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练习:阶段检测一.docx
阶段检测(一)(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公元前7世纪雅典的贵族政治面临挑战,其主要威胁来自于()A.奴隶的反抗斗争B.奴隶主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C.工商业奴隶主的挑战D.公民内部不同阶层的压力解朝当时雅典社会的危机主要是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而这三者都属于“公民” 的范畴。A、B两项明显不符合题意;C项不完整,工商业奴隶主在政治上没有地位,不满贵族 望日平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更重,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更为尖锐。答案:D2,梭伦在诗中解释了他的目标。他谈到“eunomia”或者说“好的政府”,把这解释为平衡公民 互相冲突的利益。后来的哲学家叔本华把它归纳为简单形式的道德规则:Neminemlaedeimoomnes,quantumpotes,iuua!即不要伤害任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在梭 伦改革中充分体现这一点的是()A.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B.帮助平民避免沦为奴隶的可能C.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D.为所有的雅典居民谋福利解析:|C项体现了既照顾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又照顾奴隶主贵族的利益。A、B两项 只是照顾一个阶层;D项中所说的居民包含奴隶。答案:卜.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梭伦采取的减轻社会痛苦的措施是简单而又严厉的以下 措施中能充分说明梭伦对旧贵族“严厉”的是()颁布“解负令”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设立“四百人会议”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A.B.C.D.解析:|梭伦改革对旧贵族的“严厉”是指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的削弱旧贵族权力的措施, 丝茎为了扩大下层平民的就业机会,壮大雅典城邦的实力,不符合题意。答案:|A.梭伦在抒情诗中表达了实行民主改革的原则:“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 损,也不加多;即使是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在梭伦看来, 政府应当( )A.捍卫平民的权利B.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C.维护贵族的利益D.抑制平民和贵族的要求解析:|从材料“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有财有势之人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 普至出梭伦强调要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体现了其“中庸”的思想特点。答案:|b5.左传中有这样的记载:“襄公四年(公元前569年)土可贾(买)焉。”这反映的本质问 题是()A.在当时土地可以买卖B.在当时土地禁止买卖C.在当时土地私有出现D.在当时农业水平提高解析:|从题干材料可知在公元前569年,土地可以买卖。因此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土地私有的 出现。其他三项只是表面现象。答案:匕6,战国策秦策载:“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 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商君“正度量,调轻重”的措施客观上有利于() A.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B.农耕经济的繁荣C商品经济的发展D.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统一度量衡客观上反映了商品交流的频繁,是商 品经济发展的表现,故选C项。答案:匕7,东周时期(公元前8前3世纪)是中国历史发展中重要的一段,是强国、创新表现充分的一 个时期。在此期间()铁器、牛耕推动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由争霸至兼并的战争使政治趋向统一 旧制度 衰落与新制度确立的巨变时期 打通了通往南亚、欧洲的海陆交通线A.B.C.D.解好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使得私田面积扩大,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 剥削制度得以确立,社会经济因之得到发展。政治上,王室衰微,大国争霸,分封制瓦解;新兴地 主阶级在诸侯国内展开变法运动,统一的封建国家在形成之中。文化上,社会思潮相当活跃, 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也取得一系列成就。汉 朝时期,打通了通往南亚、欧洲的海陆交通线。故选C项。答案:卜.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 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导学号52360037)A.井田制得以恢复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D.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解析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庄园”的理解,透过题干信息可知其指的是“被圈占的成片土地、 说明在均田制实施后仍存在土地集中和土地兼并现象。答案:|c.恩格斯说:“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 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 语言。”与恩格斯的话最吻合的改革是() A.梭伦改革B.管仲改革C商鞅变法D.孝文帝改革解析:综合四个选项,只有孝文帝改革符合材料中恩格斯的观点。答案:b正当五胡乱华(少数民族南迁),中原鼎沸之际这一新兴王朝,利用作战所俘虏的人口, 拓展农业基础;并解除胡汉豪族的威权,直接向农户征税,扭转后汉以来地方割据的趋势,而逐 渐推广其统治权,开启了中国长期分裂后再统一的契机。”这一王朝是() A.东汉B.北魏C隋朝D.唐朝解析:|从“五胡乱华”可知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可排除A、C、D三项,由“拓展农业基础”“后 汉”“开启了中国长期分裂后再统一的契机”证明这一王朝是指北魏。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1题20分,第12题20分,第13题20分,共60分) 11.梭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是调节各阶层的政治权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阶级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 态。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 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顾准希腊城邦制度 材料二 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 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美波默罗伊等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 材料三(梭伦)仍然把保卫法律的职责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议会(长老会议),这个议会仍旧是 宪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数的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惩处罪人尤其有最高的权力,无论是 罚金或是判刑。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请回答: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为实现“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所采取的 措施。(6分)材料二中的“新贵”指的是哪个阶层?据材料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享和转移的 角度,指出梭伦是如何缓释他们的“耿耿于怀”的。(10分)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配的角度,说明后世“民主制度的拥护者和反对者都 拥戴梭伦为鼻祖”的理由。(4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并联系梭伦改革的内容,从废除债务奴隶制和让平民参加公民大会 等措施去分析作答。第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雅典当时出现的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 阶层来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梭伦改革的措施从确立财产等级 制度以及设立四百人会议等角度思考作答。第问属于历史论述题,回答时围绕材料观点从 支持和反对两个视角去分析。参考答案:|(1)措施:废除债务奴隶制,让沦为债务奴隶的平民获得人身自由;使平民能够参加 公民大会,获得议政的权力;赋予平民选举权(或表决权)。(2)阶层: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缓释途径:确立财产等级制度;设立四百人会议;部分司法权转移到公民陪审法庭;最高决 策权转移到公民大会和四百人会议。(3)拥护者:梭伦改革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使平民获得参与国家政权的权利(或为雅 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反对者:梭伦改革保留了贵族的一些特权(或贵族政治没有彻底改变)。 1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 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 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挑(佻),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 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楮,古之吏也。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 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 夫也。观其朝廷,其闲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 请回答: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商鞅为实现秦国“民以殷盛,国以富强''所采取的措施。(10 分)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影响。(10分)解析:I第(1)问要紧扣“民富”“国强”的角度回答商鞅变法的措施。第问"影响”的回答要紧 扣材料二,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参考答案:1(1)措施:“为田开阡陌封疆1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重农抑商,奖励 耕织;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2)朴实无华的民风;恭俭敬业的官员;无私的士大夫;社会和谐安定,国家强大。13.(2016全国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 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 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宣称按“宗 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 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 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 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据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1。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10分)参考答案:|(1)确立新的原则,不再尊奉部落首领;确立北魏创立者拓跋珪的地位;突破礼制,为 自己虚设一庙;将庙号改革与爵位改革结合。(2)宣示北魏政权将抛弃草原传统,全面融入中原;表明改革决心消U弱鲜卑贵族的政治军 事特权,减少改革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