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备课课件及教案第13课短文两篇(不求甚解)(教案)-大单元教学.pdf
-
资源ID:93504817
资源大小:852.62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备课课件及教案第13课短文两篇(不求甚解)(教案)-大单元教学.pdf
13短文两篇之二 不求甚解【教材解读】不求甚解是一篇驳论文。本文围绕“不求甚解”展开议论,谈论了作者对读书这一问题的看法。文章运用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使得论述条理清晰,论证严密。学好这一课,可为学生今后学习驳论文奠定基础。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筛选信息的能力。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在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质疑、加强合作交流,无疑是教师最好的选择。【教学目标】1.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征,特别是驳论文的特点,为阅读议论文打下基础。2.掌握常用的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3.能理解、背诵文中的一些格言和警句,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4.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将正确的读书方法运用到读书实践中去,学会读书。【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常用的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难点: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将正确的读书方法运用到读书实践中去,学会读书。【教法与学法】教法:1.自主、合作、探究法。通过学生探究、教师点拨的方法,解决重难点问题。2.多媒体辅助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法:1.圈点批注法。在默读品味中养成圈点勾画这一收益终身的学习方法。2.摘抄法。摘抄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增加知识积累。3.辩论法。选取文中的观点,进行辩论,培养思辨能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图片,多媒体课件。学生:1.利用工具书解决本课生字词,查阅作者和作品的相关资料。2.搜集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或人物事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宋代理学家陆象山语录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鲁迅的“随便翻翻”广泛的浏览式的读书方法。鲁迅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拿来翻一下,或看序目,或读几叶内容,不费力,不劳神,往往在看非看不可的书籍觉得疲劳后,拿来消遣。诸葛亮的读书方法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好 读 书 不 求 甚 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二、学习目标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2.理解积累文中的精彩语句,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3.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会根据不同的文章选择不同的读书方法。三、“不求甚解”出处出自陶潜 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原意是读书只领会要旨,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属褒义。今多谓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止,含贬义。四、走近作者【马南邨】(19121966),原名邓拓、邓子建、邓云特。笔名马南邨、于遂安、卜无忌等。主要著作有 中国救荒史 燕山夜话 论中国的几个问题等。五、背景资料20世纪60年代初,邓 拓 应 北京晚报之约,撰 写 燕山夜话专栏杂文。这个专栏的杂文从古人读书治学、科学研究、生产活动等方面为我们总结和介绍了一些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还对现实中的各种不良现象和错误的思想方法、工作作风提出了批评,对青年的学习给予指导。在一篇篇短小精悍、妙趣横生的文字里,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哲理,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对当时的杂文创作产生了积极地影响。本文就是针对有一些人对陶渊明“不求甚解”的曲解而写的一篇驳论文。六、读准字音要 诀(ju6)劝 诫(j论)曲(qQ)解 咬 文 嚼(jido)字 豁(hub)然贯通不求甚解:只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开卷有益:打开书本看一看,就会有收益。七、整体感知1.仔细阅读课文,思考: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全面阐述了陶渊明的“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否定,在批驳的过程中阐述“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观点。2.分析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第二部分(2-4):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全面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指 出“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第三部分(5-6):提出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并举例加以说明。第四部分(7-8):全面解释“不求甚解”,指出读书不是死抠字眼儿,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整体。第五部分(9):提出自己的观点,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八、合作探究1.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懂,就 承 认“不求甚解”。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2.“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只 有“好读书”,才能谈到“求甚解”这个问题。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 于“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所以陶渊明每有“会意”,就十分高兴。因 为“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3.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不求甚解 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所以“不求甚解”不是马马虎虎,很不认真。因此,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4.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什么样论证方式?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驳论5、驳论与立论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看,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6、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直接指出对方论点的荒谬二、批驳对方论据不真实,难以置信三、批驳对方论点与论据之间存在逻辑错误7、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盲目的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理由。主要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8、文章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那他的有怎样的态度;并 指出“不求甚解”的那两层含义?态度:养 成“好读书”的习惯;读书要诀在于“会意”。含义:第一,虚心,书不一定都都读懂;第二,读书方法:不要固执一点,而要了解大意。9、对 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持什么态度?他举了哪些例子?赞同提倡。诸葛亮读书独观其大略。10、对 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我们该如何全面理解?“不求甚解”不是读书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11、作者的写作思路是如何的?弓 田A t*所推*g强转上迁 运电线用)九、课堂小结1、本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逐层深深地剖析问题,并通过引用、对比、举例等论证方法阐述方法,从而明辨是非,给人以深刻的启示。2、文章见解独到,文 笔 简洁生动、说理明白晓畅。众多的引证,生动的故事,深刻的见解,娓娓道来,既开拓读者眼界,又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漫谈之中,可谓别开生面,独具一格。十、拓展延伸学 习 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见风使舵”新解“班门弄斧”辩“滥竿充数”辩提示: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参考:“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入手,翻 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新意。“滥竽充数”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入手,翻 出“滥竽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 的新意。十一、板书设计不求甚解 树 靶 子、引出处 I 事实论证释新意,驳 论 Y 引用论证举例证|、对比论证 结 上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