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妈妈的宝贝盒》团队研修案例.docx
大班社会活动妈妈的宝贝盒团队研修案例梅城幼儿园教研团队 李红章荔仙 周英 兰斐 胡艳一、教材结构本次活动选自幼儿园课程指导教材,大班上册“快乐的一年一一收集东, 收集西”主题,今天执教的是社会活动妈妈的宝贝盒。在分析教材时,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构,这个活动原本的设计是主题背 景下进行的活动,小朋友有收集的前期准备,设置邀请妈妈来园讲述的环节。考 虑到借班教学,我们在尊重原版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构,改为借用妈妈收集的 “宝贝盒”。从“宝贝盒”给幼儿带来的情感价值着手,挖掘内涵,通过情感激 发,层层递进,让幼儿得到共鸣,感情得到升华。即通过了解妈妈关于孩子的“收 集”,体会什么是“珍贵”,感受妈妈对孩子的爱,同时借助“收集物”回顾成 长片段,感受自己的成长。二、学情分析大班幼儿具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及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设计第一环节让幼 儿说说“宝贝”是什么,然后观察图片说说图中宝贝,初步感知理解“宝贝”不 仅是指贵重的物品,还指其他有意义的东西。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性,在观察宝贝盒这一环节,教师有针对 性地与幼儿进行沟通、引导,既而采取面向全体的鱼贯式回答,通过让幼儿说出 自己宝贝盒中的宝贝,更好地发挥集体教学的有效性。结合大班幼儿即将毕业离园的现实,在设计分享老师“妈妈”的宝贝盒环节 中,我们有意识地将“幼儿毕业汇演”视频与老师读信的过程相结合,借助音乐 的烘托,将情感进行有效升华,感受老师“妈妈”的爱,激发幼儿的情感。最后, 以留影的形式进行情感迁移,让幼儿的情感得以升华。三、研修过程第一次研磨:设计活动通过对原版教材的分析及执教老师的自身特点,决定对活动内容进行重构。 我们截取绘本收集中部分图片为切入点,以教师讲故事的形式导入,让幼儿 了解妈妈宝贝盒中装的是关于孩子的东西;随后,出示宝贝盒,通过让幼儿观察 宝贝,鱼贯式说说各自宝贝盒中的宝贝,了解妈妈的爱。最后以说说妈妈收藏宝 贝的心情结束。首次试教后团队反思:第一次试教活动时间不够,环节简单,问题设置表面化,师幼互动中教师回 应单一,缺少情感投入,环节设置情感渗透不够,缺少内涵挖掘,整体活动过于 平淡没有亮点,目标没有达成。第二次研磨:调整环节通过第一次试教后,进行了如下的调整:导入环节删除故事讲述部分,改为直接出示盒子,说宝贝。出示老师宝贝盒中的宝贝,听老师讲述收集的故事。猜测自己妈妈会收集什么宝贝,取出各自妈妈的宝贝盒,同伴间说说。教 师有意识地邀请个别幼儿试试、穿穿宝贝,说说妈妈为什么会收集这些宝贝。老师也是一位妈妈,分享老师给自己孩子收集的宝贝。二次试教后团队反思:活动导入过于唐突,对于宝贝的理解只停留在昂贵的物品上,两次比较之 后认为借助绘本图片的效果较好,幼儿在观察图片中初步理解了 “珍贵”的含义, 明白妈妈收集的都是关于孩子的东西。在此之后,取出自己妈妈的宝贝盒,有针对性地选择个别幼儿讲述。如: 收集奶瓶:感知妈妈养育的辛苦;收集拨浪鼓:感知妈妈逗孩子的用心;收集照 片:回忆的珍藏;收集奖状:妈妈的眼里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在幼儿对“珍贵”有了进一步的感知体验后,结合大班幼儿即将毕业的现 实情况,增设环节,分享老师“妈妈”的宝贝盒,即:里面是写给老师的信、毕 业视频,将情感进行了有效的升华。最后联系生活,留下今天的美好瞬间收臧进自己的宝贝盒。再次试教后的结果:这次教师结合自身的真实经历与孩子们共享,情感得到共鸣,贴近幼儿的生 活,让幼儿体会真爱,挖掘课程的内涵,完成了预期目标。第三次研磨:参加建德区域的教学展评经过更为细化的内容调整,幼儿能充分理解珍贵的含义,明白妈妈的良苦用 心。在最后分享老师“妈妈”的宝贝盒环节中,孩子们情不自禁留下了感动的泪 水,也感动了在场听课老师,情感得到了共鸣。较好地完成了预期目标,获得建 德市一等奖。四、成效表述通过团队研修,唤醒了教师的教研主体意识,提高了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在 浓厚的教研氛围中,提升了研究水平。研磨之余,教师们时常笑称,“陆老师是 演员,我们是幕后导演、监制和编剧,少了谁都成不了事。”这种教师群体之间 互相合作、切磋交流的对话氛围最令人感动,在共存和谐的研修氛围中强化团队 合作意识,使不同个体的知识与能力在探讨、冲撞、分享等行为之中得以提升。 我们相信,只要有了教学团队的凝聚力,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会得到更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