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3年中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全面汇总归纳(最详细)1.pdf

    • 资源ID:93403491       资源大小:1.74M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年中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全面汇总归纳(最详细)1.pdf

    -1/32 寡人之于国也 重点实词:2、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无如:没有像 5、加少:更少 7请以战喻:让我用打仗来做比喻请,有“请允许我”的意思.填:拟声词,模拟鼓声 9.鼓之:敲起鼓来,发动进攻.古人击鼓进攻,鸣锣退兵鼓,动词 0兵刃既接: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兵,兵器、武器接,接触,交锋 11.弃甲曳兵:抛弃铠甲,拖着兵器曳,y,拖着 走:跑,这里指逃跑 13.或:有的人 14.笑:耻笑,讥笑 15.是:代词,这,指代上文“五十步而后止”1.无:通“毋”,不要 17.不违农时:指农忙时不要征调百姓服役.违,违背、违反,这里指耽误 18谷:粮食的统称 19.不可胜食:吃不完.胜,尽 0.数罟不入洿池:这是为了防止破坏鱼的生长和繁殖.数,c,密.罟,g,网.洿,w,深 2.斤:与斧相似,比斧小而刃横 23.时:时令季节.砍伐树木宜于在草木凋落,生长季节过后的秋冬时节进行.养生:供养活着的人 25.丧死:为死了的人办丧事 2憾:遗憾 7.树:种植 9.豚:t n,小猪 彘:zh,猪.畜:,畜养,饲养 32.无:通“毋”,不要 夺:失,违背 34.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 35.教:教化 3.申:反复陈述 37.孝悌:敬爱父母和兄长.悌,t 38.义:道理 39.颁白:头发花白颁,通“斑”40.负戴:负,背负着东西.戴,头顶着东西 42.未之有:未有之.之,指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4.食人食:前一个“食”,动词,吃;后一个“食”,名词,指食物 44.检:检点,制止、约束 45.涂:通“途”,道路 4.饿莩:饿死的人莩,o,同“殍”,饿死的人 47发: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2/32 48岁:年岁、年成 9.罪:归咎,归罪.虚词 1、寡人之于国也 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于:对于,介词 2、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之 1:结构助词,的 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两个“之”:结构助词,的 4、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以:用、拿。介词、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之:衬字,在动词后,没有实在的意义 而:表修饰,作状语,表一种伴随的状态 6、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两个“而”:表示顺承关系 7、以五十 步笑百步,则何如?以:用、拿。介词 则:那。连词 何如:怎么样,行不行。副词、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则:那,就。连词 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于:比,介词 9、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以:按照,依照。介词 0、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之:的,助词 之 2:指那五亩的宅地 12、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之:的,助词 13、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两个“之”都是:的,助词 1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之 1:可以译为“的”之:他们。指代学生 之 3:的,助词。于:介词,在 1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3/32 之: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标志。即“未有之也”1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两个“而”都有“然而,却”的意思,表转折。连词 17、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则:便,就。连词 1、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于:跟,和。介词 而:顺承。表承接关系,连接前后两个动作 19、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之:助词,的 焉: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 通假字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颁”通“斑”,花白)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路途)3、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4、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词类活用 1、填然鼓之 鼓:名词作动词,打鼓、七十者衣帛食肉 衣:名词作动词,穿 3、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树之以桑 树:名词作动词,种植 5、王无罪岁 罪:名词作动词,归罪、归咎 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生、死: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7、谨庠序之教 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 古今异义 1、河内凶(古义:收成不好。今义:心肠狠)3、或百步而后止(古义:有人,有时。今义:选择连词)4、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古义:逃跑。今义:行)5、谷不可胜食也(古义:尽。今义:胜利)6、数罟不入洿池(古义:细、密。今义:数字或者数数)、斧斤以时入山林(古义:锛子。今义:计量单位)特殊句式 1、判断句:是亦走也 非我也,兵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4/32 王道之始也、状语后置句:申之以孝悌之义(应是“以孝悌之义申之”)树之以桑(应是“以桑树之”)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应是“则无望民之于邻国多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应是“颁白者不于道路负戴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应是“是于刺人而杀之何异”)、宾语前置句:未之有也(应是“未有之也”)则何知(应是“则知何”)过秦论 一:重点实词 非兵不利 兵:武器;利:锋利 秦以攻取之外 以:凭借 破灭之道也 道:原因 六国互丧 互:交互,相继;丧:灭亡 率赂秦耶 率:全都,一概 暴秦之欲无厌 厌:满足 奉之弥繁 弥繁:更加;多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确定 以地事秦 事:侍奉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亲近 理固宜然:道理本来应该这样 此言得之 得:适宜,得当 终继五国迁灭 继:随着 五国既丧 既:已经 始有远略 始:起初 始速祸也 始速:才;招致 后秦击赵者再 再:两次 洎牧以谗诛 洎:等到 可谓智力孤危 智力:智谋和力量;孤危:势孤力微 诚不得已 诚:确实;得:能够;已:停止 六国迁灭 灭:灭亡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 亡:失去土地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数:天数,理:命运(互文手法)当与秦相较 较:抗衡 或未易量 易量:容易判断-5/32 而为秦人积威所劫 劫:胁迫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向使:假使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然后得一夕安寝 然后:这样以后 二:文言虚词 而(1)连词,表承接。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赂秦而力亏 战败而亡(2)连词,表修饰。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3)连词,表转折。而秦兵又至矣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4)连词,表并列。二败而三胜 2.之()结构助词,的。破灭之道也 较秦之所得 诸侯之所亡(2)定语后置的标志。苟以天下之大()代词。子孙视之不甚惜(指土地)奉之弥繁,侵之愈急(代词,前一个代“秦”,后一个代“贿赂的诸侯”)此言得之(指上文说的道理)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前一个代指“秦”;后一个助词,的)以(1)介词,因为。不赂者以赂者丧 洎牧以谗诛(2)介词,凭借。秦以攻取之外 苟以天下之大()连词,表结果,相当于“而”,才/以致。以有尺寸之地 以趋于亡()介词,把。举以予人(5)介词,用。以地事秦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为(1)动词。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成为)为国者(治理)(2)表被动。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5.其()代词,它。其实亦百倍(指获得的土地)惜其用武而不终也(指赵国)其势弱于秦(指六国)(2)代词,他们的。能守其土(指燕、赵二国)6.则(1)连词,就。小则获邑,大则得城(2)连词,那么。则秦国之所大欲-6/32 7与(1)动词。亲附、亲近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介词,跟,同,表比较的对象。与战胜而得者(3)连词,和,同,表并列。六国与秦皆诸侯 三:通假字 暴霜露 暴通“曝”,暴露 暴秦之欲无厌 厌通“餍”,满足。当与秦相较 当通“倘”,如果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无通“毋”,不要 四: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日削月割 日:一天天地,月:一月月地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理:按理来说(2)名词作动词。义不赂秦 义:坚持正义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礼:礼待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下:吞下 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义:行正义 以地事秦 事:侍奉(3)形容词作动词。不能独完 独:保全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终:坚持到最终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小:小的方面,大:大的方面 始速祸焉 速:招致(4)动词的使动用法 李牧连却之 使.退却,译为打退(5)动词作名词 秦以攻取之外 攻取:攻取的方 五:古今异义 1.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古:它实际上。今: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而含转折)。2.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古:泛指祖辈、父辈。今:父亲的父亲,爷爷。3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以致,以至于。今:表示另提一事。4 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古:智谋,力量。今: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5.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旧事,前例。今:用做讲述对象的事情。6 然后得一夕安寝。古:这样以后。今:副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7/32 7后秦击赵者再 古:两次 今:又一次 8.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古:不去 今:能力差.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古:咽下咽喉 今:吞咽 六:文言句式 1、被动句: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洎牧以谗诛、判断句: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省略句:较秦(受赂)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思厥先祖父,暴(于)霜露,斩荆棘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之)以予人(诸侯)奉之弥繁,(秦国)侵之愈急 4、状语后置句:赵尝五战于秦(赵尝于秦五战)鸿门宴 重点实词 玉玦(玦,j,半环形玉佩。“玦”与“决”同音,范增用玦示意项羽要下决心杀刘邦)旦日飨士卒(飨,ing,用酒食款待,这里是犒()劳的意思)鲰(鲰,u,卑微,浅陋)生说(读“shu“劝告,劝诫)奉卮酒为寿(卮h,酒器,大酒杯)数目(数,s u,多次)戮(戮,l 联合,一同)力瞋(瞋,chn 发怒时睁大眼睛)目 目眦(眦,z 眼角)尽裂 按剑而跽(跽,j,挺直上身,两腿跪着)彘(彘,zh,猪)肩刀俎(俎,z 切肉用的砧板)不胜杯杓(胜 sng,杯 bi,杓 sh,杓,同“勺”,酒器)沛公欲王关中(王 wng,称王)-8/32 毋内诸侯(内 n,通“纳”,通纳,接纳)樊哙(樊哙,n ki)夜驰之(之:到,往)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从沛公(从:跟从)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与臣游(游:交往)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副词,进入)具言(具:详细,完备)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杀人如不能举(举;尽)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坐须臾(须臾:片刻)相去(去,距离)置车骑(置;放弃)督过之(督过:责备)一词多义 1、如: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动词,好像)2、沛公起如厕(往,到去)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比得上)2、意: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意愿)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杀人如不能举(全、尽)4、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动词)哙拜谢(感谢)乃令张良留谢(兼道歉和告辞义)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谢罪)5、军 沛公军霸上(驻军,动词)从此道至吾军(军营,名词)为击破沛公军(军队,名词)、言 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说,动词)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话,名词)7、幸 妇女无所幸(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故幸来告良(幸亏,副词)、去 亡去不义(离开,动词)相去四十里(距离,动词)9、当 当是时(正当时-9/32 候,介词)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对等,比得上)1、故 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形容词作名词)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副词)故听之(所以,连词)1、坐 项王、项伯东向坐(坐下,动词)因击沛公于坐(座位,名词)2、从 张良是时从沛公(跟随,动词)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带领,使跟着,动词)1、胜 刑人如恐不胜(尽,形容词)沛公不胜杯杓(禁得起,动词)4、击 为击破沛公车(动词,攻打)因击沛公于坐(动词,刺杀)15、辞 卮酒安足辞(动词,推辞)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动词,告别,辞别)大礼不辞小让(动词,顾及)特殊句式 1、判断句.用“也”表示判断 此天子气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用“为”表示判断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10/32.无标记表示判断 此亡秦之续耳 2、倒装句.宾语前置 今日之事何如?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客何为者?籍何以至此?.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贪于财货 具告以事 长于臣 因击沛公于坐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得复见将军于此 3、被动句.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若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虏矣.无标记 珍宝尽有之.4、省略句 沛公欲王(省介词宾语“于”)关中 沛公军霸上 为(省介词宾语“之”)击破沛公军 则与(省介词宾语“之”)一生彘肩 旦日(省主语“你”)不可不蚤自来谢(省介词宾语“于”)项王 欲呼张良与(省介词宾语“之”)俱去,曰:“毋从(省介词宾语“之”)俱死也.”加彘肩(省略状语“于盾”)上 将军战(省介词宾语“于”)河北,臣战(省介词宾语“于”)河南 置之(省介词宾语“于”)坐上 固定结构-11/32 1、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即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2、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比较哪一个”)3、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4、军中无以为乐(“无以”,没有的)通假字、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具,通“俱”,全、都,倍,通“背”,违背)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不这样.)、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 通“纳”)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 通“座”)7、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8、秋豪不敢有所近(豪,通“毫”)9、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采,通“彩”,颜色)0 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俱”,全部)1、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12、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古时乘车时的贴身侍卫)13、距关,毋内诸侯(毋,通“无”,不要,“内”通“纳”,接纳,“距”通“拒”,把守)14、沛公奉卮酒为寿(“奉”通“捧”,献上)5、沛公不胜杯杓(杯杓,通“杯勺”,杯子勺子,指酒力)虚词 1、为 客何为者(w,做,干,动词)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wi,做,干,动词)窃为大王不取也(wi,认为,动词)我为鱼肉(wi,是,动词)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wi,是,动词)为击破沛公车(i,替、给,介词)吾属今为之虏矣(i,被,介词)何辞为(w,句末语气词,表反问,可译为“呢”)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第一个“为”,给,介词;第二个“为”,wi,动词,成为)军中无以为乐(i,动词,作为)-12/32 且为之奈何(,对,动词)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w,是,动词)君为我呼入(wi,替,介词)谁为大王为此计者(wi,替,介词,wi,做,动词)2、因 因言曰:(趁机)不如因善遇之(趁机,趁着)因击沛公于坐(趁机)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以 具告以事(介词,把)籍何以至此(介词,凭)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介词,拿)还军霸上,以待项王(表目的连词,来)、且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副词,尚且)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且为之奈何(副词,况且)5、于 长于臣(介词,比)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介词,对,向)樊哙覆其盾于地(介词,在)、然 然不自意(然而,连词)不然(这样,代词)项王默然不应(的样子,形容词的词尾)7、之 珍宝尽有之(代珠宝)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为之奈何(代词,指这件事)吾得兄事之(代词,指他)与之同命(代词,指沛公)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结构助词,的)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代词。指先破秦入咸阳的人)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在)今者有小人之言(的)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沛公军霸上(军,驻扎)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言,说)不可不语(语,告诉)籍吏民(籍,造户籍册或登记)吾得兄事之(事,侍奉)范增数目项王(目,示意,使眼色)刑人如恐不胜(刑,惩罚)道芷陽间行(道,取道)-13/32 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若入前为寿(入前,走上前)沛公奉卮酒为寿(奉,祝(项伯)身体健康)2、名词用作状语 项伯乃夜驰之(夜,在夜晚)于是项伯复夜去(复夜,连夜)吾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那样)日夜望将军至(日夜,每日每夜)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那样)头发上指(上,向上)四人持剑盾步走(步,徒步)道芷陽间行(间,从小路)、动词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活下来)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停步 内:使进入)拔剑撞而破之(破,使破)樊哙侧其盾以撞(侧,使侧过来)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王,使为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从)、形容词用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善,与交好)秋毫不敢有所近(近,靠近)5、形容词用作名词 此其志不在小(小,小的方面)君安与项伯有故(故,旧交情)6、动词用作名词 此亡秦之续耳(继,后继者)古今异义 1、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崤山以东,今:指山东省)2、约为婚姻(婚姻,古:儿女亲家 今: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意外的变故 今:副词,很)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河南,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今:河北省、河南省)5、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细说,古:小人离间之言 今:仔细说来)6、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现在别人,指刘邦 今:现在的人)7、沛公已去(去,古:离开 今:从自己一方到另一方)8、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古:之所以是因为 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14/32 9沛公奉卮酒为寿(古:敬酒 今:岁数大)10、我为鱼肉(鱼肉,古:鱼和肉 今:鱼的肉)劝学 一、虚词 而()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吾尝肢而望矣(连词,表修饰)(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连词,表转折)(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连词,表转折)(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6)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连词,表转折)(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连词,表并列)(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连词,表承接)(10)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2.焉(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从这里)()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之,从这里)(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3.之()青,取之于蓝(代词,代靛青)()不如须臾之所学(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4)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词,代“冰”)4.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从)(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比)(3)善假于物也(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二、实词 1、已:停止 2、君子:这里指有才能的人 7、规:圆规,测圆的工具.8、虽有槁暴: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有,通“又”.槁,枯.暴,同“曝”晒干.槁暴,枯干.9、挺:直.10、受绳:经墨线丈量过 1、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12、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接近,靠近-15/32 3、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检验,检查省,省察乎,介词,于.4、须臾:片刻.15、跂:提起脚后跟.16、博见:看见的范围广,见得广 18、疾: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指声音宏大.19、假:借助,利用.20、舆:车.2、利足:脚步快 2、致:达到.23、水:指游水.名词用如动词.24、绝:横渡.2、生非异: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生,通“性”天赋,资质.2、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2、兴:兴,起.、渊:深水.0、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善行而养成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备了.得,获得.31、跬:古代的半步.2、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34、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连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驽马,劣马.架,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35、功在不舍:(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舍,停 36、锲:用刀雕刻.37、镂:雕刻.38、用心一也:(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用,以,因为.4、躁:浮躁,不专心.1.通假字(1)鞣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其弯曲)()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君子生非异也(通“性”,天资,禀赋)()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通“至”,达到).古今异义()鞣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 今义:认为(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渊博(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古义:爪子和牙齿(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古义:黄泉:地下的泉水;用心:因为心思(5)非蛇鳝之穴不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古义:藏身-16/32.词类活用(1)木直中绳,鞣以为轮(使动,使弯曲)(2)其曲中规(形名,弯曲的弧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状,每日)(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动,游水)()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状,向上,向下)(6)用心一也(数形,专一)(7)輮使之然也(动名)(8)不能十步(名词作动词,跨十步,至十步)(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状,每日)(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1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善事)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断)(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断)(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4)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介宾后置(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己参省置)()善假于物也(于物假)3.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4.状语后置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5.固定用法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例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6.省略句 輮以为轮(省略句:輮(之)以(之)为轮)輮使之然也(省略句:輮(之)使之然也)师说 1.重点实词 从 而师之:跟从他。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小学而大 遗:遗,丢弃,放弃。不 齿:不屑一提。意思是看不起 术业有专 攻:学习、研究-17/32 圣人无 常 师: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常:固定的 所以 传 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师道之不 传 也久矣:(动词,流传)六艺经 传 皆通习之(zhu 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师 道 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传 道 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道 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2.重点虚词(1)其 其 闻道也固先乎吾:(人称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圣人之所以为圣 其 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其 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示感叹语气)夫庸知 其 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其 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于 师不必贤 于 弟子:(介词,表示比较,比)耻学 于 师:(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 于 吾乎(介词,比)于 其身也(介词,对于)皆出 于 此乎(介词,从)不拘 于 时(介词,表被动,被)(3)焉 则耻师 焉:(语气词)犹且从师而问 焉:(兼词:于之)(4)所以 师者,所以 传道授业解惑也(用来的)圣人之 所以 为圣,愚人之 所以 为愚(的原因)(5)而 人非生 而 知之者(连词,表承接)惑 而 不从师(连词,表转折)吾从 而 师之(连词,表承接)-18/32 择师 而 教之(连词,表承接)授之书 而 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小学 而 大遗(连词,表转折)则群聚 而 笑之(连词,表修饰)如是 而 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授之书 而 习其句读者(并且,表递进)(6)乎 生 乎 吾前,其闻道也固先 乎 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 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其皆出于此 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嗟 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7)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 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其闻道 也 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其为惑 也 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其可怪 也 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8)之 古 之 学者必有师(结构助词,的)人非生而知 之 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道 之 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夫庸知其年 之 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师道 之 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欲人 之 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圣人 之 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彼童子 之 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句读 之 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巫医乐师百工 之 人(代词,这,这一类)郯子 之 徒(代词,这,这一类)六艺经传皆通习 之(音节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不译)作师说以贻 之(代词,他,指代李蟠)-19/32 通假字 师者,所以传道 受 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讲授 或师焉,或 不 焉。不:通“否”,表否定 授之书而习其句 读 者。读,通逗”,阅读中的断句.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 则 群 聚而笑之(群,表动作的情态,成群)2.名词作动词 吾 师 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其 下 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3形容词作名词 小 学而 大 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吾未见其 明 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是故 圣 益圣,愚 益愚(圣明的人、愚昧的人)位 卑 则足羞,官 盛 则近谀(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 盛:势盛位高的人)所以传道受业解 惑 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4.意动 吾从而 师 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孔子 师 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而 耻 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5.使动 授之书而 习 其句读者(习,使学习)5.古今异义 古 之学者必有师 古:求学的人 今: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用来的 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吾 从 而师之 古:跟随并且-20/32 今: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 无 贵 无 贱 古:不论;不分 今:没有 是故弟子 不必 不如师,师 不必 贤于弟子 古:不一定 今:用不着、不需要 小 学而 大 遗 古:小的方面学习了 今:初级正规教育学校。今之 众人 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的人。圣人无 常 师 古:永久的 今:平常的 句读 之不知 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音。.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状语后置 耻学于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其闻道也亦先乎吾。3)判断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人非生而知之者 4)省略句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省宾语)-21/32 吾从(之)而师之(省宾语)或师焉,或否焉(“否”后省“师”)5)被动句 不拘于时 6)倒装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其闻道也固(亦)先乎吾。而耻学于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游褒禅山记 1 重点实词 1.道 有碑仆道(路,道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何可胜道也哉(说,讲)策之不以其道(方法)2.观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鱼兽(动词,观察)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直观(名词,景象)3.盖 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4夫 夫夷以近(句首发语词,不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代词,那)5 然 吴广以为然(对,正确)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但是)6谬 盖音谬也(错,错误)后世之谬其传也(使动,使 错,弄错)-22/32.文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2 重点虚词 一、之(1)代词 1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指褒禅山 2 而卒葬之那里,指褒禅山 3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指褒禅山.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指华阳洞 5 入之甚寒指后洞 6 谓之后洞指后洞 7.入之愈深,其进愈难指后洞 8.遂与之俱出指怠而欲出者 9 来而记之者已少指后洞 1.而余亦悔其随之指怠而欲出者 1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他 2.其孰能讥之乎他 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2)取消句子独立性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2.而人之所罕至焉 3.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3)结构助词,的.褒之庐冢也 2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4.余之力尚足以入 5.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7.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23/32 8.此余之所得也 二、其(1)代词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指褒禅山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指褒禅埋葬时 3 距其院东五里指慧空禅院 4.其文漫灭指仆碑 5.独其为文犹可识指仆碑 6 问其深指洞穴.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那些,指好游者 8.盖其又深指后洞.则其至又加少矣指游客 1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指古人 1.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指自己 12.然视其左右指洞壁 1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山的名称 14 则或咎其欲出者那些,指欲出者 1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指华阳洞.其下平旷,有泉侧出指前洞 三、者(1)的人 1.而记游者甚众.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有怠而欲出者 4.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5 来而记之者已少.则或咎其欲出者.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8.险以远,则至者少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10.然力不足者 1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2)表示停顿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 2.如“华实”之“华”者 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24/32 4.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5.四人者(3)的原因 所谓华山洞者 四、所(1)与动词组成名词性结构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 2.所谓华山洞者 3.所谓前洞也.盖余所至 而人之所罕至焉 6.此余之所得也()所以这(就是)的缘故 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五、何.何可胜道也哉怎么,表示反问语气 六、于(1)介词,对于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 余于仆碑(2)介词,在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常在于险远 于人为可讥 七、与 1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和 有志与力连词,和 3.遂与之俱出介词,和 八、以(1)介词,用 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2)介词,因为 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连词,表示并列关系。“而”“并”-25/32 1.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2夫夷以近 险以远,则至者少 4.不随以止也 5而又不随以怠 特殊: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以之”的省略,因此,由此。九、为 1 独其为文犹可识有 2 于人为可讥是.而在己为有悔是 十、则()连词,表示相承关系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则其至又加少矣 则或咎其欲出者 则游者众 则至者少 十一、而(1)并列(2)而在己为有悔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2)承接(3)而余亦悔其随之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有怠而欲出者(3)转折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而其见愈奇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4)修饰 无-26/32(5)递进 而卒葬之 而记游者甚众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来而记之者已少 而又不随以怠()因果 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而人之所罕至焉 十二、且 1.不出,火且尽。副词,表示行为将要发生。十三、乃.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是 十四、也(1)判断的语气 褒之庐冢也 所谓前洞也 火尚足以明也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3 通假字 长乐王回深 父 亲。父:通 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4 词类活用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名词活用为动词,尽情享受).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5.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6.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7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8.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10.则或咎其欲出者.(咎:形容词用作动词,指责)1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1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 1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误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27/32.往往有得.(得:动词用作名词,收获)5 古今异义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十一】古义:十分之一.今义:数词.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非常】古义:不平常.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学者】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所以】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5于是余有叹焉.【于是】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6.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悲】古义:“悲”,感叹 今义:悲伤.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古义:“至”是“到”,“于”为介词,引出下文地点.今义:表提及.6 特殊句子 固定句式 1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2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的缘故 判断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此余之所得也 4所谓 华hu山洞者,以其乃 华hu山之阳名之也 5.今言“华hu”如“华hu实”之“华hu”者,盖音谬也 倒装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介宾短语后置)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状语后置)省略-28/32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于)之 2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于)道.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 4 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5.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宾语)6.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宾语)7.余之力尚足以(之)入,火尚足以(之)明也 8.(余)遂与之俱出 被动 1、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庄子四则 一、重点实词 善 善哉:表示同意的应答词。善刀而藏之:通“缮”,修治。族 族庖月更刀:众。每至于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始 始臣之解牛时、始吾弗信:开始。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才。然 奏刀騞然、因其固然、怵然为戒:用在象声词、副词、形容词等词尾,表“的样子”。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固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固然。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本来。二、重点虚词 为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吾见其难为:动词,这里是“解”的意思。怵然为戒:因为。视为止,行为迟:因为。为之四顾:因为。为之踌躇满志:因为。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与“以”搭配使用,表示“认为”的意思。以为莫己若者:与“以”搭配使用,表示“认为”的意思。昔者庄周梦为胡蝶:变为,变作

    注意事项

    本文(2023年中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全面汇总归纳(最详细)1.pdf)为本站会员(H****o)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