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辽宁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5篇(含答案与翻译).doc
-
资源ID:93181661
资源大小:142.50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7年辽宁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5篇(含答案与翻译).doc
2017年辽宁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田饶谓鲁哀公曰:“臣将去君而鸿鹄举矣。”哀公曰:“何谓也?”田饶曰:“君独不见夫鸡乎?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鸡虽有此五者君犹曰瀹而食之何则以其所从来近也。夫鸿鹄一举千里,止君园池,食君鱼鳖,啄君菽粟;无此五者,君犹贵之,以其所从来远也。臣请鸿鹄举矣。”哀公曰:“止!吾书子之言。”田饶曰:“臣闻食其食者不毁其器;荫其树者不折其枝。有士不用,何书其言为?”遂去之燕。燕立以为相。(节选自新序杂事)【注】举:飞去。傅距:傅,附着;距,雄鸡脚掌后面像脚趾一样突起的部分。瀹(yuè):煮。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田饶谓鲁哀公曰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B守夜不失时,信也 谓为信然(隆中对)C吾书子之言 即书诗四句(伤仲永)D臣闻食其食者不毁其器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10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2分)12田饶给鲁哀公讲鸡和鸿鹄的故事,目的是表达 的想法。(2分)【参考答案】9(2分)C10(2分)鸡虽有此五者君犹曰瀹而食之何则以其所从来近也。(画对两处得1分,画对三处得满分;画五处或五处以上不得分)11(2分)田饶于是离开鲁国前往燕国。(补充省略成分1分,大意对1分)12(2分)希望鲁哀公能重用贤士。(大意对即可)【参考译文】田饶对鲁哀公说:“我将要离开您而像鸿鹄那样远飞啦。”鲁哀公说:“什么意思啊?”田饶说:“您难道没看见那只鸡吗?头上戴冠的是有文采的;脚后面有距(鸡脚后突出的似脚趾)的是孔武有力的;敌人在前敢去打斗的是勇敢;看见食物招呼别的鸡是仁;守夜不会忘记报时那是信用。鸡虽然有这五种优点,您还是每天用它煮汤喝,为什么呢?因为它们离得很近啊。而鸿鹄一飞千里,落到您的园林水池中,吃您的鱼鳖,啄食您的豆粟作物,(也)没有那五种优点,您还是看重它,原因是它来自远方。我请求像鸿鹄那样远飞去了。”鲁哀公说:“停!让我写下你说的话。”田饶说:“我听说吃了食物的人,不会毁坏食物的容器;在树下庇荫的人,不会折断树的枝条。有学士不用,还写下他的话干什么呢?”于是离去前往燕国了,燕国委任他当宰相。(2017辽宁大连)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注释】蹊:践踏。恬:心神安适。 1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听已,辄默记 已 (2)儿痴如此 痴 16.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17.读完此文,谈谈你获得的启示。(3分) 【参考答案】15.(1)完了;结束 (2)入迷;痴迷 16.(王冕)拿着书在长明灯下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17.我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坚守志向,克服困难,发奋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译文】王冕是诸暨县的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到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晚上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一个人牵了牛来责备牛踩了庄稼。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王冕仍是这样。王冕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为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悄悄地走出去,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亮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坦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2017辽宁朝阳)【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乙】凡音,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于伦理者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惑于物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 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 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矣。 礼乐皆得,谓之有德。是故乐之隆,非极音也。食飨之礼,非致味也。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知好恶,而返人道之正也。 (选自礼记,有删改)【注释】音:歌曲。乐:这里是音乐和舞蹈(有事还包括诗歌)相结合的总称。声:这里指声音。审:仔细观察。食飨(xiang)之礼:指食礼和飨礼,用于祖宗祭祀或招待宾客。致:极。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知音而不知乐者 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B唯君子能知乐 虽有千里之能(马说) C而治道备矣 右备容臭(送东阳马生序) D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 客之美我者(邹忌讽秦王纳谏)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1)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 译文:_(2)礼乐皆得,谓之有德。 译文:_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乐 者 音 之 所 由 生 也 其 本 在 人心 之 惑 于 物 也 10.【甲】文中伯牙和子期共同的兴趣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_【乙】文告诉我们制定礼乐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请用【乙】文中的原句回答。(4分)_【参考答案】7.D8.所以不懂的声音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音乐。礼仪和理乐都通晓,叫做有德。9.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惑于物也。10.【甲】爱好音乐。【乙】将以教民知好恶,而返人道之正也。【解析】7.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A句意:只懂得音乐而不懂的乐理的是普通百姓。而:转折。溪水很深,鱼儿鲜美。而:并列。B句意:只有君子才是能够懂得乐理的人。能:能够;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本领。能:才能。C句意:就具备了治理天下的方法。备:具备;右边备有香囊。备:备有。D句意:因此此先王之所以制定礼乐。之:连接主谓;客人认为我美的原因。之:连接主谓。故选D。8.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9.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10.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理解官差此行目的即可。【参考译文】【甲】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曲子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乙】音,是由人心产生的。乐,是与事物伦理相通的。乐是由声音生成的,它产生的本源在于人心受到外物的感动。所以只懂得声音不懂的音乐的是禽兽,只懂得音乐而不懂的乐理的是普通百姓。只有君子才是能够懂得乐理的人。所以能由辨别声而知到音乐,由辨别音乐而知乐理,由辨别乐理而知道政治的好坏,就具备了治理天下的方法。所以不懂的声音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音乐。不懂得音乐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乐理。懂得乐理就接近于知晓礼仪了。礼仪和理乐都通晓,叫做有德!所以乐的隆盛,并不是使声音极尽华美。在宗庙中合祭祖先的礼仪,并不是使食物滋味极其丰富。在宗庙中弹奏的瑟,安装这音色沉浊的朱红色熟丝所做的弦,底部的孔眼很疏朗,弹奏时发出沉浊而舒缓的声音,一个人唱歌,三个人应和,这声音并未达到丰富多彩的完美境地。合祭的礼仪,崇尚玄酒,并以爼盘载着生鱼,肉汁不用盐菜来和味,食物的味道并不丰富。因此此先王之所以制定礼乐,并不是它来满足人们口腹耳目的欲望,而是用它来教导民众节制自己的好恶之情,从而归于正确的人生正途。(2017辽宁沈阳)【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呋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关?”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官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相如从上至长杨猎,是时天子方好自击熊豕,驰逐野兽。相如因上疏谏曰: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故力称乌获 ,捷言庆忌,勇期贵、育。臣之愚,窃以为人诚有之,兽亦宜然。今陛下好陵阻险,射猛兽,卒然遇逸材之兽,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逢蒙之技不得用,枯木朽株,尽为难矣。是胡越起于毂下,而羌夷接轸也,岂不殆哉!虽万全而无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司马相如上书谏猎) 【注释】乌获:战国时秦国力士。庆忌:吴王僚之子。吴越春秋说他有万人莫当之勇,奔跑极速。贲、育:孟贲、夏育,皆战国时卫国人,著名勇士。卒然:即“猝然”,突然。骇不存之地:指野兽被逼惊骇,到了不能容身的地方,必然竭力反扑。属车:随从之车。清尘:尘,即尘土;清,尊贵之意。文中因不便直说汉武帝,故说“犯属车之清尘”。“是胡越”二句:这里的意思是说,当时遇到的危险情景,犹如外患发生在身旁。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l) 朝服衣冠 服:_ (2)王之蔽甚矣 蔽:_ (3)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 闻:_ _ (4)窃以为人诚有之 诚:_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虽万全而无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13甲、乙两文都是委婉劝谏君王,但目的不同,请分别予以概括。(2分)【参考答案】11(1)穿戴(2)受蒙蔽(3)听说(4)确实12(1)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2)即使非常安全而没有灾祸,然而这本来也不是天子所应该靠近的地方。13甲文邹忌劝齐王纳谏,进而广开言路,增强国力;乙文司马相如规劝汉武帝不要亲冒危险打猎。【参考译文】【乙】相如曾经跟随皇上到长杨宫去打猎。这时,天子正喜欢亲自击杀熊和猪,驰马追逐野兽,相如上疏加以劝谏,疏上写道:臣子听说,万物中有的虽是同类而能力却不同,所以说到力大就称赞乌获,谈到轻捷善射就推崇庆忌,说到勇猛必称孟赍和夏育。我愚昧,私下以为人有这种情况,兽也应该有这种情况。现在陛下喜欢登上险阻的地方,射击猛兽,突然遇到轻捷超群的野兽,在你毫无戒备之时,它狂暴进犯,向着你的车驾和随从冲来,车驾来不及旋转车辕,人们也没机会施展技巧,纵然有乌获和逢蒙的技巧,才力发挥不出来,枯萎的树木和腐朽的树桩全都可以变成祸害。这就象胡人、越人出现在车轮下,羌人和夷人紧跟在车后,岂不是很危险吗!即使是绝对安全而无一点害处,但这本不是天子应该接近的地方。(2017辽宁鞍山)【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高昌平,帝宴两仪殿,叹曰:“高昌若不失德,岂至于亡!然朕亦当自戒,不以小人之言而议君子,庶几获安也。”徵曰:“昔齐桓公与管仲、鲍叔牙、宁戚四人者饮,桓公请叔牙日:盍起为寡人寿?叔牙奉觞而起曰:愿公无忘在莒时,使管仲无忘束缚于鲁时,使宁戚无忘饭牛车下时。桓公避席而谢曰:寡人与二大夫能无惠夫子之言,则社稷不危矣。”帝曰:“朕不敢忘布衣时,公不得忘叔牙之为人也。” (节选自二十四史·魏徵传)【解释】高昌:地名。帝:唐太宗。徵:魏徵。盍(hé):何不。9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含义和用法相同的项 ( )(2分)A、虽欲言,无可进者 寡人与二大夫能无惠夫子之言B、门庭若市 高昌若不失德C、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使宁戚无忘饭牛车下时D、能谤讥于市朝 使管仲无忘束缚于鲁时10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朕不敢忘布衣时,公不得忘叔牙之为人也。11写出【甲】文中从国内外两个方面表现齐王纳谏后所取得的巨大成效的语句。(2分)12【甲】文中齐王和【乙】文中唐太宗接受劝谏后,做法有何不同?(2分)【参考答案】9D【解析】A言:进言,说话。B若:就像如果。C下:下等下面。D于:均为介词,在。10(1)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2)我不敢忘记当平民时的日子,您也不可忘记鲍叔牙的为人。1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12齐王:广开言路;唐太宗:反省自己(或告诫大臣)。【参考译文】【乙】高昌平定后,太宗在两仪殿宴请群臣,叹息说:“高昌如不丧失德行,哪能至于灭亡!但我也要告诫自己,不用小人的话来非议君子,也许就能获得安定了。”魏徵说:“从前齐桓公和管仲、鲍叔牙、宁戚四人一道饮酒,桓公对叔牙说:为什么不站起来为我祝寿?叔牙捧杯站起来说:愿您不要忘了逃亡莒国的日子,愿管仲不要忘了被囚鲁国的日子,愿宁戚不要忘了车下喂牛的日子。桓公离座向叔牙感谢道:我和两位大夫如能记住先生的话,国家就不会有危险了。”太宗说“:我不敢忘记做平民的日子,您不可忘记鲍叔牙的为人。”(2017辽宁本溪)【甲】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乙】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节选)陈寿先主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舍东南角有桑树高五丈余,遥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先主少时,与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叔父子敬谓曰:“汝勿妄语,灭吾门也!”年十五,母使行学。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言语,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者争附之。 【注释】孤:年幼失去父亲。 童童:覆盖的样子。 羽葆盖车:指皇帝乘坐的装饰华丽的车。 行学:游学。 (原文有改动)2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喜怒不形于色 顾自见其耳21.请将选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先主少时,与诸小儿于树下戏。22.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2分)【甲】文第段划波浪线句子“皆若空游无所依”,从侧面写出了小石潭什么特点?(1分)【乙】文第段可以看出先主是一个怎样的人?(1分)【参考答案】20.凉。 凄清。脸色(或神色)。 回头看(或往旁边看)。(每词1分,共4分) 2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或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2分)先主年少时,和许多小孩在树下嬉戏。(2分)22.水清。 少有大志(或有远大理想)。(每问1分,共2分。)【参考译文】【乙】先主姓刘名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先主少年丧父,与母亲靠卖草鞋织苇席为生。他家庭院东南角墙边长有一棵桑树,有五丈多高,大树枝叶繁茂,远远望去,形状像小车盖,往来的人都认为它长得奇异,有的人预言这家一定会出贵人。先主小时与族中小孩在树下玩耍,说:“我长大了要乘坐这种以羽毛装饰车盖的车子。”他的叔父刘子敬训斥他说:“你不要胡说,会灭族的!”先主长到十五岁时,母亲命他外出求学。先主不太喜欢读书,而喜欢狗马、音乐和华美衣饰。他身高七尺五寸,双手过膝,回头能看到自己的耳朵。先主平常少言寡语,善于让人,喜怒之情不从脸上表现出来。他喜欢结交豪侠之士,许多少年争相归附他。(2017辽宁丹东)【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有屋数间,有田数亩,用盆为池,以瓮为牖,墙高于肩,室大于斗,布被暖余,藜藿饱后,气吐胸中,充塞宇宙。笔落人间,辉映琼玖。人能知止,以退为茂。我自不出,何退之有?心无妄想,足无妄走,人无妄交,物无妄受。炎炎论之,甘处其陋。绰绰言之,无出其右。羲轩之书,未尝去手。尧舜之谈,未尝离口。谭中和天,同乐易友,吟自在诗,饮欢喜酒。 (选自小窗幽记)【注释】牖(y6u):窗户。藜藿( líhuò):泛指粗劣的粮食。琼玖:美玉。退:隐退。炎炎论之:(如果)以华美而论。绰绰言之:(如果)以旷达面论。羲轩之书:指上古时期的书。谭中和天:谈论的是儒家的中和之道。9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语。(2分) (1)谈笑有鸿儒_ (2)用盆为池_10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我自不出,何退之有?11选出下列选项中不能表现陋室之陋的一项 ( )(2分)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用盆为池,以瓮为牖。 D墙高于肩,室大于斗。12【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_的节操、志趣;在语言方面,两文文辞精练,多用四字短句,并且_,读来朗朗上口。(2分)【参考答案】9(1)博学的人(2)当作,作为10(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我自己不出仕,又何言隐退呢?11B 12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用韵(押韵)【参考译文】【乙】有屋几间,有田几亩,用盆作为水池,用破瓮做窗户。墙高于肩膀,房间比斗大些。布被暖和之余,粗茶淡饭吃饱以后,吐出胸中浊气,充填宇宙。笔下写人间,辉映美玉。人能够知道停止,以退为好。可我自己不出去,有什么要退的?心中没有非分之想,脚没有走错地方,人结交朋友要有所区别,东西不无理由的接受。进而说之,甘愿处身在简陋中;往大了讲,无人能够相比。伏羲和皇帝的书,未曾离手;尧和舜说的话,未曾离口。谈论的是儒家的中和之道,和朋友们一同快乐。在一起吟诵自由自在的诗,喝欢欢喜喜的酒。 (2017辽宁抚顺)【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成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初公之未显贵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其世云。 (节选自古文观止之义田记,作者钱公辅)【注释】范文正公:范伸淹,卒谥文正。负郭:靠近城郭。常稔(rn)之田:常熟之田、良田。是:指“养济群族之人”。逮:及。殁(mò):死。修其业:指主持义田之事。修,遵循。充:本意是实,满,充足。这里引申为“高”的意思。敛:为死者易衣为小敛,死者入棺为大敛。敛,与“殓”同。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因为)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请求) C咸施之(全,都) D而终其志(心愿、志向)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微斯人,吾谁与归?(2分)(2)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2分) 9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殁 之 日 身 无 以 为 敛 子 无 以 为 丧10甲、乙两文了范仲淹远大的政治抱负:_(用甲文语句回答)。乙文作者高度赞扬范仲淹并表明本文写作缘由的一句是:_。(2分)【参考答案】7B【解析】B求:探求。8(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范文正公虽然身居高位、俸禄丰厚,却一生过着贫穷的生活。【解析】(1)注意“微”的意思是“没有”,“吾谁与归”是介宾倒装,正确语序应是“吾与谁归”。(2)注意“充”“厚”要翻译准确,“贫终其身”是宾语前置。9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解析】“殁之日”为状语,后应断开;“身无以为敛”和“子无以为丧”结构相同,中间应断开。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独高其义(或答“独高其义,因以遗其世云”亦可) 【解析】第一空抓住题干提示信息“远大的政治抱负”和“用甲文语句回答”,容易确定答案。第二空抓住题干提示信息“高度赞扬写作缘由”及乙文中提示信息“因以遗其世云”,可确定答案。【参考译文】【乙】范文正公是苏州人。生平喜欢用财物助人,选择关系亲近却很贫苦、关系疏远却很贤能的人,都接济他们。当他富贵显达时,购置了千亩田地,叫做义田,用来供养救助全族的人。(使他们)每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嫁娶丧葬时,都有供养。选择族中年长又贤能的人管理账册,再按时共同掌管收支。每天吃饭,每人一升米;每年制衣,每人一匹绢。嫁女的给钱五万,再嫁的给钱三万;娶妻的给钱三万,再娶的给钱一万五;丧葬的和再嫁的数目相同,葬小孩的给钱一万。先前,范文正公尚未富贵显达时,曾立志设置义田,但他力量不能达到,搁延了二十年。不久他当了西路边帅,接着参与朝廷政事,至此才有俸禄赏赐的收入,来达成他的愿望。文正公去世后,后代子孙治理他义田的事业,继承他好施的遗志,和他在世时一样。他虽然位高禄多,却清贫一生。去世时,自身没有用来入殓的东西,子孙没有用来办丧的东西。只是把布施贫民和养活族人的义行,留传给他的子孙罢了。(2017辽宁阜新)【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节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注释】书:指尚书。其:指后唐庄宗李存勖。数十伶入困之,而身死国灭:李存勖灭梁以后,骄傲自满,宠信乐工、宦官,李嗣源谋反,李存勖中流矢而死,李嗣源继皇帝位。1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1)行拂乱其所为_ (2)人恒过_ (3)满招损_ (4)谦得益_1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 )(2分)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入也斯是陋室 B所以动心忍性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C为天下笑故不为苟得也 D岂独伶人也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14围绕“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话题,【甲】文提出了“_”的观点,而【乙】文中的“_,_ ”也印证了 【甲】文中的这个观点。(2分)15【乙】文中哪句话阐明了要防微杜渐的道理?(2分)【参考答案】11(1)违反、阻挠(2)过失,这里是错误的意思(3)损失(损害)(4)益处12D(解析】A是:这判断动词。B所以:用的方法的原因。C为:被做,干。D独:均为“唯独”的意思。13(l)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 (2)全天下的英雄好汉,没有谁能够跟他竞争。1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1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或者“夫病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国于所福”)【参考译文】【乙】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可见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聪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难道只有宠爱伶人才会这样吗?(2017辽宁锦州)【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山故有亭,世传以为叔子之所游止也。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熙宁元年,余友人史君中煇以光禄卿来守襄阳。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予。【注释】亭:这里指岘山亭。叔子:羊祜,字叔子,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熙宁,宋神宗年号。光禄卿:主管光禄寺的官员。声:指好的声誉。9选出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山故有亭公问其故B、太守谓谁 此之谓失其本心C、名之者谁名其后轩为荣光禄堂D、广而新之。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10将选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予。1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乙】文第二段内容。(2分)12【甲】【乙】两文中的“乐”分别表达了怎样思想感情?(2分)【参考答案】9C。计2分。10树林茂密隐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2分。(这种行为)史君(或史中煇)都无法制止,于是他嘱托我来记述(这件事)。2分,计4分。11太守史中煇重新修建岘山亭,1分,及写这篇文章的缘由。1分,计2分。12【甲】文表达出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1分。【乙】文表达出百姓爱戴太守,愿意与他同游的思想感情。1分,计2分。【参考译文】【乙】岘山上本来有亭,世上人们传说是羊叔子游历休憩之处。那里建筑屡兴屡废的原因,就是后世之人敬慕他们的名声而思念他们的人很多。熙宁元年,我的朋友史君中辉凭光禄卿的身份作襄阳长官。第二年,按照亭子的旧貌,(史君中辉)就扩大并且重新建造了这座亭,在环绕着亭子建造了壮丽的回廊后,又扩大了亭子后轩,使后轩与亭子的大小规模相称。史君辉闻名于天下,在他从政过的地方都留下了很高的声望。襄人安定于他的执政,乐于跟从着他,也就根据史君的官职名号,为岘山亭的后轩命名为光禄堂;他人又想在石碑上记录史君的事迹,打算用这办法让史君与羊叔子、杜元凯的名声一起流传久远。史君不能阻止襄人的这种行为举动。于是他来托付我帮忙写亭记。(2017辽宁辽阳)【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一)【乙】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节选自二十四史·屈原贾生列传)【注】秦昭王:嬴稷。公元前306年至公元前251年在位。怀王:熊槐。公元前328年至公元前299年在位。屈平:屈原。内(nà):通“纳”。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1)臣之妻私臣 私:_ (2)闻寡人之耳者 闻:_(3)怀王欲行 欲:_ (4)秦伏兵绝其后 绝:_9.【答案】(1)偏爱 (2)使听到 (3)想,想要 (4)断,断绝【解析】(1)句“私”是一个古今异义词;(2)句“闻”是动词的使动用法;(3)句“欲”和(4)句“绝”难度不大,教材中相同意思的例子不少,如“欲穷其林”(桃花源记)、“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地维绝(共工头触不周山)。解答这类题,考生要立足课本,举一反三,灵活加以运用。10.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10.【答案】(1)所有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大臣、官吏、百姓,可以得到上等奖赏。(2)秦国是像虎狼一样凶暴的国家,是不能信任的,不如不去。【解析】翻译时,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译句的前后贯通。本题中,还要译准关键词“面刺”“过”“上”“虎狼”“信”“毋”。11.甲、乙两文都写到了规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