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学设计 微课.docx
观潮教学设计与反思观潮这篇课文展示了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汹涌到来 时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奇”,作为主线始终贯穿全文。一、解读课文,认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明代诗人 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 天来。观潮这篇课文介绍了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涌来时 的奇特景象。“奇”,作为主线始终统领全文。潮来之前,作者 通过观潮人群急切心情的描写,从侧面突出了一个“奇”。潮来 之时,作者把潮水由远及近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织在一起描 写,再现了大潮的势不可挡,进一步突出了一个“奇”。潮头 过后,余波“漫天卷地地涌来“,可见潮头虽去,气势犹在。留 给我们的仍是一个“奇”。分析教材、设定教学目标:1、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精彩词句,提高学 生读写词句的能力。2、通过情景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让学生感悟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对自然奇 观,壮美山河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讲述描写“潮来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教学难点:启发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而有层次地描述大 潮的雄奇。二、自主阅读,探究“天下奇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 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 趣。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读自悟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可以 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悟,去感受文中的思想感情。通过课文解读和对学生的分析,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创设情景,感受大潮的雄奇。在教学时,通过创设情景让 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更好地理解课文。2、重点切入,体验大潮的维奇。重点讲述课文最扣人心弦的 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让学生充分地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言, 受到感染和熏陶,这样教学抓住了本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3、品读赏析,感悟大潮的雄奇。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语 文教学的宝贵经验。教学中,我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让学生 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 语言的美。三、讲解过程,感悟“天下奇观”(一)创设情景,感受大潮的雄奇。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课开始,我用潮水声作 衬托,同时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听到什么声音了?说说你 们有什么感受“。学生听到波涛汹涌的潮水声后不断地赞叹,我 顺势引导学生:“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 通过创设情景,勾起学生想去观潮的强烈欲望,自然而然地把学 生带入了文本当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大潮的雄奇。(二)重点切入,体验大潮的雄奇教学中尽量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采用自主、合 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潮来时是课文的重点,我让学生组建学习 小组,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学习。遇到困难的地方, 我适当地点拨,引导学生抓住潮水声音变化的词语和潮水形态变 化的词语,来理解大潮的雄伟气势。1、听“潮声”体会声音之奇“潮来时的声音很大,最能表现潮水声音的词是”我引 导学生思考。“闷雷滚动、山崩地裂”。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很 快地抓住了潮水声音变化的词语。我再借助课件,让学生感受“闷 雷滚动”、“山崩地裂”的声音,使学生逐步感受到大潮越来越 强的声势。这时,学生读着文本上的文字,耳边回响着闷雷滚动、 山崩地裂的声音,情寓其中,体会到潮来时声音之奇。2、观“潮形”感受形态之奇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重点体会“一条白线、白色城墙、 白色战马”等关键词句,让学生感受大潮的雄伟气势。特别是在 感悟“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 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时,有学生提问:“老师,作者为什么把潮 水比作战马呢? ”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先表扬了学生。 接着,我通过句子的对比,让学生体会逐步添上的词语有什么作 用?同时进行一些小镜头“精彩回放”。a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观看了视频后,我反问学生:“作者为什么把潮水比作战马 呢?千万匹、齐头并进、浩浩荡荡有什么作用? ”此时学生已经 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潮来时的形态和战马向前奔很像。战马马不停 蹄地向前,潮水也是后浪推着前浪,前浪引着后浪,铺天盖地地 涌来。通过形象直观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了关键词句,让学生感 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样抓住了本节 教学的重点,突破了难点。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朗读课文“潮来时”这一段,让学生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进行精彩部分的巩固。通过学 生试读、教师导读,师生评价读、多样的朗读形式对学生进行了 阅读能力的培养。熟读自然成诵,有意识地让学生背一背,有效 地促进语言的积累。学生在学中读,读中品,品中悟,最后实现 了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板书设计,再现“天下奇观”观潮 (天下奇观)潮来前江面很平静声音:闷雷滚动一越来越来一山崩地裂潮来时形状:一条白线一白色城墙一白色战马潮来后依旧风号浪吼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框架,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本篇 板书依照作者的思路,将文中作者的思路线、重点词语线,按照 观察的顺序,设计了词语式的板书,从而辅助了教法的实施。五、教学反思,提升语文素养观潮是一篇写景记叙文。作者通过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 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 观。特别是“潮来时” 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 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将教学重点放在朗读训练上,通过反 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激 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方法,是培养阅 读能力的基础,而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朗读能力,教师应该为学 生创设出良好的情境,让学生的朗读训练落到实处。1、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 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因此,在教学三、四自然段时, 我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并谈谈读了之后的感 受,并引导学生把这种感受带入自己的朗读中,读得有滋有味, 有情有趣,读出大潮的壮观。为了帮助学生感悟自然美和语言美, 我还组织学生比赛读、轮流读、表演读等,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2、充分感悟。只有在充分理解了文本内容,并将文本内化 为自己的个人感受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将自己的感情融入文本, 读出真情实感。因此,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体会到了 钱江潮的雄伟气势后,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增加对钱塘 江大潮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在熟读的基础上, 出示课文中描写江潮的四字词语,然后让学生用这些词语复述潮 来时的情景,以此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想象力。3、加强指导。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本情感的 基础上,教给学生一些朗读的基本技巧。如重音、停顿、语速等。 如“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 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一句,为了突出钱江潮的壮观气势,应该读得稍快,强调出“千 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颤动”等 词语。以学生跟读的方式指导学生的朗读技巧。通过本节课的朗读训练,不但帮助学生理解了文本,感悟了 情感,而且朗诵情况也比以往稍好一些。相信,只要坚持不懈, 学生的朗诵水平、语文能力都可以得到较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