智能教育在中国正式迈入基础教育阶段。由此人工智能这一当今最前沿的高新技术将走出“象牙塔”,成为每一个在校高中生都可以掌握的基本技能。(摘编自唐小丽普及人工智能教育首部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教材发布,2018年4月28日人民网)材料三: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无论是将要盛行的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作家韩少功提出了“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的有趣假设,从文学的角度解释了自己对于人机对立关系的看法。他认为价值观才是人类最终的特点和优势,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尽管如此,行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国务院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未来,应通过对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人类社会。这也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共识。今年初,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和哈佛大学伯克曼克莱因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合作推出了人工智能伦理研究计划,微软、谷歌等巨头也因人工智能的发展风险而成立了人工智能伦理委员会。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专家呼吁,在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上安装“道德黑匣子”以记录机器的决定与行为。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为前提。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在未来构建人机关系格局上,也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面对高阶人工智能,既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规范,也要用文明和伦理赋予其更多开放的弹性。在这方面,中国文明传统会比偏重逻辑与实证的西方文明传统更有用武之地,更有助于开拓兼顾科技与人文的“中国智造”。(摘编自人民时评人工智能,以法律和伦理为界,2017年8月23日人民日报)7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有人工智能目前仍没有超出人类已界定的“智能”概念的水平,它们在现在甚至将来一段时间都属于人类工具。B韩少功认为人机关系中人对人工智能的优势在于人类有价值观,这个观点与材料一中马云说人“有担当”的看法有相似性。C专家建议人工智能安装记录机器决定与行为的“道德黑匣子”,表明人类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必将有如人一样的道德意识和行为。D智能社会将面临诸多的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为了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人类社会,需要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8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云认为人工智能人才短缺是世界性问题,我国应通过改革教育来解决。目前我国已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尝试培养人工智能人才。B首部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教材发布,是我国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里程碑事件,目的在于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把人工智能纳入我国的新高考。C作家韩少功认为人类不能因人工智能的发展而怀疑自身,应深刻地探索人类自身存在的本质,坚信只有人类的存在才有意义和价值。D我国对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的规划,美国大学的人工智能伦理研究计划,微软等巨头人工智能伦理委员会的设立,都表明人工智能风险完全可控。9根据上述材料,请概括目前人工智能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鱼崇谅字仲益,其先楚州山阳人,后徙于陕。幼能属文,弱冠,相州刺史辟为从事。会魏帅杨师厚卒,建相州为昭德军,分魏郡州县之半以隶之。魏人不便,裨校张彦及帐下,囚节度使归款庄宗,崇谅奔归陕。明宗即位,秦王从荣表为记室。从荣诛坐除籍流庆州清泰初移华州俄以从荣许归葬放还陕。三年,起为陕州司马。仕晋,奉方物入贡,宰相荐为屯田员外郎、知制诰。开运末,契丹入汴,契丹相张砺荐为翰林学士。契丹主北归,留崇谅京师。汉祖之入,尽索崇谅所受契丹诏敕,焚于朝堂,复令知制诰。俄拜翰林学士。隐帝即位,崇谅以母老求就养,领台州刺史,食郡奉。会举师讨三叛,节度使白文珂在军前,崇谅知后事。凡供军储、备调发,皆促期而办,近镇赖之。崇谅亲属尽在凤翔城中,逾年城破,李谷为转运使,庇护崇谅家数十口,皆无恙。崇谅请告,自岐迎居于陕。周祖践祚,书诏繁委,皆崇谅为之。广顺初,加工部侍郎,充职。会兖州慕容彦超加封邑,彦超已怀反侧,遣崇谅充使赐官告,仍慰抚之。时多进策人,命崇谅就枢密院引试,考定升降。崇谅以母老思乡里,求解官归养。诏给长告,赐其母衣服、缗钱,假满百日,令本州月给钱、米面。俄拜礼部侍郎,复为学士。诏令侍母归阙,崇谅再表以母老病乞终养,优诏不允。世宗征高平,崇谅尚未至,陶谷乘间言曰:“鱼崇谅逗留不来,有顾望意。”世宗颇疑之。崇谅又表陈母病,诏许归陕州就养。讫太祖朝不起。太宗即位,诏授金紫光禄大夫、兵部侍郎致仕。岁余卒。 (选自宋史·鱼崇谅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荣诛/坐除籍/流庆州/清泰初/移华州/俄以从荣许归葬/放还陕B从荣诛/坐除籍/流庆州/清泰初/移华州/俄以/从荣许归葬/放还陕C从荣诛坐/除籍/流庆州/清泰初/移华州/俄以/从荣许归葬/放还陕D从荣诛坐/除籍/流庆州/清泰初/移华州/俄以从荣许归葬/放还陕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事:职官名,汉刺史佐吏,如别驾、治中等皆称为“从事史”,历代因袭其制。B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的时候,朝廷会赐以旌节,故称。C领,指在本职之外另兼较低职位,如有一些诸侯王兼任刺史,就可称为“领某州刺史”。 D封邑:古代君主赐给诸侯王的封地,以此作为其势力范围,也叫“采地”“采邑”。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鱼崇谅奉养母亲,尽心尽力。隐帝即位后,鱼崇谅因为母亲年老请求就近奉养;周祖时,他因为母亲思念故乡请求辞官回家奉养母亲。B鱼崇谅督办军事,快速完成。在讨伐三叛时,鱼崇谅主持后方的工作,有关军事储备、调度征发的事情,他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办理好。C鱼崇谅举荐贤能,量才适用。周祖登基后,鱼崇谅除起草各种制书诏令外,还积极举荐贤能之人,并通过考试来考定他们官职的升降。D鱼崇谅遭人离间,受到猜疑。世宗讨伐高平时,鱼崇谅没有及时到达,陶谷就趁机进谗言,说鱼崇谅逗留在家是在观望,皇帝对此颇有猜疑。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诏令侍母归阙,崇谅再表以母老病乞终养,优诏不允。(2)讫太祖朝不起。太宗即位,诏授金紫光禄大夫、兵部侍郎致仕。(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注释】浩初上人:即浩初和尚,潭州人,当时从临贺到柳州会见柳宗元。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A、柳诗旨在表达诗人被贬谪的愤慨不平之意。B、李诗描写了诗人被贬的境遇和不能回归的深沉忧伤,情调悲怆沉郁。C、两诗都写到了“望”,就内容而言,柳宗元“望”的是故乡,李德裕“望”的是京城,思念都很深切。D、两诗都写到了“山”,就手法而言,柳诗用的是比喻手法,而李诗用的则是拟人手法。15.柳诗的“割”字和李诗的“绕”字历来为人称道,请选择其中一个字简要分析其好在哪里。(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手法、意境和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汀天际流”相似的两句是:_ _,_ _。(2)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_,_”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3)杜甫登高中表明诗人心中郁积的凄苦之情和国运之恨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第卷 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以高铁为镜,我们砥砺苦练内功的自主创新品格。十几年前,高铁技术还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手中。中国冲破技术封锁,弯道超车, ,靠的就是自主创新。从车辆到线路,从制动到通信信号,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 )。一步一个台阶,中国高铁企业苦练内功、 ,实现了国人高铁产业腾飞的梦想。以高铁为镜,我们涵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中国制造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号称是世界工厂、制造大国,老百姓却 ,去国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等普通日用品。中国铁路凤凰涅盘的过程,为中国制造突围提供了有益借鉴。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以内;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历经近百次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仅仿真计算生成的结果数据就高达5000G。解码中国高铁成功的深层次密码,以优取胜的品质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最重要的关键词。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后发先至 养精蓄锐 毋庸置疑 舍近求远B后发先至 养精蓄锐 毋庸讳言 舍本逐末C后来居上 厚积薄发 毋庸讳言 舍近求远D后来居上 厚积薄发 毋庸置疑 舍本逐末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B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如果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C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外国不愿提供的核心技术D外国提供了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 B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C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D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惊蛰是农历二十四气之一,其含义是春雷始鸣,惊醒蛰伏地下冬眠的昆虫。实际上_。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现代气象科学表明,_,是因为大地湿度渐高,促使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活动频繁。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我国南北跨度大,_,“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的气候规律相吻合。21.下面是某节目组一则致歉声明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分)第二期节目因为剪辑失误,使得其中一片段引起了观众的曲解,节目组已第一时间作了修正,并下达致歉声明,恳请广大观众的认可,也希望大众不要再对该片段进行散布。以后我们将不忘初心,严肃剪辑,认真审核,给广大观众带来优秀的节目。 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近段时间,一款名为“鲁迅群侠传”的手机游戏产品推出,他将鲁迅作品中的一些人物,如孔乙己、阿Q、祥林嫂、夏瑜、华老栓、闰土、康大叔等装扮成游侠,闹得不亦乐乎。鲁迅作品,包括作品中的这些人物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这款打着“纪念鲁迅”名头的游戏产品一经面试就受到强烈批评,现已下线。请以“鲁迅,我想对你说”或“网友(游友),我想对你说”或“给手游产品设计师(开发者)的一封信”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900字。说明:作文不到600字,20分以下给分;不到700字,30分以下给分;不到800字,40分以下给分;不到850字,45分以下给分;48分以上的作文,字数必须超过900字。高三语文1月期末考试参考答案1C(C项因果关系错,见原文第5段第一行“也就是”,应该是解说关系。)2C(见原文第5段,文章没有探寻公共理想异化的原因。)3A(B项“必定是”太绝对,见原文第4段相关信息,应该是一种原始儒家理想;C项混淆是非,见原文第4段第五行“究其本义,并非是说”;D项“只要就能从根本上”错,见原文第5段相关信息,三大转变只是表现,纠正了表现不意味着解决了根源。)4. C (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C项,“对此前和尚考察自己的一种戏谑嘲讽”错误,选项对“微笑”的分析有误,属于无中生有。从文中来看安子玉的表现来看,并没有戏谑嘲讽之意。故选C项。)5.(1)是一位书画琴棋,无所不通的雅士。临摹半副月舟图,丝毫不差。(2)为官尽职尽责,恪尽职守,爱民如子。安子玉明察冤狱,惩治恶匪,率民垦荒,兴办教育,竭诚为民,捐献自己的积蓄俸银赈灾,甚至为百姓跪乞求粮。(3)善于自省,严于律己。对自己要求严格,用念慈半副月舟图警醒自己。 (每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简单分析安知县这一人物形象”,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答案体现在第三段,第九段、第十段,第十五段。)6.(1)从主题来看:小说平凡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在今天也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2)从语言来看:语言文致典雅,意味悠远。如“此画只道出百姓悠然安乐而已”等,娓娓道来,有诗情画意。(3)从情节来看:选材典型,情节曲折雅致。半幅月舟图的悬念出人意料,更增意蕴情趣。(每点2分。要围绕主题、语言、情节三个方面来组织答案,言之有理即可。解答此题要先理解“意蕴丰富,行文雅致”的内涵,“意蕴丰富”应是针对小说的主旨和文章的语言,“行文雅致”应是针对小说的情节和用语。从小说的主题上来看,小说借助念慈和尚和安子玉之间的故事揭示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主旨,而这一主旨在今天依然有存在的价值;从小说的语言来看,“为大师研墨理所应当”“施主如觉此画对您不敬,老衲便将其焚烧”“大师墨宝,学生岂敢唐突,但不知大师另半幅画何时才能画”“能否画上,要看施主为政为人如何”等,小说的语言很典雅,具有悠远的意味,又如“但见月光皎洁、河水旖旎、轻舟静卧、倒影婆娑,游鱼自得。整幅画高洁雅丽、秀逸空灵,不杂一丝尘俗之气”,画面描写具有诗情画意;从小说的情节来看,这篇文章围绕涞阳灵泉寺主持和县令安子玉间一幅月舟图的故事,巧妙设疑,徐徐展开故事情节,从一开始的半幅月舟图到最后补齐,小说叙述了的一段意味丰富的文人雅事。)7C(“表明人类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必将有如人一样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这一结论,原文无据。)8A(B项,原文无“把人工智能纳入我国的新高考”的信息。C项,文章是“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并未否定其他物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D项,所举事例意在表明人类因意识到人工智能发展的风险而做防范准备,不能得出“风险完全可控”的结论。)9(1)问题一:人工智能人才短缺。建议:改革教育。从基础教育开始进行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加快人才培养与储备的步伐。(2)问题二:人工智能中人机关系未理清。建议:建立人工智能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加强对人工智能的安全评估和风险防控。(每点3分,问题1分,建议2分,言之有理即可。答案来源为材料一和材料三。注意审清题干,既要概括出目前人工智能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又要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先集中答问题,再集中答建议也可。)10. A(从荣诛,坐除籍,流庆州。清泰初,移华州。俄以从荣许归葬,放还陕。)【选项分析】解答此题,需先回到原文,联系上下文把握画波浪线部分的大意,然后以此为基础去分析选项中的差异点,辨析出正确的选项。11.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选项分析】D项,封邑除了赐给诸侯王外,还会赐给有功的卿大夫,“采邑”即指卿大夫的封邑。12.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选项分析】C项,“积极举荐贤能之人”有误,由原文“时多进策人考定升降”,可知当时进献策略的人很多,鱼崇谅只是依照命令,召集考试,考定这些进策人的升降,而不是举荐他们。13(1)采分点:“阙”,朝廷;“表”,上表陈述;“以”,因为;“终养”,奉养终身;“优诏”,褒美嘉奖的诏书,此译为“诏令嘉奖”。(各1分共5分)原句诏令侍母归 阙, 崇谅再 表 翻译诏书命令(他)侍奉母亲后回到 朝廷, 鱼崇谅再次 上表陈述 原句以 母老病乞 终养, 优诏 不允。翻译因为 母亲年老多病,请求 奉养终身, 诏令嘉奖 但不允许。(2)采分点:“讫”,通“迄”,到、至;“起”,起用;“省略句”,(他);“诏授”,下诏授给;“致仕”,退休。(各1分共5分)原句讫 太祖朝不 起。 太宗即位, 翻译到 太祖朝为止不再 起用(他)。 太宗即位, 原句诏授 金紫光禄大夫、兵部侍郎 致仕。翻译下诏授给(鱼崇谅) 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兵部侍郎 退休。【参考译文】鱼崇谅字仲益,他的祖先是楚州山阳人,后来迁徙到陕州。鱼崇谅年幼时善于写文章,二十岁时,相州刺史征召他为从事。适逢魏帅杨师厚去世,以相州为昭德军,分魏郡一半的州县隶属于相州。魏郡的人感到不方便,裨校张彦以及部下,囚禁节度使(贺德伦)归顺庄宗,鱼崇谅逃回陕州。明宗即位,秦王从荣上表推荐鱼崇谅为记室。从荣被斩杀,由于连坐鱼崇谅被除去官籍,流放庆州。清泰初年,移到华州。不久因从荣被允许在家乡安葬,于是放鱼崇谅回刀锋陕州。清泰三年,起用他为陕州司马。在后晋做官时,捧着土产进贡,宰相推荐他任屯田员外郎、知制诰。开运末年,契丹进入汴州,契丹宰相张砺推荐他为翰林学士。契丹主回北方,留鱼崇谅在京城。汉祖进入京城时,全部搜索出鱼崇谅所接受的契丹的诏书,在朝堂焚毁,又任命他为知制诰。不久授任翰林学士。隐帝即位,鱼祟谅因为母亲年老请求就近奉养,兼任台州刺史,接受州郡的俸禄。适逢出兵讨伐三叛,节度使白文珂在前线,鱼崇谅主持后方事宜。凡是提供军事储备、调度征发,都能在短时间内办理好,附近驻守的军队都依赖他。鱼崇谅的亲属都在凤翔城中,过了一年城池被攻破,李谷为转运使,庇护鱼崇谅一家数十口人,使他们都平安无事。鱼崇谅请求休假,把家人从岐州迎接到陕州居住。周祖登位,制书诏令繁复琐碎,都是鱼崇谅起草的。广顺初年,鱼崇谅加官工部侍郎,充任职官。适逢兖州慕容彦超增加封地,慕容彦超已怀有不安分之心,朝廷派遣鱼崇谅任使者赐予他委任官职的封诰,一再安抚他。当时进献策略的人很多,皇帝命令鱼崇谅到枢密院召集考试,考定他们的升降。鱼崇谅因为母亲年老思念家乡,请求辞官回家奉养母亲。诏令给他长假,赏赐他的母亲衣服、缗钱,假期满一百天,命令鱼崇谅所在的州每月给他钱和米面。不久为礼部侍郎,再次做学士。诏书命令(他)侍奉母亲后回到朝廷,鱼崇谅再次上表陈述因为母亲年老多病,请求奉养终身,诏令嘉奖但不允许。世宗征伐高平,鱼崇谅还没有来到,陶谷乘机离间说:“鱼崇谅逗留家里不来,有观望的意图。”世宗很怀疑。鱼崇谅又上表陈述母亲生病,诏令允许他回陕州就近奉养母亲。到太祖朝为止不再起用(他)。太宗即位,下诏授给(鱼崇谅)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兵部侍郎退休。一年多后去世。14.A(A项错在“旨在表达诗人被贬谪的愤慨不平之意”不够全面准确,由“散向峰头望故乡”可见柳诗还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15.(1)“割”意思是割断、割裂(解释字义,2分),(2)海边的群山像锋利的剑刃一样将自己的愁肠割断,使用了比喻手法,(置回原句分析1分,手法1分)(3)形象地描绘出诗人的被贬之痛和思乡之愁。(感情2分)或:(1)“绕”意思是围绕、环绕(解释字义,2分),(2)青山将崖州城层层围住,使得诗人无法从此处脱身,使用了象征(或拟人)手法,(置回原句分析1分,手法1分)(3)写出了自己政治上的困境。(感情2分)解析:本题属于“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类题目,对应考点为蓝本P150考点一“炼字(诗眼)”,根据其答题模板答题即可,这道题要注意审题,是选择其中一个字分析即可,如果两个都写了应判为0分。16.(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7.C(“后发先至”指的是后出手但是先碰到对方;“后来居上”指后来的超过先前的;根据语境应是“后来居上”。“养精蓄锐”指养好精神准备战斗,侧重于休养;“厚积薄发”是指准备充分而获得大的成功,侧重在“发”字上;根据语境应是“厚积薄发”。“毋庸讳言”是指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内容;“毋庸置疑”指完全不需要怀疑,侧重指事情的确定性;根据语境应是“毋庸讳言”。“舍本逐末”指放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舍近求远”指放着近的去求远的;文中说放弃国内的而去抢购国外的,所以用“舍近求远”。故答案选C)18.A(此处宜与上句“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句式相似,另外,以“外国”开头照应上句的“国外”,排除B、C;D项与上下文文意不符,所以选A)19.B(选项A、C,不合逻辑,“约”与“左右”矛盾;选项C、D,“突破系统”搭配不当。所以选B)20. (1)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昆虫并不是被雷声惊醒的昆虫苏醒和春雷无关 (2)惊蛰前后之所以会有雷声惊蛰雷声的出现 (3)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惊蛰时并非各地都能听到雷声【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第处结合语境可知,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处结合后面原因分析,此处是对为什么惊蛰前后有雷声的解释;处结合“南北跨度大”分析,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另外,可据此要求学生利用“二十四节气歌”来记住“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是6、21,下半年是8、23。立春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 大寒21.(1) “曲解”改为“误解”(2)“下达”改为“发表”(3)“认可”改为“谅解”(4)“散布”改为“传播”(5)“严肃”改为“严谨”(每个错误 1 分,只找对错误没有更正正确不给分)22. 写作提示:这是一道“材料十副标题”型的作文题,材料是时事新闻类材料,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写作时注意:1、扎实而评(事实性),新闻事实是时评成败的关键,是时评可信性的源泉。2、凭理而断(评析性),凭理而断,指的是对新闻事件清晰的理性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