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四大王制度探析.docx
【doc】匈奴四大王制度探析匈奴四大王制度探析2OO9 年 5 月第 30 卷第 3 期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INNERM0NG0UASOCIALSCIENCES May.2023V01.30?.3匈奴四大王制度探析李春梅(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争论所,内蒙古呼和浩特 01o010) 摘要左贤王,左谷蠡王,右贤王,右谷蠡王是匈奴政权中最大的四国封王,也是匈奴最高地方行政长官.他们应当依“次第“继承单干位.但这一原则往往被打破.没有依据“次第当为单于“的原则而取得单于之位的事例一般都存在非正常继承的因素.次第原则在雕陶莫皋为单于后大致得到推行.左贤王的分地范围,即匈奴分裂前左贤王分地的大致范围是在云中以北以东,辽河下游以北以西之间;东起上郡,西至盐泽,南接氐,羌为右贤王的分地.左贤王,左谷蠡王在四大国中排在前两位,都在匈奴疆域的左边.关键词】左贤王;左谷蠡王;右贤王;右谷蠡王;封任;分地中图分类号l(2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oo3-5281【20o9)O3JDo38J 一,四大王的继承规章据史籍记载,匈奴“大臣贵者左贤王,次左谷蠡王,次右贤王,次右谷蠡王皆单于子弟,次第当为单于者也.“【”棚,”南匈奴列传)?”文中涉及的四个王即匈奴四大王.凡任此四王之一者,皆有继承 单于位,成为匈奴政权最高统治者的可能.因此, 在匈奴族职官铨选制度中,四大王是一个值得特别 关注的内容. 四大王的更换,铨选与匈奴的继承制 度,封任制度和不成文的规章有着亲热的关系. 其 中,与单于或孪辊氏氏族关系的远近是能否被封为 四大王的重要因素,也打算着他们的爵位,职权,领 地等.从史籍记载的担当匈奴四大王的状况看,以左 贤王身份即单于位的最多,其他三个王位即位者很 少.在匈奴历史中,没有依据“次第当为单于“的 原则而取得单于之位的几个比较典型的事例都存 在非正常继承的因素.如左谷蠡王伊稚斜即单于位是以军事手段迫使军臣单于太子於单降汉后而 篡位.为何要攻打太子於单,史无明载.假设从太子 38於单降汉以及伊稚斜即位后匈奴对汉朝的强硬态 度分析,匈奴内部在对汉关系方面的分歧恐为缘由 之一.另一事例是西汉武帝太初三年(前 lO2 年),右贤王啕黎湖因前单于子年少而即位.当时 也是汉匈关系紧急时期,而且在一些军事接触中匈奴占有主动.在这种状况下,匈奴需要有阅历丰富 的人主持大政.右贤王啕黎湖是乌维单于的弟弟, 排列在四大王之三,继承单于位也符合情理,只是 次第略乱.此外, 还有一些因匈奴内乱夺取单于位 者,以及被贵人会议,贵族势力拥立等状况,此不赘述.至雕陶莫皋为单于后,“约令传国于弟“,“次第为单于“的原则得到推行.他有目的的把意欲传位的弟弟们分别封为左贤王,左谷蠡王,右贤王, 后来者依据商定再逐步把他们向上晋级.史籍记 载也有比较清楚的线索,如表 l 所示.在匈奴四大王以外,虽然左右大将,左右大都 尉,左右大当户以及南匈奴时期的左右日逐王,左 右温禺辊王,左右渐将王等也都是单于子弟,并有 资格继承单于位, 但能轮到他们继承的时机则是很 少的,除非他们能不断地被一届单于加封.如南收稿日期2023_01.12作者简介李眷梅,女,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争论所助理争论员.匈奴时期的亭独尸逐侯鞔单于师子即位前曾为日 逐王,后被相继升为左谷蠡王, 左贤王.他之所以 能顺当晋级,是由于师子在当时众单于子弟中是个 很有力量的人, 他“勇黠多知“甚至超过当时左贤 王安国的声望.先单于宣及屯屠何也格外赏识他, 不断地给他加官晋爵使他才得以继承单于位.伊 屠智牙师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的儿子被 封为日逐王,按继承挨次也将继承单于位,被晋升 为右谷蠡王,但到了“以次当为左贤王“作为下届 单于首要人选时,却被异母兄舆呼都而尸道皋单于谋杀.其外表缘由是舆要违约把单于位传于 己子而非异母弟伊屠智牙师,实质性的缘由则是伊 屠智牙师有着汉人血统,这在孪辊氏为单于姓氏血 统的匈奴社会中是很正常的,这一点尤为古代北方 游牧民族重视.假设非孪鞔氏成为单于,很难得到 匈奴群众甚至是根本民众的拥护,其统治地位也不 易稳固.同样的事例还有狐鹿姑单予的一个异母 弟左大都尉,虽然国人让他继承单于位的呼声高, 但因此而遭到竞争者的杀害.虽然在这个事例中有“母阏氏恐单于不立子而立左大都尉也,乃私使 杀之“2】(上?”匈奴传”_他的说法,但其实质应当是 名不正.可见,假设要四大王以下的王位得到继承单 于的资格,一般都要晋升为四大王,要有“人和“的 有利时机,还要有较强的个人天赋和军事实力.即 使如此,单于血统仍旧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潜在的 甚至是不行抗拒的作用. 这些都加剧了匈奴内部 争夺单于继承权的残酷性.还应指出,左贤王,左谷蠡王,右贤王,右谷蠡 王等各王在其封地内都是最高长官,在没有时机继 承单于位时,他们的封号将世袭给成年长子.而一 旦继承了单于位后,他们(左贤王除外)就会把封 号袭于兄弟或小子.由于其成年长子将被封为左贤王,作为单于位的候选人.屠耆堂为握衍朐辊单 于后,把右贤王封号袭给其弟,把自己的儿子封为 左贤王.屠耆堂也曾“代父为右贤王“,这说明未 继承单于位的王, 王位可世袭于子.且辊侯以左大 都尉身份即单于位后,把左大都尉封号世袭于小 子, 而封其长子为左贤王,另一子为左大将,左大将 年龄应当也长于左大都尉,由于左大将地位高于左 大都尉.狐鹿姑单于分封其子弟状况是:长子为左 贤王,小子为左谷蠡王,弟右谷蠡王,异母弟为左大 都尉.前三个均属于四大王系.很明显,从血亲上讲,子比弟更亲近,同母兄弟比异母兄弟近,长子比 小子更能稳妥地继承王位.固然,各大王的更换或世袭,不仅单于要同意, 各地贵人的意见也不能无视.握衍胸疑单于篡位 后,首先把前单于时的重要用事贵人杀害,然后实 施下一步篡权打算.他尽免前单于封任的子弟近亲,更换为自己的子弟近亲,从左贤王到左奥鞋王 等皆有变动.然而,杀害了单于庭的重要用事贵 人,各王驻牧地还有王庭自己的用事贵人,这也是 一支不行无视的政治势力,短时间内单于对他们无 可奈何.如被握衍朐辊单于封任的左贤王与左 地贵人不和,左地贵人不情愿承受此左贤王,最终 导致左地贵人成为分裂该政权的重要政治力气. 握衍朐韫单于立其小子为奥鞋王,还未派往奥鞋王 地,奥鞋贵人就另立前奥鞋王子为王,说明不成认 单于立的奥鞋王的态度.各地王庭用事贵人的 组成应当是各王的子弟叔侄,姻亲功臣,贵族种姓 等,寻常参与重大决策的协商和打算,王不在王庭 或王还未确定时代替王行使王权.这一点可以 从“须卜骨都侯为单于一年而死,南庭遂虚其位, 以老王行国事“】”棚,”南匈奴列传)”的记载里得到 佐证.在一个王国内,要确定每个人与王关系的远 近,不同的名王标志着政治地位,社会地位的凹凸, 大王人选确实定将关系到下面一系列其他小王的 命运.所以,众多的一届届各王的定位,封任问题, 涉及的范围广,状况简单,更简洁引起争议.总之,从单于继承制到各职官的铨选方式都是在调整统 治阶级利益关系的过程中商定俗成为不成文的定 例,规章.这些定例,规章因没有匈奴本族的文字 记载而模糊不清, 目前只能依靠汉文史籍中记载的 只言片语进展分析,其中很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即使如此,散见的史料也已经比较清楚地反 映出在匈奴单于继承问题上,从四大王直到以下各级匈奴王的任免上,都有着一套比较系统的,与匈 奴传统习俗相适应的铨选和继承规章,这是匈奴族 政治文明不行无视的内涵.二,四大王的驻牧地依据史记,汉书等史籍记载,匈奴四大王 都有自己的驻牧地.其中,匈奴右贤王的驻牧范围 史书交代得比较清楚,即“右方王将居西方,直上 郡以西,接月氏,氐,羌”糨上,<匈奴传)?”?.史 记中又提到:“匈奴右方居盐泽以东, 至陇西长 城,南接羌,鬲汉道焉.“.卷”大宛列传”6o”所以, 39东起上郡,西至盐泽,南接氐,羌为右贤王的分地. 分地内的河南地,河西走廊等是匈奴与中原争夺的 重点.汉籍史书中记载的最早的关于匈奴右贤王的 内容就是与中原争夺河南地,河南地对于匈奴及其 右贤王是格外重要的.河南地本为匈奴故地,前 2l5 年,汉将蒙恬率兵 30 万北击匈奴,略取河南 地,把匈奴赶到 7o0 余里外.然后因河为塞,临河 筑44 个县城,并迁徙谪民 3 万多家充实边防.秦 二世时,中原内乱,秦迁徙过来的戍边者皆散去,匈 奴乘机回到河南地,与中原界于故塞.冒顿单于西 向击走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把秦蒙恬所夺 的匈奴地全部复收,匈奴又进河南塞,并侵至朝那, 肤施.前 l77 年,右贤王离其国,将众居河南地,往 来人塞,捕杀吏卒,殴侵上郡保塞蛮夷,汉发 8 万骑 迎击于高奴,右贤王走出塞.前 l27 年,卫青,李息 出云中,至陇西, 击胡之楼烦王,白羊王于河南,收 取河南地,并筑朔方城,修缮蒙恬所筑障塞,因河为固.前 124 年春,卫青将十余万人出朔方高阙,攻 打驻于距离汉朔方高阙塞六七百里处的右贤王,右 贤王损失沉重.汉俘获其人众男女万五千人,裨小 王十余人,畜产数千百万.河南地的争夺遂告一段 落.前 121 年春,霍去病出陇西击匈奴,历五王辖 区,杀死折兰王,卢胡王,抓获浑邪王王子及其相 国,都尉.夏,霍去病又向西深入到祁连山,抓获单 桓王,酋涂王及其相国,都尉,还有裨小王 70 多人. 另,赵破奴,高不识随霍去病斩邀濮王,捕稽且王, 呼于屠王及其王子等.秋,浑邪王率众降汉,击逐 匈奴于漠北.经过前后几年的连续打击,自金城河 (黄河上游,今甘肃省兰州以西一段),河西并南山 至盐泽,空无匈奴, 陇西,北地,上郡益少胡患.此 后,匈奴左地也遭到惨败.前 lO5 年,匈奴在遭到 连续的打击后,内忧外患,已无力抗衡,不得不整体 向西北迁徙,在总体驻牧区上,左方兵直面云中,右 方兵直面酒泉,敦煌.浑邪王故地是断匈奴右臂的 关键点,汉曾招乌孙东居此地未果,只得在浑邪王 故地置酒泉郡,武威郡,以绝匈奴与羌族交通之路. 汉朝此举果真到达了预期效果.后来,匈奴与先零 羌勾结欲再占据此地,匈奴使人只得到小月氏传告 诸羌“张掖,酒泉本我地,地肥美,可共击而占居 .,2(卷 69.”赵充国传)研 3),一 0通过史书中关于汉,匈间战役的记载我们可以 了解到,河南地的楼烦王,白羊王, 武威郡,张掖郡 40的休屠王,浑邪王及其裨小王呼毒尼,仆多,乌犁, 稠雕,还有折兰王,卢胡王,单桓王,酋涂王,邀濮 王,稽且王,呼于屠王以及名氏无载的裨小王还有 7O 多个.匈奴王的级别很多,小王下还有更小的 王.并且,各级小王也有属于自己的辅佐臣官相国,都尉等.虽然法得知右贤王管辖下的小王的 精准数目,但右贤王的小王,小小王不少.史载: “诸二十四长,亦各自置千长,百长,什长,裨小王, 相,都尉,当户,且渠之属.“2(卷舛上?”匈奴传)?”从交 代的挨次上理解,似乎裨小王比什长还要小.高不 识随霍去病捕获呼于屠王及王子以下 l1 人,捕虏 千七百六十八人.一千多人的小王即使是一百人 中出一个兵也比什长的权限大.所以,假设按史载 的挨次理解这句话即与史实不符.实际状况是千 长,百长,什长只相对于万骑长,裨小王相对于大王 而言的两个不同体系,这与行政组织与军事组织合 一的政权形式是相符的,但汉朝史官不肯定很清 楚.再从“校尉常惠与乌孙兵至右谷蠡庭,获单于 父行及嫂,居次,名王,犁汗都尉,千长,将以下三万 九千余级“2(上”匈奴传”嘶这个记载看,其排列 挨次应当是从大到小,名王在千长前,说明此次抓 获的名王比千长大,此名王是右谷蠡王的裨小王, 比千长大的裨小王在右谷蠡王应当也不止一名. 所以,所谓的裨小王也是有大有小,分不同级别的. 右贤王的分地范围如上,左贤王的分地范围即 匈奴分裂前左贤王分地的大致范围是在云中以北 以东,辽河下游以北以西之间,最北曾达狼居胥山, 余吾水,郅居之水.而最难考证的是左,右谷蠡王的分地范围.这主要是由于左,右贤王分地的南 界与中原为邻,因此,从他们与中原王朝的往来征 战可以透视出其分地的大致方位和范围.而左,右 谷蠡王因距离中原较远,在汉籍史书中只有零星记 载.以至于给后人造成很多误会,没能正确生疏 左,右谷蠡王的地位和权力,只把左,右贤王看做是 匈奴政权机构的组成局部.划分出左,右贤王的地 望后,对考证左右谷蠡王的大致位置也是一个重要 参考,至少他们的驻牧地望没有与中原为邻.从汉 籍史书的记载中也可找到左,右谷蠡王分地所在的 蛛丝马迹.匈奴疆域的最西边到达葱岭,北抵贝加尔湖. 盐泽以东为右贤王分地,那么从盐泽向西到葱岭的 匈奴地是属于左,右谷蠡王哪个王的分地呢? 西域是这局部地域中汉,匈争夺的焦点.匈奴 置僮仆都尉治理西域,常居焉耆,危须,尉犁间,此 三地正在盐泽以西.人口过万的大国乌孙,龟兹, 焉耆,莎车,土地肥美的车师,处于交通要道的楼兰 等是双方争相拉拢的对象.匈奴西面与乌孙接壤.壶衍凝单于立,右谷 蠡王因不得立怨望,即胁迫卢屠王一起西降乌孙, 以便有时机谋击匈奴.前 71 年,校尉常惠与乌孙 昆弥从西方进入匈奴,至右谷蠡王庭,虏获人畜数 量众多.以至匈奴衰耗而怨乌孙.依据这两处记 载可以推断,包括西域在内的这局部匈奴地应为右 谷蠡王的分地.另,前 ll9 年春,卫青, 霍去病穿越 大幕北击匈奴.伊稚斜单于闻之,虽然轻装,精兵 在漠北接战,但不敌,“ 遂独与壮骑数百溃汉围西 北遁走“2(上”匈奴传>.单于向西北逃走,久无音讯,右谷蠡王以为单于死,独立为单于.有了 单于的消息后,右谷蠡王又不得不去其号复故位. 此事为我们供给了一条线索,即右谷蠡王不在西北 方向.如在西北方,右谷蠡王会了解到向己方逃跑 的单于是否已死.而在西南部,则就单于,汉接战 的地点与西北比起来要近得多,无法得知单于还活 着,但知道国中无主,所以能做出较快速反映而自 立为单于.假设此推论成立,对右谷蠡王分地方位 的推断也是一个旁证.右谷蠡王的分地方位在西南,那么匈奴疆域内 其余局部除去单于庭范围就应当是左谷蠡王分地 了.冒顿单于向北制服的浑窳,屈射,丁零,隔昆, 里革等族在左谷蠡王分地管辖内的可能性最大. 以上关于四大王在匈奴疆域内分布的推论与匈奴尚左的习俗是相符的,左贤王,左谷蠡王在四大国 中排在前两位,都在匈奴疆域的左边.固然,对于 四大王尤其是左,右谷蠡王的分地范围还有待进一 步争论.三,关于右贤王汉籍史书关于四大王的记载中,除左贤王外, 多处提及的就是右贤王,其政治地位也格外重要. 能够检索到的对右贤王的记载资料不系统,但可以 大致看出轮廓, 如表 2 所示.虽然依据记载所梳理出的右贤王人数与实际 的封任相差很多,但可以确定的是匈奴四大王的封 任和单于的继承一样是不会断档的,虽不是“一朝 天子一朝臣“(单于即位一般不会影响在任四大 王的人选),但根本上与单于的数目相差不会太 多. 笔者曾对左贤王的人数进展梳理,在未分裂前的匈奴帝国时期,22 位单于名下梳理出至少 22 位 左贤王.所以说,匈奴政权中, 右贤王的封任人数 同左贤王根本全都.同样,被封任为左,右谷蠡王 的人数也应当与单于的数目相差不多. 这里想分析说明的是“握衍朐鞔单于者,代父 为右贤王,乌维单于耳孙也“(卷 94 上-”匈奴传)”. 握衍朐辊单于即位前是右贤王,“代父为右贤王“. 看来,其父是右贤王,没有时机继承单于位,便把右 贤王封号世袭其子.其父右贤王的封号袭自于谁. 史书没有交代,只能推断是乌维单于的子侄辈.有 记载的握衍朐鞔父之前的右贤王是句黎湖,句黎湖 是乌维单于弟,所以旬黎湖与握衍朐辊父的血缘关 系很近.前 lO2 年,句黎湖继承单于位后,最大的 可能是把右贤王封号世袭于弟,由于子要被封为左 贤王以继承单于位.事实上正是如此.假使世袭 于子, 那么握衍胸鞔单于父就是句黎湖子,史书中 就应直书握衍朐辊单于是句黎湖孙,而不是“乌维 单于耳孙“.而假设句黎湖把封号世袭于弟,则握 衍朐辊父的右贤王封号袭自句黎湖弟,这样更符合 握衍朐鞔单于为“乌维单于耳孙“的记载.所以, 在握衍朐辊和句黎湖之间的右贤王至少有两位,从 时间的跨度(前 lO2 一前 6o 年)和此间所经受的单 于数目看也是吻合的.另,在句黎湖单于和握衍朐 辊单于之间所经受的且辊侯单于,狐鹿姑单于,壶 衍辊单于,虚间权渠单于,右贤王没有在且疑侯单 于及其子狐鹿姑单于这支上消灭,子弟中有左贤 王,左谷蠡王,右谷蠡王,而不见有右贤王,也说明 右贤王在此之间始终在句黎湖这支上世袭.以上 的分析,可以更透彻地生疏匈奴大王的封任,世袭规章.参考文献】1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2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 局,1975. 3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5. 4李春梅.匈奴政权左贤王假设干问题探析J.内蒙古社 会科学,2023,(3).41表 l时间前 31,前 20,前 12 一前 8 一l3 年 1318 年 18,46 年排存前 2O 年前 l2 年前 8 年 雕陶莫皋单干且麋胥左贤王单于且莫车左谷蠡王左贤王单于囊知牙斯右贤王(左谷蠡王)左贤王单于 成单于乐左贤王乐早死舆右贤王左谷蠡王左贤王单于伊屠锗牙蛹日逐王右谷蠡王(左贤王) 表 2 匈奴(未分裂之前)右贤王状况在位单于在位时间与在位单于关系任职或消灭时间备注 l 冒顿单于 2 年不明前177 年2 伊稚斜单于 5 年不明前 l24 年3 乌维单于 6 年?,前 lO5 年4 鸟诵庐单于 7 年乌维单于弟前 l05 年,前 lO2 年即句黎湖单于5 句黎湖单于 8 年句黎湖弟前 1O2 年一? 6 且提侯单于 9 年屠耆堂父(句黎湖弟子)?,前 99 年7 虚闾权渠单于 12 年从弟?一前 68 年,前 6o 年屠耆堂 8 握衍朐提单于 l3 年弟前 60 年一前 57 年被杀 9 呼韩邪单于 l4 年子前 53 年铼娄渠堂1O 复株累假设鞋单于 15 年弟前 31 年一?囊知牙斯 l1 第五阏氏子前 8 年,?舆珠留假设提单于 18 年l2 屠耆阏氏子卢浑? 42(责任编辑何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