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市虹口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pdf
化学部分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0-16 Cl-35.5 Ca-40 Cu-64五、选择题(共 20分)2134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属于纯净物的是A.奶粉 B.大理石 C.蒸储水 D.植物油【答案】C【解析】【详解】A.奶粉含有多种成分,属于混合物;B.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属于混合物;C.蒸储水只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D.植物油含有多种成分,属于混合物;故选Co2.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A.焦炭 B.石墨 C.CO D.C2H4【答案】B【解析】【分析】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样的单一化学元素组成,但性质却不相同的单质。【详解】A.焦炭的主要成分是碳,还含有其它杂质,属于混合物,不是单质,不符合题意;B.石墨由碳元素组成,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符合题意;C.一氧化碳是化合物,不是单质,不符合题意;D.C2H4是化合物,不是单质,不符合题意。故选B。3.健康人体中一些体液pH 值如下所示,其中酸性最强的是A.胆液:6.8-7.4 B.唾液:6.5-7.5 C,胃液 0.8-1.5 D.血液:7.35-7.45【答案】C【解析】【详解】A.胆 液 pH 范围为6.87.4,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B.唾液的pH 范围为6.57.5,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C.胃液的pH 范围为0.81.5,小于7,显酸性;D.血液的pH 范围为7.357.4 5,大于7,显碱性:根据当溶液的pH 小于7 时,呈酸性,且 pH 越小,酸性越强,胃液的pH 最小,酸性最强。故选C。4.属于钾肥的是A.CO(NHz)2 B.K2CO3 C.Ca(H2PO4)2 D.NH4HCO3【答案】B【解析】【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详解】A.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B.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C.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D.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B。5.SiO2中 S i的化合价是A.-4 B.-2 C.+2 D.+4【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 SiCh中 S i的化合价是x,则x+(-2)x2=0 解得 x=+4,故选 D考点:化合价规则6.氧元素以游离态存在的是A.臭氧 B.双氧水 C.二氧化镭 D.食盐水【答案】A【解析】【详解】A.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氧元素以游离态存在,故符合题意;B.双氧水(过氧化氢)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则氧元素以化合态存在,故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铳是由氧元素和铳元素组成的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其中氧元素以化合态存在,故不符合题意;D.食盐水由氯化钠和水两种物质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其中氧元素以化合态存在,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o7.汞的元素符号是A.Ag B.Hg C.hg D.He【答案】B【解析】【详解】元素符号的书写遵循“一大二小”原则,即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汞的元素符号为H g,故选B。8.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硝酸铜 B.氢氧化铁 C.氢氧化铜 D.氧化铁【答案】A【解析】【详解】硝酸铜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氢氧化铜、氢氧化铁、氧化铁均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选Ao9.化 学变化 Mg+H2sO4=MgSO4+H2T属于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D。10.能鉴别碳酸钠、硫酸钠两种溶液的是A.酚献试剂 B.氯化钢溶液 C.焰色反应 D.硝酸银溶液【答案】A【解析】【详解】A.碳酸钠显碱性,能使酚酷变红,硫酸钠不能,可以鉴别两种物质,符合题意;B.氯化钢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根白色沉淀,氯化钢也能与硫酸钠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进行鉴别,不符合题意;C.碳酸钠和硫酸钠都含有钠元素,不能通过焰色反应进行鉴别,不符合题意;D.硝酸银与碳酸钠和硫酸钠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不能进行鉴别,不符合题意;故选Ao11.物质的用途正确的是A.胆研:检验水B.熟石灰:干燥剂C.氯气:填充飞艇D.稀硫酸:与块状大理石反应制取CCh【答案】C【解析】【详解】A.胆研是带有结晶水的硫酸铜,为蓝色固体,不能用来检验水,不符合题意;B.熟石灰不具有吸水性,不能用来做干燥剂,不符合题意;C.氮气的密度小,可用来填充飞艇,符合题意;D.稀硫酸与大理石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附着在大理石表面,使反应不能继续进行,不符合题意;故选Co12.一定可以增大二氧化碳溶解度的方法是A.升温加压 B.升温降压 C.降温降压 D.降温加压【答案】D【解析】【详解】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和压强影响,温度越低气体的溶解度越大,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故降温加压可以增大二氧化碳溶解度,故选D。13.与下列实验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Cu+2AgCl=CuC12+2AgM n O,B.实验室制取氧气:H2O2=H2 T+o2 TC.稀盐酸除去铁锈:6HCl+Fe2O3=2FeCh+3H2OD.高温煨烧石灰石生产生石灰:C a C O,=C a O+C O2【答案】D【解析】【详解】A.氯化银难溶于水,因此铜不能与氯化银反应,不符合题意;M n O2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铳催化作用下制氧气,化 学 方 程 式:2H2O2 2 H2T+O2T,不符合题意;C.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6HCl+Fe2O3=2FeC13+3H2O,不符合题意;D.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符合题意;故选Do14.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为充分利用氢气,应先加热再通入氢气B.实验中固体由黑色变红色,试管口有小液滴C.实验中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水的质量D.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等于通入的氢气的物质的量【答案】B【解析】【详解】A.先加热再通入氢气可能会使氢气与试管内的空气混合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B.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水,因此可以观察到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试管口有小液滴,符合题意;C.试管中的固体由氧化铜转化为铜,减少的质量是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不符合题意;D.通入试管中的氢气并不能全部参与反应,因此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小于通入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不符合题意:故选B。3537题每题均有12个正确选项15.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B.化学变化中都可再分C.都是保持物质性质的微粒D.都可用物质的量计量【答案】AD【解析】【详解】A.分子和原子都能构成物质,例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符合题意;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不符合题意;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不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不符合题意;D.分子、原子属于微观粒子,都可用物质的量计量,符合题意;故选AD16.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一种酸性氧化物B.Imol 一氧化碳的质量是28g/molC.一个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D.可用点燃后观察火焰颜色方法进行检验【答案】C【解析】【详解】A.酸性氧化物是一类能与碱作用只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一氧化碳与碱不反应,所以一氧化碳不是酸性氧化物。A 错。B.由于一氧化碳的摩尔质量是28g/m ol,所 以 Imol一氧化碳的质量是28g。B 错。C.一个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C 正确。D.一氧化碳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氢气、甲烷燃烧也产生蓝色火焰,所以一氧化碳不可用点燃后观察火焰颜色的方法进行检验。D 错。综上所述:选择C。17.20g碳酸钙粉末与100g含溶质0.2mol的稀盐酸混合(假设二氧化碳全部逸出),某些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质 的 量(mol)A.曲线甲可表示碳酸钙的物质的量B.曲线乙表示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C.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钙D.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是(20+100-4.4)g【答案】AC【解析】【分析】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1=C aC l,+H2O+CO2 T,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2,当 0.2mol稀盐酸充分反应时,需要消耗碳酸钙的物质的量为O.lm ol,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Im o l,即消耗碳酸钙的质量为0.Imolx 100g/mol=10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O.L?/x44g/o/=4.4 g。【详解】解:A.根据分析可知,当盐酸用量为0.2mol时,消耗O.lmol碳酸钙,剩余O.lmol碳酸钙固体,曲线甲可表示碳酸钙的物质的量,符合题意;B.随着稀盐酸的加入生成氯化钙,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钙,当盐酸加入0.2 m o l 时,生成氯化钙的物质的量为O.l m o l,曲线乙可以表示溶液中氯化钙物质的量,但未指明哪种溶质的量,不符合题意;C.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钙,符合题意;D.充分反应后,碳酸钙剩余1 0 g,故溶液的质量表示为(1 0 0 g+1 0 g-4.4 g)g,不符合题意;故选ACo六、简 答 题(共 30分)1 8.人类生存离不开空气和水。(1)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结束后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是,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o-足量=:红 磷公二二二三-水一三二-二 一 二-(2)天然水需通过人工净化才能作为生活、生产用水。自来水生产中可以加入用作消毒剂。(3)空间站是航天员在太空长期生活的地方,其中安装了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实现水和氧气的循环利用。I、人体呼出的水蒸气经冷凝后进入水净化系统,冷 凝 的 过 程 属 于(选 填“物理变 化 或 化学变化);0、人体产生的尿液经处理得到较纯净的水,进入电解水系统。电解水产生0.2 m o l 氢气时,产生氧气的质量是 g I I I,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与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水和甲烷(C H Q,反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是。I V、甲烷(C H Q 属于(选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由种元素组成,I m o l CH,约含有 个碳原子。占燃【答案】.氮气#N?.4P+5O2”早2P2 O 5(2)Cl2催化剂(3).物理变化.3.2 .CO2+4H2CH4+2H2O(4).有机化合物.两.6.02X1023【解析】【小 问 1 详解】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故实验结束后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主占燃要成分是氮气,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 P+5 O2 2 P2O5;【小问2详解】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的过程中常使用的消毒剂是氯气;【小问3详解】I、水蒸气经冷凝后,由气态变为液态,发生的是物理变化;通电 小 小I I、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 H 2 O =2 H 2 T+C)2 个,电解产生0.2 m o l 氢气,故可知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2 m o l x 2=0.4 g,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 X 2):3 2=1:8,故产生氧气的质量为0.4 g x 8=3.2 g;H I、根据题目信息可知二氧化碳与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甲烷与水反应的催化剂化学方程式为:C O2+4 H2 C H4+2 H2O;I V、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根据化学式可知甲烷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1 m o l CFU 中含有碳原子的个数是 I m o l x 6.0 2 x 1 ()2 3=6.0 2 x 1 02 31 9.氯化钾和氯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1)时,两者的溶解度相等。(2)8(T C时:2 5 g 氯化钾放入1 0 0 g 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溶液。I该溶液是(选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I I 该 溶 液 的 溶 质 质 量 分 数 是;(3)某氯酸钾固体中混有少量氯化钾,提 纯 氯 酸 钾 的 结 晶 方 法 是。(4)某白色固体可能是氯酸钾或氯化钾中的一种,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其成分。操作判断依据及结论【答案】(I)100(2).不饱和溶液.20%(3)冷却热饱和溶液(4).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过量硝酸银溶液.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固体是氯化钾【解析】【小 问 1 详解】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100C时氯化钾和氯酸钾的溶解度相等;【小问2 详解】80C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5 0 g,故 25g氯化钾放入100g水中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溶液的 溶 质 质 量 分 数 为25着。x 100%=20%;125g【小问3 详解】氯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明显,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故氯酸钾固体中混有少量氯化钾,提纯氯酸钾的结晶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小问4 详解】氯化钾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而氯酸钾不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故可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过量硝酸银溶液,若观察到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该物质是氯化钾。2 0.某小组进行氢氧化钠性质的实验。【实验一】(1)两个烧杯中分别盛有10mL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10mL1%的稀盐酸,测定这两个烧杯中溶液的温度均为T”将两溶液混合,立即测定温度为T 2,则 Ti T2(选填或“=”【实验二】(2)向 10m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该过程中溶液pH与滴加稀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0 盐酸体积,mLA 处溶液的溶质是;实验结束后将溶液蒸干,蒸发皿中得到的物质是【实验三】(3)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等体积的软塑料瓶中均盛有等量的二氧化碳,分别倒入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储水,立即盖紧瓶盖,充分振荡。甲:倒入氢氧化钠溶满乙:倒入荔僧水能 说 明 二 氧 化 碳 与 氢 氧 化 钠 发 生 反 应 的 现 象 是。【答案】(1)(2).氢氧化钠和氯化钠或NaOH、NaCl.氯化钠#NaCl(3)甲软塑料瓶变瘪的程度比乙塑料瓶大【解析】【小 问 1详解】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溶液的温度会升高,故填:;【小问2 详解】该题目考查反应后溶液成分的分析。NaOH+HCl=NaCl+H2O o 反应后的溶液中肯定有生成物,可能有反应物。所以该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成分有三种可能HC1、NaClNaClNaOH、NaClo A 点 pH大于7,所以溶液中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钠;实验结束后,溶液中有氯化氢和氯化钠,由于氯化氢有挥发性,随着蒸发结晶的进行氯化氢都挥发走了,只剩下氯化钠固体。故填:氢氧化钠和氯化钠或NaOH、NaCl;氯化钠或NaCl;【小问3 详解】CO2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导致瓶内的气体减少气压变小,甲软塑料瓶变瘪的程度比乙塑料瓶大就说明甲中还有其他物质吸收了 CO 2,那只能是氢氧化钠,故填:甲软塑料瓶变瘪的程度比乙塑料瓶大。2 1.某小组同学如图所示进行碳的性质实验。(1)A中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是;B中的实验现象是.(2)加热至不再有气体产生后停止加热,冷却,剩余固体(M)中仍有少量黑色固体。为回收铜,进行如下实验。I:过量I 剩余固体M 的成分是;甲溶液的溶质是:步骤I I I 的目的是。I I 分析:理论上,上述实验回收得到铜的质量(x)与原试管A中氧化铜所含铜元素质量(y)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C+2CuC)3 2 C u+C 02 T.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铜和氧化铜.H 2 S O 4 .除去过量的铁并回收铜.根据质量守恒,上述实验回收得到铜的质量等于原试管A中氧化铜所含铜元素质量和步骤I I I 中加入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元素的质量和【解析】小 问 1 详解】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高温C+2CUO =2 CU+CO2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 B中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小问2详解】剩余固体加入过量甲得到蓝色溶液,甲可以为硫酸,硫酸和铜不反应、和氧化铜生成硫酸铜和水,A为不反应的铜、B含有生成的硫酸铜和过量稀硫酸,说明M 中含有铜和氧化铜;B加入过量铁,铁和硫酸铜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和稀硫酸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得到滤渣C中含有铜和铁,C加入过量硫酸铜,铁和硫酸铜生成铜和硫酸亚铁;由分析可知:I剩余固体M的成分是铜和氧化铜;甲溶液的溶质是H 2 s o 4;步骤i n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铁并回收铜。根据质量守恒,上述实验回收得到铜的质量等于原试管A中氧化铜所含铜元素质量和步骤i n中加入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元素的质量和,故理论上,上述实验回收得到铜的质量G)与原试管A中氧化铜所含铜元素质量(y)的大小关系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