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韩信的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7篇(含答案与翻译).doc
-
资源ID:93292807
资源大小:59.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有关韩信的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7篇(含答案与翻译).doc
关于韩信的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与翻译)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无所知名。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来得知名。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信拜礼毕,上坐。信曰:“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蓐食:蓐,早晨未起身,在床席上进餐。下:即为胯下。蒲伏:同“匍”。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布衣,即为布制衣服,为古代庶人之服,这里借指平民,如“布衣之怒”。B.拜,在这里表示授予官职,“拜大将”就是“授予大将军”。C.三秦、河南,古地名。随着时间推移,古今词义所指有的有变化,如“三秦”;有的没有变化,如“河南”。D.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种传记的体类,内容是记叙人臣的事迹,以便流传后世。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B.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C.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D.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韩信为布衣时,很穷困而且无所事事,经常去亭长家蹭饭,因饭不好,最后大怒而去。B.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就亲自把他追回来,后来韩信得到重用,被授予大将军一职。C.韩信受到汉王重用后,趁机指出要充分利用民心,并献计汉王向东出击,最后让汉王一举平定三秦。D.本文在人物塑造上很有特色,运用一些典型小故事,把主人公塑造得栩栩如生,如“胯下之辱”。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3分,共6分)(1)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2)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参考答案】8.C 9.C 10.A11.整个集市上的人都讥笑韩信,认为他胆小。(2)韩信多次与萧何交谈,萧何认为韩信是奇才。【参考译文】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还是平民的时候,家里贫穷又放荡不检点,未能被推选为地方官吏,又不会做生意维持生活。经常依靠别人来糊口度日,人们都讨厌他。他曾多次到下乡南昌亭亭长家里去要饭吃,一吃就是几个月,亭长的妻子对这事也很头疼。于是就早早地在床上把饭给吃了。到吃饭的时候韩信来了,就不再给他准备饭了。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很生气,从此就和他们断绝了关系,离开了他家。淮阴的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得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内心是很胆怯的。”并且当众侮辱韩信说:“你果真不怕死就用剑来刺我,怕死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于是韩信看了他很久,低下身子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街上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是个胆小鬼。当项梁渡淮北上的时候,韩信带剑投奔了项梁,做了项梁的部下,没有什么名气。汉王刘邦入蜀时,韩信又逃离楚军归附了汉王。韩信曾多次与萧何谈论事情,萧何很赏识他。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已经多次向汉王荐举过他,但汉王没有重用他,便也逃亡而去。萧何听说韩信逃走了,没来得及向汉王报告,就亲自去追赶韩信。等到任命大将军时,竟然是韩信,全军都惊讶不已。任命韩信的仪式结束后,汉王就座。韩信说:大王进入武关,秋毫无犯,废除了秦朝的苛酷法令,与秦地百姓约法三章,秦地百姓没有不想要大王在秦地做王的。根据诸侯的成约,大王理当在关中做王,关中的百姓都知道这件事,大王失掉了应得的爵位进入汉中,秦地百姓没有不遗憾的。如今大王发动军队向东挺进,只要一道文书三秦封地就可以平定了。”于是汉王特别高兴,自认为得到韩信太晚了。就听从韩信的谋划,部署各路将领攻击的目标。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八月,汉王率兵向东出陈仓,平定了三秦。汉二年,又出关,收服了魏与河南,韩王、殷王都投降了。(2019湖北黄石)韩信拜将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日:“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日:“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上曰:“若所追者谁? ”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上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上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上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 ”于是上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上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上:指汉王刘邦 顾王策安所决耳:只看您作哪种抉择了 东:向东进军,与项羽争天下 为公:为了您,看在您的面上1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估计) 诸将亡者以十数(计数) 王必欲长王汉中(为王) 上许之(答应)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王)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 (大王您)倘若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与您图谋大业的人了。3选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 【 D】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B韩信随着“亡者数十人”而离去,其原因在于他看不到自己被刘邦重用的希望。C“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这一细节写出了萧何急于要追回韩信的迫切心情。D刘邦对萧何十分信任,言听计从,说明汉军的实际领导人是萧何而不是刘邦。 4根据上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韩信最终被刘邦以隆重的仪式拜为大将,其原因有哪些? (1)韩信自身具有“国士无双”的真才实学;(2)萧何极力举荐;(3)刘邦对人才的需求及其对萧何的充分信任【参考译文】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认为韩信是个奇才。 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达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高兴,责备他说:“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回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 汉王说:“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是韩信。”汉王又责备道:“军官跑掉的人可以用十来计算,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汉王说:“派他做个将军吧。”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的。”汉主说: “那么让他做大将。”萧何说:“太好了。”当下汉王就想叫韩信来拜将。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现在任命大 将,就像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离开的原因。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拣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汉王答应了。那些军官们听说了,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任命大将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2006年江苏南通中考试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节选)【乙】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注释信:韩信。萧何:刘邦的丞相。上:帝王,这里指刘邦。 (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臣本布衣( ) 先帝不以臣卑鄙( ) 何闻信亡( ) 王许之 (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译文: 此乃信所以去也。 译文: 9【甲】段中,诸葛亮为什么向刘禅追叙先帝的知遇之恩和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4分) 答: 10【甲】【乙】两段中,先帝刘备与萧何在对待人才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 答: 【参考答案】7平民,(2)身份低微(3)听说(4)答应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题目中的词语都为文言实词,要注意词语的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8(1)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拿当代的大事来询问我1(2)这就是韩信离开的原因。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要注意关键词语的落实和特殊句式的 运用。(1)关键词“顾”“咨”和倒装句式。(2)关键词“所以”“去”。9表明自己的忠心,(1分)启发刘禅明白创业的艰 难,(1分)从而发愤图强,不负先帝遗愿,(1分)卖现出师的目标,完成先帝未完成的大业(1分)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回答时要联系全文明确 诸葛亮写这篇“表”的目的。10.爱惜人才,(2分)知人善任。(2分)解析:此题为比较阅读。甲段中刘备对待人才的态度,从诸葛亮的追叙本志中可以看出;乙文中萧何对待人才的态度, 从萧何与韩信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参考译文】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认为韩信是个奇才。 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达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高兴,责备他说:“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回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 汉王说:“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是韩信。”汉王又责备道:“军官跑掉的人可以用十来计算,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汉王说:“派他做个将军吧。”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的。”汉主说: “那么让他做大将。”萧何说:“太好了。”当下汉王就想叫韩信来拜将。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现在任命大 将,就像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离开的原因。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拣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汉王答应了。那些军官们听说了,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任命大将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2015江苏淮安)汉祖至南郑,韩信亡去,萧何自追之。上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至如信,国士亡双,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乃拜信大将,遂成汉业。(摘自容斋随笔)1解释加点的字。追信,诈也。 诈:上骂曰 上:遂成汉业。 遂:2请你写出三个含有“亡”字的成语,要求“亡”字的意义都与“诸将亡者以十数”中的“亡”字的意义相同。答: 3“上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刘邦对韩信是怎样的态度?【参考译文】汉高祖行军到达南郑(今陕西南郑),韩信不辞而别,萧何亲自追赶他。刘邦骂道:"诸将逃亡的已有数十人,你没有去追任何一个,而要去追韩信,这是欺诈。"萧何说:"诸将容易得到,至于韩信,是天下无双的奇士,您一定想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再也没有可以与之谋天下之计的人了。"于是刘邦封拜韩信为大将,终于成就了汉朝的大业。(2004湖南郴州)【甲】周亚夫军细柳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乙】淮阴侯列传(节选)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淮阴侯,指韩信。鞅鞅:通“怏怏”,不满意、不服气、郁闷失意的样子。(1)下列加点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军霸上军:军队B天子先驱至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C信尝过樊将军哙过:超过D大王乃肯临臣临:将要(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生乃与哙等为伍B军细柳:以备胡以光先帝遗德C已而之细柳军称善者久之D不足为外人道也何为为我禽(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是A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B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C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D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5)请分别概括甲乙两文中周亚夫、韩信的形象特点。【参考答案】8、(1)B (2)B (3)A(4)皇上曾经悠闲地和韩信谈论各位将军才能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5)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韩信恃才自傲,骄傲自大,不够谦虚。【参考译文】【乙】韩信知道汉王畏忌自己的才能,常常托病不参加朝见和侍行。从此,韩信日夜怨恨,在家闷闷不乐,和绛侯、灌婴处于同等地位感到羞耻。韩信曾经拜访樊哙将军,樊哙跪拜送迎,自称臣子。说:“大王怎么竟肯光临。”韩信出门笑着说:“我这辈子竟然和樊哙这般人为伍了。”皇上经常从容地和韩信议论将军们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皇上问韩信:“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皇上说:“你怎么样?”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皇上笑着说:“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俘虏了?”韩信说:“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况且陛下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2019四川宜宾)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注释】上:即指汉高祖刘邦 信:指汉朝名将朝韩信 从容:随意(1)翻译文中划线句子。(2分)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答: (2)刘邦和韩信谈话的话题是: (用原文回答)(2分)(3)出自上文的一个成语是 (1分)【参考答案】1(1)刘邦笑着说:“越多越好,为何会被我擒获呢!” (2) “诸将能不,各有差” (3)多多益善或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参考译文】皇上曾经悠闲地和韩信谈论各位将军才能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皇上问韩信:“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皇上说:“你怎么样?”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皇上笑着说:“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辖制?”韩信说:“陛下不善于统领士卒而善于领导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辖制的原因。”(2006广东梅州)【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节选自出师表)【乙】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尝从人寄食,人多厌之。尝就南昌亭长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觉其意,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信既贵,酬以千金。(选自智囊)【注】蓐食:坐在草席上吃饭。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先帝不以臣卑鄙 (2)深入不毛 (3)韩信始为布衣时 (3)吾哀王孙而进食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躬耕于南阳 信钓于城下B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吾必有以重报母C韩信始为布衣时 不为具食D奉命于危难之间 人多厌之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信既贵,酬以千金。 16同是写人叙事,【甲】【乙】两文却风格各异:【甲】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自叙经历,表明了兴复汉室的决心,【乙】文则用 ,叙述了 ,表明了 。(2分)17韩信和诸葛亮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个性相异,但他们都是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我们还可以从【甲】【乙】两文中看出他们的另一个共同点是 。(2分)【参考答案】13(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2)不长草。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3)平民(4)对人的尊称,相当于“公子”,也可理解为“你”。(共2分,每小题05分)14(2分)A15(1)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1分)(2)韩信富贵以后,用一千金去酬报那个洗衣的老妇人。(1分)16第三人称的写法。(1分)叙述了韩信平民时受人资助的经历。表明了韩信低微的出身和知恩图报的性格。(1分,意思相近即可)17受人之恩常思报答。(2分,意思相近即可得分)【参考译文】【乙】韩信最初是普通百姓的时候,生活贫穷,平日也没有什么善行,曾经向人乞讨食物,很多人都讨厌他。曾经向亭长(官吏名称)乞讨食物好几个月,亭长的妻子非常讨厌他,于是每天就早早做好了饭,躲在房间里吃,等韩信来了之后,也不请他坐下吃饭。韩信很生气,于是决然离开.多年后,有一天,韩信在城下钓鱼,有一些妇人在附近漂洗衣物,其中一个见韩信饥饿没饭吃,就拿饭给他吃.一连几十天都这样.韩信很高兴,对老妇人说:“我将来一定要重重报答您.”老妇人很生气地说:“男子汉大丈夫养不活自己.我看你一表人才,可怜你才给你饭吃,谁指望你的报答!”后来韩信显贵后,以千金酬谢那位老妇人.。(2010湖北黄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