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美术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全册.pdf
一、谈话导入教 学内 容 巨匠童心第一课时课 时2教 学目 标1.通过信息的收集和课堂讨论,了解齐百石国画特色及其艺术风格,了解毕加索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艺术风格,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2.体会人物不同面进行组合的技巧和方法,色块处理,线面结合以及背景处理。3.学习卢梭用丰富想象力弥补技术上的不足,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积极性。教 学重 点认识和了解人物不同面的特点以及剪拼和组合的方法,拼成一副完整的画像。教 学难点在剪拼和组合的方法基础上,采取色块处理,线面结合以及背景处理等方法使画像有趣。教 具准备教学过程二次备课L 同学们,春节期间你们是怎么度过的呀?有什么收获?要合理安排,更要合理利用自己的压岁钱,添置需要的学习用具。2.老师呀也喜欢过春节,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放鞭炮,到游乐场去玩各种娱乐游戏,吃各种好吃的东西等等,你们觉得老师和你们相比,有什么共同之处吗?别看老师大你们那么多,和你们一样,也有一颗童心啊。3.不只是老师,就是许多大画家,即使很老了,也有一颗有趣的童心,咱们一起去看看吧。二、发现巨匠的童心1 .齐白石(1)简介:老年的齐白石仍保持着一颗童心,蚱蜡、蜻蜓、鱼虾等都是他的至爱。笔下的花鸟虫鱼如天真活泼的儿童,在画面上跳跃、嬉戏。(2)齐白石童心作品赏析作品中什么地方体现出了齐白石的童心?2 .毕加索(1)毕加索是2 0 世纪现代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遗世的作品达二万多件,包括油画、素描、雕塑、拼贴、陶瓷等作品。毕加索是少数能在生前“名利双收”的画家之一。1 90 1年 6 月 2 4 日,毕加索作品首次在巴黎展出。1 973年 4月 8日在法国过世。(2)毕加索童心作品赏析作品怎样体现出了毕加索的童心?3.从这两位画家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技艺上的,心态上的,”,三、巨匠童心的规律1 .这些巨匠虽然充满了童心,但是他们的画是随意画的吗?也是有创作方法和规律的。2 .游戏连一连:找出上面三幅图分别是哪幅作品构图空间布置。看来童趣的作品也是在讲究构图知识的基础上完成的呀!3.小 游 戏,这是一张什么样的脸?三幅作品脸部观察,这是一张什么样的脸?4.坐着的玛丽.泰雷兹分析。脸部五官有什么诀窍?正面和侧面组合。还可以侧面和侧面组合,甚至非人物的脸组合!皮肤、指甲、衣服颜色?衣服颜色既有大块的颜色,也许多的线条,线面相结合,画面增添了装饰趣味。背景?大块面的背景色处理,简洁大方,突出了主体人物的柔美。四、试一试1.老师在黑板上完成两幅半张人物侧面的脸,谁能够把他们分别完成,并形成一张有趣的作品?可以用正面,或者侧面两两组合,甚至非人物的脸组合!使作品充满趣味,但是要使画面美观还必须要运用你们手中的色彩工具哦。2.优秀学生作业欣赏你喜欢哪一张?为什么?3.讨论如果让你画几个不同角度的人像并组成一幅有趣的画像,你有什么创意吗?法国画家卢梭是一位从来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画家,但是他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纯真的感受弥补了技术上的不足,创作出许多伟大的作品,并被世人称为稚拙派。可见,只要大家大胆想象,细心创作,一定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五、学生作业1.发挥你的想象力,画儿个不同角度的人像,再组拼成一幅奇异有趣的画像。2.要求运用多种方法,使画面有趣!3.教师巡辅。教 学内 容第二课时课时1教 具准备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教 学内 容 同一幅画课时2教 学目标1、了解色彩语言的丰富性。2、能准确地识色、调色和涂色。3、增强美术活动的兴趣和休验成功的快乐,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教 学重点增强美术活动的兴趣和休验成功的快乐,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教 学难点了解色彩语言的丰富性。教 具准备水粉颜料、排笔、,调色盘,小水杯、课件等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欣赏导入1.认识画家文森特梵高1853-1890荷兰画家梵高,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 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2.赏析作品学生欣赏后畅所欲言自己的感受。(作家所要表达的是欢快的、热烈的、积极向上的一种心态。)3.提出今天学习的内容,教师归纳后提出今天学习的内容:学习调颜色;能利用颜色画一幅有层次的画。二、探究思考1、引导思考:这幅画主要有那些颜色?(学生观察与识色,教师提问与引导)2、探索调色方法:这些颜色是怎样调配出来的呢?(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注意要做到切实的交流探讨。)三、尝试体验活动一:根据教材的提示,用大红和柠檬黄进行调和,把产生的橙色与同桌的比一比,色彩效果是否一样?为什么?教师演示重点小结:两种颜色相调和,颜色分量的不同使得色彩效果产生变化。一般朝分量多的颜色方面倾斜,所以调色时应该能判断看准色彩的倾向性。教 学内 容第二课时课时1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活动二:在一种颜色中调入黑色或白色,看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教师演示小结:通过这一个办法可以让色彩发生明度变化,这样就可以调出许多颜色丰富的层次。活动三:欣赏一棵秋天的树,说出哪些地方运用了我们刚才所学的颜色?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画一棵秋天的树。教师边讲边示范画法。学生绘画巩固探究所得知识。要求:1、用所学的大红、柠檬黄、白色、黑色画一棵秋天的树。2、要求要画得有明暗层次。四、课堂小结色彩是绘画的语言,也就象文学语言运用的艺术一样,色彩语言的调配也需要认真的研究与探索。五、安排下节课要带的东西下节课继续带这节课的工具及颜料来,我们继续探究怎样把今天所学方法运用于其他颜色,来画其它的景物。教 学内 容 能干的帮手课时1教 学目 标1、认识各种工程车,了解它们不同的造型特点及功能用途。2、抓住工程车的外形结构和特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各种工程车。教 学重 点抓住工程车的外形结构和特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各种工程车。教 学难点抓住工程车的外形结构和特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各种工程车。教 具准 备图画本、彩色笔、课件、铅笔等。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出示图片导入。生活中,很多地方都需要这些能干的工程车。二、出示图片,分析结构认识特点认识各种工程车的用途与特点:请学生认一认这是什么车,说说车的外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以及它的用途。课件展示各种工程车的图片。画面先呈现工程车最有特点的局部,然后呈现工程车整体。三、探究讨论1.选择哪个角度(正面、侧面、半侧面。)为什么?(充分体现工程车的特征)2 .说说绘画步骤是怎样的?(1)确定构图与大的形体特征。(2)分块画出每个大的结构外形,注意相互的比例位置。(3)分块逐步由前到后画出内部结构特征。(4)深入准确地描绘细节。(5)整理完善,添画人物和背景等。4 .怎样处理工程车的结构、特点与细节?四、大胆描绘,自主表现画一辆自己喜欢的工程车。五、展示作品,互相欣赏评价,评一评。教 学内 容 书包课时教 学目 标学 习 用“整体局部”绘画原则画书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把观察的感受表现出来。教 学重 点指导学生观察表现物体的某些细节,同样凭感觉精细地表现出来,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教 学难 点学 生 习“整体局部”绘画原则。教 具准 备书包实物、书包线描定性写生范画。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指导观察:在教坛上摆放几个书包,让学生从各角度进行观察,然后由儿个学生分别讲述各自位置上所见到的书包的样子。教师提问:“为什么各人所见都不相同呢?是书包自身的变化吗?”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不是书包自身的变化,而是因为作画者的位置不同,所见到的书包外形也就不同了。写生就是把自已所看到的感觉,准确地画出来,看得越细,理解越深,要画的内容就越多。教师提问:“除了刚才见到的外形不同,还能看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有些什么与别的物品不同的细节?”待学生表述观察的感觉后出示范画,指点学生观看,教师作小结:观察能力是绘画中多种能力之一,观看时要边看边比较,加深认识和理解,把对象的形象特征、结构、色彩以及细小的地方都看透,作画时便会画得真实。要画得好,首先要观察好。所以观察能力是绘画的重要能力,要认真锻炼。此外还有一种能力与观察能力同样重要,这就是表现能力(描绘能力),它能把观察到的感觉画出来。表现能力是靠多练习而取得的,从三年级开始,绘画练习就是训练“观察与表现”的能力,只要认真学习,就会画出很好的作品。二、讲解书包结构:教师拿出一个立方体方盒向学生提问:“这个盒子的形状和书包的形状相同吗?”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盒子的形状在绘画中叫“立体体”或“六面体”。书包是由多个平面方形(六面体)组成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分析书包的组合结构,即各种大小、宽窄的方形组合成。什么是整体?什么是外形?什么叫局部?这些专业术语要向学生讲解清楚,绘画时先画大形,再画小的部分。教师在黑板上示范,边讲边画,按课本所示图例说明:先勾出外形轮廓按照结构特点,逐步深入刻画。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分四组布置书包让学生写生。在学生绘出书包的基本形后,指导学生进出口细致观察书包的某些主要部分的结构、形状及外表的细节特征,用流畅的线条作精细的描写,如有学生愿意填上色彩,可同意并鼓励学生着色。四、讲评:根据作业要求评价优劣。教 学内 容图画文章课 时1教 学目 标1.了解给文章配画的作画步骤和要领,能抓住主题给文章配画。2.大胆想像并运用所掌握的美术知识技能进行绘画表现。教 学重 点大胆想像并运用所掌握的美术知识技能进行绘画表现。教 学难 点大胆想像并运用所掌握的美术知识技能进行绘画表现。教 具准 备相关图片、资料、纸、铅笔。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游戏导人1.出示三篇文章 草船借箭、我的妈妈、乡村傍晚的片段依次把文章片段展示在大屏幕上。2.出示三幅画,提问:每幅画画的都是什么内容?3.请大家给这些画找“娘家”,将画和文章对应起来,并把画放置在相应的文章片段下面。4.揭示课题 给文章配画。二、启发引导1.提问:请大家看这三幅画,你为什么能一眼就看出它们分别是哪篇文章的配画呢?生:因为这些配画都画出了文章中的主要事物。2.从构图、描画景物、涂色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要抓住文章中的形象化词语。三、教师示范方法指导出示文章片段,教师边讲解边示范。1.朗读文章,理解意思。2.找出要描画的景物,依次用横线标出。3.构图布局。4.逐个画景物。5.涂色四、作品欣赏1.欣赏学生作品。2.欣赏画家作品。3 .欣赏较早的文学插图及现代的连环画。五、学生创作提出作业要求,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出示作业要求)六、展示交流1.学生展示作品。2.台下学生根据展示的作品看图说文。学容教内彩云衣(活动一)课 时教 学目 标1.能收集资料,欣赏各种各样的服装,领略服装的艺术美感。2.能在生活中合理选择服装,体现自己应有的审美取向和独特的衣着风格。3 .能运用色彩的对比与和谐知识进行服装的色彩搭配。教 学重 点能运用色彩的对比与和谐知识进行服装的色彩搭配。教 学难 点能在生活中合理选择服装,体现自己应有的审美取向和独特的衣着风格。教具准 备彩色卡纸,剪刀,画笔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趣味导入1 .教师让学生在一张小白纸片上用1 一 3 种颜色涂画。(提出游戏要求,激发学习欲望。)2 .学生采用油画棒任意选2 3 种色彩,自由涂满白纸。(学生尝试作业,时间为3 分钟。)C A I 课件呈现游戏的规贝k 内容、方式、时间。二、剪纸游戏,趣味伸入1 .教师示范将涂满色彩的白纸剪成一件小背心。2 .学生也将自己的作业剪成一件背心。(将方形纸对折剪缺成背心。)教师示范用的纸(已涂满色彩)和剪刀。三、作业评析,渗透知识1.教师将部分学生作业进行展示张贴在黑板上。2 .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变化。(1)有的小背心只用一种色彩也有深浅变化。(2)有的小背心用两至三种色彩产生柔和对比。(3)有的小背心用两至三种色彩产生强烈对比。根据色相的对比知识引导学生观察理解。3.学生将涂好色的小背心按色彩的强烈对比与柔和对比分别贴在两类衣架上。(作业评析既巩固涂色方法,又渗透色彩知识。)四、观赏教材,小组讨论1 .欣赏教材中的服饰图片做辨析小训练。2 .小组讨论。3 .分别呈现讨论的结果。4 .教师小结色彩的对比知识。C A I 呈现教材中的小训练(包括图片及讨论内容)。教誓学X 第二课时 课 时内 谷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学生作业教师指导1 .教师提出作业要求:从教材中任选一套服装进行色彩搭配。2 .学生作业、播放音乐。播放音乐A 段:活泼、跳跃B 段:轻柔、舒缓评析交流1 .学生作业互评。2 .请“小设计师”谈自己的作品。3 .请“小设计师”针对自己今天身上穿的服装谈感受,也可请同学点评。学生作业欣赏服装1 .听故事,了解服装的起源。2 .欣赏服装,了解服装随着社会生活而发生的一系列演变。(1)引导学生欣赏款式各异的服装。(2)引导学生欣赏面料不同的各类服装。引导学生去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CAI 课件呈现各类服装的图片。学容教内彩云衣(活动二)课 时2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教学程序:教学活动,媒体运用一、看一看:(导入)这些衣服都有什么特点?(小结:都是有图案、花纹装饰的服装。)以课件激起学生兴趣,学生欣赏、观察图片并思考衣裳特八占、课件:服装的图片。二、想一想:(分析)1.衣服由哪些部分构成?2 .只要改变衣服的一部分,就能改变衣服的式样。出示课件3.看看同桌,你与他的衣服哪些部位不一样?4 .小 结。(1).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衣服的构成。(2).学生观察图片,寻找儿件衣服的区别。(3).引导学生寻找自己与同桌的衣服区别。课件:不同衣领的衣服式样图片。三、试一试:(探索)1.这是一个花朵图案,如果它向左右或上下重复排列就会形成什么?(花边)2.请你把下面四条花边添画完整,并想一想它们的排列有什么规律?(直立式;倾斜式;相对式;波浪式。)运用这些规律,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花边。出示课件3.选择花边图案装饰在衣服合适的部位。4.小 结。1.引导学生观察思考。2.学生添画与欣赏。3.几名学生上台,选择花边粘贴在一名学生衣服及老师衣服上。其余学生评价。1.课件:演示花边的形成。2.课件:几种规律的花边图片。3.绘制的花边范品。四、说一说:(设想)1.欣赏学生作品。2.说说你的想法(你想设计一件什么样的衣服?),与周围的同学讨论,派代表说。学生说想法。课件:欣赏图片。五、圆一圆:(创造)1.设计一件有花边或全身图案的单件上衣。2.小结。教 学内 容第二课时课 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学生自主设计。播放背景音乐同学自主展示作品。换一换:(合作)1.演示剪贴、添画过程。根据这些衣服的风格,还可以设计出配套的下装。2.与同学交换,根据他人设计的服装再进行配套设计。学生交换设计。(1).实物投影仪。(2).课件:欣赏学生作品等;音乐。议一议:(评价)L你从同桌那儿学到了什么?2.你们共同设计的服装有什么风格?适合什么人穿?适合什么场合穿?3.总结下课。学生自评、互评。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学容教内飞天畅想课时2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探索太空奥秘的浓厚兴趣,启发学生大胆想像,描绘未来世界人类去太空旅行或探索的情景。2、运用易拉罐、铁丝等材料进行人造卫星的立体造型表现训练。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精神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引入1、展示充满无穷无尽奥秘的太空2、教师小结:宇宙大得难以想像,它充满无穷无尽奥秘,人类几千年来不断地对太空进行探索,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天文学家,近儿十年来,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发射了许多探测器,去探索无边无际的太空世界,今天我们也一起去太空看看。(揭示课题)二、交流1、游太空前的准备资料交流,参观了解。(1)资料收集:课前搜集航天发射中心、火箭、飞船、卫星、探测器等有关太空的资料和图片。(2)讨论怎样游太空。e突出“游”的方法)a.坐上各种飞行器。b.穿上太空服。(因为没有地球的吸引力,没有氧气,在太空中会飘来飘去)(3)去航天发射中心。(分组交流资料教师总结)a.了解航天发射中心。我国有三个航天中心,分别是甘肃省酒泉发射中心、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西昌航天发射中心。(课件展示图片)航天发射中心是发射卫星、探测器、飞船等。b.了解长征系列火箭。(出示长征系列火箭图片)c.了 解“神舟”号系列飞船和各种卫星、探测器。(出示图片)卫星、飞船、探测器等是*火箭装载飞进太空的。d.观 看“神舟”五号飞船升空发射遨游太空的精彩片段。2.乘坐飞船游太空指导构思,引发奇想。(1)一乘坐“神舟”六号飞船游太空(播放音乐和游太空录像)(2)说说在太空见到什么?提示:五颜六色的星星,各种人造卫星,无边无际的宇宙,美丽的城市,和地球一样有各种生命,可爱的外星动物,儿童乐园,高速公路,,(3)说说在太空出现什么情况?(没有大气,会失重,课件出示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失重的各种不同动态和在睡眠、饮食时失重的有趣状况)3.画太空欣赏作品,评价学习。(1)课件展示多幅学生作品。(2)说说这些小朋友是怎样画的、怎样想的。三、创作大胆设计造型独特的航天飞行器、奇异的外星人和壮观的太空城市,描绘出一幅未来人类在神秘太空世界进行探索、旅行的图片。教师巡回指导。四、评价表扬想像奇特大胆和构图独特的学生,并通过视频展示台展示其作品。五、拓展了解卫星是怎样传送电视节目的一一外国的新闻内容就是通过卫星传播过来的。天气变化情况是通过卫星来观察云层而得知的。教秋学工内内第二课时 课 时谷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激趣导入1.在神秘的夜空中,除了点点繁星,有时还可以看到在慢慢移动的小星星,那就是人类在太空中的好助手人造地球卫星。(课件展示)2.揭示课题:飞天畅想二、欣赏认识1.自主学习、认识各种不同功能和形态结构的卫星。(学生将课前收集的卫星资料分组进行展示介绍和交流)2.展示欣赏:地球的守护神神奇的卫星。3.总结卫星的基本结构主体部分与展开部分,(动画展示)它们具有十分丰富的形态变化。三、探究制作1 .初步感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颗真正的“人造卫星一模型。(实物展示欣赏易拉罐制作的卫星模型)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吗?2 .认 识 材 料:分组探讨易拉罐的不同处理制作方法。(1)认识易拉罐的结构:罐身、罐口、罐底,怎样运用不同的 部 分?(2)用易拉罐可以做成怎样的立体形?(3)易拉罐的处理方法。(剪切、弯折、卷曲、粘贴、穿 插 等)(4)思考:怎样巧妙地利用易拉罐罐身上的图案?(5)注意:工作时戴上手套,以免易拉罐划伤手。(6)想一想:怎样连接各个部分?(7)教师总结说明。(课件展示)3 .分组合作。(1)讨论设计:讨论设计本组将制作的卫星其功能与外形,画出简单的草图,明确主要结构与形状。(2)合作制作:各组分工制作卫星不同的部件。(分总设计、主体制作、天线制作、能源板制作、技术支持等,总设计师对个人的制作进行整体安排与协调,技术支持对个人制作时提供技术上的帮助。)(3)组装完善:将各部件进行组装,添加细节与装饰完善。4 .教师指导帮助。四、赏评展示1.各组介绍自己制作的卫星的名称与功能。2.师生共同欣赏评价。五、拓展升华1.欣赏:卫星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天气、通讯,,2.学生畅谈对将来的构想,设计制作更多先进的卫星帮助人们的生产生活。板书设计飞天畅想卫星的结果与形态制作卫星教学内容星光灿烂、国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纸浮雕的成型原理,能熟练识图。2.能运用折叠、剪切、压折等方法、技能,制作出纸浮雕作品。3.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教 学重 点识图并能独立完成2 个浮雕星星的制作。教 学难 点创造出具有个性的作品。教 具准备教师:示范作品7 件、示意图6 幅、彩色卡纸若干!剪刀一把!黑板一块!红蓝黑色笔各一只(粉笔记号笔均可)学生:彩色卡纸若干、剪刀一把、尺子一把、红蓝黑色笔各一支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欣赏导入新课。魔术变变变!出示两个星星造型,一个是平面的,一个是立体的。学生对比欣赏思考:你们知道这两个星星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明确:这个星星非常有立体感,好象从这个底板上浮起来一样,我们把这种效果叫做浮雕,这个星星是用纸做的,所以叫纸浮雕。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 星光灿烂,制作纸浮雕星星。二、学习新课。1 .引导发现学生欣赏浮雕四角星星思考交流:这颗星星是用了什么方法,使平整的纸张,产生立体感的呢?明确:折叠是制作纸浮雕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2 .看简单的折叠示意图思考:红蓝虚线黑实线分别代表什么意思!明确:红色的虚线代表凸折线,蓝色的虚线代表凹折线,黑色的实线代表裁切线。3 .根据示意图(两种)动手尝试折叠并交流凸凹折线折叠方法,明确:凸凹折线的折法。折叠完后展平作品直接在上面用相对应的折叠线绘制出示意图!4 .展示绘制快又好的示意图!5.试 一 试:出示示意图完成四角星基本型的制作并交流!目的:锻炼学生识图能力,独立完成星星基本形的制作!为后面的创新奠定基础!6 .能让你手中的星星更加与众不同吗?学生交流!7 .对号入座:出示书中四个示意图和四个变式星星浮雕作品学生在书中对号入座填空!然后说一说四件作品的异同点!明确:图一是基本形!14 号星星都是根据基本形变话7 而来!4 号星的特别之处:光芒的表现!四个角中间可以有一个或更多光芒!三、制作创新:看了这几种不同造型的星星后,是不是又想试一试呢?赶快动手吧,看看哪一组动起手来,把这夜空点缀的更加美丽。鼓励制作快的多做儿种四角星!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互评五、课堂小结及延伸1.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不规则星等。2.课件欣赏其它浮雕作品!六、课堂小结.刚才同学们精心制作让我们的天空有了繁星的点缀,希望大家在今后都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美丽星空!让那星光更加灿烂!教 学内 容团扇、阳 0 1课 时教 学目 标1.初步了解古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2.欣赏团扇的扇面画,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 点制作团扇,运用所学装饰扇面。教 学难 点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教具准 备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设置情境,感受中华民族古老的扇文化1 .教师出示图片。2.学生欣赏有关团扇的古诗、古画及相关介绍。3.教师板书课题。二、讨论交流,了解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1 .提出活动要求:分组交流团扇的资料,并思考团扇的特点是什么。2 .学生分组交流学习,教师参与。3 .继续介绍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三、讨论分析,感受扇面画的形式美感1 .提出活动要求:(1)分组,每组重点讨论教材中的一件团扇作品。(2)从扇面画的作者、内容、造型、色彩、风格、构图特点等方面展开讨论分析,根据不同的扇面画可以有所侧重。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3.每组选派代表上台评述。4 .教师鼓励学生,并与学生交流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四、制作团扇,根据扇面的形状合理安排画面L指导学生剪出团扇的形状。2.观察教材小训练中的两个扇面,说说哪个扇面更美?为什 么?3.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前者更美,因为蝴蝶图案的 大 小、布 局 更 适 合 于 扇 面 的 形 状。4.引导学生根据扇面的形状安排画面。五、教学评价与延伸1.展示作品,自由欣赏,自由交流。2.自评、互评。3.欣赏折扇的扇面画教学反思:教 学内 容水墨诗心课 时2教 学目 标1、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2、通过讨论和教师对作品的介绍,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3、通过分析中国画不同作品之间的艺术特色,懂得如何感受艺术之美。教 学重 点中国画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领会蕴藏在画中深刻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教 学难 点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中国画作品中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教 具准 备国画用具教学过程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名画赏析1、李可染先生画的 秋风吹下红雨来,这只是他众多的牧牛图中的一幅。漫天飞扬的红叶,概括出整个秋天的景色,一个牧童悠然骑在牛背上,牛用一块重墨,使主体突出。这虽然表现的是普通的农家生活,但在画家的笔下,却满是诗情画意,充分体现了画家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真挚感情。2、蛙声十里出山泉创作于1 9 5 1年,是齐白石老人9 1岁时为我国著名文学家老舍画的一张水墨画。纵1 2 9厘米,横3 4厘米。老舍与齐白石是一对好朋友。有一次,老舍先生到齐白石先生家做客。他从案头拿起一本书,随手翻到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一首诗,有意从诗中选取了一句,蛙声十里出山泉,然后想请齐白石先生根据这句诗作幅画,用画去表现诗中听觉器官感受到的东西。齐白石先生欣然接受,但这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它涉及到艺术上一个深层话题。(据说齐白石先生经过了几天的认真思考)。最终,齐白石老人凭借自己儿十年的艺术修养,以及对艺术的真知灼见,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完成了任务,创作出了这幅著名的 蛙声十里出山泉。齐 白 石 把 蛙声这一可闻而不可视的特定现象,通过酣畅的笔墨表现出来。(二)作品内容介绍:简略的笔墨在一远山的映衬下,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未画青蛙,只画儿只蝌蚪在逆水游动,旁边是山石。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它们不知道已离开了青蛙妈妈,还活泼地戏水玩耍。人们可以从那稚嫩的蝌蚪联想到画外的蛙妈妈,因为失去蝌蚪,它们也在大声鸣叫。虽然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都使人隐隐如闻远处的蛙声正和着奔腾的泉水声,演奏出一首悦耳的乐章,连成蛙声一片的效果。白石老人以诗人的素养、画家的天才、文人的气质创造了如此优美的意境,把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准确地表现了诗中的内涵,达到了中国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境界。这正切合了,蛙声十里出山泉 这句诗的意境。二、说说诗意1、尝试用简短的文字指出课本35页右边两幅作品的诗意。2、学生交流讨论。3、小组代表发言教 学/J第二课时 课 时1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讨论:老师选择以下诗,进行赏析,然后让学生谈感受,理解诗意,老师最后作总结,并根据学生的思路,画一幅诗意画的的创作步骤图。(1)杜 牧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2)王 维 山居秋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3)柳 宗 元 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作画步骤:(教师示范)立意、构图、勾线、着色、调整、题诗、盖章。老师先只写儿个序号,待示范和讲解完后,让学生作答,以加深印象,再把字补上。二.学生作业1、选两句诗为题作画,要求学生完成一幅诗意画创作。教师行间辅导2、要求以强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为主,不过多强调技法、技巧,凡是有新意的作品,均以肯定。四.交流评析作业:自评.互评,及时发现好的作业,给予表扬,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学容教内石壁上的九色鹿课 时教 具准 备九色鹿的故事,绘画工具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故事导入恒河旁边,住着一头鹿,它的毛有九种颜色,它的角像雪一样白。九色鹿每天到河边吃草喝水,这儿有它的一个好朋友,那是一只乌鸦。有一天,一个人不小心掉进了河里。九色鹿看到了,赶快跑到河边,不顾危险,掉进河里去,把那个人救上岸来了。那人要谢九色鹿,九色鹿摇摇头说:“我救你,不是为了叫你谢我。你回去吧,只要你不告诉大家。”说完话,就回去了。那个人说:“一定、一定,我什么也不告诉人家。”说完话,就回去了。这个国家的王后,一天夜里做了个奇怪的梦,看见一头鹿,它的毛有九种颜色,他的角像雪一样白。她醒来对国王说:“我要九色鹿,拿它的皮做坐垫,您快给我找来。要不,我就要死了。”国王告诉全国的老百姓:谁能找到九色鹿,就分给他半个国家,还给他满满一盆金子。可是谁也没见过九色鹿,谁也不知道九色鹿在哪儿,只有一个人,就是九色鹿救了他的那个人知道。他想:“这下可好了,我可以有满满一盆金子,还分到半个国家呢!”他跑到王宫里,让国王带上兵马和他一起去捉九色鹿。这天,九色鹿正伏在地上打瞌睡,它的好朋友,就是那只乌鸦,站在树枝上,看见远远问那个人:“九色鹿救了你,你为什么反而要害他呢?”那个人说不出话来。国王叫他的士兵让开一条路,把九色鹿放了,并且下了个命令:“以后,谁也不许来捉九色鹿。”那个人呢?他没有拿到满盆的金子。也没有分到半个国家。国王叫士兵把他绑起来,扔到恒河里去了。二、石壁上的九色鹿1、敦煌石窟九色鹿图片欣赏2、壁画以横幅长卷形式连续画出佛的前身九色鹿王故事的种种情节:鹿王在江边救起溺水人,溺水人叩谢;王后梦见鹿王,要求国王捕捉鹿王;国王悬赏捕鹿,溺水人告密,国王带人捕鹿,鹿王向国王诉说救溺水人经过;国王放走鹿王,王后心碎而死;告密者得到报应,身上长癞,口中恶臭。每一段落均附有文字榜题。显然是继承了汉画的传统手法。画面以人物为主,衬以山石树木。土红地色上配以青绿山水,点缀花草,有浓厚装饰风。画中的建筑物格式、车马形制、骏马形态等,都与汉画中的形十分相似。三、作业要求:欣 赏 九色鹿的造型特点,尝试用剪影的造型手法创作一幅有动物的场景图。四、学生作画,教师辅导。学容教内童年的影子 课 时1教 学目 标1 了解摄影的一般知识,感受摄影的基本技巧。掌握摄影的一般构图规律,能够拍摄较为生动的画面。2 学生学习摄影的过程,是一个在原有知识体系上构建新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捕捉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体验到了摄影的乐趣。通过欣赏分析作品,感受动态摄影虽然是静止无声的画面,但它呈现给人们的却是紧张激烈的竞赛气氛和惊险优美的瞬间。3 帮助学生普及摄影知识,把动体摄影技巧引进课堂,激发学习摄影的热情。教 学重 点通过大量资料欣赏与分析,并配合学生实践,使学生了解人像摄影与体育摄影的不同。教 学难 点摄影的技巧与构图。教 具准 备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 欣赏摄影作品。二 课外作业用手机或相机拍摄作品,可到班上展览。学容教内课 时教 学目 标教 学重 点教 学难 点教 具准 备教学过程二次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