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测量技术》课程标准.docx
机械测量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码KC01002203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学分3课程学时48讲授学时:24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实践学时:24先修课程金属切削机床与刀具、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艺n、机械CAD技术开设学期第1学期适用专业(专业及招生类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3+2本科)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课程定位机械测量技术II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制造业、电子、轻工等行业的装备制造领域机械产 品的设计、制造、装配、维修和生产管理的技术技能人才所必需的零件几何精 度设计、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与技能,为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 业学生毕业后运用专业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和实现岗位提升 打下必要的基础。机械测量技术II课程是根据学生在机械制造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 工作任务对知识和能力要求选取内容,同时依据本门课程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 动化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支撑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将传统的机械零件几何精度 设计与精密测量技术方面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点与实践有机结合,对培养学生 的工程技术思维能力及解决工程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课程支 撑着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技能:掌握机械产品的 几何精度设计方法、零件几何精度标注和零件几何误差检测与数据处理、判断 零件是否满足图样要求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技术基础。先修课程:金属切削机床与刀具、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艺II、机械CAD技 术。(1)尺寸链的基本概念(2)尺寸链的建立(3)尺寸链的计算举例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尺寸链的建立教学难点:尺寸链的计算考核点与要求识记:尺寸链、增环、减环、封闭环领会:尺寸链的建立应用:尺寸链的应用四、课程教学安排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具体格式如下:教学内容思政融入点讲 授 学 时实 验 学 时上 机 学 时实 践 学 时习题课线 下 总 学 时线 上 总 学 时其他第1章绪论1.1互换性概述1.4优先数和优先数系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航12成功返回,航13成功对接1121第2章测量技术基础港珠澳大桥的对接;精准细致,一丝不苟;规范操作等职业素养1121第3章轴、孔结合的极 限与配合3. 1概述 3.2极限与配 合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团结一 心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两弹一氢的研究22423.3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的构成各类误差分析与控制;2242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但 要精确控制到位3.4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应用及尺寸精度设计示例一环套一环,环环相 扣;科学严谨、标准规 范的治学与工作态度1121第4章 几何公差及其检测4.1概述培养严谨、细心、一丝不苟的做事态度,提升自己素质能力11214. 2几何公差与公差带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提升创新创造性学习能力22424. 3公差原则4.4几何误差的检测原则基准不牢,地动山摇,教育学生强调“四个坚持”2242第5章 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每个环节都不能少; 细辛决定成败;探究、创造性学习2242第6章光滑极限量规培养内在因素向好方向 发展,充分发挥正能量1121第7章常用结合件的公差与检测7.1键和花键的互换性及其检测要像键一样,虽小却传递着大能量;要有牺牲奉献精神11217.2圆锥结合的互换性及其检测7. 3普通螺纹结合的互换性及其检测成功的道路很多,只要 努力,总有一条属于 你;要有螺丝钉的精神2242第8章典型零部件的公差及其检测8. 1滚动轴承的精度与互去除糟粕后,更能展示自己精华的一面;从滑动到滚动伟大进步1121换性8.2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互换性及其检测只要我们手挽手,肩并肩,就能传递出更大的22428.2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互换性及其检测行行出状元;“爱岗敬业”;只有精密配合,才能完成关键任务;在配合中完成转变2242第9章尺寸链9.1尺寸链的基本概念9. 2尺寸链的建立中国的大飞机;中国的航母1121合计24244824总计线下48学时,线上24学时五、课程实施.教学条件(1)软硬件条件校内实训基地应具有:测量台、测量器具、立式光学比较仪、光切显微 镜、干涉显微镜、电动轮廓仪、三坐标检查仪、各类齿轮检测仪、螺纹规、各 类通规、止规、环规、综合极限量规等,常见测量零件,如:轴、孔、键、花 键、螺纹、齿轮、圆锥、箱体、减速器等实训条件。校外实训基地应具有:能够完成零件几何精度测量相关设备及装备等条 件。(2)师资条件从事本课程教学的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应具有“双师型”素质,熟悉并能 熟练应用案例教学、任务教学、现场教学、互动教学、实验实训I、课堂讨论等 各种教学方法,同时具有机械零件几何精度设计领域实际工作经验,能够指导 学生进行现场教学、实验实训等,完全具备指导学生学习本领域知识、方法和 职业能力的资格。1 .教材选用和建议(1)教材选用主要教材:徐年富.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阳.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2.参考书目:邢闽芳.互换性与技术测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姚云英.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徐茂功.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第4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贾耀卿.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国家标准汇编M.北京:国家标准出版 社,2020方昆凡.公差与配合实用手册(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2)教材、教学参考资料使用建议要适合本科职业教育,内容要适中,并有学习提升的空间,标准必须是最 新国标。2 .教学方法建议本课程学习活动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基于学生在机械零件几何精度设计 工作过程中所需知识和能力,采用案例教学、任务教学、现场教学、互动教 学、实验实训I、课堂讨论、学做合一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组织教学,并设计 好各专项能力训练方法与步骤,使学生了解要获得某项能力应掌握的知识点和 方法。课程内容的教学以学生自我学习为主,教师的讲授与辅导为辅。为保证学习活动顺利开展,教师事先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提供必要的学 习资料,教师必须要求学生进行先期预习,在课堂上采取集中讲授、问题研讨 等多种形式解决相关问题,在实践环节采取分组方式,分派各组工作任务,实 行有效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3 .教学评价(1)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 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 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多样化,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启发激励作用,增 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 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参与讨论的积极态度、自信心、实际操作技 能、合作交流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如:是否积 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和分析;是否敢于表述自己的想法,对自己的观点有充分的 自信;是否积极认真地参与模拟实践和应用实践;是否敢于尝试从不同角度思 考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能否理解他人的思路,并在与小组成员合作交流中得 到启发与进步;是否有认真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2)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评价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主要采用三种途径:一是课中微知 库、职教云等平台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二是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三是课程 期末考试。(3)评价手段和形式要体现多样化在呈现评价结果时,应注重体现综合评价和要素评价。注重过程考核,项目过程能力考核情况占30%,项目运行中的表现及考勤 等素质考核情况占10%,期末卷面的知识考核情况占60%o4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1)学习资料资源本课程开发的相关教辅材料、多媒体课件、实训工作规范、网络资源、项 目资料、实验实训设备等均为课程教学资源。各种教学资源作为配合课程教学使用的助教、助学资源必须符合以下要 求:5 )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取材合适;6 )符合认知规律,逻辑性强,利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建构;7 )媒体资源使用恰当,和传统教学方法相得益彰,互动性好;8 )文字、符号、公式、计量单位符合国家标注或惯例;9 教师教学中不能过分依赖课件,尤其是文字表述内容。(3)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议撰写学习指南和实训指导书,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进度,指导学生学 习方法、实训任务的实际操作步骤,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等。充分开发和利用 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教学案例、学习论坛、 在线答疑、在线测试等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 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学习从个人独自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4)课程资源的使用建议各种教学资源作为配合课程教学使用的助教、助学资源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取材合适;符合认知规律,逻辑性 强,利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建构;媒体资源使用恰当,和传统教学方法相得益 彰,互动性好;文字、符号、公式、计量单位符合国家标注或惯例;教师教学 中不能过分依赖课件,尤其是文字表述内容。后续课程:机械CAM技术、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H、激光 加工技术、在机监测综合实训I、机械系统设计及运动仿真1【、毕业设计等。2.课程设计思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高职本科学生的工作岗位主要是:设计员、技 术员、现场实施员、现场技术服务管理、设备维护等岗位,技术分析、机械设 备维护与质量控制并重。机械测量技术II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是:本着学标准、重应用的总体 思路,突出体现职业教育的技能型、应用性特色,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技 能,力求达到理论方法够用,技术技能过硬的目的。鉴于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岗位面向,本课程标准在设计过程中, 以项目引领、典型案例分析或任务驱动弓I领工作过程对机械测量技术知识的需 求,以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和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为指 导思想,围绕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这一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结合课程本身的特 点,明确本课程是按零件几何精度设计为主线设计的专项能力课程,并据此构 筑课程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通过案例分析和任务驱动,配以课堂讨论、现场 测量与检测组织实施教学。以真实项目为导向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等。机械测量技术II课程按项目引领、典型案例分析或任务驱动设计,并 围绕预设能力目标针对学习目标、工作任务、能力要求、教学内容和建议学时 等方面制定了参考标准。课程内容的学习,注重学生实际应用技能,主要发展学生认知、归纳分 析、迁移的能力。1)认知 主要表现在:对本课程理论、方法框架熟悉,准确理解机械测量 技术的基本理论学习的适用对象、开发过程、基本方法。2)归纳分析 主要表现在:通过明确的任务驱动及案例分析,能归纳机械 测量技术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的应用特点和策略,能分析其在生产实践中 运用的具体场合与情形。3)迁移主要表现在:能将所学机械测量技术的基本理论、原则、方法等 迁移到新的具体案例中使用,能够将一个案例中的策略总结出来应用于新的情 境中。、课程目标总体目标通过机械测量技术II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机械零件几何精度设计与 精密测量技术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知道机械零件几何精 度设计与精密测量技术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机械零件 几何精度设计的基本理论及机械零件测量技术方法,结合具体实际情况进行零 件实际检测,误差处理与分析,判断合格性,使学生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活学 活用的基本目标,提高其实际应用技能,培养从效率、质量、成本、服务、环 保五个方面去分析和解决机械零件几何精度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测量精度要 求与实际几何误差矛盾的能力。并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同 时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开发过程的规范要求,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职 业素质养成意识。L能力目标(1)正确运用机械零件几何精度设计基础知识,根据零件结构、配合和使 用要求,具有合理制定零件的精度设计的能力。(2)初步具有对各类零件进行误差测量与检测的能力。(3)具有合理选择测量器具的能力。(4)具有正确计算、综合分析与控制零件测量误差的能力。(5)具有正确判断零件合格性的能力。(6)能够正确使用国家标准和零件几何精度设计相关手册有关技术资料。2 .知识目标为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测量、装配、维修和生产管理等提供必要的理 论基础。(0掌握机械测量技术基本知识,学会查表,合理选择公差与配合。(2)掌握零件几何精度设计方法,熟悉公差原则,合理选择和正确标注几 何公差。理解零件微观几何公差,合理选择和正确标注表面粗糙度。(4) 了解典型零件结构特点,合理选择和正确标注键、花键、螺纹、圆 锥、齿轮结合的几何公差。(5) 了解各类测量器具使用性能,规范操作,正确进行误差测量,合理进 行数据处理,判断合格性。(6) 了解装配工作内容,了解装配尺寸链。3 .素质目标(1)通过学习养成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学习的习惯,对机械零件几何精度 设计方面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探索生产活动与日常生活中的机械零件几何 精度设计方面问题,乐于参与观察、实训、制作、调研等实践活动。(2)通过学习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善于与人合作的能力,养成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3)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养成实事求 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4)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的意识。4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通过机械测量技术II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制造业、电子、轻工等 行业的装备制造领域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装配、维修和生产管理的技术技 能人才所必需的零件几何精度设计、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与技能, 为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学生毕业后运用专业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尽快适 应工作岗位和实现岗位提升打下必要的基础。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完全切合本专 业对毕业生岗位的要求。三、课程内容与要求课程总体内容描述机械测量技术II课程以减速器为载体,选取典型零件与特征,以机械 零件几何精度设计为主线设计教学项目,按照企业生产工作流程安排教学内 容。主要包括:测量技术基础;轴、孔结合的极限与配合;几何公差及其检 测;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光滑极限量规;常用结合件的公差与检测;典型零 部件的公差与检测;尺寸链等相关知识共9个教学项目。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具体格式如下:5 .绪论教学要求了解标准与标准化(2)理解优先数和优先数系(3)掌握互换性及应用主要教学内容(1)互换性概述(2)互换性原则的意义(3)标准与标准化(4)优先数和优先数系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互换性及其分类教学难点:优先数的推导考核点与要求识记:互换性、优先数、优先数系、标准、标准化领会:互换性的分类、优先数的合理选择应用:互换性的应用6 .测量技术基础教学要求了解测量器具(2)理解测量方法、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3)掌握测量原理主要教学内容(1)测量的基本概念(2)测量方法与测量器具的分类及其主要技术指标(3)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4)三坐标测量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测量方法、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教学难点:三坐标测量考核点与要求识记:测量、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领会:测量原理、三坐标测量应用:测量方法的应用、测量误差数据处理的应用7 .轴、孔结合的极限与配合教学要求了解光滑工件尺寸(2)理解极限与配合(3)掌握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主要教学内容(1)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2)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的构成(3)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应用及尺寸精度设计示例(4)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教学难点: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的制定考核点与要求识记:极限、轴、孔、配合、间隙配合、过渡配合、过盈配合、偏差、上 偏差、下偏差、公差、基孔制、基轴制、标准公差、基本偏差、同名配合领会: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的合理选择应用: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的应用8 .几何公差及其检测教学要求了解公差原则(2)理解几何公差与公差带(3)掌握几何公差的评定主要教学内容(1)几何公差的特征项目及其符号、标注(2)几何公差与公差带(3)公差原则(4)几何误差的检测原则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几何公差与公差带教学难点:几何公差与公差带的评定考核点与要求识记:几何公差、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线轮廓度、面轮廓 度、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同轴度、同心度、对称度、位置度、圆跳动、 全跳动、公差原则领会:几何公差与公差带应用:几何公差与公差带的应用9 .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教学要求了解表面粗糙度的评定(2)理解表面粗糙度(3)掌握表面粗糙度的选择与标注主要教学内容(1)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术语及其主要评定参数(2)识读表面粗糙度的符号、代号及标注(3)表面粗糙度的选择(4)表面粗糙度的检测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表面粗糙度的选择与标注教学难点:表面粗糙度的评定考核点与要求识记:表面粗糙度、取样长度、评定长度、轮廓最小二乘中线、轮廓算术 平均中线、轮廓算术偏差、轮廓最大高度领会:表面粗糙度的标注与合理选择应用:表面粗糙度的应用10 光滑极限量规教学要求了解工作量规(2)理解光滑极限量规与公差带(3)掌握光滑极限量规的应用主要教学内容(1)光滑极限量规的基本概念(2)光滑极限量规与公差带(3)工作量规设计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光滑极限量规与公差带教学难点:光滑极限量规公差带的评定考核点与要求识记:光滑极限量规、通规、止规、安全裕度、上验收极限、下验收极限领会:光滑极限量规与公差带应用:光滑极限量规的应用11 常用结合件的公差与检测教学要求了解常用结合件的评定(2)理解常用结合件公差(3)掌握常用结合件的选择与标注主要教学内容(1)键和花键的互换性及其检测(2)圆锥结合的互换性及其检测(3)普通螺纹结合的互换性及其检测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常用结合件的公差选择与标注教学难点:常用结合件的公差评定考核点与要求识记:键、花键、圆锥、螺纹、螺距、牙型角、作用中径领会:常用结合件的标注与合理选择应用:常用结合件的应用12 典型零部件的公差及其检测教学要求了解典型零部件公差评定(2)理解典型零部件公差选择与标注(3)掌握典型零部件的公差应用主要教学内容(1)滚动轴承的精度与互换性(2)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的互换性及其检测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典型零部件公差选择与标注教学难点:典型零部件公差的评定考核点与要求识记:滚动轴承、内圈、外圈、滚动体、圆柱齿轮、齿距、齿距偏差、齿 廓总偏差、螺旋线偏差、切向综合偏差、径向综合偏差、径向跳动、侧隙领会:典型零部件公差与标注应用:典型零部件的应用13 尺寸链教学要求了解尺寸链的计算(2)理解尺寸链(3)掌握尺寸链的建立主要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