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图表.pdf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练习试题:数据、图表题专题近年高考生物的命题,更加突出对考生能力的考查,注重考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挥。试题注意情境的设置,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体现生物学科的基础性、普遍性特点。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纵观几年来的高考试题,图表题涉及的题量越来越多。图表题考查知识点多,以图表的方式展示生物学原理、过程、功能等利于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识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收集和处理数据资料的能力,比较、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等。学生在考试中不会分析、解答,碰到这类题无从下手,失分较多。在平时教学和复习备考中,要加强这种题型的能力训练,以取得高考的好成绩。一、命题指导思想(部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整体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科学过程与方法和创新精神的考查。二、生物图表题的概念及特点凡是含有图、表的生物题统称为生物图表题。生物图表题的特点是:新情景:即通过图表创设新情景、提供新材料。重能力:以图表的方式展示生物原理、过程、功能等,对学生能力要求高。比分大 考查知识呈递进关系三、解答图表题的一般策略1.树立信心,认真审题,注重整体阅读,把握有效信息审题时要静下心来认真阅读,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明确试题要考查的知识点.搜索有效信息,如题目中关键性的字、词、句等等。2.明确呈现条件,找出隐含条件理清图表中呈现了哪些条件?思考题目中还隐含了哪些条件?呈现条件还可以推出哪些条件?图形题中的已知条件一般包含在文字叙述、图例、图像的变化或比例中。隐含条件或关键信息往往隐藏在图像或题干中不太明显。3 .图像比较,注意图表细节,重视数据变化图表题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信息量大。图像分析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本质特征的认识。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此试题的重要之处。4 .联系相关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注重联系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这是解图表题的基础和关键。课本中的插图十分重要,许多图表题就是插图的内涵和外延,在此基础上培养创造性思维。5 .把握考题要求,规范答题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答题要规范、准确、严密、完整。先易后难,该拿到的分数决不丢失。四、常考题型归类:高中生物的图表曲线类常见的题型分两大类:1 .图形类:包括模式图、示意图、图解、过程图、概念图、装置图、细胞分裂图、遗传系谱图等。2.数据表格类:包括饼图、柱形图、条形图、数据表格、坐标曲线等。类型”书本插图图形类,模式 图,必 修 1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等不意图必 修 3 甲状喙激素分达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等图解必 修 1 有氧呼吸过程图解等过程图”必 修 2 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图解 等铁念 图,必 修 1 国 f t 念图:完成下面有关蛋白质分子的核念图 等装苴 图,选 修 1 果酒和果窗的发麻装置示意图等细胞分裂图必 修 1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模式图 等遗传系谱图必 修 2 资料分析:分析人物绿色盲症等致据类+饼图P必 修 1 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等柱形 图,必 修 1 资料分析:物质跨膜运标的特点 等条形图”必 修 3 种热年龄组成的三种翘等数据表格必修1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等坐标曲线必 修 3 大 草 愚虫种群的喈长雌等五、案例分析5.1模 式图:此类直观图文转换题,实质考查考生对生物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解题策略:解这类题时要求能辨认出图中所反映的形态、结构,并能联想和运用与图示信息相关的生物学概念和原理来分析、思考,表述出正确答案。要求做到以下几点:熟记课本所有模式图,包括模式图所有的结构名称及图形特征。熟记各结构的化学组成。熟记各结构的功能。正确理解结构与功能、数目与功能、行为与功能的统一性。正确区分辨别模式图与具体结构的区别。例1.下面是几种生物的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A B C D E(1)图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_ B D(填代号),能 进 行 光 合 作 用 的 是 ADE_(填代号)。B细胞与C 细胞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后者 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在个体正常发育过程中,若 C 细胞恢复分裂能力并能无限增殖,则说明该细胞发生了_癌变-如果想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将E细胞培育成一个新个体,必须经过一脱分化.过程产生愈伤组织,然后通过_ 再分化过程形成新个体。将人的某种糖蛋白基因导入B 细胞中,表达出来的蛋白质即使在外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也并不具备天然状态下的活性。其原因是一在核糖体上翻译出的多肽链,还需要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进一步加工,才能成为具有天然活性的糖蛋白,而 B细胞没有这两种细胞器一。【技巧点拨】解题的一般步骤:首先,要阅读材料,提取信息,要求能从材料中的文字叙述或所提供的图、表资料中,找出关键信息,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剔除干扰信息;然后回归教材,定位知识;最后构建解题思路,发挥联想,对发现的关键信息和已有的旧知识进行搭桥,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方法,选择正确答案或运用学科语言组织好要表达的答案。5.2示意图、图解、过程图:用箭头、字母、文字和数字等表示复杂生命运动过程或新陈代谢中有序的变化关系。三者都具有类似的特点:文字图形化、复杂简单化。解题策略:要结合题干中的文字叙述,把握流程图中流程的核心或重要过程,以此为主线完成图文的转换。用生物专业术语准确描述图形的含义 用生物学知识准确描述各部分、各环节、各步骤的关系例2.(8分)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物质乙是一种糖蛋白。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下丘脑神经细胞除具有神经细胞的功能外,还具有 功能。(2)如果用物质丙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甲、乙的分泌量的变化分别是;如果用物质乙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丙的分泌量,原因是。(3)物质乙与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 结合,反映出细胞膜能进行(4)若刺激图中A点,电表指针偏转的情况是。答案:(1)内分泌(分泌激素)(2)减少、减少没有明显变化物质乙(糖蛋白)被消化分解而失去作用(3)受体细胞间的信息交流(4)从零位向一侧偏转后回到零位,再向相反的一侧偏转后回到零位【技巧点拨】: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关知识,本图体现的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1)下丘脑细胞还有部分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2)物质甲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物质乙为促甲状腺激素,物质丙为甲状腺激素。外源添加甲状腺激素,使体内甲状腺激素增加,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使他们分泌的物质甲和乙减少。用添加乙的饲料喂养,物质乙(糖蛋白)被消化分解而失去作用所以物质丙的含量没有变化。(3)物质乙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作用。(4)刺激A点,使A处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兴奋向电表处传导,电表两侧分别兴奋一次,所以指针从零位向左侧偏转后回到零位,再向相反的一侧偏转后回到零位。5.3概念图:概念图是由点和连线组成的一系列概念的结构化表征,概念图中的每一个点表示某一领域内的各个概念,连线则表示点中概念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许多生物学知识都是通过概念图的形式高度浓缩地再现出来的。概念图是考查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的要素之一,与传统简单的选择题、填空题相比,概念图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程度,扩大对知识的考查面,还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之间有机联系的理解程度,这类新题型在近几年的高 考(或各地的高考模拟试题)中经常出现。解题策略:梳理基本概念,概念与概念之间构建知识网络,加深知识之间有机联系的理解程度。例3.右图是人体细胞中两种重要有机物B、E的元素组成及相关关系图。以下对相关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 )+N-b*-C、H、怪 子 _ _ _ _ _ _ _ _ _ _+N、P小分子E*B-GA.E-G发生的场所是细胞核,G-B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B.B的多种而要功能只与b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有关C.E中e的排列顺序决定了 B中b的排列顺序D.E的多样性与e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有关【技巧点拨】做概念图时,首先要理解概念的内涵、外延;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区别、联系。5.4装置图实验题中最常见到装置图。解题策略:如果是书本中涉及到的装置,紧扣书本的基本知识或原理。如果是书本中装置的延伸或改良,进行装置的比较与联系。如果是全新装置,借助图像、题干要求,分解装置并分析每部分的作用原理。例4.下图是一个有隔水槽,在中隔的中间有一小孔,小孔处用半透膜(葡萄糖不能通过)将两槽完全隔开,左槽中装有麦芽糖溶液,右槽中装有蔗糖溶液,两侧的液面等高。蔗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的物质的量相等,然后在左右槽中各加入等量的麦芽糖酶液。下面是一些关于这个实验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C )=A.左槽液面上升 B.利用了酶的专一性C.利用了酶的高效性 D.利用了酶的催化特性【技巧点拨】联系书本涉及的装置或基本原理分析装置的作用,进而确定考查内容。5.5细胞分裂图细胞分裂图主要是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些时期的细胞图像。解题策略:掌握细胞分裂每个时期的特征。能够准确区分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细胞分裂图。例5.右图为三个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A.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B.乙、丙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体C.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二个染色体组D.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技巧点拨】根据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位置、数目,染色单体的行为、数目等的变化规律准确判断细胞所处的时期。5.6遗传系谱图解题策略:能确定的判断类型:第一步判断显隐性,第二步判断基因所在染色体。不能确定的判断类型,只能从可能性大小方向推测:第一步判断显隐性,第二步判断基因所在染色体。进一步确定基因型,进行相关的遗传计算或诊断。例6.在自然人群中,有一种单基因(用A、a表示)遗传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1 /10 000,该遗传病在中老年阶段显现。1个调查小组对某一家族的这种遗传病所作的调查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遗传病不可能的遗传方式是。(2)该种遗传病最可能是 遗传病。如果这种推理成立,推测IV5的女儿的基因型及其概率(用分数表示)。(3)若IV3表现正常,那么该遗传病最可能是,则W-5的女儿的基因型为答案:(1)Y染色体遗传和x 染色体隐性遗传(2)X 染色体显性 1 /4 0 0 0 0 /V、1 0 0 0 2 /4 0 0 0 0 2 9 9 9 7 /4 0 0 0 0(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 A、A a、a a解析:本题考查遗传疾病的推导和概率计算的相关知识。(1)用代入排除法,分别用各种情况代入遗传系谱图逐一排除,遗传系谱图中没有只传男性所以不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n-4 有病,其子正常,所以不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该遗传病在后代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所以最有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若成立则W-5 的基因型为1/2 *、1/2 星 她 可 能 与 正 常 的 男 性 Y (概率9 9 9 9/1 0 0 0 0)和患病男性 Y (1/1 0 0 0 0)结婚,然后组合四种情况分别计算,则*-X*为1/1 0 0 0 0 x1/4=1/4 0 0 0 0,为 1/4 x9 9 9 9/1 0 0 0 0+1/2 x1/1 0 0 0 0=1 0 0 0 2 /4 0 0 0 0,为29 9 9 7/4 0 0 0 0 o(3)若W-3 表现正常,但是W-4 有病,那么该遗传病不可能是X染色体显性,所以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W-5 的基因型为A a,他的丈夫可能是A A、A a。其女儿可能为A A、A a、a a。5.7 饼图饼图最主要的用于反映各成分所占比例关系。例7.在完成了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后,教师给学生提供了2 份资料。资料二全班2 0 个实验小组的实验数据汇总表(注:各小组计数50 个细胞,实验条件与观察计数方法相同)细胞周期,间 期。分裂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实险小组1计数维电个数432 c实验小组2计数细胞个数。44r3小.口.P.a.P.P全班计数细胞个数”8 8 67Q18c85 口计数细胞总数,1 000各时期维网数的百分比288.06.7P183.5口(2)若已知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细胞周期为1 2.O h,请 根 据“资料二”,在答题卡上的饼状图中表示出间期、前期、中期以及后期和末期所占的时间(单位:h,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答案:(1)将“5c m”改 成“2 3 m l n ;实验操作步骤应改为先漂洗后染色;将“盖上载玻片”改 成“盖上盖玻片后,再加一片载玻片 (2)见 下 图(3)答案:;可郎io.6h碗IW W末肮。如缰里用助起始点解 3J0.8h朗 0.2h5.8 柱形图和条形图解题策略:认真读图,理解坐标图中纵、横坐标的含义,找出纵、横坐标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图示中各数量不同的原因,分析横坐标与纵坐标的关系。利用图中提供的信息,再结合教材联系相关生物学基础知识进行推理、判断,得出结论。弄清直方图所示的含义:如最大最多,最少最小,增大上升,减小下降等;不仅要弄清横纵坐标的含义,关键是理解直方图所代表的量的大小和含义。例8.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细胞膜的通透性,将小鼠肝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尿素含量,发现它们的含量发生了明显得变化(如下图)。请回答问题。型全超塞-B-馔纸景匚I氟底酸囱 葡 萄 够 尿去0 24 36 48培养时间(然(1)由图可知,随培养时间延长,培养液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尿素含量。由于在原培养液中没有尿素,推测其是 的产物。(2)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进入细胞后,其主要作用是:被吸收的葡萄糖主要通过 作用,为细胞提供。(3)转氨酶是肝细胞内参与氨基酸分解与合成的一类酶,正常情况下这类酶不会排出胞外,若在细胞培养液中检测到该类酶,可能的原因是。(4)由(1)和(3)可初步判断,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具有 的特性。答案:(1)降低 增加 细胞代谢(代谢)(2)作为蛋白质合成的原料 呼 吸(分解)能 量(A T P)(3)肝细胞膜受损(或细胞裂解)(4)选择透过(选择通透)【技巧点拨】本题考查物质运输,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等知识点,由图可看出培养液中氨基酸和葡萄糖下降,尿素是细胞中脱氨基作用后的产物,通过细胞代谢生成,氨基酸和葡萄糖进入细胞后,主要作用分别为合成蛋白质和呼吸供能,因为细胞膜有选择透过性,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不会排到细胞外,一旦在细胞外检测到,必然是膜受损,失去了选择透过性。5.9 表格图统计表格图的构建实际上是对某些物质间“数量变化关系”或“逻辑变化关系”的另一种表示方式。解题策略:认真分析表格数据,一定要进行纵横比较,找出数据的变化规律。注重分析引起数据差异的原因。注意分析数据中的最小值、最大值及找出原因。注意表格数据与曲线之间转换。例9.将状况相同的某种绿叶分成四等份,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l h,再光照l h (光强相同),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下表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B )组别。P二 小三/四。温度27小28329丁30 口暗处理后重量变化/一1小一 2一-3。一10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3Q+3 口+3/+1 口A.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2 7 B.该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2 9 cC.2 7 2 9 C 下的净光合速率相等D.3 0 下的真正光合速率为2 mg/h【技巧点拨】解表格题一般方法:L审题:要明确行标题、列标题和数据标题的含义;分析各行各列的数据变化,最大值、最小值和平衡点。2.找答案:把表格转变成文字,经联想找出所要考的知识;分析各行各列的数据变化,最大值、最小值和平衡点的原因。行与行、列与列进行比较,有无单一变量的对照关系或有无因果等关系,从而得出结论或因果等关系。3.定答案:结合概念和原理答题,把表格转变成文字,要表达准确,尽量用课本上的术语表述。5.10曲线图坐标曲线图借助数学上的方法来分析生物学上的生命现象、解释生命活动规律的各种变化过程,生物坐标曲线分析题是近几年高考中常见的类型,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或某一生理活动中某种物质量的变化等有关的数值变量函数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可以分为定性曲线图和定量曲线图两种形式。解题策略:识图的葩曲关键是两看:一看纵横坐标所表示的生物学含义;二看曲线中的特殊点(起点、拐点、终点)和曲线的走势。析图的曲曲图中为什么会出现特殊点,曲线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趋势和走向,分析曲线变化因果关系。用图由葩曲通过联想、迁移等再现与图像曲线相关的知识点,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等。1.定性曲线图单曲线常表示某种生物的数量或某一生理过程与某一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双曲线和多曲线指在一个坐标系中,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曲线,通常表示不同生物的数量或同一生物的不同器官或生理过程与某一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单曲线常见类型:图例”曲线走势。相关变量ib八-口在一定范围内纵坐标变量随横坐标变室噌加而不断酬,姆标变量随横坐标变量噌加而不断减少。1.81的活性一 PH,2.函的活性一温度3.生长速度一生长素浓度.4.种群增长率一时间-b/J-纵坐标变量随横坐标变量的噌加而不断阊n,i.种群数量一时间,(在无环境阻力时)一2.有丝分裂日的细胞总数一时间,3.二分裂产生的细菌总数一时间,ib-/在某范围内纵坐标变量随横坐标变室噌加而不断被少.1.杂合子数量一杂合体自交假2.无氧呼吸一氧浓度,3.早期呸胎细胞体积一细胞数目,4.恒温动物耗氧量一温度,Q在某范围内纵坐标变量随横坐标变篁善加而小变。LDKA含量一前、中、后期一2.一 豌 围内,一定量的培养基中处于稳定期的活细菌总数一时间,双曲线与多曲线常见类型:图例”相关变量。图例。相关变量21-不同种群的数量一时间,(共 生)2果实的发育P 果实的不发育 是 否 授 粉,1-种群数量一时间,(捕 食)211翼 翦 耗 氧 量一温度厌氧生助好氧生株呼吸强鼠一氧气浓度。-小种群数量一时间,(寄 生)。i-1-厂1-1一嘉光豁照强光度合P强 度 2C.植物用光合强度“Cs植物丁一 8;健,二,种群数量一时间,(竞 争),根、茎、叶的生长一生长素浓度11.三 种 8:浓度下,光合作用强度一光螭度2.三种温度下,光合作用强度一光蝌度P【技巧点拨】做定性曲线图时首先要抓住“标、线、点”相结合的方法,“标”即横、纵坐标的表达含义、刻度和单位;“线”,即曲线的变化走势,线与线之间的变化顺序关系,曲线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趋势和走向,分析曲线变化因果关系。“点”特别应抓住曲线的四点:起点、转折点、终点、线与线之间的交叉点,理解这些点背后隐藏的生物学原理;其次,还要注意图形旁边的注释,它对整个图形的理解有一定的提示作用。2.定量曲线图:在定性曲线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数量更为准确表示生命活动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常伴随着一些生物量的计算,此类题难度较大。最常见的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之间的生物量关系,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DNA的数量关系。【技巧点拨】首先在对曲线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注意观察曲线上关键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的相关量;再利用生物学原理进行计算就行了。例1 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盆栽实验,探究土壤干旱对某种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开始时土壤水分充足,然后实验组停止浇水,对照组土壤水分条件保持适宜,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有A.叶片光合速率随干旱时间延长而呈下降趋势B.叶片光合速率下降先于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C.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是由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引起的D.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由叶片内 浓度下降引起的答案:A BD【技巧点拨】: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从图甲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干旱其光和速率随干旱时间延长下降,所以A正确;图甲中光和速率下降时间在第2天,图乙叶绿素含量下降在第4天,所以B正确;从图乙看出实验2-4天,叶片叶绿素含量并没有下降,所以C错误;实验2-4天,由于干旱叶片气孔关闭,叶片内C0 2浓度下降可能会引起的光合速率下降。六、备考复习策略1 .培养心理素质:平时要加强图表题训练,掌握图表题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信心。通过训练使学生明白:图表题并不可怕。图表中一些关键的地方经常被忽视,要对学生加强教育,提高审题能力,培养良好的读题习惯。2 .夯实基础:(1)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高考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重视通过生物科学事实和科学研究过程过渡到有关概念、原理、和规律的教学,并经过学生的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等思维活动,正确理解和把握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实质。在教学中要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学生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大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2)突出针对性:比如基础知识有缺漏的学生,要逐一梳理知识点,把遗漏的知识补上。3.提高能力:(1)合理的知识结构是能力形成的土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背景,推动新内容的学习,把新知识“嫁接”到学生己有的知识树上。教师要讲清现象和本质的因果关系,着意展现知识结构中各知识间的交联点,通过交联点把知识串起来。要特别注意生物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知识内容保持联系,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分工与衔接。知识结构的建立,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系统化的知识,较好地建立起各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在应用时及时提取和加工。(2)触类旁通,灵活应用是能力发展的关键。一是触类旁通,即由知A到知B。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问题、图表、数据等情景中分析教材中生物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加工、整理等信息处理的办法,使学生自己学会。二是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要联系学生身边的生产实际、生活实际,联系当前生物学发展的热点和重大科技成果等问题,使学生多接触新情景、新材料,并逐步内化为与知识的有效联系,达到灵活运用。4 .典型例题分析:一是要精选典型例题;二是在例题分析时,从如何认真审题到剖析图解、图表到组织答案,教师要把完整的解题过程传授给学生。5 .强化课堂训练;提高生物解题能力的关键在课堂。在每节课上留点时间当堂练习,有很多好处,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可以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等。6 .典型错误剖析:(1)剖析错误。教师要收集学生答题中的典型错误进行剖析,在作业评讲或试卷评讲时,把这些典型错误读给学生听。(2)回归教材,巩固基础知识。比如学生中的一些错误告诉他在书本的多少页多少行。(3)提高过关率。如典型题目、重要试卷分析完以后,要看学生有没有真正搞懂,提高过关率是关键。7 .面向中档题:选择生物图表题练习重点放在中档题上。平时要特别强化中档题的训练,做到容易题不丢分,中档题拿高分。控制难题的量.8 .题型训练要全:要认真研究 考试说明和近几年高考卷,归纳整理生物图表题的类型及其发展方向,各类图表题都要进行训练。练习1.右图所示的细胞可能是(B)A.酵母细胞B.原核细胞C.动物细胞D.植物细胞2 .生物学知识中有很多相关联的概念,我们可以用图来形象地表示这些概念间的关系,下列各项符合右图所示关系的是(A)A.抗体载体蛋白质B.群落生境生态系统C.神经元细胞体神经元树突神经元轴突D.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3.下图为绿色植物体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变化的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不同代谢过程。以下表达正确的是(D )A.X代表的物质是A D P、P iB.B在线粒体的基质中进行C.A过程产生的02 用于C过程的第二阶段,D.B过程实现A T P 中的化学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4 .图2 表示研究N a H C d 溶液浓度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将整个装置放在光下,毛细管内的红色液滴会向左移动B.将整个装置置于暗室,一段时间后检查红色液滴是否移动,可以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C.当 N a H C O s 溶液浓度不变时,在 B内加入少量蠕虫,对红色液滴移动不产生明显影响D.为使对照更具说服力,应将伊尔藻置于蒸馈水中(不含N a H C O s)的烧杯中5.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度(a )。左下图为实验示意图。右下图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B)A.a B.b C.c D.d6.以下为遗传系谱图,2 号个体无甲病致病基因。对有关说法,正 确 的 是(A )A.甲病不可能是X隐性遗传病 B.乙病是X显性遗传病C.患乙病的男性多于女性 D.1 号和2 号所生的孩子可能患甲病7.细胞增殖过程中D N A 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D N A 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D N A 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株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右图。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D )A.乙组细胞正在进行D N A复制B.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C.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D.将周期阻断在D N A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减少8.大 气 中 浓 度 升 高 引 起 的 温 室 效 应,可能改变土壤水分状况和矿质元素含量。为探究有关生态因子的变化对植物的影响,有人用同一环境中生长的两种植物,在温度、光照和水分等适宜条件下做了模拟试验,测得数据如表。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 是(C)*蒸腾比率:植物消耗1摩尔水,通 过 光 合 作 用 固 定 的 微 摩 尔 数。项,目,物 种。355 BOI mol的 C O】539 BOI*BOI*的 CO)不膨磷肥隆磷肥-/20 kg*ha*a*不施肥族磷肥y/20 kg-hB-a*净光合速度.L3U2.18-3.7 3.6265.8 b石植1.376.76*5.43*1562蒸腾比率/aol BOI-V欧洲藤,1.40,2.亦2.22-3.8&石 椅。0.25-0.660.7 V12ldA.CQ浓度升高和施磷肥都能促进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施磷肥的效果更明显B.两种CQ浓度下,施磷肥对石楠光合作用的促进作用都大于欧洲蕨C.试验结果可推测,干旱对欧洲蕨光合作用的影响大于石楠D.两种植物光合 作 用 的 最 适 浓 度 都 高 于35 5 -m o l -m o f19.将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用C O 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C O?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布图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C )B C段较A B段C O 2浓度增加减慢,是因为低温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C 0 2浓度下降从D E段开始,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从D点开始的F G段C O?浓度下降不明显,是因为气孔关闭,叶片对C O?的吸收减少H点C 0 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对C O z的吸收最多,光合作用最强A.B.C.D.1 0.下图甲表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分析回答:(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乙图是甲图中(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3)已知A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B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分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答案:(1)感 受 器d树突膜或胞体膜(2)递质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然后作用于 后 膜(3)B神经元持续兴奋1 1.右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为和与,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丹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吟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C)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为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D.内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1 2.跳虫、甲蛾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1)由于跳虫和甲蛾活动能力,身体,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先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理由是o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蛾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理由是。(3)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蜻和线虫三个种群,若他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蜻之间的关系是,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若跳虫种群所含能量增长n K J,则跳虫消耗的酵母菌所储存的能量至少为 K J 答案:(1)较 强 微 小(2)B该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D该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螭及时固定,防止腐烂(3)竞 争 捕 食 5 n1 3.右图是某高等生物细胞局部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该 生 物 的 同 化 代 谢 类 型 是;该 生 物 属 生 态 系 统 成 分 中 的.(2)若将图中放入含有胰液的试管中,在适宜的条件下充分处理,最先得到的产物应是。实验后期还得到了脱氧核甘酸,这说明.(3)该细胞处在_ _ _ _ _ _ _ _分裂 期。该细胞形成的子细胞的类型有 种。(4)已知基因A 位于上,基因b位于上,贝!:该生物体体细胞可能的基因型是该 细 胞 最 可 能 的 基 因 型 是;可能性最小的基因型是。答案:(1)异养型 消费者(2)多肽胰液中含有能分解D N A 的酶(3)减数第二次 中 1 (4)A a B b、A A B b,A a b b,A A b b A A b b A a B b(2)与功能上的区别是,由分化为的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该分子的作用是作为的模板。(3)抗体从在细胞内合成到分泌至细胞外的过程为。(4)过程表示,过程表示。答案:(1)T B(2)可以分泌抗体而不能 m R N A 合成蛋白质(3)核糖体一内质网一高尔基体一细胞膜一胞外(4)将抗原传递给 病 菌(抗 原)直 接 刺 激 1 5 .下图是一个家庭的遗传谱系(色觉正常为B,肤色正常为A),请回答:08正常女生正常男性色盲男性白化病女性白化病男性白化病及色百男性(1)1 号的基因型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若1 1 号和1 2 号婚配,后代中患色盲的概率为_ _ _ _ _ _ _ _ _。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3)若U号和1 2 号婚配,生育子女中有病孩子的概率为_ _ _ _ _ _;只患白化病(不含既色盲又白化的患者)的概率为_ _ _ _ _ _ _ _ _ _ _。答案:(1)A.XBXb(2)1/4 1/3 6 (3)1/3 1/1 21 6 .植物叶面积指数与细胞呼吸、总光合作用量、干物质积累量有密切关系(如下表数据所示)。所谓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地表面积上植物叶片的面积数量。请分析回(1)试说明叶面积指数与干物质积累量之间的关系: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o(2)当叶面积指数大于6 时,总光合作用量几乎不再增加,限制其增加的主要是_ _ _ _ _ _ 等基本资源。草原植被干物质积累量几乎与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呈正相关。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_ _ _ _ _ _ _ _ _ _ _ _将会使植被干物质现存量小于干物质积累量。(3)若上表为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应关系,则保持叶面积指数为_ _ _ _ _ _ _ _ _ 时,进行合理开采利用是最为合算的。(4)研究发现大气中C O?浓度夏季下降,冬季上升。从碳循环的角度看,引起这种季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等。答案:(1)叶面积指数在15 范围内,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叶面积指数超过5,干物质积累量反而下降;在5 左右时,干物质积累量最大。(2)光、C 02 降水总量 食草动物的捕食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3)5 (4)光合作用利用C O 2 的量和人类的化石燃料使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