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专业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含提纲)6000字》.docx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由学生填写)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拟选题目X公司公允价值应用问题的研究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选题依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大量出现,使得人们开始越来越 关注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计量、列报。然而传统的历史成本法下的会计信息 缺乏相关性、及时性,使得历史成本法下编制的财务报告忽视了时间、风险、现金流 和价值等,与做决策时所要求的相关性不符;与之相反,公允价值会计下的会计信息 却有高度的相关性,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尽管如此,在存在着会计信息失真、市 场有效性不同的情况下,公允价值在应用时该如何计量在一些情况下却存在着不少困 难之处,其应用范围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限制。厦门大学教授吴水澎认为:“如何解 决公允价值应用所带来的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问题、实现传统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创 新、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使会计在日益复杂多变的现代市场经济大环境中求 得生存和发展就成为国内外会计研究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完全可以说,如果能够得 到深入研究的话,公允价值将成为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因此解决了这些问 题,会计信息将能更好地发挥在经济决策的作用,会计能更块、更科学地发展,我国 会计能更快、更好地实现国际趋同,问时也能促进市场经济的更为健康、和谐地发展。 (二)研究意义随着国内外贸易往来的频繁、全球直接间接投资的增加、全球经济联系的进一步 加大,我国会计与国际惯例趋同已是大势所趋,因此引入、学习、借鉴国际上有关公 允价值的最新研究成果,紧跟国际的研究脚步、变化趋势,有助于完善我国现行会计 标准和独立审计准则、减少会计信息失真、提供财务报告质量,并且对指导我国公允 价值的应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选题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基于公同治理机制视角研究的毛志宏发现,信息风险随着公允价值逐层增加。公 司可以通过提升自身治理水平增强公允价值计量资产的可信程度,降低信息风险。相 比之下,对于负债项目的改善作用不明显。毛志宏通过深入分析指出,第一、二层级 公允价值净资产可靠性优于第三层级,第一、二层级净资产的披露有利于加强信息沟 通,实现信息共享。第三层级公允价值进行披露的净资产可靠性较低,不确定性较高。 谢明柱与王磊以公允价值三个层级为主线,对信息风险以及公司治理机制的影响进行 了实证分析。对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对于会计准则的研 究。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2006年颁布的现行会计准则中被引入,目的也就是为了提 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以及可靠性,所带来的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也备受关注。周 媛、吴瑕(2009)对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以及可靠性进行了 研究。发现一方面,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能够及时反映某一时刻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在市 场上的价值,能够一定程度上满足投资者的需求,更加准确的反映出某一企业的市场 价值,使投资者从会计信息中获得更强的决策能力;而另一方面,在运用公允价值计 量时,其结果中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较历史成本计量方式下大大增强,使得公允价值 的确定不具有统一性,缺乏可比性,进一步使得这一标准下会计信息质量的透明度下 降。所以,公允价值计量方式有助于提高使用者的决策能力,但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可 靠性要求。花勇(2009)以2006-2007年中国的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 并在实验过程中删除了金融类公司、财务数据异常的ST公司以及变量数据缺失的样 本。从研究中发现,在中国资本市场出现严重泡沫的2007年,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并 没有对所产生的会计信息起到积极地影响,没有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相反的, 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方式所产生的会计信息质量会变得更差。所产生的结论为:在资本 市场的环境稳定时,公允价值计量方式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但是当资本市场的 环境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之时,公允价值计量方式会使得会计信息质量下降,给企 业投资者带来错误、虚假的信息。刘英男、王维华(2010)以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作 为样本,采用Ohlson模型对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相关性影响进行了实 证分析。得到的结果是第一,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引入提高了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 使得财务报告更能反映出企业经济活动的实质;第二,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使用之前 每股净资产对股价的影响大于每股收益的影响,而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之后,结果 正好相反。这说明公允价值计量方式是提高企业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有力手段,随着 资本市场的日趋稳定以及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将在我国有更大的发展。我国在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方面在对于公允价值计量方面所进行的规定同样具 有其代表性。2006年2月,在借鉴ISA545的基础之上,我国颁布并实施了中国注 册会计师准则第1322号一一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对于这一准则,国内学 者进行了大量相关研究。吴舒(2007)在对国际公允价值审计准则进行分析以后,提 出了对我国公允价值审计的建议以及要在市场中广泛树立公允价值的观念并培养公 允价值会计及其审计的理念,最终将公允价值融入到日常管理之中。姜彤彤(2008) 认为在资产或者负债本身不存在活跃市场时,采用估值技术进行公允价值的确定需要 会计人员对未来现金流量序列、现金流量在金额上或者时间上可能的变动、风险利率 等因素做出准确的判断以及估计,所以,在没有活跃市场时的公允价值计量必定存在 可靠性风险。此外,林琳(2008)在研究中发现某些项目的公允价值计量需要运用的 估值技术可能相当复杂,在计量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估计和判断。公允价值的 主观性与复杂性,致使与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项目具有重大的错报风险。通过查阅上市公司年报,发现大部分上市公司没有按准则要求披露信息。金融行 业所受监管较严,金融业倾向于按准则及相关文件要求进行公允价值层级信息的披 露,以委托代理理论、有效市场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公同治理等理论为基础,研 究检验了相关因素对公允价值分层披露的影响。冉丹认为,主观性的存在会加剧信息 不对称。管理层可借此对透明度较差的第三层级公允价值信息选择性披露或进行财务 操纵。此外,大股东持股比例、高管薪酬I、多个市场挂牌上市等等会影响信息的透明 度。李庆玲分析指出,大部分的上市公司会按照规定对自身各类信息进行披露,但 还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到位,如:披露的位置和格式随意、标题不统一、对于所用技术 及各类信息的描述并不全面等。主要原因是相关的披露制度不健全,还需进行完善。由于企业提供公允价值各层级信息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评价市场和交易活动 变化的信息,同时层级信息的披露可以降低管理层确定不可观察值时涉及的主观性。 严晓玲认为加强董事会的监管会带来更多的披露。董事会由股东授权,对股东负责。 董事会负责指导公司日常事务并且对经理进行监督,减少代理问题。黄雅玲指出,企 业披露信息的全面性及格式规范性会受到财务管理人员工作能力的影响。因为估值需 要采用多种技术手段,所以对财务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财务人员只有拥有完备的专 业技能和良好的道德素养,才能依据所获得的输入值参数进行合理估计。通常情况下, 企业会委托外部第三方评估组织来评估企业各类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在这一过程 中,有更多的、更专业的财务管理、审计人员参与。胡国强指出,要确保结果的准确 性、客观性,估值机构必须价值估量水平及审计风险大小受到评估机构独立性程度高 低的影响完全独立于企业,不受其影响。(-)国外研究现状Laux&Leuz.研究表明,在市场条件恶化时,企业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公允价值 分层信息透明度下降,尤其是第三层级,其可靠性较低。财务报表使用者无法确定估 值的输入值是否反映企业财务的基本信息。Kothar et al.、Hollander et al.研究发现,缺乏透明度的估值,可能会导致投资者 认为管理者隐瞒不利信息。由此可知,管理层为了增强投资者的信任,会更倾向于在 公同财务报表中披露公允价值相关信息。特别是第三层级计量的资产和负债,管理层 则会披露更多与输入值有关的信息。Dechow et al., Beasley、Klein发现,更好的董事会监管能够提高财务报告质量。 基于这方面的分析可知,委托代理对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透明度不 够,准确性较低。扩大有关公允价值的披露可以提高透明度,因此,更有效的董事能 够提供更多公允价值披露。世界范围内各国的会计准则以及国际会计准则都对公允价值计量进行了大量的 研究,其中对FASB颁布的会计准则以及条例所进行的研究无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FASB在2003年6月符公允价值的计量纳入到其研究议程之中,随后在2006年9月 发布SFAS157 (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这一公告的发布在世界会 计行业中具有非常的意义,奠定了美国公允价值计量研究的基础,这一会计准则的出 台,是从历史成本计量走向公允价值计量道路上的极为关键的一步。另外,在FASB 于1991年12月发布的SFAS107 “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披露”中要求企业将其金融资 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在财务报表或者附注中进行披露。在对这一准则的研究中Petroni 和Wahlen (1995)以财产保险行业中的金融企业为研究样本,发现在对于权益投资以 及国库券投资的计量过程中,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方式比使用历史成本计量方式所产生 的会计信息更具有解释力,但是其他类型的投资并不适用于这一结果。Barth和Clinch (1998)对澳大利亚的资产重估进行了研究,发现重估的金融资产、有形资产以及无 形资产都具有高度的价值相关性。在对于FASB发布的另一财务会计准则SFAS33”财 务报告与物价变动”中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内容所进行的研究中,Bernard和Ruland (1987)从大量企业的数据中发现,在一些行业的成本信息中,使用现行的标准下的 成本信息比使用历史成本计量的成本信息更富有信息含量。另一机构IASC所颁布的各项准则也同样具有其代表性,IASC颁布的会计准则及 规范中有11项准则涉及到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这些定义基本上一致,即IAS32中 的定义:“公允价值是在一项公平交易中,由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将一项资产交换 的金额”。从这一定义中不难看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强调交易的公平性、交易双方 的自愿性以及交易信息的充分性。此外ISAC发布了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会计研 究报告,这一报告研究认为:所有金融工具均需采用净现值现值技术计量未来现金流 量的现值作为公允价值。2003年,新修订的IAS39提出了活跃市场市价可以作为公 允价值,并且提供了在没有活跃市场报价时的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和估值技术。研究内容(包括基本思路、重难点、主要研究方式、方法等)(-)基本思路本文首先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概述做出了介绍,然后深入剖析了 X公司公允价值计 量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最后针对这些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不仅能为 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计量运用提供理论和经验支持,而且能为企业会计准则的 完善和实施提供参考建议。(-)重点与难点重点:本又对X公司公允价值计量运用存在问题及原因。提出正确应用公允价值 计量的建议和对策。难点;在进行问题及原因分析时要结合具体的数据去分析,在对企业提出具体建 议时需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切实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三)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文献综述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 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学科研 究中。本文主要是通过大量查阅有关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文献、收集相关资料,进而 全面的掌握和探究这一研究课题。2 .个案分析法本文通过对X公司近几年公布的具体财务报表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找出了 X 公司公允价值计量运用存在问题及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总结了一些正确应用公允价 值计量的建议。论文提纲(含论文选题、论文主体框架)X公同公允价值应用问题的研究第一章绪论公允价值概述1.1.2 公允价值的特征L2对公允价值的研究121研究背景研究意义1.3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现状从企业外部市场环境分析132从企业内部制度分析第二章公允价值计量运用在X公司中的应用分析2.1 公同简介公允价值计量在X公司应用中的应用分析2.2 X公司执行债务重组准则的情况第三章公允价值计量运用存在问题及原因3.1.1 公允价值的理论准则不完善公允价值运用环境不成熟3.1.2 公允价值不易直接获取公允价值计量实际操作难度大3.1.3 人为操纵因素较多公司治理弊端多及会计人员素质低3.2公允价值计量运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会计准则有待完善一缺乏对公允价值运用、披露的指导322市场化水平不足会计人员素质偏低324缺乏有效的监督体系第四章正确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建议和对策4.1 客观评价我国现实环境,慎重选择计量对象提高现值技术的可操作性4.2 建立科学的公允价值评估政策与评估程序,强化监管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结论主要参阅文献lGuthrie, K.,Irving, J.H.and Sokolowsky, J., Accounting Choice and the FairValue Option, Accounting Horizons, 25 (3), 2011.Koonce, L.,Nelson, K.K.and Shakespeare, C.M., Judging the Relevance ofFair Value for Financial Instruments, Accounting Review, 86 (6), 2011.3IASB, Improving Disclosures about Financial Instruments-Amendments to IFRS7-Financial Instruments: Disclosures, Amendment, 2009.4毛志宏,刘宝莹,冉丹.公允价值分层计量对上市公司信息风险的影响一一基于沪深 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54(5): 57-64, 172.5毛志宏,冉丹,刘宝莹.公允价值分层披露与信息不对称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5, 17(3): 260-267.谢明柱,王磊.分层计量原则下上市公同公允价值计量与信息风险关系研究J.天津 商业大学学报,2016, 36(5): 59-63.7郑梦茹.公允价值层级披露与会计信息风险相关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6.网冉丹.公允价值披露、信息不对称与公司治理.D.吉林大学.2016.9李庆玲CAS39公允价值层次信息规范披露对价值相关性的影响.会计之 友,2016, (19):60-65.口0严晓玲.基于层级视角的公允价值研究综述J.福建商学院学报,2017, 6(3):46-51.11黄雅玲.层级视角下我国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现状分析J.财会通讯,2017, (22):37-41.口2胡国强,傅绍正,张俊民.公允价值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应对策略研究J.中国注册会 计师,2016,(12): 45-48.13郭慧婷,孟令华,夏星.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层级转换中美案例比较研究J.会计之 友,2015(01): 128-132.14郑春美,谭洁,段川川.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层级转换研究一一基于次贷危机的 经济后果分析J .财会通讯,2010 (5) : 33-35. 5李庆玲.我国公允价值计量信息披露现状与改进一一基于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 验分析J.会计之友,2016,(18): 67-72.16谢诗芬,戴子礼,廖雅琴.FASB和IASB有关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研究的最新动态述评J .当代财经,2010 (5) : 107- 116. 7张敏,简建辉,张雯,等.公允价值应用:现状问题前景一一基于问卷调查的 研究J .会计研究,2011 (4) : 23- 27.口8张杰,陈昌明,龙姣.公允价值层级划分问题探究J .会计之友,2012(25):22 -24.19邓永勤,康丽丽中国金融业公允价值层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经验证据J .会计 研究,2015(4):3-9.研究进程安排(包括提纲、一稿、二稿、定稿起讫时间)撰写开题报告 写作论文一稿 写作论文二稿 写作论文三稿 论文定稿论文答辩,评定成绩撰写开题报告 写作论文一稿 写作论文二稿 写作论文三稿 论文定稿论文答辩,评定成绩2021 年 9 月 30 日-10 月 31 B2021 年 11 月 4 B-11 月 30 日2021 年 12 月 2 日-12 月 22 B12月23日-2021年1月17日2022年3月1日-3月22日2022年4月中旬其它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