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1.pdf

    • 资源ID:93400436       资源大小:7.12MB        全文页数:4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1.pdf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绕转中心太 阳 地 轴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恒 星 年(365天6时9分1 0秒)恒 星 日(2 3时56分4秒)角速度平 均1。/日近 日 点(1月初)快远 日 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 小 时1 5。(两极除外)线速度平 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 67 0 KM 小时,两极为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 3。2 6,(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 夜 更 替(2)地 方 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赤道全年春秋分日全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夏至日:由2 3o 2 6 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冬至日:由2 3o 2 6 S向南北降低随 纬 度 的 变 化2 3o 2 6 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随 季 节 的 变 化2 3。2 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四: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 3。2 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 3。2 6(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 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 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 8点,依据每隔1 5o,时间相差1小时,每l o相 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 度 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 地 的 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 由 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 1日或9月2 3日前后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 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 2月2 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 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 以1 5才是该地的昼长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 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 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第 二 单 元 大 气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 洁 空 气(氮一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一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一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一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 本29页 图2.1)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20 0 0-3 0 0 0 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5 0-5 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二:大气热力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二: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热力作用(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 上)凸 起(2)大气的水平运动一一风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 风 力 越 大(图2.10,2.11,2.12)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1)三圈 环 流(课 本37页 图2.14)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图2.15)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亚 洲 低 压(印度低压)大陆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的亚洲低压切断副极地低压被大陆的亚洲高压切断太平 洋 高 压(夏威夷高压)大西洋高压(亚速尔高压)亚 洲 高 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太平 洋 低 压(阿留申低压)大西 洋 低 压(冰岛低压)(3)季 风 环 流(图2.18)地区东亚南亚,东南亚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风向冬季西北风(亚洲大陆)东北风(亚洲大陆)夏季东南风(太平洋)西南风(印度洋)四:常见的天气系统(1)锋面系统一冷锋和暖锋(图2.19,2.20)冷锋暖锋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天气特征过境前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过境时阴天、雨雪、刮风、降温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降水的分布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大气举例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2)低压、高压系统一气旋和反气旋气旋反气旋气压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水平运动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垂直运动上升下沉天气多阴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举例台风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五气候的形成和变化(1)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地区的气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同,其中影响比较的大是海洋和陆地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北半球)气候类型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大陆性大7月1月海洋性小8月2月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赤道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沛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 0 o之间,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大陆的西岸有两种情况,以亚欧为例,地中海地区(亚热带),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的边缘,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热带高压向南移,此地受西风带的控制,多气旋活动,湿润多雨。欧 洲 地 区(温带),终年盛行西风,各月降水量较多,而且比较均匀大陆的东岸,以亚欧大陆为例,处于季风环流的控制下,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冷干气流的影响,降水不多,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大陆的内部,以亚欧大陆为例,终年受大陆气团的控制,降水比较少两极地区以辐合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少(2)气候的类型(课 本4 7页的图2.2 6)(3)主 要1 0种气候类型的判断(课 本4 8页 图2.2 7)步骤依据因素变化结论判断南北半球最 高(或最低)气温月份6.7.8三个月气温最高北半球1 2.1.2 三个月气温最高南半球判断所属温度带最冷月均温最冷月均温 1 5 热带气候最冷月气温在0 1 5 亚热带气候或者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在-1 5 0 温带气候最热月 5 寒带气候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年雨型热带热带雨林气候2 0 0 0 m m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7 0 0 1 0 0 0 m m夏雨型热带热带草原气候(7 5 0 1 0 0 0 m m)热带季风气候(1 5 0 0 2 0 0 0 m m)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温带大陆型气候冬雨型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少雨型热带笳带沙漠气候寒带极地气候六;大气环境保护(1)全球变暖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升高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毁林危害: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改变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保护措施: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采用新能源努力加强国际合作(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主要是人类使用制冷设备排放的氟氯燃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保护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加强国际合作(3)酸雨概念:人们一般把P 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成因:燃烧矿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危害: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等防治措施: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我国已经采取了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一: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1)组成岩石的矿物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结合矿物: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积聚 岩 浆 岩(花岗岩,玄武岩)岩石 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 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变质岩:大理岩,板岩(2)地壳物质的循环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二: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1)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地震、火山爆发、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泥石流、滑坡、山崩(2)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两者的关系水平运动形成褶皱山系,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垂直运动引起地表高低不平和海陆变迁(3)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1 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课本6 3页图3.1 1)2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等3 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在板块相撞挤压地带,常形成山脉,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4)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1地质构造的概念: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变形变位2 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褶皱岩层形态未侵蚀的地表形态侵蚀后的地表形态与人类生产关系背斜二般是岩层向上拱起成为山岭不少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储油构造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成为谷地不少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储存地下水断层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上升岩块: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鄱阳湖。工程建设遇断层加固或避开(5)外力作用与地貌侵蚀搬运堆积流水作用冲刷地表,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流水使谷地加深加宽搬运侵蚀后的产物,如流沙流速降低,泥沙逐渐沉积流沙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风力作用风蚀沟谷、风蚀洼地形成戈壁、荒漠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沙漠边缘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三;海水的温度和盐度(1)海水的温度海水温度分布规律水平方向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不同纬度海区纬度较低处水温较高,纬度较高处水温较低纬度相当海区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较高,寒流经过海区水温较低垂直分布水温由表面向深层递减,在1000米以下垂直温差较小(2)海水的盐度概念: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世界大洋平均盐度为3.5%分布规律:从两个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海区递减。红海最高(4.1%),波罗的海最低(不超过现)影响因素降水量 与蒸发量降水量,发 量,盐度较低;降水量 蒸发量,盐度较高入海径流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洋流同纬度海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四;海水的运动(1)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 浪(风 浪、海 啸);潮汐;洋流(2)洋流的形成与分布(图3.31,3.32)风海流:南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流动,红海与印度洋的曼德海峡分 布 补 偿 流:秘鲁寒流按性质分寒流:从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暖流: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以副热带为中心北半球:顺时针环流南半球:逆时针环流分布规律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逆时针环流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如同一纬度地区,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较高,西欧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就直接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如果没有北大气候西洋暖流,英国和挪威的海港将有半年以上的冰封期,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海港终 年 不 冻 与 北 大 西 洋 暖 流 有关寒流:降温减湿,如同一纬度地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较低,沿岸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寒暖流交汇处渔场的形成: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英国的北海渔场上升流的影响:秘鲁渔场的形成、东南大西洋渔场海洋环境污染:加快净化的速度,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但是别的海域也可能受到污染,所以也扩大了污染的范围航海事业:顺风顺流,例如,北半球的冬季,从波斯湾到红海的油轮经过阿拉伯海时是顺风顺流,从大西洋到地中海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时是顺风顺流五:陆地水和水循环(1)陆地水体类型: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按空间分类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水、冰川地下水:潜水、承压水按循环周期分类静态水资源: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目前,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水源补给类型补给时间补给特点我国分布地区雨水夏秋季节水量变化大东部和南部冰川融水主要在夏季补给有时间性,水量稳定西北地区湖泊水全年有调节性,水量稳定东部地下水全年水量稳定,与河流有互补关系普遍(3)水循环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类型:海陆间大循环(蒸 发(包括植物的蒸腾),水汽输送,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四个环节,(图3.3 7),陆地循环,海洋循环六:生物(1)生物的分布和环境光照:喜光植物和喜阴植物形成不同的植被带热量:从赤道向两极,热量减少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减少水分:从沿海到内陆,水分减少,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带(2)对环境的指示作用:骆驼刺表示干旱的沙漠地区,莲表示水湿环境,矮牵牛能够指示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污染(3)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光合作用(太阳能转换成生物能,无机物转换成有机物),生物循环促使化学元素的迁移,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改变原始大气的成分,改变水的化学成分,参与沉积岩的形成,加速岩石的风化,促使土壤的形成,绿色植物的环 境 效 益(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七:土壤(1)土壤的概念: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2)土壤的本质属性: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3)土壤的组成:矿 物 质(土壤中矿物养分的来源),有 机 质(其含量的高低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水 分 和 空 气(彼此消长,影响热量)(4)土壤的形成形成过程:岩石风化过程 低等植物着生过程 高等植物着生过程 土壤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所以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起着主导作用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整 体 性(图3.5 3):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整体,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距海远,海洋暖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了干旱的大陆性气候,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少,所以地表水少,多为内流河,由于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但风化作用强,形成了大片戈壁和沙漠,气候变化会导致植被稀少;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导致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例如,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最终会淹没城市河低地(2)地域差异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地区从赤道向两极热量太阳辐射沿纬线延伸,经度更替低纬度地区和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水分海陆分布沿经度延伸,纬线更替中纬度地区山地的垂直分异热量,水分海拔高度从山麓到山顶有规律的变化海拔较高的山地第四单元 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气候资源的特点(1)特点:普遍存在性,数值特征,变率大(2)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与农业:一地的气候资源往往决定了该地的农业类型和种植制度日照与街道方位: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度的夹角盛行一种主导风向:工业布局在下风向盛行季风区:工业布局在垂直于季风区风向的郊外城市规划 已知最小风频:工业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气候资源与交通:公路和铁路的建设(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及其激发的泥石流、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机场的选址(宜选择低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风速较小的地方,还应与城市保持较远的距离)。海洋资源(1)海洋渔业的形成和分布:在浅海大陆架海域,阳光集中,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形 成 条 件 在 温 带 海 域,季节变化显著,冬季底层海水和表层海水交换时,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盐类在暖流和寒流的交汇处,饵料比较丰富世界主要渔场:课 本 100图 4.4世界四大渔场:纽芬兰,北海道,北海,秘鲁渔场我国和日本是世界海洋渔获量最多的国家(2)海洋油气生产过程:资 源 勘 探(利用地震波探测)、油 气 开 采(海上钻井平台)、油 气 运 输(管道运输,船舶运输)(3)海洋空间的利用(课本图4.9)(4)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港口作用:海洋运输船舶停泊、中转、装卸货物得场所。腹地:为港口提供服务的区域(5)海洋环境的主要问题海洋污染: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活动,工业生产的废弃物是主要海洋污染物,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海洋生态破坏:人类活动(海岸工程,围海造陆)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主要来源:沿海工业生产和海运航线上的船舶石 油 污 染 污 染 区 域:集中在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及 其 防 治 治 理 重 点:石油泄漏石油污染的防治:分散、沉降、吸收、围栏、放任、燃烧三:陆地资源(1)陆地资源的类型和特点:类型:(表4.4)特点:有限性;利用潜力的无限性;分布规律性;整体性。(2)陆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陆地资源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对象;陆地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四:气象灾害(1)台风形成: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主要灾害: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主要影响地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北美洲东海岸,其中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次数最多,强度最大的海区发生季节:夏秋季节监测和防御: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到近海后,还可以用雷达监测(2)暴雨洪涝形成条件: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主要影响地区:亚洲最多防御措施:利用气象卫星,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工 程 措 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和非工程措施防御(洪泛区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实施防洪保险)(3)干旱(4)寒潮原因: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得大范围得剧烈降温,并伴随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尤以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五:地质灾害(1)地震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地震带能量大小:用震级表示,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 0倍,3级以下为微震,5级以上为破坏性地震要素:震中,震源,震中距,震级,烈度。(2)火山喷发火山构造:火山锥,火山口,火山通道类型: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3)滑坡和泥石流(4)地质灾害得关联性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得关联性:一个地域内得地质灾害可能有若干种,他们在成因上关联的,例如,我国的川、滇、黔接壤地带,形成了地震、滑坡和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由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例如地震可能诱发火灾、海啸、滑坡、泥石流、瘟疫蔓延等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例如,人为的破坏地表植被,造成了泥石流;人为大规模的工程活动,造成滑坡等灾害。防御措施: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实施一些防御措施,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1.目前能观测到的宇宙部分总星系2.天体系统层次:总星系一银河系(河外星系)一太阳系(其他恒星系)一地月系3.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太阳;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月球。4.太阳的外部结构:(由里向外)光球、色球、日冕5.太阳活动:黑 子(光球);耀斑、日珥(色球);太阳风(日冕)6.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和耀斑。活动周期:1 1年7.太阳活动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磁暴、极光8.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 阳(质量大)9.九大行星:水、金、地、火(类地行星);木、土、天、海、冥(类木行星)10.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日地距离适中;地球大小质量适中。11.朔望月周期:新 月(初一、大潮,日食)一上弦月(初七、八,小潮)-满 月(十五、十六,大潮,月食)一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小潮)一新月。29.53 日12.地球自转方向和周期自西向东,2 3小 时5 6分4秒。13.地球自转角速度除极点外,15 0/小 时 每差1 时间相差4分钟;地球自转线速度 除极点外,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14.地 球 物 体 水平运动偏向南左北右赤无。15.地球公转周期3 6 5日5时4 8分4 6秒。16.地球自转平面赤道平面;地球公转平面黄道平面。17.黄赤交角目前23 2 6,与回归线纬度相同。地轴与赤道夹角90 ,地轴与黄道的夹角为66 34,与极圈的纬度相同。18.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形成了太阳直射点在纬度上的周年变化,并使地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也作相应的变化。太阳直射处:正午太阳高度为9 0 度。所以:*.北半球春分日(3.2 1 )或秋分日(9.2 3 ):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南北降低。*.北半球夏至日(6.2 2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降低。*北半球冬至日(1 2.2 2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归线向南北降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自太阳直射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1 9 .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一年正午太阳高度在6.2 2 达到最大,1 2.2 2 达到最小;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一年正午太阳高度在1 2.2 2 达到最大,6.2 2达到最小。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纬度带:一年之中的正午太阳高度可达到两次最大值(9 0 ),回归线上只有1次直射,回归线外无直射。2 0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赤道全年昼夜平分,3.2 1 日及9.2 3 日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愈高,昼愈长夜愈短,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南半球各纬线圈昼短夜长,纬度愈高,昼愈短夜愈长,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其中,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极昼),南半球反之。北半球秋分日-春分日:反之。其中,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极夜);南半球反之。2 1 .天文含义上的四季:夏季: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反之。春秋是冬夏之过渡。2 2 .五带的划分: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到极圈为南、北温带;极圈以内是南、北寒带。2 3 .地球的六大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壳、地幔、地核2 4 .水圈的特点:连续、不规则2 5 .生物圈的范围:水圈全部、地壳圈表层、大气圈底层。2 6 .地球的内部圈层组成:地壳、地幔、地 核。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变化。2 7 .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莫霍面(地下约3 3 k m 纵波和横波速度明显增加)以上是地壳,莫霍面与古登堡面(地下约2 9 0 0 k m 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之间是地幔,古登堡面以下是地核。2 8 .地壳、地幔、地核自上而下,厚度、压力、密度、温度均递增。2 9 .地 壳:固态。陆厚洋薄,岩石组成。可分两层,上层硅铝层(花岗岩,密度小,海洋部分缺失),下层硅镁层(玄武岩,密度大)。3 0 .地 幔:呈固态。可分为上地幔与下地幔两层。上地幔上部有软流层,可能是地球内部岩浆活动与地震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上部由岩石组成。3 1 .地 核:可分外核、内核两圈层。内核为固态、外核接近液态。(外“液”内 固)3 2 .岩石圈=地 壳+上地幔软流层以上部分,7 0 1 5 0 K M厚。3 3 .岩 浆 岩:侵入 岩 一(花岗岩):晶粒较粗;喷出岩一(玄武岩):晶粒细小,多气孔3 4 .沉 积 岩:层理构造,并有动植物化石,主要有: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3 5 .变 质 岩:片理构造,主要有大理岩、石英岩、片岩、板岩、片麻岩。3 6 .褶皱的基本形态:背 斜(核老翼新)和向斜(核新翼老)3 7 .背斜成谷的原因:受到张力后的背斜顶部,岩层被破坏,物质易受侵蚀,反而成为谷地。3 8 .向斜成山的原因:因受到挤压,向斜槽部的物质被挤压得结实,不易被侵蚀,当周围岩层被侵蚀后,向斜部分反而成为凸出的山地。3 9 .断层的组合:两个断层线之间,与两侧岩块相比,中间相对上升的岩块称为 地 垒,如中国的庐山、泰山;中间相对下降的岩块,称 为 地 堑。如东非大裂谷、汾河谷地。4 0 .地震的分类:一 按 成 因 主要分构造地震与火山地震两种。二 按 震源深度可分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三 按 震级可分为微震和破坏性地震。4 1 .地震时先是上下颠簸,然后是左右摇晃,因为地震时先的纵波到达震中,然后是横波传来。4 2 .震级和烈度的关系: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中处烈度最大,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4 3 .世界主要地震带是环太平洋构造带和地中海一喜马拉雅构造带,环太平洋带大约集中了全世界8 0%以上的浅源地震、几乎全部的中源和深源地震,我国正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的交接处,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4 4 .海底扩张学说认为海岭(大洋中脊)是大洋地壳的诞生处。海沟是大洋地壳的消亡处。45.全球岩石圈共分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北美洲)、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澳大利亚)、南极洲板块。46 .地震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3 0 多倍,两级相差90 0 多倍47 .大气中最多的成分是氮。48 .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的是臭氧,热层中的氧原子也能吸收紫外线。49.能吸收并放射长波辐射的是水汽与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一定的保温作用。50 .大气的垂直分层:自下而上依次再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五层。51 .对流层主要特征有:水汽、尘埃杂质含量多;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每上升1 0 0 米,气温降低0.6 。大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和气候变化最为显著。52 .平流层主要特征:气温随高度增高而上升;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有臭氧层,是最佳航空层。53 .中间层:几乎没有臭氧,气温又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热 层:即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电讯通讯工程建设有重大意义。54.太阳辐射强度大小取决于太阳高度角大气层的厚度和透明度55.世界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总体上自赤道向两极减少,世界热量分布总趋势大致与纬度平行,呈带状分布。56 .世界上年太阳总辐射量的最高值北非的撒哈拉沙漠中部。中国年太阳总辐射量的最高值青藏高原。57 .中国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少的地区四川盆地和贵州高原,原因:多阴雨云雾。58 .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59.风-水平气压差异,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60.盛行东北风的风带东北信风带和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盛行东南风的风带东南信风带和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61.赤道低气压带多雨地带;极地高气压带少雨地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气候暖热干旱,为 少 雨 地 带;大陆东岸因受夏季风、热带风暴、台风等影响,降水比较丰富。副极地低气压带多雨地带。62.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季节变化的南北移动而移动。1 月南移,7 月北移63.季风成因分析:海陆热力差异(亚洲东部季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南亚和我国西南)受季风影响,一年有干湿,雨热同期,易冬旱夏涝64.冬夏间亚洲和北太平洋地区气压分布:冬季:亚洲大陆亚洲高压(蒙古高压);北太平洋阿留申低压夏季:亚洲大陆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北太平洋夏威夷高压65.东亚季风-夏季东南风;冬季偏北风。南亚季风-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66.高气压反气旋下沉气流北顺南逆一千晴天气(伏旱:副高、寒潮:蒙古高压)67.低气压气旋上升气流北逆南顺阴雨天气(台风)68.梅雨准静止锋6、7 月69.水圈的主体海洋水;淡水的主体冰 川(南极洲)70.水循环的动力太阳辐射71.水循环的类型: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最重要的水循环海陆间循环(大循环)。7 2 .人类可以影响的水循环的环节局部地区的地表径流施加一定的影响,如:改变局部地区的水的时间分布一 一 修建水库;改变局部地区的水的空间分布,跨流域调水-南 水 北 调、引 滦 入 津、引黄济青等;引水灌溉。7 3 .海洋表面盐度分布规律:赤道附近海区海水盐度较低,自赤道至南北回归线海区,海水盐度递增,至南北回归线附近为最高,自南北回归线至高纬度海区,海水盐度递减。7 4 .全球海水平均盐度约为3 5%。,海水表面盐度最高的海区红海(4 0%。);海水表面盐度最低的海区-波 罗 的 海(1 0%。)7 5 .洋 流 的 分 类:*按水温划分:暖流:水温高,一 般 为 低 纬 度 流 向 高 纬 度。寒流:水温低,一般 为 高 纬 度 流 向 低 纬 度。*按成因分:风海流、密 度 流(直布罗陀海峡)、补 偿 流(秘鲁寒流)。7 6 .洋流分布的规律:1 .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除北印度洋外),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 顺 南 逆。大洋环流东部(大陆西岸)为寒流,西 部(大陆东岸)为暖流。2 .在 北 半 球 中、高纬海区的大洋环流,呈 逆时针方向流动。环 流 东 部(大陆西岸)为寒流,西 部(大陆东岸)为暖流。3 .北 印 度 洋 海 区 的 洋 流 夏 顺 冬 逆。4 .南 纬4 0度附近,西风漂流成为全球性规模洋流的典型。7 7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 温 减 湿。7 8 .四大渔场分布:三个在暖寒流交汇处;秘鲁渔场秘鲁附近海区的涌升流7 9 .暖流流经的海区,海水盐度偏高;寒流流经的海区,海 水 盐 度 偏 低。8 0 .河水的来源称为河水补给。8 1 .雨水是世界上大多数河流最重要的河水补给,雨水补给与降水量季节变化 一 致。8 2 .我国东北山区的河流就有春汛,以降水补给为主,积 雪 融 水 为 辅。积雪融水补给径流量季节变化与气温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8 3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与气温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8 4 .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具有稳定和均匀的特点。8 5 .湖泊、沼泽补给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缓慢,湖 沼 具 有 调 节 作 用。调节量取决于湖沼的面积大小。8 6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地下水可分为潜水和承压地下水(深层地下水)。8 7 .潜水和承压地下水的比较埋藏条件:潜水埋藏浅,在第一个隔水层以上;承压地下水埋藏深,在两个隔水层之间。开采条件:潜水方便;承压地下水:困难,但有的可以自流。水质:潜水易污染;承压地下水水质好。更新周期:潜水短,承压地下水长。8 8 .过量开采地下水的后果:地下漏斗区一地面下沉一地上建筑物陷坍,沿海海水入侵一地下水枯竭,水质变坏.合理利用地下水8 9 .要保护承压地下水区的补 给 区 的 环 境(地势高)9 0 .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整体性、地域差异性9 1.地域差异主要有:地带性规律、非地带性分异9 2.地带性规律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9 3 .纬度地带性:形 成 受 热 量 条 件影响为主,主 要 在 高、低纬度9 4 .经度地带性:形 成 受 水 分 条 件影响为主,在 中 纬 度 最明显9 5 .垂直地带性:主 要 受 山 地 地 形 和 海 拔 高 度 的影响,中低纬度高山地区明显9 6 .非地带性分异:受 地 貌、海 陆 分 布、岩 石 性 质 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如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侧沿海是干燥的沙漠,同纬度的西侧沿海是多雨的森林;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等;我国塔里木盆地周边的绿洲;赤道附近有企鹅。9 7.地理环境演化的特点:趋向性和不可逆性98.太古代全球一片海洋;元古代大气臭氧层已形成。古生代:全球陆地基本形成一片,我国东北与华北抬升成陆。早 期 三 叶 虫;中期脊椎动物鱼类;后期两栖类,蕨类植物,为 全球最重要的成煤时期。中生代:泛大陆开始解体、分离,环太平洋地壳运动剧烈,火山、岩浆活动广泛而频繁,恐 龙,始祖鸟,裸子植物。重要的成煤时期与石油生成时期。新 生 代:全球海陆的分布已逐渐与现代与现代状况接近,喜马拉雅山。第四纪冰 期,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大发展,第四纪出现了人类,石油生成时期。99.气候资源是变化最大、最频繁的自然资源。人类目前利用气候资源的途径,主要是趋利避害。100.气候资源的种类:光照、热量、水分、风能101.光照资源取决于太阳辐射总量的多少;日照时间的长短。光照最丰富的是北非的撒哈拉沙漠中部。中国最高值青藏高原;较少的地区四川盆地和贵州高原102.热量资源的衡量标准:气温、积温、无霜期。热量是决定农作物分布和复种指数的重要因素。103.水分资源看大气降水(降水量)和地面湿润状况(干燥度)104.狭义的水资源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105.衡量水资源的数量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径流量=降水量一蒸发量106.水资源的特点:不可替代性、可再生性、利与害的两重性107.径流量最多的大洲亚 洲;最少大洋洲;单位面积径流量最多南美洲。108.径流量最多的国家巴西;中国第 六。109.我国水资源数量特点总量不少,人均 不 多;空间分布特点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分配特点夏秋多,冬春少,各年之间变率大(年际变化大)。110.世界水资源缺乏的自然原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气候反常。人为原因用水量的剧增;水质污染。111.调节水资源时间上的不均衡建立蓄水工程;调节地区间水资源的不平衡修建跨流域的引水工程1 1 2 .上海水资源总量充沛,但水体污染严重,属 于 水质型缺水城市;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科学用水,节约用水。113 .我国土地资源特点:绝对数量大,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一地理复习提纲1.pdf)为本站会员(奔***)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