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初二物理教案1.docx

    • 资源ID:93351560       资源大小:31.50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初二物理教案1.docx

    初二物理教案【6篇】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知道乐音的三要素、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 3、常识性了解频率的概念及其单位 4、常识性了解能引起人的听觉的声音的频率范围 力量目标: 1、过观看教师演示试验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和分析概括力量 2、通过学生参加试验培育学生的动手力量 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不但是一门有用学科,同时还是一门具有艺术性、很美的一门学科、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我们四周的两类声音:一类是使人感到开心的声音乐音;一类是使人感到烦躁的声音噪声、教材以试验为根底,通过生活中有关实例的分析和概括,引入了乐音的三个根本要素响度、音调和音色、 由于音调跟频率的关系,多数学生缺乏感性熟悉,教材安排了用硬纸片划木梳和拨动橡皮筋的试验,教材在消失频率的概念和单位这一较深学问点的同时,又举出一个好玩的人、狗、猫听觉范围对比的实例,以有利于学生对频率的理解,同时又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响度跟振幅的关系学生比拟简单承受,给出其关系后,教材利用插图介绍了一些削减声音分散,增大响度的方法,使学问与实际联系起来、由于音色是三要素中较为简单的概念,教材只是简洁指出了声音有这个特征,而未进一步探讨、 教法建议 1)引入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引入没有肯定的模式,要依据教材、学校试验设备、学生实际等条件,用不同的形式奇妙的引入,留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望,跟该堂课要学习的内容严密的联系起来、 2)注意试验,加强学生的感性熟悉、 教学大纲对本节学问点的要求较低,而这节教材的学问点虽少,但感性东西较多,单纯靠讲是不行的,必需加进大量试验,通过试验使学生获得感性熟悉,活泼课堂,增加学生对学问的理解力、如可增加让直尺振动发声,演示振动快慢与音调的关系;在纸盆上放乒乓球,演示响度跟振幅的关系等、 3)留意引导学生区分科学用语和日常用语的不同、 4)本节课物理名词较多,对于刚上物理不久的初二学生来说要完全理解是困难的,不要给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课内教学也不要在这些名词上多费唇舌,否则将适得其反,要把握住本课的教学目的这些名词在实际生活中和今后高中物理课的学习中,还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 教学设计例如 重点和难点 1、知道乐音的三要素、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 教法:学生参加试验 教具: 录音机、磁带、旋转齿轮装置、木梳、硬纸片、硬塑料片、粗细不同的橡皮筋、由演奏同学预备乐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播放录音教师提前录好一段赏心悦目的轻音乐和一段在繁忙路口来来往往的各种车辆的声音,上课时用录音机放出来,让学生感受并做出推断: 使人感到开心的声音乐音 使人感到烦躁的声音噪音 方法1:播放录音用录音机播放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带、 请同学分析低音部和高音部的不同?男声和女声的不同?演奏乐器有哪些?引入乐音的三要素、 方法2:请班上会乐器演奏的同学表演、(应有两种以上的乐器),引入乐音的三要素、 (二)新课教学 一、音调 方法1:学生分组试验探究总结 试验1用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 分析:谁是发声体?拨动快慢对发声体有何影响?声音听起来有什么不同? 试验1拨动张紧的细橡皮筋,再拨动张紧的粗橡皮筋、 分析: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振动快慢不同,音调不同、 结论:音调跟发声体振动快慢(频率)有关系、 方法2:学生参加演示试验得出结论 演示先介绍发声齿轮,请同学上前观看同一轴上的几个发声齿轮的齿数、并告知全体同学每个齿轮的齿数不同、转动齿轮,请同学留意听用硬塑料片接触不同齿数的齿轮时,声音的凹凸有何不同? 分析:硬塑料片的振动发声;齿数多,振动快;齿数少,振动慢、 结论: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打算、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简介人和动物的听觉范围,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响度: 1、响度的概念: 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叫响度 人耳感觉到的:不同的人,不同的位置感觉声音大小不同、 方法1:教师提问: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主要与那些因素有关?你能否自己设计试验进展说明? (除教师供应的试验仪器:鼓、鼓锤和镲之外,其它仪器一律不限,现场没有的可用语言描述) 掌握时间在5分钟左右,让学生充分发言、 归纳总结出结论: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大小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方法2:由演示试验和学生可操作试验得出结论、 演示在纸盆上放乒乓球(或碎纸屑),调整音量观看球(或碎纸屑)的跳动幅度、 试验感受:手摸喉部大声说话和小声说话时的不同、 总结结论、 2、响度和音调的区分 同学们在论述试验结果与分析结果时,都使用了“声音的凹凸“一词,而没有使用“声音的大小“,可见,同学们是知道声音的凹凸和大小是有区分的 参考书37页科学用语和日常用语的不同、 三、音色: 小活动:请出几位同学分别说一句话,其它同学闭上眼睛猜动身言的先后挨次、 由学生叙述猜想的理由,教师给出音色的概念、 (三)总结、扩展 由于大纲对本节学问点的要求不高,所以,对于一般的学生,教师只要使学生从试验角度理解并记忆大纲所要求内容即可;而对于程度较高的学生,教师完全可以不局限于书本内容,可依据学生的实际程度自由拓展、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1)某种乐器转变音调的方法 【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 【活动目的】扩展学问,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活动流程】 制订规划;查阅和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写出论文;与其他组沟通、 【备注】 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 2、和其他成员沟通、 2)了解某种乐器的制作过程 【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 【活动目的】 通过了解乐器的制作过程,加深对乐音三要素的理解,把所学学问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活动流程】 制订规划;查阅和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尝试制作乐器;写出论文;与其他组沟通、 【备注】 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 2、尝试制作乐器要有完整的过程记录(不肯定胜利)、 3、和其他成员沟通、 八年级物理教案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光在同一种匀称媒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的一些典型事例(如小孔成像、日月蚀等)。 3、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不要求知道光速的测量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现在我们学习光学学问,在初中我们学习过,请同学们思索如下问题: 1、什么叫光源,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光源? 2、光线如何表示? 3、小孔成像说明白什么? (二)新授环节 1、光源: (l)光源:(自身)发光的物体、如:太阳、蜡烛的光焰等。(charutupian) 留意:月亮不是光源,由于月亮本身不发光,而是反射的太阳光。 在讨论光现象时,为了便利讨论,我们通常讨论点光源的关学现象,所谓点光源,就是可忽视自身尺寸的光源,象质点、点电荷、抱负气体一样,是抱负化的物理模型。当光源的尺寸远小于它到观提点的距离时就可看作点光源。 (2)光源发光的过程是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光能的过程,光照到物体上,光能又可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光束射入人眼才能引起人的视觉。 光能:光具有的能量,包含在光束中。 分类: 1)、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A、太阳等恒星都是自然光源(火星不是恒星)。 B、白炽灯、水银灯、荧光灯和蜡烛等是人造光源。 2)、按光的激发方式分:冷光源和热光源。 A、热光源:利用热能激发的光源(白炽灯、弧光灯等)。 B、冷光源:利用化学能、电能激发的光源(萤火虫、霓虹灯等)。 3)、按光线特点分:点光源、线光源、面光源和体光源。(着重介绍点光源) A、定义:但凡光源本身的大小与它被照到的物体间的距离相比可以忽视不计时,这样的光源都可以看作是“点光源”。 B、点光源是一种抱负模型。点光源并非数学上的点,而是物理意义上的点,即光源本身有肯定线度。 2、光的直线传播 (1)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和路径的几何线叫做光线。在光线上标明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2)介质:光能够在其中传播的物质、如:空气、水、玻璃等。 留意:光能在真空中传播,说明光的传播并不依靠介质。 (3)光直线传播的条件:同一种匀称介质中。 光直线传播产生的光现象有: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光的传播过程,也是能量传递的过程。 3、影: (l)点光源的影 点光源发出的光,照到不透亮的物体上,物体向光的外表被照明,在背光面的前方形成一个光线照不到的黑暗区域。 (2)较大发光面的本影和半影。 完全不会受到光的照耀的范围是本影,本影四周还有一个能受到光源发出的一局部光照耀的区域,是半影,比拟以上两图,光源的发光面积极大,本影区越小,无影灯就是依据此原理设计的。 留意强调: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发出的光可用光线表示,但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光在同一种约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正因如此,才能在障碍物的反面留下影子。 4、关于证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许多,例如日食月食现象: (1)日食:发生日食时,太阳、月球、地球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在中间,在地球上月球本影里的人看不到太阳的整个发光外表,这就是日全食,如a区。在月球半影里的人看不到太阳某一侧的发光外表,这就是日偏食如b区,在月球本影延长的空间里的人看不到太阳发光外表的中部,能看到太阳四周的发光环形面,这就是日环食,如c区。 (2)、月食:发生月食时,太阳、月球、地球同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在中间,如下图,当月球全部进入地球本影区域时形成月全食,如图a区;当月球有一局部进人地球本影区域时形成月偏食,如图b区;但要留意,当月球整体在c区时并不发生月偏食。 5、光速:光的传播速度。 1)、真空中的光速:各种不同频率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一样,均为: C3.0×105kms3.0×108ms。 2)、光在空气中的速度近似等C3.0×105kms3.0×108ms。 3)、光在其它媒质中的速度都小于C,其大小除了与媒质性质有关外,还与光的频率有关(这一点与机械波不同,机械波的波速仅由媒质的性质即密度、弹性和温度等打算) 6、光年: 1)、定义:光在真空中一年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光年。 留意:光年不是时间单位,而是长度单位。 2)、大小:1光年Ct3.0×108ms×365×24×3600s9.46×1015m。 初二物理教案 篇三 学习目标: 学问与技能: 1、熟悉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知道凸透镜能成放大的像; 2、通过观看和初步试验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知道透镜焦点和焦距; 3、会利用平行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以丰富、生动的感性熟悉为根底,带着问题,体验科学 探究的过程; 2、经受用多种方法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过程,并尝试对各种方法的优劣做初步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创设情景,鼓舞学生提出质疑,养成学生主动思索、擅长思索的习惯; 2、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培育学生科学的讨论方法,逐步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 重点: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难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学法指导:通过观看和试验,总结归纳规律。 预习导学:本节课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做”,通过“解决问题”,通过“沟通与合作”,感知有关方法,构建关于透镜的科学内容。在问题给出时注意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培育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导入:同学们知道,用放大镜可以把小字放大我们会看得更清晰;旅游时有看到美妙的风景我们会用照相机拍摄下来;眼睛近视的同学配一副眼镜就又可以看清晰东西了,这是什么缘由呢?今日让我们共同来揭开上述现象中的隐秘,引出课题,阅读教材并完成以下题目: 预习习题: 1透镜是利用光的_规律制成的。透镜有两类:一类是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如镜片;另一类是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如镜片。 2、光心大致在透镜的中心处,通过光心和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 3、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 4、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将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称为凸透镜的,到光心的距离叫做,一个透镜有两个。 初二物理教案 篇四 物理力学注意从微观到宏观。以往的技术科学和绝大多数的根底科学,都是或从宏观到宏观,或从宏观到微观,或从微观到微观,而物理力学则建立在近代物理和近代化学成就之上,运用这些成就,建立起物质宏观性质的微观理论,这也是物理力学建立的主导思想和根本目的。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能确定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举例说明。 3.知道力可以转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转变物体的外形。 力量目标 1.通过观看演示试验,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培育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力量。 2.力的概念特别抽象,用力的作用效果去理解力的概念,加强学生的形象思维力量。 情感目标 通过讲解日常生活中应用力学学问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问的兴趣。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人推车”“拖拉机拉犁”“磁铁吸引铁钉”等例子,使学生熟悉到物理学中的力指的是物体对物体的推或拉的作用。然后再举例“小孩推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为了使学生更详细地熟悉力,课本中接着讲解力的作用效果。用生动详细的事例和插图说明力可以转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通过力的作用效果,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力是一种什么作用。 本节内容是力学学问的入门根底课,学生对力的概念的正确理解和力的作用效果的把握对学生后续课程的理解汲取有重要作用。 有关“力的作用效果”的教学建议 力可以转变物体的外形,也可以转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教材是通过学生熟识的弹簧、锯条受力形变等事例来叙述的,学生承受起来并不困难,在学生阅读的根底上,可向学生展现各种有关“力的作用效果”的视频及动画,通过争论法引导学生得出力可以转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结论。 有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教学建议 可以向学生提问:人在做什么事的时候需要用力?启发学生举出一些实例。再从答复中筛选出表现力的推、拉、提作用的典型例子,写到黑板上。比方:人推车、人拉锯、人提水桶等。 然后对例子进展分析:人推车时,人施力,车受力;人拉锯时,人施力,锯受力;人提水桶时,人施力,水桶受力。其中,推、拉、提是力的作用。从而得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样使学生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逐步理解什么是力。留意培育学生的分析归纳力量。 最终明确指出:一个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必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 有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教学建议 教学中应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来反映,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在此根底上通过力的相互作用来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施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受力)物体。 以上内容应通过试验、事例加以说明。 例一:让学生用力拍桌子,问学生:手有什么感觉?(感到痛)为什么手会感到痛?让学生思索。 分析:手拍桌子时,手对桌子施力,同时手也受到桌子的反作用力。 例二:让一个学生穿上旱冰鞋用力推墙。问其他学生:为什么这位同学自己会向后退? 分析:人推墙时,人对墙施力,同时人也受到墙的反作用力。 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进一步让学生思索并答复: (1)人推车,人是否也受到车的推力? (2)人拉锯时,锯是否也拉人? (3)拖拉机拉犁时,拖拉机是否也受到犁的拉力? (4)划船时,用浆向后划水,船就向前进,这是为什么? 有关新课引入的教学建议 可用本节课文大问号后面的一段文字表达引入力的概念。指出“力”是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用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含义。在物理学中“力”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有准确的物理含义。引 入新课。 也可使用情景教学的方式,请一位同学把一个大铁块拿到讲台桌上。 学生前来拿起铁块。 教师可提问:有什么感觉? 总结学生的答复:由于东西很沉,拿起它用了很大的力。 引入新课:可以说“力”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但是在物理学中究竟什么是“力”呢?这是我们今日要讨论的问题。 初二物理教案 篇五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学生接触初中物理的第一节,在教材中以及在以后的物理教学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能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问就在我们身边、感悟到物理学的美,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学问的兴趣,初步培育学生动手试验、观看比拟、归纳总结的力量和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就成为这节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突破以上难点,落实新课标的精神,我在教学策略上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由重学问传授向重学生进展转变; (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总之,通过本节课将努力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美的熏陶中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仆人、课堂的仆人。 2教学内容及教材特点:声现象这一章主要是通过对生活、生产中丰富多彩的声现象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声音有哪些特性?人们是怎样利用和掌握声音的?本章特殊留意使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的应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留意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力量目标: (1)培育学生初步的试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初步学会有目的的观看; (2)使学生能利用常见的器材进展试验探究,会描述试验现象,收集有效的信息并依据信息归纳科学规律;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科学讨论的一般方法; (4)培育学生的自学力量和用语言表达物理学问的力量。 3情感目标: (1)通过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好玩,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问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学问。 (2)通过鼓舞学生大胆尝试用不同的试验方法解决问题,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3)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互动,营造共同争论、共同参加、共同尝试的民主融洽的教学气氛;并通过学生的探究试验,培育同学间相互合作、探讨沟通、共同探究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声音产生的原理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由于只有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原理,才能从本质上理解对它的掌握与应用,这是进一步学习本章其它内容的前提,这个前提的把握与否是本章后续学习的关键,是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根底。 【教学难点】 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由于仅仅依靠学生的日常生活感受很难熟悉到这一点,只有借助于试验及推理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而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学问,认知力量相对薄弱,易于形成难点。 【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教学属于学问探究性教学。本节课拟采纳诱思探究试验论证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导控下创设教学情境,提出探究的问题,学生边观看、边思索,并通过亲自动手及分组试验来进展论证,通过小组沟通进展归纳总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加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充分表达“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以上这些,可以概括为:创设情景导入目标自主探究试验论证表达沟通总结归纳。 【课时安排】1课时 【试验器材】: 1教师演示试验器材:真空铃试验装置。 2学生探究试验器材:鼓、锣、音叉、共振音叉、悬挂有乒乓球的铁架台、发声体(小收音机、两个塑料袋)、水槽两个、水、CuSO4溶液、白纸、气球、树叶、四季润喉片瓶子等。 学生分组试验器材: 第一组:共振音叉。 其次组:发声体(小收音机、两个塑料袋)、水槽两个、水、CuSO4溶液。 第三组:长钢管。 3多媒体课件 【课堂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分钟) 我们生活在一个布满了声音的世界里,在我们的四周有各种各样的声音美丽悦耳的音乐令我们心旷神怡,可恶的噪声却可能干扰我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使我们心情烦躁。大家想不想了解一些有关声音的学问呢?好,那么就请允许我做一名导游,伴伴同学们来探究声音学问的宝库吧! 通过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的媒体播放机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向学生展现乐曲的波形图,使学生感到惊异;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常见的声音,请学生思索这些声音都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从而使学生产生疑问,活泼思维。接下来,再通过声波枪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从而顺当引入新课。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和各种各样的声音打交道,但是,你可能不会想到,声音竟然会和现代战斗中的高科技联系在一起。目前,美国加州的一家公司已经胜利研制出一种新式武器声波枪,它可不是一般的枪,由于它放射的不是子弹,而是一种能量强大的声波,而且它特地用来攻击人类,被攻击者往往会感到胸闷、头痛、休克甚至死亡。假如说机枪大炮来得更光明磊落的话,声波枪则显得有些暗箭伤人。为什么呢?由于声波枪所放射的声波不在我们人耳的听力范围之中,它看不到、听不见也摸不着,来去无踪。不知道同学们听到这则消息后心里会不会感到紧急?我们暂且不去考虑美国人要拿声波枪去应付谁,但是,面对可能到来的损害,我们能够束手无策吗?大家有没有防备声波枪的好方法?作为十几岁的初中生,我们还没有力量去主动进攻,那么,我们今日就象科学家一样去探究一下防备声波枪的好方法。 这时,便将学生带入了一个好玩的物理情境。教师接着提示: 孙子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声波枪如此厉害,要想有效地防备它,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声波?声波是怎样产生的?它又是如何传播到我们身边来的? 板书: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二、试验探究讲解新课(35分钟) 1通过探究性活动探究声音的产生(7分钟) 这个活动过程分三个步骤进展:探究性活动小结事例沟通。 (1)探究性活动(3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桌上的器材,特殊是音叉以后,组织学生活动: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并使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发声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最有创意。 在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 体验: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你用手指触摸发声的物体时,有什么感觉? 思索: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活动:用桌上的器材讨论如何使物体发声,教师参加争论,适当赐予提示或引导。然后请学生代表上台表演讨论结果,对独特的发声方法表示欣赏和鼓舞。 共同体验:摸着自己的喉头,说一句话,体会手上的感觉。 (2)小结(1分钟):在以上感性熟悉的根底上总结物体发声的缘由,即: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板书: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3)沟通(2分钟):物体的发声现象真是太多了,哪位同学能向大家介绍一种比拟奇怪的发声方法? 留意:沟通好玩的发声方法时,假如学生难以调动,教师可提出好玩的发声问题让学生争论。例如:动物的发声方法:鸟类是怎么发声的?蝉是怎么发声的?蚊子和苍蝇发出的“嗡嗡”声是怎么回事?猴子和大象是怎么沟通的?同一物体不同的发声方法:怎样让一个气球发出不同的声音来?人体除了声带外,还可以怎样发音? (4)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准时稳固所学学问(1分钟)。 振动可以发声,假如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根据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现早期机械唱盘外表的放大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唱片外表上一圈圈不规章的沟漕,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漕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还创造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盘记录声音的方法。 2通过类比引出声波的概念(2分钟) 教师重复刚刚得出的结论,提出新的问题:振动物体所发出的声音是如何向远处传播的?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现水波的形成与传播过程。引导学生思索:水滴落入水中时消失了什么现象?水波是怎样产生的?(水滴使安静的水面发生了振动,形成了水波。)能否以水波作一个类比,思索一下:振动物体所发出的声音可能会以什么形式向远处传播? 板书:1振动物体发出的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2创设情境、提出假设,通过分组试验加以验证,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35分钟) (1)提出问题,激发思维(4分钟) 有了上面这些学问,我们现在就来讨论一下怎样防备声波枪。假设声波枪所发出来的声音正无声无息地向我们袭来,我们怎样才能把自己爱护起来呢?留意:声波枪所发出来的声音我们人耳听不到,但它却仍旧能对我们的身体造成损害。 教师发动学生大胆猜测: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防备声波枪? 学生可能提出的方法有: 用隔音材料做成盾牌(教师评议:声波枪所发出的次声波很特别,它在传播的过程中损耗很少,用一般的材料很难汲取,到现在还没有攻克。) 将声波枪发出的声波反射回去(教师评议:把次声波反射回去或想方法对它进展干扰,从理论上讲是可行的,但是,我们这些中学生临时还没有力量去进展讨论。) 潜入水中,用水隔住声波枪发出的声波。 进入真空,用真空隔住声波枪发出的声波。 用固体物质隔住声波枪发出的声波。 (2)分析方案,提出假设(2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对同学们提出的方法加以分类,区分对待(前两种方法尽管偏离了我们的课堂讨论方向,教师也要向学生简要解答一下,并予以鼓舞,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思路引导到探究哪些物质可以传播声音上来,依据学生提出的方法进展假设: 假设一:固体不能传播声音。 假设二:液体不能传播声音。 假设三:气体不能传播声音。 假设四: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分组试验,验证假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的猜测是不是肯定正确呢?不是,那么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动手试验。现在我们就分成三组来讨论这个问题:第一组验证固体能否传播声音,其次组验证液体能否传播声音,第三组验证气体能否传播声音。 教师分组发放试验器材,同时提示学生:在试验过程中,要相互协作,搞好协作。 教师提示:不管我们讨论的是哪一个问题,都要尽量避开其它因素的干扰。例如在验证固体能否传播声音时,要尽量避开液体、气体影响到我们的试验;同样,在验证液体能否传播声音时,要尽量避开固体、气体对我们试验的影响。这种讨论方法在科学上叫做掌握变量法。 学生分组试验,教师巡回指导。 (4)相互沟通,得出结论(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进展沟通:请各小组推举12名代表,从三个方面沟通试验感受。(1)你的假设是什么?对不对?(2)你是如何验证的?(3)你的结论是什么?同学们在说的时候,可以依据自己的生活阅历,也可以制造性地利用教师供应的器材,或者想出其它方法,只要能验证自己的假设就可以了。 学生代表沟通验证过程时,教师赐予适当引导,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出结论: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 板书:3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5)联系生活,稳固新知(5分钟) 气体可以传播声音。我们的四周布满了空气,空气为人类和动物传递信息供应了便利条件,因此,地球上的动物大多数都具有听觉。而月球上没有空气,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就只能通过无线电沟通。 液体也可以传播声音。在河边钓鱼的人最怕别人在旁边追赶打闹,唐代诗人胡令能的诗小儿垂纶中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意思是说:一个小孩儿学大人们钓鱼,侧着身子坐在水边的青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人问路赶忙远远地招手,由于可怕惊跑了鱼而不敢答复。 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据说德国闻名音乐家贝多芬在30多岁时患上了严峻的耳疾,听力完全丢失,但是他并没有向命运屈服,他用牙齿咬住木棒的一端,将木棒的另一端顶在钢琴的键盘上感受旋律,连续自己的创作。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让学生感受奇妙的旋律。 初二物理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一、学问目标 1知道电流是有强弱的; 2知道电流的单位是安培,比安培小的单位还有毫安和微安; 3知道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4能正确读出在电流表的示数。 二、力量目标 1通过用电流的效应来讨论电流的强弱,提高学生用间接讨论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2通过连接电路的试验活动,培育学生动手操作力量; 3通过电流表的读数,训练学生的观看力量和精确读数的技能。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学生连接电路的试验活动,培育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在学生对电流表读数的过程中,培育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电流表,并能精确读数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正确连接电路,正确使用电流表 教学方法 试验法、争论法、观看法、点拨法 教学用具 手电筒、玩具小汽车、电池、开关、导线、小灯泡、电路示教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试验情境,引入新课 师(出示电路示教板)这是一个由池、灯泡、开关、导线构成的电路,当闭合开关时,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生灯泡亮了。 师说明白什么? 生电路中有了电流。 师你看到电流了吗?你怎么知道电路中有了电流? 生电流倒是没观察,但灯泡发光了。 师对。假如用手摸灯泡,还会感觉到热,这说明电路中通有电流时会产生各种效应,如给灯泡通电后,灯丝会发热,热到白炽状态就会发光,这叫电流的热效应,除此之外,电流还有磁效应和化学效应等。原来电流是看不见、闻不出、听不到的,但我们可以利用电流产生的效应来熟悉它、讨论它。 生我们四周的空气也看不见、摸不着,只有刮风时才能感觉到它的存在,是不是一个道理? 师很正确,你的思维比教师还快。实际上这是一种间接讨论问题的奇妙方法。 二、新课教学 师请大家认真观看桌上的小灯泡,看灯泡上标有什么? 生有数字和符号。 师灯泡上一局部是它的电流值。I是电流这个物理量的符号,0.2A是同学们试验时用的小灯泡的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值。电流I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下面我要问大家了,0.2A表示什么意思? 生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0.2安培。 师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安培是怎么来的? 师安培是法国的科学家,他在物理、化学、数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安培在电学方面的讨论成果尤为突出,被后人称为“电学中的牛顿”。为了纪念他,物理学中用安培作为电流的单位。盼望同学们能向安培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开拓和创新。 生电流还有其他单位吗? 师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本中另外两个电流的单位,并完成以下问题: 投影 1电流的单位还有_和_,符号分别是_和_。 2电流单位的换算关系是: 1A=_mA 1mA=_A 3把小数据中计算器中电源的电流值、半导体收音机电源的电流值,手电筒中的电流值分别换算为以安培为单位的电流值。 师同学们阅读了一些电器的电流值,为什么都不一样呢? 生说明电流有强有弱。 师大家看我手里有手电筒和一只玩具小汽车,当它们的灯发光时,你能推断谁的电流强,谁的电流弱?再换一辆不同的汽车呢?

    注意事项

    本文(初二物理教案1.docx)为本站会员(1564****060)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