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0-2021学年北京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名校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实验部分).pdf

    • 资源ID:93497981       资源大小:4.17M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0-2021学年北京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名校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实验部分).pdf

    2020-2021学年北京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名校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实验部分)-牛顿第二定律(共 1小题)1.将一只皮球竖直向上抛出,若运动过程中皮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与其速率V 成正比关系。某同学为了研究皮球在上升过程中的加速度a 变化情况,他先假设f=k v,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出mg+kv=ma的表达式;然后他分 析“上升过程中小球速度v 不断减小,所以加速度a 会随之减小”于是画出了四个a 随时间减小的图像,如图所示。在这四个图像中,加速度都满足“随时间不断减小”,但对加速度变化率以及末态的认识各不相同,你认为正确的图像是,理由是。第1页(共23页)-单摆单摆的回复力和周期(共1小题)2.如图为演示简谐运动图像的装置,它由一根较长的细线和一个较小的沙漏组成。当沙漏摆动时,若将沙漏下方的木板匀速拉动,漏出的沙子在木板上会形成一条曲线。通过对曲线的分析,可以确定沙漏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用上面的装置、对摆长不同的沙漏进行实验,在木板上形成不同的振动图像,如图a、b所示,已知两次拉木板的速度相同。(1)沙漏a 在木板上形成曲线经历的时间 沙漏b在木板上形成曲线经历的时间。A.大于B.等于C.小于D.不能确定(2)由图像可知,a、b两个沙漏的摆长之比L a:L b 为。A.3:2B.2:3C.9:4D.4:9第2页(共23页)三.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共 1小题)3.某同学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进行了以下操作。乙(1)该同学组装了图甲所示的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应将图中干电池换成合适的交流电源B.实验时小车应从靠近打点计时器处释放C.实验前一定要平衡小车运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2)纠正错误后,该同学实验得到如图乙所示的一条纸带,图中A、B、C、D、E 为相邻的计数点,且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 个计时点未标出(已知交流电频率为50Hz)。图中XAB=1.40cm,XAC=3.30cm,XAD=5.69cm,XAE=8.59cm,则打下A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 (选 填“等于”或“不等于)零;打下C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 vc=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后,下列三种计算加速度大小的方案中,最佳的一项是 o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由 2=等算出加速度大小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 图象,在图象上取相距较远的两点求其斜率即为加速度大小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 图象,量取其倾角。,再由a=tan。算出加速度大小(4)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第3页(共23页)四.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 关 系(共 2 小题)4.小明和小红同学分别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和“加速度与力的关系”。(1)小明同学在探究小车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采用了如图1所示方案。保持祛码盘中祛码质量不变,通过增减小车中的祛码个数改变小车中祛码和小车的总质量M,与此相对应,利用纸带上打出的点来测量小车的加速度。对此实验方案,下 列 做 法 中 合 理 的 是;A.在平衡阻力时,需要把木板的一侧垫高,并将祛码盘及盘中祛码用细线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B.实验时,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再释放小车C.调节滑轮,使细线与木板平行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部分实验数据如图2 所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所用交变电源的频率为5 0 H z,由该纸带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2=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小明记录的6 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5 组数据的对应点已经标在图3 的坐标纸上,请 用“+”标出余下的一组数据的对应点,并作出a-得图象。由a-得 图 象 可 得 出 的 实 验 结 论 为。F/NM/kg-2a/nrs0.291.160.250.290.860.340.290.610.480.290.410.710.290.360.810.290.310.93(2)小红同学在探究小车加速度a 与所受合外力F 的关系时,设计并采用了如图4 所示的方案。其实验操作步骤如下:a.挂上祛码盘和祛码,调节木板的倾角,使质量为M 的小车拖着纸带沿木板匀速下滑;b.取下祛码盘和祛码,测出其总质量为m,并让小车沿木板下滑,测出加速度a;c.改变祛码盘中祛码的个数,重复步骤a 和 b,多次测量,作出a-F 图象。该实验方案 满足条件M m (选 填“需 要”或”不需要“);若小红同学实验操作规范,随祛码盘中祛码个数的增加,作出的a-F 图象最接近图5 中的。第4页(共23页)M m、7)1.0-城钳运劝方向下位:E第5页(共23页)5.如图甲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他将光电门固定在长木板上的B点,用不同重物通过细线拉同一小车,每次小车都从同一位置A由静止释放。物困际条光甲 乙(1)若用游标卡尺测出光电门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d=mm;实验时将小车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A t,则 小 车 经 过 光 电 门 时 的 速 度 为(用字母表示)。(2)实验中可近似认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与重物重力大小相等,则重物的质量m与小车的质量M间应满足的关系为。(3)关于本实验,下 列 说 法 正 确 的 是。A.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重物拉动下恰好做匀速运动,此时小车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恰好平衡B.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重物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这是用小车受到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平衡了小车受到的摩擦力的结果C.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重物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当挂上重物时,每次改变重物的质量都需要重新调节木板的倾角(4)测出多组重物的质量m和对应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并分别算出小车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象,研究小车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处 理 数 据 时 应 作 出 (可 选 填“v-i-m”、“v 2-m”或者其他你认为正确的函数关系)图象。第6页(共23页)五.探究圆周运动的相关参数问题(共 1小题)6.如图1所示是向心力演示仪的示意图,匀速转动手柄1,可使变速塔轮2和3以及长槽4和短槽5随之匀速转动,槽内的小球就做匀速圆周运动。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长槽及短槽上的挡板6对小球的弹力提供,该力的大小通过挡板的杠杆使弹簧测力套筒7下降,从而露出标尺8,因此标尺8上露出的红白相间等分格子的多少可以显示出两个球所受向心力的大小。长槽上A挡板距左转轴的距离与短槽上B挡板距右转轴的距离相等。A挡板距左转轴的距离是A挡板距左转轴距离的两倍。皮带分别套在塔轮2和3上的不同圆盘上(已知塔轮2由上至!I下,圆盘半径分别为6.0 0 c m、8.0 0 c m、9.0 0 c m;塔轮3由上到下,圆盘半径分别为6.0 0 c m、4.0 0 c m、3.0 0 c m),可改变两个塔轮的转速比,以探究物体做圆周运动向心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图2中甲、乙、丙是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小球所受向心力大小与小球质量、小球转动角速度和转动半径之间关系的实验情境图,所用钢球质量相同,钢球质量大于铝球质量。其中:(1)探究小球所受向心力大小与小球质量之间关系的是图2中的(选 填“甲”“乙”“丙”);(2)探究小球所受向心力大小与小球转动角速度之间关系的是图2中的(选 填“甲”“乙”“丙”)。图I第7页(共23页)六.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共 2 小题)7.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使质量为m=2 0 0 g 的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选取一条符合实验要求的纸带如图所示。为纸带下落的起始点,A、B、C、D、E为纸带上选取的五个连续点。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T=0.02s打一个点,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 m/s2(1)计 算 B 点瞬时速度时,同学甲用V B2=2g X OB,同学乙用VB=翳。其 中 方 法 正 确 的 是 (填 甲或“乙”)同学。(2)同学丙想根据纸带上的测量数据进一步计算重物和纸带下落过程中所受的阻力,为此他计算出纸带下落的加速度为 m/s2,从而计算出阻力Ff=N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若同学丁不慎将上述纸带从0 A 之间扯断,无法测得图中数据。他仅利用A 点之后的纸带能否实现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目的?说明理由。区 也D单位:cm第8页(共23页)8.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正确进行实验操作,从打出的纸带中选出符合要求的纸带,如图所示。图中0点为打点起始点,且速度为零。选取纸带上打出的连续点A、B、C、,测出其中E、F、G点距打点起始点O的距离分别为h i、h 2、h 3,已知重锤质量为m,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打点计时器打点周期为T。iH lr t xI 7构图1(2)计算动能的增加量A E k 时需要先计算出打点计时器打下F点时重锤的瞬时速度VF,VF=,这样计算 的 依 据 是.(3)某小组同学利用同一条纸带上的多个数据点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填入表格(为便于比较,表中数据均保留一位小数)。其中不合理的是第 组数据,判 断 的 依 据 是。12345A EP(X 10 2J)5.010.114.720.029.8 E k (X 10-2J)4.99.815.119.629.4第9页(共23页)七.验 证 动量守恒 定 律(共3小题)9.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A B为斜槽,B C为水平槽。(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要求入射小球的质量应大于被碰小球的质量B.该实验要求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必须是金属材质C.该实验通过测量入射小球从斜槽上由静止释放的高度h得到小球碰撞前的速度D.该实验通过测量小球做平抛运动的竖直位移间接得到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2)实验时先使入射小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S多次由静止释放,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并留下痕迹,从而确定P点的位置;再把被碰小球放在水平槽末端,让入射小球仍从位置S多次由静止释放,跟被碰小球碰撞后,两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从而确定M、N点的位置。实验中,确 定P点位置时多次落点的痕迹如图乙所示,刻度尺的零刻线与O点对齐,则0P c m。(3)该实验若要验证两小球碰撞前后的动量是否守恒,需要分别测量记录纸上M点距0点的距离LOM、P点距O点的距离LOP,N点 距0点的距离LON。除此之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需要验证的关系式为(其中涉及需要测量的物理量请用自己设定的字母表示)。(4)该实验巧妙运用了平抛运动的规律。请以平抛运动为例,分析论证当物体所受的合力与初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必做曲线运动。第10页(共23页)10.一位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他安装好实验装置,斜槽与水平槽之间平滑连接,槽的末端水平。在水平地面上依次铺上白纸、复写纸,记下铅垂线所指的位置0。选择两个半径相同的小球开始实验,主要实验步骤如下:a.不放球2,使 球 1 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复写纸上,在下面的白纸上留下落点痕迹。多次重复上述操作。b.把球2 放在水平槽末端位置,让 球 1仍从原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与球2 碰撞后,两球分别在白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多次重复上述操作。c.在记录纸上确定M、P、N 为三个落点的平均位置。(1)在此实验中,球 1 的质量为m”球 2 的质量为m2,需满足mi m2(选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关于实验操作,下 列 说 法 正 确 的 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A.实验过程中白纸和复写纸可以随时调整位置B.在同一组实验中,每次球1必须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C.在同一组实验中,球 2 的落点并不重合,说明操作中出现了错误(3)某同学认为: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若所测物理量满足表达式mi0N=m i,0M+m2,OP,则可判定两个小球所组成的系统碰撞前后动量守恒。你 认 为 该 同 学 的 判 断 是 否 正 确,请说明理由。第11页(共23页)1 1.两位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Mf。/li ti/m ui/tTUn)/hn/JHf/n m;随祛码盘中祛码个数的增加,小车受到的合力始终等于祛码和祛码盘的重力,即 F=mg,故 F=M a,解得a=专=翳,a 与 F 成正比,故 A 正确;故选:A故答案为:(1)BC;0.48;如图所示;在合外力一定的前提下,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小车的加速度a与小车质量M 成反比(2)不需要;A5.【解答】解:(1)游标卡尺是10分度的,从图上可以看出主尺的读数为4 m m,游标尺上第三条刻度线与主尺的对齐,所以游标卡尺的读数为4mm+3X0.1 mm=4.3mm:第18页(共23页)数字计时器记录通过光电门的时间,由位移公式计算出物体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用该平均速度代替物体的瞬时速度,故在遮光条经过光电门时滑块的瞬间速度为:即=义;(2)该实验的研究对象是小车,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当质量一定时,研究小车的加速度和小车所受合力的关系.那么小车的合力怎么改变和测量呢?为消除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可以把木板D的左端适当垫高,以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分力和摩擦力抵消,那么小车的合力就是绳子的拉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m:m g -F拉=m a对 M:F当Mm时,即当重物重力要远小于小车的重力,绳子的拉力近似等于重物的总重力.(3)A B、平衡摩擦力就是让小车在无拉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让重力沿斜面的分力等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所以需要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重物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故A错误,B正确.C、在实验过程中,当每次改变重物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调节木板的倾角.故C错误故选:B(4)由题意可知,该实验中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因此有:v 2=2 a s=s,由题意可知,M、s不变,画出v 2-m图象,若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则说明外力和加速度成正比,故画出v 2-m图象可以直观的得出结论.d故答案为:(1)4.3,;t(2)mM;(3)B;(4)v 2-m o五.探究圆周运动的相关参数问题(共 1小题)6.【解答】解:甲图,皮带在两个半径不同的塔轮上,则两个塔轮的角速度不同,两个都是钢球,质量相同,二者运动的半径也相同;乙图皮带在两个半径相等的塔轮上,则两个塔轮的角速度相同,铝球与钢球的质量不同,但运动半径相同;丙图皮带在两个半径相等的塔轮上,则两个塔轮的角速度相同,两个都是钢球,质量相同,二者运动的半径不同。(1)根据F=m r 3 2,知要研究小球受到的向心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需控制小球运动的角速度和半径相同,改变球的质量进行探究,可知乙图符合要求;(2)根据F=m r 3 2,知要研究小球受到的向心力大小与角速度的关系,需控制小球的质量和半径相等,根据球运动的半径进行研究,可知甲图符合要求。故答案为:(1)乙;(2)甲六.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共 2 小题)7.【解答】解:(1)由于实验过程中,重物会受到空气阻力作用,纸带受到限位孔的阻力作用,导致重物的加速度第19页(共23页)小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所以求B点瞬时速度时,不能用V B 2 =2 g X O B,只能根据V B=舞,所以乙同学正确。(2)根据 x=a T 2,得其中 X B C=(2 3.2 3 -1 9.2 0)c m=4.0 3 c m=0.0 4 0 3 m,X A B(1 9.2 0 -1 5.5 5)c m=3.6 5 c m=0.0 3 6 5 m,T=0.1 s代入数据解得a 9.5 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 g -F f=m a解得 F f=0.0 6 0 N(3)他仅利用A点之后的纸带能实现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目的,需要验证的方程是:.1 2 1 2m g h i 2=2mv2 2mvl根据A点之后,取间隔合适的两点,根据两点间的距离h,以及两球的瞬时速度,可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故答案为:(1)乙;(2)9.5,0.0 6 0 o (3)能,在 A后取间隔合适的两点,测量两点间距离并计算出两点的速度,可利用 m g h 1 2=m v 22-:m v 验证。8.【解答】解:(1)重锤从。到 F下落过程重力势能的减少量A E p=m g h 2;(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打点计时器打下F点时重锤的瞬时速度V F=券=写 红;(3)重锤下落过程要受到空气阻力与纸带和打点计时器限位孔间摩擦阻力的作用,重锤下落过程要克服阻力做功,机械能有损失,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第 3组数据中动能的增加量大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第 3组数据是错误的。故答案为:(l)m g h 2;(2)号 乜;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3)3;重锤下落过程要克服阻力做功,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应大于动能的增加量。七.验 证 动量守恒定律(共 3 小题)9.【解答】解:(1)A、为使两个小球碰撞后均能从水平槽飞出做平抛运动,入射小球的质量应大于被碰小球的质量,故 A正确;B、实验时对两个小球的材质没有一定要求,故 B错误;C D、该实验中通过测量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间接得到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故 CD错误。故选:A o(2)用圆规画一个尽量小的圆圈住所有落点痕迹,圆心就是入射小球不发生碰撞时的落点P,由图乙可知,O P=3 9.8 0 c m.(3)要验证动量守恒,需要测量出入射小球的质量m i 和被碰小球的质量m 2,通过验证m i Lo p=m i Lo M+m 2 Lo N,验证动量是否守恒。第20页(共23页)(4)由于物体在平抛运动中仅受重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其加速度a的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同,即竖直向下。根据加速度的定义a =%可知,物体在任意时间At内的速度变化Av的方向必与加速度a的方向相同,即竖直向下。如图数,由于v O 的方向水平向右,而 Av的方向竖直向下,由矢量三角形定则可知,v t 的方向必与v o 的方向不同,则运动方向发生变化,物体做曲线运动。故答案为:(1)A;(2)3 9.8 0;(3)入射小球的质量m i 和被碰小球的质量m 2;m i Lo p m i Lo M+m i Lo N;(4)见以上解析。1 0 .【解答】解:(1)球 1 的质量为m i,球 2的质量为m 2,为防止两球碰撞后入射球反弹,入射球的质量应大于被碰球的质量,即需满足m i 大于m 2。(2)A、为准确测出小球的水平位移,实验过程中白纸的位置不能调整,复写纸的位置可以随意调整,如果调整白纸的位置,小球的水平位移会发生变化,故 A错误;B、为使入射球到达斜槽末端的速度相等,在同一组实验中,每次球1 必须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故 B正确;C、在同一组实验中,球 2的落点并不重合,这是操作中出现的误差,而不是错误,故 C 错误。故选:B;(3)设碰撞前入射球的速度为v o,碰撞后入射球的速度为v i,碰撞后被碰球的速度为V 2,两球碰撞过程系统动量守恒,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i v()=m i v i+m 2 V 2小球离开斜槽后做平抛运动,小球抛出点的高度相等,做平抛运动的时间t相等,则 m i v o t=m i v i t+m 2 V 2 t,m0N=m i+m2*0P,如果满足 m 0 N =m i OM+m 2 而 即可验证动量守恒。故答案为:(1)大于;(2)B;(3)正确;小球从水平槽末端飞出后做平抛运动,小球抛出点的高度相同,小球做平抛运动的竖直分位移相等,平抛运动时间相等,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与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成正比,可以用水平位移代替水平初速度。1 1 .【解答】解:A、“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是通过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求解碰撞前后的速度的,只要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对斜槽是否光滑没有要求,故 A错误;B、要保证每次小球都做平抛运动,则轨道的末端必须水平,故 B正确;C、要保证碰撞前的速度相同,所以入射球每次都要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故 C 正确;D、为了使小球碰后不被反弹,要求入射小球质量大于被碰小球质量,故 D 错误;第21页(共23页)故选:B Co小球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由于小球抛出点的高度相同,它们在空中的运动时间t相等,它们的水平位移x与其初速度成正比,可以用小球的水平位移代替小球的初速度,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则 m A V o =m A V i+m B V 2,又 O P =v o t,OM=v i t,O N =V 2 t,代入得:ITIAO P=m A O M+i Y)B O N,若碰撞是弹性碰撞,则机械能守恒,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Av o2=*i m A V i2+i m B V22,1 Bl A根据数学知识,在计算摆长时用的是摆线长度而未计入小球的半径,这样不影响重力加速度的计算:A、为使重力加速度的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在摆球运动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悬点固定,防止振动过程中摆长变化,故 A正确:B、摆线偏离平衡位置的角度不能太大,一般不超过1 0 ,故 B正确;C、测量周期时应该从摆球运动到最低点时开始计时,这样会减小误差,故 C 错误;故选A B。故答案为:A CF 9 5.1 4兀卜丁)不影响 A B瑶 F九.练习使用多用电表(共 1 小题)13【解答】解:(1)使用欧姆表测电阻前,应将红表笔和黑表笔短接;图 1 中表笔1 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接,因此2 2 2将 O P=vo t,OM=v)t,O N=v2t 代入得:m AO P2=m A O M2+m BO N2;小球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h=1 g r,平抛运动时间:t=岛,设轨道末端到木条的水平位置为x,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XV A=-j=V AI 争如果碰撞过程动量守恒,贝 I j:m AV A m AV A7+m BV B将速度代入动量守恒表达式解得:百篇+篇故答案为:B C;(2)m AO P=m AO M+n i BO N;m AO P2=m A O M2+m BO N2;八.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共 1 小题)12.【解答】解:由单摆周期公式T=2T T僧可得:g=L.实验需要测量摆长,摆长等于摆线的长度加上摆球7g T的半径,所以需要毫米刻度尺,实验需要测量周期,则需要秒表,摆线的长度大约1 m 左右,为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摆球需要密度较大的摆球,因此摆球应选C,故选:A C F;秒表表示读数:内圈读数:60 s,外圈读数35.1s,总读数为:t=60 s+35.1s=95.1s由T=2i r 僧可得:L=/,则 L -T2图象的斜率等于 右,由数学知识得:号=告=兽W,解得:g=7g 4TT2 4TT2 4712 A T2 7-74n2(LBA)第22页(共23页)应是黑表笔;(2)选择开关置于“X 10 C”挡,测电阻时指针偏角较小,说明所选挡位太小,应换大挡位,换 用“X 10 0 Q”挡重新调零测量;(3)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1=万R内+RE由于电流表指针偏角与电流I 成正比,电流大小可以指针偏角0表示,贝 I J:-,故 A D正确,B C错误;R内+R故答案为:(1)短 接,黑;(2)“X 10 0”:(3)A D。一十.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 测 量(共 1小题)14.【解答】解:(1)一节蓄电池的电动势约为2.0 V,则实验中电压表应选用A;Ro 应选用与电池内阻相当的C即可;(2)实验测量电源内阻,故电流表外接,电路连接如图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该置于阻值最大的位置,即最右端;(3)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E=U+I r,变形有U=-I r+E,由图中截距可知,蓄电池的电动势E=2.05 V图线的斜率k=罄=2.。潸=2.5 0Q电源内电阻r=2.5 0C -2.011=0.5 011(4)采用图1 电路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产生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电压表的分流作用,故选C。(5)调节电阻箱阻值为R i 时灵敏电流计指针达到满偏,则E=I g (R i+R g+r)调节电阻箱阻值为R2时灵敏电流计指针达到半偏,则E =聂 四+Rg+r)解得 r=R2-2R i -RgE=Ig(R2-RI)由此可知利用这种方法测量电动势E时不存在系统误差,测量内阻r 时存在系统误差。故答案为:(1)A,C;(2)电路图见解析,右:(3)2.05,2.5 0,0.5 0;(4)C;(5)测量电动势E时不存在系统误差,测量内阻r 时存在系统误差第23页(共23页)

    注意事项

    本文(2020-2021学年北京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名校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实验部分).pdf)为本站会员(文***)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