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版古代哲理诗鉴赏题专练.docx
名校版古代哲理诗鉴赏题专练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劝学【唐】孟郊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蔽月山房【明】王守仁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诗前两句认为,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 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暗到连燔柴之火、照乘之珠都茫然不识,辨别真伪失掉了依据, 宣泄了对当时朝政的不满和对自身遭遇的忿忿不平。(4分)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放言五首(其二)白居易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祸福回还车轮毂,荣枯反覆手藏钩。龟灵未免制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不信请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注)放言五首:公元810年,白居易好友元稹得罪权贵被贬, 写了五首放言。五年后,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元稹闻讯 写下了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白居易也写下五首放言诗来 奉和。藏钩:相传汉昭帝母钩弋夫人少时手拳,人宫,汉武帝展 其手,得一钩,后人乃作藏钩之戏。汉武帝为防患女主乱政,立 子杀母。龟灵:古人认为龟通灵性,故常用龟甲占卜以决吉凶。 马失应无折足忧:这里引用塞翁失马的故事。1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开篇点题,揭示了世事无定、祸福得失相倚伏转化的 现象,表达了朴素辩证观。B.这首诗语言形象生动深刻,将尘世的纷扰复杂比作一张网, 将福祸轮回比作车轮转动。C.诗歌引用典故,将飘忽不定的仕途与藏钩游戏联系在一起, 表现作者面对人生起落的无奈。D.尾联用弈棋输赢不可预测的现象,表现作者对世事无常、结 局无法预期的现实的认知。2 请结合颈联内容对本诗中体现的诗人的情感进行解读。【答案】1 1 C2 表达了诗人对现实命运的思考和无奈。颈联中灵龟神 算,却无法避免自己的灾殃,充满对其中蕴含的矛盾和哲理的思 考。引用典故,表现了诗人对塞翁关马故事的一个逆向思考。 表现了他被贬谪时的自我安慰,与友人的互勉,通过典型的例证 表现了作者对待命途不顺的一种看法,既是对个人情绪的宽解, 也是对友人的勉励。表达作者对人生际遇的豁达。诗颈联体现 的对人生起落无定的认识和感伤,同时也有基于此对命理的认识 和豁达。【解析】1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 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 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 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 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 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 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确 认,得出答案。C项,将飘忽不定的仕途与藏钩游戏联系在一起,表现作者面 对人生起落的无奈分析错误。注意选项前面说的是借用典故, 很显然藏钩就不能够指游戏,而是以钩弋夫人的命运典故来表达 参悟命运的难以揣测。故选C。2 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多角度思考,可从时间角度梳理,要看作者在不同时段的情感;可从描述对象角度梳理,不仅要看描述主体 (诗人或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也要看描述客体(人、事、物、景)蕴含的情感。题干要求请结合颈联内容对本诗中体现的诗 人的情感进行解读,首先要理解颈联的含义。龟灵未免制肠 患,马失应无折足忧。意思是:龟有灵性,能够占卜,却免不 了被人挖肠的忧患;塞翁的马要是丢失了不再回来,那多他的儿 子也就不会摔伤脚。这首诗主要讲祸福得失的转化。首联说世上 的福祸出现和潜藏都是不确定的,在尘世的大网中纠缠最终也没 有一个休止。颔联和颈联使用了典故,说福祸的轮回就像车轮一 样循环转动,钩弋夫人的故事告诉我们荣枯的翻覆并没有恒常的 规律。龟有灵性,能够占卜,却免不了被人挖肠的忧患;塞翁的 马要是丢失了不再回来,那多他的儿子也就不会摔伤脚。而尾联 说不信请看下棋的人,输赢的判定只有等待棋局终了。再结合诗 歌写作背景:公元810年,白居易好友元稹得罪权贵被贬,写 了五首放言。五年后,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元稹闻讯写 下了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白居易也写下五首放言诗来奉 和。所以在分析诗歌情感的时候要结合诗人的经历来分析,如诗 歌颈联引用典故,将飘忽不定的仕途与藏钩游戏联系在一起,表 现作者面对人生起落的无奈。尾联用弈棋输赢不可预测的现象, 表现作者对世事无常、结局无法预期的现实的认知。也可从对现 实命运的思考和无奈,被贬谪时的自我安慰,与友人的互勉,对 人生际遇的豁达等角度分析。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放言五首其四白居易谁家宅第成还破,何处亲宾哭复歌?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北邙未省留闲地,东海何曾有顶波。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何如?【注】元和五年,白居易好友元稹被贬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 言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五年后,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在 贬官途中,他写下了放言五首来奉和。北邙(mang ): 山名,亦作北芒,即邙山,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北。东汉及北魏的 王侯公卿死后多鄂于此。后人因常以泛指墓地。顶波:稳定的 波浪。【小题】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写贫穷人家房屋残破、亲朋为之痛哭悲歌的情形,体现 了作者关注民生、同情疾苦的情怀。B ”莫字管笑与夸二字,莫笑二句为告诫语,告 诫世人不要嫌贫爱富。C.颈联以东海波浪的起伏为喻,意在说明富贵贫贱不会一成不变。D.全诗饱含作者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对人们正确认识人生和 社会的变化,不无哲理性的启示。【小题】本诗颔联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有怎样 的寓意?请予以分析说明。【小题1】A【小题2】(1 ) A. 首联描写贫穷人家房屋残破、亲朋为之痛哭悲歌的情 形理解有误。首联描写的是由盛转衰、由喜转悲的世事变迁。 故选:Ao(2)这首诗是诗人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所写的,用以奉和好友元 稹被贬时所写的放言。诗歌颔联的大意是:昨天屋内外还挤 满了人,今天在门外就如此冷落了。根据诗境,诗人在此联中运 用对比手法,先写人在得势时是如何的炙手可热,而在落势后又 是如何的门可罗雀,借此抒发了一种盛衰变化、世事无常的深沉 感慨。诗人其实在于表明:宇宙一切的一切,都在运动,都在变 化,世界就在这运动、变化中发展,前进;人生的富贵也是变化 的,所以决不能因为自己的一时显荣,就自我夸耀,看不起别人。这些反映了作者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对人们正确地认识人生 和社会,不无哲理的启示。答案:(1 ) A ( 2 )颔联用对比手法,上句写得势之时,炙手可 热;下句写失势之后,门可罗雀。两相对比,抒发了一种盛衰变 化、世事无常的深沉感慨。白话译文:谁家住宅建成后还去破坏,哪里的亲朋哭了以后又唱 起来?昨天屋内外还挤满了人,今天在门外就如此冷落了。北邙山没有留下空闲土地,东海何曾有稳定的波浪?不要嫌贫爱富去夸张炫耀,死后都成了枯骨又如何呢?诗歌鉴赏:这首诗通篇谈世事人生的变化。甲第贵宅破败了,亲 人朋友死亡了;昨天炙手可热的人家,今朝门可罗雀;浩瀚汤汤 的东海三为桑田。宇宙一切的一切,都在运动,都在变化。世界 就在这运动、变化中发展,前进。人生的富贵也是变化的,所以 决不能因为自己的一时显荣,就自我夸耀,看不起别人。这些反 映了作者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对人们正确地认识人生和社会, 不无哲理的启示。八、阅读下面这首府诗,完成下面小题。放言五首其五白居易春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松树干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注】庄子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泰)山为小。 颜子:即颜回,早卒,死时年仅三十余岁。老彭:老子和彭祖, 相传都是长寿之人。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联写几种事物和前人事迹,后两联写人生道理,二者紧 密关联,脉络清楚。B.颈联写何必恋生忧死,也不要嫌弃自己,厌恶人生,写出了 诗人的人生态度。C.最后一联进一步说明了生死的自然规律,同时也流露出了作 者些许的消极情绪。D.诗人用具体的艺术形象表现抽象深奥的哲理,议论说理平白 浅近,通俗易懂。15.诗的颔联有何含意?蕴含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答案】14. D 15.第一问:松树活了一千年终究要死,槿木 仅开花一天也自觉荣耀,这句诗艺术地说明了一个哲理:新陈代 谢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第二问:人应 该正确面对生死,顺其自然,有所作为。九、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过沙头杨万里过了沙头渐有村,地平江阔气清温。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论诗绝句元好问眼处心声句有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1、上面两首诗表达了一个共同的哲理:2、上面两首诗,表达哲理的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赏析。【答案】1、实践出真知(或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过沙头通过描写只有篙师认识水痕直接表达出实践出真 知的哲理;论诗绝句通过反问的手法表达哲理。十、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观书有感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朦金童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 自在行。琴诗苏轼B.第二首诗前两句认为,山离得近,月亮离得远,就觉得月亮 很小,就有人说山比月亮大。C.第一首诗五六句认为,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运势,其他人得 到了一切也比不上我的才能。D.第二首诗三四句认为,如果有人眼光开阔长远,便会发现不 仅山高,而且月亮更为广阔。2 .哲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这种诗 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含蕴于鲜明的艺术形 象之中。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哲理。【答案】1、C2劝学:要趁着年轻多读点书,错过了最佳的学习时间,想 要重来,也不会有机会了,毕竟时间不等人,没有人能够永远少 年。蔽月山房:看待人或事不能仅依靠主观意识,不能被表面迷 惑,不能目光短浅,否则会产生错误的认知。应当了解事物的真 相,应当心胸开阔,这样你的世界就更大。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 指上听?1,从题材上看,这两首诗属于诗。朱熹诗揭示的道理是:苏轼诗暗示的道理是:2 ,分析这两首诗在表达上的不同。答案:(1)朱熹诗借大战船自在航行的条件说明事物都有其自身规律, 不按照规律行事,硬是用人的蛮力去推移”是不行的;苏轼诗通 过琴音与手指的关系说明,单有好的客观条件或单有好的主观条 件都是不行的只有把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2珠熹诗通过鲜明的形象体现理趣;苏轼诗通过两个浅显的假设 表现理趣。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转有深分,因成是诗以 寄 刘禹锡 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万古到今同此恨,闻琴泪尽欲如何。【注】微之、敦诗、晦叔:即元稹、崔群、崔玄亮,三人都是 白居易的好友,情分很深。闻琴泪尽:晋书徽之传载, 王徽之听说其弟王献之(字子敬)死讯,前往吊唁,取出王献之 的琴弹奏,久不成调,直呼呜呼子敬人琴俱亡。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标题中乐天见示的见字是我的意思,即刘禹锡 自己。乐天即白居易。B.诗人从读白居易的赠诗写起,既表示了认同和伤感,也扣合诗 题,表明了酬答之意。C. 故人少”与祭文多对偶工整,揭示出不同事物之间的对 立面,含有深刻的哲理。D.诗的尾联引用典故,抒发了自古如斯、无可奈何的叹逝之 情,可谓言简而意深。15、本诗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简要分析颈联包含了什么人生哲理【答案】14.C 15.内容上:春天里,茂盛的树林新长出的叶子, 催换着老叶、旧叶;江河中,奔腾的流水前面的退让给后起的波 浪。此联运用象征的手法。哲学思想:体现了刘禹锡的哲学 思想以及乐观豁达的人生观。新陈代谢、除旧布新是客观规律, 老一辈必然要让位给后继者。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尊重逝者, 善待生者,珍惜生命。没有陈叶就不会有新叶,没有前波亦不会 有后波,新旧事物不是绝然对立的,新旧之间相互包容,彼此渗 透,辨证统一。【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准确把握诗歌词句含义和诗歌内容的综合能力。解 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 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同时结合 手法加以理解。C项揭示出不同事物之间的对立面错误,两 者不构成对立关系,因古人少才会祭文多。故选Co【15题详解】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答题的关键是从遣词造句、艺术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找到诗句 的特殊之处,然后结合诗句的内容加以具体分析,注意把握诗句 的丰富内涵。题中颈联运用了象征手法,陈叶、前波可 指微之、敦诗、晦叔等已经去世的好友,也可指旧事物新叶、彳爰波可指晚辈亦可指新事物。然后从人和物的不同角度 再结合新陈代谢、生老病死、新旧矛盾的对立统一等方面加以辩 证分析即可。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悟道诗某尼近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注】这是一首哲理深刻的禅诗。14.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前两句从时、空两个方面分别写寻春之事尽日言历时久, 踏遍言行程广。B. 陇头云属于用典,借指梅花,南朝陆凯有赠范晔诗: 择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C.第三句中的“笑字,表现了诗人的顿悟,有柳暗花明之妙。D.末句的春已十分,既是写梅花之烂漫春色之浓烈,也表现 诗人对凡尘的思恋。15.宋人诗多重理趣,这首诗诗人悟出的道理是什么?【答案】:14D15风景往往不在遥远的地方,有时就在你的身边,要善于发现。【解析】14、D.有误。此诗不关凡尘与佛门的旨意,仅仅写出寻 春悟道的体验。春已十分表明美好的事物就在身边我们要 好好珍惜。这是参禅所得,并非思恋凡尘。故选:D。15本题考有对诗歌主旨的理解。诗歌大意:费尽了时光寻找盎 然的春意却见不到春的踪迹,脚下的芒鞋已踏遍了笼罩在山头的 白云。重返家园将梅花拿在手指间轻转偶然一嗅,哎!禁不住暗 笑自己,就在这眼前的枝头上春意正热闹十分。全诗描述主人公 虽历经千辛万苦,寻春而不得,最后却又偶然得到的经过,借以 说明悟道的经历.作者描绘这一寻春的过程,意在说明这样一个 道理:自然妙道,原在人心之上,只是人们没有发现罢了;风 景往往不在遥远的地方,有时就在你的身边,要善于发现。十三、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观书有感(其二)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朦曜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水口行舟朱熹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14、下面对两首诗作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诗展示了两个生动形象的画面:平日舟大水浅,众人费 力推船却徒劳无功;而今无需人力,船却自在前行。鲜明的对比 给人以思想的启迪。B.第二首诗写舟行见闻,突出心情变化。从夜如何的担心害 怕,到试卷的期待不安,再到景色依旧的欣喜欢快,情 感变化富有层次。C.两首诗都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第一首用朦曜巨舰和羽毛 作对比,表现春水的力量;第二首用扁舟一叶和满江风浪作 对比,表现夜航的艰险。D.两首诗都写了 水上行舟,借用生活中的经历和体验来表达 作者的所思所悟。由此可以看出,细心观察和体悟生活对文学创 作的重要作用。15、宋诗重在说理清结合诗作分别谈谈两首诗给你的人生启示。【答案】14C15第一首诗:读书学习、知识储备、思想积淀、基本功力等对人的成长有重要意义;行事时,时势未到盲动无益,时势成 熟则畅通无阻;做事要想成功,要学会巧借外力。第二首诗:人生不会一帆风顺,总会经历挫折磨难;以乐观 积极的心态从容面对人生苦难,才会渡过难关;面对苦难,难 免畏惧退缩,但要勇于直面,战胜自我。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 力终究不可遏制。【解析】14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 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 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 境等进行分析概括。C项两首诗都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错,朦曜巨舰一毛轻 将船喻为羽毛,是比喻而非对比。故选C。15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分析诗中形象(意象)倾注的诗人的思想,根据自身经历在读懂诗歌的基 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突出读书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也揭示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勤于努力,抓紧一切机会好好 学习;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表明磨难是伴随着 人生成长的,人想要获得成功必须要经历失败,做任何事情都必 须要以积极地心态面对,特别是坦然面对生活的中苦难。今朝 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两句告诉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面 对生活。十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谭孝廉赴举李咸用【注】鼓螯声里寻诗礼,戈戟林间入镐京。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也知贵贱皆前定,未见疏慵遂有成。吾道近来稀后进,善开金口答公卿。【注】李咸用,晚唐诗人。晚唐时社会矛盾激化,兵戈不断,不 仅民不聊生,就是士人进身之路也多有阻难。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运用借代,交代了谭孝廉赴京科考的时代背景,赞扬其行 为的难能可贵。B.颈联”也知扫去贵贱命中注定的消极情绪,为后一句表达嘱 托之意蓄势。C.尾联指出当下儒学之道急需人才,表示自己会竭力向王卿贵族 们举荐谭孝廉。D.这首诗情中蕴理,语言浅近而蕴意深远,表现出作者对后辈殷 切寄望的情谊。15这首送别之作,蕴含着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请结合诗句简 要分析并谈谈对你的启发。【答案】14C15诗歌的颔联和颈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好事都是从艰难处得 来的,年轻人不要为求轻松只做容易的事;即使贫贱有命,但疏 懒怠惰会一事无成。启发: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要不畏险阻, 迎难而上,勇于奋斗;不能贪图安逸,懒惰懈怠。【解析】14c. 表示自己会竭力向王卿贵族们举荐谭孝廉理解 错误。善开金口答公卿 一句是在叮嘱谭孝廉好好应答公卿的 提问,展示自己的才华。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浣溪沙菊节(宋)苏轼缥缈危楼紫翠间,良辰乐事古难全。感时怀旧独凄然。璧月琼枝空夜夜,菊花人貌自年年。不知来岁与谁看。(1 )本词是苏轼在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重阳节前一天与 杨绘分别时所写词中一词点出重阳的时节: 一句暗示了 分别。(用原词、原句回答)(2)本词充满理趣,多处体现出哲理性思考,结合具体诗句加 以分析。答案:(1)菊花感时怀旧独凄然(2 )良辰乐事古难全,美好的时光和欢乐的事情不能两 全,表达对自然与人生的美好不能共存的思考,耐人寻味:璧 月琼枝空夜夜,菊花人貌自年年,别后明月、玉树无人欣赏, 花开依旧,人貌已非,写出物是人非的人生感慨;不知来岁 与谁看,不知来年,我将跟谁一道赏观,写出对人生无常、佳故选:co15颔联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好事尽从难 处得阐发了成功者的普遍规律,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少年无向易中轻则是告诫,年轻人 要趁着青春年华积极进取,不要贪图容易贪图轻松。颈联也知贵贱皆前定,未见疏慵遂有成,继续鼓励这位举子。 也知道人的贵贱都是各自的命运先前注定的,但没有见到谁懒懒 散散就能成功。即便考不中,那也是命中注定,但不积极谋求一 定不会考中。想要成功,就不能贪图安逸,懒惰懈怠。十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寄韬光禅师白居易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注韬光禅师:杭州灵隐寺僧人。两寺:指下天竺寺与中天 竺寺,位于浙江杭州。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不落俗套,作者避写灵隐寺而介绍下天竺寺与中天竺寺 的历史关系。B .颔联、颈联描述禅师修行之处的环境,对仗工整,连用复字, 诗味回环。C.颔联、颈联使用了相对的方位,拓展了空间,给人十方无界 的超然感觉。D.尾联虚写天香桂子落纷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禅师禅 意生活的向往。15有人说,这首诗禅理哲理相互渗融,读懂悟透后有盛夏临泉 之感。请找出诗中蕴含的理趣。【答案】14D15一山门作两山门 一句,一门外又另开 了 一门,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智慧无穷开启之感。 两寺原从一寺分一句,蕴含世事分分合合,善恶因果可以 相互转化。南山云起北山云云起云涌自会云消云散,喻指 尘世的烦恼也是如此。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万事万物皆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 .实 写错,遥想是想象,尾联是虚写。故选Do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内容及情感的鉴赏能力。题干设置 了情境,有人的诗论”这首诗禅理哲理相互渗融,读懂悟透后有 盛夏临泉之感,并让考生找出诗中蕴含的禅理哲理。禅理 哲理因为相互渗透,并没有区分。作答时,需在充分理解诗歌内 容的基础上,分析诗句背后蕴含的禅理哲理即可。首联写禅寺缘 起。一山门作两山门,一个山门变作两个山门,颇有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之感,体现了智慧的无限开启。两寺原从一 寺分,两个山寺原是一寺所分,体现了万物的分分合合,预示 着善恶因果等等的相互转化。颔联南山云起北山云,云雾象 征尘世的烦恼,一山云起一山云消,此起彼伏,体现了尘世烦恼 也会兴起,也会消散,没完没了。颈联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 钟声下界闻,前台的花绽开后台能看见,上界的钟声下界听得 清,寓意万事万物皆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期难再的思考。翻译:高楼缥缈在紫绿双色之间,良辰与乐事都 凑齐全,从古至今,着实很难。感时怀旧,独自凄然。圆月和玉 树只闪现于夜夜,菊花与人貌却经行在年年。不知来年,我将跟 谁一道赏观。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西睦秋日即事周密络纬声声织夜愁,酸风吹雨水边楼。堤杨脆尽黄金线,城里人家未觉秋。注睦:田间的土填子,小堤。络纬:虫名。俗称络丝娘、 纺织娘。夏秋夜间振羽作声,声如纺线,故得此名。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标题中的即事一词意为就过去的事物、情景做诗文或绘 画。B. 织夜愁既回应了 络纬,又暗指纺织女的夜愁如织 物般纵横交错。c. 酸风的出处是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意指”刺人的 凉风。D. 黄金线可制成美衣华服,抵御秋寒,所以城里人家不觉秋 已到来。16 .鉴赏宋诗往往要从理性上把握,请结合内容,谈谈本诗写了 秋季哪些特有的情景?总结出了生活中的什么道理?给了我们 哪些启示? (6分)参考答案:17 .C ( A 即事就眼前的食物情景做诗文;B暗指纺织女的夜 愁错;D 黄金线指的是堤岸上的杨柳枝叶变黄。). (1)前三句写了秋季特有的场景:络纬在夜里振翅做 声,声如纺线(1分)小楼里凉风将雨点吹拂到人身边(1分) 堤岸上的杨柳已经枝老叶黄了( 1分)道理:这些场景都是生活 中常见的,但城里人家,因为远离了自然生活,往往不能及时感 知季节的变化。(1分)启示:生活中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一叶知秋,能从小事物中感受大变化;要善于观察生活,归纳思 考。(每点1分,答出2点即可)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甲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乙诗)桂源铺杨万里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注释)堂堂: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18 .这两首诗都用到的修辞手法是 o (甲诗)后两句用放 拦这两个动词,生动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 点,富有情趣。(乙诗)前两句用" "这 两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溪水奋力前行的画面。(3分)19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这两首诗都是哲理诗,通过某一现象揭示一定的人生哲理, 给人以启发。B.(甲诗)前两句是描摹,后两句是议论,诗人借助一系列的 景物描写,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C.(甲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实写翻山越岭,虚写人生中的困难中的困难个接着一个D.(乙诗)蕴含的哲理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只有不畏艰难、 奋勇向前,才能战胜困难,取得胜利。20、这首诗让你领悟到哪些人生哲理?请至少写出两条。【答案】18 .拟人奔喧根据赚得不许这些人性化词语,可知两首诗均采用了 拟 人的修辞。乙诗前两句说万山阻拦溪水向前奔,溪水在山间 不停穿梭喧闹,故描绘溪水奋力前行的词语的奔 喧。B项前两句是描摹,后两句是议论的论断错误,应该是:前 两句是议论,后两句是描摹。20人们无论做什么事,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要有充分的估计, 不要被眼前的顺境所迷惑。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满 自得,而应不断进取。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放言五首其一【唐】白居易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注释】这是唐宪宗元和十年诗人被贬赴江州途中所作。臧 生:臧武仲,凭借其防地来要挟鲁君,但时人谓之圣。宁子: 宁武子,国家有道则进用其智能、无道则佯愚以全身的政治家典 型。燔柴,语意为大火。照乘,指明珠。14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两句以反问的句式概括指出:作伪者古今皆有,人莫能 辨。B.颔联两句都是用典,诗人认为臧生与宁子性质相同,都是在 表面上的作伪。C.颈联两句都是比喻,意思是:萤虫露水,只能以闪光、晶莹 的外观炫人。D.这首诗就社会人生真伪的辨别议论说理,全诗将抽象的道理 说得生动形象。15 .尾联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分) 【参考答案】. B (性质相同,都是在表面上的作伪分析错误,颔联两 句意为世人只爰臧生的假圣人,却不晓得世间还有宁子那样的高 贤,从诗人但爰 可知两词看出诗人认为两者虽然都是在 表面上的作伪,但性质不同)14 .尾联说明了要辨别真伪,最好的方法就是将两者放在一起对 比的道理。(2分)尾联诗人用不取“可怜感叹当朝者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