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案-奇妙的化学7篇.docx
化学教案奇妙的化学7篇初三化学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化学式进展计算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有关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2、通过不纯物中有关化学式计算的分析,让学生学会理清简单计算的思路。 3、通过计算的体验,总结一些规律和计算技巧。 一、有关化合物化学式的简洁计算 【根底学问回忆】 引导学生分析:依据化学式,从量的角度可以进展哪些简洁计算 【小结】1.相对分子质量2.物质中某种元素化合价3.一个分子中各个原子个数比4.物质中各种元素间质量比5.物质中某种元素的质量分数。 【稳固练习】 1、有关尿素CO(NH2)2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4+1×2×2=46 B.尿素分子中碳、氧、氮、氢四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1:2:4 C.尿素中碳、氧、氮、氢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4:1 D.尿素中氮元素养量分数算式为:×l00% 2、今年1月份的雪灾对我国南方的电力、交通造成很大的危害。有一种融雪剂含有Na2SiO3(硅酸钠),Na2SiO3中Si元素的化合价是() A.+1B.+2C.+3D.+4 3、红宝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Al2O3)请你依据上面几个方面对Al2O3进展快速的计算。(已知:相对原子质量Al-27,O-16) 【引导学生思索】利用相对分子质量、物质中某种元素化合价、。一个分子中各个原子个数比、物质中各种元素间质量比、物质中某种元素的质量分数等数据,能否求算化学式呢? 二、求算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例1.今年4月,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载着中国人民对世界人民的友情,开头了全球传递。它采纳的燃料是丙烷(分子构造模型如右图),则丙烷的化学式是。 例2.当前高效能的砷化镓太阳能电池。产生能量的效率高达33%。已知砷化镓中,As元素化合价为-3价,则Ga元素的化合价为+3,则砷化镓的化学式是为。 例3.某铁的氧化物常用来作录音磁带和电讯器材的原材料。试验测得该氧化物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FeOB.Fe2O3C.Fe3O4D.Fe(OH)3 例3.某铁的氧化物常用来作录音磁带和电讯器材的原材料。试验测得该氧化物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FeOB.Fe2O3C.Fe3O4D.Fe(OH)3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全 篇二 一、教材分析: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讨论物质组成、构造、性质及其变化和应用的科学。要讨论物质的宏观性质,必需从微观粒子入手,才能查找到缘由。化学学科涉及分子、离子、原子、质子、中子、核外电子等多种微观粒子,但最重要的是原子。只要了解了原子的构造,才可以进一步了解分子、离子构造,进而深入熟悉物质的组成和构造,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在初中,学生已初步了解了一些化学物质的性质,因此有必要让学生进入微观世界,探究物质的神秘。通过本节了解原子构成、核素、同位素概念,了解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间的关系,为后续周期律的学习打好根底。 二、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明确质量数和AZX的含义。 2、熟悉核素、同位素等概念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力量目标: 提高同学们区分概念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原子构造的讨论,激发学生从微观角度探究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确质量数和AZX的含义。 难点:熟悉核素、同位素等概念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 同学们在初中已经有了关于原子构造的学问,所以这节课原子表示方法比拟简单承受,但对于核素同位素的概念是新学问。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 六、课前预备: 学生学习预备:导学案 教师教学预备:投影设备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案填写,总结怀疑点(主要以学生读答案展现的方式) (二)、情景导入,展现目标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离子、分子等),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都都与原子构造亲密相关,同种原子性质和质量都一样。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又是如何构成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原子的几个概念。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核素和同位素 1、原子构造: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在原子的中心,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带负电的电子绕核作高速运动。也就是说,质子、中子和电子是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在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荷,其正电荷数由所含质子数打算。 (1)原子的电性关系: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2)质量数:将原子核内全部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3)离子指的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荷的粒子叫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粒子叫阴离子。 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阳离子,带正电荷; 当质子数(核电核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阴离子,带负电荷。 (4)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 初三化学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 、学问与技能:知道升华与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 、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怀环境,乐于探究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试验培育学生的观看试验力量,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培育学生用物理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教学难点: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育学生运用物理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自主观看和争论法。 教具预备:试管和试管夹,碘,烧杯,酒精灯,火柴。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温故激疑: 1、与学生一起回忆所学过的四种物态变化。回忆时要用多媒体协作画“固、夜、气三角图。” 2、通过三角图启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在图中的“固”和“气”之间加以“?”。 预想结果:(1)固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变吗? (2)假如能转变,是需要吸热还是放热? 二、猜测假设: 1、学生分组争论,教师巡回视察。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观看学生的动向,必要时进展个别启发。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要鼓舞学生尽量把各种猜测都说出来。 预想结果:(1)有可能,固态变为气态要吸热,气态变为固态要放热。 (2)可能行,也可能不行,可能吸热也可能放热,还可能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3、引出下一个教学环节试验验证。此过程要抓住契机对学生进展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和依靠试验进展探究的学科学法教育。 三、设计试验: 1、教师介绍试验的器材。指出用来观看的物质是碘。 2、学生分组争论设计试验的方案。教师巡回视察,必要时加以个别提示。 3、收集各组争论结果,组织全体学生一一考察分析,选出最优方案,之后再修改成正式的方案。此处要留意强调以下几点:试管加热的正确方法、酒精灯的用法、观看的重点、操作上的合作和试验的安全。 预想结果: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碘加热,留意观看是否真的由固体直接变成了气体,而后停顿加热再观看气体是否真的直接变为固体。 四、进展试验: 学生分组进展试验,教师巡回视察、指导。 五、分析论证: 1、各组学生汇报、沟通自己看到的现象。 预想结果:加热时看到了越来越多的紫色的气体而未看到液体的生成。撤去酒精灯后,紫色气体渐渐腿去而在试管壁上消失了黑色固体小颗粒。 2、启发学生归纳出结论并且把两条结论进展板书,指出本节课的主题。 预想结果: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汲取热量。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放出热量。 3、将三角图补充完整。这里要激发学生体会到自然的美从而产生喜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和探究大自然的思想意识。 六、稳固提高: 1、稳固结论:全体学生一齐诵读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此环节要求学生边读边想。 2、应用学问: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而后让学生说说有关升华和凝华的例子(可以是课本内的也可以是课本以外的),教师以放映幻灯片和穿插启发来协作。学生未提到的例子教师补充。 3、课堂小结: (1)、学生自发谈自己的收获。尽量顾及到大面积的学生,鼓舞他们多发言。 预想结果:知道了第五和第六种物态变化,以及它们发生的必要条件。知道了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讨论物理问题离不开试验。事实是检验结论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大自然是美的,我们要喜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探究大自然。 (2)、教师归纳总结。要从三方面小结。 板书设计: 4.4 升华与凝华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汲取热量。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放出热量。 化学教学教案 篇四 一。 教学内容:有机物专题 二。 教学目标: 有机反响类型及特征 重点:有机物间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 说明: 1、取代反响是指有机物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响,其产物一般为两种物质,能发生取代反响的物质有:烷烃、苯及其同系物、卤代烃、醇、羧酸和酯等,有时在题目中也会消失一些反响,符合取代反响的特征,也应归纳为取代反响。 2、加成反响:有机物分子中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结合生成新的物质的反响,能发生加成反响的官能团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碳氧双键等,可以加成的物质有:H2、X2、HX、H2O和HCN等,极性分子和不对称烯烃发生加成反响时,应遵循马氏规章,即带负电荷局部总是加在含氢较少的碳原子上。在信息题中,往往还考虑醛与醛之间的加成反响生成羟醛类物质。 3、消去反响:有机物分子在肯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或几个小分子物质(如:HX、H2O等)生成不饱和双键或叁键,如卤代烃和醇。 4、氧化反响和复原反响:在有机物反响中,有机物加氧去氢的反响是氧化反响,有机物加氢去氧的反响是复原反响氧化反响如:有机物的燃烧;烯、炔等含双键、叁键等不饱和键的物质被酸性KMnO4等强氧化剂氧化;烯烃、醇、醛的催化氧化、烷烃的催化氧化生成酸等都属于有机物的氧化反响而含有不饱和键的有机物与氢气的加成反响都可以看成是复原反响 5、聚合反响:聚合反响也可以分为两类,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小分子物质间的相互作用,生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根据其反响特征及产物类型可分为:加聚反响和缩聚反响加聚反响: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化合物通过加成反响相互结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其产物中只有高聚物,无其他小分子物质,但生成的高聚物由于n值不同,所以一般为混合物,加聚反响的单体一般为烯烃、炔烃(二烯烃)、醛等含有不饱和双键或叁键的物质缩聚反响是单体间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同时还生成小分子物质,这种反响的特点是生成的链节的组成与单体的组成略有不同,常见的缩聚反响有:生成聚酯的酯缩聚、生成蛋白质的肽缩聚、酚醛缩聚等 6、显色反响:某些有机物跟某些试剂作用而产生特征颜色,如:苯酚遇三氯化铁溶液显紫色;淀粉与碘显蓝色;某些蛋白质遇浓硝酸显黄色等 7、裂化:多碳原子的烷烃在高温或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以把相对分子质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成相对分子质量小,沸点低的烃,从而提高汽油的产量和质量 (三)有机合成路线的推导: 一般有三种:一是“直推法”;二是“反推法”;三是“直推法”和“逆推法”相结合的。比拟常用的是“逆推法”。 解析:此题考察的是各种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官能团的引入与消去。醛基复原(也可称为与氢气加成)可得到醇羟基,醇羟基在肯定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响可生成烯烃,烯烃发生加聚反响生成聚丙烯。则形成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反响类型有:加成(复原)、消去、加聚等反响类型。 解析:此题考察的是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与推断,同分异构体分子式一样而构造不同,因此,在解题时要围绕构造不同加以分析。(1)问中1 mol甲与足量金属Na反响生成1mol H2,说明有两个羟基(醇羟基或羧酸羟基),又由于甲还能与NaHCO3溶液反响,故,原构造中含有一个醇羟基和一个羧酸羟基,则构造简式为:CH2(OH)CH2COOH;若甲能发生银镜反响,则说明甲中含有醛基,则其构造简式为:CH2(OH)CH(OH)CHO。 (2)乙分子中全部同类原子的化学环境一样,且不与金属Na反响,说明乙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都是等效的,且没有羟基的存在。具有对称性。故构造为: (3)丙分子中碳与氧分别有两种化学环境,氢的化学环境一样,说明氢原子呈对称构造,而碳和氧原子则有两种排列方式,三个氧原子有两种排列方式,则必有一种是C=O双键,另一种为碳氧单键。由此可得构造为: 这种材料可采纳如下列图所示的合成路线 (1)该同分异构体的苯环上相邻的三个碳原子上都连有取代基。 该同分异构体在肯定条件下能发生银镜反响和水解反响,遇到FeCl3溶液显紫色。 答案: 【模拟】 1、有机物 的正确命名为 ( ) A、2乙基3,3二甲基4乙基戊烷 B、3,3二甲基4乙基戊烷 C、3,3,4三甲基己烷 D、2,3,3三甲基己烷 2、以下各选项中两种粒子所含电子数不相等的是 ( ) A、羟甲基(CH2OH)和甲氧基(CH3O)B、亚硝酸(HNO2)和亚硝酸根(NO 5、应用纳米新材料能给人民币进展杀菌、消毒。我国纳米专家王雪平创造的“WXP复合纳米材料”的主要化学成份是氨基二氯代戊二醛的含硅衍,它能保持长期杀菌作用。有鉴于此,35位人大代表联名提交了一份议案,要求加快将此新技术应用到人民币制造中去。若戊二醛是直链的,请你依据所学的推断沸点不同的氨基二氯代戊二醛的同分异构体可能有 ( ) A、4种 B、5 种 C、6种 D、8种 6、有机物A和B,只由C、H、O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一样物质的量的A和B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相等,以下对A、B的推断错误的选项是 ( ) A、A与B互为同分异构体 B、A与B的分子组成相差n个“CH2” C、A与B的分子组成相差n个“CO2” D、A与B的分子组成相差n个“H2O” 7、在由5种基团CH3、OH、CHO、C6H5、COOH两两组成的物质中,能与NaOH反响的有机物有 ( ) A、4种 B、5种 C、6种 D、7种 8、按反响特征与产物的构造关系,有机反响大致可分为:取代反响、消去反响、加成反响三种,以下反响中属于加成反响的是 ( ) A、C6H5CH2Cl NaCN ?D C6H5CH2CN NaCl B、C6H5Li CO2 ?D C6H5COOLi C、CH3CH2CHOHCN ?D&rarr 高中地理; CH3CH2CH(CN)OH D、CH3COOH C2H5OH ?D CH3COOC2H5H2O 9、环丙烷的构造简式可表示为,而环己烷因碳原子在空间排列方式不同,有两种空间异构体(如图)a为船式,b为椅式的构造,当环己烷的不同碳原子上连有两个重氢(D)原子时,包括重氢在六个碳环上位置不同与空间异构在内的异构体共有( ) 或NaOH的最大量分别是( ) A、6mol;1mol B、5mol;1mol C、6mol;2mol D、5mol;2mol 11、据最近的美国农业讨论杂志报道,美国的科学家发觉半胱氨酸能增加艾滋病毒感染者的免疫力,对掌握艾滋病毒的扩散有奇效。已知半胱氨酸的构造简式为 ,则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 ) A、半胱氨酸,属于a氨基酸 B、半胱氨酸是一种两性物质 C、两分子半胱氨酸,脱水形成的二肽构造简式为: D、HS?D ?D ?D 可与NaOH溶液反响放出一种碱性气体 12、己烯雌酚是一种激素类药物,构造如下。以下有关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 ) A、它易溶于有机溶剂 B、可与NaOH和NaHCO3发生反响 C、1mol该有机物可以与5mol Br2发生反响 D、该有机物分子中,肯定有14个碳原子共平面 13、我国科学者合成了很多构造简单的自然有机化合物,如叶绿素、血红素、维生素B12等。叶绿素的构造如下列图。以下有关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 A、叶绿素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B、在肯定条件下,叶绿素能发生加成、水解、酯化等反响 C、叶绿素不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D、叶绿素分子中含有两种类型的双键 14、将 和请你评价若用上述方法制取乙醛存在哪些缺乏(写出两点)。 II、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列图装置进展乙醇的催化氧化试验并制取乙醛,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粗黑线表示乳胶管。请填写以下空白: (1)甲装置经常浸在7080的水浴中,目的是 。 (2)试验时,先加热玻璃管乙中的镀银铜丝,约1分钟后鼓入空气,此时铜丝即呈红热状态。若把酒精灯撤走,掌握肯定的鼓气速度,铜丝能长时间保持红热直到试验完毕。 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响是_反响(填“放热”或“吸热”),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 。 掌握鼓气速度的方法是 ,若鼓气速度过快则会 ,若鼓气速度过慢则会 。 (3)若试管丁中用水汲取产物,则要在导管乙、丙之间接上戊装置,其连接方法是(填戊装置中导管):乙接 、_接丙;若产物不用水汲取而是直接冷却,应将试管丁浸在 _ 中。 16、在有机物分子中,若碳原子连接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该碳原子称为不对称碳原子(或手性碳原子),以*C表示。具有手性碳原子的有机物具有光学活性。 (1)以下分子中,没有光学活性的是 ,含有两个手性碳原子的是 。 A、乳酸 ?DCHOH?D ?DCHOH?DCHOH?D ?DCHO D、核糖 ,它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属于多羟基醛,且分子中只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异构体有数种,请写出它们的构造简式,并标出手性碳原子。_。 17、已知:R?D ?D 苯环上原有的取代基对新导入的取代基进入苯环的位置有显著影响。 以下是用苯作原料制备一系列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 (1)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是_。 (2)图中“苯”省略了反响条件,请写出、物质的构造简式: _,_。 (3)B在苯环上的二氯代物有 种同分异构体。 (4)有机物 的全部原子 (填“是”或“不是”)在同一平面上。 18、在烃的分子构造中,若每削减2个氢原子,则相当于碳碳间增加一对共用电子对。 试答复: (1)分子式为CnH2n 2的烃分子中碳碳间共有电子对数为 _。 (2)分子式为CnH2n6的烃分子中碳碳间共用电子对数为 _ _。 (3)Cx可看做是烃减氢后的产物,若某物质分子中碳碳间的共用电子对数为160,则符合该条件的碳单质的分子式为 ;符合该条件的单烯烃的分子式为 。 (4)目前,化学家们已经找到十余种富勒烯家族的Cx,它们分子构造中都有由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构成的封闭的凸多面体,C60就是其中的一种富勒烯,其构造如下图。第(3)小题中的Cx也是其中一种富勒烯,则第(3)小题Cx构造中五边形和六边形的个数分别是_和 。(提示:欧拉定理:顶点数 面数棱数=2) 19、软性隐形眼镜可由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制成超薄镜片,其合成路线可以是: 已知 2CH3CHO 2H2O 掌握甲中单位时间内的气泡数 带走过多热量,难以保证反响所需温度 反响放热太少,不能到达反响所需温度 (3) b a 冰水 16、 (1)B;C (2)A、B、E 17、 (3)6 (4)不是 18、(1)碳成键电子数有4个,全部碳成键电子总数减去与氢成键的电子数,剩余的电子数为碳碳成键的电子数: (2)同理可计算: ,C80; 又因单烯烃的通式为 , 单烯烃的分子式为C160H320 (4)设五边形和六边形的个数分别为 解之得 19、 CH2=CHCH3 (CH3)2C(OH)COOH 氧化 消去 CH2ClCH2Cl2H2O HOCH2CH2OH CH2=C(CH3)COOH CH2=C(CH3)COOCH2CH2OH H2O 初三化学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使学生了解两种碳的氧化物在性质上的差异;通过化学试验及其分析,使学生了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复原性,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过比照和试验,使学生把握CO的主要性质。 力量目标: 培育学生的试验观看力量和思维力量;通过对CO化学性质的试验探究,初步提高学生试验设计和试验操作技能;初步培育学生毒气处理的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对CO化学性质试验的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体验胜利,培育化学学习兴趣;通过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现象,对中毒机理进展微观分析,提醒通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态度;通过引导学生对CO的全面熟悉过程,初步训练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分析问题的科学态度;强化使用毒气的自我爱护意识和环境爱护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中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的教学,是高中学习的重要生长点。一氧化碳的性质不难理解,又有氢气、二氧化碳的性质作比照、铺垫,学习难度不大,有利于学生探究。内容严密联系实际。此节内容与实际生活、生产联系严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一氧化碳是学生初中学习的第一个有毒物质,是典型的环保素材、自我爱护素材。对一氧化碳的学习,既可满意九年义务教育对学问普及的要求,同时又可提高学生自我爱护、环保的力量。 因此,无论从教材的位置看,是从学生的学问贮备、力量水平分析,还是从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动身,一氧化碳的学习作为探究性学习,内容、难度均适合,是高中学习的生长点。 课堂引入指导: 法一:通过介绍煤气中毒,及其危害的新闻实例引入。突出熟悉试验应用(预防煤气中毒)的学习活动。 法二:将小老鼠放入盛满一氧化碳的钟罩内,观看一氧化碳的毒性,讲解煤气中毒原理及抢救方法,实际抢救小老鼠。从兴趣动身,学习一氧化碳性质。 法三:单刀直入,碳有两种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析分子式差异,推想性质,引入试验。 学问讲解指导: 1、以试验为手段,深入剖析,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其一可燃性,其二复原性),特性(剧毒性)。 2、讲解应条理化,有层次。 3、留意比照氢气性质与一氧化碳性质的异同。 教学建议 (1) 突出试验教学的功能 试验设计是探究学习中的一种重要验证方式。本节课应充分挖掘化学试验在探究学习中的功能,在学生提出假设后,通过设计试验方案、论证方案及实施验证,以形成学问。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充分表达化学试验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学问、应用学问、验证假设、训练思维。 (2)充分表达主体性教育原则 无论在课的设计上 ,还是在课的组织上,都应非常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设计课时,充分发挥主体性,制造性地处理教材,乐在其中。学生在上课时,兴趣较高,积极参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探究力量和制造力。 (3)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中 在一氧化碳教学中应充分表达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在学生仅仅熟悉CO有毒的根底上,通过学习CO其它性质,并引导学生分析CO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重要用途,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辩证的、全面的熟悉方法去熟悉客观事物。 (4)强化学问和力量的整合。 通过设计高质量的思索题,整合学问和力量。高质量的思索题,不仅能将课堂教学向外延长,而且能将学生的思维水平引向肯定高度。如本节课留的思索题(CO复原Fe2O3),有三个重要作用。其一是引导复习CO的化学性质。其二是应用CO的化学性质。其三是整合试验装置。将可燃性试验、复原性试验、尾气的处理试验整合起来,设计一套试验装置,这不仅是试验的整合,更是学问和力量的整合。 课程完毕指导: 1、布置学生小结一氧化碳的性质,然后再分别与氢气、木炭等进展对比。 2、以一氧化碳中毒的缘由为内容,进展争论,着重在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和中毒后的处理措施。 3、辩证熟悉一氧化碳,了解一氧化碳的重要用途。 一氧化碳中毒及其救治 教学设计方案 一氧化碳的性质: 从CO和的化学式可以看出:CO分子比分子少1个氧原子。由于分子构成的不同,两者的性质有很大的差异。(构造打算性质)。 【指导阅读】 阅读97页第1自然段(留意与物理性质的比拟)。 1、物理性质:CO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提问:制取CO气体时应如何收集? 归纳: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因CO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很接近,而且有剧毒。应采纳排水法收集。 2、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现象:发出蓝色火焰、放热。 特殊指出:和其他可燃气体一样,点燃CO之前必需先验纯。 提问:为什么要验纯?怎样验纯? 明确:若CO不纯,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因CO的爆炸极限是12.5%74%。验纯的方法同氢气的验纯。 叙述: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就是CO在燃烧时所产生的。(引导学生看图课本第97页522)。水煤气是CO和的混合气。 引导回忆:不仅能与氧气反响,还能夺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如氢气复原氧化铜。 设问:CO是否也能夺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元素? 演示: 指导学生思索:试验的仪器、药品有哪些?课本上图523、图513、图518有什么明显区分?主要操作步骤有哪些? 要求学生观看:玻璃管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澄清石灰水溶液中产生了什么现象? 让学生分析有关现象得出正确结论。 归纳并出示小黑板: 药品:CO、CuO、溶液。 仪器:铁架台、玻璃管、单孔橡皮塞、双孔橡皮塞、酒精灯、导管、细口瓶、气球。 步骤: 先通一会儿CO气体;(为什么?) 点燃酒精灯加热; 停顿加热; 处理收集到的尾气。 现象: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为光亮的红色固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CO使CuO复原成Cu,同时生成。在该反响中,CO是复原剂,表现出复原性。 (2)一氧化碳的复原性: 强调: CO必需枯燥、纯洁。这样有利于反响的进展,也避开了试验事故的发生。 增加尾气收集装置是非常必要的。因从导管进入细口瓶的气体中或多或少含有CO,而CO不允许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尾气的处理方法不是唯一的,课本99页图给出了处理尾气的另一种方法。 提问:复原CuO、C复原CuO、CO不原CuO,三个反响有何异同点? 归纳:反响CuO中均为氧化剂,、C、CO分别作复原剂。前两个反响属置换反响,最终一个不是。 争论:CO有哪些重要用途?(提示:性质打算用途) 归纳并板书: 作气体燃料; 作冶金工业上的复原剂。 高炉炼铁的化学反响原理是: 争论:如何实现CO和CO2之间的相互转变? 归纳并板书:与CO之间的相互转变。 提问:煤气中毒是怎么回事? 讲解: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煤气中毒就是CO中毒。由于CO能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的输氧功能受到破坏,从而导致体内缺氧,产生头痛、昏迷,严峻时发生死亡。 3.CO的毒性: CO剧毒!使用时必需留意安全。 争论:如何防止CO中毒? 讲解:使用时应留意通风、排气。在液化煤气中添加具有特别气味的物质能帮忙人们推断是否发生了煤气泄漏,避开中毒、爆炸事故的发生。 提问:空气中有无CO气体呢?假如有,会产生怎样的危害性? 阅读:99页中间局部。 明确:空气中气体污染物有CO、等。CO主要来自汽车排放的尾气等。空气污染的危害性极大,直接威逼人类的生存。 4.CO对空气的污染。 CO危害严峻!造成环境污染有许多人为的因素。每个人都应增加环保意识,爱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初三化学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熟悉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课堂演示试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通过试验及试验分析,把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石灰石的用途。 力量目标 学习通过试验熟悉物质性质的方法; 提高试验探究力量。 情感目标 培育学生从生活视角观看二氧化碳的存在及用途,再从社会视角分析其使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联系生命活动,熟悉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对温室气体之一的二氧化碳的介绍,增加环境爱护意识。 教学建议 学问讲解指导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建议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让学生依据试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而不是教师先讲二氧化碳的性质,然后做试验验证给学生看。 2、讲授方法上,建议以谈话法为主,引导学生观看,与学生争论每一点二氧化碳的详细性质。 3、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强调不行燃性和与水反响生成碳酸的同时,单独列出二氧化碳的不行燃性和一般状况下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有利于学生理解灭火这一二氧化碳重要用途。 4、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响,学生并不生疏。但不宜一次就讲到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响得到碳酸氢钙,这样只会使难点集中,增加学生学习难度。 课堂引入指导 方法一:近来地球上气温正在渐渐上升,什么缘由使能地球气温如此变化呢?这就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方法二:据纸报道,某农村一户农夫挖了一口井,约十四、五米,因民工施工时在井下烧火照明,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为什么会消失这种悲 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作为气态化合物对于学生而言并不生疏。无论呼入的新奇空气还是呼出的浊气中都含有二氧化碳。虽然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二氧化碳的学问,但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通过这节教学,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学问系统化、网络化。与前面的物质学习联系起来,织成学问网。通过本节的学习,完善并提高学生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在生命活动中作用的熟悉。 在氧气、氢气后学习二氧化碳,从学习程序来说对学生并不生疏。如学习物质从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入手,到物质的用途学习。物理性质主要学习色、味、态、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等内容。二氧化碳是学生比拟熟识的物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其熟识的学问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念,挖掘学生的主动性进展学习。 此节教学的重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学问的教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试验对学生形成学问的重要作用。试验探究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力量均有重要作用。 本节学问的教学难度不大,多数内容都为学生比拟熟识的内容,或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学科中已经接触过的学问。教学中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学建议: 充分利用化学试验在学生学习物质性质、形成化学学问的重要作用。利用试验探究式教学模式。 依据学校状况(生源、试验条件)不同,采纳开放程度不同的试验探究法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行小组争论式学习模式。 联系实际生活、生产学习二氧化碳。 课程完毕指导 引导学生依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习二氧化碳的用途从用途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课外试验指导 二氧化碳性质试验有条件时可以用干冰来制备,这样能避开用盐酸与石灰石制它的氯化氢气的干扰,使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熟悉更清晰。建议补充二氧化碳溶解性试验,用U型管做,并为讲二氧化碳与水反响打下良好根底且过渡自然。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引言】 在某农村,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家挖了一口井,很深,大约有十四、五米,由于施工人员在施工时曾在井内烧火,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了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为什么会消失这种悲剧呢?是谁在作案呢? 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