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公式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
初三数学公式知识点归纳总结【4篇】 1.不在同始终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2.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1 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4.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5.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6.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7.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8.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9.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 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0.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假如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 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 的内对角 12.直线L和O相交 d 直线L和O相切 d=r 直线L和O相离 dr 13.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4.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5.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6.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7.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 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8.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外角等于内对角 19.假如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肯定在连心线上 20.两圆外离 dR+r 两圆外切 d=R+r .两圆相交 R-rr) .两圆内切 d=R-r(Rr) 两圆内含dr) 21.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22.定理 把圆分成n(n3): 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23.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24.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25.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26.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27.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28.假如在一个顶点四周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 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29.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30.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31.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 32.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33.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34.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 对的弦是直径 35.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初三数学复习技巧 篇二 注意课本学问 全面复习根底学问,加强根本技能训练的第一阶段的复习工作我们已经完毕了,在其次阶段的复习中,反思和总结上一轮复习中的遗漏和缺憾,会发觉有些学问还没把握好,解题时还没有思路,因此要做到边复习边将学问进一步归类,加深记忆;还要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坚固把握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进一步加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还要查找一些类似的题型进展强化训练,要准时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补缺补漏,直到自己真正理解会做为止,决不要轻易地放弃。 这个阶段尤其要以课本为主进展复习,由于课本的例题和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局部,是数学学问的主要载体。吃透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才能有利于全面、系统地把握数学根底学问,娴熟数学根本方法,以不变应万变。所以在复习时,我们要学会多方位、多角度端详这些例题习题,从中进一步清楚地把握根底学问,重温思维过程,稳固各类解法,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复习形式是多样的,尤其要提高复习效率。 另外,现在中考命题仍旧以根底题为主,有些根底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了的题,有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课本中题目的引申、变形或组合,课本中的例题、练习和作业题不仅要理解,而且肯定还要会做。同时,对课本上的阅读材料课题讨论做一做想一想等内容,我们也肯定要引起重视。 注意课堂学习 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课堂教学,要求同学们把握各学问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学问构造,形成整体的熟悉,通过对根底学问的系统归纳,解题方法的归类,在形成学问构造的根底上加深记忆,至少应到达使自己精确把握每个概念的含义,把平常学习中的模糊概念搞清晰,使学问把握的更扎实的目的,要到达使自己明确每一个学问点在整个初中数学中的地位、联系和应用的目的。上课要会听课,会记录,必需要把握每一节课所讲的学问重点,抓住关键,解决疑难,提高学习效率,依据个人的详细状况,课堂上准时查漏补缺。 夯实根底学问 在历年的数学中考试题中,根底分值占的最多,再加上局部中档题及较难题中的根底分值,因此所占分值的比例就更大。我们必需扎扎实实地夯实根底,通过系统的复习,我们对初中数学学问到达“理解”和“把握”的要求,在应用根底学问时能做到娴熟、正确和快速。 有的考题会对需要考察的学问和方法创设一个新的问题情境,特殊是一些需要有较高区分度的试题更是如此;每个中档以上难度的数学试题通常要涉及多个学问点、多种数学思想方法,或者在学问交汇点上奇妙设计试题。因此,我们每一个同学要学会思索,教师上课教给我们的是思索问题的角度、方法和策略,我们要用学到的方法和策略,在解决具有新情境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出如何进展正确的思索。 留意学问的迁移 课本中的某些例题、习题,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联系、亲密相关的,其他学科的学问也和数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要学会从思维进展的最近点动身,去发觉、讨论和展现这些学问的内在联系,这样做不仅有助于自己深刻理解课本学问,有利于强化学问重点,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促进自己数学学问网络和方法体系的构建,使学问和力量产生良性迁移,到达触类旁通的效果,通过探究课本典型例题、习题的内在联系,让我们在深刻理解课本学问的同时,更有效地形成学问网络与方法体系。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不但可以解决根的判定和已知根的状况求字母系数,还可以解决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方程组的根的判定及二次函数图象与横轴的交点坐标。 复习形成梯度 假如说第一阶段是中考复习的根底,是重点,侧重了双基训练,那么其次阶段的复习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长和提高,这个阶段的练习题要选择有一些难度的题,但又不是越难越好,难题做的越多越好,做题要有典型性,代表性,所选择的难题是自己能够逐步完成的,这样才能既激发自己解难求进的学习欲望,又能使自己从解决较难问题中看到自己的力气,增加学习的信念,产生更强的求知欲望。 注意解题方法 根底学问就是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同学们把握各学问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学问构造,形成整体的熟悉,并能综合运用。每年的中考数学会消失一两道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数学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所用到的学问都是同学们学过的根底学问,并不依靠于那些特殊的,没有普遍性的解题技巧。 中考数学命题除了着重考察根底学问外,还非常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察,如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判别式法等操作性较强的数学方法。在复习时应对每一种方法的内涵,它所适应的题型,包括解题步骤都应当娴熟把握。 学会运用 数学思想的进一步形成和连续培育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它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比方方程思想、特别和一般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函数思想、分类争论思想、化归与转化的思想等,我们要加深对这些思想的深刻理解,目前要多做一些相关内容的题目;从近几年中考状况看,最终的“压轴题”往往与此类题型有关,不少同学解这类问题时,要么只留意到代数学问,要么只留意到几何学问,不会娴熟地进展代数学问与几何学问的相互转换。 综合运用 通过对课本典型例题、习题的有机演化和拓展延长,让自己在参加探究中提高应变力量和创新力量。以课本典型例题、习题为题源进展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是落实新课程理念、强化数学创新教学的重要途径。课本上的某些例(习)题看似平淡无奇,但假如我们以此为蓝本,转变其条件或结论,运用不同的学问和手段,编拟出形式新奇的题目,这对于提高自己的熟悉层次、强化探究创新和应变迁移力量,是有很大帮忙的。因此,在这个阶段,我们同时还要做到能把各个章节中的学问联系起来,并能综合运用,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纵观中考数学试题中对力量的考察,除了考察运算力量、空间想象力量和规律思维力量以及分析和解决纯数学问题的力量外,又强化了阅读理解力量、探究创新力量和数学应用力量,以及对同学们的情感、意志、毅力、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考察,就必定使中考数学试题对力量的考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猜你喜爱: 常见的初中数学公式 篇三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全部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假如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相互平行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一样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全部点的集合 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33.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假如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在直角三角形中,假如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全部点的集合 42.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定理 2 假如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假如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 假如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假如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互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相互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相互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逆定理 假如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假如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8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82.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L=(a+b)2 S=Lh 83.(1)比例的根本性质 假如a:b=c:d,那么ad=bc假如ad=bc,那么a:b=c:d 84.(2)合比性质 假如a/b=c/d,那么(ab)/b=(cd)/d 85.(3)等比性质 假如a/b=c/d=m/n(b+d+n0),那么 (a+c+m)/(b+d+n)=a/b 86.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7.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定理 假如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像 91.相像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像(ASA) 9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像 93.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像(SAS) 94.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像(SSS) 95.定理 假如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像 96.性质定理1 相像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像比 97.性质定理2 相像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像比 98.性质定理3 相像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像比的平方 99.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初三数学公式学问点归纳 篇四 乘法与因式分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外表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