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潭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2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
-
资源ID:93295513
资源大小:95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湖南湘潭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2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doc
湖南湘潭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0年)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如响。鲍氏之子年二十,预于次,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噆肤,虎狼食肉,岂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注:祖:出行前祭祀路神的仪式。预于次:排列在次等的位置。蚋:吸血的昆虫。噆:叮,咬。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A.齐田氏祖于庭 预于次B.田氏视之 众客和之如响C.以为之用 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D.非相为而生之 人取可食者而食之15、短文中田氏和鲍氏之子各持什么观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16、阅读短文,你有什么感悟?(2分) 【参考答案】14、C 15、田氏认为,万物都是由上天制造供人类所食所用的。体现出他“人类是万物的主宰”的观点。鲍氏之子认为,天地万物和人类并存,种类之间没有贵贱之分,只有智力差别而已。体现出他“众生平等”的观点。16、示例:从鲍氏之子的话中,我们感受到天地万物与人类是并存的,我与自然应该平等相处,和谐发展。【参考译文】齐国贵族田氏在庭院里祭祀路神,应邀参加宴饮的宾客竟有上千人。有人献上鱼和雁,田氏看到后感慨地说:“上天对百姓的恩德多么深厚啊!种植了五谷,生养了鱼、鸟,供我们享用。”赴宴的众宾客都随声附和。有一个姓鲍的十二岁小孩也在宾客中,这时他走上前说:“事情并非像您说的那样。天地之间的万物,和我们共同生存在世上,都是物的种类。物的种类并无贵贱之分,仅仅以智慧高低和力量强弱的不同而相互制约,强的一方能够吃掉弱的另一方,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人类获取能吃的东西食用,哪里是上天专门为人而产生的呢?而且蚊、蚋叮咬人的皮肤吸血,虎、狼吃人的肉,难道说上天生出人是为了蚊、蚋可以吸血,虎、狼可以吃肉吗?”(2020湖南湘潭)河中石兽 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2分)13、你从这则故事中悟出怎样的道理?(2分)【参考答案】11、经过;事物的道理。12、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13、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凡事不要空想,要多思考观察,联系实际;看待问题时不可片面,更不可主观臆断,要事实求是,综合考虑,这样才能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2020湖南湘潭)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注瘿:(yng)颈瘤病。群小:贬称见识浅陋的人。焦:细瘦。(1)解释下面加粗的字。凡饮之者辄病瘿不求善药去尔病(2)文中画横线句子体现了南歧人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3)这则寓言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参考答案】(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句意为:常年饮用这种水的人就会得大脖子病。病:得大脖子病;句意为: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善:好;(2)本题考查理理解重点语句及人物心理分析的能力。重点语句的理解可结合句意,人物心理的分析,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还可以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意思是“看那个人的脖子真怪,那么细长,干巴巴的,和我们的不一样。”有句子“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可见南岐人生活在人人皆病的环境中,看到正常的“外方人”反觉得不正常。(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及其得到的启示。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结合故事内容,不难看出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能孤陋寡闻,混淆黑白。答案:(1)得大脖子病 好(2)因为南岐人生活在人人皆病的环境中,所以看到正常的“外方人”反觉得不正常,就嘲笑外方人。(3)闭关自守会使人孤陋寡闻,目光短浅,甚至发展到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地步。【参考译文】南岐在陕西、四川一带的山谷中,那里的水很甜,但是水质不好,常年饮用这种水的人就会得大脖子病,所以南岐的居民没有不得大脖子病的。有一天,山外来了一个人,小孩妇人就一起来围观,笑话那人说:“看那个人的脖子真怪,那么细长,干巴巴的,和我们的不一样。”外地人听了,笑着说:“你们的脖子臃肿凸起,那叫大脖子病,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南岐人说:“我们全村人都是这样的脖子,为什么要医治呢?”始终不知道是自己丑。(2019湖南湘潭)周亚夫军细柳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天子为动为宫室、器皿B居无何居天下之广居C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见渔人,乃大惊D使人称谢长跪而谢之(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汉文帝为什么称周亚夫为“真将军”?请结合课文内容加以说明。【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A不同,为:被/为:做,指雕刻;B不同,居:经过/居:居住;C相同,均为“于是、就”的意思;D不同,谢:告知、告诉/谢:道歉。故选:C。(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其,那里。固,当然。句意:那里的将军是完全可以被偷袭而俘虏的。(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解答。课文先写文帝在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为后面写文帝在细柳营遇到的情况作铺垫并由此引出多处对比。对比之中突现了细柳营军纪严明和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可以看出细柳军军队戒备森严,军纪严明;从“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可以看出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从“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可以看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答案:(1)C。(2)那里的将军是完全可以被偷袭而俘虏的。(3)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戒备森严,军纪严明。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治军有方,令行禁止。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恪尽职守,刚正不阿。【参考译文】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皇上的车队长驱直入,将军以下的士兵们用下马的方式高接远送。旋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兵器锐利,开弓搭箭,弓拉满月。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能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即将驾到。”镇守军营的士兵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过不了多久,皇上驾到,也不能够进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着节牌通告了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于是皇上也只好放松了缰绳慢慢行走。到了大营,将军亚夫手持兵器,长揖到地说:“盔甲在身的将士就不跪拜了,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皇上)。”皇上改变了脸色,俯身靠在车前横木上,派人告知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出了营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了。刚才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那里的将军是完全可以被偷袭而俘虏的,至於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的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2019湖南湘潭)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注释】原:原国卫:卫国1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君姑待之 辍耕之垄上B.至原十日而不下 温故而知新C.遂与大夫期十日 与人期行D.原人闻曰 不能称前时之闻17.请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2分)18.从短文内容看,晋文公攻原的最终结果怎样?这个故事别人里怎样的启迪?(2分)【参考译文】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到达原地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国。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群臣近侍进谏说:“原国城内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文公说:“我和大夫约定十天,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于是撤兵离开。原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能不归顺他呢?”于是投降了晋文公。卫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能不归顺他呢?”于是也投降了晋文公。(2017湖南湘潭)虎之力,于人不啻(不啻,不止,不只)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 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17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2分)于: 恒: 18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译文: 19选文借虎喻人,旨在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答: 【参考答案】17被 经常 18用一对抗一百,即使凶猛也一定不能取胜。19我们做一件事,不能光凭力气,还要讲方法,用智慧,并借助外力。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意思接近即可)【参考译文】老虎的力气,比人的力气不止大一倍。老虎有锋利的爪牙,但是人没有,又使它的力气加倍。那么人被老虎吃掉,不奇怪了。然而老虎吃人不常见,而老虎的皮常被人拿来做坐卧的物品,为什么呢?老虎使用力气,人运用智慧;老虎用自己的爪子和牙齿,而人用工具。所以力气的作用是一,但是智慧的作用是百;爪牙的作用各自是一,但是工具的作用是一百。用一对抗一百,即使凶猛也一定不能取胜。所以,人被老虎吃掉,是因为有智慧和工具而不能利用。因此世界上那些只用力气而不用智慧,和(只发挥)自己的作用而不借助别人的人,都跟老虎一样。他们像老虎被别人捕捉到(杀死)而被坐卧在他们的皮上,有什么值得奇怪呢?(2014湖南湘潭)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确实 B臣之妻私臣 私:偏爱C皆以美于徐公 以:用来 D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土地方圆1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2分)答: 14选文是邹忌上朝时对威王说的一段话,邹忌要告诉威王的是什么?我们从中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2分)答: 【参考答案】12C 13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严重了。14(1)威王(您)受了很重的蒙蔽。(2)示例:一个人位高权重的时候,就有可能受蒙蔽而不明真相。(或:有时候因为种种原因,你听到的不一定是真话)(2014湖南湘潭)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注解:管仲、隰朋,齐桓公的大臣,古代有名的圣贤之人孤竹,诸侯国。蚁壤,蚂蚁掘巢时运出地面的封土仞,古代计量单位,相当于八尺。 19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2分) 20管仲最后“遂得道”,是因为他相信_(填写一个成语)。(1分) 2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参考答案】19;同“返”,返回。 (山的)南面。 (2分)20老马识途(1分)21答案开放。要善于向动物、自然学习,掌握自然规律。(符合文意,言之成理即可。2分) 【参考译文】管仲和隰朋跟随齐桓公攻打孤竹国,春天前去,冬天返回,归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于是便放开老马在前面走,大家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道路。走在山里,大家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蚂蚁上的浮土高一寸,下面一仞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掘地,结果找到了水。(2013湖南湘潭)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A、治经为博士耶 为:成,当 B、但当涉猎 但:然而,却C、蒙乃始就学 乃:于是,就 D鲁肃过寻阳 过:到1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2分)15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请予以说明。(2分)16现在人们常用“吴下阿蒙”喻指什么?用“刮目相待”又是形容什么?(2分)【参考答案】13B(2分)14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为借口(理由)来推托。(或:吕蒙借口军中事务繁忙来推托)(2分)15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鲁肃见到吕蒙时的惊异和钦佩之情;:表现了学习使吕蒙有了巨大变化。 (或答“对比”,以吕蒙学习前后的变化对比,表现其学习成效显著。)(意思接近即可。2分)16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1分) 指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1分)(共2分)(2013湖南湘潭)孔子见罗雀者,所得皆黄口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贪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注罗雀者:张网捕鸟的人。黄口:雏鸟的嘴为黄色。后又借指雏鸟。戆(zhuàng):愚。 败:祸乱,祸害。19.解释文段中加点的字词。(2分)20.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口分)(A.大雀善惊而难得/人不知而不愠 B.而以所从为祸福/以中有足乐者C.故君子慎其所从/其真无马邪D.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辍耕之垄上 21.文段中孔子对弟子有怎样的劝诫?这使我们想起了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对刘禅提出的哪一条建议?(2分)【参考答案】19.顾:回头。全身:保全自身。20.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一词多义现象,解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境确定词语的意思。选项A中的“而”,均是连词,前者表示顺承,后者表示转折;选项B中的“以”,都是“因为”的意思;选项C:中的“其”,前者是代词,后者是语气词,表示反问;选项D中的“之”前者是助词,可译为“的”,后者是动词,可译为“到,往”。 【参考译文】孔子看见一个张网捕鸟的人,捕到的都是雏鸟。孔子问他说:“只有大鸟捕不到,为什么呢?”捕鸟人说:“大鸟容易受到惊吓,所以难捕捉到;小鸟贪吃,所以容易捕捉到。小鸟跟从大鸟,就捕捉不到了;大鸟跟从小鸟,也可以捕捉到。”孔子回头对弟子说:“容易受到惊吓就能远离祸害,贪食就容易忘记危险的处境,这是出自他们的本性啊,由于所跟从的对象不同而或得到福或得到祸,所以君子要谨慎(选择)自己跟从的(人)。借助年长者的谋虑就有保全自身的途径,跟从年轻人的愚傻鲁莽就有危险死亡的祸患。”(2012湖南湘潭)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3.解释选文中加点的字词。(2分)14.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_15.选段结尾说“太守醉也”,这既是酒醉,也是心醉。联系选段文意,请你说说太守 “心醉”的原因是什么。(2分)_16.这篇文章中有一句话,常用来比喻“表面上是这样,而实际上是那样”的做法。请你写出这句话。(1分)_【参考答案】13.渔:捕(钓)鱼。陈:摆放(陈列)。14.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15.滁人游(看到滁州百姓快乐出游),太守宴(品尝到丰盛的山野盛宴),众宾欢(感受到随行宾客的尽情欢乐)。(或 答“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亦可。任意答出其中两点,即计满分)1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2012湖南湘潭)越人寇,不韦避兵而走剡。贫无以治舍,徘徊于天姥之下,得大木而庥焉。安一夕,将斧其根以为薪,其妻止之曰:“吾无庐,而托是以庇身也。自吾之止于是也,骄阳赫而不吾灼,寒露零而不吾凄,飘风扬而不吾凓,雷雨晦冥而不吾震撼。谁之力耶?吾当保之如赤子,仰之如慈母,爱之如身体。犹惧其不蕃且殖也,而况敢毁伤之乎?吾闻之:水泉缩而潜鱼惊,霜钟鸣而巢鸟悲,畏夫川之竭、林之落也。鱼鸟且然,而况于人乎?”【注解】不韦:人名。剡(shàn):剡县,在今浙江奉化。天姥(m):山名,即天姥山在今浙江境内。庥(xi):庇荫,保护,遮蔽风雨。凓(lì):寒冷。霜钟:寒冬时节的钟声。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不韦避兵而走剡兵革非不坚利也 B.得大木而庥焉人不知而不愠 C.自吾之止于是也是进亦忧,退亦忧 D.而况敢毁伤之乎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8.用“/”给文中划线句子划分节奏。(1分)19.这则战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参考答案】17、C18、贫/无以治舍19、要点:要爱护自然环境。人与自然息息相关,要与环境和平相处。对环境要有尊重甚至敬畏之心。【参考译文】越国人寇不韦躲避战乱逃到剡。贫穷没法做房屋,徘徊流连在天佬山下,找到一棵大树得以在下面栖息。很安逸。一天,他准备砍它的树根作柴火。他的妻子制止他道:“我们没有受冻的原因是依靠这棵树得以栖身。自从我们在这棵树下栖身,骄阳炽烈也不会晒伤我们,寒冷的露水降落也不会冷到我们,狂风吹袭也不会冻着我们,雷雨乌云压顶也不会袭击到我们,是靠谁的力量啊?我们应当象保护婴儿一样地保护它,敬仰慈母一样地敬仰它,爱惜自己身体一样地爱惜它,惟有担心它不枝繁叶茂地生长,更何况竟然敢毁坏它啊?我听说,水源干涸潜游,其中的鱼就惊恐;寒冬的钟声敲响,巢中的鸟就悲伤,它们害怕的是江川干涸、林木败落啊。鱼鸟尚且如此,何况(我们)是人呢?”(2011湖南湘潭)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13.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2分)1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15.文中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联系全文,说一说桃源人为什么“叹惋”?(2分)16.离开桃花源时渔人“处处志之”,再来寻找的人划“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1分)【参考答案】15、庆幸自己有一个幸福的家园,也为世人饱受战争之苦而惋惜。16、突出强调桃花源只是一个虚构的“理想的境界”(2011湖南湘潭)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 曰:“政乱兵弱。”杜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跷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16.解释选文中加点的字。(2分)(1)臣愚患之( ) (2)王乃止( )17.杜子用“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的比喻,让楚庄王明白了一个怎样的事实?(2分)答: 18.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答: 【参考译文】 楚庄王想攻打越国,庄子劝谏道:大王进攻越国,为什么呢?楚庄王说:因为越国政事混乱,军队软弱。庄子说:我虽说很无知,但深为此事担忧。见识如同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大王的军队被秦、晋打败后,丧失土地数百里,这说明楚国军队软弱;有人在境内作乱,官吏无能为力,这说明楚国政事混乱。可见楚国在兵弱政乱方面,并不比越国差,您却要攻打越国,这样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楚庄王便打消了攻打越国的念头。因此要想认识到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白己。所以老子上说:自己认识到自己才叫作明察。 (2010湖南湘潭)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3.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自三峡七百里中 陈胜自立为将军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急湍徙箭,猛浪若奔C.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属予作文以记之D.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以为妙绝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译文: 15.在学习这篇课文时,老师给出了一副没有完成的对联。请你根据课文所写景物的特征,将对联补充完整。(2分) 上联:三峡 风光好 下联:神州日新月异大地宽(2010湖南湘潭)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者以势驱之耳。17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2分)(1)跳而越者与千金( ) (2)顾见猛虎( )18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译文: 19对于文中提到的三个人,他们的“势”分别是指什么?(3分)答: 【参考答案】17给予 回头18那个号称勇敢的人担心别人认为自己胆怯(以别人说自己胆怯为羞耻),一定会跳过(那深谷)。19耻怯(面子)奔利(金钱)猛虎(逃命)【参考译文】现在有三个人:一个勇敢,一个一半勇敢一半怯懦,还有一个是怯懦的人。有人同他们一道走到深谷边,并且告诉他们说:“能够跳起跨越这深谷的,就是勇者;不能跨越的就是懦夫。”那个勇敢的人认为怯懦可耻,一定会跳并且能越过去;那一半勇敢一半怯懦的人和怯懦的人就不能。那又告诉他们说:“能够跳过去的,给他千金;不能跳过去就不给。”那个一半勇敢一半怯懦的人追逐金钱利益,也一定能跳并越过去;那个怯懦的人还是不能过去。一会儿,他回头看见一只凶猛的老虎向他逼来,这个怯懦的人还不等别人告诉他就立即跳起,像走宽阔平坦大道一样地跨过了深谷。那么,人难道有勇敢、怯懦的区分吗?只是需要用东西来驱使他罢了。(2009湖南湘潭)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1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1)危急存亡之秋( ) (2)悉以咨之( )1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2分)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译文:15上文中很多词语已成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一个。(1分)答: 16对上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A.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B.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C.诸葛亮提议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正严明。D.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的建议。【参考答案】13(1)时候;(2)都。14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15妄自菲薄作奸犯科16c【解析】本题较易。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c项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汉“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应交给“有司”判定他们受罚还是受赏,来显示公正严明。并非要“刘禅应和“有司”起处理赏罚之事”。其他三项分别从分析形势和提出建议方面,准确表达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2009湖南湘潭)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1)所欲有甚于生者 (2)故患有所不辟也。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 分)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译文: 11、根据文意,鱼和熊掌各比喻什么?(2 分)答: 12、上面选段中孟子提出了什么观点?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孟子观点的看法。( 3 分)答: 【参考答案】9、于:比 辟:通“避”,躲避(或通“避”或躲避)10、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思想),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11、鱼,比喻生(生命);熊掌,比喻义12、 舍生取义(舍生而取义者也)( l 分) 联系实际恰当,观点鲜明,表达通顺,计2 分。、 (2008湖南湘潭)蔡磷坚还亡友财蔡磷,字勉旃(zhn),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致之。 注:诺责:诺言和责任。敦:重视。风义:情谊。辇(nin):车子,这里是“用车子运”的意思。1文中对加点的词注音、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B ) (1)亡何,其友亡。 (2)且父未尝语我也。 A、(1)wáng 逃亡 (2)yì 语言 B、(1)w 不 (2)y 告诉 C、(1)w 不 (2)y 词语 D、(1)wáng 死亡 (2)y 语句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C )A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 之:他 B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 而:却C且父未尝语我也。 且:将 D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故:所以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 )A亡何,其人亡 (逃走) B且父未尝语我也 (告诉)C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父亲) D卒辇而致之 (送还)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哪里有寄(存)放很多银子却没有凭据的? 重诺责,敦风义。 译文:守信用,重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