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15高三地理复习专题1 地球运动.pdf

    • 资源ID:93510662       资源大小:5.87M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5高三地理复习专题1 地球运动.pdf

    专题一地球运动【高考预测定位】地球运动部分是各地高考的必考内容,不管是大纲版的还是新课标的省区,年年考。从近年高考命题规律看,本部分内容侧重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时区和日界线的计算,晨昏圈,太阳高度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侧重读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日照图几乎是必考内容。本部分内容从考查的形式上,有两个规律:一是直接以日照图或结合区域地理知识来考查,二是联系实际,以社会热点问题或现实生活情景作为试题的素材,或提供隐性信息,以此为材料的试题似将大量出现在试卷中,综合考查考生对地球日照图、经纬网、太阳直射点、晨昏线、季节与时间计算等核心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核心知识精讲】1、把握地球运动的三个关系(1)太阳直射点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正午太阳高度是一日的最大太阳高度,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 0 0,由直射点向南、向北正午太阳高度逐渐降低,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 0 0减去该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2)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的关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为该半球的夏半年。在此期间,该半球各纬线,昼长大于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当太阳直射回归线时,该半球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而且极圈到极点出现极昼现象。(3)太阳直射点与时间的关系: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 2时,为直射点所在纬线昼长的中 间 点(昼长的平分点)。2、认准三条线(1)晨昏线考点高考定位地 球运 动的 地理 意义1 .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2.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3 .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4.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1 .(掌握)地球自转方向、速度和周期;2.(理解)昼夜更替及地方时产生的原因;3.(计算)联系实际进行区时换算;4.(了解)地转偏向力对地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影响;5.(掌握)地球公转方向、轨道、速度、周期;6.(理解)黄赤交角及地理意义;7.(绘图)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8.(掌握)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变化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9.(了解)四季形成原因;(五带形成原因)晨昏线就是太阳光照射地表所形成的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组成,假若把地球看作一个正球体,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的作用,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的面积相等,晨昏圈应为一个大圆,并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各点的太阳高度为0 0,二分日时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二至日时,晨昏圈与极圈相切;在太阳光照图上,晨线与昏线的一般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晨昏线是不断变化的,由于地球自转,在地球上某一位置观察,晨昏线在地球表面是自东向西移动;由于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存在着黄赤交角,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引起晨昏线在极圈和极点之间运动,从而引起各地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2)日界线:作为地球上做国际日期为界线,自西过日界线要(3)0时经加一天减一天昨天6月6日0时所在的经线 国际日期变更线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0经线“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叫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它是一条人向东过日界线要减一天,自东向西加 一 天(见 图)。线:0时(地方时)经线是一条自昨 天 一 -今天6月6日 6月7日然界线,它是随地球自转运动不断变化的,0时线的东边比西边日期早一天,日界线和0时经线可以重合,即1800经线的地方时为。时,此时全球为一个日期。3、掌握三种计算(1)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经度每差1 5 0,地方时就相差1小时,同,故计算某地的地方时,只要知道另一经线的地方时和它们之间的经度差,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就可以计算出来。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由于地球自转,从中时区(零时区)向东每增加1个时区,时间就增加1小时,向西每增加1个时区,时间就减少1个小时,在时区计算上,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较东的时区,区时早,较西的时区,区时晚;经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时,日期要变更;我国普遍通用的标准时是1200E的地方时,即东八区的区时,称为北京时间,中时区(0时区)的区时,即00经线的地方时称为国际标准时。地方时与区时的关系是:某时区的区时实际上就是该时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2)昼夜长短与日出和日落的计算: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为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昼弧和夜弧的长短,决定了昼长和夜长,弧 长150为1小时;某地日出时刻,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时刻,日落时刻为该点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时刻,如果知道该纬线的昼长,日出时刻=12一昼长+2,日落时刻=12+昼长+2。(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0减去该地的地理纬度与太阳直射点地理纬度的差,由此可见如果根据某一正午太阳高度求该地的地理纬度,一般是两个值,因为正午太阳高度是以直射点对称分布的。4、运用四个点(1)太阳直射点:太阳直射点是该地一年中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太阳光线永远与晨昏线垂直,确定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的方法一般有:根据日期(二分二至日);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图中N 2);根据晨昏线和赤道的夹角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图中N 3);根据晨昏线和纬线切点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图中B、C点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A的纬度互余);利用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计算。(2)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由于赤道上始终昼夜等长,晨线和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和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可以利用该点判断直射点的经度和求任何经线的时间。(3)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也就是晨昏线和极昼(极夜)区的切点,这些点位于极昼(夜)区的最低纬度,处于直射点所在经线或夜半球的中分线上,是晨线向昏线的转折点,直射点与极昼(夜)区的最低纬度相差9 0 0,根据晨昏线和极昼(夜)区的切点可以判断直射点的纬度;当切点位于昼半球中分线时,直射点和切点的经度相同,当切点位于夜半球中分线时,直射点与切点经度相差1800(4)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把所在纬线分为昼弧和夜弧,运用该点可以求出该纬线的昼长或夜长(只要求出昼弧或夜弧的长度,根据经度相差150时间相差1小时的规律计算出昼长或夜长),还可以推算出该纬线的日出和日落时间。5、光照图判读的技能(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地球的自转为酬针.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绳过极点(或与某条目:合),太阳直 射 点 是 指 是 春 秋 分 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整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d匕纬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唳为则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0 26。(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景昏线所包围的白昼舒分的中值绛I为12点,疑 与 指交点所在经纬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 轨 的 地 方 时 为18点,然后依据每隔对,时间相差1小时,每 隔1。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例相减,异例相加),再转换成时区差,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 的 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 在 缎 遁 上 昼(夜)系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孤历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T球,取 两 峥 度 之 和,再 用90-(当 峥 度 和太阳直射点所朝度之间的纬度间隔)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昼夜之分、昼夜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三者都是地球上所固有的自然现象,虽然都涉及到昼夜状况,但成因各不相同。昼夜之分是一个静止的概念,它不涉及地球的运动,而 是 由“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特性所决定的。昼夜更替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主要是由地球自转这一运动而产生的,因光源来自太阳,所以昼夜更替的周期就是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如果地球不自转,只要公转也会产生昼夜更替,只不过昼夜更替时间较长,为一年。昼夜长短变化是除赤道以外,其他纬度地区随地球公转而产生的周期性变化,形成原因是地球公转过程中黄赤交角的存在。(2)日出、日落时间计算和昼夜长短时间计算理论含义:过晨线为日出,过昏线为日落,从日出到正午再到日落为昼长时间。日出、日落与昼夜长短的关系示意图I-。点 出=半夜长上半夜长一计算方法:找到该点所在纬线与晨昏线相交点;与晨线交点所在经线时间为日出时间;与昏线交点所在经线时间为日落时间。昼长时间=日落时间一日出时间=(12 日出时间)X 2=(日落时间一 12)X 2=24一夜长时间=(昼弧所跨经度/360)X24。规律:同纬线日出、日落地方时相同,昼长时间相同;南北半球对应的纬线,如北纬(如40。N)的昼长等于南纬(如40 S)的夜长;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极点将近半年是极昼或极夜,极圈仅出现一天极昼或极夜,赤道全年昼夜等长,各 为12小时。(3)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的关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该半球为夏半年)。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另一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则越短。直射点的纬度越高,地球上各地昼夜相差越大,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越大。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昼现象,而南半球则昼最短,夜最长,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则相反。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太阳直射的纬线或地区白昼不一定最长。昼夜长短的变化,可借助下图进行直观形象的记忆。|昼 夜 等 长|北 半 球 各他 夜 长 达到 一 年 中最 人 值,极 夜 范1国也 达 破 大秋/日I昼 彼 等 长I7、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南北极点的太阳高度日变化南北极点位于地球自转轴上,其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因此,当其处于极昼时期时,全天24小时太阳高度都不变。运用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h=900 一|900一直射点纬度|,h=直射点纬度,可知:极点地区太阳高度角的大小恰好等于直射点纬度。在图甲中,反映的是某一极点地区在其极昼期中某日的太阳高度变化,当时太阳直射在hON或hOS,可以确定出南北极点太阳高度的大小范围为00,23026/.(2)极圈及其以内地区的太阳高度变化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在其夏半年的一段时间内,会出现极昼现象,即24小时内太阳高度都大于或等于零度。在图乙中,反映的是某地刚刚出现极昼,则该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的和为9 0 0,该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出现在极夜时,为0 0;最大值出现在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回归线上。图丙所示的地点也出现了极昼,根据其24小时内太阳高度始终大于0 0,所以该点位于极圈到极点之间,根据直射点纬度、该地的地理纬度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也可以得出该地的纬度。(3)赤道上的太阳高度变化赤道上各点在全年的任何一天,各地都是6点日出,18点日落,昼夜等长,图丁就反映赤道地区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运用公式:h=900 一直射点纬度,可知其正午太阳高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和为900,大小范围在66034/,900(4)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时,就是一天的正午时刻,此时该地的地方时为12时。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我们能够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时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向南方;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时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向北方。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楼距、楼高:为了更好地保持各层楼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以我国为例,见图甲,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L=hcotHo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之间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a+h=9 0 (如图乙)。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情况下,由于向阳坡正午太阳高度大,得到的光热多,背阳坡得到的太阳光热少,因此在相同高度,阳坡温度较高,阴坡温度较低,从而影响到自然带在阳坡和阴坡的分布高度。8.太阳运行轨迹图判读下图是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路线图,根据此图可得到如下信息:(1)全年正午太阳始终位于北方的天空,故该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为 6月 2 2 日太阳视运动路线,太阳东北升、西北落;为 3月 2 1 日或9 月 2 3 日太阳视运动路线,太阳正东升、正西落;为 1 2 月 2 2 日太阳视运动路线,太阳东南升、西南落;(3)设所在平面与地面的夹角为a,则该地的纬度为南纬(90 -a)。【2 0 1 3 年模拟题】下图中甲、丙在晨昏线上,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回答12题。1 .对图中此时甲、乙、丙、丁各地情况叙述正确的是()甲地白昼时间比乙地长 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可达90 乙、丁两地自转速度相同 各地日出的先后顺序是甲、乙、丙A.(D B.C.D.2 .此时,下列各地情况可信的是()烟台市(约 3 7.3 2 N,1 2 1.2 4 E)的中学生正在上学路上雅库茨克(约 6 2 N,1 3 0 E)已是白昼烟台市正处于小麦播种季节澳大利亚某地房屋朝北窗户阳光射入室内面积接近一年中最大值A.B.C.D.【答案】L B 2.C【解析】该 题 考 查 地 球 砌 的 意 义.1.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7月初)附近,刚 匕 半 球 昼 长 颓,即甲地白昼时间比乙地长,根据图中甲、丙在晨昏线上,可知甲、丙在晨线上,所以各地日出的先后顺序是甲、乙、丙,甲地在1胆归续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可能达9 0,乙、丁两地纬度值相同,即自转速度相同.2.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7月初)附近,甲、丙 在 彩L t,即160 E的地方时为6时,姻台 市(约37.32。N,121.24 E)的地方时为凌晨3点多,雅库 浜 克(约62 N,130 E)的地方时为4时,纬度高接近出现极昼的纬度,日出早,所以已是白昼,烟 台 市(的 国植冬小麦)正处于H至收获季节,澳大利亚 某 地(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接近T最,JM1,即房屋朝北窗户阳光射入室内面积接近年中最大值.下图为北半球,阴影部分表示该地日期与其它地区不同,线图8为北半球夏至时地球光照示意图,图中的圆圈1、2、3表示太阳高度等值线,其数值分别为金、3仇、60s;g点为太阳直射点,A3.对图示地点时间的正确判读有()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的地点昼越长太阳高度相同的地点,地方时相同C点地方时为0:00或24:00A、B两点同属于一个日期A.B.C.D.图8夏至时太阳光照图4.下图中数字代表太阳高度,虚线代表回归线或极圈,则与上图表达相同信息的是()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答案】3、C 4、D【解析】3、首先我们知道太阳直射的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而纬度越高的则远离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较小,故错。地方时的确定是与经线有关,而太阳高度是与纬线有关,故不正确。太阳直射的经线的地方时为12点,而C点刚好与此经线相差1 8 0,应为0点 或24点,正确。看图可知B位于晨线,应 是6点,而A位于B的东面,时间早于B,且时间晚于12点,故两者是同一天,也正确。4、对比甲乙两图,差异在60。太阳高度值是否经过F点,从图8可知,没有经过F点,甲正确。对比丙丁两图,差异在3 0。太阳高度线是否通过北极圈,从图8可知,北极圈内仍有部分太阳高度是2 0。,所以丁正确。下图为北半球,阴影部分表示该地日期与其它地区不同,线段AB表示晨昏线的一部分,此时晨昏线与赤道交角4 a为7 0。读图回答5-6题。5、图示时刻,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2 0 N,1 2 0 E)B、此时,世界时为正午1 2 时G 我国黄河站(7 8 5 5 N,1 1 5 6,E)夜色朦胧D、北京天安门正举行升旗仪式6、该日过后一个月内()A、由波斯湾开往日本的油轮将一直顺风顺水B、非洲南端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C、北极由极夜转为极昼D、南极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后缩小【答案】5.C 6.B【解析】5.此时晨昏线与赤道交角Z.a 为 7 0 ,可以推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值为2 0 ,阴影部分表示该地日期与其它地区不同,可以得到两侧经线为1 80 或时刻为。点,经过讨论可知,阴影部分西侧经线。点,右侧为1 80。,1 80 的地方时为4时,此时,世界时(0 的地方时)为 1 6 时,即可知B点所占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所以A B 为晨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 0 S,我国黄河站(7 8 5 5 N,1 1 5 6,E)夜色朦胧,北京时间为0时。6.该日过后一个月内,太阳还是直射在南半球(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北极一直是极夜,非洲南端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由波斯湾开往日本的油轮逆风逆水,南极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可能先增大后缩小,也可能一直缩小。N 下图中P Q 表示晨线,此时位于极圈上且和图中P点经度相同的某地,太阳高度为3 2 6,。据此回答7-8题。7.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A.2 0 N B.3 2 6 N C.2 3 2 6 N D.1 0 N8.这天可能是我国的()A.教 师 节 前 后 B.清 明 节 前 后 C.儿童节前后 D.国庆节前后【答案】7.A 8.0【解析】7.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知识点,属于难度较大的试题。根据题中的文字信息极圈上和图中P点经度相同的某地,此时太阳高度为3 2 6,。由此可以得出,该地区的地理纬度比极圈的纬度高,即 7 0 N。由于P Q 表示的是晨线,因此7 0 N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和恰好出现极昼现象的地理纬度互余,因此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为2 0 N。8.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知识点,属于难度较大的试题。太阳直射在2 0 N,根据太阳直射点每四天移 动 1 ,3 2 6 大 约 I 4 天左右,也就是离6月 2 2 日大约1 4 天左右,可能为6月 8 号或者7月6 号左右,符合题意的只有C。下图中,弧线ONP为某经线圈中的一段,其中N为北极点,阴影为晨昏圈平面,甲乙两点纬度值相同。据此回答9-10题。9.0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A.40 B.20 C.0 D.3010.此图所示季节A.南极大陆周围冰山漂浮B.长江中下游地区桃红柳绿C.北印度洋洋流顺时针流动 D.华北平原正在播种小麦【答案】90.A 101.C【解析】9 0.从图中可知北极点N太阳高度为20,即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0 N,而。点的纬度为70 N ,所以0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0;1 0.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0 N,可知此图所示季节为北半球夏季和南半球冬季,南极大陆处于冬季,冰山漂浮少,北印度洋洋流顺时针流动,长江中下游地区桃红柳绿是春季,华北平原播种小麦是在秋季。读图5,图中a表示纬线,E.F两点为晨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为EF的中点,回答1 17 3题。于 70 N图511.若E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则纬线a所处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A.北半球.1 0月 B.北半球.2月C.南半球.6月 D.南半球.1 0月12.若0点正南555千米处此时正好观测到北极星的高度为6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点必然位于E点的正西方向 B.纬线a位C.整个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D.此日该纬线圈的白昼达一年中最短13.当图5中E.0.F三点重合时,则该点一年内移动的范围是下中的()A.A线B.B线或D线 AC.C 线-D.B线或C线 B C D【答案】11、D 12、B 13、BN 9(r 66 34 23 26 0 23 26 66-34 90f s【解析】1 1、若 E的地方时为5时 3 0 分,则纬线a与晨线相交于E 点,且是5时 3 0 分日出,说明了应是夏季,而北半球的2月和1 0 月是冬季和秋季,南半球的6月为冬季,所以只有D是正确。1 2、从已知条件可得出:。点的正南方5 5 5 千米,也就是距离。点 5 处,因为一个纬度差是1 1 1千米,那么就是相差5 个纬度。观测北极星高度为6 5 ,说明观测点的地理纬度为6 5。观测点与0点相差5个纬度,若是同位于北半球那么0点为7 0 N,若同是位于南半球那么0点为6 0 S,故只有B答案正确。1 3、若 E、0、F三点重合,说明此点是晨昏线的相交点,也就是该点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所以该点一年移动的范围只能是极圈之内,故 B答案正确。读下图,4 5 纬线穿越图示地区,a为经线,某大陆L地的观测者于3月 2 1 日1 0 时(L地地方时)看到太阳从山顶M升起,此时北京时间为2点。据此完成1 4-1 5 题。800-等 高 线(m)山 峰(高 程m)1 4 .M位于1的()A.正东 B.东北1 5 .太阳从山顶M 升 起 时()A.L 地与北京处于同一天C.泰晤士河畔夕阳西下【答案】1 4、D 1 5、0C.西南 D.东南B.L 地麦苗返青D.安大略湖夜暮深沉【解析】1 4、题意可知L 看见太阳是从M 方向升起,可推出M 位于L的东面,又知a是经线,经线指示的是南北方向,可确定为东南方向。1 5、L 地方时为1 0 点而北京时间为2点,如果两者是同一天,那么L的时区=8+(1 0-2)=1 6,而实际上不存在第1 6 个时区,说明两者并不是同一天,故 A错。所以L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1 6 个小时,且要慢于北京时间,可得出L是位于西8区。可推出泰晤士河(0时区)的时间=1 0+(8-0)=1 8 点,即夕阳西下,C正确。安大略湖(西 5区)时间=1 0+(8-5)=1 3 点,并不是夜幕深沉,故 D 错。题意可知,L 地 1 0 点才看见日出,说明是冬季,故 B 错。巩固练习:2 0 1 1 年 2月 2 2 日,新西兰南岛的最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172.7 E,43.4 S)发生地震。此时,图1当地时间为夏令时12时 51分(注:夏令时=标准时+1小时)。结合 图 1 完 成 2 题。1.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是()A.7 时 51分 B.8时 51分C.9时 5 分 D.9时 20 分2.对新西兰地理事物的描述,不合理的是()A.渔业资源丰富 B.水力资源丰富C.降水季节变化大 D.地处板块交界,多火山地震【答案】1.A 2.C【解析】1.根据题干中的提示“当地时间为夏令时12时51分(注:夏令时=标准时+1小时)”,克赖斯特彻奇(172.7 E,属 于12区)发生地震时,当地的区时为11时51分,北京时间(东8区)与其相差4个时区,晚4小时,即北京时间为7时51分。2.根据纬度位置可知新西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量大且全年降水均匀、季节变化小。根据紫金山天文台的计算,北京时间12月2 2日7时40分,我国迎来2010年 的“冬至”读下图回答第3题。冬至日甲、乙、丙、丁四地昼长或夜长示意图3.2010年我国进入“冬至”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昼长等于乙地昼长 B,丙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最慢C.丁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太阳直射点位于23 26 N,175 W【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甲地昼长(2 4 7 8)=6小时,等于乙地昼长6小时,丙地昼长12小时,在赤道上,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快,丁地昼长24小时,出现极昼,在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在3 0 附近地区,太阳直射点位于23 26 S,175 W。图中EPF为球面的一段弧,P为该弧线的中点,读图回答4-5题。O【答案】4.C 5.B【解析】4.图中EPF为球面的一段弧,弧EP与FP分别是晨线和昏线的一段,则P点是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P点可能位置范围是位于极圈及其以内,所以P在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范围46 5 2,0 5.若0为极点,0 E与0F分别为两条日期分界线的一段,即存在两种可能,0E是180经线,0F时刻为。点,或者0F是180经线,0 E时刻为。点,分别可求出北京时间,结合选项只有18时符合。专题2大气【高考预测定位】本专题是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重点,在历年各地高考试题中均占有一定比重。从考查内容上看,侧重于考查对冷锋、暖锋、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判断和特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断、分布、特点和成因,以及特殊地区的气候类型及成因,不同气候类型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的多面性和重要性,气象灾害对人类带来的影响和预防措施;从考查形式上看,主要是运用背景材料,或运用气候资料,气候分布图,或某地经纬网图等形式,考查考生的判断、分析能力,多以选择题或综合题的形式考查。命题的重点主要是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高考复习中注意以下几点:1.气压、气温等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2.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的影响。3.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及季风环流的形成。4.多运用图表,分析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5.运用图表,对比分析低压(气旋)、高 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6.结合热点区域,利用图表重点考查天气系统和气候特征及其成因。考点细化高考命题预测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2.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1.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区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形成机制。2.明确大气的气温日变化、年变化及水平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与特点。3.知道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学会绘制简单的示意图并能说明海陆风、山谷风和城市风的形成。4.知道风形成的直接原因,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的影响,会在等压面图上判断某地风向。气压带风带1.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2.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知道大气环流的概念和作用。2.能够绘制示意图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3.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4.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掌握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5.结合案例分析不同的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类型和特点的影响常见的天气系统运用简易示意图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1.学会从气温、气压、湿度等方面概括天气特征。2.绘制简单的示意图,分析不同类型锋面的天气特征。3.结合示意图分析气旋、反气旋的特征及其相应天气状况。4.用案例说明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原因及危害。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断1.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和判断1.从不同的时间尺度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周期性和波动性2.运用相关资料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3.正确看待全球变暖的原因。4.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入手,分析气候的特点及分布规律,根据气候特点了解气候判读的方法5.运用所学知识对比分析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形成原因及其变化规律。【核 心 知 识 精 讲】全球性大气运动规律(1)赤道地区由于受热多空气上升,极地地区由于冷却空气下沉,可以知道低纬和高纬环流是热力原因形成的环流,中纬环流是动力因素形成的动力环流,所以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为动力原因形成的。(2)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引起太阳直射点随季节而北半球气压带、风带与三圈环流小意图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随太阳直射点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3)海陆分布使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变得复杂化。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为块状,形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北半球1月份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冷高压(如亚欧大陆的亚洲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和冰岛低压。7月份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热低压(如亚欧大陆的亚洲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和亚速尔高压。(4)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为显著,导致冬夏间海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上图就是不同季节海洋和陆地之间的季风环流的示意图(虚线箭头表示高空的大气运动方向)。南亚季风的成因除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外,还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即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而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形成西南季风。冬夏季风势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二、常见天气系统1、锋面系统影响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对世界和我国降水量的变化及旱涝灾害的发生有着深刻的影响。复习关键是把握锋面活动的特征。锋面系统冷 锋暖 锋准静止锋概 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移动的锋向移动的锋面来回摆动的锋气团势力冷气团强,暖气团弱暖气团强,冷气团弱势均力敌主移动方向冷气团的移动方向暖气团的移动方向来回摆动要锋前锋后暖气团在前,冷气团在后冷气团在前,暖气团在后区锋面力度较大较小小别雨区位置锋前锋后均有,锋后为主锋前延伸到锋后很大范围雨区范围小中大2、气压系统示锋图暖v/v7简图冷 锋”q暖 锋、工 准 静 止 锋天气图气团涯?真W/W S x x x x x x/Z/7/Z雨区!L要在锋后11R暖锋前部到很围伸后范延锋大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过境时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连续性云雨暖气团平衡抬升或爬升,形成持续性降水过境后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晴朗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单 一 气 团 控 制,天气晴朗天气实例我国大多数降水天气,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寒潮在我国出现得较少,大多伴随着气旋出现。春秋季一般出现在江淮流域和东北地区,夏季多出现在黄河流域。华 南“清明时节雨纷纷”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贵阳冬半年“天无三日晴”气 旋(低气压)反 气 旋(高气压)气压分布气压中心低,四周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水平气流与风向气流形式(北半球)V风 向-气压梯度力 一风向一-气压梯度)向北半球逆时针辐合:东部:偏南风;西部:偏北风顺时针辐散:东部:偏北风;西部:偏南风南半球顺时针辐合:东部:偏北风;西部:偏南风逆时针辐散东部:偏南风;西部:偏北风垂直气流与天气气流运动上升下沉天气状况多阴雨天气晴朗干燥天气实例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3、锋面气旋和近地面天气系统图的识读锋与气旋活动联系在一起,就形成锋面气旋,它主要分布(活动)在中高纬地区。在近地面天气系统中,与我国关系密切的就是锋面气旋系统,它的识读方法如下:1.无论是气旋还是反气旋,都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力的共同作用下,风从高气压区斜穿等压线吹向低气压区。2.锋面只形成于气旋中,因为气旋的水平气流是向中心辐合,在槽线(低气压等压线向外弯曲最大处的连线)两侧冷暖气流易相遇形成锋面。而反气旋的气流呈辐散状,在脊线(高气压等压线向外弯曲最大处地方的连线)两侧气流不可能相遇,故不能形成锋面。3.锋面气旋前方、后方的确定是看气流的前进方向,气流的前进方向为前方,反之为后方.4.锋面气旋中冷锋和暖锋的判定:以J溷 为 例,首先确定冷嗟气团,在T低压系统中,两个锋面将低压区分为两部分,其中北半部分纬度较高,为冷气团控制,南半部分纬度较低,为暧气团控制.然后再腿气旋中气流呈逆时针向中心辐合,推理出锋面B、D是冷 气 团 领 向 暖 气 团 例 ,故为冷锋;锋 面A、E是 暖 锅 主 动向冷匈 移 动,故 海 锋.5.锋面气旋中雨区的确定:冷锋降雨发生在锋后,雨区比较狭窄;暖锋降雨发生在锋前,雨区比较大.三、掌握四个地理技能1、理解大气热力状况的两个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削弱形式削弱特点大气成分易被削弱的辐射常见的自然现象吸收作用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对可见光吸收很少臭氧、水汽和二氧化碳紫外线辐射、红外线辐射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大量C 02等气体,使气温增加反射作用无选择性,反射光呈白色;云层越厚,反射越强云层、水汽、较大的尘埃各种波长的辐射都可能被反射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发生散射时具有选择性,向四面八方散射空气分子、微小尘埃可见光中的蓝、紫色光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日出天已明亮,日落天不黑(2)大气的温室效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2、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由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山脉分布、山脉走向和迎风坡背风坡等的不同,都会对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产生影响,甚至会破坏气候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因此地形是一个非地带性因素,不同的地形对气候有不同的影响,(1)山地由于海拔高度的影造成气温沿等高线分布变化,在等画圈中形成了周围气温高、中心气温低的等温线分布特点;盆地因地势中低周高,形成了周围气温低、中心气温高的分布特点:高大的山地,由于海拔高度的哥响,引起水分和热量的垂直分布,从而造成气候的垂直变化.(2)山地的顿坡降水多,而背风坡降水少,则形成雨影区.(3)山脉的分布勒明气候的分布规廊范围.如南、北美洲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使得两海岸气候呈南 僦长延伸而逐步更替的变化特点.(4)三国II赤道地区东网的犯碣 膜 形 成了热带草原气候,主要是地势高造成的.(5)马达加斯加岛东瞽、中美洲东海岸、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这四个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都不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鼻而是由于四地都处于信冈的迎风坡,加上暖福 蹿 沿 岸的哥哨所造成的.3、理解大气温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对流层大气气温的垂直变化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这是因为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地面。气温的水平分布有以下几个特点:气温都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南半球等温线要比北半球平直;在大陆与海洋之间,冬季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度凸出,海洋向高纬度凸出,夏季相反,这是由于海陆热容量的差异所致;在大陆和海洋的内部,由于大气运动、洋流、地形等下垫面状况的不同,气温的分布也有明显的差异,在海洋上,如果有暖流经过,气温比周围偏高;在陆地内部,由于地形的不同,气温的分布状况也不同,山地比周围平原地区气温低,盆 地(谷地)比周围地区气温高;迎风坡与背风坡气温也有差异。4、降水的类型与降水的世界分布(1)降水的主要类型降水类型空气上升原因降水特征主要分布地区对流雨湿热空气强烈受热上升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有风暴、雷电赤道附近地区,夏季的中纬度大陆地区地形雨暖湿空气前进受地形阻挡上升降水强度较大,雨时较长山地迎风坡锋面雨冷暖气流相遇,暖湿空气被抬升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小中纬度地区台风雨暖湿空气围绕台风中心旋转上升强度大,多暴雨,伴有狂风、雷电低纬度大陆东部(2)降水的世界分布四、气候的形成、分布与特点(1)气候的形成因素降水分布所在的气压带或风带位置大气运动状况降水特点赤道多雨带赤道低气压带全年以上升气流为主全球降水量最多的地区,降水量一般在2000 m m左右,这里气温高,海洋面积辽阔,蒸发旺盛,空气中含有大量水汽,全年以上升气流为主,多对流雨o副热带少雨带副热带高压带以下沉气流为主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年降水量一般不超过500这里气温高,蒸发能力很强,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多为干旱、半干旱地区,世界上的沙漠主要分布在这里,但这里并非到处都少雨,有些地方(主要是大陆东岸)因受到夏季风或台风等影响,降水也较丰富。温带多雨带西风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年降水量在500 1000皿1,这里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多锋面雨和气旋雨,大陆东岸还受到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极地少雨带极地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在极地高气压带的控制下,全年盛行下沉气流,年降水量不超过300毫米,是全世界降水量最少的地带。但是由于低温,蒸发量少于降水量,这里仍属于湿润地区。太阳辐射:决定该地区所处的热量状况,而热量状况又决定着发生在地面和大气的其他现象和过程,是形成气候

    注意事项

    本文(2015高三地理复习专题1 地球运动.pdf)为本站会员(无***)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