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古战场文.docx
大学语文第九讲怀古杨小卫编写第九讲 教案一、教学目的:让学生加深对怀古类文章的理解。二、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分析,课文吊古战场文课文讲解45 分钟。2,扩展阅读西塞山怀古朗读体会,教师讲评,共30 分钟。3,简介怀古类文章的主要特点。8 分钟4,争论:我们今日应当怎样对待战斗。7 分钟 三、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内容和含义,着重体会其中的态度和情感。四、教学难点:1. 领悟怀古类文章“援古以证今”的特点;2. 体会韵文的语言美。第九讲讲义课文吊古战场文精读西塞山怀古泛读一、文章背景1、作者 李华李华-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李华,字遐叔,唐朝赵州赞皇县(今河北省赞皇县)人,生于唐玄宗开元三年(715 年)。开元二十三年(735 年)进士擢第,历任监察御史、右补阙等职。安史之乱时。李华被叛军俘获,被迫任凤阁舍人伪职。乱平之后,他被贬为杭州司户参军。后来托病隐居,信奉佛法。唐代宗大历元年(766 年)病故。留有李遐叔文集。但原集宋朝时已佚,今集为后人取唐文粹、文苑英华等书编辑而成,存文一百三十余篇。这篇文章承受骈体形式,对仗精工,音韵和谐,但又不同于南朝时期浮艳的文风,主题 鲜亮,文字流畅,骈俪之辞不多。李华写本钱文以后,有意将它熏污成旧,夹藏在佛书之间, 又有意让与他同年擢为进士的萧颖士看到。萧颖士看后认为这篇文章写得可以。李华不免得 意,又追问当今何人能及。萧颖士说道:“您认真思考,就能写出此文。”李华惊异叹服。于此可见,当时李华文章已自成风格。萧颖士也擅长写作,与李华齐名,二人都主见恢复先秦 两汉时期散文传统,为后来韩愈提倡的古文运动起了开先河的作用。李华“乐文武而哀幽厉。”在唐代散文家中,李华是颇具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他主见“文章本乎作者,而哀乐系乎时。本乎作者,六经之志也;系乎时者,乐文武而哀幽厉也”。(赠礼部尚书清河孝公崔河集序)应当说,他的这篇吊古战场文,正表达他“乐文武而哀幽厉”的理论主见。2、写作背景这篇文章写于安史之乱前。当时,唐玄宗骄侈昏庸,看不到隐伏在社会中的民族冲突和 阶级冲突,又好大喜功,对四方不断用兵,却屡战屡败,致使国力损耗,灾荒频起,给人民带来了极大苦痛。李华作此吊文,尽力描写战斗的残酷和令人哀痛的后果,虽以秦汉、匈奴 为话题,实际上是在责备唐玄宗的穷兵默武政策。二、课文分析全文共分五段。第一段概括地描写了古战场旷远、惨悴、阴森的环境,因此地“常覆三军“,而感到极度哀痛。其次段概述连年战事频频,只因“文教失宣,武臣用奇“的原因,点出了全文题旨。第三段重写三军战士覆亡的惨烈情景。第四段痛斥了自古以来统治者的穷兵黩武。第五段以前方百姓的哀怨引发出全文主题,应用文德使四夷归服,而不应引发战斗的祸害。三、扩展阅读1、西塞山怀古刘禹锡课堂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照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2、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参课下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3、岁暮杜甫课下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延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 孤独壮心惊!4、“四绝碑”课下唐代大儒鲁山县令元德秀逝世后,著名文学家李华为其撰写墓碣铭,大书法家颜真卿亲 自书丹,书法家、雕刻家李阳冰亲自撰额并雕刻。因李华在开元、天宝年间盛名天下,文章第一,士大夫多求其作家传墓碑,谓之一绝;颜真卿独创颜体楷书,开宗立派,自成一家, 谓之一绝;李阳冰篆书第一,有“笔虎”之称,谓之一绝;元德秀品德超绝,誉满天下,谓之一绝。故称“四绝碑”。四、争论读后感1、怎样理解李华吊古战场文中情与理的交融?2、怎样生疏战斗的性质?3、自秦汉至今,如何“安边”成为国家争议的问题, 吊古战场文结尾处作者提出了饵止战斗的一个方案“守在四夷”。 你认为对待“夷狄”可以实行哪些策略与措施?4、假设钓鱼岛冲突升级或者南海局势进一步恶化, 到底是用和平手段还是用战斗手段来解决问题。假设是你,你将作何选择?第九讲考试要点1、吊古战场文作者李华生平与文学成就;2、吊古战场文的文体特点;3、吊古战场文重点字词注音、释义、翻译;4、吊古战场文语言形式;5、吊古战场文思想内容;6、扩展阅读文选的主要内容第九讲复习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 对以下词语的注音, 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荼毒生民,万里朱殷yn。B. 鸟飞不下,兽挺tng 亡群。C. 悁悁jun 心目,寤寐见之。D. 汉倾天下,财殚力痡p。2. 对以下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夐:远。B. 寄身锋刃,腷臆谁诉。腷臆:也作愊忆。郁闷。C. 两军蹙兮生死决。蹙:狭窄。D. 鸟飞不下,兽铤亡群。铤:疾走貌。3. 以下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河水萦带, 群山纠纷 。B. 王道迂阔而莫为。C. 征马踟蹰。缯纩无温。D. 提携捧负, 畏其不寿。4. “凭陵杀气,以相剪屠。“中“凭陵“的意思是 ( )A. 凭借山陵的险要,B. 凭陵就是地势的险要。C. 凭借威势欺压。D. 凭陵,叠韵连绵字,凭藉。5. “生也何恩,杀之何咎“中“咎“的意思是( )A. 咎: 罪过。B. 咎:灾祸,灾殃。C. 咎: 怪罪,处分。D. 咎: 怨仇。6. 对西塞山怀古诗眼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B.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C.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照旧枕寒流。D.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7. 西塞山怀古一诗,为什么一开头就写王濬, 反映了 A. 王濬是伐吴的主帅。B. 王濬功绩很大。C. 诗人单写王濬实质是在自比。D. 王濬作战很有谋略。8. 西塞山怀古一诗写火烧铁锁,目的是 A.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B. 概写东吴的灭亡速度快。C. 东吴修建防范公事不结实。D. 王濬作战很有谋略。9. 西塞山怀古人世几回伤往事一句,伤的是 A. 自己。B. 唐朝。C. 东吴。D. 自己和国家前途。10. 西塞山怀古今逢四海为家日一句, 四海为家的深层内涵是 A. 四海为家指天下统一。B. 四海为家指海内一家。C. 期望国家强大。D. 诗人自身四处漂泊无以为家,国家像秋风中的芦荻般飘摇。11. 有关西塞山怀古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 作者刘禹锡是晚唐著名山水田园诗人。B. 石头指石头城即金陵。C. 寒流指江流。江流不息,象征时间的消逝,历史的变换。D. “故垒萧萧芦荻秋”,既是状眼前的实景,又是道作者心中之情。12. 对岁暮理解错误的选项是 A.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首联交待诗人客居他乡,在岁暮之际,听到了边疆传来的外族入侵的消息,带给我们一种凄凉之意。B.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颔联具体写唐朝兵势的浩大,战斗的烽烟掩盖了雪岭, 鼓角声声也震惊了江城,表达作者厌恶战斗的心情。C.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颈联先写战斗给人们带来灾难,再发出自己的忧叹“朝廷谁请缨”。D. 济时敢爱死?孤独壮心惊! 尾联拿江湖之士的作者“敢爱死”与朝廷之士“朝廷谁请缨”比照;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比照。13. 对岁暮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这一句中“岁暮”使用双关修辞手法。B.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这一句中“烟尘”“鼓角”使用借喻修辞手法。C. 天地日流血,朝延谁请缨?这一句中“请缨”使用借代修辞手法。D. 济时敢爱死? 孤独壮心惊! 这一句使用设问修辞手法。14. 对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论述,正确的选项是 A. 真实再现了边地苦寒的自然环境。B. 具体描绘士卒劳累的军旅生活。C. 着力渲染边地苦寒的自然环境,反衬汉家大将西出师的声威。D. 流露出诗人反战的心情。15. 岑参最著名的诗是 A. 山水诗。B. 边塞诗。C. 行旅诗。D. 赠答诗。二、多项选择题1. 对吊古战场文的作者李华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李华是唐代文学家。B.李华与同时代的萧颖士齐名,同为古文运动的先驱人物。C.李华的创作表达“尚古”“宗经”“重道”的特点。D.李华文风绵丽。2. 对吊古战场文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吊古战场文的基调是明朗、欢快的。B. 李华吊古战场文描绘了凄惨阴暗的古战场,控诉了战斗给人类带来的创痛。C.本文属于 “文赋”体, 特点是 “铺采摛文”, 即用华美的词藻来描述。D.吊古战场文的基调悲凉、哀戚的。3. 对吊古战场文西塞山怀古的概括和分析, 以下选项正确的选项是 ( ) A.李华、刘禹锡都是唐代文学家。B.西塞山怀古是诗歌。吊古战场文是散文。C.两文均为怀古之作。D.两文均为韵文。4. 对吊古战场文语言的分析, 以下选项正确的选项是 ( ) A.吊古战场文语言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B.吊古战场文用绵丽的语言营造了雄长的气概。C.吊古战场文七个自然段全部押韵。D.吊古战场文的语言表达了唐代古文由骈入散的进展趋势。5. 以下诗文,与吊古战场文的旨意相近的是 ( )A.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B.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犹未己。C. 横行负士气,一战静妖氛。D. 四边伐鼓雪海涌, 三军大呼阴山动。6. 对西塞山怀古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前四句叙事。B. 后四句叙事。C. 前四句抒怀。D. 后四句抒怀。7. 课文吊古战场文是 A. 杂文。B. 韵文。C. 骈文。D. 抒情文。8. 课文赤壁是 A. 律诗。B. 绝句。C. 骈文。D. 怀古诗。9. 从杜牧赤壁看,作者的感情态度是 A. 英雄的成功有时出于机遇和偶然。B. 对周瑜的谐谑揶揄 ,示意了对曹操确实定。C. 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 D.赤壁之战中险要地形不能拒敌。10. 我们可以这样对待战斗 A. 力争把战斗损害降到最小。B. 以最小的损失换取最大的利益。C.分清战斗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D.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动身点。三、辨析题先区分对错,再简要分析说明1. 李华把战斗描绘得格外残酷凄惨, 表达了反对一切战斗的主旨。2. 怀古类文章大抵有“怀古以证今”的特点。四、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答复以下问题 赤壁杜 牧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1. 杜牧出任黄州刺史期间 ,曾巡游黄州赤壁矶。站在滔滔东去的大江之滨,观“赤壁” 而思史,诗人即物感兴, 抒发了什么情感?2.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锁”字为什么用得好?3. 将西塞山怀古与这首诗比照一下,找出一样和相异之处。五、读后感作文依据自己的感悟,写一篇 600 字的怀古文章。复习练习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1. A;2.C;3.A;4.D;5.A;6.D;7.C;8.A;9.D;10.D;11.A;12.;13.;14.C;15. .多项选择题1. ABCD;2.BCD;3.ACD;4.ABD;5.AB;6.AD;7.BCD;8.BD;9.ABC;10.AC。辨析题1. 答:错。作者并不是完全反战, 他只是反对不义之战。或者答:对。我们上升到人类普遍情感的高度上去理解文本,表现了作者对战斗的猛烈反感和对将士凄惨境遇的深刻怜悯,表达了向往和平的和蔼奇特愿望。2. 答:对。阅读理解1. 答:赤壁诗是说英雄的成功有时出于机遇和偶然,目的是慨叹自己生不逢时。2. 答:一“锁”字,除了说明“二乔”被掳后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外,还说明这里重台密阁,更有藏娇之意。3. 答:这两首诗的一样之处是:咏叹东吴覆亡的历史,其目的都是借古讽今。不同之处是:西塞山怀古诗的寓意较赤壁更为深刻,它不局限于个人的际遇的狭小范围, 它通过颂扬国家统一的史实,向唐代割据一方的藩镇提出警告。读后感作文要求:感情真挚,内容真实,构造顺畅,语言通顺,无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