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示儿燕》《谕儿书》2019年浙江宁波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含答案与翻译).doc
-
资源ID:93180075
资源大小:5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诫子书》《示儿燕》《谕儿书》2019年浙江宁波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含答案与翻译).doc
2019年浙江宁波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甲】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示儿燕孙枝蔚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注释】孙枝蔚:清初诗人。高阁:束之高阁,不去阅读。遑:闲暇,空闲。旧窑:指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瓷。【丙】谕儿书吴汝纶忍让为居家美德。不闻孟子之言,三自反乎?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孟子“生于忧患”“存乎疢疾”,皆至言也。【注释】吴汝纶:清代作家。掌:同“长”。疢(chèn)疾:疾病,比喻忧患。【释义·懂文】13.根据文意,选出【乙】【丙】两文标题中“示”“谕”最恰当的义项。(2分)(1)示( ) A.上天对人类显示吉凶祸福 B.给人看 C.表示 D.教导(2)谕( ) A.上对下的文告、指示 B.告诉 C.知道 D.比喻【答案】13.(1)D(2)2B(2分,每小题1分)【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注意“示”是一词多义,“示”在解释时要结合具体语境,“示儿”意思是教导儿子,“示”意思是“教导”。“谕”也是一词多义,“谕”在解释时也要结合具体语境,“谕儿书”意思是告诉儿子(一些道理)的信,“谕”意思是“告诉”。此题考查较为巧妙,从相似文体的对比阅读角度考查了考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示:shi,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示,从二、天地;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表明,把事物拿出来或指出来使别人知道:示警。示范。示弱。示威。示众。示意。告示。指示。请示。对来信的敬称:赐示。谕:详细解释:告诉,使人知道(一般用于上对下):面。手。旨。晓。其子名视,字孟明,日与乡人打猎角艺,不肯营生。杜氏屡谕不从。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明白,古同“喻”,明白,理解。古同“喻”,比方。【考点解析】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一词多义一、考点例释考试说明明确提出“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是“常见文言实词”,这是考查范围,二是“在文中的含义”,这是所给条件,即我们常说的“语境”。综合这两点,既是考查考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况,又是考查考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或者说看懂一篇具体的文言文的能力。这些文言实词是“常见”的、一般的,不是偏难险怪的;这些文言实词中的重要词语列在新教材的附录上,可以查看。另外,也可翻查给中学生用的文言实词解释的工具书。“在文中的含义”,要求通过一定的文言实词的积累,学会在语境中“望文生义”。复习文言实词不要去背字典和词典的实词义项,而是通过一定文言实词的学习,培养具体辨析的能力。有必要掌握基本概念,通过重温教材和个例,弄清每一个知识点的基本含义。所谓“常见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上来讲,“常见实词”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见词和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考查的常见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就是一种能力。二、命题预测比较而言,文言实词的考查是稳定的。题型稳定多用单项选择;考点稳定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复习时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应根据“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说明,结合上下文来判断词义。但稳中有变,上海卷近几年在考查实词的含义时都是采用了主观题型,或许这种变化反映出命题的趋势。三、文言实词词义巧推断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篇幅虽不长,但内容丰富,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再加上词类活用、语序倒置、内容跳跃和成分省略等,更增加了词义理解的难度。因此,在答题时就要有较强的推断词义的能力。基本方法1、运用形训,即通过字形结构分析来解释词的本义。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例(1)径造庐访成。造:到例(2)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觐:拜见“造”形旁为“走”,而“庐”是处所,不难推断与此相关联的词义应该是“到”、“去”,“造”字的其他意义(“制造”、“成就”等)显然与句义不符合。“觐”的形旁为“见”,“归”是回家,故而可判断“觐”释为“拜见”是正确的。2、运用声训,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解释假借义。例(3)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例(4)伯王之业,不从此也。“翼”与“翌”字形相似,读音相同,“翌”的含义是“次于今年、今日的”,则“翼日”就是“翌日”,即“第二天”。“伯”与“霸”声母相同,古音接近,本句中的“伯”就是“霸”的通假字,“伯王之业”即称霸称王的功业。3、借助成语来推断词义。解释文言实词时,如果能联想到含有这一语素的成语,理解词义就省时省力了。例(5)在官清恪,未尝闻私。恪:谨慎而恭敬。例(6)吾亦望汝副其此心。副:符合例(7)取诸县以给,敛诸大谷者尤亟。给:满足自己。例(8)善才绳之。绳:捆绑。今有成语“恪遵功令”,“名副其实”,“自给自足”“绳之以法”。以上成语中加点词的词义,我们平时相对熟悉。借助它们,可以做出判断:例(5)、例(6)、例(7)正确;例(8)对“绳”的解释有误,应释为“依法处置”。4、借助句内语法结构来推断词义。例(9)烟涛微茫信难求。信:确实例(10)其罪当与童贯等。等:(童贯)等人。例(11)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打柴。例(12)登辞疾不受。疾:急速“信”可以作名词(如释为“信用”)、动词(如释为“相信”),也可以用作副词(如释为“确实”)。分析例(9),句中“难求”是谓语,而“信”修饰“难求”,作状语。状语一般由副词或形容词充当,再结合语境就容易判断“信”是“确实”、“实在”之义。分析例(10),句中主语为“其罪”,“与童贯”是状语,而“等”应该是句子的谓语。所以它是“一样”、“等同”之义,而非“等人”、“等等”。再看例(11)句中的“樵”作“取”的宾语,应该是名词,所以解释为“打柴”明显有误。同样的道理,例(12)中的“疾”也是名词,应释为“疾病”,“辞疾”即“称病”、“托病”。5、借助较整齐的句式来推断词义古人为文讲究铺陈对偶,注意节奏和谐,常常使用一些结构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同或相对的句子。把握住相关句子的结构特点,推测词义的准确性就会明显提高。就是说要充分利用对文、互文来释词。例(13)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解释:“圣君治国”,必须发现它与“亡国破家”之间的对应关系,弄清它们有相同的语法结构,才能明确这不是主谓短语,而是并列短语,才能准确地回答出“圣明之君,治平之国”。“亡国破家”与“圣君治国”是对文。另外,文言文中互文也很常见。互文多为的近义词并用,前后联系起来考虑,可以顺利地理解词义。例(14)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本句中的“以”字本来较难理解,但借助与之对应的“用”字,我们可以推知“以”也作“被任用”讲。6、根据上下文来推断词义,即“因文定义”例(15)得全首领以没。全首领:指保持高位。例(16)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绝食;断绝饮食。例(15)前文写“开封仪同三司高俅死”,尽管此人罪大恶极,但并没有被砍头,他得以保留全尸,所以“全首领”当指“保全头颅”。例(16)考查对“绝食”的理解,现代汉语中“绝食”指断绝饮食,以示坑议或自杀;而本句前文已交代“天保中,郡县大水、人灾”,下文又写太守苏琼“贷粟以付饥者”,那么这个“绝食”当指水灾后断了粮食。今义是主动地断绝饮食,此处则是被迫无奈断了粮,古今异义。【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1)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答案】14.(1)爱惜书本是有能力的人家(富贵人家)藏书的人所做的事,我们贫穷人家没有空闲(余力)效仿这种做法。(2)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答案】2凡是遇到逆境(不顺的处境),都能増长学问和见识。(6分。每小题3分,意对即可)【解析】(10)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重点词语有:“所为”,所做的事;“未遑”,没有空闲(余力);“效”,效仿。句意:爱惜书本是有能力的人家(富贵人家)藏书的人所做的事,我们贫穷人家没有空闲(余力)效仿这种做法。句重点词语有:不易处之境,逆境(不顺的处境);掌:増长。句译:凡是遇到逆境(不顺的处境),都能増长学问和见识。【考点解析】文言文翻译常用的技巧文言文翻译常用的技巧1.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地名、人名、物名、职称、器皿等,可照录不翻译。比如: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将军和都尉都是官名,照录不翻译。2.删:删去不需要翻译的词。比如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这里的“夫”为发语词,翻译时应该删去。狼:“肉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这里的“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没有实意,应该删去。3.补: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比如两小儿辩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翻译时在“如盘盂”前补出形容词性谓语“小”。【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圈点·品味】15.参照示例,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面句子,体会文中父亲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4分)【示例】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须”是必须的意思,连用两个“须”表达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非无以”双重否定,强调了“学习”和“立志”的重要,表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1)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15.(1)“切莫”是千万不要的意思,语气坚决,强调了要读书就不必爱惜书,表现了孙技蔚要儿子务实求知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2)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2)“安得乎”以反问的语气,告诉儿子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很难,要学会忍让,表现了吴汝纶对儿子拥有美好德行的股切期望。(4分。每小题2分,语气、情感各1分)【考点解析】文言文中表反问语气的的固定格式文言文中表反问语气的的固定格式句中有“安乎(哉)、安能、安得、何能、何得、不为乎、不亦乎、何为、无乃乎、其乎、庸乎、得无乎、得无耶、独耶(哉)、非欤、况乎(欤)、岂哉(欤、乎)”等词.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汤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吾师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摘录·明理】16.下面是从三则家书中摘录的蕴含着修身治学智慧的话,根据语境把合适的内容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4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 忍让为居家美德 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 生于忧患,存乎疢疾读书须注重方法,务实求知,我们可以按照古人说的“(1)_”去做;面对困境,可以用古人的话“(2)_”来勉励自己;当我们放纵懈怠、内心浮躁时,可以提醒自己“(3)_”;当我们追逐名利、失去目标时,可以告诫自己“(4)_”。【答案】16.(1)(2)(3)(4)(4分,毎小题1分)【解析】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译文:读书时就必须动手圈圈点点,如果看坏了一本书,不妨再去买一本来。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参考译文】【乙】开始读古书时,千万不要太爱惜书本, 过分的爱惜,一定把它束之高阁而不去读它。读书时就必须动手圈圈点点,如果看坏了一本书,不妨再去买一本来。爱惜书本是有能力藏书的人家所做的事,我们穷人没有余力去效仿这种做法了。就譬如茶杯饭碗, 明明知道是珍贵的古瓷器,本应当珍惜,但家里穷,只有这件器皿,难道忍着口渴和饥饿而不用它,把它珍藏起来吗?儿女应当知道。【丙】忍让是搞好家庭关系的美德,你没有听过孟子"三自反"的话吗?如果必须以相争取胜,那就是大愚鲁钝的人,就是自寻烦恼。人生在世怎能和我同心的人生活在一起呢?凡是遇到逆境,就能增长学问和见识。孟子的"生于忧患""存乎疢疾"都是至理名言啊。(2019浙江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