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从弟》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截至2020年).doc
-
资源ID:93291972
资源大小:33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赠从弟》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截至2020年).doc
赠从弟中考试题汇编(截至2020年)赠从弟(其二)刘 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7诗中“一何盛”“一何劲”分别写出了“风”和“松”的什么特点?(2分)_18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分)_【参考答案】17、【答案】“一何盛”突出了风之大,“一何劲”突出了松柏的雄健挺拔(坚韧)。【解析】本题考查炼字。“一何”,“多么”的意思,分别修饰“盛”和“劲”,突出的是风“大”和松“劲”。18、【答案】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堂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写作手法和作者情怀。诗歌的内容是吟松,但写作目的是赠堂弟,借赞松树的精神达到劝勉堂弟的目的,很自然会想到象征手法。作者情怀是劝勉堂弟要做松树一样品格的人。解题的基本思路:手法十结合句意分析手法十情感或效果。(2017山东日照)赠从弟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1)这是一首咏物诗,诗歌标题是赠从弟而内容却写“松”,请你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何在。(3分)(2)请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的表达作用。(3分)【参考答案】 (1)(3分)本诗以松柏为喻(使用象征手法)(1分),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1分),表达了作者自己坚守的品格及对从弟的(2013四川凉山)赠从弟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1分) 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参考答案】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意近即可)(1分)象征手法(1分)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意近即可)(2012四川南充)赠从弟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4对下列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注释从弟:堂弟。罹(lì):遭受。 A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B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 C反衬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全诗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 D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参考答案】4C (2分)(2005年江苏无锡中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