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群落的主要类型讲义.pdf

    • 资源ID:93498166       资源大小:3.49M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群落的主要类型讲义.pdf

    2.2群落的主要类型0目标导航教学即课程标准目标解读不同种群的生物在长期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的过程中形成动态的生物群落。分析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教学重点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教学难点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欢知识精讲知识点0 1生物群落的分类 陆 地 生 物 群 落根哼落的外 貌 和 物 种-组成等 方 面 的 差 异荒漠生物群落草原生物群落 寒温带针叶林自然生物群落湿地生物群落森林生物群落一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海洋生物群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 热带雨林,等.如:苔原知识点0 2荒漠生物群落1分 布:极度干旱区,。年降水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匀.2.结构特点:年 降 水 量 稀 少 且 分 布 不 均 匀.物 种 少.群 落 结 构 常简单I生 物 特 点:具 有 耐 早 的 特 性.以 独特的生存力式适 应 缺 乏 水 分 的 环境。生4物种类形态结构或生理特征功能植物 仙人掌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叶呈针状,不发达气孔在夜晚才开放加强对水分的储存减少蒸腾作用骆驼刺骆驼刺植株才几厘米高(植株矮小)但根可长达15m(根系发达)减少蒸腾作用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动物 爬行类表皮外有角质嶙片蛋壳坚硬每天到阳光充足的地方,让身体暖和起来,待天热时退到地下等阴凉处 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就废物减少水分蒸发保护正在发育的胚胎调节体温方式(变温动物)减少水分丢失啮齿类大多数动物是夜行性的,白天炎热时不活动生活方式(恒温动物)知识点0 3 草原生物群落1.分 布:半干旱地区、不 同 年 份 或 季 节 雨量不均匀的 地 区。2.结构特点:动 植 物 的 种 类 较少.群 落 结 构 相对简单。3.生 物 特 点:各 种 耐寒的旱生多 年 生 草 本 植 物 占 优 势:动 物 大 都 具 有挖 洞 或 快 速 奔 跑 的 特 点。草原上的动物大都具 有 诞 或修 壁 鼠 的特点;由 于 逊,在草原上,两栖类和 水生动物非常少见;稀树干草原上,生长着伞形树冠状乔木,动物主要以四 支、长颈鹿和 狮 子 为主.知识点4森林生物群落1.分布:湿润或较湿润地区。2.结构特点: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动植物的种类多。3.生物特点:有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还有种类繁多的动物,树 栖 和 攀 缘 生活的动物种类特别多.4.物种组成(1)主要植物类型森林中有草 本 和藤 本 植 物;森林中 区 生(阻生/阳生)植物多居上层,能吸收比较强的阳光;林下光线相对较弱,在热带雨林中,林下几乎都是散 射 光,仅有稀疏的光点和光斑.所以,三七、人参、黄连、半夏、贝理以及某些蕨类.苔弊 等 雌(阻生/阳生)植物生活在林下.(2)主要动物类型森林为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 栖息场所,捌 栖 和攀缘的动物种类特别多,如长臂猿、松鼠、蜂猴、犀鸟、避役和树蛙等。知识点5自然群落分布的规律性森林、草原、荒漠这些自然群落在陆地上的分布是有规律的,比如我国东部湿润地区往往随处可见森林;在中部内陆半干旱区分布有大片的草原;再到西部干旱区则出现荒漠群落。知识点6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1.生物对非生物环境的适应群落类型受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大;生活在这一地区的物种能够形成群落,是因为它们都能适应所处的非生物环境。2.生物对生物环境的适应群落中不同种群之间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有机整体,从而维持种群之间的协调和平衡。知识点7群落的更具体分类森林、草原、荒漠每一类群落又都可以分为更具体的群落类型。例如,我国典型的森林类型又可以分为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和热带雨林等。知识点8其他群落类型1.湿地生物群落:在沼泽、河流、湖泊等地,还有湿地生物群落。湿地生物群落中的动植物物种十分丰富,既有水生生物也有陆生生物,常见的有芦苇、香蒲、黑藻、金鱼藻等植物,以及鱼类、两栖类、鸟类等动物。2.海洋生物群落:在海洋中,数量众多的微小浮游植物,浅海区生长的大型藻类(如海带、裙带菜等),以及种类繁多的动物,它们共同构成海洋生物群落。Q能力拓展考点01 群落的类型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种群不是任意地拼凑在一起的,而有规律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群落。群落类型是在自然界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植物与环境对立统一的产物。一般生物群落分类藉用植物群落分类系统。详细研究特定地区内的植物群落,常以群丛为基本单位,根据特征种定出群丛,再顺次组成群属、群目、群纲等。在大陆范围上,则主要按优势顶极划分成不同生物群系,它们反映不同的气候地质条件。常见群落类型如海洋、淡水、沼泽、森林、荒漠、冻原等。【典 例 1】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后来封山育林,历经几十年,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植物种类数(种)演替阶段群落类型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1草丛34002针叶林521213针、阔叶混交林6724174常绿阔叶林1063116A.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的过程,发生了群落演替,演替速度与降水量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B.从草丛恢复到阔叶林的过程中,群落结构不断变化,物种组成也完全改变C.常绿阔叶林得以恢复与土壤、气候条件、植物种子有关,也和人类活动减少有关D.该例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限度,因此要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群落的演替,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解答】A.在原有生物的地方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环境因素如降水量可以影响演替的速度,A 正确;B.阔叶林中的植物有草本植物、灌木、乔木,垂直结构较草丛复杂,动物分层也较草丛复杂,群落演替是优势取代,物种组成并不是完全改变,B 错误;C.人类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才逐步得以恢复,土壤、气候条件、植物种子也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常绿阔叶林得以恢复与土壤、气候条件、植物种子有关,也和人类活动减少有关,C 正确;D.生态系统能保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自我调节能力有限,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限度,因此要爱护环境、保护自然,D 正确。故选B。考点02 自然群落分布的规律性1 .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1)世界植被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北半球自北到南依次出现:寒带苔原一寒温带针叶林一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一热带雨林。欧亚大陆中部和北美中部,自北向南依次出现:苔原一针叶林一落叶阔叶林一草原一荒漠。(2)我国植被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东部湿润森林区,自北向南依次为:寒温带针叶林一温带落叶阔叶林一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T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T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一热带雨林、季雨林。西部内陆腹地,受强烈的大陆性气候的影响,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从北至南出现的一系列东西走向的巨大山系,打破了原有的纬度地带性,因此自北向南的变化如下:温带荒漠、半荒漠带一暖温带荒漠带一高寒荒漠带一高寒草原带T高寒山地灌丛草原带。2 .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1)世界植被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北美的中部,东面是大西洋,西面是太平洋,但被经向的落基山脉所阻隔,植被从东向西依次更替为:(东)森林一草原一半荒漠荒漠-森林(西)落基山脉(2)我国植被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在我国温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从东南至西北其变化规律如下:山体的植被垂直带,是反映山体所处的一定纬度和饿一定经度的水平地带性的特征,植被垂直地带性是从属于水平地带性的特征,在水平地带性和饿垂直地带性的相互关系中,水平地带性是基础,它决定着山地垂直地带的系统。1 .某一山体植被垂直带分布,与山体所处的纬度开始到极地为止的水平植被带分布顺序相对应。2 .体现经度地带性的山体垂直带的组成情况,还与该经度地带所处的纬度有一定的相关性。经度起点的植被垂直带,向上首先变为同纬度的海洋性植被(即近海洋处同高度的植被类型),而后,随着海拔的升高,出现与纬度地带性相应的植被带。如高山是处于热带的荒漠地区,则山麓平地的地带性的植被类型为干荒漠,随着山地的上升,依次的理想分布为干草原(或稀树草原)T疏林灌丛一 常绿阔叶林T夏绿林T亚高山针叶林一高山灌丛一高山草地一高山冻原一冰雪带。图3 T誉溶行山开网3 1落里直分布剖面图1.9 林2阮叶巧拍3.黄连木4.出 木5.行山椅【典 例 1如图表示五种顶极群落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分布,分别代表的顶极群落是()A.热带雨林、北方针叶林、苔原、荒漠B.热带雨林、北方针叶林、荒漠、苔原C.北方针叶林、苔原、荒漠、热带雨林D.荒漠、热带雨林、北方针叶林、苔原【答案】B【解析】1年平均雨量较高,温度20-30,此气候条件卜顶级群落是热带雨林。2.年平均雨量较低,温度0左右,此气候条件下顶级群落是北方针叶林。3.年平均雨量较低,温度20-30,此气候条件卜顶级群落是荒漠。1.年平均雨量较低,温度-10左右,此气候条件下顶级群落是苔原。B正确。【考点】群落的演替1.顶级群落:生物群落经过一系列演替,最后所产生的保持相对稳定的群落。处于演替初期的群落养分积累大于消耗,生物量大,不断地为增加生物多样性创造条件,而群落发展到顶级群落后,生物量趋于稳定,积累等于消耗,生物种类不再增加,保持稳定。2.在一定的自然地理区域,植物群落主要受气候、土壤、地形和动物因素分别控制,相应地可以形成许多顶级群落。考点03 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适应性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需要很长时间形成的。虽然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多种多样的,但根本都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适应之所以具有相对性是由于遗传基础的稳定性和环境条件的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物质具有稳定性,它是不能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迅速改变的,这就导致已经形成的适应一般要落后于环境条件的变化,这是造成适应相对性的主要原因。适应的相对性还表现在它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当环境条件出现较大的变化时,适应就变成了不适应,有时还成为有害的甚至致死的因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既有普遍性,又有相对性。适应的相对性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的适应,不是绝对的,因为生物生活在非常复杂的环境中,时刻受到环境中各种生态因素的影响,同时生物生存的环境不断变化。而生物的遗传具有保守性,不会因为环境变化立即改变其遗传性。因此,适应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生活在雪地的老鼠毛色为白色,是一种保护色,不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它躲避天敌动物的捕食十分有利,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现象。如果降雪推迟,白色鼠反而易被天敌发现而遭捕食,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典 例1】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生物对环境具有适应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荒漠灌木及半灌木由于缺水导致根系不发达B.草本植物一般具有大而厚的叶子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C.昆虫、爬行类、鸟类和啮齿目有冬眠习性,降水时才苏醒D.荒漠动物如沙鼠、跳鼠等具有与周围环境一致的沙土色,有利于逃避敌害【答案】D【解析】解:A、荒漠灌木及半灌木的根系较发达,有利于充分吸收利用水分,以适应荒漠缺水的环境,A错误;B、草本植物一般具有小而厚的叶子,有利于储存水分,防止蒸腾作用散失过多水分,B错误;C、昆虫、爬行类、鸟类和啮齿目有夏眠习性,降水时才苏醒,c 错误;D、荒漠动物如沙鼠、跳鼠等具有与周围环境一致的沙土色,是一种保护色,有利于逃避敌害,D 正确。故选:D。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1、普遍性:(1)含义:生物体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生物体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和繁殖。(2)原因:自然选择。2、相对性的原因: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环境条件的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本题考查生物群落和生物适应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问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同时获取题干信息准确答题。M分层提分题组A基础过关练单项选择题1.树线是指直立树木分布的海拔上限,如 图 1所示。生态学者研究了全球变暖环境下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对树线上升幅度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由1A.树线之上和之下的主要植被分别为草甸和森林,影响植被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阳光B.该研究表明,在全球变暖环境下,树线上升幅度大小与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呈负相关C.树线上升过程中,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增加D.生态学者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不同样地内的植被类型,从而确定树线的上升幅度【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和识图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A.树线之上和之下的主要植被分别为草甸和森林,影响植被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温度,A 错误;B.据图2 可知,树线之上植被厚度越大,树线上升幅度越小,所以树线上升幅度大小与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呈负相关,B 正确:C.树线上升过程中,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演替过程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得更加复杂,物种丰富度增加,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增加,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增加,C 正确;D.调查不同样地内的植被类型可以采用样方法,从而确定树线的上升幅度,D 正确。2,根据图中显示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图中所有的植物构成生物群落B.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等C.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有分层现象,但动物没有分层现象D.从山麓到山顶的群落分布属于水平结构【答案】D【解析】解:A、生物群落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的所有生物,因此该图中所有的植物不能构成生物群落,A 错误;B、决定植物(垂直)分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此外还有温度等,而地形、湿度、盐碱度等是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重要因素,B 错误;C、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和动物都有分层现象,C 错误;D、在高山植物群落中,不同海拔地带的植物呈垂直分布,这种分布主要是由于不同海拔温度不同造成的,所以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D正确。故选:D。群落结构的类型: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1、垂直结构:(1)概念: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2)原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2、水平结构:(1)概念: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2)原因: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特征,要求考生识记群落的结构类型,掌握其形成原因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3.下列与种群和群落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样方法调查得到的某种群的种群密度能准确地反映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习性相似的物种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C.有人为因素的干扰下,群落演替的方向也有可能不变D.喜马拉雅山不同的纬度上分布着不同的群落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C【解析】解:A、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错误;B、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的越多,对食物和空间的竞争越激烈,对于整体资源利用不能达到最优,B错误;C、人为因素的干扰下,往往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但方向也有可能不变,C正确;D、喜马拉雅山不同的纬度上分布着不同的群落既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也不属于水平结构,是植物地带性分布,D错误。故选:C o估算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其中水平结构的主要特征就是它的镶嵌性。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掌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识记群落的空间结构;识记群落演替的类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4.不同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可孕育不同的生物群落,以下关于各种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海拔分布着不同的群落类型,是由温度决定的B.不能耐旱的高大乔木难以在草原上生长C.荒漠动物一般在雨季进入冬眠,旱季进入夏眠D.苔原植被种类稀少,只有能忍受强风吹袭的植物才能生存下来【答案】C【解析】解:A、随着海拔变化,气温也发生变化,因此不同海拔分布着不同的群落类型是由温度决定的,A正确;B、草原比较干旱,不能耐旱的高大乔木难以在草原上生长,B正确;C、荒漠动物一般在旱季进入夏眠,雨季来临复苏,C错误;D、苔原的植被结构简单,种类稀少,生长缓慢,只有那些能忍受强风吹袭和土粒、冰粒击打的植物才能生存下来,D正确。故选:Co群落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所有生物;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本题考查学生了解不同群落的特征、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判断。5.为了修复盐碱化的草地,采取了以下措施:初期种植碱斑、碱蓬等先锋植物,中期种植虎尾草等适应性强的优良牧草,后期种植羊草和其他杂类草,并加强草地管理,使遭到严重破坏的草地得到较好的恢复。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碱斑细胞液渗透压低于羊草B.治理后的草地恢复力稳定性增强C.修复活动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不改变速度D.初期种植的草地存在水平结构,不存在垂直结构【答案】B【解析】解:A、在改造的初始阶段,种植碱斑、碱蓬等耐盐先锋植物,推测这类植物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普通植物高,故碱斑细胞液渗透压高于羊草,A错误;B、盐碱化草地恢复过程中生物多样性程度升高,因此其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增强,B正确;C、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错误;D、初期种植的草地存在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D错误。故选:Bo1、生态恢复工程指通过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利用生态学、系统学、工程学的方法实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以使一个生态系统恢复到较接近其受干扰前的状态的工程。2、生物群落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是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在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些物种的种群消失了,另一些物种的种群随之而兴起,最后,这个群落会达到一个稳定阶段。像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3、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类活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本题通过实例,考查群落的演替和生态恢复工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题组B能力提升练一、单项选择题1 .辽宁省主要有草原、湿地和森林三种类型的生态系统。2 0 世 纪 8 0 年代由于人为破坏,三种生态系统均受到一定的影响。开展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之后,对三种生态系统进行了围封保护。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湿地生态系统的群落恢复属于初生演替B.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比湿地、草原生态系统更复杂C.三种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和恢复时间是不一样的D.通过围耕保护,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和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加【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演替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属于识记理解水平。【解答】A.湿地生态系统的群落恢复属于次生演替,A 错误。B.森林生态系统组分更多,所以食物网比湿地、草原生态系统更复杂,B 正确;C.三种生态系统的组分不同,恢复力稳定性不同,因此的恢复速度和恢复时间是不一样的,C 正确;D.通过围耕保护,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和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加,D 正确。故选:Ao2.以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进行调查是植物群落演替研究的常用方法。近年来人为开发及黄河下游水量的减少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使得青龙湖湿地植物群落发生了较显著变化。研究人员对现阶段该湿地的植物群落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群落名称以优势种植物命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菜草.螯源水烛肝茂|水烛+扁杆煎隼胖落|一魂草群病芦 苇 酒-一J湖心距离A.根据现有植物群落分布状况可推测水位下降后群落演替的方向B.群落中优势物种的改变可作为群落演替的标志之一C.通过统计样方内优势种植物的个体数可获知物种丰富度D.不同植物群落与湖心的距离会随着水位变化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依托湿地的植物群落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群落名称以优势种植物命名)结果示意图,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解答】A.根据现有植物群落分布状况可推测水位下降后群落演替的方向,A 正确;B.群落中优势物种的改变可作为群落演替的标志之一,B 正确;C.通过统计样方内优势种植物的个体数可获优势种的种群密度,C 错误;D.不同植物群落与湖心的距离会随着水位变化发生改变,D 正确。故选C。3.如图表示从南极经过赤道到北极,纬度梯度上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向.下列说法正A.从极地向热带推移,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变大B.如果环境严重受污染,生物多样性很可能升高C.随纬度升高,物种丰富度逐渐变大D.该现象表明某个地区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光照条件【答案】A【解析】解:A、从极地向热带推移,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变大,A正确;B、如果环境严重受污染,生物多样性很可能降低,B错误;C、随纬度升高,物种丰富度逐渐变小,C错误;D、该现象表明某个地区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温度,D错误。故选:Ao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的丰富度.从纬度高的南极地区到纬度低的赤道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丰富度增加,从赤道到北极,丰富度又降低.这主要是由于赤道地区温度高,水分大,故生物种类多,丰富度大.本题考查了群落的特征及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意在考查学生是理解和应用能力及识图分析能力,试题难度一般.4.目前,自然生态系统几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干扰,一些森林、湿地、草原等自然生态系统逐渐退化,甚至被破坏。人们可以采用一些恢复生态学技术来治理退化的生态系统。下图1、图2是两种生态恢复的图解,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重 度 盐 碱 化 草 地 封 育、种草(先锋植物)(碱斑+被蓬)植被初步跟懿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物冷枝落叶)种草(适应性强的优良牧草)黑 懿 邯 J j 5-1 加强草地管理措施(虎尾草+杂类草)|(适度割草、施肥)轻度盐碱化与良好草地(羊草+杂类草)图1图2A.图1在不同阶段种植不同植物,以改造盐碱化草原,主要利用了植物群落演替规律B.图2从河边坡地到河流中央,沿着坡地种植了不同种类的植物,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被破坏生态系统的恢复还需要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的适应性D.通过恢复,可有效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包括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群落的空间结构,明确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垂宜分层;识记群落演替的类型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难度不大。【解答】A.图1在不同阶段种植不同植物,以改造盐碱化草原,主要利用了植物群落演替规律,A正确:B.图2从河边坡地到河流中央,沿着坡地种植了不同种类的植物,不同海拔高度的植物类型不同,这是不同的水平距离上有不同的地理高度造成的水分、温度、光照和气候等的差别,使得生物有不同的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C.被破坏生态系统的恢复还需要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的适应性,C正确;D.通过恢复,可有效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D正确。5 .比较解剖学的研究表明,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各种动物的同源器官在形态和功能上都有各自的特征。这说明生物都具有较强的()A.适应性 B.适应的相对性 C.变异性 D.遗传的保守性【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能力。【解答】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各种动物的同源器官在形态和功能上都有各自的特征,这是动物在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幸存的,对环境的适应性。综上所述,A正确,B C D 错误。故选A o二、填空题6 .某地实施退耕还林,若干年后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系列跟踪研究。(1)实施退耕还林后,耕 地 逐 渐 过 渡 为 灌 木 丛 和 林 地 的 过 程 叫 作。该地段群落中物 种 数 目 的 多 少 称 为=研究发现,该地段不同区域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区域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且呈镶嵌分布,这 种 差 异 称 为。(2)对于退耕年份不同的林地进行研究得到如下数据:分析表可知:群落类型树种数量平均胸径(c m)平 均 高(m)I :搭荒7 年的次生林2 28.76.3I I:搭荒2 5 年的次生林8 11 0.48.4I I I:播荒5 0 年的次生林9 61 1.89.2I V:1 5 0 年以上的近天然林1 2 81 3.71 0.5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3)在调查面积能代表森林群落类型最小面积的前提下,科研人员采用 法对林地植被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在取样的过程中要注意 o同时发现植物间存在激烈的种间竞争,造 成 这 种 现 象 的 原 因 是。【答案】(1)群落的演替;物种丰富度;群落的水平结构(2)随着次生演替的进行,次生林的恢复是向着物种数量的增加、林木不断生长的方向进行的在次生演替的前50年内,群落内树种种类增长比较快,而 50150年之间次生林群落植物增长的速度放缓(3)样方;随机取样;植物间进行资源和空间的争夺【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物种丰富度、群落结构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解答】(1)群落演替的过程就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实施退耕还林后,耕地逐渐过渡为灌木丛和林地的过程叫作演替。研究群落要研究物种的丰富度和群落的结构。该地段不同区域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区域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且呈镶嵌分布,这种差异称为群落的水平结构。(2)由表可知:随着次生演替的进行,次生林的恢复是向着物种数量的增加、林木不断生长的方向进行的;在次生演替的前50 内,群落内树种种类增长比较快,而 50年150年之间次生林群落植物增长的速度变缓。(3)在调查面积能代表森林群落类型最小面积的前提下,科研人员采用样方法对林地植被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在取样的过程中要注意随机取样。由于不同植物间争夺资源和空间,所以植物间也存在激烈的种间竞争。题组C培优拔尖练一、单项选择题1.群落最小面积是指基本上能够表现出群落中所有植物种类的样方的最小面积。调查群落丰富度时,通过改变样方大小确定群落最小面积,进而判断群落类型,是研究群落的常用方法。如图为三类群落物种数目的调查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0 X 10m2 20 X 20m2 50 X 50m2A.群落丰富度随样方面积的增大而不断增大B.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宜用标志重捕法C.群落最小面积越大的群落,丰富度往往也越大D.热带雨林中的榕树高矮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分层现象【答案】C【解析】解:A、在一定范围内,群落丰富度随样方面积的增大而不断增大,超过一定样方面积后,丰富度不再增加,A 错误;B、统计热带雨林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法,不宜用标志重捕法,B错误;C、据图分析可知,群落最小面积越大的群落,丰富度往往也越大,C 正确;D、热带雨林中高矮不同的榕树,属于同一种群,不能体现群落的分层现象,D 错误。故选:Co1、物种丰富度:指一个群落或环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寡。2、一般调查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一选取样方一计数T计算种群密度。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和群落丰富度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种群的特征,掌握样方法的注意事项;识记群落的特征,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2.下列关于群落的类型、结构和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陆地群落的水平结构很少是均匀的B.顶极群落中的植物比演替早期生长得快C.在中温中湿的条件下,顶极群落是温带雨林D.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大的森林带【答案】A【解析】解:A、植物群落的水平结构与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差异、光照强度不同等有关,陆生群落的水平结构很少是均匀的,A 正确;B、植物的生长速度和其它很多因素都有关系,例如含水量、温度等等,所以顶极群落中的植物不一定比演替早期生长得快,B 错误:C、在中温中湿的条件下,演替形成的顶级群落是温带草原,C 错误;D、北方针叶林是地球上最大的森林带,约覆盖整个地球表面的11%,D错误。故选:AoI、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2、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演替,要求考生识记群落结构特征的类型、形成原因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难度不大。3.天山北麓从山脚到山顶依次是荒漠、草原、森林、草甸等群落类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海拔分布着不同的群落类型只受温度影响B.不同群落中的生物能适应所处的非生物环境,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定向变异的结果C.森林生物群落中的植物在垂直结构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但草原生物群落中不存在分层现象D.研究表明,这些群落千百年基本不变,说明这些群落达到了相对稳定的顶极群落阶段【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结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解答】A.不同海拔分布着不同的群落类型受温度、水分等因素影响,A错误;B.不同群落中的生物能适应所处的非生物环境,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结果,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C.森林生物群落中的植物在垂直结构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草原生物群落也存在分层现象,C错误;D.研究表明,这些群落千百年基本不变,说明这些群落达到了相对稳定的顶极群落阶段,D正确。故选D。4.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3种植物群落类型: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淡水环境中),以赤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海水环境中),草甸植物群落(生长在陆地环境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三角洲上的植物群落是通过次生演替形成的,顺序为B.若调查草甸植物群落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可用样方法进行C.草甸植物群落虽然长势低矮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垂直结构D.此地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赤碱蓬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答案】D【解析】解:A、根据题干信息“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可知,无机环境的演化顺序为:“海水淡水陆地”,因此植物类型演替的顺序为:以赤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草甸植物群落,A正确;B、调查植物种类和数目的方法可采用样方法进行,因此,若调查草甸植物群落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可用样方法进行,B正确;C、群落具有一定的垂直结构,与其中植物的高度无关,因此,草甸植物群落虽然长势低矮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垂直结构,C正确;D、根据A项分析可知,此地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赤碱蓬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错误。故选:D。群落演替的概念特点和标志:概念: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个群落代替另个群落的演变现象。特点:群落的演替长期变化累积的体现,群落的演替是有规律的或有序的。标志:在物种组成上发生了(质的)变化;或者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逐步替代的过程。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以及特点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5.植物几乎完全依靠营养繁殖的陆地群落类型是()A.荒漠 B.草原 C.苔原 D.北方针叶林【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群落类型,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解答】由于苔原分布在环北冰洋地带,那里气候严寒,植物生长季短且没有树林生长,没有足够能量或传粉动物支持有性生殖,所以苔原植物儿乎完全依靠营养繁殖。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二、填空题6.顶极群落是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只要不受外力干扰,就能永久维持稳定。下图表示不同环境下的顶极群落类型。请回答下列问题:年平均温度-161000 2000 3000年平均降水量/mm4000(1)顶极群落的类型主要受 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北极地区的顶极群落最可能是。图示中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这是因为(2)由于雷电引发火灾,某火山岛上的森林被烧毁后发生的演替属于,与火山爆发造成森林被毁灭后发生的演替过程相比,此演替过程形成顶极群落所需的时间更(填“长”或“短”),原因是。(3)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在形成顶极群落之前,该能量一般(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生物群落呼吸消耗的总能量。【答案】(1)年平均温度和年平均降水量(或温度和降水量);苔原;热带雨林中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2)次生演替;短;历经火灾后的森林还基本保留着原来的土壤条件和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3)大于【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群落的演替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考生通过分析作答。【解答】(1)顶极群落的类型主要受年平均温度和年平均降水量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北极地区的顶极群落最可能是苔原。图示中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这是因为热带雨林中牛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2)由于雷电引发火灾,某火山岛上的森林被烧毁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与火山爆发造成森林被毁灭后发生的演替过程相比,此演替过程形成顶极群落所需的时间更短,原因是历经火灾后的森林还基本保留着原来的土壤条件和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3)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在形成顶极群落之前,该能量一般大于生物群落呼吸消耗的总能量。故答案为:(1)年平均温度和年平均降水量(或温度和降水量);苔原;热带雨林中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2)次生演替;短;历经火灾后的森林还基本保留着原来的土壤条件和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3)大于

    注意事项

    本文(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群落的主要类型讲义.pdf)为本站会员(无***)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