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老子四章》同步巩固练习附答案.pdf

    • 资源ID:93503600       资源大小:1.98M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老子四章》同步巩固练习附答案.pdf

    2022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老子四章同步巩固练习附答案一、基础知识1、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我国古时候的车轮一般有三十根辐条。B.毂,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用来插轴,后借指车轮或车。C.牖,室与堂之间的窗子。秦以前的 窗”专指开在屋顶上的窗,开在墙壁上的窗叫“牖”。D.寿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认为上寿是百岁,下寿是八十岁。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生 于 毫 末 青,取之于蓝 B.为之于 未 有 合 抱 之 木C.死而不亡者寿知止而后有定 D.慎终如始,则无 败 事 此 则寡人之罪也3、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有道者不处 处:为,做B.自伐者 无 功 伐:夸耀C.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泮:同“判”,判断D.复众人之所过 复:弥补,补救4、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我国春秋时期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曾担任秦朝管理藏书的史官。B.老子一书又称 道德经,共有八十一章传世,尽管其作者是否为老子尚有争议,但基本能反映老子的思想。C.寿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 老子等对其都有阐释。古人认为上寿是百岁,中寿八十岁,下寿六十岁。D.牖,指室与堂之间的窗子。秦代以前的“窗”专指开在屋顶上的天窗,开在墙壁上的窗叫“牖”,秦时多用牖,而窗少见。5、下列选项中,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A.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B.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C.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D.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6、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当其无,有车之用 其安易持B.故有之以为利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C.死而不亡者寿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D.其在道也,日余食赘行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7、下列对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全不正确的一项是()企者 不 立 企:踮起脚跟 自 伐 者 无 功 伐:讨伐当察乱何自起 当:应当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处:为,做 复 众 人 之 所 过 复:恢复吾为其无用而措之搭:击破夫子固拙于用大矣拙:不善于我树之成而实五石实:收获的果实A.B.C.D.8、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都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强行者有志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民之从事跨者不行勇则冠军,威能振敌A.B.C.(2X3)D.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当其无,有室之用 民之从事 B.为之于未有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C.故有道者不处知足者富D.死 而 不 亡 者 寿 人而不仁,如礼何10、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蜒埴以为器 埴:黏土 自伐者无功 伐:讨伐B.跨者 不 行 跨:这 里 指 跨 大 步 自 矜 者 不 长 矜:夸耀C.日余食赘行 赘:多余的,无用的 自胜者强 强:强壮D.凿 户 牖 以 为 室 户 牖:门窗 自知者明 知:知识11、下列加粗的词语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自见者不明其脆易泮小学而大遗学不学上决浮云,下绝地纪赢粮而景从A./B./C./D./1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蜒埴以为器:黏土自伐者无功:讨伐B.跨者不行:跃、越过自矜者不长:夸耀C.日余食赘行:同“形”,形体自胜者强:强壮D.凿户牖以为室:门窗自知者明:知识1 3、对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其无,有器之用 当:连词,只有B.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其:代词,它C.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 者:助词,的(人)D.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而:连词,表修饰1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治之于 未 乱 民 之 从 事 B.为 之 于 未 有 合 抱 之 木,生于毫末C.故有道者不处知足者富 D.死而不亡者寿我树之成而实五石1 5、下列句子中,加粗词与“当其无,有器之用”中“当”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B.木兰当户织C.当是时也 D.安步以当车1 6、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不贵难得之货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其未兆易谋 D.我树之成而实五石1 7、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知人者智 知:了解 B.慎终 如 始 慎:谨慎对待C.我 树 之 成 而 实 五 石 实:实际 D.吾为其无用而措之搭:击破1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死而不亡者寿常于几成而败之 B.千里之行复众人之所过C.当其无不失其所者久 D.凿户牖以为室是以圣人欲不欲1 9、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死而不亡者寿 B.治之于未乱C.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 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老子第三十三章中,,两句说明一个对自己的事业执着追求的人,人虽谢世,而精神、事业、价值却可以万古长青。(2)荀 子 劝学中 说“故不积蹉步,无以至千里”,这 与 老子第六十四章中“,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3)老子第六十四章中,指出做事坚持如一,就不会失败的句子是“,2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老子第十一章中,老子总结无形的东西能给人们带来实际用途的句子是(2)老子第二十四章中,老子从人的行为举止举例,主张无为立身,认为刻意为之反而不成功的句子是“,”。(3)老子第二十四章中,老子举了人的思想态度方面的例子,其中隐含着老子以退为进的处世哲学的句子是“,(4)老子第三十三章中,“,”两句表明人的肉体生命是短暂的,但人的精神可以永垂千古,那才是真正的长寿。(5)老子第六十四章中,对于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老子认为“,,,意思是事物还处在萌芽状态的时候,比较容易处理。(6)老子第六十四章中,老子认为解决问题应在没有发生时就提前制止,防患于未然的句子是“,”。2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老子认为,人不但要了解别人,也要了解自己,即“,,以提高自身修养。(2)老子以树木为喻,表达大的事物总是从小的东西发展起来的道理的句子是:(3)老子认为,在事情将成之时,人们不够谨慎,开始懈怠,所以出现“,_ _ _ _ _ _ _ _ _ _ _”的结果。(4)在 老子四章中,表达了“有”能给人便利,是因为“无”发挥了它的作用的句子是:o三、翻译课内重点句子2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2)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2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四、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晒,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国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姗。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日:“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英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健见秦献公日:“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日值即老子,或日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世之学老子者则细儒学,儒学亦处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史记老庄中韩列传节选)2 5、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矮/B.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矮/C.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箱/D.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短/2 6、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守藏室之史:“藏室”是藏书之所。“守藏室史”亦 称“征藏史”。征是典掌之意,与“守”相同,就是管理周王朝皇家图书的史官。B.矮,是古代用来射鸟的拴着丝绳的短箭,因拴着丝绳而能收回再次利用。后来也泛指短箭。C.太傅,为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古代三公之一,位高于太师。D.孝文,是谥号。汉孝文帝是刘恒,是 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认为,品德高尚的君子时运来了就要出去做官,时运不济就和蓬草一样随风飘转。这跟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完全相同。B.孔子在告别老子后,对弟子们说的一番话,彰显了圣人虚怀若谷、温良恭俭的品格,同时也侧面烘托了老子见识远过于常人。C.老子写了 5000多 字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然后潇洒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D.世上信奉老子的人贬斥儒学,信奉儒学的贬斥老子。作为严肃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对老子的学说只作客观描述,并没有尊老贬孔。2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2)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五、语言表达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近日,央视版四大名著电视剧在哗哩哗哩甫一上线,便受到网友们热烈追捧:播放量、弹幕量。有研究者认为,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新上线的互联网弹幕版本乃是传播方式的又一突破,而经典名著改编为影视剧已成为一种新型传播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是民族特质与集体人格的具体体现。传统文化需要现代表达。在文化、丰富多元的当下,更应利用新颖的传播方式,以大众 的方式阐述 传统”。新新媒介集文字、音频、图像、信息互动为一体,将传统文化从抽象概念与范式化叙事中抽离出来,以 的方式细化到现代生活之中。通过互联网信息交互的进一步强化,经过内容再解读、生存情境再演绎,更多人重拾对传统文本的兴趣,渴望在更深层次体悟,新新媒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走进当下,融入生活。29.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一骑绝尘异 彩 纷 呈 喜 闻 乐 见 润 物 无 声B.一枝独秀奇 光 异 彩 津 津 乐 道 潜 移 默 化C.一骑绝尘异彩纷呈津津乐道潜移默化D.一枝独秀奇 光 异 彩 喜 闻 乐 见 润 物 无 声3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新上线的互联网弹幕版本乃是传播方式的又一突破,而经典名著改编为影视剧已成为一种新型传播方式,它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B.经典名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改编为影视剧已是一种新型传播方式,而新上线的互联网弹幕版本,乃是传播方式的又一突破。C.新上线的互联网弹幕版本乃是传播方式的又一突破,而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经典名著改编为影视剧已成为一种新型传播方式。D.经典名著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改编为影视剧已是一种新型传播方式,而新上线的互联网弹幕版本,乃是传播方式的又一突破。31.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他想:我许过愿,要是我捉到了这条鱼,我一定把所有的祷告都说一遍。B.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废墟上,雏菊花正在怒放。C.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D.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D 项,“下寿是八十岁”错误,中寿是八十岁,下寿是六十岁。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 项,均为介词,译 为“从”“自”。B 项,代词,译 为“事情”/结构助词,的。C 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D 项,连词,那么/副词,用于加强判断。故选A。3、答案:C解析:泮:同“判”,分离。4、答案:A解析:应该是周朝,而不是秦朝。5、答案:B解析:B 项与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A 项是省略句,“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C 项是宾语前置句,其中的“自知”是 知自 的倒装,是“知道自己”的意思。D 项是宾语前置句,“是以”是“以是”的倒装,解 释 为“因此”。6,答案:D解析:该项的“也”都是语气词,前者用在句中,表停顿;后者用在句尾,表示判断和肯定.A项中的两个“其”都是代词,代事物。B项中的两个“之”均为代词,“它,它们”。(:项中的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却”。7、答案:C解析:“自伐者无功”中 的“伐”,应 译 为“夸耀”,句意为:夸耀自己的人没有功劳。“当”同“尝”,尝试,句意为:曾试着考察社会混乱起源于何处。“复众人之所过”中的“复”,应译为“弥补,补救”,句意为:弥补众人犯下的过失。8、答案:D解析:强行:古义,勤勉而行;今义,强制别人做某事。为古今异义词。毫末:毫毛的末端,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不是古今异义词。从事:古义,指办事,处理事务;今义,投身于某种活动或事业中去。为古今异义词。不行:古义,行走不稳;今义,能力不够,不能完成某事。为古今异义词。冠军:古义,列于诸军之首;今义,体育运动等比赛中的第一名。为古今异义词。据此判断答案为D项。9、答案:C解析:C项均为代词,的人。A项,结构助词,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B项,介词,在/介词,从。D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假设,如果。10、答 案:B解析:A项,伐,夸耀;C项,强,刚强,果决;D项,知,了解。11、答案:C解析:明: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明察。脆: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脆弱的时候。小、大: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学: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学。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景:名词作“从”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影子那样。据此可知答案为C。12、答案:B解析:A.伐:夸耀。C.强:刚强、果决。D.知:了解。13、答案:D14、答案:C15、答案:C16、答案:A17、答案:C18、答案:D19、答案:A20、答案:(1)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1)寿;(3)慎。21、答案:(1)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3)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4)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5)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6)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2 2、答案:(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3)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4)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2 3、答案:(1)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2)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事物细微的时候容易散失。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所:立身之基.(2)安:安稳,稳定。持:持守。谋:解决。2 4、答案:(1)(“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作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所以有道的人绝不这样做。(2)认识别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才算聪明。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算刚强。2 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先了解句意为: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然后利用句式对称和语法知识断句。观察本句的句式是对称的,“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这三个相同的句式形成排比,所以应在这三个句子之后停顿。且句子的主语分别是“鸟”“鱼”“兽,,谓语分别是“吾知其能飞”“吾知其能游”“吾知其能走”,所以可以在“鸟”“鱼”“兽”三个主语后停顿。排 除 A、C项。“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赠”句式也对称,主语分别是“走者”“游 者 飞 者 ,所以应在三个主语前停顿。排 除 D项。故选B。26、答案:C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 题 C项,错 在“位高于太师”。古代三公是太师、太傅、太保。太傅位次于太师。故选C。27、答 案:A解析: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A项,错 在“跟儒家的思想完全相同”。儒 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老子的思想跟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不完全相同。相同的是得志时做官,但是不得志时是不同的。儒家主张不得志时要加强个人修养,老子认为不得志时像草一样漂泊。故选A。28、答案:(1)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好像很愚钝。(2)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并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1)题:“贾”是商人,补 出“深藏”的宾语“货物”,“虚”意思是“什么东西都没有”。“盛德”是“高尚品德”。第(2)题:“合”意 为“合并”,“离”意 为“分离”,“岁”意为“年”,“霸王者”意 为“称王称霸的人”。参考译文: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好像很愚钝。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孔子离去以后,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就不知道它能驾着风而飞腾升天。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像龙一样吧!”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周都。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我们写一本书吧。”于是老子就撰写了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有的人说: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阐述的是道家的作用,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据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的人说活了二百多岁,这是因为他能修道养心而长寿的啊。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记载周太史傕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并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有的人说太史健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总之,老子是一位隐君子。老子的儿子叫李宗,做过魏国的将军,封地在段干。李宗的儿子叫李注,李注的儿子叫李宫,李宫的玄孙叫李假,李假在汉文帝时做过官。而李假的儿子李解担任过胶西王刘昂的太傅,因此,李氏就定居在齐地。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学说“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去”,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百姓自然趋于“化”;清静不挠,百姓自然会归于“正”。2 9、A;3 0.D;3 1.B解析:2 9.“一骑绝尘”和“一枝独秀”都 有“超越”之义,“一骑绝尘”强调远远领先其他事物,而“一枝独秀”侧重强调在同类事物中最为突出和优秀,根据语境应选“一骑绝尘”。“异彩纷呈”指奇异的光彩(比喻突出的成就或表现)纷纷呈现,“奇光异彩”指奇特瑰丽的光芒和色彩,原文强调文化的成就,用“异彩纷呈”的比喻义更准确。“喜闻乐见”指喜欢听,乐意看,强调对象的受人欢迎,在文中搭配得当。“津津乐道”指很感兴趣地谈论,用在文中从语法上也不搭配。“润物无声”指悄无声息地滋润外物,是“润物细无声”的变化,与后面的“细化”相照应,“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不合语境。3 0 .先强调经典名著改编为影视剧已是一种新型传播方式,再强调互联网弹幕版本是对传播方式的又一突破,在表达逻辑上有递进关系,所以排除A、C项。B项第一句语意完整独立,与 D项比较显然不够紧凑,体现不出对“新型传播方式”的强调。3 1 .A 项,用在提示性词语(“说”“想”“表明”等等)之后,表示提示下文。B项与文中作用相同,表示解释说明。C项,用在总结性词语之后,提示下文。D项,表示总结上文。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老子四章》同步巩固练习附答案.pdf)为本站会员(无***)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