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8:第5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pdf
第5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高居目国最新考纲考纲解读考法指南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掌握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2 .理解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影响。3.掌握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能进行相关的计算。以区域图、景观图、示意图和实际应用案例为切入点,考查昼夜长短及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及变化、四季变化及应用,侧重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如 2 01 7 全国卷HITIO T I、2 01 7 全国卷H T 5、2 01 4 全国卷I T 3 等。考 点1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夯基础测知识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定义:地球绕运动。,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绕转(2)方向:j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绕转(3)周期:一个(3 6 5 日6时 9分 1 0秒)。(4)轨道与速度时间:7月初、公转速度:L521 亿 km太阳 京 1.471 亿 fan 时间:1月初 公转速度:_近、远日点与二至日不同,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陶圆回国(1)时间上的区别: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 2 月 2 2 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 2 2 日前后。(2)在公转轨道上的区别: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东,远日点的位置较夏至日靠东。/夏至日/远日点彳 底 .近 日点 太阳/冬 至 日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面的交角就是。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261(2)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在之间的往返移动,形成四季更替。陶用If目雷春分和秋分的异同点相同点:此日太阳都直射赤道。不同点:春分是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进入北半球经过赤道时的节气;秋分是太阳直射点由北半球进入南半球经过赤道时的节气。决定了五带的范围a.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b.的度数=90。一黄赤交角的度数。决定了有无直射现象和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a.及其之间有太阳直射现象。b.及其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3)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叫做年,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一年。自我检测读黄赤交角形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黄赤交角的概念:A面(即黄道平面)同B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影响:引起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3)当黄赤交角增大1。时,热带范围(增大、缩小)度,温带范围(增大、缩小)度,寒带范围(增大、缩小)度。匚 重 难 突 破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口考向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 .掌握线线关系、线面关系和面面关系的方法(1)地轴与赤道平面是垂直的。(2)太阳光线始终与晨昏线垂直。(3)地轴与黄道平面成66。34,交角。(4)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成2 3。2 6,交角。2 .黄赤交角的影响(1)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运动规律见下图。夏至日(6月2 2日前后).朱-:-占三.一 2 32 6 N/日点/秋 分 日(9月2 3日前后)4-忌 一0。春分日(3月2 1 H前后)/日 点.-.您.-2 3。2 65冬至日(1 2月2 2日前后)陶团回国关 注“一 向三线六点”即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南、北回归线和赤道,二分二至日和近、远日点。学会正确判断一年中任何一天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半球位置和移动方向,对我们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有很大帮助。(2)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具体影响_黄赤交角变大(小)黄赤交角等于0太阳直射点的范围扩大(缩小)直射赤道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的范围扩大(缩小)无极昼、极夜现象五带的范围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缩小);温带的范围缩小(扩大)无五带划分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无变化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年变化幅度增大(减小)(赤道与寒带除外)始终昼夜平分季节的变化变化明显(不明显)无季节变化flUg在练模拟得高分(2017 高 考 全国卷IH)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T: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据此完成1 2 题。1.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C.丁丙甲乙 D.甲丙乙丁2.当天可能是()A.4 月 28日 B.6 月 28日C.9 月 2 日 D.11月 2 日(2018西安铁中模拟)下图为黄道平面与地球球面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图中点为黄3.若太阳直射点到达点时.,北京时间刚好为18时 36分,则点所在经度为()A.30E B.59WC.21 E D.无法确定4.已知点的纬度为15ON,某年太阳直射点移动到该点的日期恰好为5 月 1 日。据此推测,这一年11月 1 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最可能为()A.10.5 S B.15 SC.19.5 S D.24 S考 点2 昼夜长短的变化夯基础测知识昼夜长短的变化(1)典型图示图1图2 图3夏至日 春、秋分日 冬至日(2)变化规律时间变化特点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各地,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图 1 中北半球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各地,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图 3 中南半球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春、秋分日图 2 代表的时间是每年的3 月 2 1 日或9 月 2 3 日前后,全球各地因副陶图地方时和昼夜变化幅度的规律(1)越接近赤道的地区,其昼长越接近1 2 小时,日出地方时越接近6 时,日落地方时越接 近 1 8时。(2)越接近赤道的地区,一年中昼夜变化幅度越小,即越接近0;远离赤道的地区,一年中昼夜变化幅度越大。(3)越接近二分日,其昼长越接近1 2 小时,日出地方时越接近6 时,日落地方时越接近1 8时。I自我检测读昼长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二分二至日的昼长分布规律: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昼,夜,纬度越高,昼越,夜越,地区出现极昼;南半球正好相反。冬至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昼,夜,纬度越高,昼越,夜越,地区出现极夜;南半球正好相反。春、秋分日,太阳直射,全球昼夜。(2)从每年的1 2 月 2 2 日(冬至日)到次年6 月 2 2 日(夏至日)期间,太阳直射点从向北运动到北回归线,北半球昼变,夜变(即从昼最短、夜最长一昼夜等长一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正好相反。_ 重难突破(3)北半球夏半年,即从3 月 21日(春分日)到 9 月 2 3 日(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先向(南、北)移,再向(南、北)移,该时段北半球各地白昼先变、到最长,然后变。:明考向提能力口考向一昼夜长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1.看昼夜弧长一定昼夜长短晨昏线把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与夜弧,所求地所在的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则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如 图 1所示)图12.看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昼夜长短分布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的状况。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如图2、图 3 所示)3.看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一定昼夜长短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的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南、北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将变长,夜将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如图4 所示)太阳立射点北移过程,北半球各纬度档(P,)变长,夜变短.|北移北长|北极点周围极辰范雨变大|太阳直射点南移过程,南半球各纬度昼(P。变长,夜变短|南移而县长|南极点周阳极.昼范闺变大|图44.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一定极昼、极夜的范围和变化(1)太阳直射点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极点周围极昼范围变大;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极点周围极昼范围变大。(如图4所示)5.看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日出、日落方位注:当极圈内有地区出现极昼时,若是北极圈,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直射点位置日出方位日落方位昼夜长短状况北半球东北西北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赤道正东正西全球昼夜等长南半球东南西南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0 时日出、2 4 时日落);若是南极圈,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南日出、正南日落(0 时日出、2 4时日落)。口考向二昼夜长短的计算1.常规计算(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昼长时数=昼弧度数/1 5。夜长时数=夜弧度数/1 5。(2)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进行计算昼长=日落时间一日出时间(这里的日出时间、日落时间不必要求是地方时,但日出时间、日落时间所用的时间要统一,如都是北京时间或都是伦敦时间)。昼长时数=(1 2:()0 日出地方时)X 2=(日落地方时一 1 2:0 0)X 2。夜长时数=(日出地方时-0)X 2=(2 4:0 0-日落地方时)X2。(3)特殊地点的昼长确定赤道上:昼长=夜长=1 2 小时。极昼区:昼长=2 4 小时,夜长=0;极夜区:昼长=0,夜长=2 4 小时。2.规律推断(1)同一纬线上各地昼长相等,夜长相等。(2)北半球某度数纬线上各地的昼长=南半球同度数纬线上各地的夜长。(3)利用时间的对称性计算相对于夏至日或者冬至日对称的两个时间,某地的昼长、夜长都是相同的;相对于春分日或者秋分日对称的两个时间,某地一个时间的昼长等于另一个时间的夜长。如下图: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_ 模拟演练a 与 b 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是相同的,c 与 d 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也是相同的;b与 c 两个时间中,b 时间的昼长等于c 时间的夜长。练模拟得高分(2017 高考全国卷II)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洛(位置如图)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 月。据此完成第1题。24 2870城国河海市界流洋68。Xa1.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A.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B.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C.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D.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2018 天津一模)2016年冬至日,M、P 两地的日出、日落时间如下表所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2 3 题。日出时间日落时间M07:26:4616:52:03P08:46:2419:00:582.关于两地方向的判断正确的是()A.M 在 P 的东北方向B.M 在 P 的西北方向C.M 在 P 的东南方向D.M 在 P 的西南方向3.关于表中M、P 两地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时相同B.同在东半球C.线速度相同D.同在大陆西岸(2018 东北哈师大附中三校模拟)下图示意北半球不同纬度五地昼长周年变化。读图,完成45题。4.夏至日五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A.abcdeB.decbaC.abced D.badce5.当 c 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时()A.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梅雨季节B.非洲南部草原正值草木茂盛时期C.中国北方的树木正落叶纷飞D.天山的牲畜向低海拔牧场转移考 点3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雕t e 1,-夯基础测知识1.纬度分布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泰春、秋分日十冬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r90正午太阳高度90-,30。N北回归线0赤道f南回归线30。S-60。S/t南极圈/S009t北极圈60。N300 2326Z o90 N(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递减。(2)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递减。(3)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递减。2.季节变化北半球节气达最大值的地区达最小值的地区 自我检测夏至及其以北地区冬至及其以南地区春分、秋分赤道南、北极点读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图,回答下列问题。C.7326重难突破东南 东 东北(1)分析图示不同日期太阳视运动的共同点:太阳,原因是;太阳高度不断变化,是一天中最大值。(2)尝试判断:该地位于(南、北)半球。判断理由是。A代表,B代表春分或秋分日,C代表。判断理由:日出、日落时间和方位;。(3)计算出A、B、C三日的昼长:A小时、B小时、C小时(4)C 日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递减;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地区达一年中最小值。害向蠲m口考向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1.太阳直射点的确定方法(1)纬度的确定方法一:“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晨昏圈与纬线相切点的纬度(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方法二:通过节气来判断。夏至,太阳直射2 3。2 6 小;冬至,太阳直射2 3。2 6$;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方法三:根据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 0。一两地纬度差计算。方法四:”赤道处晨昏线与经线的交角(锐角)”等 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2)经度的确定基本原则:地方时为1 2 时的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经线。方法一:晨线和赤道的交点(经度)向东9 0。或昏线和赤道的交点(经度)向西9 0。,即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方法二: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判断太阳直射的经线。2.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的纬度分布规律(1)赤道地区和南北两极地区的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均为2 3。2 6,。(2)0。到南北纬2 3。2 6,之间的地区(或热带地区),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从2 3。2 6,增大至 U 4 6。5 2 1(3)南北纬2 3。2 6,到南北纬6 6。3 4,之间的地区(或南北温带),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均为 4 6 5 2。(4)南北纬6 6。3 4,至极点之间的地区(或南北寒带),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从4 6。5 2,减小到 2 3 2 6。口考 向 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和应用1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9 0。一两点纬度差(3)。“两点”指观测点、太阳直射点。若两点同在北(南)半球,两点纬度差为大数减去小数;若两点分属于南北不同半球,两点纬度差为两点的纬度之和。6 0 ;C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 H=9 0 3=9 0。一(1 0。+2 3。2 6,)=5 6。3 4 二2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就是一天的正午时刻,此时当地的地方时是1 2 时。(2)判断所在地区的纬度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已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3)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4)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长缩短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日影最短: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点除外),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日影最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正南、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时日影最短(等于0)。JL建筑物、建筑物讼筑物V V影子长度 影子长度(5)计算楼间距、楼高为了保证一楼全年都有阳光照射,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造楼房时,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应大于L=h.cotH(H: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太阳能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a)和当天正午太阳高度角(H)互余,如图,a+H=90。时效果最佳。L模 拟 演 练 _1.(高考全国卷I)太阳能光热电站(如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p,则()A.春、秋分日P=0B.夏至日P=1C.全年P1赵先生居住在某县城(40N)乐康小区乙楼(见下图),甲、乙两楼各18层,每层3 m,两栋楼的间隔为38m。读图完成2 3 题。2.赵先生发现每年立冬(每年的11月 7 日或8 日)这一天正午,甲楼的影子恰好遮挡住自己住房的窗户,则赵先生的住房正午时被甲楼的影子遮挡的时间大约持续()A.1个月 B.2 个月C.3个月 D.4 个月3.魏先生拟在乙楼购买一套住房,为保证住房全年采光充分,最低应选择()A.12层 B.13 层C.14 层D.15 层5.能正确反映L 这一天的昼夜分布状况(阴影部分为黑夜)的是()A.甲C.丙D.T90 ET6.M 这一天()A.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都达到最大值B.南极圈午夜太阳位于正南方C.该地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D.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考 点4 四季更替和五带夯基础测知识1.四季更替(1)四季的成因:一年中和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2)四季的划分夏季:一年中白昼最、太阳最高的季节天文 冬季:一年中白昼最、太阳最低的季节四季l春季和秋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3、4、5 月为,依次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2.五带(1)五带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的变化而变化。(2)五带划分有极星极夜|无阳光直射布阳光直射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无阳光直射有极展极夜|自我检测甲、乙、丙、丁四图中的分别表示春秋分日、夏至日、冬至日的太阳光线,读图完成(1)(3)题。7(1)有关甲、乙、丙、丁四图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A.甲一南寒带B.乙一北温带C.丙南温带D.丁一北温带(2)四地中,一年有两次直射的是()A.甲、乙、丙B.乙、丙、丁C.甲、乙、丁D.甲、丙、丁B.乙(3)四地中,季节变化最明显的是()A.甲C.丙D.T重难突破 明考向提能力口 考 向 地球运动规律和自然地理现象的季节变化1.地球运动规律的季节变化2.自然地理现象的季节变化(以北半球为例)地球运动规律北半球夏季(7月)北半球冬季(1 月)地球公转的角速度、线速度较慢较快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北半球南半球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昼长大于夜长夜长大于昼长北极点附近发生的现象极昼极夜太阳升落方位(极昼、极夜区除外)东北升、西北落东南升、西南落日出的地方时早于6时晚于6时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大较小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时的物体影子较短较长续 表自然地理现象夏季(夏半年)冬季(冬半年)对流层厚度较厚较薄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偏北偏南地中海气候区炎热干燥温和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区湿季干季季风气候区的风向夏季风、偏南风冬季风、偏北风亚欧大陆上的气压中心低气压(亚洲低压)高气压(亚洲高压)海陆等温线大陆上向北凸出、海洋上向南凸出大陆上向南凸出、海洋上向北凸出典型的气象灾害台风寒潮自然地理现象夏季(夏半年)冬季(冬半年)山体雪线的高度较高较低海域海水的温度较高较低北印度洋洋流的流向自西向东呈顺时针方向自东向西呈逆时针方向地中海气候区的河流流量较小较大温带、寒带地区的河流结冰情况不结冰结冰长江口处的海水盐度较低较高天山牧民放牧山地牧场山麓牧场模拟演练(2018黄冈一模)“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大约15天一节气,用于指导农业耕种。2016年 11月 30日,“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世界遗产再添“中国符号”。据此完成1 2 题。1.我国下列法定假日中与“二十四节气”紧密相关的是()A.春节 B.清明节C.端午节 D.中秋节2.周朝时期周公曾在河南登封县“垒土为圭,立木为表,测日影,定四时”,可通过观测一年中每天正午投在地上的影子长度变化来测量二十四节气,其观测结果正确的是()A.一年中冬至日杆影最短B.春分日杆影与杆高相等C.每个节气影长跨度相等D.杆影最长期间当地昼最短(2018衡水模拟)数九又称冬九九,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冬至开始,每九天为一九,共九九八十一天。据此回答3 4 题。3.数九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速度持续加快B.北极地区极昼范围持续扩大C.衡水日出时刻逐日提前D.衡水日出太阳方位保持不变4.数九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民间认为冬至日后过了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经到来。结合这一说法,推断数九是下列哪个地区的民俗()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青藏地区D.两广地区核心素养提升常考图表(四)光照图的综合判读图型概述 地 球 光照图是主要地理图之一,主要包括侧视光照图及其变式图、俯视光照图及其变式图、矩形投影图及局部光照图等。该类型图主要通过图中特殊的点、线组合来反映某时刻的昼夜分布状况,以此考查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该类图示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在考题之中。(有关晨昏线、时间等的判读见第4 讲,这里不再列举)判读方法获取信息解读信息抓关键点北极点南极点极昼切 z点:o 也太阳直射点的确定:经度:地方时为1 2 时的经线。纬度:正午太阳高度为9 0。的纬线(直射点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互余;直射点的纬度等于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晨赤点昏赤点极昼切点极夜切点1侧-/八/fI视图.-一X.-、y夜昼弧弧中中点点)E太阳直射点抓关键线太阳光线(1)太阳光线为平行光线且与晨昏线垂直。(2)晨昏线是地球上大圆,平分赤道;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3)地球上日期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1 8 0。经线,另一条为0时所在经线。(4)东、西半球分界线为2(T W 和1 6 0 E 组成的经线圈晨昏线i 8(r x、-j日期分界线俯视图东、西半球分界线1180斜视图S抓关键面赤道平面(1)二至日时,晨昏圈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6 6。34、(2)二分日时,晨昏圈平面与赤道平面黄道平面 7 7 7 7 7 晨昏圈平面0局部图 90 180c的夹角为9 0。,此时晨昏圈平面与某一经线圈所在平面重合。(3)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始终与赤道平面呈2 3。2 6,的夹角、矩形图析昼夜长短(1)太阳直射北(南)北球时,北(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2)太阳直射点向北(南)移动,北(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3)赤道全年昼夜平分,二分日全球昼夜平分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由直射点所在析正午太阳高度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1)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东北日出,西北日落。析日出、日落方位(2)直射点在赤道,全球正东日出,正西日落。(3)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东南日出,西南日落典题示例-一艘海轮从上海出发驶向美国旧金山。当海轮途经下图中P 点时正值日出,图中EF线表示晨昏线。读图回答(1)(2)题。(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接近()A.15 N,135 E B.15S,135 WC.23 26 N,0 D.23 26z S,180(2)下列现象发生时间与海轮途经P 点的日期相近的是()A.江淮平原地区正播种冬小麦B.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梅雨季节C.北京一年中昼长最短D.塔里木河一年中流量最大 审答流程文字信息海轮途经P点时正值日出f E唠表示晨管线EF为所学知识一|正值H出的点位于晨线上卜晨线3.结合前面分析可知图示时间为冬半年,但不是12月22日,故 第(2)题排除B、C、D图示信息一2.由图可知 P点约为135。E,地方时为6时,计算可知地方时12时的经线约为135。亚I.南极地区出现极昼,但不是南极圈及其以南,由此可知太阳直射南半球,但不是23。26,S,故 第(1)题可排除A、C、D 标 准 答案(1)B(2)A学以致用(2018上海十三校联考)下图为圆柱投影图,阴影部分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P点的纬度是。(2)A、B、C三点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3)这一天地球上极夜范围是。(4)如果A点的时间为19点20分,B点所属时区是。(5)此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什么方向移动,北半球白昼将怎样变化?(6)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什么?参 考 答 案 考点一基础通关1.(1)太阳(2)方向:自西向东(3)恒星年(4)慢快时 间:7月初公转速度:慢,1.521 亿 km太阳、4L471亿km近日点时 间:1月初公转速度:快远H点2.(1)黄赤交角(2)南、北回归线a.回 归 线b.极圈a.南、北回归线b.南、北极圈(3)回归自我检测 答案(1)地 球 公 转 轨 道 赤 道2 3。2 6,(2)太阳直射点(3)增 大2缩 小4增 大2模拟演练 解析第1题,由材料中好友丁在其城市上空向北能望到极光可知,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好友丁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此时,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气温较低,正值秋季,故好友乙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入秋而不冷,所以好友丙所在地位于北半球,纬度较好友乙所在地纬度低;好友甲所在地即将进入夏季,所以其位于南半球。第2题,由上题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答案L B 2.D 解析 第3题,太阳直射点到达点时,即点地方时为1 2时,比1 2 0 E的地方时(即北京时间)晚6小 时3 6分钟,经度相差9 9,所以点所在经度应该在1 2 0 E以西9 9,即2 1 E。第4题,太阳直射点两次出现在同一纬度的时间相对于二至日具有对称性,据此可知,5月1日距离夏至日的时间间隔与II月1日距离冬至日的时间间隔相当,则1 1月1日太阳直射点纬度距离南回归线的纬度应与5月1日太阳直射点纬度距离北回归线的纬度相当,故1 1月1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可能为1 5 S 答案3.C 4.B考点二基础通关(2)昼长夜短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南昼夜等长自我检测 答案(1)北 回 归 线 最 长 最 短 长 短 北 极 圈 及 其 以 北 南 回 归 线 最 短最 长 短 长 北 极 圈 及 其 以 北 赤 道 平分(2)南 回 归 线 长 短 北 南 长 短模拟演练1.解析轮胎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到次年4月,此时期极圈内有极夜现象,故该地不可能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极夜期间只能在夜间进行轮胎测试;受极地东北风影响,冷空气来源方向主要为东北方:4月,芬兰伊瓦洛地区出现或接近极昼,12月出现极夜现象,白昼时长的最大差值大于12时。答案B 解析第2题,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除极昼、极夜地区外,越往南昼越长。表中数据显示,P地昼长大于M地,则M位 于P的北方;再依据日出、日落时间,可知M时间比P时间早,则M位 于P的东方。第3题,依上题分析,M地正午地方时12时,是北京时间的12:09左右,则M地经度约为118E;而P地 正 午12时,北京时间约为13:5 3,则P地经度约为92E;两地同在东半球。答案2.A 3.B 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a地3月21日到9月23日昼长为24小时,处于极昼;9月23日到次年3月21日昼长为0小时,处于极夜,说明其位于9(TN。c地6月22日昼长为24小时,刚好出现极昼,12月22日昼长为0小时,刚好出现极夜,说明其位于6634fN。e地全年昼长为12小时,昼夜平分,说明其位于赤道。b地昼长分布介于a、c之间,说明其位于6634N 90N。d地昼长分布介于c、e之间,说明其位于0 6634N,且6月22日昼长为14小 时51分钟,12月22日昼长为9小时9分钟,结合教材相关参考数据判断,d地位于4(TN。综上,五地纬度由低到高排序是edcba。夏至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为2326 N,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近大远小”的规律推理可知五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 是decba。第5题,由上题可知,c地 位 于66。34N,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时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正值梅雨季节;非洲南部草原此时正值干季,草木干枯:我国北方夏季水热充沛,树木茂盛;天山的牲畜夏季向高海拔牧场转移(冬季向低海拔牧场转移)。答案4.B 5.A考点三基础通关1 .直射点(1)北回归线(2)南回归线(3)赤道2.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南半球北半球自我检测 答案(1)东升 西 落 地 球 自 西 向 东 自 转 正午太阳高度(2)北 全年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 冬 至 日 夏 至 日 正午太阳高度大小(3)9 1 2 1 5(4)北 回 归 线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南半球各纬度模拟演练1 .解析 设高塔正午影长为X,塔 高 为Y,则P=X+Y。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X大于0,因此P不可能为0;夏至日,正午北回归线上的X等 于0,因此P等 于0;冬至日,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为4 3 0 8 ,X大于Y,因此P大于1。答案D 解析第2题,赵先生所在的县城位于北半球,冬至这一天正午的物体影子最长,然后逐渐缩短。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判断,从立冬到冬至大约一个半月,此时赵先生的住房正午时会被甲楼的影子遮挡,相对应的,冬至过后仍会有约一个半月的时间被遮挡,因此赵先生的住房正午时被甲楼影子遮挡的时间大约持续3个月。第3题,北半球冬至日正午楼影最长,如果冬至日正午甲楼的影子不能到达魏先生所购住房的窗户,即可保证全年采光充分。冬至日时,该小区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9 0 (2 3 2 6 +4 0)七2 6.5。当甲楼某层至楼顶的高度所产生的影长恰小于楼间距(3 8 m)时,该层即为魏先生在乙楼欲购住房的最低楼层。假设所产生的影长恰好等于楼间距的甲楼某处至楼顶的高度为h,则h=3 8 m X t a n 2 6.5。比3 8m X 0.5 =1 9 m,每层楼的高度为3m,则1 9 m跨越了 6层楼多(不足7层),从楼顶向下数7层,为1 2层,该层有部分高度在冬至日正午可被遮挡,则1 3层为能保证全年采光充分的最低楼层。答案2.C 3.B 解析第4题,该地区有两次正午太阳高度达到9 0。,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出现在6月2 2日,所以该地区一定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M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根据M这一天的正午太阳高度为8 6 3 4 ,可以计算出该地点的纬度是2 0 S。第5题,读图可知,L这一天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 0,由于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不在南回归线上,所以这一天南半球的极昼范围不包括南极圈,再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可知,丁图正确。第6题,读图可知,M这一天,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所以该地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南半球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南极圈有极昼现象,午夜太阳位于正南方。答案4.D 5.D 6.B考点四基础通关1 .(1)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2)最 长 最 短 春 季2 .纬度自我检测 答案(1)B (2)D (3)B模拟演练 解析第1题,清明节就是指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二十四节气中没有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第2题,由图可知,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杆影越长,则杆影最长是在冬至日,此日该地昼最短,据此可判断A错误、D正确。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日位于南北纬4 5 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为4 5。,当日杆影与杆高相等,而河南登封纬度位置小于4 0。,则B错误。一年约为3 6 5天,共 有2 4个节气,并不是每个节气长度都一样、影长跨度都一样,故C错误。答案l.B 2.D 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数 九 从1 2月2 2日前后开始,共8 1天,大约次年3月中旬结束。在此期间,地球公转速度先加快后(1月初以后)变慢,A错误;太阳直射点一直北移,所以北极地区极夜范围持续减小,B错误;北半球白昼逐渐增长,所以衡水日出时刻逐日提前,C正确;衡水日出大体在东南方向,但是日出太阳方位有变化,D错误。第4题,冬至日后过了九九八十一日,大约是3月中旬,此时两广地区早已是春天;东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分别因为纬度高和海拔高导致温度低而春天还没有到来;华北地区正值春暖花开。答案3.C 4.B学以致用 解析(1)从图中可知1 3 5 E的地方时为0时,由此可知直射点的经线为4 5 W;由晨线与经线夹角为2 0。,结合昼夜分布可知太阳直射点纬度为2(T N。P点位于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处,其纬度为7 0。!。(2)C点所在纬线的昼弧明显长于A、B点所在纬线的昼弧,故C点昼长最长。(3)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7 0 S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4)由图可知1 3 5 E为0时 或2 4时,如 果A点地方时为1 9点2 0分,由此可计算出A点 与1 3 5 E的经度差为7 0,由此可知B点 在1 3 5 E以东且相差7 0,计算可知B点经度为1 5 5 W,属于西十区。(5)此日以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有两种可能,即向北或向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将有变长或变短两种情况。(6)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从2(T N向南北两侧递减。I T 答案(1)(2(T N,4 5 W)7 0 N (2)C(3)7(T S及 其 以 南 地 区(4)西十区(5)一种情况: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变短;另一种情况: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变长。(6)由2(T N向南北两侧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