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广东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4篇(含答案与翻译).doc
-
资源ID:93181268
资源大小:83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2年广东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4篇(含答案与翻译).doc
2012年广东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程氏爱鸟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1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2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皆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3之诚,信于异类也。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扰。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 (选自苏轼东坡杂记)【注释】 1 .武阳君:苏轼的母亲。 2. 鷇 kou:初生的小鸟。3. 忮zhi:凶狠。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1)信于异类也 ( )(2)去人太远(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此皆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3.联系上下文,众鸟“皆巢于低枝”的原因是什么?(2分)4.选文最后“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一句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3分) 【参考答案】1.(1)使信任 (2)距离,离2. 这种鸟的羽毛是最为珍贵很难得见得到的,但(这种鸟)却能很驯服不受干扰(地待在那儿),而且也不怕人。3.因为我的母亲对杀生的行为很痛恨,嘱咐家里的小孩、奴婢及仆人,都不能捕捉鸟雀。或:因为(主人)对待这些鸟雀的诚心,对待这些不同于人类的动物一直守信用。4.例:人类不能以自然之长的居高心态来欺压其它动物,要与其它动物相互信任,和谐共处,不能以恶毒的方式或态度来伤害其它动物。【参考译文】我在少年的时候,所居住的书房前,种有翠竹松柏以及一些花草,郁郁葱葱地长满在庭院里,许多鸟在上面筑巢。我的母亲对杀生的行为很痛恨,嘱咐家里的小孩、奴婢及仆人,都不能捕捉鸟雀。几年的时间下来,鸟雀们都将巢建在花木的低枝上,鸟巢里孵的小鸟低下头去都可以偷偷地看得到。还有一种叫桐花凤的鸟也有四五百只,飞翔在院子里,这种鸟的羽毛是最为珍贵很难得见得到的,但(这种鸟)却能很驯服不受干扰(地待在那儿),而且也不怕人。乡村里的人见到这种现象,都认为是很奇怪的事情。(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原因,不外乎是(主人)对待这些鸟雀的诚心,对待这些不同于人类的动物一直守信用的原因。 有乡间老人说:“鸟雀的巢离人很远,就一定会有蛇、鼠、狐狸、鸱、鸢的忧患,人若不杀鸟雀,(他们)自然就亲近人,以免去这样的忧患。由此来看,那时鸟雀的巢不敢靠近人,真是因为人比蛇鼠之类的更凶恶。(2012广东)镜喻清钱大昕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仕其为明也?目能见物,而不能见吾之面,假于镜而见焉。镜之贵,不知目;镜不求于目,而目转求于镜。染世未尝以镜之助目,而咎目之失明。镜何负于目哉?客有任目而恶镜者,曰:“是好苦我,吾自有目,乌用镜为?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知已面之黑子,泰然谓:“美莫已若。”左右匿笑,客终不悟。悲夫! (选自潜研堂文集)1.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然世未尝以镜之助目,而咎目之失明。译文: 2. 本文告诉我们做人的什么道理?(3分)答: 【参考答案】1. (3分)然而世人不曾用镜子来帮助眼睛,只是(而)责怪眼睛不明亮。 (评分说明:“未尝”、“咎”作为赋分点,必须译对,每个1分,共2分)2. ( 2分)要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以人为镜,才能正确认识自己,保持清醒头脑。 (评分说明:“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以人为镜。”2分,“正确认识自己”1分)【参考译文】人的脸部五官中没有比眼睛更明亮的。但是脸上有黑点,眼睛却看不到,为何认为它是最明亮的呢?眼睛能看到(其他的)东西,却不能看见自己的脸,要借助于镜子来才能看见。镜子的珍贵程度,不及眼睛,但镜子不用求助眼睛,而眼睛反而要求助于镜子,然而世人不曾用镜子来帮助眼睛,只是责怪眼睛不明亮。镜子有什么对不起眼睛的地方呢?有一位客人,只相信眼睛而讨厌镜子,说:“这(镜子)太累我了,我自有眼睛,为何用镜子泥!”时间一长,看到世人所共认的美人,很少放在心上,不知道自己脸上有黑点,泰然自若地说:“(她们)都不及我美丽。”旁边的人偷偷地笑他,他客人却始终没有感觉到,真是可悲啊!(2012广东佛山)隆中对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不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6.选出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由是先主遂诣亮(拜访) B.遂用猖獗(凶猛而放肆) C.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一天天) D.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7.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中的“而”意思相同的一项( )。A.任重而道远 B.环而攻之而不胜C.日出而林霏开 D.足肤皲裂而不知8.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A.挟天子而令诸侯(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B.君谓计将安出(你认为我的将领应从哪里出兵呢)C.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这确实是天资助将军的原因)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百姓们哪一个敢用箪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浆来迎接将军)9.选出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诸葛亮在对形势前景的分析中,特别强调了“人谋”的作用。B.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C.诸葛亮认为,对曹操“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对孙权“不可与争锋”。D.诸葛亮劝说刘备先夺取荆、益二州作为王业的基础,待时机成熟,再出兵北定中原。10.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 本文详略分明,如刘备三顾茅庐,仅用“凡三往,乃见”一句带过;诸葛亮论对策则详写,着力从侧面表现诸葛亮的谋略。B. 本文语言较为简单呆板,如刘备对诸葛亮的评价,只用了一个“善”字。C. 诸葛亮阐述自己的见解,思路清晰,推理严密,由近及远,层层递进。D. 本文选自陈寿的三国演义,核心部分是诸葛亮对刘备问“计”所作的回答。【参考答案】6.B7.D8.A9.C10.C【参考译文】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退下,说:“汉室的统治崩溃,奸邪的臣子盗用政令,皇上蒙受风尘遭难出奔。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任,想要为天下人伸张大义,然而我才智与谋略短浅,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独掌大权以来,各地豪杰同时起兵,占据州、郡的人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声望少之又少,然而曹操最终之所以能打败袁绍,凭借弱小的力量战胜强大的原因,不仅依靠的是天时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世了,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孙权这方面只可以把他作为外援,但是不可谋取他。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天拿它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你可有占领它的意思呢?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那里人民殷实富裕,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而且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一带,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刘备说:“好!”从此与诸葛亮的关系一天天亲密起来。(2012广东佛山)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竞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常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赵普)10、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 )(2分)A、习:(1)少习吏事 (2)学而时习之B、以:(1)跪而拾之以归 (2)先帝不以臣卑鄙C、发:(1)家人发箧视之 (2)发闾左谪戍渔阳D、明日:(1)普明日复奏其人 (2)明日,徐公来,熟视之11、翻译下列两手。(4分)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2分)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2分) 12、出自第一段的成语是: 。(1分)13、赵普面对“太祖怒”,四奏某人为官,而能“颜色不变”,其根本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1分)14、下面是对画线部分进行联想和想象改写而成的一段课本短剧,请你将未完成的内容补写在横线处(对话、动作、神态要求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特征)。(4分) 太祖(勃然大怒):此人究竟是什么人?你要屡屡举荐他? 赵普: 。太祖( ):不得再议此事!(赵普神色不变,跪下拾起撕碎的奏折,退朝回家,默默将它补好)(第二天,赵普上朝)赵普(呈上补好的奏折): 。太祖(思索良久): 。【参考答案】10、D 11、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的时候,处理决断很快。(“临政处决”理解正确,且语句通顺方可得满分,否则酌情扣分) 太祖才醒悟,终于任用了那个人。(“乃悟”“卒用”理解正确,且语句通顺方可得满分,否则酌情扣分)12、手不释卷13、以天下为己任14、示例:赵普:此人是国家栋梁,我为国而荐。 太祖(把奏牍撕碎用力扔在地上)。赵普:皇上啊,天下英才应为您而用,岂可无端太祖:朕念你一片赤胆忠心,准奏!(每空1分,要求填写内容需符合故事场景的发展,且符古人物身份、神态、时代特征)【参考译文】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嫉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比的。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这个人(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到家。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太祖这才明白,终于任用了那个人。(2012广东广州)祁奚请老晋大夫祁奚老,晋君问曰:“孰可使嗣?”祁奚对曰:“解狐可。”君曰:“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仇也。”晋遂举解狐。后又问:“孰可以为国尉?”祁奚对曰:“午可也。”君曰:“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子也。”【注释】祁奚:晋国的大夫,曾任中军尉。晋君:指晋悼公。解狐:晋国大夫。国尉:春秋时,各国均在将军之下设国尉。午:祁午,祁奚之子。10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孰可使嗣(子嗣,后代) B晋遂举解狐(推举)C非子之子(你) D孰可以为国尉(谁)1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本文所表现的祁奚的品质(2分)A任人唯贤 B大公无私C坦率正直 D谦虚谨慎【参考答案】10 A 11 D【参考译文】晋国大夫祈奚请求告老还乡,晋国的君主问他:“谁可以接替你的位置啊?”祈奚回答说:“解狐可以。”君主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祈奚)回答说:“君上问的是(谁)可以,而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因此晋国的君主举荐解狐接任。后来君主又问(祈奚):“谁可以担任国尉一职?”祈奚回答说:“午可以”。君主说:“(午)不是你儿子吗?”(祈奚)回答说:“君上问的是(谁)可以,而不是问谁是我的儿子。”(2012广东梅州)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过江,每经危难,常有一人左右己。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注】顾荣:字彦先,今属江苏人。行炙人:端送烤肉的侍者。炙,烤肉。同坐:同席的人。2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尝应人请 尝:曾经 B. 因辍己施焉 施:给予C. 同坐嗤之 嗤:讥笑 D. 常有一人左右己 左右:身边的人解析:D(“左右”应为“扶助”之意)2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哪有整天端着烤肉,去不知道烤肉的滋味的呢?(“执”译作“端着、拿着”,译对关键词得1分;句意句式对得2分。)23从顾荣身上你获得了什么启示?(2分)启示:善有善报或帮助别人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意思大致相同即可得分)。【参考译文】顾荣在洛阳时,曾经应人邀请赴宴,在宴会上,顾荣发觉那个端送烤肉的人流露出想尝尝烤肉的神色,于是把自己那一份烤肉送给了他。同席的人讥笑顾荣,他说:“哪有整天端着烤肉,却不知道烤肉滋味的道理呢?”后来遭遇(永嘉)战乱,顾荣渡江避难,每到危急的时候,常常有个人来扶助自己。顾荣问那个人所以这样的缘故,原来那人就是当初吃到顾荣给烤肉的侍从。(2012广东湛江)赵襄主学御于王于期。俄而与于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日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毕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选自韩非子·喻老)1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 (2分) 对日术已尽用之则过也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 俄而与于期逐,三易马而三后。 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参考答案】12、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每标对1处给1分,超过两处者每错l处扣1分,扣完本题分为止。13、 (1)过了一段时间(小久),(赵襄主)就跟王于期赛马,他多次换马多次都落后。 (饿而:过了一段时间(小久):逐:追逐(比赛);易:换。每个词0.5分,全句顺畅0.5分。) (2)你教我驾驭车马的方法(技术)没有全部教给我。【参考译文】赵襄子(晋国国卿)跟王于期学习驾御马车,不久和王于期比赛,三次换马但是三次都落后。赵襄子说:“您没有将您的技术全部教给我。”回答说:“技术是全教了,使用就出错了。凡是驾御所应该重视的,是马的身体与车统一,(驾御的)人心和马协调,这样才可以跑得快跑得远。今天您落在后面的时候想追上我,在我前面的时候怕被我追上。凡是驾着马车抢道比拼,不是先就是后。但是您领先或落后时心里想到的都是我,您哪能和马协调呢?这就是您为什么会落后啊。”(2012广东肇庆)岳阳楼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 吾谁与归?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前人之述备矣/众妙毕备 B.南极潇湘/初极狭C.薄暮冥冥/不宜妄自菲薄 D.而或长烟一空/一食或尽粟一石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8.选文抒写了“迁客骚人”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一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 ”的感情(根据原文意思填写,4字);二是“ , ”的因物而喜的感情(用原文句子填写)(每空4字)(4分)9.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B.”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C.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D.选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参考答案】6D7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玉璧。8因己而悲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9C(2012广东)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 则素湍绿潭 B.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吴广素爱人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C.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D.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夜久语声绝,如 闻泣幽咽 属予作文以记之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一千二百里长的三峡两岸,高山对峙,怪石嶙峋,峭壁重叠,群山绵延不断B夏天的三峡有许多险滩,过往的船只不论是顺行还是逆行,其航道大都被阻隔断绝C每逢到了春冬之季,三峡江水变得缓慢安详,青翠群山静 静倒映在碧绿清澈的潭面上D在雨后初晴或秋霜初降的早晨,三峡的山林水涧又展现出清凉热闹的另外一番景象【参考答案】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A.则素湍绿潭 (白色的),吴广素爱人(向来)B、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的确),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好)C、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消失) 夜久语声绝(消失)D、如 闻泣幽咽 (连续)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10、【答案】(1)假如不是正午或晚上,是不能看见太阳和月亮的(2)到了夏天江水慢上山陵的时候。【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翻译(1)句时注意“自非”等字,还要注意到特殊的句式翻译(2)句时注意“襄”字1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C、D、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2012广东广州)论语十则(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四)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足以谓之文也”(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一一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七)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八)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九)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十)(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不亦说乎(通“悦”,愉快,高兴) B不耻下问(可耻) C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划,商量办法) 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实)9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学而时习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人不知而不愠 水落而石出者C可以为师矣 可以一战D其恕乎 其不善者而改之10.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A第二、三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方法的问题,第四、五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态度的问题。B第七则是说为人要终身遵守的准则,揭示了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宽容态度。C第十则,曾点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春风和煦、人群活动的祥和情景,孔子心有感触地 大加赞赏。此则旨在告诉我们:人要和自然相融,锻炼身体,享用自然之乐。D选文中有些话已成为成语,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比如第七、八、九则分别概括为:“见贤思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参考答案】8. 2分 B 9. 2分 C 10. 2分 B(2012广东茂名)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同“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2分)A何陋之有 B公与之乘,战于长勺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醉翁之意不在酒7翻译下面句子(3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答: 8写出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2分)答: 9本文在对陋室进行描写时,从 、 、 三方面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 的节操和 的情趣。(5分)【参考答案】6 C7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8惟吾德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9.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高洁傲岸 安贫乐道(2012广东梅州)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节选自司马迁陈涉世家)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为天下唱 通假字,同“倡”,首发。楚人怜之 爱戴。置人所罾鱼腹中 鱼网,这里是名词用为动词,用网捕。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士卒中到处都在谈论,都指指点点着、互相用眼睛示意注意陈胜。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即使免于斩刑,但戍边而死的本来就有十分之六七。8.选段再现了陈胜、吴广大泽乡揭竿而起的英雄壮举,上古神话共工怒触不周山则曲折反映了原始部落间的激烈斗争。请比较陈胜和共工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异同。【答案】都是不畏牺牲,不怕强权,勇敢反抗,威武不屈挑战旧制度旧秩序的英雄形象。但反抗的目的不同,共工是为了争夺帝位,而陈胜是为了求生存,是为了反抗暴政;共工形象暴烈鲁莽,而陈胜智慧沉着;共工孤独反抗,而陈胜带领被压迫的群众斗争。(2012广东深圳)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醉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4分)(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 (2)名之者谁 名: (3)云归而岩穴暝 归: (4)佳木秀而繁阴 秀: (1)靠近(2)给命名(3)聚拢(4)开花,这里指滋长的意思。或茂盛(繁茂)(每答对一个得1分)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B.作亭者谁 水落而石出者C山之僧智仙也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D. 而年又最高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解析:A(A在,介词;B特指,可译为“的人”/表判断的语气,不译;C结构助词,可译为“的”/代词,指“诸峰”;D表并列/表顺承)19请将文中画线句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秀丽的山水之间。(句意对即可得1分)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关键词“寓”译作“寄托”。译对关键词各得1分,句意对得1分)20请在这两段中找出一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2分 )峰回路转:比喻经历挫折失败后,事情出现新的转机。醉翁之意不在酒: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水落石出:事情真相大白。(写出其中一个成语得1分,解释正确得1分。)(2012广东湛江)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惟吾德馨 惟:只 B谈笑有鸿儒 儒:旧指读书人 C可以调素琴 调:协调 D无丝竹之乱耳 乱:使乱,扰乱10.选文中画线语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11.请概括选文的主旨(用原文的语句回答)。(3分)【参考答案】9、C 10、举例论证,作者以故仁人自况。(答对1问给1分,两问都答对给满分)。 1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012广东肇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