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知识点之新生儿窒息与复苏.docx
儿科知识点之新生儿窒息与复苏临床表现窒息的本质是缺氧,胎儿缺氧时,早期表现胎动增多,胎心 率增快,如缺氧持续则进入抑制期,胎心率减慢,肛门括约肌松 弛,胎粪排出。新生儿娩出时皮肤青紫或苍白,呼吸浅表,心率 减慢,四肢肌张力降低。窒息严重者,出现全身各脏器缺氧缺血 性损伤,甚全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1.B:窒息后可发生脑损伤,主要表现形式有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和颅内出血。2 .心脏:窒息后可发生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轻者临床表现不明 显,可有心率减慢。严重者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患儿呼 吸急促,心率增快,肺部出现湿音,肝脏增大,常误诊为肺炎。3 .肺:缺氧时发生酸中毒,肺血管收缩,肺动脉压力升高,出现 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右向左分流,患儿出现青紫窒息时, 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分泌障碍,活性受抑制,可发生肺水肿、肺 出血,严重者可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RDS)o.肾脏:肾脏对缺氧非常敏感,窒息后肾损害发生率较高可达 50%70%。缺氧时血管紧张素活性增强,肾血管收缩,血流减少,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严重者发生肾皮质 或髓质细胞坏死。表现为少尿,病情进展则出现急性肾衰竭。4 .胃肠道:新生儿室息时,肠系膜上动脉血流明显减少,肠动力 学紊乱,应激性胃溃疡发生率较高,严重者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 炎(NEC)o.血液:严重窒息缺氧时常出现高凝状态,继而凝血因子消耗, 可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5 .代谢紊乱:窒息缺氧时组织产生大量乳酸,易发生代谢性酸中 毒,如影响呼吸,可发生高碳酸血症,出现混合性酸中毒窒息后 因应激反应,血糖明显增高,6小时达高峰,随后发生低血糖; 缺氧后亦可发生低钙血症、低钠血症。诊断新生儿Apgar评分法Apgar是评价新生儿出生时基本状况的主要方法。通常在生 后1分钟和5分钟Apgar进行评分,1分钟评分主要评价出生当 时的状况;5分钟评分提示复苏的效果及预后情况,5分钟评分 W3分是新生儿脑损伤的高危因素。如果5分钟评分异常,应每 隔5分钟继续评分,直到正常。Apgar评分方法存在主观性和局限性,有时与临床结果不符 合,许多因素会影响Apgar评分,如先天畸形感染、药物、早产 等。但是Apgar评分法简便实用,目前还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取 代。因此,要根据其他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如血气分析)、 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评价全身各脏器缺氧缺血损伤严重 程度。治疗新生儿复苏1 .复苏基本原则采用A(airway,保持气道通畅)、B( breathing, 建立有效通气)、C ( circulalion,保证循环功能)、D ( drugs,适当应用药物)、E ( evaluation)评估复苏效果的复苏技术, 其中保持气道通畅和建立有效通气最为重要。2 .复苏流程要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流程中的每个环节,从出生开始,边 评估一边复苏处理。第一步:保持气道通畅(A), 30秒内完成。先快速进行3 项最初评估是否足月?有无呼吸或哭声?肌张力 好吗?如3项都回 答“是”,不需复苏,观察。如3项有1项或多项回答“否”,就 开始复苏:保暖;清理呼吸道(必要时);擦干,刺激呼 吸。评价:评估心率和呼吸。评价结果:有自主呼吸、心率100次/min、肤色红,观 察;有自主呼吸、心率100次/min、发绡,吸氧;有呼吸 不规则(呼吸暂停或喘息),或心率100/min,进入第二步复苏。第二步:建立呼吸(B), 30秒内完成。复苏过程中的持续 评估项目是呼吸心率和氧合状态,氧合状态通过监测右上肢的经 皮血氧饱和度来反映。如发生呼吸不规则(呼吸暂停或喘息), 或心率100次/min,进行面罩正压人工通气。仅有青紫,则给 氧。在30秒人工正压呼吸或给氧后,评价,如心率60次/min, 进入第三步复苏。第三步:保持循环功能(O, 30秒内完成。在进行有效人 工正压通气30秒后,如心率仍低于60次/min,则开始进行胸外 按压支持循环功能。再评价:在4560秒胸外按压和人工正压通 气后,再评价。如心率仍60次/min,进入第四步复苏。第四步:药物(D),在继续做胸外按压和人工正压通气的同 时,使用1: 10000肾上腺素,经气管插管给药,剂量为 0.050.1mg/kg,经静脉给药剂量为0.010.03mg/kg。如果有明确 的容量丢失病史,给予生理盐水扩容,一般为每次10ml/kg母亲 分娩前4小时内用过全身麻醉剂的,可以考虑给予纳洛酮,剂量 O.lmg/kg,静脉推注或肌内注射;但如果母亲吸毒或持续使用美 沙酮者,用纳洛酮,否则可能引起惊厥。3 .监护复苏后应进行密切监护,主要监测呼吸心率、脉搏、血压、 血气分析、血糖、电解质、尿量等,缺氧时间短,程度轻者,监 护34天,病情多逐渐恢复。严重缺氧者常发生多脏器功能损害, 应严密监测各脏器功能状况及内环境稳定情况,及时采取保护措 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