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多功能杆建设技术规范(DB4106-T 71-2022).pdf
-
资源ID:93245391
资源大小:451.94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智慧多功能杆建设技术规范(DB4106-T 71-2022).pdf
ICS93.080CCS P 514106鹤壁市地方标准DB 4106/T 712022智慧多功能杆建设技术规范2022-08-15 发布2022-08-30 实施鹤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鹤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垂天科技有限公司、鹤壁国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明甫、马传琦、武志强、倪水平、刁智华、朱智丹、孙鹏、李兴旺、刘尚鑫、刘文奇、赵波。1智慧多功能杆建设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智慧多功能杆的建设要求、施工和验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智慧多功能杆的建设。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26-2020工程测量标准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217-2018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 50254-201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89-201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838-2015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CJJ 45-2015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 89-2012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GA/T 75-19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 367-200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YD 5039-2009通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暂行规定YD/T 5117-2016宽带IP城域网工程设计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智慧多功能杆由杆体、综合机箱和综合管道组成,与系统平台联网,挂载智能照明、移动通信、交通管理、信息发布等各类设施设备,提供城乡综合智慧化管理功能的系统装置。智能照明进行精细化管控的智慧多功能杆的照明系统。信息发布屏可远程统一发布视图片、视频、文字等多媒体信息(如异常新闻播报、天气预报、农事农情、异常灾害预警、公益广告、惠农政策等)的显示屏。2公共广播按城乡区域和功能提供音频广播,并可远程控制播放内容(如政府公告、应急指挥信息等)的设备。管理平台对智慧多功能杆的相关配置和设备进行管理、控制、运行监测、数据运维的软件管理系统。4建设技术要求应符合CJJ 45-2015、GA/T 367-2001、GB 50254-2014、YD/T 5117-2016的要求。施工4.2.1基本要求工程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关于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亦应符合以下要求:a)应符合 GA/T 75-1994 和 CJJ 89-2012 的要求;b)应建立工程安全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c)应按设计文件和施工图施工;d)施工前应进行现场检查,确保施工环境、安全取电、机电设备安装条件满足进场施工要求,在有防爆要求的场所,施工还应符合相应防爆规范的要求;e)应进行安装材料和设备开箱检验,设备所带软件应通过功能测试;f)应填写施工(包括隐蔽工程验收)、检验、调试、试运行等相关记录;g)在施工过程中,应对设备、材料及装置做有效防护。4.2.2杆体布设杆体布设杆体间距可参照附录A,应满足以下应用场景需求:a)应根据各挂载设备的有效覆盖范围,结合用户和业务的需求,合理选择杆体布设点位,满足目标区域的有效覆盖;b)杆宜尽可能平均分布,天线高度应满足覆盖需求,并与周边的站点基本保持一致;c)杆体和挂载设备不应侵入道路建筑界限,应满足与公共基础设施的最小安全距离;d)布设点位应符合 YD 5039-2009 的要求,具备充电功能的智慧多功能杆,其布设点位应符合城市电力系统电网规划要求;e)杆体布设时,各挂载设备的性能应满足使用部门的需求;f)凡各照明功能的系统,其照明灯具的配光类型、布置方式与灯具的安装高度、间距的关系应符合 CJJ 45-2015 中 5.1.3 条的要求。4.2.3地基施工4.2.3.1地基设计前,设计人员应根据具体工程的地质条件、结构类型以及地基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工作形状,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设计方案及施工方案,并符合以下要求:3a)地基设计应符合 GB 50026-2020、GB 50007-2011 和 CJJ 89-2012 的要求;b)当地基设计深度大于等于 2 m 时,应对地基进行岩土勘探和评价分析;c)地基施工前,应对现有地下管线进行勘查,并绘制地下管线测绘图纸。地下管线的勘查应包含:地下的给水、排水(雨水、污水、雨污河流)、燃气、电力(高压、低压、路灯、交通设施线)、通信电缆(电信、移动、联通、铁通、国防光缆、广电网络)。4.2.3.2地基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a)应按批准的规划平面图进行施工,并严格遵守施工规范;b)应对工程质量进行全过程控制,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对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设质量控制点进行复点控制;c)应对工程质量进行“三检”、即“自检、互检、交接检”相结合,技术人员应随时进行技术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纠正或预防措施并指导整改;d)质检人员应及时进行检查,严格工序质量控制,经检查上一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e)宜推行先进施工方法和施工机具,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f)施工完毕后,应及时清理现场的残留泥渣。4.2.4管线敷设4.2.4.1线缆管廊设置应符合 GB 50217-2018、GB 50289-2016 和 GB 50838-2015 的要求。4.2.4.2管线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a)线缆应采用保护管敷设,强弱电缆应分别单独穿管敷设,保护管道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0.25m,保护管道连接应牢固,密封良好;b)根据智慧多功能杆挂载设备集成需求、光缆的组网方案、机房分布位置及管孔可敷设光缆的数量确定的主管道,宜采用2孔(孔径50mm),其中1孔备用,分支管道应采用1孔(孔径50mm),引入管道宜采用孔径50 mm的塑料管道;c)供电系统宜采用地下电缆线路供电,中性线的截面不应小于相线的导线截面,且应满足不平衡电流及谐波电流的要求;d)杆体旁应设置接线手孔井,电缆分支接线应在接线井内完成,杆体底部应预留移动通信基站和其它挂载设备的光纤传输管道,杆体内部光纤应至少预留24芯;e)所用线缆、光缆型号、规格、数量,应符合工程合同、设计文件、设计材料清单的要求;管线材料变更时,应有更改审核单;f)管线敷设的施工记录或监理报告以及隐蔽工程随工验收单,应符合设计文件及工程合同的规定;g)线缆型号、固定间距、弯曲半径应等符合设计要求,排列整齐,无机械损伤,标识齐全,正确清晰,线缆接头、绕包绝缘应符合规定。4.2.5网络布置4.2.5.1进行网络部署时,应综合考虑各网络的持殊性,必要时可对具体网络进行隔离部署,网络隔离方式可包含物理隔离、时间隔离、逻辑隔离和密码隔离。4.2.5.2有保密要求或不允许共享的数据信息,应通过指定的专用网络传输。无保密要求的数据信息,可通过公用网络汇集到管理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和数据共享。4.2.6立杆方式4应结合其搭载设备的功能覆盖范围,避免浪费,智慧多功能杆布设于人行道设施带内时,宜中心对齐布设,距离路缘石内边线0.4 m,沿道路横向应符合以下要求:a)原路灯布设于中分带的,智慧多功能杆应仍布设在中分带;b)原路灯布设于机非分隔带的,智慧多功能杆应布设在道路行车方向右侧的机非分隔带内;c)原路灯布设于人行道内的,智慧多功能杆宜布设在道路行车方向右侧的机非分隔带内,条件不允许时可布设于人行道设施带内。4.2.7设备安装挂载设备安装位置见附录B,挂载设备的安装应符合国家现行的相关标准的规定,并符合以下要求:a)挂载设备的总质量应小于杆体载荷,保证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b)挂载设备的功耗应小于电源的载荷容量,符合安全用电要求;c)挂载设备应保证各设备运行时的数据采集和数据传输的准确度;d)移动通信基站的安装方式包括杆体安装、侧面外挂安装、底部内嵌安装等;e)安装完成后,杆体及挂载没备应稳固无异常。4.2.8配电柜设置配电柜可布在综合机房中,但应注意强弱电分离,并符合以下要求:a)配电柜安装时宜设置混凝土基座,基座采用下沉式设置,基座高出道路水平基准线 5 cm,基座高度宜为 30 cm50 cm;b)配电柜及相关金属构件的接地应符合 GB 50057-2010 的要求;c)配电柜宜配备智能监管系统,实时监测配电柜运行状态;d)配电柜宜安装智能门锁。验收4.3.1设备配置及安装质量验收要求4.3.1.1应检查系统设备的数量、型号、功能、性能、安装位置,应与工程合同、设计文件、设备清单相符合,设备清单及安装位置变更后应有变更审核单。4.3.1.2系统的中央控制器、智能配电柜、网络交换机、信息化设备等的安装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4.3.2系统主用电源和备用电源转换验收要求4.3.2.1有备用电源的系统,应检查当主电源断电时,能否自动转换为备用电源供电;主电源恢复时,能否自动转换为主电源供电;在电源转换过程中,系统应能正常工作。4.3.2.2有双路供电的系统,主备供电系统应能自动切换;配置 UPS 电源装置的供电系统,主备电源应能自动切换。4.3.3管理平台验收要求管理平台应符合4.6条及GB/T 25000.1-2021的要求。应逐一对挂载设备进行调试,其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4.3.4验收资料5系统验收准备资料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 1验收资料序号资料名称1竣工图及设计变更文件2系统竣工报告3系统所用的设备清单、说明书、合格证和检测报告等文件4系统设备的施工记录5系统调试单和调试报吉6运行记录7开放数据库访问接口和说明8地址映射表、操作手册9隐蔽工程、接地工程施工记录6AA附录A(资料性)杆体间距参照值表A.1给出了杆体间距参考值。表 A.1 杆体间距参考值应用场景间距/m高速路、快速路3550主干路3045次干路3050支路3040高架、桥梁、立交20357BB附录B(资料性)挂载设备安装位置参考表B.1给出了挂载设备安装位置参考。表 B.1 挂载设备安装位置参考杆体位置安装设备顶部智能照明设备、移动通信设备、气象环境监测设备、移动通信设备(基站)布局需要考虑天线辐射主要方向无金属物体阻挡,满足信号覆盖要求,并且与其它电子设备保持一定水平和垂直间距,避免电磁干扰中部公共广播设备、信息发布屏、交通信号灯/交通指示牌、视频采集底部一键呼叫设备、多媒体交互终端、充电设备(汽车充电桩参照嵌入式充电桩的现行标准安装)内部配电、通讯、防雷、接地等单元,如物联网关、电源转换设备、光纤盒及通信设备等注:视频采集设备、公共WIFI市政设施监测设备、交通信号灯等的安装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