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3年《马说》中考试题集.pdf

    • 资源ID:93266317       资源大小:1,017.04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年《马说》中考试题集.pdf

    2004 河南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821 题。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 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 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 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8 下面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B 策之不以其道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不足为外人道也 C 呜之而不能通其意 D 执策而临之 政通人和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9 为文中标序号的“食”的读音和意义归类,把序号填写在下面的横线 上。、/、20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1 根据文意,简要说说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千里马。18 A 19/或:/20 想要它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1 策之能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能通其 意。铜仁 阅读马说一文,按要求回答 1-6 题。(16 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 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 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 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达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 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骈:策:2、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外停顿。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对“一食或尽粟一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一次要吃掉的粮食或许将近一石。B、一顿有时要吃光一石粮食。C、饲养一次或者要吃光一石那么多的粮食。D、吃一次吃掉的粮食有时是一石。4、将“其真不知马耶?其真不知马也”译成现代汉语。译文:(3 分)5、文 章 借 有 关 伯 乐 与 千 里 马 的 传 说,将 愚 妄 浅 薄 的 封 建 统 治 者 比 作“”,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将自己比作“”。集中抨 击的社会现象是。(4 分)6、这篇文章里有的句子已成为广为淬的格言,请你把它写出来。格言:(2 分)绍兴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 尽粟一石。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节选自韩愈马说)17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 分)或:食:等:18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3 分)安求其能千里也?19 根据选文,说说千里马被辱没的原因。(3 分)17.有时(或许)喂养(或通“饲”)等同(或“样”)18 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19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评分标准:第 17 题每格 1 分,共 3 分;第 18 题 3 分,得分点为:“安”、“求”正确解释 各 1 分,疑问句句式特点 1 分;第 19 题 3 分,每一方面 1 分,意思接近即可。福州)阅读马说,完成 6 10 题。(16 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 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6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 分)(1)安求其能千里也(2)食之不能尽其材 7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1)是 马也()(2)食 马者()(3)策 之不以其道()(4)一食 或尽粟一石()8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A 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 千里也 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 而有不用也不足为外人道也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政通人和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为文中标序号的食的读音和意 要说说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千里马或想要它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策之能以其道食之能B其 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 道 C鸣之而 不能通其意 环而攻之而 不胜 D 祇辱于奴隶人之 手 学而时习之 9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 _,而将愚妄 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_”。(4 分)10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 是拉不上去。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 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请你展开想像,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3 分)6(1)安求其能千里也(2)食之不能尽其材(2 分,每小题 1 分)7 1)这(2)同“饲”,喂养(3)鞭打(驱使)(4)有时(4 分,每小题 1 分)c(3 分)9 能识别人才的人食马者(4 分,每空 2 分)10(3 分。能从诉说自己的怀 才不遇,谴责赶车人的愚昧粗暴,感激相马人的知遇之情等角度展开合理想像均可。语言表 达不清的扣 1 分)河北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1 分)马 说 韩 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_,_。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4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2 分)答:_,_。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含义。(2 分)才美不外见 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 分)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7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发挥想像,对于“千里马”在“槽枥之间”的心理加以描写。(不少于 30 个字)(3 分)4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5外见:表现在外面。等:等同,一样。6千里马,有时一顿能吃一石谷子(食料)。喂马的人不知道是千里马而去喂它。7略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 而有不用也不足为外人道也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政通人和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为文中标序号的食的读音和意 要说说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千里马或想要它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策之能以其道食之能2005 广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做 35 39 题。(15 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 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 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35.对第二段中的四个“食”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3 分)A.和读音相同,含义不同。B.和读音相同,含义不同。C.和读音相同,含义也相同。D.和读音相同,含义不同。36.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 分)安 求/其 能 千 里 也 食 之/不 能 尽 其 材 37.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4 分)是马也(这)食马者(同“饲”,喂养)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驱使)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38.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3 分)A.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环而攻之而不胜 D.袛于奴隶人之手 学而时习之 39.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译 文:(和 普 通 的 马)一 同 死 在 马 厩 里,不 因 日 行 千 里 而 闻 名.(“骈”“槽枥”“以”“称”等词语翻译准确,译句通顺得 3 分.否则,酌情扣分)莆田阅读马说,完成 8 10 题。(10 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8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答: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 而有不用也不足为外人道也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政通人和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为文中标序号的食的读音和意 要说说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千里马或想要它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策之能以其道食之能 9 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 分)(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0 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才?请联系现实说一说自己的看法。(3 分)8(3 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9(4 分)(1)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2)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 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每句各 2 分。大意对即可,如第(2)句译为“真的没有马吗?是不 知道马啊”就应给 2 分。)10(3 分)(开放性题目,考生只要说出自己的理解,谈出自己的看法即可。)桂林 阅读马说一文,完成 812 题(11 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 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8 请从第二段中找出两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2分)“食”通“饲”,意义:通喂养(1 分)“见”通“现”,意义:表现(1 分)9 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C)(2 分)A 千里马常有,而 伯乐不常有 执策而 临之,曰:“天下无马!”B 策之不以 其道 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 C 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 死,死国可乎 D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 尽粟一石 今或 闻无罪,二世杀之 10 将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译成现代汉语。(2分)译文: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才能。(“策、道、食、材”均译正确,且句子通顺者得 2 分,否则酌情扣分)11.千里马不能发挥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千里马”的才能(3 分)答:“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食马者的无知(1 分)。策之以其道,食之能 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也可用自己的话回答,但须突出“知人善用”之煮 2 分)。12 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 分)答:不气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1 分)寻找机会,展示自己才华(1 分)(言之成理可给分)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 而有不用也不足为外人道也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政通人和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为文中标序号的食的读音和意 要说说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千里马或想要它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策之能以其道食之能2006 舟山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 19 25 题。(一)(11 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 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 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 分)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1.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2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 分)19.通“饲”,喂养(喂)鞭打(驾驭)通晓(知道、明白、懂得)面对20.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1.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22.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广西秦州(二)(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乙)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关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 分)(1)蹴尔而与之()(2)万钟于我何加焉()(3)才美不外见()(4)策之不以其道()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A.(1)得之则生,弗得则死(2)不效则治臣之罪 B.(1)乡为身死而不受(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 而有不用也不足为外人道也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政通人和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为文中标序号的食的读音和意 要说说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千里马或想要它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策之能以其道食之能 C.(1)马之千里者(2)渔人甚异之 D.(1)策之不以其道(2)以中有足乐者 10.请将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食之不能尽其材。11.在(甲)文中,作者认为人应该有宁死也不接受“嗟来之食”的傲骨。你赞成这一观点吗?请联系历史或现实中的事例谈谈你的看法。(3 分)8、(1)用脚践踏(或:践踏、脚踏)(2)好处、益处(3)同“现”,表现、显露(4)鞭打、驱使 9、A 10、(1)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3 分)(2)喂养它却不能使它竭尽自己的才能。(或:喂养它却不能让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3 分)11、答案多元,赞成或不赞成都要联系事例说明理由。赞成或不赞成 1 分,能联系事例 1 分,言之有理、语句顺畅 1 分。柳州北海文言文阅读(共 8 分,共 4 小题,每小题 2 分)马 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祗(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埋没)B.才美不外见(同“现”,显现)C.执策而临之(面对)D.策之不以其道(鞭子)8.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以 策之不以其道(2)之 虽有千里之能属予作文以记之 渔人甚异之 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相同。B.两个“以”不同,两个“之”不同。C.两个“以”相同,两个“之”不同。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相同。9.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 而有不用也不足为外人道也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政通人和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为文中标序号的食的读音和意 要说说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千里马或想要它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策之能以其道食之能 10 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本文第一段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作者强调伯乐的重要性。C.文章以“马”为喻,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别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两句,前一句表示反问语气,后一句表示推测语气,揭示了问题的实质。7.D 8.A 9.C 10.A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 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节选自韩愈马说)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千,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而驰,其初 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介:披上战甲。褫():解除。(节选自岳飞论马)、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分)()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比行百余里()、翻译下列句子。(分)()安求其能千里也?()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在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分)、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分)成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 8 题。(共 6 分,每小题 2 分)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 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 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 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 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 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 之不以 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 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 而有不用也不足为外人道也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政通人和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为文中标序号的食的读音和意 要说说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千里马或想要它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策之能以其道食之能6.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以千里称 也 称:扬名 B.一食或 尽粟一石 或:有时 C.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D.策 之不以其道 策:鞭子 7.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而 伯乐不常有 广起,夺而 杀之 B.虽有千里之 能 以君之 力 C.策之不以 其道 成,将以 攻宋 D.骈死于 槽枥之间 每自比于 管仲、乐毅 8.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 1 段先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正面提出问题,然后笔锋一 转,从反面展开议论。B.第 2、3 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和它才美不得“外见”的原因,作者对 无知的“食马者”发出了强烈的谴责。C.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比做食马者。D.在作者看来,世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在两者中主要是缺乏发现人才 的人。6.D(“策”应为“用鞭子抽打”)7.B(A 项前“而”为“可是”之意,后者为顺接连词“就”之 意;B 项均为结构助词“的”;C 项前“以”为“按 照”之意,后为“用”之意;D 项前“于”为“在”,后为“与”之 意)8.D(与原文意思不合,应为“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云南(一)(1013 小题,共 12 分)马 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 而有不用也不足为外人道也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政通人和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为文中标序号的食的读音和意 要说说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千里马或想要它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策之能以其道食之能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卞和泣玉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注释 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刖:音“yu”,古代一种酷刑,断足。奚:何,为什么。理:加工雕琢玉石。10 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 分)(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名马:(2)厉王使玉人相之。相:11、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12 马说 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 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3 分)1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 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10(1)名马:指具有日行千里的马。(若解释为有名的马,不给分)(2)相:鉴别 11、马说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实,卞和泣玉通过和氏璞两度被指斥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现实。(大意如此即可)12 答:马说 中,面对“天下无马”这种压制人才的谬论,文章只能发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而卞和泣玉中,和氏璞虽然两度被斥为普通的石头,但终遇文王,经雕刻加工显示出天下至宝的本色。马说更多地是让人感到愤懑不平与无奈,而卞和泣玉却能让人看到一些希望。(大意如此即可)13 参考(1)想要与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能够做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参考(2)(我)感到痛苦的是(真正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或:我是为(真正的)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而感到痛苦(悲痛)(意思对即可)温州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 19 26 题。(一)(12 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 而有不用也不足为外人道也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政通人和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为文中标序号的食的读音和意 要说说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千里马或想要它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策之能以其道食之能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1)一食或 尽粟一石(2)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策 之不以其道(4)执策而临 之 20文中第(1)段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语句是,。(2 分)21 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2 分)22 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 现实生活谈谈看法。(4 分)2007 舟山(一)(11 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 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 分)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1.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2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 分)19.通“饲”,喂养(喂)鞭打(驾驭)通晓(知道、明白、懂得)面 对 20.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1.寄托了作者怀才不 遇的愤懑之情。(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22.示例一:我要毛 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 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汕头(一)(12 分)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 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铲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9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4 分)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 而有不用也不足为外人道也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政通人和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为文中标序号的食的读音和意 要说说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千里马或想要它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策之能以其道食之能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译文:10 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4 分)答:11 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9 4 驾驭(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或者: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 才能。)l0 4 伯乐更重要。(1 分)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或者:因为没有 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2 分)11 4 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2008 烟台 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 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 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 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7本文作者是,代文学家。(2 分)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 分)A.一食或尽粟一石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食之不能尽其材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策之不以其道 D.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9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10 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7 韩愈 唐(2 分)8 B(3 分)9(1)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 分)(2)拿着鞭子,站在千里马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2 分)10 表 达 了 怀 才 不 遇 的 愤 懑 之 情,以 及 对 统 治 者 埋 没、摧 残 人 才 的 批 判。(3 分)新疆 阅读下文,完成 1518 题(13 分)马 说 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 而有不用也不足为外人道也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政通人和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为文中标序号的食的读音和意 要说说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千里马或想要它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策之能以其道食之能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妈 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皇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 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 分)天将降大任于是 人也()一食或 尽粟一石()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执策而临 之()请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3 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其真无马邪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 分)衹辱于奴隶人之乐,骈死于槽枥之间。(2 分)策之不以其道。(1 分)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各题。(3 分)请用一个短语概括文中千里马的处境或遭遇。(1 分)第三段刻画了食马者怎样的嘴脸?(1 分)有一位哲人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 们可以联想到马说中的哪一句话?(1 分)这样 有时 即使 面对(4 分,各 1 分)“食”通“饲”,喂、喂养“见”通“现”,表现“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3 分。各 1 分)只是辱没在养马的仆役手中,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3 分,2 分,1 分)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 平庸浅薄,愚妄无知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 分,各 1 分)(题意思接近参考答案即可。)2009 巴彦淖尔市 阅读马说,完成 11 13 题。(7 分)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 而有不用也不足为外人道也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政通人和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为文中标序号的食的读音和意 要说说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千里马或想要它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策之能以其道食之能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 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1 选出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2 分)A 学而 时习之 B 狼亦黠矣,而 顷刻两毙 C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 守之 D 委而 去之 12 选出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2 分)A 不以千里称 也 称:扬名,著称。B 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C 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 等:等同,相等。D 策 之不以其道 策:马鞭子。13.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3 分)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B 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C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D 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B D D 大庆【古文阅读】【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 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鞍甲 而不息不汉,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 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 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揣,殆 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纯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选自【宋史岳飞传】)【注释】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遂封岳飞为太尉。介:备上鞍甲。褫(ch):脱去,卸下。秣:喂食。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 而有不用也不足为外人道也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政通人和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为文中标序号的食的读音和意 要说说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千里马或想要它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策之能以其道食之能9.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 分)A.执策而临 之 临 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人不知而不愠(论语)C.初不甚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D.帝称善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10.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A.骈死于槽枥之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B.策之不以其道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C.驽纯之材也怅恨久之(陈涉世家)D.此其寡取易盈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11.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译文:比行百里始奋迅。译文:12.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 分)受 大 而 不 苟 取 力 裕 而 不 求 逞 致 远 之 材 也13.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对这个道理的认识。(3 分)9.D 第一个“善”是“好”的意思,第二个“善”是“擅长”的意思。10.B“以”都是“按照”的意思。A 项,在/项。C 项,的/助词。D 项,它/表反问语气。11.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出来。等跑到百里之后才奋力奔跑。12.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13.告诉人们要善于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重视人才(不要不识人才)的道理。

    注意事项

    本文(2023年《马说》中考试题集.pdf)为本站会员(c****1)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