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研究本科毕设论文.doc
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 文 题 目: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研究系 别: 会计学系 专 业 (方 向): 会计学 年 级、 班: 2010级会计本科(5)班 学 生 姓 名: 李瑾 指 导 教 师: 方文斌 年 月 日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成果。因本毕业论文(设计)引起的法律后果完全由本人承担。本毕业论文(设计)成果归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所有。 特此声明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_ 年 月 日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研究 摘要本文介绍了资产减值准则的产生及发展,分析了我国资产减值及其实施情况与影响。结合新颁布的准则,从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问题入手,对其相关概念、确认、计量与披露进行探讨,在介绍了我国企业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与会计政策的基础上,对公司的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成因进行分析,理论上为资产的真实价值提供准确的计量,为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在实践中对我国在资产减值会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完善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资产减值 资产减值准备 存在问题 完善对策ABSTRACT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guidelines of the impairment of assets, impairment of assets in China and its implementation and impact. The newly issued guidelines, starting from the theory of asset impairment accounting recognition, measurement and disclosure explore its related concep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nterprise asset impairment accounting policy of listed companies asset impairment provision of the problems and causes of the analysis, in theory, provide accurate measure of the true value of the assets to provide true and accurate information for users of financial reports; practice of asset impairment accounting to explore issues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our asset impairment accountingKey Words: Impairment of assetsProvision for impairment of assetsProblemsPerfecting Countermeasures 目录一、资产减值准备概述(1)(一)资产减值会计的内涵(1)(二)资产减值的本质(2)(三)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重要性(3)二、我国企业资产减值准则相关内容的阐释(4)(一)资产减值准则主要内容(5)(二)资产减值准则的差异分析(5)三、我国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5)(一)我国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准则本身存在的问题(6)1.确认与计量难度较大(6)2.计提比例无确切的标准,计提金额具有一定的弹性(6)3.关于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试问题(7)4.关于资产减值转回的问题(7)(二)我国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实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8)1.存在利用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现象(8)2.财务人员水平的制约(9)3.对企业业绩的考核不够全面(9)4.外部监督力量薄弱,审计并未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9)(三)我国企业资产减值会计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10)1.过度依赖美国或国际会计准则,脱离我国的国情(10)2.理论性较强,实务操作性差(10)3.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研究不普及(10)四、完善我国企业资产减值会计的对策选择(11)(一)不断完善和健全资产减值会计准则(11)1.加强对资产减值确认和计量方面的完善工作(11)2.完善商誉资产减值的计量,加强商誉减值信息的披露(11)3.控制资产处置时产生的巨额收益(11)(二)加强我国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实务管理工作(12)1.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12)2.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13)3.改进业绩评价体系(13)4.加强审计监督力度(14)(二)加强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实务管理及制度普及工作(14)1.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资产减值会计制度(14)2.加强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实务管理(14)3.做好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研究的普及工作(15)参考文献(16)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研究一、资产减值准备概述(一)资产减值会计的内涵我国财政部 2006 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资产则是这样进行定义的:“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 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36 - 44可见,我国对资产的定义采用了未来经济利益观。即资产是直接或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根据资产的这一重要特征,如果不具备将来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则不能被确认为是企业的资产,也不能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的这一栏中反映。由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状况,使得我国对资产进行定义的时候更偏重于拥有和控制,而且也更符合稳健性原则。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因此,企业对各项资产可收回金额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不再作为资产核算,而是作为资产减值来冲减原来资产的账面价值,并且相应地计入各期损益。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号资产减值中的资产,除特别说明外,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资产组应当由与创造现金流入相关的资产构成。由此可以看出,资产组是若干项资产的组合,应以某几项资产产生的主要现金流入是否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其他资产组的现金流入为依据来进行认定。会计实务中对资产的减值情况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这就是资产减值会计。可见,资产减值会计就是将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比较,进而修正其将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的会计处理的一个过程。从而达到准确核算资产的账面价值、合理确认资产预计可实现经济利益的目标。但这并不代表对历史成本这一计量模式的否定。它只是在企业持续经营的情况下,对资产价值的重新估计。因此,为了真实的反映企业资产的价值,在资产负债表中要反映出公允价值、可变现净值以及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当公允价值低于历史成本时,直接按公允价值计量,取代历史成本的计量。这样,不仅使得投资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而且也说明了企业管理层对于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已经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对策。(二)资产减值的本质资产是指过去的经济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因此,企业对于在可预见的未来不能使其受益的费用性支出应直接计入当期成本,而不再作为资产处理,对于待处理财产损失等会计调整项目也应在期末编制会计报表前转销,不再作为资产核算;对于各项资产预期带来经济利益的金额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也不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一项反映,而是作为资产的抵减项目资产减值损失进行账务处理,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王善中.2006 企业会计准则解读,中南大出版社,2006.从本质上讲,资产减值实际也是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一种表现形式,只是按照我国会计准则规定,对特殊资产才允许其采用公允价值计价,而一般资产都要求按成本与公允价值孰低原则来计量,这体现了会计处理中的谨慎性原则。如果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则说明企业的资产发生了减值。可见,资产减值的本质就是资产获利能力的弱化。资产发生减值即表明资产的实际价值发生了减少。为了保证社会各方利益的相对平衡,监管部门必须制定一个相对权威性的标准,对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进行规范。资产的真正增值或减值,只有当企业的资产在转让和出售时才能够被完全体现出来。从本质上讲,资产的实际价值变动应该看作是企业的资本性变动,而不应该在企业的盈利中对其进行确认。蔡建平.新资产减值准则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商业会计,2008.但是根据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基于企业的法律责任,企业的资本账户是不能够随意变动的,所以在会计处理中也只能将资产的这种资本性变动作为一种损益来处理;另一方面基于会计处理基本原则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只对资产的减值部分作单向处理,而不确认其增值的部分,这也是基于社会利益和资产风险均衡下的现实选择。(三)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重要性资产质量的高低、资产价值计量的准确性也是备受企业管理层、投资者和债权人等报使用者的广泛关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我国大部分企业都普遍存在着对于资产价值的核算不准确的现象。因此,对企业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可以使会计信息更加真实、企业发展更加稳健,使报表的使用者能够准确及时了解企业的真实资产状况,使决策者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思路方法。对于资产发生的减值损失可以直接转销,也可以通过提取减值准备的方法来处理。如果采用计提准备,只有当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金额小于其应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数时,才对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反之,不仅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而且从理论上讲,应按其差额冲回多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将账户的余额冲减至零为限。目前我国资产减值准则中规定,属于非流动性资产的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以后会计期间不能冲回。准则这样规定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部分不诚信的企业将计提减值准备作为其利润调控的手段。会计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对经济事项或交易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赵春芳.解析资产减值会计准则J.财会研究,2007(1)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就很好的体现了谨慎性原则,企业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可以提高资产的质量,使资产的价值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未来获取经济利益的能力。资产减值准备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出发,立足现在,面向未来,不仅考虑了资产的有形损耗,更重要的是它还考虑了资产的无形损耗,从而夯实了期末资产的价值,同时也避免了因资产价值虚增而导致的利润虚增,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强了财务信息的可信度,最终使投资者、债权人等财务报表使用者相信企业管理层已经准确评估了自身资产的价值,并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充满信心。可见,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无论是对外部信息使用者还是企业内部管理层,都有其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我国企业资产减值准则相关内容的阐释随着我国经济业务复杂程度逐渐增加,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于 2006年 2 月 15 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将我国原会计准则中的有关内容整合修改公布了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将有关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变革为进一步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行为,对资产减值进行了改进和完善。(一)资产减值准则主要内容在资产减值准则中,明确了资产减值会计的适用范围,提出了资产减值、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公允价值、可收回金额、资产组以及总部资产等有关的重要名词,给出了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标准和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标准,以及资产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方法、披露要求等,指出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准则规定资产组的确定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的会计期间内不得转回。(二)资产减值准则的差异分析资产减值准则与以前的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相比,明确了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更加详细地规定了可收回金额的计量方法和计量原则,扩大了适用范围,明确了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的处理方法,增加了总部资产和商誉减值测试与处理的规定,对已计提的减值损失的转回处理做了重新规定,并明确规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披露,在以上的诸多方面都有较大突破。这些变化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在实务运作中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将对利润的计算将产生重大影响。三、我国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资产减值准则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前计提减值准备的一些弊端,有助于夯实企业的资产,挤出业绩中的“水分”,提升了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升了企业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更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合理决策,在科学性和严谨性上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从在上市公司中实施几年的实践看,我国资产减值会计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我国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准则本身存在的问题1.资产可收回金额确认与计量难度较大首先,我国的市场机制尚不健全,使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缺乏依据,为了保证制度的适用性,资产准则规定:资产存在减值的迹象,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经验与主观判断,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因为它的结果是因人而决定的。上市公司管理层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其很可能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进行资产盈余管理;其次,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在建工程、工程物资、生产性生物资产、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等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往往超出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由于技术更新、市价下跌等原因,对其价值贬损需多个部门以及企业外部的专业评估机构协同认定,在时间方面,往往滞后于会计信息披露时间;最后,准则规定资产减值准备要逐项确认和计量,实际工作中,企业资产的种类繁多,对资产可收回金额应该进行逐一的确认和计量,这样做的话难度太大。2.计提比例无确切的标准,计提金额具有一定的弹性目前来看,资产减值政策对各项减值准备的计提只是原则上的规定,我国的市场机制尚不健全,为了保证制度的适用性,计提范围和比例由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状况确定,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人的主观判断与职业经验,给企业留下了较大的职业判断空间,管理层由于生产经营活动的方式,以及对资产的持续使用或者处置方式等影响因素,执行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财务指标可比性差,并演化为某些企业实施盈余管理的手段,企业为了避免 ST 或退市,或者由于其他原因,很可能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有意提取巨额准备金,为来年扭亏为盈做准备。3.关于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试问题资产减值准则规定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至少每年年度终了都要进行减值测试,无论其是否存在减值迹象,而且不再对其进行摊销。由于商誉难以脱离于其他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而单独产生现金流量,需要结合其所归属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因而需要计量商誉所属的资产组的公允价值,准则对于资产组的划分缺乏明确的标准,如何准确判断商誉所归属的资产组,进而会影响商誉减值测试的准确性。而且,商誉在未来期间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具有高度不确定性,我国不存在一个活跃的交易市场,对公允价值的取值也是使用商誉减值测试法的难题,对其进行测试比其他资产的减值测试都更加困难,包含了许多的主观判断因素,加之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缺乏客观标准,使其本身就蕴含了大量的操作问题,进而影响到公司的利润表,不可能为决策提供相对准确的信息,日后对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会增加成本,也会成为企业的负担。4.关于资产减值转回的问题资产减值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在以后会计期间转回,从防范公司舞弊的目的讲,缩小了“资产减值转回”虚假利润的弹性空间,从会计的角度来讲,首先,这种规定缺乏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可操作性,企业可以在计提金额上人为地调节利润,对于会计人员的判断分析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管理当局粉饰财务报表提供可能;其次,此做法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只满足了稳健性的要求,由于资产的可收回价值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资产的账面价值,禁止转回减值损失的做法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不能满足信息相关性的要求,不能客观实际地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在资产变现时同样产生巨额收益,而且,准则正式施行之前,“减值冲回”成为某些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手段,使股票市场产生过多的泡沫,这些都可能损害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性;最后,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减值准备不得转回的规定只适用于非流动资产,对于存货、应收账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资产的减值规定分别在各自的准则内规定,并不适用于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上市公司很可能通过利用上述资产转回的减值准备调节利润,进而误导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二)我国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实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存在利用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现象制定减值准则的初衷是为了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价值,但由于在确定减值的计提金额的过程中,资产减值会计政策的灵活性,存在许多主观估计因素和较大的可选择空间,导致某些公司为了获取某种经济利益,在不违反相关会计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利用资产减值制度所存在的漏洞进行盈余管理。例如,企业对于固定资产多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则在以后年度就可以少计提折旧或少计管理费用等,或者利用计提政策在置换资产时调控利润;企业利用应收账款账龄结构多提或少提减值准备,对于已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为了增利,在第二年全额收回,可核减相关的坏账准备;企业将已计提减值准备的长期股权投资,在次年以高于账面价值的协议价转让给非关联方,也可以增加投资收益,这些都为下一年度扭亏为盈埋下伏笔,使企业管理当局很可能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标准及计提比例的机会,粉饰财务报表和经营成果,这些都应引起充分的注意。2.财务人员水平的制约资产减值准则对于减值准备的确认和计量,对专业判断的要求非常高,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的实际价值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务人员的专业判断,对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虽然国家每年要求财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而,财务人员的综合水平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3.对企业业绩的考核不够全面证券监管部门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提高整个证券市场的效率,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这使得上市公司为了满足证券监管部门的相应的考核要求,使相关指标符合要求,调整企业的财务数据,利用减值准备规范中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对上市公司的利润进行操纵。4.外部监督力量薄弱,审计并未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国家制定了资产减值会计的相关政策,由于企业在减值计提方面的选择很多,资产减值制度并未规定明确的减值确认和计量的标准,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公允性难以衡量,主观性比较强,其结果会因人而异,资产价值的再确认缺乏权威性,注册会计师审计无法获取足够的审计证据证明利润操纵行为的存在,缺乏制约手段,而且企业外部人员对企业的资产性态以及使用价值等具体情况知之甚少,未能对资产减值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未能对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信性进行及时的监督。(三)我国企业资产减值会计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1.过度依赖美国或国际会计准则,脱离我国的国情我国对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不断完善,努力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减少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实质性差异,国际会计准则对我国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有重要的规范和导向作用。但是,我国的经济环境和会计体系具有自己独有的特征,在理论研究中,在某些方面忽视了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过度依赖美国或国际会计准则,脱离我国的国情,以至于某些企业利用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粉饰企业会计报表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2.理论性较强,实务操作性差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颁布对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其除了应有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还需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要求会计人员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全面认识市场经济,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树立正确的市场观念;要求会计人员坚持求实精神;要求会计人员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特别是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而我国目前从事资产减值会计研究的大多是理论工作者,我国的会计人员只是从理论到理论,在企业的实践经验较少,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很难独立地做出正确的分析和职业判断,实务操作性较差。3.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研究不普及随着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理论的迅速发展,会计人员缺口很大,资产减值会计的覆盖面不够突出,其理论普及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根据目前状况来看,学习往往流于随意性,学习机制尚待完善,尤其需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形成长效机制,我们缺乏一套有关学习的规章制度。而且,在理论学习的内容上,最新、最前沿的资产减值会计理论知识仍是理论普及的重点;特别是 2006 年财政部颁布了资产减值准则,资产减值会计制度难以推行,以致于一些小型企业依旧采取原会计制度,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研究普及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资产减值会计理论研究的普及工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四、完善我国企业资产减值会计的对策选择(一)不断完善和健全资产减值会计准则1.加强对资产减值确认和计量方面的完善工作我国现有资产减值准则规定不完善,其可操作性不强,我们应尽量减少会计准则中的模糊性语言和概念,更加明确地规定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时点、减值迹象判断标准、计提标准、提取方法以及转回的时间和标准,进一步强化资产减值会计的统一性和明晰性,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更加合理、规范、严格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并且在资产减值会计的制定过程中注重与实际相结合,不断加强对资产减值确认和计量方面的完善工作。2.完善商誉资产减值的计量,加强商誉减值信息的披露商誉的构成非常复杂,新资产减值准则对于如何将商誉分摊至资产组以及商誉的计量缺乏相应依据。我国资本市场不够健全,商誉的处理方法应结合我国的经济运行情况,提高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每年必须至少进行一次减值测试,加强对商誉的会计管理,同时做好商誉减值信息的披露工作,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准确的信息。3.控制资产处置时产生的巨额收益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在以后会计期间转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防范企业操纵利润的随意性,却无法控制企业在资产处置当期获取高额利润,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不能满足信息相关性的要求,而且资产处置变现时将原计提的减值准备转回,会抵减当期成本。因此,我们应该对资产减值是否“转回”这一问题做进一步研究,立足于我国的国情,使我国新资产减值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因此,准则制定部门应深入分析,对减值准备会计政策尽快完善。在会计政策选择上,可以适度地赋予企业一定的会计选择权,以便企业向市场传递财务信息,但上市公司容易滥用选择权,导致产生不真实的会计信息,所以一定要保持慎重。在进一步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尽快制定一套可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资产减值会计政策,力争缩小会计估计、判断的范围,使资产减值的计提方法与计提比例更加科学,资产组划分更具可操作性,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确定更加准确,商誉和总部资产价值的分配更加合理,考虑是否可以允许资产减值有条件的转回,使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规定更加合理,努力降低资产减值会计应用的主观随意性。(二)加强我国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实务管理工作1.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目前来看,我国上市公司关于资产减值准备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够健全,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运行机制,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加强制度建设。加强资产减值会计的内部控制,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为企业正确执行资产减值政策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由于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在实际应用中难度较大,公司需改进其计提减值准备的内部条件,必须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比例和金额进行测算、审计和审批,制定出严格的工作流程,在不同的部门之间进行合理的分工,做到职责分明,使企业提供的资产减值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更加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利用企业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进一步规范授权审批机制,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内部审计机构对于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披露的整个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起着监督和纠偏的功能,随时发现业务处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以及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建立合理的资产减值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资产减值会计的内部管理,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地防止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2.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为了使资产减值会计工作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开展,我们必须提高理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适应市场经济下教育实践的发展变化。会计人员自己也必须不断学习会计知识,不断加强知识积累,提高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与此同时,国家应加大对会计人员的知识培训工作,完善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促进他们及时学习新的政策法规,使其技术应用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搞好资产减值会计理论问题的研究工作,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从总体上提高我国会计人员的综合水平。3.改进业绩评价体系上市公司监管部门应适当调整现有的业绩评价体系,大多数企业热衷于调节利润,这一点与监管部门将利润作为考核上市公司业绩的基本指标是有直接关系的,如果监管部门剔除考核上市公司业绩的指标中资产减值的影响,企业利用资产减值操纵利润的行为会大大减少。因此,多方位全面地考察上市公司的业绩,设置合理的评价指标,改进原有的以净利润为核心的考核标准,显得尤为重要。4.加强审计监督力度为了加大资产减值的外部检查和监督力度,审计是防止企业会计造假的最后一道防线,对减值会计审计进行规范,明确规定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实施审计计划,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对被审计单位的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披露的充分性、合理性进行评价,加强审计在资产减值方面的监督力量。(二)加强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实务管理及制度普及工作1.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资产减值会计制度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不断完善,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但由于过度依赖美国或国际会计准则,在某些方面忽视了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脱离我国的国情,我们必须根据我国国情,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资产减值会计制度。2.加强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实务管理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研究的会计人员大多数实务操作性差,这要求我们要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除了加强会计专业知识教育,还需使其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要求会计人员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在实务中摸索规律,再上升到理论,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资产减值会计制度。3.做好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研究的普及工作根据目前状况来看, 2006 年财政部颁布了新资产减值准则,但资产减值会计制度难以推行,我国的会计人员缺口很大,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研究不普及,我们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要加大对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和指导的力度,扩大资产减值会计的社会影响,从而促进理论教育的普及和深入。同时,会计人员努力加强对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做好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研究,做好资产减值会计理论的普及工作。参考文献1许宗保.浅谈资产减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市场论坛,2006(2).2王学怡.关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几点反思 J.财会通讯,2005(8).3蔡建平.新资产减值准则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商业会计,2008.4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S.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5艾默.企业会计准则新旧对照,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6王善中.2006 企业会计准则解读,中南大出版社,2006.7王雪怡.关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理论反思J财会通讯,2006(8).8岳秀敏.对资产减值禁止转回的思考从会计信息相关性说起. 财会月刊(会计),2009.9陈立.完善资产减值准备的对策J.商业会计,2006(1).10王丽.会计制度中资产减值准备的思考J.财会研究,2005(9).11赵春芳.解析资产减值会计准则J.财会研究,2007(1) 1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