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广西河池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4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doc

    • 资源ID:93292174       资源大小:117.50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广西河池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4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doc

    广西河池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1年)【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战国策千金求马)【注】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期年:满一年。(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B.食之不能尽其材/千里之马至者三买C.其真无马邪/其首五百金D.骈死于槽枥之间/涓人言于君曰(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执策而临之(面对)B.策之不以其道(马鞭)C.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同“返”,返回)D.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买)(3)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朗读节奏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B.【甲】文托物寓意,把知人善任的贤君比作伯乐,把未被发现的人才比作千里马,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C.与【甲】文的以议论为主不同,【乙】文以记叙为主,叙述“涓人”用重金购买死马的头,刺激各地献来宝马,不满一年即成功收获好几匹千里马的故事。D.【甲】【乙】两文都涉及“千里马”,然而千里马的境遇却迥乎不同。【甲】文中的千里马被埋没,【乙】文中的千里马受到重视。(4)把【甲】【乙】两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之人君,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5)有人认为【甲】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阐述。【参考答案】【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意义。A.而:表转折/而:表转折。相同。B.之:代词,指代千里马/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的”。不相同。C.其:表示反诘语气/其:代词,指代千里马。不相同。D.于:在/于:对。不相同。故选:A。(2)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解释。ACD.正确;B.有误,“策”的意思是用马鞭驱赶。故选:B。(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有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正确的朗读节奏应该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BCD.正确。故选:A。(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句的重要词语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一食,吃一顿;或,有时;尽,完;粟一石,一石粮食。整句的意思是: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句的重要词语有:古,古代;人君,国君;以,用;求,买;得,得到。整句的意思是:古代有一位国君,用千金的代价去买一匹千里马。三年的时间过去了,还是买不到千里马。(5)本题考查启示感悟能力。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A(2)B(3)A(4)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古代有一位国君,用千金的代价去买一匹千里马。三年的时间过去了,还是买不到千里马。(5)示例:我认同局限性这个观点。在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如同痼疾,是很难避免的,因此作者的希望很难实现。在当今这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有了宽松的育人环境,我们在大展宏图的同时考虑的是如何增长自己的才能,为民为国做贡献。【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 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  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参考译文】【甲】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虽然有名贵的马,也只能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乙】古代有一位国君,用千金的代价去买一匹千里马。三年的时间过去了,还是买不到千里马。近侍对国君说:“您把买马的任务交给我吧!”君主派他出去了三个月,买到了千里马,可马已经是死的,他用五百两金子买了那匹马的头,返回报告君主。君主大怒,说:“要你买活马,为什么用五百两金子买死马?”近侍回答说:“死马都要用五百两金子买,何况活马呢?天下的人必然知道君主您会真心买马的,千里马现在快要到了。”果然不出大臣所料,此后不到一年的时间,接连有好几个人领着千里马来见国君。国君也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千里马。(2021广西河池)【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选自战国策,有删改)【注释】且:将要。苏代:人名。惠王:赵惠王。他将要攻打燕国。曝:曝晒。拑:通“钳”,夹住。喙:鸟兽的嘴。禽:通“擒”,捉住。熟:仔细。(1)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A何陋之有?B吾妻之美我者C故愿王熟计之也!D臣之客欲有求于臣。(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B臣之妻私臣(私下)C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担心)D明日不雨,即有死蚌(下雨)(3)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画线的句子朗读节奏应为:今齐/地方千里。B【甲】文中的邹忌讽谏齐威王时,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人物形象生动。C战国策中文章大都短小精悍,富有哲理,很多成语都出自其中。如【甲】文中的“门庭若市”,【乙】文中的“鹬蚌相争,渔人得利”。D【甲】【乙】两文的论证方法略有不同,【甲】文采用类比的方法论证,【乙】文采用设喻的方法论证。(4)把【乙】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5)【甲】【乙】两文讲的都是成功进谏国君的故事。结合【乙】文,请具体说明苏代向赵惠王进谏时所用的方法,并简要分析这样进谏的好处。【参考答案】(1)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掌握。例句中“之“的意思是代词,这件事。A之:宾语前置的标志。B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意义。C之:代词,这件事。D之:结构助词,的。故选:C。(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ACD正确;B有误,句意;我的妻子偏爱我。私,偏爱。故选:B(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A有误,【甲】文中画线的句子朗读节奏应为:今/齐地/方千里;BCD正确故选:A。(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方,正。曝,音pù,晒的意思。鹬,音yù,一种水鸟名,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很长,捕食鱼、虫、贝类。啄,啄食。句子翻译为: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5)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苏代方法巧妙。用寓言故事引入(讽喻或类比的方式),使惠王易于接受;态度诚恳。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答案:(1)C。(2)B。(3)A。(4)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5)运用寓言故事来喻事明理,生动形象、直白明了。寓言不仅增强了辩词的说服力,而且使行文别出心裁、独具摇曳生姿意蕴无穷的美感,让赵惠王能够清楚地明白当前的形势和自己国家所处的境地,从而比较容易接受苏代的劝谏,放弃攻打燕国。【参考译文】【乙】赵国将要进攻燕国,苏代为燕国去跟赵惠王说:“这次我来,路过易水,一只蚌刚好出来晒太阳,而一只鹬一下就叼住了蚌的肉,件立即合住壳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蚌也对鹬说:你的嘴今天不拿出去,明天不拿出去,就会有死鹬。”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现在赵国马上要起兵进攻燕国,燕赵两国长期互相攻战,而使民众劳苦贫困,我深恐强大的秦国会成为那个打鱼人。希望大王您再仔细考虑考虑!”惠王说:“好!”于是中止了这件事。(2019广西河池)【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尖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逸: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冷泠作响;好乌相鸣。嚶嚶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乙】宜都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峰,非日中夜半,不见目月,绝壁或干许丈,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继鸣至清,山谷传响,冷冷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宜都记节选)  注释 冬春:形容;形体和状态。多所像类:有很多类似某种什么东西的形状。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互相轩邈(高)  B.鸢飞庚天者(代词。的人)  C.其石采色形容(通“彩”,颜色)  D.而两岸高山重嶂(连词,不译)12.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狙绝”统领全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描摹,脉络分明。B.乙文中作者描写了长江三峡中长达百多里的西陵峡的壮观最象。C. 甲 乙两文内容上均写景,但两文的文体去不相同:文为 “书”,一文为“记”。D. 甲乙两文都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分别描摹富春江、长江两岸的峡谷套观,寄托了作者厌倦官场政务,纵情山水的高雅志趣。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4.甲乙两文都属于写景美文,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请从乙文中找出侧面烘托的句子加以赏析。(2分)【参考译文】宜都记里说:"从黄牛滩向东进入西陵峡,到西陵峡的出口一百里左右,山水曲曲折折,两岸山脉高峻、重重叠叠,不是日中,看不见太阳;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绝壁有的有千丈左右,那石头是彩色的,形状大多像一些东西。树木高大茂密,到了春冬之交稍显凋零,猿啼的声音特别凄清,在山谷中回响,清脆的声音传送不绝。"所说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2018广西河池)【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想念,思念)B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共同)C与余舟一芥(小草)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酒杯)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或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相与步于中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D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其门人甚众(劳山道士)12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B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C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1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4古游记大多较简。通常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中间写景,篇末感怀。甲乙两文也是如此,甲文强调“闲”,乙文着重“痴”,你是如何理解这“闲”与“痴”的?(2分)【参考答案】10、A 11、C 12、D13庭院地面如积水一般清澈透明,(那)水中藻、荇交织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只见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下全是白色。14苏轼的一个“闲”字,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乐观豁达的感情,都包含其中,意味深长;而张岱的“痴”表现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充分彰显了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2016广西河池)【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1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无得一项是( )A.小大之狱(案件) B.亲贤臣,远小人(亲近)C.又何间焉(参与) D.先帝不以臣卑鄙(品行恶劣)1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可以一战 咨臣以当世之事 B.肉食者谋之 则汉室之隆C.躬耕于南阳 受任于败军之际 D.其乡人曰 望其旗靡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14、【甲】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依据是什么?【乙】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什么建议?请分别用选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甲】文依据: 【乙】文依据: 15.请你选择“曹刿”或者“诸葛亮”,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他是怎样一个人。(2分)【参考答案】11.(2分)D 【解析】D项中的“卑鄙”是古今异义词,在古义中的意思是“身份低微,见识短浅”。12.(2分)C 【解析】A项中第一个“以”是“凭借”的意思,第二个“以”是“把、拿”的意思;B项中第一个“之”做代词,代指“这件事”,第二个“之”做助词,译为“的”;C项中两个“于”都做介词,译为“在”;D项中第一个“其”做代词,代指“曹刿”,第二个“其”也做代词,代指“齐军”。13.(4分)(1)身居高位的人目光短浅,不能作长远打算。(2)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哀叹、惋惜、痛心、遗憾的。14.(2分)忠之属也 亲贤臣,远小人15.(2分)曹刿:足智多谋、沉稳持重,有政治远见和军事韬略。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忘我精神,尽瘁国事,忠心辅政,任人唯贤,清正廉明的人(2015广西河池)【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10.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皆若空游无所依 依:依托。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北斗星。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互相通达。D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通“邀”,邀请。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同“乃记之而去”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C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D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伤仲永12下列对文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从侧面加以烘托,突出潭水的清澈。B从乙文“不足为外人道也。”一句可以看出,桃花源人不希望外人打扰这里的生活。C甲乙两文都写作者仕途上遭受挫折,抒发的思想感情是一样的。D从表达方式上看,甲文第段侧重于描写,乙文第段侧重于叙述。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4.甲乙文段中划线句子都是环境描写,它们分别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参考答案】10.B 11.D 12.C13. (1)那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互相交错,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2)他们自述,祖先为了逃避秦朝时的战乱,带着妻子儿女和乡亲们来到这块与世隔绝的地方。14. 【甲】文划线句抒发了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乙】文划线句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不满。(2014广西河池)【甲】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节选自范晔强项令)【乙】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驽,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驰驱。”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节选自司马迁细柳营)1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后特征为洛阳令      征:征召。B.使宣叩头谢主       谢:感激。C.上自劳军         劳:慰问,犒劳。D.将军约          约:规定。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与“宣于夏门亭候之”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B、以授之于有司(答司马谏议书)C.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子)  D、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将何以理天下乎?                                      (2)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14.填空。(2分)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看,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甲】文段画线句是      描写,【乙】文段是         描写。15.强项令中皇帝称董宣为“强项令” ,百姓称之为“卧虎” ;细柳营中皇帝称周亚夫为“真将军” 。请你对“董宣”或“周亚夫”作简要评价。(2分)【参考答案】11.B  12.A 13.(1)您将拿什么来治理国家呢?  (2)在军中只听从将军号令,不听从皇帝的命令。14.侧面  正面15.示例一:董宣公正执法,不畏权贵,他的脖子是最硬的,他的骨气也是最硬的。  示例二:周亚夫治军严谨,军纪严明,不阿谀逢迎,是一位正直威武的大将军。【参考译文】【甲】董宣,字少平,陈留郡圉地人。后来被特例征召为洛阳县令。当时湖阳公主的家奴白天杀了人,于是藏匿在公主家里,官吏无法抓捕。等到公主出门,而用这个家奴陪乘,董宣在夏门外的万寿亭等候,拦住公主的车马,用刀圈地,大声数落公主的过失,呵斥家奴下车,接着便把家奴打死了。公主立即回到宫里向光武帝告状。光武帝极为愤怒,召来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董宣磕头说:“希望乞求说一句话再死。”光武帝说:“想说什么话?”董宣说:“皇上您因德行圣明而中兴复国,却放纵家奴杀害百姓,将来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臣下我不需要鞭子打,请求能够自杀。”当即用脑袋去撞击柱子,顿时血流满面。光武帝命令宦官扶着董宣,让他向公主磕头谢罪,董宣不答应,光武帝命宦官强迫他磕头,董宣两手撑地,终究不肯就范。公主说:“过去弟弟做百姓的时候,隐藏逃亡犯、死刑犯,使官吏不敢到家门。现在做皇帝,威严不能施加给一个县令吗?”光武帝笑着说:“做皇帝和做百姓不一样。”于是下令放了董宣(注:“强项令”即为“董宣”),赏赐了他三十万钱。董宣把它全部分给手下众官吏。从此捕捉打击依仗权势横行不法之人,没有谁不害怕得发抖。京城称之为“卧虎”。人们歌颂他说:“没人击鼓鸣冤的是董宣。”(2013广西河池)【甲】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曰:(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侮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节选)【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滕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粗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宋镰送东阳马生序节选)1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色愈恭,礼愈至 每至晴初霜旦(郦道元三峡)B同舍生皆被绮绣 唯见布被覆尸(范晔强项令)C何有于我哉 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D择其善者而从之 日出而林霏开(欧阳修醉翁亭记)14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D )A腾人持汤沃灌 B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列论战)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小石潭记)15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D )A甲文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谈论学习方法及个人修养。B乙文中“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体现了作者从师求学之艰苦C甲乙两文都谈到了严谨的治学态度,乙文还将自己读书的艰苦和太学生读书的优越进行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求学意志的坚定。D甲乙两文让我们看到了古人对学习的执着追求。16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7从第I卷甲乙两文古人对学习的态度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你又是怎样对待学习的?请联系实际简要谈谈。(4分)(2011广西河池)【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鱼我所欲也【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1)呼尔而与之( ) (2)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3)所以动心忍性( ) (4)困于心,衡于虑( )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 (2) 9、选自孟子的两则文段,骈散结合,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甲文第一段告诉我们:对于人来说,生死固为重要,但 更重要。乙文第一段则讲明了 的道理。(2分)10、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当面对诸如“生”与“义”、“忧患”与“安乐”的选择时,如何才能做到不失“本心”?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6、D(2分)7、(1)盛气凌人喊叫的样子 (2)为了(3)用这些来(4)阻塞,不顺畅8、(1)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人的本性。(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知道忧患使人们谋求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就会让人萎靡死亡(关键词:是、已、本心、然后、生、死)9、人的尊严(骨气) 逆境造就人才(每空1分,共2分)10、示例:怒失“本心”应该做到: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保持人的本性,去恶扬善,勤俭节约,居安思危。(2分)如当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我们要挺身而出,捍卫正义。(2010广西河池)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8这个故事使我们明白了 (成语)的道理。(1分)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康肃笑而遣之 大言数主之失(强项令)B尝射于家圃 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C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D睨之,久而不去 去国怀乡(岳阳楼记)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1卖油翁和陈尧咨两人对待自己长处的态度截然不同。那么你呢?请分别谈谈你如何看待自己及别人的长处。(4分) 【参考答案】8熟能生巧(1分)9D (2分)10(1)(老汉)看见他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头。(补出所 成分0.5分,关键词“矢、但、颔”各0.5分) (2)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关键词“尔、安、射”翻译准确,句式正确各0.5分)11评分说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语句通顺即可。(4分) 示例:把自己的长处当作一种战胜困难、张扬个性的资源优势,而不是进行宣扬的资本;(2分)对别人的长处,应善于取长补短,学为己用,不可嫉妒诋毁。(2分)(2009广西河池)【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

    注意事项

    本文(广西河池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4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doc)为本站会员(悠远)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