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洛阳联考高三生物试题.pdf

    • 资源ID:93401428       资源大小:4.07M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洛阳联考高三生物试题.pdf

    洛阳联考高三生物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4小题,共34.0分)1.下列关于淀粉、蛋白质和核酸3种生物大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含C、H、0、N四种元素B.水解成单体分子的总质量都高于原分子C.都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D.空间结构都具有多样性【答案】B【解析】淀粉中不含N元素,A错误。多聚体水解过程中消耗的水分子参与形成了单体中的化学键,所以,水解成单体分子的总质量都高于原分子,B正确。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着,核酸是遗传物质,它们不是储能物质,C错误。淀粉和核酸的结构呈链状,空间结构不具有多样性,D错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悉淀粉、蛋白质和核酸的元素组成、结构和功能。故选瓦2.同质量的脂肪与糖原相比,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多。原因不包括A.脂肪分子中氢的含量多 B.脂肪分子疏水,在细胞中占体积小C.脂肪氧化分解时产生的NADH多 D.脂肪氧化分解时消耗氧气多【答案】B【解析】脂肪分子中含有的C、H多,0少,因此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原氧化分解,脂肪产生的NADH多,耗氧多,产水多,同时释放的能量也多。脂肪是疏水性物质,糖类是亲水性物质,亲水性物质与水结合在细胞中占的空间大,脂肪不与水结合,在细胞中占的空间小,因此脂肪适合储存能量,故ACD正确,B错误。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脂肪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通过比较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3.细菌共有的特征是 光 学 显 微 镜 下 可 见 异 养 生 物 属 于 单 倍 体DNA分 子 呈 环 状 具有 细胞壁属于分解者A.B.C.D.【答案】A【解析】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较小,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正确。细菌有自养型,如硝化细菌,错误。细菌没有染色体结构,错误。细菌的拟核和质粒DNA都呈环状,正确。细菌都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正确。自养型的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错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悉细菌的结构特征。正确的有,故选A。4 .分离出某动物细胞的甲、乙、丙三种细胞器,测定其中三种有机物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米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细胞器 B.丙酮酸脱氢醐存在于甲中C.乙一定与分泌蛋白的修饰和加工有关D.核仁参与丙中脱氧核糖核酸的形成【答案】B【解析】根据有无脂质,可以判断该细胞器是否具有膜结构。由图可知甲含有膜结构和核酸,应为线粒体;乙含有膜结构但无核酸,应为单层膜的细胞器;丙不含有膜结构但有核酸,应为核糖体。分离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故A错误。丙酮酸脱氢酶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故B正确。内质网与分泌蛋白的修饰和加工有关,而根据题意无法判断乙一定是内质网。故C错误。核仁的功能: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核糖体是由厂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故D错误。故 选B。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分析图形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5 .将紫色洋葱鳞叶外表皮浸润在一定浓度的K N0 3 溶液中,观察到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K N0 3 溶液的初始渗透压大于洋葱细胞液的初始渗透压B.质壁分离时,失水导致洋葱细胞液的渗透压逐渐增大,从而引起自动复原C.整个过程中水分子在原生质层两侧双向运动D.整个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答案】B【解析】K N0 3 溶液的初始渗透压大于洋葱细胞液的初始渗透压,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A正确。K,和 N0 3-是可以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的物质,一段时间后,由于K+和 N0 3-进入细胞,细胞液浓度加大,其细胞液浓度大于了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表皮细高中生物试卷第2 页,共 19页胞的质壁分离会自动复原,B错误。水分子可以自由进出细胞的原生质层,整个过程中水分子在原生质层两侧是双向运动的,只是趋势不同,C正确。原生质层的体积体积变化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K+和N03-是可以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D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原理和拓展应用。故选B。6.葡萄糖在不同情况下进出细胞的运输方式可能不同,如图所示葡萄糖的运输方式是A.主动运输 B.胞吞 C.协助扩散 D.自由扩散【答案】C【解析】据图可知,葡萄糖顺浓度梯度由膜外通过载体运输导膜内,且不消耗能量;因此图中葡萄糖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中的实例。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7.下图为人体某个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示意图,图中为各个时期的细胞,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与相比,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强B.与的细胞核内的DNA相同,而蛋白质全不相同C,虽然已失去分裂能力,但其细胞内的物质合成与分解仍能进行D.正常细胞的衰老与凋亡必将引起人体的衰老与死亡【答案】C【解析】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因此与相比,的相对表面积减小,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也减弱,A错误。与的细胞核内的DNA相同,但细胞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同,因此细胞内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B错误。与细胞己经高度分化,不再进行分裂,但细胞内的物质合成与分解仍能进行,C正确。对于人而言,少数细胞的衰老和死亡并不代表人体的衰老和死亡,D错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分化的本质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理解细胞的衰老、凋亡和个体衰老、凋亡的关系。故选C。8.原产欧洲南部喷瓜的性别不是由性染色体决定,而是由3个复等位基因“D、。+、ad决定的,联 对 +为显性,+对 R为显性,它们的性别表现与基因型如下表所示。现有两株喷瓜杂交,产生的后代有雄性、雌雄同株、雌性这三种性别的表现型,则其比例为A.4 :2 :1 B.3 :1 :1 C.2 :1 :1 D,1 :2 :2【答案】性别类型基因型雄性植株a aa,雌性植株ad ad两性植株(雌雄同株)a a、a adC【解析】根据分离定律及题意可知:两株喷瓜杂交,产生的后代有雄性、雌雄同株、雌性这三种性别的表现型,则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功,(必+*,子代基因型为:a D“+:“D*:a+ad:所以子代中雄性:雌雄同株:雌性=2:1:1。故选C。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分离定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9.下图为某遗传病的家系图。据图分析,可以做出的判断是;1A.这种遗传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B.H I i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I LC2一定是携带者,1 1 3不一定是携带者D.1 1 2和I I 3生出患病男孩的可能性为1 /4【答案】C【解析】由图推知该遗传病可能是伴常染色体隐性病,也可能是伴X隐性病,A错误。若该病是伴常染色遗传,m i的致病基因可来自 3 ,B错误。无论是伴性遗传还是伴常染色体遗传,口2 一定是携带者,若为伴性遗传时,U 3不是携带者,C正确。若该病为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口2和I I 3生出患病男孩的可能性为1 /8 ,D错误。解答此题高中生物试卷第4页,共19页的关键是熟悉遗传病的判断;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故 选 c010.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关于探究遗传物质的两个经典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实验均采用了对照实验和同位素标记的方法B.两者的关键设计思路都是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C.赫尔希与蔡斯对同一组噬菌体同时采用35S和 32P标记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B【解析】两个实验均采用了对照实验设计,艾弗里等人的实验没有使用同位素标记的方法。故A 错误。两者的关键设计思路都是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故 B 正确。赫尔希与蔡斯对不同组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 别 采 用 35s和 32P标记。故 c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故 D 错误。故选B。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把握实验的设计思路与操作步骤,解读实验分析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1.而RNA是一类在人体内广泛分布的内源性非编码R N A,长度为1 9-2 5 个核甘酸。不同w/,RNA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产生。w/,RNA通过与靶mRNA结合或引起靶?RNA的降解,进而特异性的影响相应基因的表达。请根据材料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wiRNA在翻译阶段特异性的影响基因的表达过程B.不同wzRNA的区别在于核糖核甘酸的排列顺序不同C.不同w/RNA在个体发育不同阶段产生,与细胞分化有关D.nnRNA指导合成的肽链最多含有8 个氨基酸【答案】D【解析】w/RNA通过与靶mRNA特异性碱基的配对引起靶wRNA的降解或者翻译的抑制,从而对基因进行转录后的表达调控,A 正确。不同”RNA的区别在于核糖核甘酸的排列顺序不同,B 正确。不同siRNA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产生,说明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与细胞分化有关,C 正确。机 iRNA是一类非编码R N A,不能作为模板翻译肽链,D 错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悉基因表达的过程;从题干中提取关键信息。故选 D。12.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都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B.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C.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D.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通常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答案】B【解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进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但不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故 A 错误。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DNA中碱基序列的改变。故 B 正确。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如豌豆的高茎(D D)突变为D d,还表现为高茎。故 C 错误。基因突变是在分子水平上的变异,称为点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结构变异是在细胞水平上的变异,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故 D 错误。故选B。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13.下列关于水稻育种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过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B.若将叶绿体D N A 上导入了抗虫基因的水稻叶肉细胞培育成植株,该抗虫基因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C.二倍体水稻和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D.二倍体水稻幼苗经低温诱导,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答案】A【解析】可得到单倍体水稻高度不育,稻穗上没有米粒,A 错误。孟德尔遗传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的核遗传,细胞质基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B 正确。二倍体的配子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四倍体的配子中含有二个染色体组,后代是三倍体,C 正确。二倍体经过诱导得到的四倍体,稻穗、米粒变大,D 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悉单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和特点;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适用的对象。故选A。14.关于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无子西瓜是经过长期地理隔离最终达到生殖隔离而产生的新物种B.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C.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个体的基因型D.自然选择和突变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无子西瓜是由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杂交得来的,没有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属于物种形成中的骤变式。故 A 错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故 B 错误。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个体的表现型。故 C 错误。自然选择、突变、迁入迁出、物种的形成等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故 D 正确。故选D。本题考查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15.下列有关内环境组成及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A.胃液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B.人体疾病均是内环境稳态失调所导致的C.T细胞内液能与淋巴液相互渗透D.手和脚磨出“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血浆【答案】C【解析】因消化道与外界相通,所以胃液属于外环境,不属于细胞外液,A 错误。人体疾病不一定是内环境稳态失调所导致的,如红绿色盲,B 错误。T 细胞生活在淋巴液中,丁高中生物试卷第6页,共19页细胞内液能与淋巴液相互渗透,C正确。手脚磨出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D错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悉内环境的组成和转化关系。故选C。16.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缺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B.人体大量失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减少C.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D.水和无机盐平衡是体液调节的结果【答案】C【解析】组织水肿的原因:1、过敏反应2、长期营养不良,3、淋巴管阻塞,4、肾小球肾炎,5、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人体内缺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不会引起组织水肿。故A错误。人体大量失水后,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故B错误。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故C正确。水和无机盐平衡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故D错误。故选C。本题考查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意在考查学生对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17.柯萨奇病毒A16型(CAV16)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和其他并发症。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CAV-16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效应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B.B细胞经CAV16刺激后会分裂、分化出浆细胞,并与抗原结合C.CAV16侵入人体后,吞噬细胞、B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具有识别功能D.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体内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答案】C【解析】效应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促进效应T细胞对靶细胞的裂解作用,并不与该病毒结合,A错误。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分泌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B错误。CAV-16侵入人体后,吞噬细胞、B淋巴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能识别抗原,只有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C正确。记忆细胞受刺激后先增殖分化出浆细胞,再产生抗体,而记忆细胞不能合成抗体,D错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和特点。故选Co18.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溶液(生理盐水)20,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答案】A【解析】输入动物静脉中的N a Q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细胞。故A正确。由于处于稳态的动物体内N“+的分布是细胞内液中含量少,细胞外液中含量多,故Na+只有少部分进入细胞内液,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外液中。故C、D错误。细胞外液的增加量大于细胞内液的增加量。故B错误。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中Na+的分布和溶液的分配问题,试题非常新颖,具有较大的区分度。学生作答时应紧紧抓住Na+在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分布情况,以此作为突破点解题。19.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丰富农业生产经验,至今仍在实践中应用。下列叙述与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A.适时打顶去心,可促进棉株开花结实B.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绿豆次之C.正月种白稻,五月收获后,根茬长新稻,九月又成熟D.新摘未成熟的西红柿,每篮放木瓜二、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答案】B【解析】适时打顶去心解除顶端优势,减轻高浓度生长素对侧芽的抑制作用,可促进棉株开花结 实,A有关。根瘤菌可寄生在绿豆等豆科植物的根部,为豆科植物固氮,根瘤破溃后,含氮有机物进入土壤,增加土壤肥力,B无关。根茬长新稻是生长素促进芽发育原 理,C有关。新摘未成熟的红柿,每蓝放木瓜二、三 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利用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的原理,D有关。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常见植物激素的生理作 用;熟悉常见的种间关系。故 选B。20.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C.种群的年龄结构可受到天敌迁入的影响D.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答案】C【解析】蜘蛛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故A错误。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种群密度。故B错误。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受各种环境条 件(天敌数量的多少、季节更替以及食物质量和数量的变化等)的影响。故C正确。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故D错误。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特征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高中生物试卷第8 页,共 19页21.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演替过程中,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群落的形成创造了适宜的条件B,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大于其他食性的鸟类C.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D.某种群数量降低说明所在群落的丰富度下降【答案】A【解析】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相比,草本阶段丰富度低,空间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为灌木阶段群落形成创造了条件,A正确。杂食性鸟类由于食物范围广,受环境影响较小,其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B错误。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C错误。某种群数量降低说明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下降,但不会改变丰富度,D错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悉演替的过程;区分种群密度和群落的丰富度。故选A。2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B.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C.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D.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答案】D【解析】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故A正确。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故B正确。分解者可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因此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故C正确。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捕食和躲避天敌,是向异类生物传递物理信息。故D错误。故选D。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3.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溶酶体在细胞凋亡、免疫调节中都能发挥作用B.胞间连丝和核孔都是信息交流与物质运输的通道C.动物细胞维持特定形态离不开细胞骨架D.细胞核是细胞遗传信息的储存、复制和代谢的中心【答案】D【解析】溶酶体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吞噬衰老、损伤的细胞或者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A正确。胞间连丝是植物细胞间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的重要通道;核孔是某些大分子物质(如信使RNA、蛋白质)进出的通道,实现核质间频繁得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B正确。细胞骨架是由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对维持细胞形态、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功能,与细胞运动、能量转换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C正确。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而非代谢中心,D错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故选D。24.探究在不同温度(25和 0.5C)条件下密闭容器内(甲、乙两组)蔓越莓果实CO2生成速率的变化结果如图1 和图2 o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z一及!、*留症朝12 24 36 48 60 72 84 96图 2时间加A.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果实的储存时间B.实验中,容器内CO?浓度会逐渐升高从而抑制细胞呼吸C.实验初始,只要两组容器内放入的蔓越莓的数量相等即可D.图 1 中 60 时,CO2生成速率与。2消耗速率可能不等【答案】C【解析】据图比较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果实的储存时间。故 A 正确。随着果实储存时间的增加,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越来越高,抑制了果实的细胞呼吸。故 B 正确。实验初始,甲乙两组使用的容器要相同,两组容器内放入的蔓越薄的数量要相等,蔓越莓的生理状况等要一致。故 C 错误。在密闭容器内,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不断消耗氧气,氧气浓度逐渐减少,在一定情况下细胞开始进行无氧呼吸,这时二氧化碳的生成速率大于氧气的消耗速率。故 D 正确。故选C。本题考查考查实验设计以及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析图和图文转换的能力。25.植物甲与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随叶片温度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甲和乙叶片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约为32.5、47.5B.叶温在45时,植物甲叶肉细胞内产生 H 的场所是叶绿体基粒和线粒体基质C.叶温为25时,植物甲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不同于植物乙的D.叶温为350c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均为0【答案】C【解析】植物甲和乙叶片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约为47.5、32.5,A 错误。叶温在45时,植物甲叶肉细胞内产生 H 的场所是叶绿体基粒、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B 错误。叶温为25时,植物甲和乙的曲线没有相交,即二者的净光合速率不同,C正确。叶温为35时,植物甲和乙两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相同且大于零,所以这两高中生物试卷第10页,共19页种植物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均大于0,D 错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故选C。26.下图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下列对图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细胞分裂时期A.DNA聚合酶作用形成磷酸二酯键发生在AB段B.在 BC段,细胞内染色体组数可为正常体细胞的1/2 倍C.在 CD时由于两侧纺锤丝的作用力使着丝点一分为二D.DE段的每条染色体由一个DNA分子和组蛋白等组成【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可知,曲线图可以代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中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关系。AB段表示DNA复制,这 时 DNA聚合酶发挥作用形成磷酸二酯键。故 A 正确。BC段可以包含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这时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正常体细胞的1/2。故 B 正确。CD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但着丝点一分为二不是纺锤丝牵引导致的。故 C 错误。DE段的每条染色体由一个DNA分子和组蛋白等组成。故 D 正确。故选C。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27.某一植物体内常染色体上具有三对等位基因(A 和 a,B 和 6,D 和 的,已知A、B、D 三个基因分别对、6、”完全显性,但不知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独立遗传。某同学为了探究这三对等位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做了以下实验:用显性纯合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杂交得Fi,F i与隐性纯合个体测交,结果及比例为AaB/?D“:AaBbdd:aabbDd-aabbdd=l:1:1:1,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A、B 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B.A、。在同一条染色体上C.A、D 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D.A、d 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答案】A【解析】据题意知F i基因型为AaBbCc,其测交结果及比例为AaBbCc AaBbcc:aabbCc aabbcc=l:1:1:1,可知 AaB匕 Cc 减数分裂产生 ABCabC、ABc、c 四种配子,即 A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外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A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悉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故选A。28.DNA聚合酶有两种方式保证复制的准确性,即选择性添加正确的核甘酸和校读(移除错配的核甘酸)。某些突变的DNA聚合酶(突变酶)比正常的DNA聚合酶精确度更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分裂间期有DNA和中心体的复制B.DNA聚合酶催化两个游离的脱氧核昔酸之间的连接C.突变酶减少了基因突变的发生有利于生物进化D.人体成熟红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均不能合成DNA聚合酶【答 案】【解 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分裂间期有DNA和中心体的复制。故 A 正确。DNA聚合前催化游离的脱氧核甘酸与DNA链上的脱氧核甘酸之间的连接。故 B 错误。突变酶降低了基因突变频率不利于进化。故 C 错误。记忆细胞在受到同种抗原的刺激时,会增殖分化,其增殖过程中进行DNA的复制,需要合成DNA聚合酶。故 D 错误。故选A。本题将DNA复制和生物进化进行有机结合,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29.果蝇的体色中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B、6 基因控制,只含其中一个基因的个体无法发育。下图为果蝇培育和杂交实验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0co照射A.乙属于诱变得到的染色体变异个体B.通过筛选时,含异常染色体的个体均为雌性C.Fi中有1/2 果蝇的细胞含有异常染色体D.Fi中雌雄个体的体色理论上均为灰色【答 案】【解 析】据图分析图乙的染色体发生了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A 正确。通过筛选时,含异常染色体的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两条X 染色体,B 正确。根据图乙染色体组成可知其产生异常配子的比例是3/4,所以F1中有3/4果蝇的细胞含有异常染色体,C 错误。甲和乙杂交,F1中雌雄个体的体细胞都有B 基 因,理论上均为灰色,D 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概念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注意题干信息的获取。故选C。30.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生物在不断进化B.Aa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A 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C.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D.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答 案】【解 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 A 错误。A a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等于 基因的频率。故 B 错误。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但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等于女性群体。故 C 错误。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高中生物试卷第12页,共19页因型频率之和为1。故D正确。故选D。本题考查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1.氨基丁酸(GABA)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内广泛存在的一种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有重要作用。当GABA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导致大量阴离子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GABA发挥作用后可被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氨基丁酸在突触前膜合成后储存在突触小泡中,以防止被胞内酶分解B.氨基丁酸作用的机理是使突触后神经元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C.氨基丁酸转氨酶抑制剂可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D.氨基丁酸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发生在细胞内液中【答案】B【解析】氨基丁酸在突触小体中合成,在突触小泡中储存,然后通过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A错误。氨基丁酸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大量阴离子内流,膜内侧电位进一步降低,从而增大了静息电位,使突触后膜不易发生电位逆转,最终达到抑制突触后膜兴奋的目的,B正确。氨基丁酸转氨酶抑制剂能够抑制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活性,从而使氨基丁酸发挥作用后不被分解,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持续被抑制,C错误。氨基丁酸的特异性受体位于突触后膜上,氨基丁酸和特异性受体结合发生在突触后膜上,而非细胞内液中,D错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发生条件;熟悉兴奋的传导过程。故选B。32.某科研小组用不同浓度的脱落酸处理同种水稻种子,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后测得秧苗的干重和鲜重情况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O lm g/L脱落酸对秧苗有机物的积累有促进作用B.0.3?g/L脱落酸处理后秧苗的干重与鲜重相等C.0.5/L脱落酸对秧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D.脱落酸对秧苗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答案】C【解析】O.L g/L脱落酸对秧苗有机物的积累有抑制作用。故A错误。据图可知,鲜重和干重的纵坐标不一样,因此0.3mg/L脱落酸处理后秧苗的干重小于鲜重。故B错误。0.5/L脱落酸处理后的秧苗干重和鲜重都比在没有脱落酸处理的组大,所以表现为促进生长。故C正确。据图可知,0.1?g/L和l.Omg/L的脱落酸对秧苗的生长都有抑制作用;0.3?g/L和0.5”?/L脱落酸对秧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故D错误。故选C o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33.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大量引进外来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答案】A【解析】物种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层次,保证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就是保证了组成生态系统的各物种的多样性,A正确。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错误。大量引进国外物种可能会造成生物入侵,使当地生物多样性降低,C错误。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物种丰富,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强,不容易被病虫害毁灭,D错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熟悉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策略。故选A。34.下表是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田鼠种群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项目摄食故炎便状呼吸作用放失他能 htU hm a)I.05 X 103.50X10 4.55X10,A.田鼠同化的能量中约有35%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B.田鼠粪便量属于其同化能量中流向分解者能量的一部分C.以田鼠为食的天敌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1.4X109J/(m 2.“)D.田鼠的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3.5X 10叫/(加求 a)【答案】B【解析】据图可知同化量=摄食量-粪便量=1.05X10i0-3.50X109=7.0X109J/S?2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量-呼吸作用散失量=7.0109-4.55X109=2.45X109(历解办 田鼠同化的能量中约有2.45X1O9+7.OX1O9IO O%=35%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故A正确。田鼠粪便量属于其上一营养级同化能量中流向分解者能量的一部分。故B错误。以田鼠为食的天敌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7.0X109X20%=1.4X109/(淅2.“)。故C正确。田鼠的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7.0X109+20%=3.5*1 0叫/(痴2.0)。故D正确。故选B o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二、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35.回答有关生物学实验的问题:(1)马铃薯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其发芽过程中 酶的含量(活性)增高,促使淀粉分解;将其制成匀浆与 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沉淀。高中生物试卷第14页,共19页(2)植物细胞受损后通常会释放出酚氧化醉,使无色的酚氧化生成褐色的物质。但细胞中的酚类物质与酚氧化酶在细胞质中是分隔开的,是因为细胞具有 o(3)把含有酚氧化酶的提取液做如下表的实验处理:酚依化酶提取液的处理加入缓冲液 加入酚类底物实验后的颜色A不作处理2ml2ml褐色B加入蛋白分钟2ml2ml无色加入三氯乙酸(强酸3 1 0分钟2ml2ml9从催化反应条件看,酚 氧 化 酶 的 作 用 条 件。实验后试管C中的颜色是。试管A、B 对照,说 明 酚 氧 化 酶 的 化 学 成 分 是.试管A、C对照,说明强酸使酚氧化酶 而失活。(4)下图表示水稻叶黄素缺失突变植株的新鲜叶中色素的纸层析结果。其中色素带c 主要吸收 光。请 指 出 该 结 果 的 错 误 之 处。a bd滤液细线【答案】(1)淀粉 斐 林(2)生 物 膜 系 统(3)温和 无色 蛋白质 空 间 结 构 破 坏(4)红光和蓝紫光 色素带6 应该不存在【解析】(1)马铃薯发芽过程中淀粉酶促使淀粉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为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沉淀。(2)酚氧化酶与酚类底物能够分别储存在细胞的不同结构中,与细胞内的生物膜系统有关,生物膜的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3)从催化反应条件看,酚氧化酶的作用条件温和;实验后试管C中的颜色是无色;试管A、B对 照,说明酚氧化酶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试管A和C对 照,说明强酸使酚氧化酶空间结构破坏而失活。(4)叶绿素a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滤纸条a、b、c、d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小 叶绿素/乙叶黄素缺失突变植株不含叶黄素。本题考查生物膜的功能、酶的本质和特性、色素提取分离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三、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3 小题,共 15.0分)36.某物种染色体数目为2”,下列模式图表示其一雄性个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出现的不同细胞(图中仅表示出Aa、B匕基因所在的常染色体),回答有关问题:(1)图 甲 表 示 的 细 胞 名 称 为,图 乙 表 示 的 细 胞 名 称 为。形成乙细胞中基因组 成 的 最 可 能 原 因 是,这种变异属于 o(2)甲细胞中含有 个染色体组。基 因 的 本 质 是。【答 案】(1)初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基因重组(2)2 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解 析】(1)由模式图可知:图甲细胞中含有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为初级精母细胞;图乙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减半,且无染色单体,为精细胞。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形成乙细胞中基因组成的最可能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这种变异属于基因重组。(2)甲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基因的本质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变异、减数分裂等知识。37.生物量是指某一调查时刻单位面积内现存生物的有机物总量。科研人员对我国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导致山体滑坡30年后,恢复群落和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不同植被类型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1)科研人员在两个群落中 选取多个样地,收获全部植物,按照植被类型分类后,测定生物量,结果如图所示。图 中 代 表 恢 复 群 落 生 物 量 的 是(填“S1”或“S2”)。(2)地震导致山体滑坡后,原有植被虽不存在,但还可能存在植物的种子、可能发芽的地下茎或植物根系等,在这一基础上形成恢复群落的过程为 演替。伴随这一演替过程,群落的物种 逐渐增加。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具有较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 利用率。(3)恢复群落植被的总生物量只有原始林群落的20%,这是由于山体滑坡后 稳定性较低,群落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到原状。(4)恢复群落植被不易恢复的关键限制因子是 条件,可利用人工措施重建群落,帮助群落植被快速恢复。【答 案】高中生物试卷第1 6 页,共 1 9 页(1)随机 S 2 (2)次生 丰富度(多样性)阳光(光能)等 资 源(3)恢 复 力(4)土壤 土壤微生物【解析】(1)选取样地时应随机取样;收获全部植物,按照植被类型分类后,测定生物量;由于 S 2 群落生物量普遍低于S 1,所以图中代表恢复群落生物量的是S 2。(2)地震导致山体滑坡后,原有植被虽不存在,但还可能存在植物的种子、可能发芽的地下茎或植物根系等,在这一基础上形成恢复群落的过程为次生演替;伴随这一演替过程,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具有较好的垂直结构,这有利于提高光能的利用率。(3)恢复群落植被的总生物量只有原始林群落的2 0%,原因是山体滑坡后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较低,群落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到原状。(4)恢复群落植被不易恢复的关键限制因子是土壤条件,可利用人工措施重建土壤微生物群落,帮助群落植被快速恢复。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图表的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 8.某植物的紫花与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某科技小组用两株紫花植株进行人工杂交实验,F i 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白花=1 3 :3。就此现象提出两种假设:该性状受两对基因控制;该性状受三对基因控制,且三对基因同时为显性时表现白花。请回答问题(相关基因可依次用A与 、B与 6、E与 e 来表示)(

    注意事项

    本文(洛阳联考高三生物试题.pdf)为本站会员(无***)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