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思考.docx
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思考 1从重教轻学向学为主体转变 1.1方法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医内科学是一门临床学科,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能学以致用,难以满意临床工作的需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仆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在教学中留意多种教学法的运用,如PBL教学、自助式教学等。如预备中医心悸之心血缺乏证的典型病例,提出问题:心悸、心血缺乏证的概念是什么?本案例诊断心悸的依据是什么?病机可能会消失哪些变化?会消失哪些证型?如何选方用药,临证加减?治疗选方用药依据是什么?归脾汤还可以治疗哪些疾病?异病同治的依据是什么?开展小组争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运用已学过的学问去解决问题,寻求答案,并记录学习中遇到的难点,提高学生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除课堂教学外,还注意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自主学习资源,开阔视野,拓展学问面。把握了学习方法,让学生“轻松学”“、欢乐学”,真正做到“在欢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找欢乐”。 1.2考核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始终以来,传统的中医内科学课程考核模式采纳理论试卷期末考核的终结性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忱和兴趣,不能有效调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影响实践力量的培育。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方法相比,我们在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中引入了形成性评价方法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形成性考核是对学习者课程学习目标与成果的阶段性考核,是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局部,具有强化素养教育、科学测评学习效果、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力量等重要作用1。在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中,我们以自学力量、平常课程表现(讲课学问反应、发言、平日考勤)、阶段性考试成绩、病例争论以及期末考试成绩等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考核指标。形成性考核实施以来,转变了学生单纯依靠课堂猎取学问的状况,拓宽了猎取学问的途径,使学生的学问含量大大增加,全面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力量,提升了学生对中医内科学的学习自信念和专业骄傲感。 2从重知轻行向知行结合转变 “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中医内科学根底理论需与临床实践严密结合。而重知轻行,理论脱离实践,已成为该课程教学之痼疾。要转变这种现状,必需树立实践育人理念,将“坐中学”转变为“做中学”,到达知行合一。如何在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过程中强化实践在认知中的重要作用呢? 2.1课堂教学重视实践力量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学科的主干课程,也是临床其它各科的根底。我们在教学中广泛开展案例式教学,如在中医肺系疾病的教学中,选用典型的咳嗽、哮病、肺胀的临床病案,通过病案分析,加深学生对咳嗽、哮病、肺胀主证的理解,培育学生临床辨证思维,层层深入,并依据辨证进展施治,把握咳嗽、哮病、肺胀的理、法、方、药,通过对详细病例的讲解加深学生对课本学问的理解和记忆,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中医理论分析、推断疾病的思维力量,从而活化学生诊治疾病的思维,训练实际力量。 2.2临床实习培育实践力量实习是培育和提高学生临床实践力量、深化理论学问、促进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关键环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在临床带教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中医理论分析病情,着重培育实践力量。如中医水肿的临床教学,供应典型的瘀水互结证的阴水患者,让学生对提取的四诊资料进展总结分析,患者为什么会消失这些病理转变,其中的病机何在?如何紧扣辨证要点进展诊断治疗?通过对辨证施治诊疗过程的观看,既培育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稳固了理论学问,又熬炼了实践力量,促进知行结合。我校中医内科教研室定期给学生开展专家讲座,进展临床实习床边带教活动,让学生跟随教师开展诊疗活动,书写中医病例,定期进展考核,并与实习成绩挂钩。早临床,多实践,提高了学生对理、法、方、药的综合运用力量,提升了临床的实践力量。 2.3薪火相传强化实践力量中医之所以薪火相传,长盛不衰,师徒相传的师承教育模式功不行没,得名师教导者,往往少走弯路,早日登堂入室,如李杲师从张元素、张从正师承刘完素。中医的根本理论和临床阅历主要由教师口传心授,在弟子跟随教师接诊抄方时潜移默化地传授,这种传承效果是单纯的课堂教育难以到达的。医学一道,极重师承,师承教育是培育中医人才的重要途径,中医内科学习尤重师承,在跟师参与临床实践的过程中,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学生对疾病有了进一步的感性熟悉,对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实践中培育了中医的辨证思维。我校中医临床专业新安班采纳本科生导师制,安排了中医内科名医跟师活动,启动“一帮一”导师培训制,书写跟师心得并进展名医阅历整理总结,加强经典的学习并联系临床更好地融会贯穿,强化了实践力量。 总之,中医内科学教学目的在于培育学生独立的中医辨证思维力量和实践操作力量,传统的重教轻学、重知轻行的教学理念不能满意人才培育的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是教学的根本动身点,是进展素养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改革要强调从重教轻学向学为主体,从重知轻行向知行结合的转变,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教师要制造条件帮忙学生积极参加学习,使学生乐学、爱学、善学,既能把握学习的客观规律,又能充分张扬学生的共性,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仆人,让学生享受自主学习的成果,从而做到教学相长,培育出高素养的中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