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浙江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6篇(含答案与翻译).doc
-
资源ID:93181169
资源大小:99.50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1年浙江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6篇(含答案与翻译).doc
2011年浙江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大鼠蒲松龄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龁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 阖(hé):关闭。 逡(qn)巡:从容,不慌不忙。 啻(chì):仅;止。 龁(hé):咬。 19.给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猫 蹲 良 久 鼠 逡 巡 自 穴 中 出 见 猫 怒 奔 之。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 ) (2)适异国来贡狮猫 ( )(3)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 ) (4)既而鼠跳掷渐迟 ( )2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句子: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翻译: 22. 以下计策中,与文中猫所用的计策相类似的是( )(3分)A釜底抽薪 B走为上计 C欲擒故纵 D调虎离山 E声东击西 【参考答案】19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20总是正巧(恰逢)都(全)缓慢(迟缓)21看到这种情况以后,才知道猫(原先)的躲避,并不是害怕,而是在等待老鼠(跳窜后)的疲乏。22C【参考译文】明朝万历年间,皇宫中有老鼠,大小和猫差不多,为害极为严重。(皇家)从民间找遍了好猫捕捉老鼠,都被老鼠吃掉了。恰好有外国进贡来的狮猫,浑身毛色雪白。把狮猫投入(有)老鼠的屋子,关上窗户,偷偷观察。猫蹲在地上很长时间,老鼠从洞中出来巡视,见到猫之后愤怒奔跑。猫避开跳到桌子上,老鼠也跳上桌子,猫就跳下来。如此往复,不少于一百多次。大家都说这只猫害怕了,认为它也是一只没有能力的猫。过了一段时间,老鼠跳跃动作渐渐迟缓,肥硕的肚皮看上去有些气喘,蹲在地上稍稍休息。猫随即快速跳下桌子,爪子抓住老鼠头顶毛,口咬住老鼠脖子,辗转往复争斗,猫呜呜的叫,老鼠啾啾的呻吟。急忙打开窗户查看,老鼠脑袋已经被嚼碎了。大家这才明白,狮猫开始时躲避大鼠,并不是害怕,而是等待它疲乏松懈啊!敌人出击我便退回,敌人退下我又出来,狮猫使用的就是这种智谋呀。唉!那种不用智谋,单凭个人血气勇斗的人,和这只大鼠有什麼不同呢? (2011浙江绍兴)【甲】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日:“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乙】李家洼佃户董某父死,遗一牛,老且跛,将鬻于屠肆。牛逸,至其父墓前,伏地僵卧,牵挽鞭捶皆不起。村人闻是事,络绎来视。忽邻叟刘某愤然至,以杖击牛日:“其父堕河,何预于汝?使随波漂流,充鱼鳖食,岂不大善!汝无故多事,引之使出,多活十余年,致其奉养,病医药,死棺敛。且留此一坟,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汝罪大矣!就死汝分,牟牟者何为?”盖其父尝堕深水中,牛随之跃入,牵其尾得出也。董初不知此事,闻之大惭,自批其颊曰:“我乃非人!”急引归。数月后,病死,泣而埋之。注鬻(yù):卖。 牟牟:通“哞哞”,牛叫声。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张元怪之(责备)B速延医治之(邀请)C遗一牛,老且跛(留下)D引之使出(牵,拉)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今为人所弃而死 不足为外人道也B若见而不收养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C将鬻于屠肆 欲有求于我也D以杖击牛曰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叔父感其言,遂许焉。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22.人与动物亦可心灵相通。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其思想意义。(4分)【参考答案】19A(3分) 20、BD(4分,各2分)21叔父被他的话感动,就同意(收养)了。(这坟墓)每年都要祭扫,给董家子孙带来无穷的麻烦。(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22第一篇写张元和其叔父收养弃犬,当叔父被蛇咬时,犬奔家告知,使叔父获救;第二篇写董某得知老牛曾救过其溺水之父,因而善待老牛。两文无论是写人还是写动物,都表现其注重情义、知恩图报的思想。(4分,分析2分,结论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参考译文】【甲】有一条狗被人抛弃了,惊惶不安地在田间小路(走着)。张元看见了,立刻将小狗收养了。他的叔父很生气,(说):要它干什么呢?(他)想把小狗重新丢掉。张元乞求(叔父)不要丢弃它,说:(小狗)也是有生命的东西,不能不重视它的生命。如果是符合实际,出生老死,这是自然的道理。(但)现在它是被人所遗弃,这是有败道义的。倘若看见(它将死)而不收养的话,就是没有仁慈之心了。(张元)的叔父被他的话感动了,于是就允许(张元抚养小狗)了。第二年,狗跟随着叔父在夜里行路。叔父被蛇咬了,倒在地上不能走了。狗马上奔回家,汪汪地不停叫着。张元感到很奇怪,跟着狗走出家门,看见叔父(倒在地上)已经不省人事。(张元)马上(把医生)请来医治叔父,没过几天(叔父)就痊愈了。从此之后,叔父把狗看作亲人一样。【乙】雍正初年,李家洼有个姓董的佃户,他的父亲去世了,留下一头牛,这头牛又老又跛,董家把它卖到屠宰场。老牛逃跑,到董父墓前直挺挺的伏卧在地上,人们牵扶鞭打都不起来,只是摇尾长叫。村里人听到这件事,都络绎不绝地来看。忽然邻居刘老头气愤地来到,用棍杖打牛说:“他的父亲掉到河里,与你何干?让他随波漂流沉没,让鱼鳖吃掉,难道不是大好事?你无故多管闲事,用你的尾把他引到岸边救了起来,让他多活了十几年。致使他活着要奉养,病了要医治吃药,死了要用棺材收敛,而且留下一座坟墓,每年都要祭奠扫墓 ,成了董家子孙无穷的累赘,你得罪太大了,你本该就死,还叫什么冤呢?”原来他们的父亲曾掉到深水中,牛也随之跳到水里,用它的尾巴把他救起来的。董某最初不知道这事,听到这事后非常惭愧,自己打脸颊说:“我真不是人!”急忙把牛牵回家。几个月后,老牛病死,董某哭泣着掩埋了它。(2011浙江杭州)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及选授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选自元史有删改)【注释】楮(ch)币纸币。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目:名词作动词,看待。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有遗楮币于途者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读书不辍 辍耕之垄上 C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 不能指其一端 D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22细读选文,说说张养浩有哪些可贵的品质。(3分)【参考答案】20. (共2分)B2l. (共3分)既然已经处分过了,现在仍旧把他们看成强盗,这是断绝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啊!(“犹”“绝”各1分句意基本正确1分)22(共3分)品行端正、拾金不昧、勤学苦读、宽容大度、执法公正、不畏强暴等(意近即可,至少写出3点每一点1分)【参考译文】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从小品行端正,有一次出去,看到有人不小心把楮币丢失在路上,那人已离开,他追上去,把楮币归还给失者。他学习刻苦勤奋,从不懈怠,白天默默地记诵,晚上关上门窗,点上灯悄悄地读书。山东按察使焦遂听说这事,就举荐他做了东平府学正。等到后来被选拔授予堂邑县尹,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说:“那些都是本分的老百姓,万不得已才做了强盗,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它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所有过去做了强盗的人都很感激,互相劝诫说:“不要辜负了张公。” 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和他的同党凶狠残暴,为害一方,老百姓实在不能忍受他们的胡作非为而告发他们,以前的县尹不敢过问。养浩任职后,把他们全部依法处治了,老百姓为此拍手称快。养浩离开这个地方十年后,老百姓仍然立碑颂扬他。(2011浙江湖州)满井游记(节选)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1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风力虽尚劲 (2)呷浪之鳞 18.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兔子的意思。(2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19. 选文第一段是从哪三方面描绘满井早春气息的?(3分)20. 文中画线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参考答案】17.(1)猛,强有力 (2)代鱼18.(我)才知道效野之外不是没有春天,可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这一点)啊。19.郊外的植物(柳条麦田)、游人、鱼鸟。20.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厌恶官场生活的人生态度。(写出“寄情山水”即可 【参考译文】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飘荡,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游人虽然还不算多,(但)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风力虽然还很强,但走路就汗流浃背。所有(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戏水的鱼,都悠然自得,毛羽鳞鬣当中都透出喜悦的气息。(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不会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能潇洒地徜徉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这个官儿罢了。而此地正好离我近,我将从现在开始出游,怎能没有记录?万历二十七年二月。(2011浙江嘉兴)阮孝绪传(节选)孝绪七岁,出继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闻其笳管,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咸爲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注释出继:此处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王晏:南朝齐尚令。后因贪财专权被杀。绵纩(kuàng):指丝织品。绵:丝绵。纩:絮。笳管:即胡笳,一种乐器,比喻王晏的仪仗。坐:因事入罪。2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闻者咸叹异之 (2)不服绵纩 (3)孝绪度之必至颠覆22. 下列句子中的“其”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2分) A.屡至其门 B.故人不独亲其亲 C.安陵君其许寡人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2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兔子的意思。(2分) 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24. 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2分)【参考答案】21.(1)惊异(认为奇异) (2)穿 (3)估计22.C23.等到王晏被杀,内外亲属都因此很害怕。24.不爱财(不慕富贵);有远见;孝顺。【参考译文】孝绪七岁时,过继给堂伯阮胤之。胤之的的母亲周氏死后,有遗产一百多万应该属于孝绪,孝绪一点也没要,全部给了胤之的姐姐琅邪王晏的母亲。听说此事的人,都对孝绪既叹服又惊异。十六岁时,父亲去世,服丧期间不穿丝絮之衣,即使尝到味美的蔬菜也要吐掉。表兄王晏地位显贵,多次到孝绪家,孝绪估计他必遭大祸,一听到王晏带来的仪仗队的奏乐声,就钻过屋后的篱笆逃避躲藏起来,不愿和他相见。有一次吃酱觉得味道很美,问酱从何而来,听说是来自王家,马上吐出所吃的东西并将酱倒掉。等到王晏被诛,亲戚们都怕他受牵连,为他担心。孝绪说:“虽是亲戚,但不是同党,怎么会被连坐?”最终免罪。(2011浙江嘉兴)纯孝之报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铛(chn):平底浅锅。 贮录:储存,收存。 遗(wèi):给予。 袁府君:袁山松,晋朝吴郡太守,孙恩攻沪渎,袁山松固守,城陷而死。 未展:来不及。 军人:这里指官军。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母好食铛底焦饭 袁府君即日便征24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25请就选文写一句富有文采的读后感言。(2分)【参考答案】23吃 出征24每次煮饭,(陈遗)就把焦饭收存起来,带回家给母亲吃。25示例一:焦饭有情,孝心无价。 示例二:至孝的故事就像故乡的小河永远流淌在我的心中。【参考译文】吴郡人陈遗,在家里非常孝顺。他母亲喜欢吃锅巴,陈遗在郡里做主簿的时候,总是收拾好一个口袋,每逢煮饭,就把锅巴储存起来,回家后,(陈遗)就(把它)送给母亲。后来遇上孙恩贼侵入吴郡,袁山松马上要出兵征讨。(这时)陈遗已经积攒到几袋锅巴,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随军出征。双方在沪渎开战,结果(袁山松)被打败了。军队溃散,逃到山林沼泽中,(没有粮食吃)大多数人都饿死了,只有陈遗依靠锅巴活了下来。当时的人认为这是对他纯厚孝心的报答。(2011浙江金华丽水)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减)【注释】王右军:王羲之。减:不足。大将军:王敦。钱凤:人名,字世仪。孰:熟。从:纵。19根据辞海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2分)屏人论事 ( )A当门的小墙 B忍住 C退避 D除去 乃阳吐污头面被褥 ( )A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B与“阴”相对 C外露的 D通“佯”20下列句中加点词“之”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大将军甚爱之 A怅恨久之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C小大之狱 D宋何罪之有 21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2文中的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分) 【参考答案】19 C D(2分,每小题1分)20B(2分)21大将军与钱凤商议叛逆的事情,忘记了王右军在帐中睡觉,担心他们商量的计谋被右军听到了,为此感到大惊。(2分,意思符合即可)22. 机智(聪明)、沉着(冷静、镇定)(2分)【参考译文】王羲之年纪不到十岁时,大将军非常喜欢他,常常把他放在自己的帐中睡觉。大将军有一次曾经先起来了,王羲之还没有起来。不一会儿,(王敦的参军)钱凤进来,王敦屏退他人和钱凤讨论事情。都忘了王羲之还在帐子里,他们说起要谋反的计划。这时王羲之醒来,听到他们的谈论之后,知道自己没有活的道理,就假装吐口水脏了头脸和被褥,假装睡得很熟。王敦议论事情到了一半才想起王羲之没起床。两人大惊说:“不得不除掉他。”等到打开帐,却见王羲之流口水,于是相信他确实还在熟睡,王羲之因此得以保全性命。(2011浙江宁波)卢君出牧衢州,有一士投贽。公阅其文,十篇,皆公所制也。密语曰:“非秀才之文。”对曰:“某苦心忧课,非假手也。”公曰:“此某所为文。兼能暗诵否?”客词穷,吐实曰:“得此文,无名姓,不知是员外撰述。”惶惶欲去。公曰:“此虽某所制,亦不示人,秀才但有之。”比去,问其所之。曰:“汴州梁尚书也,是某亲丈人,须住旬日。”公曰:“大梁尚书乃亲表,与君若是内亲,即与君合是至亲。此说,想又妄耳。”其人战灼,若无所容。公曰:“不必如此。前时恶文及大梁亲表,一时奉献!”【注释】投贽(zhì):投递求见的名贴,这里指秀才把文章递进去,求得提拔的意思。某:自称,相当于“我”。课:功课,学业。兼:这里可译作“也”。战灼:哆嗦,打战。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非假手也 (2)客词穷 (3)秀才但有之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比去,问其所之。23、选文中秀才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参考答案】21、(1)借、假借 (2)尽、完 (3)只、只管22、等到(秀才)要离开(的时候),(卢君)问他要到哪里去。23、秀才是一个弄虚作假(虚荣浅薄,不学无术,不知悔改,爱吹牛)的人。【参考译文】卢君出任衢州牧,有一个读书人来投递求见名帖。卢君翻阅他写的文章,读了十篇,都是卢君所写。卢君悄悄地对这个读书人说:“这不是你写的文章。”秀才回答说:“这是我苦心钻研学业所得,不是出自他人之手。”卢君说:“这些都是我所写的文章,(我能背诵他们)你也能背诵吗?”秀才无话可说,只得据实回答:“我(偶然)得到这些文章,没有署名。真的没想到是员外您所撰写的。”(说着)惊慌失措就要离开。卢君说:“这虽然是我写的,也没给人看过,只有你有它。”等到他离开时,卢君问他要去哪里。秀才说:“汴州梁尚书是我的岳父,我到他那里去住十天。”卢君说:“大梁尚书是(我)的表亲,如果与你是内亲,那么我与你该是至亲。你这话,想来又是虚假的吧。”这个人战战兢兢,无地自容。卢君说:“不必这样。你先前抄袭的文章和所谓的大梁亲戚,一起送给你吧。” (2011浙江衢州)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者,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1)先主器之 (2)将军宜枉驾顾之 (3)欲信大义于天下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好为梁之父 武陵人捕鱼为业 B、因屏人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C、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受地于先王 D、而智术浅短 学而不思则罔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20、刘备说自己“智术浅短”,你怎么看?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2分)【参考答案】17、(1)器重、重视 (2)拜访、看望 (3)通“伸”,伸张18、D19、因此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20、答案示例:刘备并不是一个“智术浅短”的人(这是他自谦的说法),从“欲信大义于天下”中看出(刘备志向远大);从“三顾茅庐”中看出(他求贤若渴);从“志犹未已”中看出(他有恒心有毅力)。【参考译文】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河南禹州)的徐庶与诸葛亮关系甚好,说确实是这样。适逢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是人间卧伏着的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退下,说:“汉室的统治崩溃,奸邪的臣子盗用政令,皇上蒙受风尘遭难出奔。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任,想要为天下人伸张大义,然而我才智与谋略短浅,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2011浙江衢州)林道人诣谢公。东阳时始总角,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 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 (选自世说新语)【注】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谢公:谢安,东晋名相,死后追封太傅,世称谢太傅、谢公。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其父谢据早亡,下文“家难”即指此事。总角:儿童头结发成小髻,常用以指代儿童。信:传信的人。朝士:朝廷官员。2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东阳时始总角( ) (2)再遣信令还( )(3)而太傅留之( ) (4)谢公语同坐曰( )23.根据文意,用“/”把文中画线部分断成三个短句。(3分)新 妇 少 遭 家 难 一 生 所 寄 唯 在 此 儿24.王夫人为什么坚持要“流涕抱儿以归”?(2分)【参考答案】22才 派 他,代东阳(或谢朗)告诉或“对说”评分标准:每词1分,第题只写出“他”,得0.5分。共4分。23新妇少遭家难/ 一生所寄/ 唯在此儿 。评分标准:第一处2分,第二处1分,共3分。24新病起;一生所寄,唯在此儿。评分标准:两个要点,答到一点得1分。用自己的话表述意对也可。共2分。【参考译文】僧人支道林去见谢公(谢安),东阳(谢朗)那时还是小孩,病刚好,身体不堪劳顿。他和林公清谈,说的很累。东阳的母亲王夫人在隔壁听他们辩论,两次让人叫东阳回去,都被谢太傅留住。于是王夫人亲自出来,说道:“ 我早年守寡,一生的寄托,都在这个孩子身上。”随即哭着把儿子抱回去了。谢公对同座的人说:“ 家嫂言辞感人,你们可以到处传颂,遗憾不能让朝中官员一见。” (2011浙江台州)李世民畏魏征魏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尝谒告上冢,还,言语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选自资治通鉴)【注释】回:回转,扭转。上:指唐太宗李世民。霁威:息怒。谒告:请假。鹞:猛禽臂:手臂,这里的意思是用手臂架着。固:故意。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善回人主意 (2)故中辍耳 (3)外皆严装已毕 (4)上尝得佳鹞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23、魏征向皇上奏事是,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请作简要分析。(3分 ) 【参考答案】21、(1)善于、擅长 (2)停止 (3)完成、结束 (4)曾经22、有时遇到皇上特别生气,魏征神色一点不改变,皇上也就息怒了。23、魏征看到皇上玩鹞,奏事时故意久久不停止,借此劝诫皇上不能玩物丧志(不要忘记国家大事。)【参考译文】魏征的样貌虽不超过一般人,却有胆识谋略,善于让皇帝回心转意。魏征总是触犯龙颜当面直言规劝;有时遇到皇上特别生气,魏征却面不改色,皇上也就息怒。魏征曾请假回家上坟,回来后对皇上说:“听别人说,皇上打算去南山游玩,一切已经安排妥当、整装待发。但现在居然又不去了,是什么原因呢?”皇上笑答:“起初确实有这样的打算,但是担心爱卿你责怪,所以就半路停下了。”皇上曾得到一只很好的鹞鹰,放在手臂上把玩,看见魏征前来,藏到怀中。魏征上奏故意久久不停,鹞鹰最终闷死在皇上怀中。(2011浙江温州)濠州定远县一弓手,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注释】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村步:村埠头。步,通“埠”,码头。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分)A善(善于、擅长)用矛 B一举而毙(杀死)C适值(刚好)偷在市饮酒 D弓手者忽谓(对说)偷曰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分)A皆服其能 空乏其身 B弓手者因事至村步 罔不因势象形C遂曳矛而斗 遂许先帝以驱驰D见必与之决生死 时人莫之许也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分)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22.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弓手在与小偷决斗中取胜的原因。(分)【参考答案】19.C(2分)20.B(2分)21.你敢和我在县尉的马前决一死战吗?(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22.弓箭手运用智谋,找到突破口,抓住机会,战胜小偷。(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参考译文】濠州定远县有一个弓箭手,善于使用长矛,远近同行都佩服他的技能。有一个小偷也善于击刺,常常蔑视官军,只是与这位弓箭手技艺不相上下,说:“与弓箭手相见一定要进行生死决斗。”一天,弓箭手因公事来到码头,恰逢小偷在市肆喝酒,势不可避,就拿矛来和他打斗,围观的人很多。许久,两人都僵持不进。弓箭手忽然对小偷说:“兵尉来了。我和你都是好汉,你敢和我在兵尉马前决一生死吗?”小偷说:“好。”弓箭手话音刚落举手就刺,一下就把小偷刺死,原来是乘其分神不备而取胜的。(2011浙江义乌)地震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呜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节选自聊斋志异)【注释】戌刻:下午七时至九时。稷下:地名,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22.下列加点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余适客稷下(恰好) B.各疾趋出(迅速)C.并忘其末衣也(衣服) D.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改变)2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墙倾屋塌之声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B.众骇异,不解其故 并忘其未衣也C.视街上,则男女裸聚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仆而复起 学而时习之2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句子:此真非常之奇变也。翻译: 25.“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一句表现了地震时人们怎样的情状?对这种情状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2分)【参考答案】22、C 23、B24、这真是不平常的奇异变化。25、示例:惊恐失态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当时的人们并不了解其中的原因,看到发生奇异的变化,只是惊恐失态,这与当时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有直接的关系。【参考译文】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戍刻,发生了大地震。当时,我在稷下做客,正和表兄李笃之在灯下喝酒。忽然听见有种像打雷一样的声音,从东南方向过来,向西北方向滚去。大家都很惊骇诧异,不知是什么缘故。不一会儿,只见桌子摇晃起来,酒杯翻倒;屋梁房柱,发出一片咔咔的断裂声。众人大惊失色,面面相觑。过了好久,才醒悟过来是地震,急忙冲出屋子。只见外面的楼阁房屋,一会儿斜倒在地上,一会儿又直立起来;墙倒屋塌的声音,混合着孩子号哭的声音,一片鼎沸,震耳欲聋。人头晕得站不住,只能坐在地上,随着地面颠簸。河水翻腾出岸边一丈多远;鸡叫狗吠,全城大乱。过了一个时辰,才稍微安定下来。再看大街上,男男女女,都光着身子聚在一起,争相讲着刚才的事情,都忘了没穿衣服。后来,听说这次地震时,某处有口水井井筒倾斜了,不能再打水;某家楼台南北掉了个方向;栖霞山裂了道缝;沂水陷下了一个有几亩大的地穴。这真是少有的奇异灾变啊!(2011浙江余姚)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课文<孟子>两章)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委而去之 ()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 环而攻之而不胜 委而去之B.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得道者多助C.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D.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句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 18文中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3分)答: 【参考答案】15(1)舍弃 (2)限制(限止) (3)震慑(威慑) (4)极点16D17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被内外亲属背叛的人,所以君子不战则已,作战就一定能胜利。18要施行“王道”(“仁政”),实现“人和”,使天下归顺。(或“要体恤百姓,凝聚人心”)(2011浙江)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阡陌交通 便要还家 不足为外人道也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9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外桃源”,请结合选文作答。(2分)【参考答案】17(共3分,各1分)交错相通通“邀”,邀请值得18(共3分)(村中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乃”“无论”各1分,句意正确通顺1分)19(共2分)能结合文章内容1分;描述怎样的世外桃源,言之成理,1分。示例l:作者通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其中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语句描绘了一个自然环境美好,人人安居乐业,人们和平劳动的“世外桃源”。示例2;作者通过“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