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中级)职称试题《基础知识篇》.pdf
2013药学(中级)职称试题 基础知识篇(一)A型题1.机体内环境是指A.细胞内液B.细胞外液C.血浆D.组织液E.淋巴液2.下列物质不是通过单纯扩散机制通过细胞膜的是A.葡萄糖B.水C.0 2D.乙醇E.尿素3.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A.动作电位B.静息电位C.电紧张电位D.局部电位E.平衡电位4.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是A.去极化速度快B.复极化快C.复极化2期缓慢D.有锋电位E.有不应期5.从房室瓣关闭到主动脉瓣开启前的这段时期在心动周期中相当于A.心房收缩期B.心室等容收缩期C.心室收缩期D.心室舒张期E.心室等容舒张期6.心动周期中主动脉压最低的时期是A.快速充盈期末B.等容收缩期末C.缓慢充盈期末1).房缩期E.等容舒张期末7.生理剂量糖皮质激素的作用不包括A.升高血糖B.使中性粒细胞减少C.使血小板增多D.促进蛋白质分解E.激素允许作用8.副交感神经兴奋时A.心率加快B.胃肠运动加强C.逼尿肌舒张D.瞳孔散大E.汗腺分泌9.血浆与组织液相等的是A.胶体渗透压B.凝血因子C.1 5%葡萄糖浓度D.白蛋白浓度E.晶体渗透压1 0右心衰竭时,组织液生成增加而出现水肿的主要原因是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B.毛细血管血压增高C.组织液静水压降低D.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增高E.淋巴回流受阻1 1关于肺弹性阻力,下列哪一项叙述是错误的A.来自肺组织本身的弹性回缩力和肺泡液一气界面的表面张力B.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力约占肺总弹性阻力的2/3 C.脯扩张越大,弹性阻力也越大D.肺泡表面张力肺具有回缩倾向E.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有降低肺弹性阻力的作用1 2在知觉的基本特性中不包括A.整体性B理解性C.选择性D 恒常性E.准确性1 3 .葡萄糖在肾小管中被重吸收的部位是AD近端小管远曲小管B.E.髓祥细段各段肾小管C.髓伴升支粗段1 4 .正常成年人。肾小球滤过率平均值为AI)1 0 0 m l/n i i n2 5 0 m l/m i nB.1 2 5 m l/m i nE.5 0 0 m l/m i nC.2 0 0 m l/m i n l1 5 .大量出汗后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CE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血容量减少,肾小球毛细血管压降低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肾素分泌增加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肾小球滤过减少D.肾小管中溶质浓度增加,水重吸收增加1 6 .对于胃酸分泌的叙述,卜 一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BCDE分泌盐酸的壁细胞主要分布在胃底及胃体部,胃窦部基本上没有H K-A T P 酶在H 分泌中起关键作用H 的分泌与K 的向细胞内转运相耦联甲氟咪呱是壁细胞上胃泌素受体的阻断剂胃窦和十二指肠内p H 降低到一定程度对胃酸分泌有负反馈作用1 7 .激素的作用方式不包括AD远距分泌诱导分泌B.E.旁分泌神经分泌C.自分泌1 8 .膜结构的液态镶嵌模型以I)蛋自质双分子层为骨架脂质双分子层为骨架B.E.胆固醇双分子层为骨架单糖双分子层为骨架AC.核糖双分子层为骨架1 9 .关于细胞膜物质转运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BCDE.程单纯扩散是脂溶性和分子量小的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的过程易化扩散是经载体和通道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单纯扩散是物质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易化扩散是物质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主动转运是细胞膜通过耗能、在蛋自质的帮助下、使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侧转运的过2 0 .关于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A.B.C.D.E.钠泵主动转运造成细胞膜内外N a,、K分布不均是形成生物电的基础安静状态下的膜只对K,有通透性,因此静息电位就相当于K 平衡电位动作电位的幅度相当于静息电位值与超射值之和应用N a.通道特异性阻断剂河豚毒(T T X)后动作电位不再产生在复极晚期,N a-K*泵的转运可导致超极化的正后电位2 1 .细胞外液K 浓度增加时,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A.不变B.减小C.增大D.先减小后增大E.先增大后减小2 2.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中的关键离子是A.Ca2D.Cl2 3.正常成年男性血液中红细胞数量为A.4.OXIO7L-IO.OXIO7LC.100X107L-3.0X1010/LE.4.O XIO V L-IO.0X10l2/L2 4.下列关于白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B.K C.NaE,FeB.100X107L300X107LD.4.5X10I2/L-5.5X107LA.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具有吞噬细菌、清除异物、衰老红细胞和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作用B.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肝素具有抗凝作用C.嗜碱性粒细胞颗粒内含有组胺和过敏反应物质可引起变态反应D.嗜酸性粒细胞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速发型变态反应中的作用E.T细胞与体液免疫有关2 8.浦肯野细胞4期缓慢自动去极化的形成机制是25.血浆中的抗凝物质是A.血小板因子D.抗凝血酶HI26.肝素的抗凝机制是A.与血液中的纤维蛋臼结合D.增强抗凝血酶III的活性27.下列不属于红细胞特性的是A.可塑变形性D.趋化性B.凝血因子IXa C.Ca*E.凝血因子VfflB.使凝血酶失活 C.与血浆中的Ca2+结合E.抑制纤维蛋白的形成B.渗透脆性 C.通透性E.悬浮稳定性2 9.窦房结成为心脏的正常起搏点的原因是A.外流减弱,K内流增强C.K,外流减弱,Na,内流增强E.Na外流减弱,K内流增强B.外流减弱,C 1内流增强D.K*外流减弱,C a,内流增强A.100 200nli B.200 400ml C.400 600mlI).600800ml E.8001000mlA.没有平台期C.0期去极化幅度小E.无明显复极1期和2期30.动脉血压升高时可引起A.心交感神经兴奋D.窦神经传入冲动减少31.正常人潮气量的数值约为B.4期自动去极化快于浦肯野细胞D.0期去极化速率慢B.心迷走神经兴奋 C.交感缩血管神经兴奋E.主动脉弓传入冲动减少32.肺活量为A.补吸气量+补呼气量B.补吸气量+潮气量C.补吸气量+补呼气量+潮气量D.补吸气量+余气量E.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余气量3 3.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A.气体交换B.肺通气C.肺换气D.内呼吸E.外呼吸3 4.下列哪项不是胃液的成分A.内因子B.胃蛋白酶原C.糜蛋白酶D.黏液E.H C O.;3 5.胃内因子的作用是A.激活胃蛋白酶原B.刺激胃酸分泌C.与维生素加结合形成复合物,易于回肠主动吸收D.刺激胰酶分泌E.激活胰蛋白酶原3 6.下列哪项不是胰液的成分A.胰蛋白酶B.糜蛋白酶C.竣基肽酶D.肠激酶E.胰淀粉酶3 7.下列哪项不是胆汁的作用A.中和部分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B.乳化脂肪,增加脂肪与脂肪酶作用的面积C.使不溶于水的脂肪分解产生脂肪酸、甘油一酯和脂溶性维生素等处于溶解状态D.分解部分脂肪,产生脂肪酸、甘油一酯等E.通过胆盐肠肝循环,刺激胆汁分泌,发挥利胆作用3 8.体温是A.口腔温度 B.腋窝温度C.直肠温度D.机体深部平均温度 E.皮肤温度3 9 .体温处于最低的时间是A.清晨2 6时 B.上午6 8时D.晚 8 1 2 忖 E.午夜4 0.安静时,体内代谢最旺盛的器官是C.下 午 1 6时A.心脏 B.大脑D.肾脏 E.小肠C.肝脏二、B型题(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同在考题前列出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考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每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口 2 题共用备选答案A.3 5.0-3 6.0 B.3 6.0-3 7.4 D.3 6.9-3 7.9 E.3 7.9-3 8.9 1 .正常人口腔的平均温度是2 .正常人腋窝的平均温度是C.3 6.7-3 7.7 c 3 5题共用备选答案A.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B.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C.单纯扩散D.原发性主动转运 E.继发性主动转运3.C 1顺浓度梯度通过细胞膜4.N a进入细胞5.N a,出细胞 6 8题共用备选答案A.去甲肾上腺素B.肾上腺素C.5-羟色胺D.乙酰胆碱E.多巴胺6.心 脏的交感神经节前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7.心 脏的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8 .交感缩血管神经节后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9 1 2题共用备选答案A.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B .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呼出的最大气体量C.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D.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E.一次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9.肺活量1 0 .用力肺活量1 1.肺通气量1 2.肺泡通气量v v一、A型题1 .答案:B解析:生理学中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体液,即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2 .答案:A解析:单纯扩散是脂溶性和分子量小的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能以单纯扩散跨膜流动的物质都是脂溶性的和少数分子量很小的水溶性物质,而较大的极性分子如葡萄糖则很难以单纯扩散方式直接通过质膜。3 .答案:D解析: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产生的局部去极化电位变化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4 .答案:C解析: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是复极化过程2期变得非常缓慢。5 .答案:B解析:从房室瓣关闭到主动脉瓣开启前的这段时期心室的收缩不能改变心室的容积,称为等容收缩期。6.答案:E解析:等容舒张期末,心室舒张,室内压急剧下降,所以主动脉压最低。7.答案:B解析:生理剂量糖皮质激索的作用包括:升高血糖、使血小板增多、促进蛋白质分解及激素允许作用并使中性粒细胞增加。8.答案:B解析: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心率减慢、胃肠运动加强、逼尿肌收缩、瞳孔缩小、汗腺分泌减少。9.答案:E解析:血浆与组织液含有的晶体物质相等,所以晶体渗透压基本相等。10.答案:B解析:右心衰竭时,回心血流受阻,毛细血管血压增高导致组织液生成增加而出现水肿。11.答案:B解析: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力约占肺总弹性阻力的1/3左右,而表砥张力则占2/3 左右。12.答案:E解析:知觉的基本特性包括整体性、理解性、选择性、恒常性。13.答案:A解析:在近端小管前半段Na进入上皮细胞的过程与葡萄糖的转运相偶联,所以葡萄糖主要在这个部位被重吸收。1 1.答案:B解析:正常成年人肾小球滤过率平均值为125ml/min,15.答 案:A解析:当机体大量出汗后会导致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从而使尿量减少。16.答案:D解析:甲氟咪呱是组胺受体的阻断剂,可阻断组胺与壁细胞的反应。17.答案:D解析:激素的作用方式有远距分泌、旁分泌、自分泌和神经分泌。18.答案:D解析:膜结构的液态镶嵌模型认为膜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骨架,其间镶嵌有不同结构的蛋白质。19.答案:E解析:单纯扩散是脂溶性和分子量小的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易化扩散是经载体和通道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是物质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主动转运是细胞膜通过耗能、在蛋白质的帮助下、使物质由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2 0.答案:C解析:由于静息电位通常为负值,故动作电位的幅度相当于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与超射值之和。21.答案:B解析:安静状态下的膜只对K*有通透性,因此静息电位就相当于K平衡电位;当细胞外液K浓度增加时,膜内外K浓度差减小,跨膜电位差减小,故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减小。22.答 案:A解析:兴奋.收缩偶联因子是Ca。23.答案:D解析:我国成年男性红细胞数量为4.5X10,25.5 X 1 0 7 L,女性为3.5X 10l25.OX 10,2/LO24.答案:E解析:淋巴细胞参与免疫应答反应,T 细胞与细胞免疫有关,B细胞与体液免疫有关。25.答案:D解析:丝氨酸蛋白醐抑制物中最重要的是抗凝血酶川,通过与凝血因子FIXa,FXa、FXIa、FXUa等分子活性中心的丝氨酸残基结合而抑制酶的活性。26.答案:D解析:肝素是一种酸性粘多糖,主要通过增强抗凝血酶III的活性间接发挥抗凝作用。27.答 案:D解析:红细胞特性有可塑变形性、渗透脆性、悬浮稳定性,同时红细胞膜具有一定通透性。28.答案:C解析:浦肯野细胞4 期自动去极化形成的离子机制包括一种外向电流(Ik)的逐渐减弱和一种主要由Na+负载的内向电流(If)逐渐增强。29.答案:B解析:窦房结细胞4 期自动去极化快于浦肯野细胞,可先于心肌其他细胞产生动作电位。30.答 案:B解析: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动脉壁被牵张的程度升高,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刺激加强,经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入延髓孤束核、延髓腹外侧心血管中枢,使迷走神经紧张性活动加强。31.答案:C解析:潮气量是指每次平静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正常人为400600巾 1。32.答案:C解析:肺活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潮气量。33.答案:C解析:肺换气是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问的气体交换过程。34.答案:C解析:胃液的成分包括壁细胞分泌的盐酸和内因子;主细胞分泌的胃蛋白酶原;黏液细胞分泌黏液和HC03。35.答案:C解析:内因子能与食物中维生素B12结合,形成一复合物,易于被回肠主动吸收。36.答案:D解析:胰液蛋白水解酶主要有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和竣基肽酶:胰脂肪酶主要是胰脂酶、辅酯酚和胆固静酯水解酶等,胰淀粉酶。37.答案:D解析:弱碱性的胆汁能中和部分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胆盐:可乳化脂肪,增加脂肪与脂肪酶作用的面积,加速脂肪分解;胆盐形成的混合微胶粒,使不溶于水的脂肪分解产生脂肪酸、甘油-酯和脂溶性维生素等处于溶解状态,有利于肠黏膜的吸收;通过胆盐肠肝循环,刺激胆汁分泌,发挥利胆作用。38.答 案:D锯析:一般所说的体温是指身体深部的平均温度。39.答 案:A解析:一般清晨2 6 时体温最低,午 后 1 6 时最高。40.答案:C解析:安静时,肝脏体内代谢最旺盛的器官,产热量最大,是主要的产热器官。二、B型题答案:1.C2.B解析:正常人口腔的平均温度是36.7 37.7,所 以 1题答案为C;正常人腋窝的平均温度是36.037.4,所以2 题答案为B。答案:3.B4.B5.D解析:经通道易化扩散指溶液中的Na、C l、C a、K等离子,借住通道蛋白的介导,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扩散,所以3、4 题答案为B;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称原发性主动转运,介导这一过程的膜蛋白为离子泵,普遍存在的离子泵是Na、K泵,所以5 题答案为D。答案:6.D7.D8.A解析:心交感神经节后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去甲肾上腺索,但心交感神经节前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所以6 题答案为D;心交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M型胆碱受体,所以7 题答案为D;缩血管神经纤维都是交感神经纤维,称交感缩血管神经,其节后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所以8 题答案为A。答案:9.BIO.Ell.A12.D解析: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呼出的最大气体量称为肺活量,所以9 题答案为B;一次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称为用力肺活量,所 以 10题答案为E;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称为肺通气量,所 以 11题答案为A: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称为肺泡通气量:所 以 12题答案为 D。2013年药学(中级)职称试题 基础知识篇附答案(二)一.A型题(以下每一道题下面均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1 蛋白质三维结构的形成和稳定主要取决于ACE2氨基酸的组成、顺序和数目温度、p H 和离子强度等环境条件肽链内的二硫键加入下列试剂不会导致蛋白质变性的是AB.次级键,如氢键、盐键、范德华力和疏水键D.肽链问的二硫键I)尿素硫酸镂在 5 7 0 m m 处有最大吸收峰的是天冬氨酸D N AB.盐酸胭E.浓酒精B.蛋白质变性E.玮三酮反应C.十二烷基磺酸S D SC.色氨酸3AD4D N A 变性时紫外光吸收值达到最大值的5 0%时的温度称为I)融解温度T mD N A 复性B.增色效应E.核酸分子杂交C.减色效应D N A 变性时双螺旋松解,在 2 6 0 n m 波长处紫外吸收0 D 2 6 0 值增加是融解温度T mD N A 复性B.增色效应E.核酸分子杂交C.减色效应热变形的D N A 经缓慢冷却后,两条互补链可重新恢复天然的双螺旋构象称为融解温度T mD N A 复性B.增色效应E.核酸分子杂交C.减色效应H b的第一个亚基与0 2 结合后促进其他亚基与0 2 结合称为协同效应竞争性抑制B.变构效应E.非竞争性抑制C.不可逆性抑制A5AD6AD7AD8 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具有下列哪种动力学效应ADV m 不变,K m 增大V m 减 小,K m 不变B.V m 不变,K m 减小E.V m 增大,K m 增大C.V m 增大,K m 不变9ABCDE下列关于酶活性中心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活性中心是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发挥催化功能的部位活性中心的基团按功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结合基团,一类是催化基团酶活性中心的基团可以是同一条肽链但在一级结构上相距很远的基团不同肽链上的有关基团不能构成该酶的活性中心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也参与对底物的催化1 0.酶原激活的实质是A 激活剂与酶结合使酶激活B.酶蛋白的别构效应C 酶原分子空间构象发生了变化从而形成或暴露出活性中心D 酶原分子一级结构发生改变E.生物自我保护的方式1 1.下列哪种糖无还原性A.麦芽糖B.蔗糖C.阿拉伯糖D.木糖E.果糖1 2.,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的反应不需要下述哪种物质A.乙酰C o AB.硫辛酸C.T P PD.生物素E.N A D+1 3.,下面哪种醐在糖酵解和糖异生作用中都起作用A.丙酮酸激酶B.丙酮酸段化酶C.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D.己糖激酶E.果糖T,6-二磷酸酯酶1 4.下列关于糖异生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由非糖物质乳酸、丙酮酸等转变成糖原或葡萄糖的过程B.糖异生的四个关键酶分别为丙酮酸竣化酶,P E P 段激酶,果糖双竣酶T 和葡萄糖-6.磷酸酶C.糖异生能使人体在空腹或饥饿时,维持血糖浓度稳定D.糖异生能参与补充或恢复肝脏糖原储备E.长期禁食后,肾糖异生作用减弱1 5 .下列氨基酸中哪一种不可能提供一碳单位A.丝氨酸 B.甘氨酸 C.组氨酸D.丙氨酸 E.色氨酸1 6 .取某蛋白质样品5 m g,测得其中共含氮0.4 m g,该样品蛋白质百分含量是A.6.2 5%B.2 5%C.5 0%D.1 7.A.7 5%E.2 0%在 2 8 0 n m 波长附近具有最大吸收峰的氨基酸是天冬氨酸 B.色氨酸C.丝氨酸D.1 8.A.苯丙氨酸 E.赖氨酸关于稳定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的作用力,其中错误的是疏水作用 B.离子键C.氢键D.1 9.A.B.D.2 0.A.范德华力 E.肽键血红素是由下列哪项组成2条 a链,2条 B链,血红素辅基2 条 a链,2条 B链 C.2条 a链,血红素辅基2条 B链,血红素辅基 E.以上均不对蛋白质变性是由于蛋白质分子发生沉淀 B.蛋白质中一些氨基酸残基受到修饰C.E.2 1.A.肽键断裂,一级结构遭破坏 D.多肽链净电荷为0次级键断裂,天然构象破坏H b 0 2 解离曲线是S 形的原因是H b 含有F e 2+B.H b 含有血红素C.H b 属于变构蛋白D.H b 能与C 0 2 结合和解离 E.H b 能与0 2 结合和解离2 2 .下列利用分子筛原理的技术是A.凝胶过滤 B.凝胶电泳 C.阳离子交换层析D.阴离子交换层析 E.透析2 3 .只存在于R N A 而不存在于D N A 中的碱基是A.鸟喋吟 B.腺 口 票 吟 C.胞嗑咤D.尿嚅咤 E.胸腺喘唬2 4 .下列关于D N A 双螺旋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向平行的双链结构 B.右手螺旋结构C.A始终与T配对,G始终与C配对 D.维持双螺旋稳定的主要力是碱基堆积力和离子键E.碱基平面与线性分子结构的长轴相垂直2 5.核酸中核甘酸问的连接方式是A.糖肽键 B.3 ,5 磷酸二酯键 C.2,3 磷酸二酯键D.2 ,5 磷酸二酯键 E.氢键2 6.下列关于t R N A 的叙述错误的是A.分子中富含稀有碱基 B.二级结构是三叶草型C.T V C 环具有与核糖体表面特异位点连接的部位I).二氢尿嗜咤环与氨基酰t R N A 合成前特异性辨认有关E.氨基酸臂5 端为C C A-O H2 7.下列对m R N A 和 r R N A 的描述错误的是A.m R N A 具有多聚A 尾结构B.多数m R N A 分子在5 -端有帽子结构C.成熟m R N A 分子编码序列上每3 个核甘酸为一组,称为三联体密码I).r R N A 的功能是与核甘酸蛋白组成核糖体,在细胞质作为蛋白质合成场所E.r R N A 在细胞内含量较少,约占R N A 总量的跳2 8 .下列关于T m 值的叙述,错误的是A.D N A 变性从解链开始到解链完成,紫外光吸收值达到最大时的温度B.G含量越高,T m 值越大 C.C含量越高,T m 值越大D.核酸分子越大,T m 值越大 E.T含量对,T m 值影响较小2 9 .关于酶分子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单纯酶仅由氨基酸残基构成B.结合前由蛋白质和非蛋白质组成,全酶=醐蛋白+辅的C.辅酶与酶蛋白以非共价键疏松结合,可用透析等简单方法分离I).辅基与酶蛋白以共价键牢固结合,不能用透析等简单方法分离E.辅助因子参与酶的催化过程,在反应中传递电子、质子或一些基团3 0 .下列关于酶促反应的特点,错误的是A.具有极高的效率 B.绝对特异性 C.相对特异性D.立体异构特性 E.不可调节性3 1.糖酵解途径的关键酶是A.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B.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果糖二磷酸酶TC.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丙酮酸竣化酶D.果糖二磷酸酶T、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E.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醐T、B-羟丁酸脱氢酶3 2.三竣酸循环的关键酶是A.丙酮酸竣化酶、异柠檬酸脱氢酶、a-酮戊二酸脱氢前B.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能、a-酮戊二酸脱氢酶C.丙酮酸竣化酶、柠檬酸合酶、a-酮戊二酸脱氢酶D.丙酮酸激酶、异柠檬酸脱氢酶、a-酮戊二酸脱氢酶E.丙酮酸激酶、柠檬酸脱氢酶、a-酮戊二酸脱氧酶3 3.关于三竣酸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三大营养物质的分解的共同途径B.为其他合成代谢提供小分子前体C.I m o l 乙酰乙酸经三竣酸循环彻底氧化再经呼吸链氧化磷酸化共产生16m o l A T PD.I m o l 葡萄糖经有氧氧化全过程彻底生成C 0 2 和 H 2 0,总共生成3 6或 3 8 m o l A T PE.每次三竣酸循环氧化1 分子乙酰C o A,同时产生2 c 0 2,3 N A D H+H+,1F A D H 2,1G T P3 4.关于磷酸戊糖途径的叙述,错误的是A.产生5-磷酸核糖,参与核甘酸及核酸的合成B.产生的N A D PH+H+是体内许多合成的供氢体C.受 N A D PH/N A D P+比值的调节D.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是磷酸戊糖途径的限速酶E.产生的N A D PH+H+维持谷胱甘肽的氧化性状态3 5.糖原合成中,葡萄糖的直接供体是A.U D PG B.A D PG C.G D PGD.1-磷酸葡萄糖 E.6-磷酸葡萄糖3 6.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不包括A.酶浓度 B.底物浓度 C.温度I).p H E.底物的纯度3 7 .下列关于胰岛素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促进肌、脂肪组织等的细胞膜葡萄糖载体将葡萄糖转运入细胞B.通过增强磷酸二酯酶活性,降低C A M P水平,使糖原合酶活性降低、磷酸化酶活性增强C.通过激活丙酮酸脱氢能磷酸酶而使丙酮酸脱氢能激活,加速丙酮酸氧化为乙酰C oA,从而加快糖的有氧氧化I).通过抑制磷酸烯醉式丙酮酸竣激酶的合成以及促进氨基酸进入肌组织并合成蛋白质,减少糖异生的原料,抑制肝内糖异生E.通过抑制脂肪组织内的激素敏感性脂肪酣,可以减缓脂肪动员的速率3 8.下列关于乳酸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肌内糖异生活性低,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因此肌内生成的乳酸既不能异生成糖,也不能释放出葡萄糖B.肝内糖异生活跃,有葡萄糖-6-磷酸酶可水解6-磷酸葡萄糖,释放出葡萄糖C.肌内生成的乳酸通过细胞膜弥散进入血液后,再入肝,在肝内异生为葡萄糖I).可避免损失乳酸以及防止因乳酸堆积引起酸中毒E.乳酸循环过程不耗能3 9 .脂 肪 酸 P氧化的过程是A.脱氢f 加水一再脱氢一硫解 B.脱氢一再脱氢f 加水一硫解C.脱氢一硫解再脱氢1f 加水 D.脱氢,一再脱氢f 硫解一加水E.加水一脱氢一再脱氢一硫解4 0 .下列关于酶的调节的描述,错误的是A.酶原是指醐刚合成或初分泌时的无活性前体B.引起酶蛋白生物合成量增加的作用称为诱导作用,相反的作用称为阻遏作用C.在调节酶活性的方式中,发生变构效应,其中的变构酶通常不是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I).某些外源性药物可通过诱导或阻遏影响蛋白质的合成量E.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免疫性质不同4 1.下列关于酮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酮体的合成原料是葡萄糖无氧酵解产生的大量乙酰C oAB.2分子乙酰C oA 在肝细胞线粒体B-酮脂酰C oA 硫解酶的作用下,缩合成乙酰乙酰C oA,并释出1 分子 C oA SHC.乙酰乙酰C oA 在 H M G C oA 合成醐的催化下,再 与 1 分子乙酰乙酰C oA 缩合生成H M G C oA,并释出1 分子 C oA SHI).H M G C oA 在 H M G C oA 裂解酶作用下,裂解生成乙酰乙酸和乙酰C oAE.酮体对机体具有较强毒性,少量即可引起酮症酸中毒4 2.脂肪酸合成中的N A D P H+H+来源于A.T C A 循环B.葡萄糖无氧酵解C.糖异生途径1).磷酸戊糖途径E.脂 肪 酸 B氧化4 3.下列关于磷脂的描述正确的是A.磷脂分为甘油磷脂和鞘脂B.甘油磷脂是生物膜的重要组分,参与细胞识别及信息传递C.鞘脂作为构成生物膜脂质双层的基本组分,参与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及转运I).只有少数组织细胞内质网可以合成甘油磷脂E.多种磷脂酶作用于甘油磷脂分子中的同一酯键,使甘油磷脂水解4 4.下列关于胆固醇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A.机体所需的胆固醇主要通过食物摄取B.以乙酰C o A、NA D P H+H+等为原料,首先合成脂酰C o AC.H M G C o A 合成酶催化生成M VAD.胆固醇可转化为胆汁酸、类固醇激素及维生素D等E.胆固醇分解为脂酰C o A,通过脂酸6氧化过程从体内清除4 5 .下列关于脂类在体内转运的叙述,错误的是A.C M 是外源性甘油三酯及胆固醇的主要运输形式B.VLD L运输内源性胆固醇C.LD L由VLD L在血浆中转变而来,转运肝合成的内源性胆固醇D.H D L将胆固醇从肝外组织转运至肝E.F C 为细胞膜摄取,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4 6 .下列关于K m 的叙述,错误的是A.等于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B.可表示酶与底物的亲和力C.酶的特征常数I).与酶浓度有关E.单位为m m o l/L4 7 .下列哪项不是氨基酸脱氨基作用A.氧化脱氨基作用B.转氨基作用C.联合脱氨基作用D.喋吟核甘酸循环E.鸟氨酸循环4 8 .下列关于氨的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A.体内氨的来源主要有组织中氨基酸脱氨基作用、肠道吸收的氨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氨B.血中氨主要NH 3-H 20形式运输 C.体内的城在肾脏合成尿素D.尿素通过喋吟核甘酸循环合成 E.合 成 1 分子尿素消耗1 分子A T P4 9 .消化管内蛋白酶的活性调节方式是A.酶原激活 B.变构调节 C.共价修饰调节D.诱导 E.阻遏5 0.取某蛋白质样品2.0m l,测得其中含氮m g,该样品的蛋白质浓度是A.6.25 m g/m lI).25.Om g/m l5 1.别口票吟醇治疗痛风的机制是A.抑制黄喋吟氧化酶D.抑制腺昔脱氢酶B.16.Om g/m lE.5 0.Om g/m lB.抑制尿酸脱氢酶E.抑制核甘磷酸化酶C.12.5 m g/m lC.抑制鸟喋吟脱氢酶二、B 型题(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同在考题前列出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考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每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1 2 题共用备选答案A.氢键 B.离子键C.肽键D.疏水键E.酯键1.稳定蛋白质分子一级结构的化学键是2.稳定蛋白质分子二级结构的化学键是34 题共用备选答案A.氢键 B.二硫键 C.肽键D.范德华力 E.酯键3.稳定蛋白质分子四级结构的化学键是4.对稳定蛋白质构象通常不起作用的化学键是56 题共用备选答案A.氨基酸序列改变 B.肽键断裂 C.空间构象破坏D.水化膜破坏 E.水解5.蛋白质变性是由于6.蛋白质盐析的原理是79 题共用备选答案A.氨基酸序列B,B-折叠C.亚基I).结构域E.模序7.两个或三个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互接近,形成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空间结构8.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形式9.具有独立的三级结构,但本身无活性的多肽链1011题共用备选答案A.协同效应B.变构效应C.不可逆性抑制D.竞争性抑制E.非竞争性抑制10.有机磷酸酯类抑制胆碱酯酶11.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1214题共用备选答案A.己糖激酶B.磷酸化酶C.肉碱酯酰转移酶ID.丙酮酸竣化酶E.HMGCoA合成酶12.糖原分解的关键酶13.糖异生的关键前14.脂 肪 酸 B 氧化的限速酶1517题共用备选答案A.CMB.VLDLC.LDLD.HDLE.FC15.外源性甘油三酯及胆固醉的主要运输形式16.参与胆固醇的逆向转运17.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的主要形式一、A 型题1.答案:B解析:蛋白质三维结构的形成和稳定主要靠次级键,如氢键、盐键、范德华力和疏水键。2.答案:D解析:能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化学因素有强酸、强碱、尿素、去污剂、重金属、三氯醋酸、浓酒精等。3.答案:E解析:氨基酸与年二酮共热,形成蓝紫色化合物,在 570nm处有最大吸收,可进行氨基酸定量分析。4.答案:A解析:DNA变性时紫外光吸收值达到最大值的50%时的温度称为融解温度Tm。5.答案:B解析:当 DNA变性时双螺旋松解,在 260nm波长处紫外吸收0D260值增加为增色效应;除去变性因素后,单链DNA变双链,0D260值减小称为减色效应。6.答案:D解析:DNA的复性现象又称为退火,即热变形的DNA经缓慢冷却后,两条互补链可重新恢复天然的双螺旋构象。7.答案:A解析:一个亚基与其配体结合后,能影响此寡聚体中另一亚基与其配体的结合能力称为协同效应。8.答案:A解析:酶促反应Vm不因有竞争性抑制剂的存在而改变,而竞争性抑制剂可使酶的表观Km增大。9.答案:D解析:酶活性中心是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发挥催化功能的部位,按功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结合基团,一类是催化基团,酶活性中心的基团可以是同条肽链但在一级结构上相距很远的基团,也可以是不同肽链上的有关基团构成,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也参与对底物的催化。10.答案:C解析:酶原激活是酶原向酶的转化过程,实际上是酶的活性中心形成或暴露的过程。11.答案:B解析:麦芽糖、阿拉伯糖、木糖、果糖都有还原性。12.答案:D解析:参与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反应的辅酶有:乙酰CoA、硫辛酸、TPP、NAD+及 FAD。1 3.答案:C解析: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在糖酵解和糖异生作用中都起作用。1 1.答案:E解析:由非糖物质乳酸、丙酮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成糖原或葡萄糖的过程称为糖异生,糖异生只有在肝脏、肾脏发生。糖异生的四个关键酶分别为丙酮酸竣化酶、P E P 竣激酶、果糖双竣酶T 和葡萄糖-6-磷酸酶。糖异生能使人体在空腹或饥饿时,维持血糖浓度稳定,并参与或恢复肝脏糖原储备。长期禁食后,肾糖异生作用增强从而能够维持酸碱平衡。1 5 .答案:D解析:-碳单位主要来自丝氨酸、甘氨酸、组氨酸、色氨酸的分解代谢。1 6 .答案:C解析:C蛋白质=样品含氮克数X 6.2 5/样品总质量=0.4 m g X 6.2 5/5 m g=5 0%。1 7 .答案:B解析:色氨酸、酪氨酸在2 8 0 n m 附近有最大吸收峰。1 8 .答案:E解析:稳定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的作用力有疏水作用、离子键、氢键、范德华力。1 9 .答案:A解析:血红蛋白由2条 a链,2条 B链,血红素辅基组成。其功能是通过血红素中的F e 2+与氧结合,行使运输氧的作用。2 0 .答案:E解析:变性是由于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蛋白质特定空间结构被破坏,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及生物活性丧失。蛋白质变性的实质是维系空间构象的次级键破坏导致的空间构象破坏。2 1 .答 案:C解析:一个氧分子与H b 亚基结合后可引起亚基构象变化,称为变构效应,小分子0 2 称为变构剂,H b则称为变构蛋白。H b 中第一个亚基与0 2 结合后,促进第二、三亚基与0 2 结合,当前三亚基与0 2 结合后,又大大促进第四亚基与0 2 结合。2 2 .答 案:A解析:凝胶过滤又称分子筛层析,层析柱内填满带有小也的颗粒,一般由葡聚糖制成。蛋白质溶液加于柱的顶部,任其往下渗漏,小分子蛋白质进入孔内,因而在柱中滞留时间较长,大分子蛋白质不能进入也内而径直流出,因此不同大小的蛋白质得以分离。2 3.答案:D解析:构成R N A 的碱基有A、G、C、U,尿喀唯(U)是 R N A 中特有的碱基。2 4.答案:D解析:D N A 双螺旋结构的要点包括(D D N A 是一反向平行的双链结构,脱氧核甘酸和磷酸骨架位于双链的外侧,碱基位于内侧,两条链的碱基之间以氢键相连接。A始终与T配对,G始终与C配对。碱基平面与线性分子结构的长轴相垂直。一条链的走向是5 -3 ,另一条链的走向是3-5 ;(2)D N A 分子是右手螺旋结构。螺旋每旋转一周包含1 0 b p,每个碱基的旋转角度为30。碱基平面之间相距0.34n m,螺距为3.4n m,螺旋直径为2 n m。D N A 双螺旋分子存在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3)维持双螺旋稳定的主要力是碱基堆积力和氢键。2 5 .答案:B解析:核甘酸C-3原子的羟基能够与另一个核昔酸C-5 原子的磷酸基团缩合形成3,5 磷酸二酯键,生成一个二聚脱氧核甘酸分子。2 6 .答 案:E解析:I R N A 分子中富含稀有碱基,包括双氢尿嗑咤(D H U)、假尿喀咤(W)和甲基化的喋吟(mG,mA)。t R N A的二级结构是三叶草型结构,基本特点是:(1)二氢嗑陡环,环中含有稀有碱基D H U,此环与氨基酰t R N A合成酶的特异性辨认有关;(2)反密码子环:环上有反密码子,不同的t R N A,构成反密码子的核甘酸不同;(3)可变环:含稀有碱基较多,不同的t R N A 碱基组成差异较大;(4)T w C 环:环中含胸背、假尿甘和胞背,此环上具有与核糖体表面特异位点连接的部位;(5)氨基酸臂:3 端为C C A-O H,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t R N A 的三级结构是倒L型。2 7 .答案:E解析:A、B、C、D 项均符合mR N A 和 rR N A 的特点,E不正确,rR N A 在细胞内含量最多,约占R N A 含量的 8 0%以 H,mR N A 占 R N A 总量的3%。2 8 .答案:A解析:D N A 变性从解链开始到解链完成,紫外光吸收值达到最大值的5 0 断寸的温度。2 9 .答 案:B解析:醐按分子组成分为单纯酶和结合酣。单纯酶仅由氨基酸残基构成;结合醐由蛋白质和非蛋白质组成,全酶=酶蛋白+辅助因子。辅助因子包括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和金属离子。辅酶与酶蛋白以非共价键疏松结合,可用透析等简单方法分离;辅基与酶蛋白以共价键牢固结合,不能用透析等简单方法分离。辅助因子参与酶的催化过程,在反应中传递电子、质子或一些基团。3 0 .答案:E解析:酶促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