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预热卷(全国卷)(解析版).docx
高考语文模拟预热卷全国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人类创造的文化,包括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两大部类,它们分别发展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科学技 术作为最富革命性格的生产力,改造着世界,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为人类提供日益增多的方便与享受, 使人类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对科学技术的盲目崇拜。19世纪以降,尤其是20世纪,相当多的人把科学 技术视作全知、全能、全在的救世主,以为所有难题,包括精神、价值、自由都可以经由科学技术获得完 满解决。但由于科学技术是从研究自然界(尤其是物理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一种“物质化”方法,或“非人格 化”方法,其应用显然不足以解决人的精神领域的各种问题。用池田大作的语言来说,“科学之眼”自有 其限定性,因为“科学的思维法产生了轻视生命的倾向,容易忽视活生生的人的真实风貌”,因而有赖人 文的思想及方法的补充与矫正。这首先表现在,对人类的生命意义而言,科学技术的健康走向,有赖人文精神指引。诚然,科技是“价 值中立”的,但是作为社会人的科学家却不应是价值中立的。二战期间,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之父”奥本 海默联袂反对使用原子弹,便是从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出发的。科技需要人文文化弥补的又一理由是:科学技术可以提供日益强大、有效的工具理性,却不能满足人 类对于政治理念、伦理规范和终极关怀等层面的需求,总之,无法提供人类区别于禽兽的“价值理性”。 而现代人类所面临的诸多困扰,往往发生在“价值理性”管辖的领地,发生在“意义危机”频频袭来之际。 中国古代优秀的人文传统,尤其是在道德层面,有若干超越性的意义,可以成为文明人类公认的生活准则。 诸如不忍之心、羞恶之心、恻隐之心、仁爱之心,都是贯通古今、中外认可的。“人无信不立”,何尝不 是成熟的现代市场交易所应遵循的经济伦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现代社会人际关系须臾不可 脱离的黄金法则。人文文化的不可或缺,还在于它能够提供人类所心向往之的审美情趣,这便是中国人将其与“礼”并 称的“乐”。这种功能并不能用现金额度核算,但对于人类而言是绝对需要的。从人类整体而论,必须协调发展科学和人文。两种文化对立,是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细密的产物,但二 者间达成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良性互动关系又是完全可能的。费孝通借鉴科学实证主义方法论开展人类具体到“偷砖”这一情节:周秉昆一家生活在A市的光字片。那里生活条件很差,春天的一场降雪使得道 路泥泞不堪,造成了人们的出行困难。为此,市政府特批了一批砖垫在泥泞处,方便人们出行,改善生活 环境。但很多人却将这些砖搬回了家,据为己有。周秉昆的妻子郑娟也动了心思,她带着儿子也把砖搬回 了家一是生活的真实:“A市冰雪融化的积水到处都是,对人们出行造成了极大妨碍”“光字片人家的大人和孩 子,这二十多天里生活得也很狼狈” “即使出门上厕所,几处东倒西歪的公厕经过冰雪水灌,都满得忽悠 忽悠的”当时的中国很贫穷,光字片生活条件很差,小说真实、客观地反映了中国20世纪70、80年代当 时生活的现状。二是人性的真实:“别人家一到了晚上就偷外边那些砖” “下手晚了,都成别人家的了”“有人把垫在泥 泞中的砖往家里搬,他是知道的,甚至看见过,而且看见的不是别人,是春燕她二姐和二姐夫。他们被他 见到了一点儿都不害臊,还厚着脸皮跟他打招呼呢”可见,生活条件恶劣,人们本能的自私的心理就暴露 出来,把公家的财产据为己有,是当时很多小市民的做法。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武灵王平昼闲居,肥义侍坐。王曰:“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矣。"肥义日:“愚 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王其遂行之。”王遂胡服。使王孙细告公子成曰:“子不反亲臣不逆主先王 之通谊也今胡服之意非以养欲而乐志也故寡人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细谒之叔请服焉”公子成再拜 *日:“中国者,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今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畔学者,臣愿大王图之。”使者 报王。即之公叔成家自请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掠吾地,系累吾民。先王忿之,其怨未能报也。今骑射之服,可以报中山之怨。”公子成再拜,乃赐胡服。赵文进 谏曰:“衣服有常,礼之制也。先圣之所以教。故臣愿王之图之。”王曰:“三代不同服而王,五伯不同 教而政。故势与俗化,而礼与变俱,圣人之道也。”赵造谏曰:“隐忠不竭,奸之属也;以私诬国,贼之 类也。臣虽愚,愿尽其忠,无遁其死。”王曰:“忠不辟危,明不距人,子其言乎! ”赵造日:“圣人不 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且循法无过,修礼无邪,臣愿王之图之。”王曰:“圣人之兴也,不相袭而 王;夏、殷之衰也,不易礼而灭。故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子其勿反也。”(节选 自战国策赵策二)文本二:晋平公问于师旷日:“人君之道如何? ”对曰:“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 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俗,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阵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此人君之 操也。”平公日:“善! ”(节选自说苑君道)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子不反亲/臣不逆主/先王之通/谊也/今胡服之意非以养欲/而乐志也/故寡人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 功/使继谒之叔/请服焉/B.子不反亲臣不逆主/先王之通/谊也今胡服之意/非以养欲而乐志也/故寡大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 /使继谒之叔请服焉/C.子不反亲/臣不逆主/先王之通谊也/今胡服之意/非以养欲而乐志也/故寡人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 功/使继谒之叔/请服焉/D.子不反亲/臣不逆主/先王之通谊也/今胡服之意非以养欲/而乐志也/故寡人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 功/使继谒之/叔请服焉/.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侍坐,坐在尊长旁边陪伴侍奉,与论语先进“公西华侍坐”中“侍坐”相同。B.王孙,泛指一般贵族官僚的子弟,与山居秋暝“王孙自可留”中“王孙”相同。C.再拜,古人表示恭敬的礼节,与鸿门宴“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中“再拜”相同。D.左右,指身边伺候的人,近臣,与苏武传“单于视左右而惊”中“左右”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武灵王认为教导百姓改穿胡服、改习骑马射箭一定会招来世人的批评,肥义指出聪明的人在事情还未 发生前就能洞烛先机,明确支持改穿胡服。B.公子成以中原是圣贤推行仁义教化的地方为由,拒穿胡服;赵武灵王亲自登门,指出服装礼义应力求便 利,推行胡服有助雪耻,公子成于是奉行。C.赵文规劝赵武灵王不要违背先圣教化而变更传统服饰,应当遵循礼法规定;赵王主张应与时俱进,风俗 礼法随时势变化而改变才是圣人治国之道D.赵造反对变革,认为只有遵循固有的礼制,治国教民才不会出现差错;赵武灵王辩说天下的得失虽都与 是否承袭古制有关,但泥古守旧无补时政。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畔学者,臣愿大王图之。(2)隐忠不竭,奸之属也;以私诬国,贼之类也。14 .在推行“胡服骑射”的过程中,赵武灵王体现出了怎样的“人君之道”?请结合文本二简要说明。【答案】. (1)现在君王舍弃了这些,而去套用边远地区的服装,背叛圣贤们的教导,我希望大王要多多考虑啊。 (2)藏住忠心不说,属于奸邪之类;因私心而误国,属于贼害之类。13 .有远见卓识,既能开张圣听,又能坚定立场不动摇。【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子女不违抗父母,臣子不违抗国君,这是先王时就已通行的规矩。现在,我要改穿胡服的目的,决 不是放纵情欲而娱乐心志啊。所以我希望仰仗叔父的正确行动,来促进改穿胡服的成功。我特地打发王孙 继到您那里去拜望、陈述,请叔父穿上胡服吧。“子不反亲”“臣不逆主”句式一致,分别成句,排除B;“先王之通谊也”判断句,中间不断开,排除A;“非以养欲而乐志也”为判断句,中间不断开,排除D。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的能力。A.正确。“公西华侍坐”句意:公西华陪(孔子)坐着。B.错误。“王孙自可留”中“王孙”指诗人自己。句意:眼前的秋景足以让我流连久居。C正确。“再拜奉大将军足下”句意:恭敬地奉交到大将军面前。D.正确。“单于视左右而惊”句意:单于看了看身边将领,很吃惊。故选B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 “赵武灵王辩说天下的得失虽都与是否承袭古制有关,但泥古守旧无补时政”,原文是“圣人之兴也, 不相袭而王;夏、殷之衰也,不易礼而灭。故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赵武灵王是 说不承袭古制国家兴旺;承袭古制,国家衰败,所以泥古守旧无补时政。原文是因果关系。故选D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释”,舍弃;“袭”,照样做,套用;“畔”,通“叛”,背叛;“学者”,圣贤。(2) “属”,类,一类人;“以”,因为;“奸之属也”“贼之类也”,判断句。【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赵武灵王打算教导百姓改穿胡服、习骑射,认真听取多人对待“胡服骑射”的看法,最终能坚守自己的主 张,根据文本二“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俗,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阵然独立”可知,有 远见卓识,既能开张圣听,又能坚定立场不动摇。文本赵武灵王平日闲坐时,肥义在一边陪伴着他。武灵玉说:“现在我打算教导百姓改穿胡服、习骑射, 那么社会上一定会对我进行非议了。”肥义说。“愚蠢的人对于即使成功的事情也弄不明白,聪慧的人在 事态尚未露出苗头之际就能察觉出来了,希望大王马上去施行吧。”武灵王于是改穿胡服。派王孙维向公 子成说:“子女不违抗父母,臣子不违抗国君,这是先王时就已通行的规矩。现在,我要改穿胡服的目的, 决不是放纵情欲而娱乐心志啊。所以我希望仰仗叔父的正确行动,来促进改穿胡服的成功。我特地打发王 孙细到您那里去拜望、陈述,请叔父穿上胡服吧。”公子成拜了两拜,说:“中国这个地方,是圣贤进行 教化的地方,是仁义道德所施行的地方。现在君王舍弃了这些,而去套用边远地区的服装,背叛了圣贤们 的教导,我希望大王要多多考虑啊。”王孙维把公子成的话向武灵王报告。于是,武灵王就亲自到了公子 成家里,对他说:“衣服的式样,不过是为了人们穿着方便的,而礼制是为了处理事情的便利。早些时候, 中山国依恃齐国的雄厚兵力,侵犯我国的土地,俘虏我国的百姓。先王对这件事极为愤恨,可是这个仇至 今还未能报。如今我们采用便于骑射的胡服来武装自己,可以向中山国报仇雪恨。”公子成听了以后拜了 两拜,于是武灵王就赐给他一套胡服。赵文又前来劝阻武灵王说:“服装有一定的样式,这是礼法所规定 的。这是古代圣人用来教导我们的。所以我希望君王认真考虑一下这件事。”武灵王说:“夏、商、周三 个朝代的服式不同,却能统一了天下;春秋时代五霸的教化不同,却都能治理好国家。所以,习俗应跟着 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礼法制度也要随着形势的改变而改变,这才是圣人治国的原则啊。”赵造规劝说:“藏 住忠心不说,属于好邪之类;因私心而误国,属于贼害之类。我虽然愚钝,愿尽忠心,不敢逃避死罪。” 武灵王说:“忠臣不避危险,明君不拒绝别人提意见,你就说吧! ”赵造说:“圣人不交换百姓而进行教 诲,聪明的人不改变习俗而行动。并且遵循原有办法没有什么过错,奉行传统制度不会偏离正道,我希望 大王好好考虑吧。”武灵王说:“圣人的兴起,不承袭前代而兴旺;夏、商的衰败,因不变更制度而灭亡。 所以遵循旧制的做法不会建立盖世的功勋,尊崇古代的理论不能治理当代,希望你不要再说反对胡服的话 了。”文本二:晋平公向师旷问道:“如何掌握做国君的方法? ”师旷回答说:“做国君的方法是:要清静无为,务 必做到博大仁爱,急于任用贤能;广开耳目,以此明察各方面的情况;不拘泥于世俗的偏见,不受左右人 的约束和羁绊;目光远大,见解卓越独到;经常检查考核官员的政绩,以此驾驭臣下。这就是做国君要掌 握的方法。”晋平公说:“好!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浣溪沙其二李清照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的词眼是“深”,闺深、春深、情深;“倚楼无语”感情蕴藉,富有韵味。B. “远岫”句写远景,“薄暮”表明写的是日暮之景,“薄”字加速了夜幕降临。C. “细风”句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傍晚时分天色变黑的景象。D.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景物描写从内到外,逐次展示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16.明代董其昌在便读草堂诗余卷一中评价这首词:“写出闺妇心情,在此数语。”请结合全词简要分 析这首词表现了怎样的闺妇心情。【答案】15.B16.“重帘未卷”指一层层的帘幕没有卷起,“影沉沉”写房间里因未卷帘幕而显得幽暗深 邃,“倚楼无语”写出闺妇百无聊赖的情状,这些描写表现了闺妇内心烦躁、寂寞惆怅的心情。梨花落 后清明,“梨花欲谢恐难禁” 一句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惜春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 "薄'字加速了夜幕降临”说法错误,应是“催”字加速了夜幕降临。故选Bo【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起句小院荫蔽在春色已深、绿树繁花中,天快黑了,楼上窗子闲掩。庭院中未见人来往,窗根间没有燕穿 帘,显得寥廓落寞,深闺似海。第二句写少女身处深院,孤零岑寂凄苦难言:因是重帘,室内光线暗淡。这两句中的“小院闲窗”和“重 帘未卷”,一是从外面看出的实景,一是就里面见到的情形,是一个地方的互文。通过环境描写,女主人 公因春意阑珊、幽闺深邃而产生愁苦统统凸显了出来接着她走向楼前,在开阔景象中寻求慰藉。却只见弄 阴;天色转暗,暮色将临,同自己阴沉郁闷的心情一样,反添苦恼,烦闷起来。她站在那里发愣,接着坐 下弹起琴来。“理瑶琴”是她无可奈何时希望摆脱苦恼、烦躁不堪的下意识动作,只不过借以破除孤寂, 诉说愁怀。但她的闲愁郁闷没有被琴声驱走。“倚楼无语”形象地写出了由愁苦郁积进而陷于神魂无措的 精神状态和苦涩难言的心情。下片两个对句,与前段结语紧密联系,烘托寂寥的氛围,从正面揭示愁思之由,愁怀难遣。(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2)杜牧阿房宫赋中,“, ”两句描写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用“,”两句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 回出来了。【答案】.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常见名句名篇默写的能力。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臾” “磷” “庾” “粟” “膺”。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夜春雨过后,二子奇地打量着外面的世界。我的家乡大竹县,以竹多竹大而闻名,被誉为“川东绿竹之乡”。白夹竹、楠竹、斑竹、水竹、慈竹、 罗汉竹遍地可见,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全为竹环绕。每当欣赏家乡的竹林美景时,我都仿佛嗅到了笋香,也总想起苏东坡的“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 若想不俗又不瘦,天天笋烧肉”。那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每年二三月后,全家就开始吃了上顿愁下顿。为了熬过那段青黄不接的日子, 母亲经常带我去竹林中挖竹笋。每次走进竹林,望着鲜嫩的竹笋,我就像猎人见到猎物一般,拼命地刨啊、 挖啊,要不了半天,我们就能满载而归。有了这源源不断的竹笋,母亲每天都变着花样给我们做菜,什么竹笋煮面粉糊、竹笋煮土豆糊、竹笋 煮野葛粉糊、竹笋煮野菜糊再难吃的东西,有了鲜嫩的竹笋,就多了一种清香,还特别扛饿。就是靠 着这些见雨就生的野竹笋,乡亲们挨过了那些饥荒年月。母亲将余下的竹笋晾晒成笋干,在没有新笋的季 节,笋干也能为餐桌添一道美食。18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19 .第二段是几个短句,请改成一个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可改为“有了竹笋,母亲每天都变着花样给我们做菜",二者语意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句表达效果更好?【答案】18.拟人。“探头探脑” “好奇”“打量”等词语赋予竹笋以人的形态,显得生动形象,鲜活可 爱。这样写不仅展现了雨后竹笋纷纷破土而出的场景,也表现了作者对竹笋的喜爱之情。19 .家家户户皆被遍地可见的白夹竹、楠竹、斑竹、水竹、慈竹、罗汉竹所环绕的我的家乡大竹县是以竹多 竹大而闻名的“川东绿竹之乡”。20 .原句中“源源不断”修饰“竹笋”,表现了竹笋之多,上承前文“要不了半天,我们就能满载而归”, 下接后文“母亲将余下的竹笋晾晒成笋干”,使文章内容更为连贯完整。原句中列举了一系列用竹笋做 的菜,使“母亲变着花样做菜”富有画面感,而且“土豆糊”“野菜糊”等也表明那个年代确实物资匮乏, 更体现出竹笋的可贵。【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修辞手法的能力。“探头探脑”“好奇” “打量”等词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竹笋以人的形态,生动形象地展现了 竹笋的鲜活可爱的特点。结合“一夜春雨过后,一支支竹笋探头探脑地从地里冒出来”,展现了雨后竹笋 纷纷破土而出的场景,“探头探脑” “好奇”“打量”等词语一般描写灵动的孩童,也表现了作者对竹笋 的喜爱之情。【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改写语句的能力。短句改长句,可以首先确定句子的主干,然后把其余当作枝叶部分。“我 家乡大竹县,以竹多竹大而闻名,被誉为川东绿竹之乡'”可以改为一个单句:我的家乡大竹县 是以竹多竹大而闻名的“川东绿竹之乡”。“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全为竹环绕”可以改为“家家户户皆 被所环绕”修饰“我的家乡”,作“我的家乡”的定语。“白夹竹、楠竹、斑竹、水竹、慈竹、罗汉 竹遍地可见”可以改为“遍地可见的白夹竹、楠竹、斑竹、水竹、慈竹、罗汉竹”。最后改写为:家家户户皆被遍地可见的白夹竹、楠竹、斑竹、水竹、慈竹、罗汉竹所环绕的我的家乡大竹 县是以竹多竹大而闻名的“川东绿竹之乡”。【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结合上文“要不了半天,我们就能满载而归”以及后文“母亲将余下的竹笋晾晒成笋干”,可知原句中用 “源源不断”修饰“竹笋”,表现了竹笋之多,使前后呼应,文脉贯通,改句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原句“什么竹笋煮面粉糊、竹笋煮土豆糊、竹笋煮野葛粉糊、竹笋煮野菜糊”列举了一系列用竹笋做 的菜,使“母亲变着花样做菜”富有画面感,更具体生动,更具有说服力,感染力。而且列举的“土豆 糊”“野菜糊”等也表明那个年代确实物资匮乏,更体现出竹笋的可贵,使文章内涵更丰富。改句太平淡, 引不起读者的兴趣,不能给读者深刻的印象。(二)语言文字运用H (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中国传统医学和西方现代医学,是两种不同的科学体系,也 。例如中医对疾病的诊治,主要从整 体着眼,针对功能采取多方面的调节性的治疗;而建立在西方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西医入,针对结 构采取比较单一的治疗。中医既重视外邪致病,也重视七情内伤,充分考虑到了生理、心理、社会诸多因 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它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按症候将病人分类定型,进行 灵活的辨证施治。而西医,一。它借助仪器设备,从组织、细胞、分子水平等方面来寻找病理方面的因素。 总之,中医与西医体现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中医运用整体思维和综合施治J显示出优势。这种优势是独特的,是西医难以达到的J因为西医缺乏 对事物整体规律的认识。21 .请在文中划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 字。22 .文中画波浪线处是几个短句,请改成一个长句。【答案】21. (1)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2)则是从局部出发(3)更注重的是病理方面的因素.中医运用整体思维和综合施治显示出西医因缺乏对事物整体规律的认识而难以达到的优势。【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由前面可知,此处是中国传统医学和西方现代医学的比较结果,而“也”说明补写的应该与前面 “两种不同的”一样,是说两者之间的不同;再根据后面“例如”的内容可知,是说两者思维模 式的不同,据此可以拟写为“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第二处,由前面的分号可知,前后内容属于并列关系,相对应的句子结构相似、内容相关;前面是说“中 医”“主要从整体着眼”,那么此处是说“西医”,应是“从局部出发”。第三处,由“而西医”可知,后面所说西医的特点应与前面所说中医“充分考虑到了生理、心理、社会诸 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再由后面“它借助仪器设备,从组织、细胞、分子 水平等方面来寻找病理方面的因素”可知,应是说西医更注重“病理方面的因素”。【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式变换的能力。题干要求把短句改为长句。首先确定主干。浏览句子可知,这句话的主语是“中医”,说的是“中医”的优势,所以句子主干是“中医显示出 优势”。然后分析其他内容,将这些内容安插到句中做修饰成分。如“运用整体思维和综合施治”是显示出这种优势的原因或手段,所以放在“显示”前面;如“难以达到” 是修饰“优势”,所以放在“优势”前面,而“西医缺乏对事物整体规律的认识”是西医“难以达到”的 原因,所以放在“难以达到”的前面。据此进行连缀即可。22 .阅读下面 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很多劝导人向上向善的思想理念,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与人为 善” “推己及人” “兼善天下” “利济苍生”等。向上向善的文化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反映 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体现了思想向上、行动向前、心中向善的自觉与自省。向上向善作为 一种价值目标和价值准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和博大的情怀。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向上向善”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 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所供材料围绕着介绍“向上向善”的文化而展开,可分三层。第一层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 的“向上向善”的思想理念。第二层指出了 “向上向善”的文化的意义:既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 又符合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能催人上进,让人崇德向善。第三层则指出了其本质:是一种价值目 标和价值准则。题干设置的写作情境是,写一篇文章参加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的以“向上向善”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复 兴中学”“团委”等词,有一定程度的暗示性,隐性提醒考生,要把对“向上向善”文化的弘扬,与青年 学生自身的成长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联系起来。写作的时候,论点可以定为提倡弘扬“向上向善”的文化。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层进式结构。先指出 向上向善文化的精神内核: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然后指出其在历史上以及当今社会所起的作用,来论证 弘扬此种文化的必要性:它能让个体奋进,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繁荣,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接下来,可以联系青年学生自身的成长,强调在生活中既要做到奋发向上、追求进步有,又要做到明德惟 馨、择善而从,从而让自身实现成长。最后,可以拓展到民族复兴的事业上去,呼吁每一个个体都向上向 善,让整个社会充满着奋进的精神、向善的氛围,从而让中华民族更富活力,更兴旺发达。立意:L人人向上向善,社会兴旺发达。2 .向上有路径,向善无止境。3 .追求向上的功业,修炼向善的心灵。学实地调查和研究,便是人文学者借鉴科学实证原则的成功一例。二者之中,人文文化发展尤其需要关注。科学将继续长足进步,这是可以预期的,因为人类创造的“工 具理性”已经赢得了无可阻遏的前行势能;而人类的“价值理性”还较为脆弱,我们并未寻找到安身立命 的精神家园。这便是古人所云“礼乐所由起,百年积德而后可兴也”,而今天的中国人应当有此“百年积 德”的自觉。(摘编自冯天瑜两种文化协调发展的随想)材料二:半个世纪前,斯诺两种文化一书指出,人文科学知识分子和科技知识分子以及各自代表的文化正 日益分化,彼此逐渐疏远,有无法沟通之势。今天,这一隔膜却似乎变薄了。相伴科学而发展的技术已渐 渐深入一般人的世界,科学似乎不再是实验室里的高深研究。与此同时,人文学界开始从哲学、文学、史 学各个角度,仔细审察科学在人类世界的角色。库恩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指陈一代又一代的科学研究经 常受当时一些主题的约束。在主题转变时,科学研究的思考方式甚至表达思维的语言,也跟着转变了。于 是,表面上看来是纯粹独立的科学研究,其实往往不能避免受社会的制约。相对她说,人文与科学两个文化之间樊篱必须拆除。将来的世界,文化既是多元,而文化体系与社会 体系中的各个部分又会有更多的互依与纠缠。有些学者,尝试跨越人文与科学之间的鸿沟,以了解不同学 科的语言观念。另一方面,科学家也正在从人文的角度,尝试说明数理科学的内容。杨振宁先生在美与 物理学中借用诗人布莱克的诗句,形容物理学的浓缩性与包罗万象的特色: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把无穷无尽握在手掌,永恒宁非是刹那时光。他认为,数学与物理的关系就像是在茎处重叠的两片叶片,重叠的地方同时是二者之根,二者之源。 人文与科学之间又何尝不是人类心智中分离而又叠合的两个园地呢?我们注意科学各部门间的对话,也在尝试使不同学科中已经发展的一些观念彼此对比,找出跨越学科 的若干观念。我们的目的,只在提示同学们,学科的界限其实是暂设的,寻求知识的过程不过在设法了解 自己及观察四周的世界;许多学术的术语,也不过是我们为了方便观察而设计的视角而已。(摘编自许倬云人文与科学之间).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科学技术因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而容易让人们产生崇拜心理,并被许多人当作解决所有难题的有效途径。 B.相比科学技术,仁爱、诚信等中国古代优秀的人文传统,能够为解决现代人类的“意义危机”提供更多 帮助。C.科学渐渐进入普通人的生活,以及科学研究受到时代主题的影响和制约,都导致科学与人文之间的距离 逐渐缩小。D.人文学者可以从人文的角度来审视科学发展与社会的关系,而科学家也可以从人文的角度来说明科学的 内容。1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细密的社会分工造成科学与人文对立,但文化的多元发展以及各体系的频繁互动,要求人们设法减 少这种对立。B.人类的“工具理性”发展迅速,“价值理性”发展则相对滞后,要求人们的关注要从物理世界转移到精 神领域上来。C.应倡导人们更多地利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文,或广泛运用人文的方法来开展科研,以便跨越人文与科 学之间的鸿沟。D.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对话必须研究跨越学科的观念,想更好地求取知识,就要忽略学科的界限,抛开学 术的术语。2 .对材料中所引用的论据,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池田大作“科学之眼”的论述一为了说明科学无助于解决精神领域的问题。B.爱因斯坦与奥本海默反对使用原子弹一为了说明科学家无法保持价值中立。C.斯诺两种文化的相关论述一为了引出后文人文与科学距离变近的观点。D.杨振宁借用布莱克的诗句一为了说明数学与物理两学科在心智上同根同源。3 .同是讨论两种文化关系,两则材料的侧重点却有明显的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 .“科学崇拜”的态度主要体现在:相信科学的完美,视科学为万能,只关注科学自身的发展。为什么说 这种态度是十分错误而且有害的?请结合材料合理分析。【答案】1.C2. A3.C.材料一从科技文化自身无法克的弊端出发,分析人文文化补充与矫正的作用,强调两者要协调发展, 特别要关注人文文化的发展;材料二重点梳理科学与人文从疏远到融合的趋势,强调要拆除二者之间的 藩篱。4 .将科学完美化,忽视科学“非人格化” “价值中立”的特点,将加剧其轻视生命的倾向(导致其畸形 发展),造成对人类的危害。视科学为万能,无法看到科技无法提供价值理性的局限性,将导致人类意义 危机的加剧。只关注科技自身的发展,忽略科学研究受到社会的制约、人文与科学可以沟通的客观事实, 会阻碍科学的良性发展。【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都导致科学与人文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错误,根据原文“人文科学知识分子和科技知识分子以及各 自代表的文化正日益分化,彼此逐渐疏远,有无法沟通之势。今天,这一隔膜却似乎变薄了。相伴科学而 发展的技术已渐渐深入一般人的世界,科学似乎不再是实验室里的高深研究在主题转变时,科学研究 的思考方式甚至表达思维的语言,也跟着转变了。于是,表面上看来是纯粹独立的科学研究,其实往往不 能避免受社会的制约”可知,并不能看出“科学渐渐进入普通人的生活,以及科学研究受到时代主题的影 响和制约”“导致科学与人文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选项强加因果,与原文表述不符。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 “要求人们的关注要从物理世界转移到精神领域上来”错误,根据原文“从人类整体而论,必须协调发 展科学和人文”“二者之中,人文文化发展尤其需要关注”可知,并不是“从物理世界转移到精神领域上 来”,二者必须要共同协调发展。选项“要求人们的关注要从物理世界转移到精神领域上来”曲解文意, 与原文表述不符。C “应倡导人们更多地利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文,或广泛运用人文的方法来开展科研”错误,根据原文 “有些学者,尝试跨越人文与科学之间的鸿沟,以了解不同学科的语言观念。另一方面,科学家也正在从 人文的角度,尝试说明数理科学的内容”“注意科学各部门间的对话,也在尝试使不同学科中已经发展的 一些观念彼此对比,找出跨越学科的若干观念”可见,主要是尝试了解不同学科的语言观念,找出跨越学 科的观念,而非采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选项“应倡导人们更多地利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文, 或广泛运用人文的方法来开展科研”曲解文意,与原文表述不符。D. “想更好地求取知识,就要忽略学科的界限,抛开学术的术语”错误,根据原文“学科的界限其实是暂 设的,寻求知识的过程不过在设法了解自己及观察四周的世界;许多学术的术语,也不过是我们为了方便 观察而设计的视角而已”可知,表达的是不同学科的有些观念可能只是学术术语不同,但实际上有共通处, 可以跨越学科,但并不是说“要忽略学科的界限,抛开学术的术语”。故选Ao【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 “为了说明科学无助于解决精神领域的问题”错误,根据原文“科学之眼'自有其限定性,因为科 学的思维法产生了轻视生命的倾向,容易忽视活生生的人的真实风貌',因而有赖人文的思想及方法的补 充与矫正”可知,是为了说明“科学之眼”“有赖人文的思想及方法的补充与矫正”。B."为了说明科学家无法保持价值中立”错误,根据原文“科技是价值中立'的,但是作为社会人的科 学家却不应是价值中立的联袂反对使用原子弹,便是从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出发的”可见,是为了 说明科学家不应保持价值中立,应有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D. “为了说明数学与物理两学科在心智上同根同源”错误,根据“杨振宁先生在美与物理学中借用诗 人布莱克的诗句,形容物理学的浓缩性与包罗万象的特色”可见,是为了说明“物理学的浓缩性与包罗万 象的特色”。故选Co【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根据材料一 “科学技术作为最富革命性格的生产力,改造着世界,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为人类提供日 益增多的方便与享受,使人类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对科学技术的盲目崇拜以为所有难题,包括精 神、价值、自由都可以经由科学技术获得完满解决”“其应用显然不足以解决人的精神领域的各种问题 因而有赖人文的思想及方法的补充与矫正”“科技需要人文文化弥补的又一理由是也是现代社会人际 关系须臾不可脱离的黄金法则”“人文文化的不可或缺这种功能并不能用现金额度核算,但对于人类 而言是绝对需要的” “从人类整体而论,必须协调发展科学和人文”,“二者之中,人文文化发展尤其需 要关注已经赢得了无可阻遏的前行势能”“人类的价值理性'还较为脆弱”可知,本则材料是从科 技文化自身无法克服的弊端出发,分析人文文化补充与矫正的作用,强调两者要协调发展,特别要关注人 文文化的发展。根据材料二“半个世纪前,斯诺两种文化一书指出,人文科学知识分子和科技知识分子以及各自代表 的文化正日益分化,彼此逐渐疏远,有无法沟通之势。今天,这一隔膜却似乎变薄了” “相对地说,人文 与科学两个文化之间樊篱必须拆除”“我们注意科学各部门间的对话,也在尝试使不同学科中已经发展的 一些观念彼此对比,找出跨越学科的若干观念”可知,本则重点梳理科学与人文从疏远到融合的趋势,强 调要拆除二者之间的藩篱。【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根据原文“相当多的人把科学技术视作全知、全能、全在的救世主,以为所有难题,包括精神、价值、自 由都可以经由科学技术获得完满解决”“由于科学技术是从研究自然界(尤其是物理世界)中抽象出来的 一种物质化'方法,或'非人格化'方法,其应用显然不足以解决人的精神领域的各种问题”“科学的 思维法产生了轻视生命的倾向,容易忽视活生生的人的真实风貌”可知,将科学完美化,忽视科学“非人 格化” “价值中立”的特点,将加剧其轻视生命的倾向(导致其畸形发展),造成对人类的危害。根据原文“这首先表现在,对人类的生命意义而言,科学技术的健康走向,有赖人文精神指引”“科学技 术可以提供日益强大、有效的工具理性,却不能满足人类对于政治理念、伦理规范和终极关怀等层面的需 求,总之,无法提供人类区别于禽兽的价值理性'”可知,如果只盲目崇拜科学,视科学为万能,则无 法看到科技无法提供价值理性的局限性,将导致人类意义危机的加剧。根据原文“从人类整体而论,必须协调发展科学和人文。两种文化对立,是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细密的产物, 但二者间达成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良性互动关系又是完全可能的”“人类的价值理性'还较为脆弱, 我们并未寻找到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可知,如果只关注科学自身的发展,忽略科学研究受到社会的制约、 人文与科学可以沟通的客观事实,会阻碍科学的良性发展。(二)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偷.砖梁晓声春天来了。春天,到底还是来了。某一个季节会姗姗来迟,却从没有哪一个季节能蓄意不至。细想想,海誓山盟不大靠谱沧海桑田 往往也是瞬间之事,地老天荒可谓永恒,但物是人非、斗转星移,变化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