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轮复习高三地理专项宇宙中的地球综合检测 含答案.pdf
2 0 1 8 年一轮复习高三地理专项宇宙中的地球综合检测一、单选题2014年2月8日,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之后,我国在南极建立了第四个科考站泰山站。泰山站的房屋采用圆环形外表、碟形结构和高架设计.据图完成下面各题。iniiii1.泰山站的房屋设计中()环形结构视野开阔,便于科学观测碟形结构可减少风阻,防飓风侵袭高架设计可有效预防融雪洪水高架设计利于大风通过,吹走积雪,避免飞雪堆积甚至掩埋A.B,C.0 D.2.2月份,其原因是此时()A.风力较小 B.是冬季,便于极地考察C.降水较多 D,气温较高,白昼时间较长“重走海上丝绸之路”历经4个月,翟墨无动力帆船队4月2 0日从平潭出发,于8月1 8日抵达终点站意大利。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各题。*重珈上红绸纯这是红爆的日出还是日茗?7表 00:19 f北克耐回央自iPhnn。6 Plu B A B C A(3)西(4)4:00 1 6 6:00 1 2(5)73 2 6(6)A C4 7.(1)丙、丁、乙、甲(2)南昼短夜长(3)C(4)该季节太阳直射在南半球,郑州比广州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小,白昼时间短,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郑州离冬季风源地近,受冬季风影响大。4 8.(1)大气圈、水圈、生物圈(2)地壳(3)莫霍(4)地幔,软流层,岩石圈4 9.4 1、(1)冬至日(2)北半球(3)1 4时 1 4小时(4)北4 2、(1)甲 (2)丙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中南半岛 印度半岛50.(1)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2 3 2 6 S 1 3 5 W)(2)(3)9:00 6:00(4)A51.(1)画逆时针方向箭头(如下)(2)昼长夜短 昼渐短,夜渐长(3)2 4(4)8(5)6 月 2 2 日 90 N 66 3 4 N 2 3 2 6 N 0 52.(1)C D D(2)地球向东自转(3)7月6日 1 9:00 75 E向东至1 80或1 80向西至75(4)特征:主要建在本国纬度较低的沿海地区。原因: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较大,火箭在发射过程中可获得较大的初始速度,可节省燃料;位于沿海地区,还便于火箭的运输和降低对居民安全的威胁。53.(1)晨(2)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昼短夜长(昼最短,夜最长)(3)由慢变快(4)E(5)1 8 2 1 1 3:4 4(6)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54.(1)逆时针方向(如图所示)A(2)黄道面 66 3 4(3)昼渐长 短(4)远日点55.(1)2 3 2 6$或南回归线 夏(2)D到B或冬至日至第二年的夏至日(3)B(4)一恒星年或3 65天6时9分1 0秒(5)A C56.(1)由东向西逐渐增厚(2)3 8 N B C(4)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6 0.(1)夏至 6月2 2日前后 B(2)乙 丁(3)昼夜等长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6 1.(1)1 2 月 2 2 日前后 晨(2)DAC B(3)4 6:0 0(4)(2 3 2 6 S,6 0 E)6 2.(1)逆时针(2)(2 3 2 6 N,4 5 W)6 月 2 2 日 2 3 时(3)C D(4)1 8小时6 3.(1)影响因素:温度条件。理由:“生命可居住带”距太阳的距离适中。(2)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原因: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使其有足够的引力吸引住大气,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有液态水。原因: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导致原始海洋的形成;地表温度适宜。6 4.(1)夏至(2 3 2 6 N,1 8 0 )(2)0(3)4 8 2 4(4)6 1 2(5)B6 5.【小题1】C D回归年【小题2】G 月球公转轨道平面与黄道平面有夹角【小题3】E G月球引潮力【小题4 下弦月 0点至6点 东 南0点升,1 2点落【小题5】朔望月【解析】1-2.略略3-4.略略5-7.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候边变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目前苍山积雪时间变短,积雪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效应导致气候变暧,C对,A B D错。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由图可知,甲节气属于夏季,乙节气属于秋季,丙节气属于冬季,丁节气属于春季。洱海月是月亮的倒影,赏月最好在农历十五前后天气晴朗的上半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云南秋季多晴朗天气,适合赏月,而冬春季节下关风大,洱海风浪大,夏季是雨季,不宜赏月,故B符合题意,AC D不符合题意。故选 Bo本题主要考查区域湖泊生态环境的保护。由题可知,目前,洱海正处于富营养化初期和护治理的“拐点”,洱海水环境承载压力持续加大,说明洱海水质比较差。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不利于洱海水质的保护,故错。因此,可排除ABC。故选D。8-9.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由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箭头)可知,位于赤道,且将向南移动,为秋分日;位于南回归线,为冬至日;12月初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应在冬至日前,即图中丙点,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相关规律和产生的地理意义。由于甲、乙位置与夏至日距离相等,则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也一样,可知地球上同一地点昼夜长短也相同。乙位置更接近远日点(7 月初),因此,乙位置地球公转速度慢于甲位置。两位置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不一样,则地球上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不同。乙位置更接近远日点,日地距离要比甲位置远。故选D。1011.本题考查我国积温的分布。读图,图中等值距是1 0 0 0 C,甲位于四川盆地,应为高值中心,据等值线闭合“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读方法可知甲处闭合等值线应为6000,甲的数值范围是6000C7000C;乙位于云贵高原,应为低值中心,据等值线闭合“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读方法可知乙的数值范围是20003000。因此甲、乙差值范围是3000-5000。C 对,ABD错。故选C。本题考查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读图可知,在东部地区的等值线数值大致自南向北递减,即自高纬向低纬递增,故主要受纬度位置即太阳辐射影响。故选B。12 14.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应用和最短航线的判断。球面上两点的最短航线是过此两点的大圆劣弧,劣弧向极点方向凸出,由于该经纬网图位于南半球,地位于地以东方位,所以飞机由地飞往地的最短航线是先向东南再向东北。故选C。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应用和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两地位于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A 错;、两地同在南回归线以南,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差为其纬度差,即 20,C 对;地位于地的西北方,B 错;、两点间的距离为2 0 X 1 1 1,、两点间的距离为20X111XCOS40。,因此,、两点间的距离大于、两点间的距离,D 错。故选C。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地位于(20 S,20 E),该地位于非洲南部偏东,其气候类型应是热带草原气候。故选A。15 17.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及我国锋面雨带推移。春 分(3 月 2 1 日)之后为一个节气清明,读图可知清明节之前30 N 以北地区为多晴朗天气,降水少,5 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35。N 以北地区秋高气爽,伏旱位于35 N 以南地区长江中游地区。故选Bo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区域地理。根据该区域的降水集中在夏季,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绝大部分属于外流区,主要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东部降水主要受东南季风影响大;人口密度南部大于北部。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根据二十四节气先后顺序,芒种f夏至f小暑,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则可知芒种至小暑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夏至前后,我国普遍气温高,该区域南北气温差异小;塔里木河蒸发量大,气温高,高山冰雪融化量也大,不会出现断流;北京纬度高于上海,所以白昼时间北京比上海大;此时南极出现极夜,不适合科考。故选 C。1819.本题主要考查建射电望远镜的区位因素。可用排除法。贵州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海拔高,太阳辐射较强,受太阳活动影响比较大,该地气候多阴雨天气,受气候影响大。所以ABC都错,只有D 对。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天体系统。由材料可知,我国空间测控能力由月球同步轨道延伸到太阳系外缘。故此可知测控能力将提升到覆盖太阳系。故选D。20 22.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基本特征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根据题意:弧线d上各点终年昼夜平分可知弧线d 在赤道上,即 M N为 赤 道;圆 a 内昼长2 4 小时,且地球自西向东转,再结合B 为圆。中心,可知B 为北极点,圆 d 为晨昏圈。当圆。集合了半球内昼长为2 4 小时的所有点,说明圆“为北极圈,即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由正午太阳直高度角计算公式可知B 点正午太阳高度角=90-|90-23 26|=23 2 6,故 D 错;A 为极昼圈与晨昏圈的切点,说明A(60 W)地方时为0:0 0,故 A 错;看图可知M 点是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0 0,故 C 错;由于圆出现极昼,即我们看到的半球为昼半球,又 0 点到晨昏圈的各点距离相等,说明0 为太阳直射点,故 B 对。故选B。本题考查日界线的计算。日界线有两条:一条为180。经线(固定),另一条为地方时0:00所在的经线(变化的)。由题可知A 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0 0,因此两条日界线分别为60 W、180 新一天范围从60 W 向东到180,旧一天范围从1 8 0 向东到 60 W,新旧日期所跨经度比为240:120=2:1。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由题意,当圆a 由目前状态向B 点方向不断收缩时,说明北半球极昼范围逐渐缩短,即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但仍在北半球,即太阳直射点由。向。运 动,故 A 正确;我国漠河昼在缩短,故 B 错误;C 点由原来极昼变为不是极昼,说明日出推后,故 C 错;虽然北半球昼在缩短,但太阳直射点仍在北半球,即南半球此时不为夏季,开普敦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此时并不是以炎热干燥天气为主,故 D 错。故选A。23 24.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地壳厚度中间高,向南北两侧递减,A 错;地壳厚度与海拔高度不呈正相关,B 错;图中断层处部分位于板块交界处,部分位于板块内部,C 错;地壳厚度与海拔高度不呈正相关,两地地壳厚度的差异不等于其相对高差,D 对。故选Do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和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莫霍界面平均深度约17h,大陆部分平均深度约33沏,海洋部分平均深度约6&机。则 10&机处可以表示莫霍界面,B 对,ACD错。故选B。25 26.本题考查太与直射点的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读图可知,f时段图示区域昼变长但仍然是昼短夜长,时刻北极圈为极夜,时刻昼夜等长,该时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从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C 对,B 错:f时段由昼夜等长f昼长夜短,时刻北极圈为极昼,此时段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A 错,D 对。故选CD。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读图可知,时刻北极圈为极昼,时刻昼夜等长,由一一时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动,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逐渐变短,A 对,B 错;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C 错,D对。故选AD。27.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周期。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地球自转的周期不同,因此地球自转的周期有恒星日和太阳日之分。其中,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时间长度为23时 56分 4 秒,在此时间内,地球自转了 360(一周),A D 正确,BC错误。故选AD28 29.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移动。数九从每年冬至开始,九尽即八十一天之后,大约为每年的3 月 1 3 日左右,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向北移动,如图所示:A C对,BD错。故选AC。JtH-腌椀3.13Wd建本题考查公转的地理意义。数九期间为12月 2 2 日到3 月 1 3 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我国北方昼长小于夜长,但昼逐渐变长(日出时间提前),太阳高度角变大,日出时间不断提前。BC对,A D 错。故选BC。30.本题主要考查地转偏向力。读图可知,河流在北半球,自西向东流动,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的影响,南岸受冲刷严重,北岸沉积作用强烈,沙坝将与北岸相连,故选BC。31 32.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地理。自西向东海拔高度不同,莫霍面的深度不同,海拔越高,地壳越厚,A 对;地球自转速度包括线速度和角速度,除极点外,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西部线速度大于东部,B 错;自东向西,随着海拔高度及气候的变化,西部太阳辐射强度大于东部,C 对;纬度相同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相同,图示地带在昼夜长短的变化差异较小,D 错。故选AC。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区域地理。读图可知,图中景观大道自西向东依次穿越r 地势一、二、三三级阶梯,A 对:自西向东铁路线为京广、京九和京沪,B 错;图示大道没有经过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只是穿越了青藏高寒区和东部季风区,C 错;自西向东穿越了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D 对。故选AD。33.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类型。由材料可知,古书记载的为太阳黑子,A 错。黑子发生在光球层(太阳大气层自内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B 对。黑色区域是由于表面温度较其他区域低所致,C 错、D 对。故选BD。34.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及分析图表的能力。赤道全年昼夜等长,昼长为12小时,昼长时数越接近12小时纬度越低。据表格信息可知,丙地白昼时间与12时相差最少,纬度最低,其次是乙地,甲地白昼时间与12时相差最多,纬度最高。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甲、乙、丁、丙,A C 正确,BD错误。故选AC。35 36.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及线速度的比较。读图可知,甲地二分二至时太阳光线一直来自正北,说明一年中太阳直射点一直位于甲地以北,说明甲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乙、丁有直射现象,说明乙、丁两地位于回归线及其以内,乙地二分时直射,说明乙地位于赤道,丁地时刻直射,时刻太阳光线位于丁地以南,说明丁地位于北回归线;丙地二分二至时太阳光线一直来自正南,说明丙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四地中纬度较低的两地是乙、丁,故线速度较大的是乙、丁,BD对,AC错。故选BD。本题考查方位的判读。根据上题分析知,甲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乙地位于赤道,丙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丁地位于北回归线,结合四地的经度可知,甲乙丙丁四地地理坐标如 图(方格状经纬网),甲乙两地东西方向:甲向东到乙地的经度差大于180,故甲地在东,乙地在西,南北方向甲在南,乙在北,故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南方,A 错;乙丙两地东西方向:乙丙在东西经度,丙向东到乙两地的经度差小于180,故乙地在东,甲地在西,南北方向,乙位于丙的南方,故乙地位于丙地的东南方,B 对;结合下图可得,丙地在于丁地东北;丁地在于丙地的西南,C 对,D 错。综上可知,AD错误,符合题意,BC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D。_ Z丁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内d_ cJU 夕_ 2326rcNS_ 0。7”_4 0 0甲d600口“0 S1E 170E37 38.略略39 40.略略41.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周期。地球自转的周期为一个恒星日,即 2 3 小时5 6 分 4 秒,CD对;一恒星年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周期,一回归年是太阳直射点做回归运动的周期,AB错。故选CD。42 43.本题考查光照图的判读。读图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昼现象,此时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南半球昼短夜长,四地相比,地位于北半球,纬度最高,昼最长,B 对,ACD错;赤道地区昼夜等长,四地中只有位于赤道,C 对,ABD错。故选BCo本题考查日出、日落的计算及晨昏线的判读。读图可知,顺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过所在晨昏线,由黑夜到白昼,可知位于晨线上,此时正值日出,C 对,D 错;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 点,所在经线位于该经线的西边,经度差为30,时间差为2 小时,则所在经线地方时为4 点,即点日出时间为4 点,日落时间=12点+半个昼长=1 2 点+(12点-日出时刻4 点)=2 0 点,故点4 点日出,20点日落,A 对,B 错。故选AC。44 45.略略4 6.本题考查光照图的判读以及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和特点。(1)由图可知,北极圈以内为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纬度为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日,6 月 2 2 日前后,地球在远日点时,地球公转速度最慢,此时接近地球远日点(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较慢,180。为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为太阳直射经线,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 26 N,180)。(2)地球自转角速度规律是地球南北极点自转角速度为0,除了南北极点,自转角速度都相同,约 为 15/小时,所以A、B、C 三点自转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A=B=C;自转线速度规律:自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的线速度都为0,所以A、B、C 三点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是A B CAo(3)北半球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会向右偏,所以B 地水平运动到C 地的物体会向西偏。(4)根据顺着自转方向,由黑夜进入白昼的线为晨线可知,AC所在晨昏线为晨线,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 点可知,C 点的地方时为6 点,赤道上永远昼夜等长,昼长为 12小时,图中相邻两条经线间隔30度,即 2 个小时,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A 地的地方时4 时,A 点位于晨线上,即日出时间为4 点,昼长=2X(12-4)=1 6 小时。(5)据图可知,这一天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纬度差,可计算出此时40 N 的正午太阳高度为73 2 6。(6)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过 A C 为由夜入昼,则 A C为晨线,A C 同在晨线上,可以同一时间观看日出,此 时 B 早已进入白昼,日出时间已过,不能与A C 同时看到日出。47.(1)本题主要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12月 5 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夜长短的差距,纬度越低,差距小。读图表可知,甲地昼夜长短差距大,纬度高,丙昼夜等长,位于赤道上,纬度最低,丁相对于乙昼夜长短差距小,纬度较乙低,故纬度由低到高依次为丙、丁、乙、甲。(2)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位置判断。读图可知,图中地球公转位置最右侧为冬至日,上方为春分日,左侧为夏至日,下方位置为秋分日(根据左倾左冬,右倾右冬,即地轴向右侧倾斜,公转轨道位置的右侧为冬至日)。12月 5 日,位于秋分日与冬至日之间,与图中位置相近。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此时昼短夜长。(3)本题主要考查光照图的判断。12月 5 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读图可知,C 图中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而 A 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BD昼夜等长,故选C。(4)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郑州比广州冷的原因为此时为12月 5 日,为北半球冬季,从正午太阳高度来看,广州纬度较郑州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且昼长较郑州长,同时,郑州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蒙古-西伯利亚)近,受冬季风影响较广州大,所以气温较广州低。48.(1)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外部圈层。图中包括大气圈、生物圈及水圈等外部圈层。(2)本题主要考查地壳。读图可知,为硅铝层,为硅镁层,+为地壳。(3)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内部圈层。读图可知,图中是地壳与地幔的界面,为莫霍面。(4)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内部圈层。读图可知,位于莫霍面以下,为地幔,软流层为岩浆发源地,上地幔顶部与地壳合在一起成为岩石圈。49.41、(1)本题考查光照图的判读。图中北极点及其以北为极夜现象,南极点及其以南为极昼现象,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2)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赤道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3)本题考查地方时及昼长的计算。读图可知,图示DA线为白昼和黑夜的分界线,顺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到夜半球,为昏线,A 点位于赤道,且在昏线上,说明此时A点正值日落,地方时为18点,D 点所在经线位于A 点所在经线的西侧,经度差为60,时间差为4 小时,则 D 点的地方时为1 4 点(18点-4 小时);根据A 点的地方时为18点,可知昏线与C 点所在纬线的交点的地方时为19点,即 C 点所在纬线日落时间为19点,同一条纬线上日出、日落的地方时相同,昼长相等,白天的中间时刻为正午12点,12点到日落为半个昼长,故 C 点的昼长=2(19点-12点)=1 4 小时。(4)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图示日期为北半球的冬至日,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该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北(赤道)移动。42、(1)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及成因。读图可知,甲地全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乙地全年高温,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最高月降水量在 400卯”以下,为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丙全年高温,分为明显的旱雨两季,最多月降水量在600根?以上,为热带季风气候,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丁全年高温少雨,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高或者信风带的控制。综上可知,符合题意的为甲。(2)本题考查热带季风气候的判读、特征及分布。根据上题分析知,丙为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分为明显的旱雨两季,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5 0.本题考查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关知识,涉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本题要求学生熟悉掌握相关知识,并能灵活运用。(1)左图中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时间为12月 2 2 日。北半球冬至日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冬至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由图分析可知,东经4 5 度为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24时,由此推断12时所对应的经线为西经135度,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为(23 26 S,135 W),(2)根据左图中可知是12月 2 2 日的太阳光照图,右图中根据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方向推理是南半球东经4 5 度地方时是零时,晨昏线与南极圈相切。如下图:(3)由上一题可知,点所在的经线与0 经线对应经度为180度,东经45度为24时。根据45度 与 180度相差135度,因此两地相差九小时,由此推知180度所对应的地方时为9:0 0,。点位于赤道上赤道昼夜平分,日出时间为6:00(4)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赤道上昼夜等长,距离赤道越远,昼夜长短与12的差值越大。昼夜等长,位于赤道;出现极夜,位于北极圈及其以北;昼短夜长,而且的夜长大于,因此,位于北半球,且的纬度高于,由以上分析可知,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为,A 正确,BCD错误。故选A。51.(1)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分析判断。读图知,甲地在地球绕日公转的远日点附近,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图示甲图为极点俯视图,极点附近出现了极昼现象,可判断此图为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绕日公转,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作图如下(见最后):(2)本题考查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判断。由上题分析知,甲处图为地球北极点俯视图,甲位置时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所以地球公转至甲处时,阜阳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由甲处公转到乙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阜阳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昼渐短,夜渐长。(3)本题考查光照图的判读。地球公转到甲处时,D 点发生极昼现象,故 D 点的昼长约是24小时。(4)本题考查光照图中特殊时间。乙图相邻两条经线间相隔30个经度,地方时相隔2个小时。图示C 在昏线上(顺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为昏线),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0 0,所以此时D 点的地方时为16:0 0,根据日出时间=24:00-日落时间=24:00-16:00=8:0 0,所以此时C 点的日出时刻为8:00。(5)读图可知,A 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终日不变,为定值,恒等于23 2 6,说明该地为极昼现象,且一天之内太阳高度角不变,符合北极点的特点。D 纬线日出6 点,日落 18点,昼长为12小时,说明D 位于赤道,正午时的太阳高度为66 3 4,由此判断,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间为6 月 2 2 日。B 纬线上。时日出,24时日落,昼长为2 4 小时,刚好出现极昼,根据刚好出现极昼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相加等于90度可至该纬线为北极圈及北纬66 34;C 纬线正午时太阳高度为9 0 度,由此判断该纬线为北回归线,即 23 26 N。52.(1)本题考查东西半球范围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 W和 160 E,据此可知,C 位于西半球;C 位于西时区,A、B、D位于东时区,且 D在三者中的位置更偏东,所以D的地方时最早;D位于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向。(2)本题考查地球自转方向的应用。各国大多朝偏东方向发射卫星,主要是由于地球向东自转,借助惯性更易发射升空。(3)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伦敦位于中时区,北京位于东8区,区时相差8小时,且北京时间早,当北京时间为7月7日3:0 0时,伦敦时间为7月6日1 9:0 0。根据上述地方时计算的方法可得此时0时经线的度数为7 5 E,故此时7 5 E向东至1 8 0 的地方时属于7月7日。(4)本题考查航天发射场位置的共同特征及其原因。从图中可概括出四国发 射场均位于本国纬度较低的沿海地区这一特征。主要原因是纬度较低的地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较大,火箭在发射过程中可获得较大的初始速度,从而可节省燃料。沿海地带还便于火箭的运输,减少对居民安全的威胁。5 3.(1)本题考查晨昏线的判读。根据图中经度的变化可知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图1为南极点的俯视图,顺着地球自转方向,ME为黑夜变为白昼的分界线,为晨线。(2)本题考查光照图的判读及应用。读 图1可知,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即图2中的处,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直射点位于最南端,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安徽此时昼短夜长且昼最短夜最长。(3)本题考查地球公转速度的判断。读图,处为北半球的秋分日,处为北半球的冬至日,由到逐渐向近日点(1月初)靠近,地球公转的速度逐渐加快。(4)本题考查地方时的判断。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读图可知,ME为晨线,E点位于赤道上,故E点的地方时为6点。(5)本题考查地方时及昼长的计算。读图可知,A点所在经线位于E点所在经线的西侧,经度差为4 5 ,时间差为3小时,则A点的地方时为3点,A点位于晨线上,故A点日出的地方时为3点,日出到1 2点为半个昼长,则昼长为1 8小时,日落的地方时为2 1点;读图可知,4 5 W地方时为3点,北京的地方时即1 1 6 E的地方时,从4 5 W向东,经度差为1 6 1 ,时间差为1 0小时4 4分钟,故北京的时间为1 3:4 4。(6)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该日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故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 0 ,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5 4.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1)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如图所示)(2)读图可知,图中代表的平面名称是黄道面,夹角为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其度数为6 6 3 4。(3)读图,当直射点由A向B移动时,即由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北京的昼长变化情况是昼渐长,昆明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昆明地区正午的人影将逐渐变短。(4)当北极圈出现极昼时,即夏至日(6月2 2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位于近日点的时间为1月初,位于远日点的时间为7月初)。5 5.(1)本题考查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南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等判断地球的节气“二分二至日”。读图,地球公转到D点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时间在1 2月2 2日前后,此时为南半球的夏季。(2)本题考查北半球昼逐渐变长的时间段。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北半球白昼逐渐变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长增加,到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长变短,所以北半球昼逐渐变长的时间段是D到B或冬至日至第二年的夏至日。(3)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速度。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南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可知,图中A为春分,B为夏至,C为秋分,D为冬至。所以A为3月2 1日前后,B为6月2 2日前后,C为9月2 3日前后,D为1 2月2 2日前后。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速度较快,1月初为近日点,7月初为远日点。所 以D点较快,B点较慢。(4)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周期。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个恒星年,时间为3 6 5天6时9分1 0秒。(5)本题考查地方时的计算。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南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可知,图中A为春分,B为夏至,C为秋分,D为冬至。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当地6点日出,故北京天安门升旗时间为早晨6点的时间为图中的A和C。5 6.(1)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地壳厚度的变化趋势。根据图示信息和地壳等厚度线变化可知,图中所示地壳厚度的变化趋势是由东向西逐渐增厚。(2)本题考查地壳厚度的判读及其地形。根据等值线“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N地的地壳厚度为3 8 N 4 0。该地地壳厚度大,其地形可能是山地。(3)本题考查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根据图示经纬度可知,该河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所以该区域河流主要以季节性冰雪融水、夏季大气降水补给为主。(4)本题考查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影响图中河流地貌的外力作用主要有侵蚀、搬运、沉积。5 7.(1)本题主要考查晨昏线的判读。北半球夏至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及以北地区为极昼,如图。(2)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位置判读。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此时地方时1 2点所在经线为1 8 0 经线,所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为2 3 2 6 N,1 8 0。(3)本题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每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4)本题主要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5)本题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达最大值,南半球达最小值。(6)本题主要考查日期判断。全球日期分界线有两条,一个为地方时0点所在经线,一个为1 8 0。经线,此时1 8 0。经线为地方时1 2点,则0点所在经线为0 经线,从0 经线向东到1 8 0 经线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占全球一半。5 8.(1)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读图,直接根据图示的等值线分布判断其高低分布特征。图示区域年日照时数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2)本题考查酒泉、文昌建立航天发射中心的各自突出优势。酒泉位于甘肃省,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全年晴天多,大气能见度高,卫星发射机会多。文昌位于海南,纬度低,故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利于航天发射;而沿海,故海运便利,可运输大型的火箭和设备等;周围都是海域,利于发射安全。(4)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根据等值线“高于高值,低于低值”的特征分析,甲处年太阳辐射强,3600小时(甲3800小时,结合其地理位置判断位于柴达木盆地,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且位于内陆,降水少,多晴天,故日照时数长;而乙位于祁连山区东南段,处在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迎风坡,故降水多,多阴雨天气,故光照时间短,2400小时(乙 BC。(4)本题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读图可知,图中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昼,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所以此时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60.(1)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意义。读图,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昼,可以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期是6 月 2 2 日前后。地球公转轨道图中地球位于B 处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日,因此此时地球位于图乙中的B 处。(2)本题主要考查地方时与正午太阳高度。乙和甲在同一经线,二者地方时相同。丁和甲同在赤道上,二者正午太阳高度相同。(3)本题主要考查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读图,当地球公转到左侧位置B时为北半球夏至日(6 月 2 2 日前后),则右侧位置D 为北半球冬至日(12月 2 2 日前后),上、下方位置A 和 B 分别为北半球春分(3 月 2 1 日前后)和秋 分 日(9 月 2 3 日前后)。地球位于图二中A 位置时为北半球春分(3 月 2 1 日前后),南通市的昼夜长短状况为昼夜等长,太阳直射赤道,此日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为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61.(1)本题考查光照图的判读。据图可知,此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可判定此日为北半球冬至日,日期为12月 2 2 日前后;根据晨昏线的判定方法,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进入昼半球的为晨线,可判断CE线为晨线。(2)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运动规律。根据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可判断出A、B、C、D 四地中,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为DACB。(3)本题考查昼夜长短及日出时间的计算。读图知,图示相邻两条经线间相隔30。,昼半球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时(或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00),C 点在晨线上,此时地方时为10:0 0,所以C 地的日出时间为10:0 0,根据昼长=2(12-日出时间)=2(12-10)=4 小时,故 C 地昼长为4 小时;D 位于赤道上,赤道上任何时间都是6:0 0 日出,18:0 0 日落,昼长为12小时,可知D 点日出为当地时间6:00。(4)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判读。冬至日太阳直射纬度为23 26S,据图和上题知,0经线在6 时经线的右侧,经度差为30,地方时为8:0 0,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点,有 0 经线可推知12时经线的经度为60E,故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 标 为(2326S,60E)o6 2.本题考查光照图的判读以及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1)图示为北极俯视图,故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读图可知,此时北极圈内出现了极昼现象,说明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如果甲乙两图日期相同,可根据甲图的信息在乙图当中画出晨昏线、太阳光线以及夜半球。(2)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说明是北半球的夏至日(6月2 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读图可知,A所在的经线平分昼半球,是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根据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东经度增大,西经度减小,可判定A点的坐标为4 5 W。综上所述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2 3 2 6 N,4 5 W)。4 5 W(西三区)地方时为6月2 2日1 2时,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两地区时差为1 1小时,东加西减,故北京时间=6月2 2日1 2时+1 1=6月2 2日2 3时。(3)当甲图中A点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乙图中的晨昏线应在C D位置。(4)图乙中A点在昼半球的中间,因此是1 2点,因此A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是1 2点;由图可知A与B点相差1 3 5 ,相差9小时,根据地球自转方向B点在A点的东侧,利用东加西减,B点的地方时为2 1点,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知B点在昏线上,故昼长为(2 1-1 2)x 2=1 8时。6 3 .(1)本题考查太阳系中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由 于“生命可居住带”距太阳的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条件,出现生命。(2)本题考查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其他自身条件,除适宜的温度外,还有大气和液态水。由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使其有足够的引力吸引住大气,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由于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导致原始海洋的形成,有液态水。6 4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和光照图的判读。(1)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判断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为北回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