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枣庄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8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
-
资源ID:93292556
资源大小:158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山东枣庄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8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
山东枣庄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0年)【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乙】孟子谓宋句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注释:宋句践:古人名。 游:指游说。 嚣嚣:安详自得的样子。 得己:自得。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薄暮冥冥 去国怀乡 吾语子游 人知之,亦嚣嚣10.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穷则独善其身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人知之,亦嚣嚣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达则兼善天下 D.其喜洋洋者矣 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11.翻译下列句子。(4分)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1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选文岳阳楼记中,第一段通过描绘“ ”,表现出远谪的悲苦、郁闷之情;第二段则通过描绘“洞庭春晴图”,表现出 之情。(2分)13.“天下观”是古圣贤之道。礼记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结合两篇选文,谈谈范仲淹和孟子的“天下观”分别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句意为: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句意为:离开国都、怀念家乡。国:国都。句意为:我告诉你怎样游说。语:告诉。句意为:别人理解也安详自得。知:理解。(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A前句句意: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其:代词。后句句意:穷困就独善其身;其:代词。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B前句句意: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之:的。后句句意:别人理解也安详自得;之:代词。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C前句句意: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则:就。后句句意:显达就兼善天下;则:就。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D前句句意: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矣:表示感叹。后句句意: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安详自得了;矣:表示感叹。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故选:B。(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则,就。偕,一同。句意为: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句中重点词:故,所以。失,丧失。离,背弃。句意为:所以士人穷困的时候不丧失(失掉)义,得志时不背离(背弃)道。(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分析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结合第一段内容,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中可知,描绘了洞庭风雨图;结合第二段内容,从“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中可知,表现了心旷神怡、遗忘得失宠辱的乐观之情。(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能力。结合甲文内容,从“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中可知,范仲淹的天下观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结合乙文内容,从“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中可知,孟子的天下观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答案:(1)迫近;国都;告诉;理解。(2)B(3)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所以士人穷困的时候不丧失(失掉)义,得志时不背离(背弃)道。(4)洞庭风雨图;心旷神怡、遗忘得失宠辱的乐观(或“喜悦”)。(5)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参考译文】【甲】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乙】孟子对宋国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君主吗?我告诉你怎样游说:别人理解也安详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详自得。”问:“怎样才能安详自得呢?”孟子答道:“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安详自得了。所以士人困穷失意时不离开仁宅义路,显达得意时不背离道德。穷困时不失仁义,士人就能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王道,民众就不会失其所望。古代的士人,得志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就独善其身,显达就兼善天下。”(2020山东枣庄)【甲】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测;山看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日“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注释:涯:岸边。欧阳公:即欧阳修。构:搭建。直:当,临。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1)伛偻提携 伛偻: (2)泉香而酒洌 洌: (3)杂然而前陈者 杂然: (4)则必即丰乐以饮 即: 10.下列各组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临溪而渔 则必即醒心而望B.行者休于树 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C.以见夫群山之相环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D.醒能述以文者 君子深造之以道(孔孟论学习11.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2)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12.(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2分)【参考答案】9.(1)驼背,指老年人。(2)清。(3)错杂的样子。(4)就,靠近,到。(4分。每小题1分)10.B(3分)11.(1)脸色苍白,头发雪白,昏昏(或“东倒西歪”)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2)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4分。每小题2分,关键词语理解正确、句式翻译恰当即可)12.(甲)文“太守之乐”指与民同乐,乐民所乐;(乙)文“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答“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太平,人民幸福”“国泰民安”等都可)(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乙】在滁州的西南方,一条泉水的旁边,欧阳公担任滁州太守的第二年,在那里修建了一座亭子叫“丰乐亭”,他自己写了一篇丰乐亭记,来说明它的名称的由来。之后又在距离丰乐亭东面几百步的地方(直译:笔直朝丰乐亭的东面走几百步),找到一处山势高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凉亭叫“醒心亭”,让我为它写一篇记。只要欧阳公和州里的宾客一道游玩,就一定会到丰乐亭饮酒。(他)有时喝醉或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眺望四周,只见到那群山环绕,白云、山岚、水气滋生、蔓延,一望无际的旷野,花草树木茂盛,山泉岩石秀丽,让他们眼睛所看到的都是清新之景,耳朵所听到的都是清新之音,从而他们的心也因惊奇而醒来,甚至想久待在这里而忘了回去。唉!他真可以说擅长从山泉之间获得乐趣的了! 虽然如此,欧阳公这样做的快乐,我却能解释它。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罚;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充裕,没有怨恨,这才是欧阳修的快乐。而只是呆在一座山的角落、一池泉水的旁边,难道是欧阳公的快乐吗?这其实是欧阳公用来在这里寄寓他的理想呀。(2019山东枣庄)【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注】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毳(cuì)衣:细毛皮衣。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相与步于中庭。 (2)是日更定矣。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11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2分) A相与步于中庭。 B独往湖心亭看雪。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更有痴似相公者。12【乙】文画线句子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旷简约、洁白静谧的雪夜之景。请自选角度赏析【甲】文画线句子的写景之妙。(3分)13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下联,请从两文中分别选取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幅对联的横批,并阐释一下理由。(4分)【参考答案】9(1)一起。 (2)这。 (2分。每小题1分)10(1)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2)(想不到)湖中哪能还会有您这样的人! (共4分。每小题2分,关键词语翻译正确、语言流畅即可)11B (2分)12角度1: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喻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的皎洁空灵,清亮无比,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巯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角度2: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先正面写月色之透明皎洁,后侧面写“水草”交横可见,衬托“水”之清澈,即月色清亮无比,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角度3:动静结合,“积水空明”给人以一种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雅趣。 (3分。能任选其中一个角度,修辞或手法正确1分,赏析恰当2分)13横批:闲 痴 “闲”字,表现苏轼安闲自适,乐观旷达的心境;“痴”字,点明张岱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闲”、“痴”二字为两文的点睛之笔,是二人闲情逸致、天人合一境界的高度概括。 (4分。写对横批1分,理由阐释恰当3分,意思对即可)(2018山东枣庄)【甲】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乙】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记讽齐王纳谏【丙】景公之时,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晏子春秋【注释】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 陛:殿堂的台阶。 涂:通“途”,路上。里:小于乡的行政单位,周代以二十五家为里。 兼月:两个月。 兼,两倍的。(1)选文(乙)出自西汉刘向编订的史书战国策。(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闻寡人之耳者 孔子闻之曰B时时而间进 立有间C王之蔽甚矣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D但爱鲈鱼美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窥镜而自视 雨雪三日而天不寒B欲有求于我也 令所睹于涂者C上书谏寡人者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D吾妻之美我者婴闻古之贤君(4)翻译下面的句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5)从【甲】诗中可以看出作者表达的情感是:对渔民疾苦的同情与关心,也含有对江上人的规劝之意。【乙】【丙】两选文中邹忌和晏子劝谏的目的分别是:【乙】劝谏齐王广开言路,虚心听取建议,去除蒙蔽;【丙】希望景公关系天下百姓疾苦(6)简要比较邹忌和晏子两人的谈话技巧有什么不同。【参考答案】(1)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要多识记和积累文学常识;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可知,乙文选择刘向的战国策(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A前句句意为: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闻”,使听到后句句意为:孔子听到后说;“闻”,听说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B前句句意为:有时偶尔还有人来进谏;“间”,偶尔后句句意为:站了一会;“间”,一会儿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C前句句意为:大王受蒙蔽(一定)很深了;“蔽”,受蒙蔽后句句意为: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阴暗;“蔽”,遮蔽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D前句句意为:只知道喜欢吃味美的鲈鱼;“但”,只是后句句意为:只是少有我们两个这样的人罢了;“但”,只是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故选:D(3)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A前句句意为:拿起镜子来仔细端详;“而”,连词,表示顺接后句句意为:雪下了好几天却不转晴;“而”,连词,表示转折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B前句句意为:是因为有求于我啊;“于”,对于,向后句句意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于”,在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C前句句意为:能够上书劝谏我的人;“者”,的人后句句意为:于是发令拿出大衣和粮食给饥寒交加的人;“者”,的人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D前句句意为:我的妻子说我俊美;“之”,主谓之间,用于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翻译后句句意为: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之”,的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故选:C(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第一句话,注意这是疑问语气,;“孰”,疑问代词,谁,哪个句意为:你看我跟城北的徐公比,哪个更俊美?第二句话,注意“知”,知道;“劳”,劳苦句意为: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5)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情感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第一问: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从关键诗句“出没风波里”中可知,表达了诗人对渔民疾苦的同情与关心,也含有对江上人的规劝之意;第二问: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中可知,邹忌劝谏齐王广开言路,虚心听取建议,去除蒙蔽;第三问:从“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中可知,晏子希望景公关系天下百姓疾苦(6)本题考查理解人物的谈话技巧结合两文的内容,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即可从“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等语句中可知邹忌采取“迂回战术”,先从小事切入,取得对方认同,然后从家庭小事推入国家大事,让对方自然接受;从“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寡人闻命矣”等语句中可知,晏子则从大处入手,巧妙运用古代贤君的做法进行侧面暗示,使景公顿悟综上所述,答案为:(1)刘向,战国策(2)D(3)C(4)你看我跟城北的徐公比,哪个更俊美?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5)对渔民疾苦的同情与关心,也含有对江上人的规劝之意;劝谏齐王广开言路,虚心听取建议,去除蒙蔽;希望景公关系天下百姓疾苦(6)邹忌采取“迂回战术”,先从小事切入,取得对方认同,然后从家庭小事推入国家大事,让对方自然接受晏子则从大处入手,巧妙运用古代贤君的做法进行侧面暗示,使景公顿悟【点评】间:立有间(jin一会儿)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中间)奉命于危难之间(期间)时时而间进(间或,偶尔)中间力拉崩倒之声(jiàn夹杂)遂与外人间隔(间隔,隔开)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暗暗地)又何间焉(参与)【参考译文】【甲】江边来来往往的行人,只知道喜欢吃味美的鲈鱼,不知道渔民是冒着风流去捕捞的,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乙】邹忌身高八尺多,神采焕发而容貌俊美一日早晨,他穿戴打扮,看着镜子,问他的妻子:“你看我跟城北的徐公比,哪个更俊美?”他妻子说:“您俊美得很,徐公怎么能赶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出名的美男子,邹忌不大自信,又去问他的妾:“我和徐公哪个更俊美?”妾说:“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来家中拜访,邹忌跟他坐着闲谈,他又问:“我和徐公哪个更俊美?”客人说:“徐公比不上您”第二天,徐公来到邹忌家,邹忌细细打量他,自以为不及徐公美,拿起镜子来仔细端详,更觉得远不如人晚上他躺在床上细细思量,领悟到:“我的妻子说我俊美,是因为偏爱我;侍妾说我俊美,是因为畏惧我;客人说我俊美,是因为有求于我啊!”因此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及身边的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人不惧怕您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深了!”齐威王说:“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过错的人,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人,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官员都来进言规劝,宫庭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丙】景公在位时,雪下了好几天却不转晴景公穿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了!雨雪下了好几天,可天气却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现在你不知道”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他)于是发令拿出大衣和粮食给饥寒交加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2017山东枣庄)【甲】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交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更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和,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和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选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周处)【乙】次非杀蛟荆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遂。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丙】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注释】荆(jng):古代楚国的别称。次非,人名,传说是出国的一位勇士。干遂: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8【甲】文中“朝闻夕死”的原句出自论语·里仁:“ , 。”(1分)9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或说处杀虎斩蛟 蛟或浮或没B为乡里所患 终为忠臣孝子 C竟杀蛟而出 杀之而复上船D舟中之人皆得活 乡人皆好之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1)实冀三横唯余其一(2)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3)还反涉江,至于中流1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1)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2)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12【甲】【乙】两文同样写杀蛟,但是表现的主题却不同,请分别指出。(2分)13请从【丙】文中概括出孔子评定人品的基本原则。(2分)【参考答案】8.朝闻道 夕死可矣。(1分) 9. C (2 分)10. (1)希望。 (2)时光流失,光阴虚度。(3)同“返”,回,归。(3分。每小题1分)11. (1)而且人最怕的是不能立志,又何必担忧不能显扬美名呢?(2)不如全乡的好人都喜欢他,全乡的坏人都厌恶他。(共4分。每小题2分,关键词语理解正确即可)12. (甲)文主要是表现周处善于改过自新。(乙)文则主要赞扬次非在危机关头挺身费而出、为民除害的勇气。(2分。意思对即可)13.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而应以善恶为标准。(2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甲】周处年少时,为人蛮横强悍,打架斗殴,为当地一大祸害。此外,义兴水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百姓将他们并称为“三害”,三害当中属周处最为厉害。于是有人便问周处:既然你这么有本事,何不去杀死猛虎蛟龙,证明一下你的实力呢?实际上是希望三害相拼,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听后立即上山击毙了猛虎,又跳入水中与蛟龙搏斗,蛟在水中或浮或没,漂流出数十里远。经过三天三夜,百姓们都以为蛟龙和周处一并死了,纷纷出来庆祝。结果周处杀死蛟龙,提着它的脑袋从岸边爬起。闻听乡人以为自己已死,表示庆贺的事,才知实际上大家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不禁满面泪流,萌生悔改之意。遂往吴郡寻找陆机、陆云这两位当时东吴的名士。恰巧陆机不在,只见到陆云。周处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他,并说:“自己想改正错误,可岁月皆已荒废了,怕最终没有什么成就可言。”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上明白了道理,晚上死去也便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并努力去做,又何必担忧好名声得不到传扬呢?”周处听后决定改过自新,最终成为一代忠臣孝子。【乙】楚国有一个叫次非的人,在干遂那得到了一把宝剑。他回来的时候坐船渡长江,到了江心,有两条蛟龙从两边缠绕住他乘坐的船。次非对船工说:“你是否见到过两条蛟龙缠绕住船,龙和船上的人都能活命的?”船工说:“没有见过。”次非捋起袖子,伸出胳膊,撩起衣服,拔出宝剑,说:“我至多不过成为江中的腐肉朽骨罢了,如果丢掉宝剑能保全自己,我哪里会舍不得宝剑呢!”于是跳到江里去刺杀蛟龙,杀死蛟龙后又上了船,船里的人全都得以活命。【丙】子贡问道:“乡里的人都喜欢他,这人怎么样?”孔子说:“这还不能说他就是好人。”子贡又问:“乡里的人都厌恶他,这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不能说他就是坏人。最好是乡里的好人都喜欢他,乡里的坏人都厌恶他。”(2016山东枣庄)【甲】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孟郊游终南山【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注释:南山:指终南山。 即:到。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1)鸢飞戾天者 (2)望峰息心 (3)经纶世务者 7(1)至。 (2)平息。(3)经营,治理(或“筹划”)。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1分)A.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D.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9翻译下列句子。(4分)(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1)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好像飞奔的马。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2)山凭依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伸展,仿佛在互比高远。10(甲)诗前四句写出了终南山的哪些特点?(乙)文中哪八个字可以概括富春江山水特点?(3分)10高大(或“气势宏大”“高耸”“高大雄伟”等),幽深。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共3分。前一问2分,后一问1分)11简要赏析(甲)诗“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中“驱”、“拂”二字的表达效果。(3分) “驱”“拂”二字运用了比拟(拟人)的手法,“驱”字传神地写出了风吹松柏之态;“拂”字化无形为有形,形象地写出了松涛过后,万壑清明之景。(3分。意思对即可。如回答运用了“通感”的修辞也可)12(乙)文作者对富春江山水的感受是“窥谷忘反”,(甲)诗中表达了类似体验的句子是: 。(2分)12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2分)13(甲)(乙)两则诗文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13都抒发了对山水美景的热爱,以及对追名逐利行为的厌弃。(2分。意思到即可)。(2015山东枣庄)【甲】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苏幕遮【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丙】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李渔芙蕖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侵晓窥檐语 可爱者甚蕃芙蕖则不然 自夏徂秋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1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濯清涟而不妖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10.(乙)段以莲象征君子美德,下列叙述莲与君子特质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出淤泥而不染:君子洁身自爱,不同流合污。B.不蔓不枝:君子不随便说他人短处,以免横生枝节。C.香远益清:君子德行芬芳,可以远播各地。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君子人格高洁令人景仰,不受人狎利用。11.翻译下面句子。(4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12.(甲)词是写作者见到荷塘景象,而生出 的情感。(乙)段借对莲花形状的叙写,阐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丙)段按照 顺序来写芙蕖,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4分)13.(甲)词中“一一风荷举”为什么比同样写荷叶的(丙)段中“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显得更为形象、传神?(3分)【参考答案】8.临近拂晓多这样往,到9.D 10.B11.我则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沾染污秽。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分内之事,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