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docx
-
资源ID:93511463
资源大小:37.50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泉港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docx
泉港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全民健身是增强人民体质、增进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是满 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保障,是建设体育强国目标的 重要基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促进我区全民 健身事业的蓬勃发展,助力泉港“五区战略”和“三城建设”实 施, 提升城市品质,建设健康泉港和体育强区,推动泉港区体育 事 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 2025年)的通知(国发(2021 ) 11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国办发(2020) 36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 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2133号) 和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 2025年)的通知(泉政文2021) 63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 实施计划。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 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 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新发展 理念,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以满足人民(二)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工程夯实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建立部门联动、分工合作、责 任明确、齐抓共管的创建协调机制。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和省体育 局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县方案和评选指标,积极创建全民运 动健身模范区。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山腰街道办事处,区文体旅游局、人社局(三)体育智慧服务工程以建设“数字泉港”为契机,运用互联网、云计算、5G、大 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体育信息、数据资源开发和利用,打 造以健身电子地图、赛事活动、体育社会组织、健身指导等事项 为核心的综合信息化体育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体育信息资源的共 享,推进办公协同化、管理信息化,提升体育管理水平和服务能 力。加强体育场馆在人脸识别、场地使用、客流监测、安全预警 等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推进大中型公共体育场馆数字化升级改造。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山腰街道办事处,区文体旅游局 局、工信局(数字办)(四)体卫融合社区试点工程推动健康关口前移,探索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 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以社区为基本环境,探 索体卫融合新模式,开展体卫融合社区试点,推动至少1个试点 社区建设。探索组建体卫交叉专家团队,推进“体育机构+社区机 构+医疗机构”建设,为社区慢性疾病、脊柱健康、肥胖症、肿瘤 患者和老年人群开展慢性疾病运动疗法和非医疗手段干预。在重 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推广治未病干预方案、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和健身养生保健方法,探索开展“运动健康促进联合行动”,指导 和鼓励社区进行运动健康咨询。支持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开设体 卫融合门诊。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山腰街道办事处,区文体旅游局、 卫健局(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协 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要将全民健身事 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重点工作纳入政府年度民生实事项 目加以推进和考核。充分发挥全民健身活动领导小组的作用,建 立部门联动、分工合作、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的协调机制,各成 员单位应当认真履行职责和保障责任,确保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贯 彻落实,助力健康泉港和体育强区建设。2025年,区全民健身活 动领导小组将对各成员单位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山腰街道办事处,区全民健身活 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二)加大政策支持健全全民健身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关 键领域、薄弱环节、重点区域的支持力度,并确保体育彩票公益 金重点用于全民健身事业,将发展青少年体育和学校体育场馆对 社会开放所需经费纳入预算保障。落实体育发展财税、金融、土 地等方面政策,将公共体育设施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土 地利用计划,盘活城市空闲土地、用好公益性建设用地、鼓励租 赁供地、倡导复合用地。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山腰街道办事处,区财政局、发 改局、教育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文体旅游局(三)强化人才支撑加强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人才队伍的互联互通, 积极引导退役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以及 其他领域人才为全民健身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注重体育人才智库、 创新团队建设,支持单项体育协会开展裁判员培训,扩大体育专 业人才队伍。推动通过直接引进、公开招聘、挂职等办法,畅通 体育管理部门、体育社会组织、企业等各方面人才流动渠道,保 障全民健身工作有充足的专(兼)职人员。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山腰街道办事处,区文体旅游局、 人社局、教育局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开放运行的日常监管、维护修缮和急救设 备配置,确保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服务达到防疫、应急、疏散、产 品质量、消防安全标准。加强赛事活动安全监管,进一步健全机 制,按照“谁审批(备案)、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谁承办、 谁负责”的要求,强化责任意识、风险意识,以对人民生 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压实压紧安全监管责任。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山腰街道办事处,区文体旅游局、公安局、应急局、卫健局、市场监管局附件:1.“十四五”期间泉港区全民健身工作主要任务清单2 .泉港区体育惠民生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提升工 程目标任务表3 .各镇(街道)建设任务分解表附件1十四五”期间泉港区全民健身工作主要任务清单主要 任务实施项目建设内容责任单位序号项目名称全民健 身场地 设施补 短板提 品质1“ 一场两馆”规划建设泉港区“一场两馆”,做好项目前期的规划和筹备工作。区发改局、住建局、财政局、 自然资源局、文体旅游局2全民健身中心新建或改扩建能够开展至少包含4类(含4类)以上体育运动项目, 且不设固定看台的全民健身中心(小型体育综合体)。各镇(街道),区发改局、 住建局、财政局、自然资源 局、文体旅游局3智慧体育公园推动新建或改扩建智慧体育公园,公园项目覆盖老年人、中青年、少 儿等全人群健身活动需要。到2025年新建1座以上。各镇(街道),区城管局、 财政局、自然资源局、文体 旅游局4口袋健身公园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利用“金角银边”及现有各类可用土地空 间资源建设体育场地设施。到2023年新建口袋健身公园40个以上。各镇(街道),区文体旅游 局、城管局、文旅公司5老年人体育 健身设施新建村级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设置健身、棋牌、乒乓球、台球、书 报阅览及办公等功能用室,配套室外门球场、气排球场及其他老年人健身 项目场地。到2025年新建4座以上活动中心,配套室外场地12个以上。各镇(街道),区文体旅游 局,区老体协6健身步道依托我区山水路线、各类公园、住宅小区等现有资源,规划新建各种 健身步道、自行车步道、轮滑(滑板)步道。到2025年新增健身步道20 公里。各镇(街道),区自然资源 局、文体旅游局主要任务实施项目建设内容责任单位序号项目名称全民健 身场地 设施补 短板提 品质7游泳健身场地建设各种类型的游泳健身场地,包括标准泳池、非标准泳池、拆装式 游泳池、戏水池等。到2025年新增游泳健身场地3座。各镇(街道),区文体旅游 局、住建局、财政局8足球场地建设标准和非标准足球场地,包含校园足球场地和社会足球场地。到 2025年新增足球场地3块,全区每万人足球场地达到0. 9块。各镇(街道),区发改局、 文体旅游局、教育局9全民健身驿站全民健身驿站每座占地面积50平米左右,集中配备腿部舒缓训练器、 健身车、椭圆漫步机、拉伸架、棋盘桌等健身设施,可实现太阳能供储电 及能源转换控制、智能光控、蓝牙音乐播放、USB手机充电,健身显示次 数及心率等功能,部分设备具有系统后端,可统计分析用户运动数据。到 2025年力争新建3座。各镇(街道),区文体旅游 局、自然资源局10多功能运动场多功能运动场每座建设面积700多平方米,配备整体拼装式包塑围网, 具有篮球、五人足球、气排球、羽毛球、广场舞等活动功能,并在运动场 周边配备一定数量的全民健身器材。到2025年力争新建2座。各镇(街道),区文体旅游 局、自然资源局丰富全 民健身 赛事活 动11全民健身 运动会以全民健身运动会为平台,积极开展球类、棋类、徒步、健步走、登 山、游泳、跆拳道、骑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赛事活动,推动举办武术、太 极拳、健身气功、广场舞、龙舟赛等民俗民间传统体育赛事活动各镇(街道),区全民健身 活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12创新赛事举办 机制鼓励举办覆盖全人群的线上赛事活动,开拓新时代全民健身线上线下 互动新模式。探索多元主体办赛机制,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 社会组织等自主设计、创建、发起线上线下赛事活动。主要任务实施项目建设内容责任单位序号项目名称丰富全 民健身 赛事活 动13推动不同人群 健身活动开展全面推动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少数民族、妇女儿童等人群体育 活动常态化开展。满足“一老一幼”健康需求,推进“老年人体育强区” 创建工作,普及推广适老健身休闲项目,丰富老年人健身服务;建立和完 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活动机制,完善学校体育教学模 式,开足开齐体育课,建立健全学校课后服务体育活动机制,保障学生体 育活动时间,学习掌握2项体育运动技能。推进青少年体育“健康包”工 程,开展针对青少年近视、肥胖、脊柱侧弯等问题的体育干预。14举办泉港区第 三届运动会开展泉港区第三届运动会。设置行业组和镇(街道)组,其中:镇(街 道)少儿组竞赛包括田径、举重、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跆拳道 游泳、围棋、中国象棋等项目;行业组竞赛包括田径、篮球、乒乓球、羽 毛球、中国象棋、围棋、太极拳(规定套路)、健身气功、门球、足球、 游泳等项目。激发体 育社会 组织活 力15完善全民健身 组织网络体系实现区、镇两级体育组织全覆盖,并逐步向村(社区)延伸。支持青 少年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俱乐部、职工体育俱乐部、健身团队等基层体 育健身组织的发展,继续推动城市街道、社区、小区和乡镇、村落全民健 身站点建设。各镇(街道),区文体旅游 局、民政局、教育局15加大政府购买 服务力度加大政府购买体育社会组织服务的力度,重点培育一批知名度高、示 范效应明显的体育社会组织,引导和提升体育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公共体育 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支持体育社会组织为学校体育活动提供指导,普及体 育运动技能,开展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16开展民间体育 交流支持体育社会组织开展体育文化、体育赛事、人才培养等交流合作。主要任务实施项目建设内容责任单位序号项目名称提升科 学健身 指导水 平17加强社会体育 指导员协会建 设建立区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探索与高校合作,设立社会体育指导 员培训基地,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专项技能和业务知识培训,提升科学 健身指导服务水平。各镇(街道),区委文明办, 区卫健局、文体旅游局、民 政局、教育局18开展社会体育 指导员交流展示组织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深入社区、企业、学校等开展线上线下健身 指导,服务基层人民群众健身需求,将全民健身指导志愿服务融入新时代 文明实践体系建设。19开展监测活动健全区级国民体质监测站点,推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和 国民体质监测常态化开展。高质量 发展体 育产业20积极引导资本 与优质项目 对接聚焦体育产业优势,取长补短,融入更多体育元素,加快体育运营、 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体育旅游、体育培训、体育中介等体育服务业发展, 引导资本与优质项目有效对接。各镇(街道),区发改局、 工信局、文体旅游局、科技 局21建立示范单位 (项目)建立省、市两级体育产业示范项目、示范单位后备名录库,支持申报 国家级、省级体育产业示范项目、示范单位。22建立健全足球 发展体系持续发挥区足球协会作用,建立健全校园、专业、职业、社会“四位 一体”的足球发展体系。23促进文体旅融 合发展充分发挥“体育+旅游”效应,开发户外体育旅游、民俗体育旅游、体 育康养旅游、滨海体育旅游等系列项目。主要 任务实施项目建设内容责任单位序号项目名称全民健 身融合 发展24深化体教融合加强学校体育赛事和青少年体育赛事的衔接与整合,建立健全学校足 球赛事机制。将体校义务教育适龄学生的文化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鼓 励符合条件的学校申报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支持优秀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 立高水平运动队,创新区队校管模式。鼓励学校与体校、社会体育俱乐部 合作,促进体育教学与竞赛体系深度融合。各镇(街道),区教育局、卫健局、文体旅游局、人社 局25推动体卫融合建立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推进体卫融合服务向基层延伸,支持社区 医疗卫生机构设立科学健身门诊,加强对不同职业人群、不同年龄段人群 运动促进健康、运动伤病预防、体质健康干预和指导。推进体卫融合社区 试点,探索体卫融合发展新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建设运营运动康复中心、 运动康养基地等体卫康融合实体机构。26加快文体旅融 合发挥泉港区山海地域优势,推动山地户外营地、汽车自驾运动营地、 露营地等运动项目设施与旅游深度融合。依托惠屿、前黄、黄田、樟脚、 土坑、东张、秀溪等一批文体旅游融合试点村,促进赛事体验与文化体验 和旅游等深度融合,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和赛事。创建全 民运动 健身模 范区27创建全民运动 健身模范市、模范区夯实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建立部门联动、分工合作、责任明确、 齐抓共管的创建协调机制。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和省体育局创建全民运动健 身模范市县方案和评选指标,积极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各镇(街道),区文体旅游 局、人社局主要 任务实施项目建设内容责任单位序号项目名称体育智及服务28建设智慧体育 服务平台以建设“数字泉港”为契机,运用互联网、云计算、5G、大数据等现 代信息技术,推进体育信息、数据资源开发和利用,打造以健身电子地图、 赛事活动、体育社会组织、健身指导等事项为核心的综合信息化体育公共 服务平台,实现体育信息资源的共享,推进办公协同化、管理信息化,提 升体育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各镇(街道),区文体旅游 局、工信局(数字办)29大中型公共体 育场馆数字化 升级改造加强体育场馆在人脸识别、场地使用、客流监测、安全预警等领域的 信息技术应用,推进大中型公共体育场馆数字化升级改造。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创建 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为抓手,全方位推进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 为泉港坚持“五区战略”实施“三城建设”,创建“全省石化科技服务 创新示范“、海丝核心区开放先行示范”、“国家产城 融合发展示范”添砖加瓦。(二泼展目标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参 与体育健身更加便利,健身热情和意识进一步提高。进一步提升 城市品质,推进全民健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市民 体质健康水平稳步提升,健身设施举步可就,健身组织充满活力, 赛事活动丰富多元,健身指导普及有效,融合发展成效凸显。经 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2%以上,城乡居民国民体质监测 合格率达到92%以上,实现行政村(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和城市 米,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3名以上。社区“15分钟健身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二、主要任务(一)增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规划建设泉港区“一场两馆”、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等 体育场馆设施。实施体育惠民生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补短板提 升工程,支持各类商业办公设施、工业厂房、仓库等城市空间和 场地设施,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建设体育综合体。梳理 利用城市和乡村空闲地、山体水域、公园绿地、山线水线绿道,附件2泉港区体育惠民生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提升工程目标任务表序号建设项目体育场分年度建设目标2020年 底数量(个/公里)2025年底 新增数量 (个/公里)2021 年 (个/公里2022年 (个/公里)2023年(个/公里)2024年(个/公里)2025年 (个/公里)1公共体育场01000012公共体育馆01000013公共游泳馆01000014健身步道49. 5320066445游泳健身场所63011106足球场地343011107智慧体育公园1000018口袋健身公园40101310439多功能运动场2022000010全民健身驿站533000011老年人体育 活动中心421100备注1 .游泳场地类型:(1)标准泳池。50米X25米标准长池或25米义15米标准短池。(2)非标准泳池。池面和水深大于或等于标准池规格, 分深水区和浅水区,采用浮标或水中拦网。(3)拆装式游泳池。25米X 15米、水深1.2米,配备遮阳蓬、更衣间、淋浴间、卫生间、工作 间等附属设备。(4)戏水池。儿童池、水滑梯等类型的戏水池,平面形状尺寸不限,水深1米左右。2 .足球建设类型:(1)11人制标准足球场。场地比赛区不小于90米X45米,周围区域范围应满足安全缓冲和竞赛工作的需要。(2)非标 准足球场。7人制(8人制)足球场,场地比赛区(划线区)不小于45米X45米,可将标准足球场划分为2个7人制足球场,也可独 立设置,比赛场地外须设置缓冲区。5人制足球场,场地比赛区(划线区)不小于25米X 15米。在比赛场地外应设置缓冲区。附件3各镇(街道)建设任务分解表序号镇(街道)智慧体育 公园(个)游泳健身 场所(个)足球场地 (个)健身步道 (公里)口袋健身 公园(个)多功能运 动场(个)全民健身 驿站(个)老年人体育活 动中心(座)1后龙镇011260012峰尾镇110540103山腰街道011261014南埔镇000260105界山镇000261006前黄镇000560117涂岭镇00126001合计1332040234闲置厂房、仓库、办公楼建筑等空间及设施资源,优化布局健身 步道、骑行道及各类球场、多功能运动场、健身器材等全民健身 场地设施,提升民生福祉水平。加强老年人健身场地设施建设, 进一步完善公共体育设施无障碍化建设改造,提高适老化程度。 各级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落实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 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配建健身设施,并 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审批、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同步投入使用,不得挪用或侵占。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结合新建 小区实际和应急避难(险)需求配建健身场馆等设施。支持社会 力量参与建设室外健身设施。提升城市新区建设品质,力争规划 建设1个体育公园或全民健身中心;结合老旧小区和老旧街(片、 社)区改造行动,鼓励和支持增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加强公共体育场馆开放管理的督导,落实免费低收费开放政 策。完善公共体育场馆硬件设施,做好应急避难(险)功能转换 预案。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运营和维护管理,完善“建管并重” 的长效机制。支持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拓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 体育设施服务运营管理。鼓励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实施 硬件设施改造建设,逐步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安全有序开放。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山腰街道办事处,山腰盐场,区 发改局、文体旅游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城管局、教育局、 财政局、卫健局、农水局、应急局以全民健身运动会为平台,积极开展球类、棋类、徒步、健 步走、登山、游泳、跆拳道、骑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赛事活动, 推动举办武术、太极拳、健身气功、广场舞、龙舟赛等民俗民间 传统体育赛事活动,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品牌赛事活动,形 成“一镇一品、一镇多品”的群体赛事格局,构建多人群参与、多 项目覆盖、多层级联动的常态化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推 动 打造区级全民健身示范项目、示范单位,注重“互联网+体育”应 用,打破传统线下比赛的时间和地域限制,鼓励举办覆盖全人 群的线上赛事活动,开拓新时代全民健身线上线下互动新模式。 探索多元主体办赛机制,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社 会组织等自主设计、创建、发起线上线下赛事活动。全面推动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少数民族、妇女儿童等 人群体育活动常态化开展。满足“一老一幼”健康需求,推进“老年 人体育强区,创建工作,组织新一轮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创建,普 及推广适老健身休闲项目,丰富老年人健身服务;建立和完善学 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活动机制,完善学校体育 教学模式,开足开齐体育课,建立健全学校课后服务体育活动机 制,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学习掌 握2项体育运动技能。推进青少年体育“健康包”工程,开展针对 青少年近视、肥胖、脊柱侧弯等问题的体育干预。提倡推行工 间健身操,举办社区运动会等群众性赛事活动。推动残疾人康复 体育和健身体育开展,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活动,办好老年人、 残疾人、少数民族等运动会。挖掘并推广施厝扁担拳、仙境锤、 外厝耙术等民间武术。培育具有沿海局部影响力品牌赛事1-2项、 自主品牌赛事5项以上。加强公共体育场馆利用,突出大中小型 公共体育场馆的公益性功能,积极承办和开展各种体育赛事和群 众性体育活动。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山腰街道办事处,区全民健身活 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三)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完善遍布城乡、发展有序、门类齐全、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 组织网络体系,健全“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人群体育协会、 体育俱乐部”的组织架构。发挥体育总会在全民健身中的枢纽作 用,实现区、镇两级体育组织全覆盖,并逐步向村(社区)延伸。 支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俱乐部、职工体育俱乐部、健 身团队等基层体育健身组织的发展,继续推动城市街道、社区、 小区和乡镇、村落全民健身站点建设。加大政府购买体育社会组织服务的力度,引导和提升体育社 会组织承接政府公共体育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以区级体育协会为 重点,按照分类指导、分步推进的原则,推动体育社会组织参与 等级评估,重点培育一批知名度高、示范效应明显的体育社会组 织。支持体育社会组织为学校体育活动提供指导,普及体育运动 技能。通过向体育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竞技体育后备 人才培养,为缺少体育师资的中小学提供体育教学和教练服务。 支持体育社会组织开展体育文化、体育赛事、人才培养等交流合作。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山腰街道办事处,区文体旅游局、 民政局、教育局(四)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水平建立区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发挥其在服务全民健身国家 战略、推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打造特色品牌赛事活动等方面的 积极作用。探索与高校合作,设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加 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运动损伤预防、运动康复、运动营养、运动 心理等专项技能和业务知识培训,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 依托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 管理,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交流展示活动,支持优秀社会体育指 导员开展线上健身指导,积极探索体育特派员进乡村(社区)活 动。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推进将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全民健 身站点等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建设。健全区级国民体质监测站点,探索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方式 支持医疗机构、高等院校、社会力量设立国民体质监测站点和健 身服务站点,推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和国民体质监 测常态化开展。普及疫情常态化下线上科学健身方法,提高城乡 居民科学健身素养。充分发挥体育、医疗领域专家的权威效应以 及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健身达人的引领效应,普及科学健身知 识,加强科学健身指导。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山腰街道办事处,区委文明办, 区卫健局、文体旅游局、民政局、教育局(五)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企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国内、省内品牌形象 塑造,推动传统产业集群兼容创新发展升级。聚焦体育产业优势, 取长补短,融入更多体育元素,加快体育运营、竞赛表演、健身 休闲、体育旅游、体育培训、体育中介等体育服务业发展,引导 资本与优质项目有效对接。建立省、市两级体育产业示范项目、 示范单位后备名录库,支持申报国家级、省级体育产业示范项目、 示范单位。充分发挥“体育+旅游”效应,开发户外体育旅游、民俗体育 旅游、体育康养旅游、滨海体育旅游等系列项目。推进青少年体 育服务体系的规范和完善,支持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建设。持续发挥区足球协会作用,建立健全校园、专业、职业、 社会“四位一体”的足球发展体系。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山腰街道办事处,区发改局、工 信局、文体旅游局、科技局(六)推动全民健身融合发展深化体教融合。加强学校体育赛事和青少年体育赛事的衔接 与整合,建立健全学校足球赛事机制。推进学校设立教练员岗位, 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担(兼)任体育教师的入职通道。 将体校义务教育适龄学生的文化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教 育教学管理。鼓励符合条件的学校申报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支持 优秀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立高水平运动队,创新区队校管模式。 鼓励学校与体校、社会体育俱乐部合作,促进体育教学与竞赛体 系深度融合。推动体卫融合。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 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推进体卫融合服务向基层延伸, 支持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设立科学健身门诊,加强对不同职业人群、 不同年龄段人群运动促进健康、运动伤病预防、体质健康干预和 指导。推进体卫融合社区试点,探索体卫融合发展新模式。鼓励 社会力量建设运营运动康复中心、运动康养基地等体卫康融合实 体机构。加快体旅融合。发挥泉港区山海地域优势,推动山地户外营 地、汽车自驾运动营地、露营地等运动项目设施与旅游深度融合。 依托惠屿、前黄、黄田、樟脚、土坑、东张、秀溪等一批文体旅 游融合试点村,促进赛事体验与文化体验和旅游等深度融合,打 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和赛事。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山腰街道办事处,区教育局、卫 健局、文体旅游局、人社局(七)营造全民健身文化氛围深入挖掘中华体育精神,普及全民健身文化,树立全民健身 榜样,讲述全民健身故事。强化全民健身激励,积极推行国家标 准的运动积分体系和体育运动水平等级评定体系。加大对民族民 间民俗体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广和创新,推进健身气功、 太极拳、跆拳道、施厝扁担拳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 进企业,传承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加强与兄弟县市区在健身赛事、 体育旅游、体育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发挥泉港“三同文化” 优势,积极探索在新环境下对台交流新路径。加强青少年体育冬 (夏)令营和研学活动,加强传统武术、龙舟等民间民俗传统体 育交流合作。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山腰街道,区委宣传部、台港澳办,区文体旅游局、教育局、民宗局,团区委三、重点工程(一)体育惠民生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提升工程以补齐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短板、提升城市公共体 育服务品质为重点,以公共体育场馆、智慧体育公园、口袋健身 公园、全民健身驿站、多功能运动场、老年人体育健身设施等为 项目载体,推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项目建设,落实新建居住区全 民健身设施配建标准,加强老旧小区全民健身设施改造,显著提 升群众健身条件。至2025年,全区新建或改扩建1个以上智慧体 育公园、40个以上口袋健身公园、4座以上基层老年体育活动中 心、3个游泳健身场地、20公里各类健身步道、3个社会足球场, 足球场地达到每万人0.9块以上。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山腰街道办事处,区发改局、财 政局、城管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文体旅游局、教育局、农 水局,文旅开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