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练习:第三单元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Word版含解析.docx
-
资源ID:93455079
资源大小:14.06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练习:第三单元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Word版含解析.docx
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课堂演练当堂达标i.北魏冯太后说:“立三长,则课(税)有常准,赋有恒分,苞 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此制度的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社会 现象是()A.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B.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C.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D.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 解析:北魏实行均田制,加强对天下田亩赋税的管理,主要针对的对象就是豪强地主隐瞒赋税,故A项正确;吏治腐败没有在材料 中体现,故B项错误;排斥汉族地主没有反映,故C项错误;拒绝 移风易俗看不出来,故D项错误。答案:A.下列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 规定俸禄由国家筹集、发放给官吏、严禁贪污 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政府把土地分给农民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 策A.B.C.D.解析:可用排除法。从地理位置上看,北魏是个北方政权,因此 不可能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所以排除。答案:B.成书于6世纪初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称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 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殷阜。”这主要反映了(A.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B.北朝繁荣,吸引南方士族北迁C.北魏学习汉文化,促进其繁荣昌盛D.国家统一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 解析:洛阳伽蓝记是一部集历史、地理、佛教、文学于一身的名著,书中历数北魏洛阳城的佛寺,分城内、城东、城西、城南、 城北五卷叙述,对寺院的缘起变迁、庙宇的建制规模及与之有关的名 人轶事、奇谈异闻都记载详核。结合所学,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 革将都城迁到洛阳,并积极学习汉文化,使洛阳重新繁华起来。答案:C2 .公元494年末,孝文帝禁止穿鲜卑服,要求鲜卑人穿汉人衣 服;后来又规定改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孝文帝采取以上措施的 根本目的是()A.摆脱鲜卑贵族的束缚8 .摒弃鲜卑族的陋习C.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D.借汉化巩固统治 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加速民族融合,缓和阶级矛盾,其根本目的在于巩固统治。故D项正确。答案:D.下列体现“汉化风气下南北民族交融”的历史事件是()A.商鞅变法B.孝文帝改革C.唐蕃联盟D.清军入关解析: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化改革运动,其 内容不包含民族交融,故A项错误;孝文帝改革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鲜卑族统治者进行的一场汉化运动,故B项正确;唐蕃会盟是汉藏 两族人民的一场政治联盟运动,体现的是汉藏两族关系的友好,故C 项错误;清军入关是满洲军事集团进入中原地区的开端,没有体现民 族交融,故D项错误。答案:B.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 南门,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 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 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她有遗利,民 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慢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 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一一魏书高祖纪上材料三 旧无三长,唯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 家方为一户。(李)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三长之制而上之。魏书李冲传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 采取了什么措施?简要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2)材料一、三都涉及政治上的改革,分析其作用方面的共同点。(3)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是历史上成功的改革,结合材料和 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成功必须具备的要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比较、概括提 炼以及调动运用知识进行论证的能力,同时渗透着情感、态度和价值 观的教育。第(1)问,根据对材料的理解概括归纳商鞅变法和孝文帝 改革采取的措施和不同原因。第问,首先要准确把握材料信息, 在此基础上再联系所学知识概括作答。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答案:(1)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制;孝文帝改革:采取均田制。(原因)商鞅变法:井田制崩溃;孝文帝改革:土地兼并严重。(2)共同点:都打击了旧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顺应历史潮流;最高统治者支持;措施合理有效;改革者注重策略;改革者坚持改革、锐意进取、勇于斗争的精神等。7.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大大推动了北魏社会政 治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周礼有食禄之典,二汉著受俸之秩自中原丧乱, 兹制中绝,先朝因循,未遑厘改。故宪章旧典,始班俸禄户增调 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一一魏书高祖纪材料二 493年,孝文帝先利用卜筮制造舆论,令太常卿斋卜, 筮以南伐之事,遇“革”,他立即说:“顺天应人之卦也!”群臣果被 慑服会中,元澄稍露异见,他即厉声驳斥。会后,单独召见元澄 时他又温言说:“明堂之忿,恐人人竞言沮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 耳。”他与元澄坦诚相商,终于达成了共识。朱兴和略论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朝议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这些措施的主要影响。(2)根据材料二,孝文帝为减少迁都阻力而采取的策略有哪些?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孝文帝改革能取得成效的基本因素。答案:(1)改革措施:制定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主要影响:使吏治有所好转;相对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 矛盾;有利于北魏政权的稳定。(2)策略:制造舆论;利用君主权威;凝聚人心。基本因素:对先进政治制度的学习;改革者的决心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