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二年级数学教案【优秀6篇】.docx

    • 资源ID:93274259       资源大小:28.87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二年级数学教案【优秀6篇】.docx

    二年级数学教案【优秀6篇】学习数学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计数、计算以及推理需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一秘范文为您带来的6篇二年级数学教案,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苏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 篇一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认识分数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6465页)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课是基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也就是"学生在掌握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表示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的知识储备上,进行深入和拓展。教材在编排意图上秉承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的有机递进,体现层次性,彰现渐进性,为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做了有效的预设和安排。 3、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2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亲历探索过程,亲尝收获快乐,从而进一步构建分数"几分之一"的实际概念;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认识分数"的生活价值和数学价值。 二、说教材 1、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 2、依据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前沿理论,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合理、有效地采用多媒体图、文、声三维动态呈现的优势,突破重点,化解难点。 三、说教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很好地诠释了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基于以上理念,让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真正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进而能让学生提炼出有效的学习方法,感悟数学学习的生命价值,体验学习的快乐。 四、说教学过程 (一)以境激请、导入新知 多媒体呈现猴王分桃的情境,教师以故事的形式叙述:花果山猴王给4只小猴分桃,猴王把一只桃分给4只小猴,但是分的大小各异,4只小猴不接受,没法,猴王只好重新分的一样多,小猴们才欣然接受。承接着故事,教师提问:小猴们为什么不接受第一次分桃的结果呢?(重点揭示"平均分")第二次平均每只小猴分得这只桃的几分之几? 通过猴王分桃的情境,复习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表示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有效回馈,旨在调动学生的先前经验,寻找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认知突破点。强调"平均分"是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进行必要的凸现和强化,能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互通的桥梁。 (二)互动探究、学习新知 变换多媒体呈现情境,以叹息的口吻叙述新情境:猴王为了避免再次出现分桃不均的场面,吸取了前面的教训,将一盘桃(4个)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一呢?将问题直接抛给学生,学生们都情趣高涨,跃跃欲试。此时,教师并没急于求"案",而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分一分(用学具来分,用画图来分,用折纸的方法分等等)。接着,让小组讨论,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是其中的几分之几?怎样用一个分数来表示每只小猴分得的桃?让学生各抒己见。因为学生是在自己动手操作,实践感知的基础上获得认识的,都说的头头是道。教师在点头嘉许的情况下,适时小结:把一盘桃(4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盘桃的四分之一。接着教师马上安排练习,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1的前两个填空,用分数表示,并能说说表示的含义。 这部分其实是"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后,每份是一个物体"的知识点内容的教学,通过学生合作探究,操作发现,让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逐渐抽象的认识,提炼出具体的表示方法,为后续的学习开辟了更宽广的空间。结合这个知识点,及时的练习,必要的巩固和强化,能有效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以调控下限的学习。 在基本练习之后,继续深入,来学习"每份是几个物体"的知识点。为了让学生更具有直观体验,教师跳出了"猴王分桃"的多媒体虚拟情境,为学生准备了一些实物(9个小正方体,4个苹果,8枝铅笔),让学生来平均分一分。以小组的形式来展开,并思考:你把这些物体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个物体?你能用分数表示吗?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展开探究,你分我摆,你数我记。当然,我们不排除学生仍然把这些物体以一个一份的形式来分,我们教师就要发挥巡视指导的作用,让学生的合作探究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在一定时间之后,全班交流,学生上实物展台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情况。在此之间,教师可以作出合理的筛选,既选一、二个分得比较合理的来引领学生的思维,形成公识,达成一致,又选出分得不合理或者不成功的例子,让学生进行个人自诊和全班会诊,找出存在的问题,教师适时点拨和引导,去伪存真,和全体同学共同发现: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与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联系和区别。继而完成想想做做1中的剩余两空。 这部分知识点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分数的意义: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分就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每份是几个物体),通过学生的合作探讨,互动交流,使学生从具体的实物中得到感悟,从操作中获得认识,从现象中发现本质,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综合练习、有效反馈 1、完成想想做做2(用分数表示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和想想做做3(每个图里填上它上面的分数),并进行全班汇报交流。 此练习是为了对学生学习的新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巩固强化,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针对2、3两个练习,教师要做好排查,能发现情况,事实点拨,有效补救。 2、拿一拿 一堆小棒12根,请分别拿出这堆小棒的1/2和1/3. 这题是新知识的有效运用,先让学生说一说,所要拿的分数所表示的含义,根据这两个分数的意义,来具体分一分,拿一拿,并说一说,分别是几根。之后,可对这题进行提升,你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并比较拿的这几个不同的分数,发现了什么规律?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开放的练习,给学生充分探索的空间和展示的机会,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首先让学生谈谈学习本课后的具体收获,从结合自己的学习过程到所获得的知识等方面谈出自己的体会。接着,让学生观察我们身边的物体,能用学到的知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来说一说,我们身边的分数吗?(学生可以把我们的课桌,作业本,以及我们的同学等等看最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 必要的总结,加深学习的印象,让学生在知识、情感、能力方面都有收获的体验,同时,让学生自己造分数,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我们显示的生活世界,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做到学用结合。 五、说板书设计(略) 苏教版小学数学说课稿 篇二 各位老师,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确定位置第1课时,苏教版第十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教材分析:学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学习了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已经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本册教材的"确定位置"将学生已有的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位置的经验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教材安排了2个例题,分3课时进行教学。我说的是第1课时的内容:第15页的例1,完成相应的"练一练"和"练习三的第13题"。 教学例1时要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用不同的方式描述小军所在的位置,能清楚地介绍列、行的含义和确定列、行的规则。 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三维目标: 1、能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并能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方向与位置的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4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动一动。 课前我以游戏导入,规则是:老师面对着大家从左起,这是第一列、第二列,依次往右数,请你记好你是第几列?从前往后数,这是第一排、第二排,依次往后数,请你记好自己是第几排? 教师说位置并对坐在该位置上的学生提出行动要求,这部分学生按要求做动作,其余学生判断。 (师:) 请二、三、四排的同学拍拍手!请一、三、五列的同学拍拍肩!请六、七、八排的同学摸摸头!请二、四、七列的同学向后面的老师挥挥手,大声问"我快乐"! 设计意图: 在生活中经常运用有关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所以课前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关的感性经验。这里就是要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复习已有的表示物体位置的有关知识,为本课的学习做铺垫,同时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个环节,猜一猜 首先,请同学们猜一猜,我说一个位置,只要你认为自己可能符合条件就马上起立。 条件1:坐在第三列的同学!猜是谁?(无法确定,坐下,接着继续听条件。) 条件2:坐在第五排的同学!猜猜是谁? 然后,让站了两次这位同学来验证一下。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一下他的位置? 紧接着,我导入新课:其实,确定位置也很讲究方法的,今天我们就一块来研究如何确定位置。 (板书:确定位置)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切入,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应从两个角度确定位置,激发他们获取新知的欲望。 第三个环节,找一找 首先,我出示"班级座位图"的场景图。 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小青的位置表示出来,估计学生有以下几种表示法。 板书: 3列2排 第3组第2个 (3,2) 第2排第3个 三2 32 然后,师生一起来优化方法:这么多的方法,哪种方法既清楚又简便? 接着,引导学生对"数对"初步产生感知,让学生看书上的导学语:其实,小青在"第3组第2个"可以用(3,2)这样的一组数对(板书;数对)来表示,"数对"是数学上统一用来表示位置的方法。我进行板书: (板书:)竖排叫列 横排叫行 紧接着,我设计了一个小小辩论台:数对(3,2)和(2,3)表示的位置一样吗? 这里我设计的小小辩论台,是让学生通过辩论,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口才,更展示了学生的思维的过程,( )使学生在辩论中展示个性。课堂的情境做到了动静结合,让学生加深感知坐标图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构新知系统,促学生成功学习。 最后,我以辩论会"主席"的身份根据学生的辩论过程小结:原来(3,2)表示的是第3组的第2个,而(2,3)表示的是第2组的第3个。所以说,一个数对表示的位置是唯一的,它只能表示一个位置。所以,"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之间要用逗号隔开,两个数的外面要用小括号括起来。 整个环节的设计呈现了学生多种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头脑中原始的、粗浅的、局部的、零碎的经验进行调整、提升、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感悟等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的教学活动中,自主发现、探究、获取有关确定位置的知识,掌握表示位置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坐标图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构新知系统。 第四个环节,练一练 练一练中的第一道是用"数对"表示,第二道是根据给出的"数对"说出表示的是第几列第几行,是对数对的基本理解、运用。 第五个环节,做一做 刚才,同学们根据两个数组成的数对,能很快确定位置。生活中有没有运用数对解决的问题呢?由此我将学生的思维带到生活中,请看练习三的题目。 首先,我们看第1题。要求学生:任意报出某个同学的名字,让小组内其他同学说说这个同学是在第几列第几行,并用数对表示。 然后,导入在我们的厨房里经常看到这样的图案,出示第2题,想想看用数对怎么表示呢?前后4人小组完成。 最后,让学生在第2题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完成第3题。 这些练习的设计是想让学生利用学生熟悉的现实场景,安排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到这些方法不是单一的,有时也是随着事物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的,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最新 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看懂圆柱、圆锥的平面图;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并会测量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同学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实际生活入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并会测量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出示)这是一个长方形,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当它沿一条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 师:这个三角形沿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板书课题)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感知圆柱、圆锥。 师: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圆柱、圆锥形状的物体,大家看,这个茶叶盒的形状就是圆柱,这个积木的形状就是圆锥。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圆柱、圆锥物体的画面,当去掉这些画面的颜色和图案,就得到了圆柱、圆锥的立体图形。 师:圆柱、圆锥有什么特征呢? 2、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先来研究圆柱有哪些特征? 请同学们用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等方法来研究圆柱的特征,看哪个小组合作的好,发现的多。 (1)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2)介绍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结合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再来说一说圆柱的特征。 (3)质疑: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 侧面是粗细均匀的? (4)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 圆柱的高有多少条?这些高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5)在日常生活中,硬币的高叫什么?钢管横着放高叫什么?圆柱形水井的高叫什么? (6)结合实物,师生一起整理圆柱的特征。 (7)谁能结合板书,完整的说一说圆柱的特征。 3、探究圆锥的特征。 (1)我们已经知道了圆柱的特征,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圆柱特征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圆锥有哪些特征? (2)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3)说一说圆锥的特征。 4、对比。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圆柱、圆锥的特征请同学们结合板书,想一想,圆柱、圆锥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拓宽应用。 1、圆柱上下面是两个( )的圆形,圆锥的底面是一个( )形。 2、圆柱有( )个面是弯曲的,圆锥的侧面是一个( )面。 3、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 ),一个圆柱有( )条高。 4、从圆锥的( )到( )的距离是圆锥的高,一个圆锥有( )条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教案 篇四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周长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测量和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建立周长的概念,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测量计算以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主的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并拓展研究不规则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测量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建立周长的概念,能指出各种平面图形的周长并会测量计算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是教学重点;正确、深刻地理解周长的含义是教学难点。注意设计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小组讨论等学习形式来强化对周长的理解,让难点在不经意中获得突破。 三、教学意图和教学思路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体现做数学、玩数学的活动性和趣味性,感知先行,凸现探究过程。具体做到两个拓宽:拓宽周长概念的外延,拓宽周长的测量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中尽力把绣球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争、去辩,在悟中得法。教学思路:从生活情境中引出周长概念+通过指和描理解周长概念十通过测量计算三角形和一般四边形的周长巩固周长概念并铺垫测量计算周长的一般方法+探究测量、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一般方法+探究测量计算不规则平面图形周长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师生沿着操场的边线绕操场跑步一圈。 1、体验中引出周长。沿着操场的边线绕操场跑步一圈(板书一圈、边线)、让学生比划路线,描述多少是一圈、什么是边线、贴平面图,让学生用粉笔画跑步的路线,强调起点、终点、操场一圈边线的总长度、操场的周长。(板书周长) 评析: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赋予周长这一知识点以现实意义。这样学生的学习得到了感性材料的支撑,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学生也很容易进入角色。此外,本节课把周长描述为一圈边线的总长度,简明易懂,充分体现了周长这一数学问题的现实性。 2、操作中理解周长。 (1)指导学生找出身边物体的周长、指出课本封面的周长。(电脑显示给予确认) (2)让学生指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多媒体随后显示) 评析:采用学生身边的、熟悉的或感兴趣的材料作为研究素材,增强学习的亲切感。通过指、描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操作中理解周长,而多媒体的效果使周长是什么更加清晰明朗。 3、测量计算中深化对周长的认识。 (1)(多媒体显示老鼠和兔子分别绕三角形、四边形的草坪跑步一圈) 提问:谁跑得多?比什么?怎么能知道它们各自的周长呢?(板书:测量计算) 评析:多媒体的动态显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上的数学问题很快变成学生自觉探索的问题。 (2)在作业纸上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的周长,再组织小组汇报。(强调:所有边长的总和) 评析:通过练习获得测量计算平面图形周长的一般方法,为探索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方法奠定基础。 (3)测量更多边形的周长,总结强调周长即一周边线的总长度。 4、引导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1)出示方格纸上的正方形、长方形,要求测量计算并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 (2)巩固练习。正方形的边长为2分米,计算一个正方形的周长和由这两个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强调:计算的应是有关图形一周的总长度。 评析:通过这一变式练习,使周长即一周的总长度得以巩固,进一步强化了对周长含义的理解。 (3)测量并计算周长。(出示下面的图形) 5、合作解决问题。测量计算出硬币和树叶的周长。 评析:对周长的理解不局限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等规则平面图形中,避免了学生生搬硬套,产生思维定势。把周长拓展到不规则平面图形中,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更加深刻,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2021范文上册教案 篇五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估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01页例2,课堂活动以及练习十九第58题。 【教学目标】 1、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并能熟练进行相关估算。 2、在尝试练习中掌握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具体的数量关系。 3、在解决问题中学会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现象,并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对数学的认识。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片、视频展示台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回顾知识 1、口算:80÷490÷30800÷20120÷4540÷903200÷802. 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23866721(省略千位、百位后面的尾数) 3、估算:79÷459×42183÷6310×194. 提问: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该怎样估算? 教师:今天我们继续探讨估算除法。 (板书:估算除法) 点评: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估算经验,做好知识的孕伏工作;同时为分散本节课的知识难点做好铺垫工作。 二、独立尝试、合作研究 1、出示例2主题图:从重庆出发,普通客船每时行20km,大约( )时可以行207km。口头列式并解答,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要点:将207km看作200km,200÷20=10(时) 2、出示例2第一组信息。提出问题,连贯的说一说条件和问题。 从重庆到三峡大坝全长624km,如果乘坐普通客船每时行23km,去三峡大坝大约需要多少时? (1)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要点:624里有几个23就要行几时(为小结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作好铺垫)。 (2)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要点:可以把624看成600,把23看成20,再口算。也可以把624看成620,把23看成20,再口算。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梳理并板书。624÷2330(时) 624÷2331(时)600÷20=30620÷20=31 3、独立尝试练习,例2第二组信息。 从三峡大坝到重庆全长624km,如果乘坐高速快船每时行52km,回重庆大约需要多少时? (1)列式并估算。 (2)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若有不会的同学,可以请教同桌、同组同学或老师。 (3)集体交流分两个方面。 第一,为什么用除法?(624里有几个52就要行几时) 第二,你是怎样估算的?(把624看成600,把52看成50,再口算)624÷5212(时)600÷50=12 点评:让学生在猜测中学会迁移能力,并在与同学的交流中达成对猜测能力的认同感,在不断地观察和交流中,从具体逐步过渡到抽象。学生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逐步上升为估算知识的理性思考。 三、小结提升、完成板书 小结:(1)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怎样估算?被除数看作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除数看作整十数,再相除。 (2)从解决上面的问题中你发现了怎样的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四、练习巩固、熟练估算 1、第102页课堂活动。 (1)180÷90=2(时)为什么这样列式?路程÷速度=时间。 (2)581÷7=83(千米)又能发现怎样的数量关系?路程÷时间=速度。 (3)762÷7510(时)怎样估算的? 2、教科书第103页58题 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进行相关计算。 2结合具体情景,灵活运用小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了解小数产生及发展的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要求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对小数的有关知识进行一次综合练习。(板书课题)通过练习,希望同学们能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景,灵活运用小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正确迅速地进行相关计算。 二、分层练习内化提升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第106页练习十第1题。 (1)出示图,学生独立涂色完成。 (2)指名口答,重点说说是怎么想的。 (3)师生共同归纳:先看平均分成了几份,再看涂了几份。 2完成第106页练习十第2题。 (1)独立在课本上填写合适的小数。 (2)集体反馈,重点说说是怎么想的。 (3)。 3完成第106页练习十第3题。 (1)出示题目,请学生口头说说每人储蓄的钱各是几元几角? (2)比较,集体反馈,重点说说是怎么比的。 (3)。 4完成第106页练习十第4题。 (1)引导看懂数轴,理解题意。新课标第一 (2)独立完成,思考哪个数最接近0.5,哪个最接近2? (3)全班交流反馈。 (二)综合练习 1填空。 (1)1元的6/10是()元,写成小数是()元;3角是1元的(),是()元,写成小数是()元。 (2)0.5分米是()分米,是1分米的(),是( )厘米。 (3)零点八(),2.6读作( )。 (4)1.4米=()米()分米3元2角=()元0.4分米=()厘米7角=()元16.5元=()元()角 2在里填上>、<或=。 0.50.91.20.82.63.410.59.8 3把2.4、0.9、1.7、1.5、0.4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4在跳远比赛中,小明跳了3.2米,小高跳了2.8米,小军跳了4米,()跳得远。在100米比赛中,小明跑了15.6秒,小高跑了16.5秒,小军跑了16.9秒,()跑得快。 独立在作业纸上完成。 小组校对、交流。 全班交流,重点说说有疑问的题目。 5作业:练习十第5题(前四个) 独立完成后全班校对。 比较每组中上下两题,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 三、反馈升华 你觉得自己这节课表现得如何?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秘范文为大家整理的6篇二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秘范文。21

    注意事项

    本文(二年级数学教案【优秀6篇】.docx)为本站会员(麒***)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