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四川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2篇(含答案与翻译).doc
-
资源ID:93181811
资源大小:198.50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7年四川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2篇(含答案与翻译).doc
2017年四川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合江亭记 吕大防沱江自岷而别,张若、李冰之守蜀,始作堋以揵水,而阔沟以导之,大溉蜀郡、广汉之田,而蜀已富饶。今成都二水,皆江沱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府之东南,乃所谓二江双流者也。沱旧循南隍,与江并流以东。唐人髙骈始凿新渠,缭出府城之北,然犹合于旧渚。渚者,合江故亭。唐人宴饯之地,名士题诗往往在焉。从茀不治,余始命葺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俯而观水,沧波修阔,渺然数里之远,东山翠麓,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鸣瀬抑扬,鸥鸟上下。商舟渔艇,错落游衍。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既而主吏请记其事,余以为蜀田仰成官渎,不为塘埭以居水,故陂湖汉漾之胜比他方为少。倘能悉知潴水之利,则蒲鱼菱芡之饶,固不减于蹲鸱之助。古之人多因事以为饰,俾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注】揵:遏制、堵塞。渎:沟渠。埭:堵水的土堤。陂、潢:积水的池塘。蹲鸱:植物名,俗称芋头。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出代表该选项的字母)(2 分)A. 沱江自岷而别 别:离开B. 而阔沟以导之 阔:使宽阔C. 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 峙:耸立D. 故陂湖汉漾之胜比他方为少 胜:美景4.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1)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译文: (2)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译文: 5. 本文于岳阳楼记同是因重修名胜而写,所绘之景也有相似之处,两文的写作意图是否相似?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 分)答: 【参考答案】3.A4.(1)春天的早晨或秋天的傍晚,在(合江亭上)放一壶酒,(边饮边赏),也是一城的美好景观啊。(2)这(个想法)或许可以书写下来给后人观看,大概因为是两江汇合而有所感慨吧。5.不相似。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意在规劝朋友滕子京,希望他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吕大防的合江亭记,描写了在合江亭上所见的美丽景象,借合江亭主要官员请其记事之机,提出兴修水利的建议。【参考译文】长江、沱江从岷江处分开张若、李冰镇守蜀州,开始筑起土墙来遏制、堵塞大水,后来挖宽沟渠把水导出来,灌溉蜀郡、广州之土地,而蜀郡已富饶现在成都二水,皆长江、沱江的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四川的东南,就是所说的二江双流沱旧循南隍,与长江并流向东。唐人髙骈刚开始开凿新渠,缭出府城之北,然犹合于旧沟渠渚者,合江旧亭唐人宴饯之地,名士题诗往往在焉从茀不治,余始命葺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俯而观水,沧波修阔,渺然数里之远,东山翠麓,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鸣瀬抑扬,鸥鸟上下商舟渔艇,错落游衍春天的早晨或秋天的傍晚,在(合江亭上)放一壶酒,(边饮边赏),也是一城的美好景观啊。不久长官请求记下这件事,我认为蜀郡的土地已经成了官渠,不为塘埭以居水,故陂湖汉漾之胜比他方为少倘能悉知潴水之利,则蒲鱼菱芡之饶,固不减于蹲鸱之助古之人多因事以为饰,俾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这(个想法)或许可以书写下来给后人观看,大概因为是两江汇合而有所感慨吧。(2017四川成都)方干,字雄飞,桐庐人。幼有清才,散拙无营务。大中中,举进士不第,隐居镜湖中。湖北有茅斋,湖西有松岛。每月明风清,携稚子邻叟,轻舟往返,甚惬素心。所住水门閟,一草一花,俱能留客。家贫,蓄古琴,行吟醉卧以自娱。徐凝初有诗名,一见干器之,遂相师友,因授格律。干有赠凝诗,云“把得新诗草里论”。时谓反语为村里老,疑干讥诮,非也。王大夫廉问浙东,礼邀干至,嘉其操,将荐于朝,托吴融草表。行有日,王公以疾逝去,事不果成。干早岁偕计,往来两京,公卿好事者争延纳,名竟不入手,遂归,无复荣辱之念。浙中凡有园林名胜,辄造主人,留题几遍。初李频学干为诗,频及第,诗僧清越贺云:“弟子已折桂,先生犹灌园。”咸通末卒。门人相与论德谋迹,谥曰玄英。乐安孙郃等,缀其遗诗三百七十余篇,为十卷。 (节选自唐才子传·卷七,有删改【注释】散拙:(为人)散淡粗疏。 閟:通“秘”,幽深。 偕计:随同计吏。7.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凝初有诗名,一见干器之 (器重)B家贫,蓄古琴 (留存) C往来两京,公卿好事者争延纳 (邀请)D浙中凡有园林名胜,辄造主人 (冒犯)8.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家贫,蓄古琴,行吟醉卧以自娱A.行有日,王公以疾逝去,事不果成B.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D.臣以王吏之攻宋也9.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干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隐居在镜湖中,他每天带小儿子陪邻里老人,内心无比失落。B.有很高诗名的徐凝非常欣赏方干,教他作格律诗,方干赠诗徐凝,却被人怀疑误解,认为方干是讥讽徐凝。C.方干有几次得到功名的机会,但还是与功名无缘,于是他就断了追求功名的念想。D.方干一生德行为人景仰,著作颇丰,逝世后他的遗诗三百七十多首被汇编成十卷。10. 翻译下列句子。(8分)轻舟往返,甚惬素心。(2分)(见上文) 礼邀干至,嘉其操,将荐于朝。(3分)(见上文)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3分)(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参考答案】7、D 8、B 9、A10.(8分)(他)撑一只轻便的小船往返于茅屋和松岛之间,使自己淡泊的心非常惬意。(关键词 “惬”1分,大意1分,共2分)(王廉)按照礼节邀请方干到来,赞许他的操守,要推荐他到朝廷(做官),(关键词“礼”、“嘉”各1分,大意1分,共3分)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然后才想明白。(关键词“征” 、“喻”各1分,大意1分,共3分)【参考译文】方干,字雄飞,桐庐县人。幼年即有卓越的才能,(为人)散淡粗疏没有做什么事。大中年间,参加进士科考试没有考中,隐居在镜湖中。湖的北面有间茅草屋,湖的西面有个松岛。每当风清月明之时,(他就)带着小儿子和邻里老人,撑一只轻便的小船往返于茅屋与松岛之间,使自己一向淡泊的心非常惬意。他住的地方水泉树木幽深隐蔽,一草一花,都让人流连忘返。他家境贫苦,存有一把古琴,(常)漫步吟诗、醉酒而卧来自娱自乐。徐凝当初有(很高的)诗名,一见方干就很看重他,于是与他互相成为师友,徐凝便教方干做格律诗。方干有赠徐凝的诗,说“把得新诗草里论”。当时的人认为方干反说(徐凝)为村里老人,怀疑方干讥诮徐凝,(其实)不是这样的。大夫王廉到浙东问政,按照礼节邀请方干到来,赞许他的操守,要推荐他到朝廷(做官),委托吴融草拟奏表。过了一段时日,王廉因病逝世,事情最终没有办成。方干早年随同计吏往来于两京之间,一些热心的达官公卿争相邀请他,(但)功名最终还是没有得到,(方干)于是回去,不再有追求功名的念想。浙中只要有园林名胜,他就拜访主人,题留的诗几乎遍布那些园林。当初李频向方干学习做诗,李频考中进士,诗僧清越向方干祝贺道:“弟子已折桂,先生犹灌园。”咸通末年(方干)去世。他的门人一起讨论他的德行和事迹,确定谥号为玄英。乐安人孙郃等人汇集他的遗诗三百七十多首,合编成十卷。(2017四川乐山)伤仲永(节选)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邑人奇之 / 稍稍宾客其父 / 或以钱币乞之B邑人奇之稍稍 / 宾客其父或以 / 钱币乞之C邑人奇之 / 稍稍宾客 / 其父或以钱币乞之D邑人 / 奇之稍稍宾客 / 其父或以钱币乞之8下面各组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隶(属于)耕B其文理(文章的道理)皆有可观者C日扳(同“攀”,引)仲永环谒于邑人D不能称(相当)前时之闻9下面对文意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文中“未尝识书具”与“忽、即、立”三个词,展示了一个天资非凡的神童形象。B“不使学”是方仲永“泯然众人”的根本原因,也暗示了他父亲的愚昧无知。C文章略写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详写才能变化的情形,这样安排暗含了文章的主旨。D作者王安石写这篇文章,意在以方仲永为反面例子,来说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2)泯然众人矣。【参考答案】7、A 8、B 9、C10(1)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意思)(关键词:收:团结,搞好关系,1分;句意通顺1分,共分);(2)他的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完全如同常人了)(关键词:泯然:消失或完全消失,1分;句意通顺1分,共分)【参考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3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伸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明遣年问,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l“(池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2017四川眉山)商於子论治国商於子,商国之布衣也,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商君,商国之君也,微访乡野,过而责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不说,弗应。商君曰:“今子以之代耕,不亦颠乎?”商於子曰:“子以予颠之,予亦以子颠之。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责我者责牧民者耶?”商君立有间,面有惭色,顾谓左右从者曰:“尔辈以此究物理。耕者,能善晓天下之治,而治者乃愚也。论国之道,自恨弗如远甚矣。”比至国,乃除旧弊,施新策,广招天下之士以治。数年之后,富民安邦,盖商於子之功也。【注】商於子:虚构的人名;后面“商君”,商国的国君,也是虚构的国君。豕(sh):猪。淖(nào):烂泥。服田:驾牲口耕田。牧:统治、管理。2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1)子过矣(2)尔辈以此究物理(3)比至国 2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子何不以责我者责牧民者耶?(2)论国之道,自恨弗如远甚矣。27此文主要采用了“类比”和“讽刺”的手法来论治国之道,请结合文意简要阐述。(3分)【参考答案】25(1)犯错误(动词)(2)事物的道理、规律(3)等到26(1)您怎么不用责备我的话去责备治理百姓的人(统统者)啊?(得分点:句式要翻译成反问句,1分;“牧民者”要翻译成:治理百姓的人或统治者,1分,共2分。)(2)谈论治理国家的道理(方法、措施),我自恨比他差得远呢。(得分点:道:道理、方法、措施,1分;远甚:差得远,1分,共2分。)27商於子用“以豕代耕”类比治国之道(1分),讽刺当今统治者不重视人才(1分),使商君受到启发,进而除旧弊,广纳人才,达到治国的目的(1分)。【参考译文】商於子是商国的平民,家很贫穷,又没有牛耕田,他就牵一头大猪自西向东耕田。商君是商国的国君,微服私访乡村,经过时责备他说:“你错啦!耕地应当用牛,凭借牛巨大的力气能够使土块耕起,凭借牛坚硬有力的蹄子可以站立于泥淖之中。猪再大,怎么能耕地呢?”商於子不高兴,没搭理他。商君说:“如今您用猪来代牛耕地,不是弄颠倒了吗?”商於子说:“您认为我弄颠倒了,我还认为您弄颠倒了呢。我难道不知道侍弄田地必须用牛,也就如同管理百姓必须用贤人一样。不用牛,虽然侍弄不好田地,它的害处小;不用贤人,那么天下遭受祸害,它的害处大。您怎么不用责备我的话去责备治理百姓的人(统统者)啊?”商君站立有一会儿,脸上露出惭愧的神色,回头对身边的随从说:“你们这些人,要通过这事来推究事物的道理。一个耕田的人,能精通天下治国之道,而我们这些治理天下的人却很糊涂啊。谈论治理国家的道理(方法、措施),我自恨比他差得远呢。”等到商君回到国都,就革除旧弊,施行新的政策,广泛招收天下有才之人来管理国家。几年之后,百姓富裕了,国家安定了,这原来是商於子的功劳啊。)(2017四川眉山)夷门监者侯嬴,年七十余,好奇计。秦伐赵急,魏王使晋鄙救赵,畏秦,戒勿战。平原君以书责信陵君,信陵君欲约客赴秦军,与赵俱死,谋之侯生,生乃屏人语曰:“嬴闻晋鄙兵符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力能窃之。昔如姬父为人所杀,公子使客斩其仇头进如姬,如姬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功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符与公子。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 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兵,晋鄙合符,果疑之,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兵进,大破秦军。 (选自冯梦龙智囊侯嬴)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陵君欲约客赴秦军 赴:奔赴B如姬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辞:离开C公子诚一开口,如姬必许诺 诚:如果D公子遂将晋鄙兵进 将:率领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组是( )A夷门监者侯嬴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B力能窃之 当之郡,道经昌邑C公子从其计,请如姬 其门人甚众,薄暮毕集,王俱与稽首D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 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8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功也。(5分)译文: (2)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3分)译文: 9侯嬴为信陵君进献了哪几条“奇计”?请简要概括。(2分)答: 【参考答案】6B 7.C8.(8分)(1)(这样你就能)夺取晋郡的军权,向北救援赵国,向西使秦军退却(击败秦军)。(5分,划线处、大意各1分)(2)现在您(公子)有急事,这正是我舍命报效的时候啊。(3分,划线处、大意各1分)9.(2分)让如姬帮助信陵君盗取兵符;让朱玄跟随信陵君助夺兵权。(每点1分)【参考译文】战国时魏国有个叫侯嬴的夷门守门人,已经七十多岁,常有奇谋异策。当时秦王进兵包围赵国,情况紧急,魏王派将军晋鄙率军救赵,但是害怕秦兵势大,于是又派人阻止晋鄙,要晋鄙屯兵边界,不忙出战。赵国平原君见救兵不来,就写信责备魏信陵君,信陵君邀集门人前去攻秦,表示决心与赵国共存亡,并把此事告诉侯生,与他共谋对策。侯生支开旁人,悄悄说:“我听说晋鄙的兵符,放在魏王的寝宫里;如姬是魏王最宠爱的妃子,她绝对有办法可以窃得兵符;以前她父亲曾遭人杀害,但始终没能找到凶手,后来公子派门客斩了那仇人的头,进献给如姬;如姬(早)想为公子效死命,(因此)丝毫也没有推辞。现在只要公子开口请如姬帮忙,如姬一定会答应公子的请求,那么公子就能偷得兵符,夺得晋鄙的军队,北救赵,西抗秦,建立与五霸相同的功业。”信陵君依侯生之计,如姬果然偷了晋鄙的兵符,交给信陵君。当信陵君要出发时,侯生说:“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所以,即使你的兵符相合,但晋鄙也可以不把兵权交给你,而要求再次请魏王加以确认。一旦再请示魏王,那事情就危险了。我有一个名叫朱亥的朋友,是位屠夫出身的大力士,公子可带他同行。晋鄙肯交出兵权,那最好;假使不肯,便要朱亥击杀他。”于是信陵君便去拜访朱亥。朱亥知道内情后笑着说:“我只是个在市井挥刀卖肉的屠夫,公子却屡次亲自拜访。以前我所以不曾答谢公子,是因为还没有找到适当的报答方法,平时一些小事可能对公子没有什么实际的帮助。现在公子有急事,正是我朱某效命出力的大好时机。”于是跟信陵君一起出发。信陵君到达邺郡,就假传魏王的命令,要接替晋鄙指挥军队。晋鄙虽合了兵符,但心中仍感到怀疑,不想交出兵权,正准备出言拒绝时,朱亥从袖中拿出一把四十斤重的大铁椎,一椎就把晋鄙当场打死,信陵君于是接管了晋鄙的军队。并率领这支军队大败秦军。 (2017四川绵阳)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歆辄难之 难: 本所以疑 所以:王欲舍所携人 舍: 遂携拯如初 遂:1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20作者对华歆、王朗的评价是怎样的?你怎么看待作者的这个评价?(4分)【参考答案】18.(4分)(1)认为困难(或:感到为难)(1分)(2)的原因(1分)(3)舍弃、甩掉(1分)(4)于是、就(1分)19(2分)(我)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1分),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迫就抛弃他呢(1分)!20(4分)华歆优、王朗劣。(1分)我赞同作者对华歆、王朗的评价(1分)。作者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看出一个人的品质,“窥一斑而见全豹”,这是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2分)。或:我不赞同作者的评价(1分)。作者以一件小事就给别人的品质下结论,是以偏概全,这是不可取的(2分)。【参考译文】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王朗却说:“好在船还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强盗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华歆说:“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既然允许他搭我们的船,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便把他扔下呢?”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关照那个人,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2017四川内江)【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乙】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节选自吕氏春秋)2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6分,每小题1分)(1)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信: (2)将军宜枉驾顾之 顾: (3)孤不度德量力 度: (4)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 用: (5)其谁可而为之 为: (6)平公曰:“善。”遂用之 遂: 2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2分) (2)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2分) 23 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谈谈刘备和晋平公在选贤任能上的异同。(2分)同: 异: 【参考答案】21(6分,每小题1分)(1)确实(2)拜访(3)推测,估计(4)因此(5)担任,做(6)于是,就22(4分,每句2分)(1)(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莫之许”宾语前置句式0.5分,“许”0.5分,句意1分)(2)祁黄羊的旖 ,真好啊!(他)荐举外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确,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论”“仇”各0.5分,句意1分)23(2分)同:都信任,重用人才。(1分)异:刘备更渴求得到人才,更礼贤下士;晋平公更知人善任。(1分)(意思相近即可给满分)【参考译文】【甲】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河南禹州)的徐庶与诸葛亮关系甚好,说确实是这样。适逢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是人间卧伏着的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退下,说:“汉室的统治崩溃,奸邪的臣子盗用政令,皇上蒙受风尘遭难出奔。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任,想要为天下人伸张大义,然而我才智与谋略短浅,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乙】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这个地方缺个长官,谁适合担任?”祁黄羊答道:“解狐适合(补这个缺)。”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平公(称赞)说:“好!”就任用了解狐。都城的人(都)称赞(任命解狐)好。过了一些时候,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少个掌管军事的官,谁担任合适?”(祁黄羊)答道:“祁午合适。”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平公(又称赞)说:“好!”,就又任用了祁午。都城的人(又一致)称赞(任命祁午)好。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话,真好啊!(他)荐举外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2017四川南充)安禄山将三道兵六万以讨契丹,以奚骑二千为向导。过平卢千余里,至土护真水,遇雨。禄山引兵昼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帐契丹大骇时久雨弓驽筋胶皆弛。大将何思德言于禄山曰:“吾兵虽多,远来疲敝,实不可用,不如按甲息兵以临之,不过三日,虏必降。”禄山怒,欲斩之,思德请前驱效死。思德貌类禄山,虏争击,杀之,以为已得禄山,勇气增倍。奚反叛,与契丹合,夹击唐兵,杀伤殆尽。射禄山,中鞍,折冠簪,失履,独与麾下二十骑走;会夜,追骑解,得入师州。归罪于左贤王哥解、河东兵马使鱼承仙而斩之。(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解】三道兵:指范阳、河东、平卢三镇兵马。奚:即奚族,中国北方古民族。土护真水:古水名,即今内蒙古老哈河。弓驽筋胶皆弛:弓弦松弛箭头脱落不可用。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禄山将三道兵六万以讨契丹 (将:率领)B、思德貌类禄山 (类:像)C、会夜,追骑解,得入师州 (会:正赶上、适逢)D、吾兵虽多 (虽:即使)6、对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禄山引兵昼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帐契丹大骇时久雨弓驽筋胶皆弛B、禄山引兵昼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帐契丹大骇时久雨弓驽筋胶皆弛C、禄山引兵昼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帐契丹大骇时久雨弓驽筋胶皆弛D、禄山引兵昼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帐契丹大骇时久雨弓驽筋胶皆弛7、以下关于本文语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以奚骑二千为向导用奚族二千骑兵作为向导B、不如按甲息兵以临之不如让兵马休息,悄悄地来到敌军面前C、思德请前驱效死何思德请求(安禄山)作为先锋以死效力D、夹击唐兵,杀伤殆尽(奚族与契丹)前后夹击唐军,(唐军)全被杀伤8、安禄山率兵六万征讨契丹,战斗以失败告终,其根本原因是( )A、行军途中遇雨,导致兵器不可用。B、安禄山麾下无贤才良将可用。C、奚族骑兵临阵倒戈。D、安禄山急躁冒进,不听谏言,在战机不利的情况下发起进攻。9、将下列课内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6分)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参考译文】安禄山亲自率领范阳、河东、卢平三镇兵马六万去讨伐契丹,用奚族骑兵两千人作为向导。过了平卢一千余里,到了土护真水,遇到大雨。安禄山率兵昼夜兼程行军三百余里,来到契丹的大本营,契丹十分惊骇。当时因为大雨连绵,弓弦松弛箭头脱落不可以使用。大将何思德对安禄山说:“我们虽然兵多,但长途奔袭,士卒疲劳,战斗力不强,不如暂时休兵不要交战,只与敌人对阵,这样不过三天,敌人必定投降。”安禄山听后大怒,要杀掉何思德,何思德请求愿为先锋以效死力。何思德长得与安禄山相似,契丹争着攻打,杀了他,以为已经杀了安禄山,所以士气旺盛。这时奚族也背叛了唐军,与契丹合兵,前后夹击,唐军死伤殆尽。安禄山的马鞍也被射中,还折断了帽簪,丢掉了鞋子,仅与部下二十个骑兵逃走。因为天黑,追击的骑兵松懈下来,安禄山才得以逃往师州城。安禄山把战败的罪过归咎于左贤王哥解和河东兵马使鱼承仙,并杀了他们。(2017四川攀枝花)【甲】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善;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乙】教子有方方其在任时,生二子。谓其妻曰:“予年将半百,有子已足,况再索乎?予意送汝归故里, 以教予子。是方成章 ,尚不知习俗。假令长在署中,其安分者不过无能,其不安分者则竟败类矣。盖衙门之所尚者,骄惰奢侈,娼、酒、赌、博无所不为,此则知识未定之人之所大忌。天下之不为习俗所移,出类拔萃者,能有几人乎?予以何等起家?祖功宗德,尽于此矣?安敢望后亦有豪杰之士耶?汝以二子归,先训之读,二三年可知其志。倘能读书则善,否则,农、工、商贾,各予一业,决不至饿殍者,若曰少君而已矣。此不但饿殍,皆俳优之流亚 也。”其母、妻皆性喜俭朴,亦恶坐享,欣然同归。 【注】其:他,指沈太守;成章: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或具有一定规模;殍(pio):饿死;俳(pái)优:古代演滑稽戏杂耍的艺人;流亚:指同一类人物。 20.下列各项加点字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犹恐失天下之士 安敢望后亦有豪杰之士耶B.夫贵为天子 天下之不为习俗所移 C.守以检者 予以何等起家D.不谦而失天下 黑质而白章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字词的含义,“用法”指词性的变化,两点都“相同”。根据注释,理解文章内容,了解选项各句话的意思,了解文言常用字词多个义项,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A项两句中“之”皆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B是/被;C用/介词,靠;D连词,表因果/连词,表并列。所以选A。虚词泛指没有完整意义的词汇,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具有必须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语法成分、不能重叠的特点。文言虚词共18个而、 何、乎、乃、其、且、若 、所、为、 焉、也、以、因、 于、与、则、者、之古虚词是在汉语中没有实际意义的字,其中一部分相当于现代的虚词。虚词不能独立成句,只有配合实词来完成语法结构。虚词对实词有协助作用,这类词包含介、连、助、叹、副、象声六大类。虚词在联句中的作用非同小可,有的联只因一虚词之差,便谬之千里。巧妙运用虚词,可使联句增色,情趣斐然。请看下联:君恩似海矣;臣节如山乎。原来此联是明末陕西总督洪承畴的门联,原本无联句尾处两虚字,为“君恩似海,臣节如山”,是一副表白自己、歌颂皇恩的对联。洪承畴后来投敌卖国,遭人唾弃,便有人在原联句尾添此“矣”、“乎”二字,其意即大相径庭,成为一副绝妙的讽刺联。【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 (1)又相天子( ) (2)守以畏者( ) (3)予意送汝归故里( ) (4)亦恶坐享( ) 【答案】(1)辅佐(2)威,威严 (3)意图(打算,想) (4)厌恶(每空0.5分)【解析】(1)相:名称用作动词,辅佐。(3)予意送汝归故里,意:意图(打算,想)意:动 思念;放在心上。如:意悬悬(忐忑不安;提心吊胆);意悬(挂念);意顾(挂念) 意料;猜测而小人善意。臣意之也。管子小问何意致不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意北亦尚可以。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聊斋志异促织不意作缘。清周容芋老人传多以意构。蔡元培图画 又如:意定(猜定);意度(揣测;设想) 怀疑于是天子意梁。汉书梁孝王武传 又如:意意似似(意意思思。犹犹豫豫;吞吞吐吐);意疑(怀疑);意忌(疑忌)【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2.将文中划线句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 【答案】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保有宽以待人的德行,就会得到荣耀。(句式“守之以恭者”0.5分,“荣”0.5分,句意1分)(2)汝以二子归,先训之读,二三年可知其志。 【答案】你跟两个儿子回去,先教导(教诲)他们读书,二三年后能知道他们的志向。(“训”“志”各0.5分,句意1分)【解析】重点词有:闻,听说;荣,形作动,得到荣耀。句意: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保有宽以待人的德行,就会得到荣耀。重点词有:训,教导(教诲);志,志向。句意:你跟两个儿子回去,先教导(教诲)他们读书,二三年后能知道他们的志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文言文翻译的“信”基本要求:-信:指的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避免曲解原文的意思。如: 有功绩,寻为上大夫:(因为)有功绩,不久(皇帝)加封(他)为上大夫。 人穷则反本:人贫穷,就会追念本源。(“穷”应译为“困顿”)那么,如何达到'信'的要求: 要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首先要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色彩变化) 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名做状) 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使动)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