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I(法学专业)教学大纲.docx
“刑法学I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031110课程名称:刑法学I / Criminal Law I学时:80学分:4. 0适用专业:法学开课学期:第2学期开课部门:政法学院先修课程:法理学、宪法学、法制史考核要求:考试科目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 出版社,2016年张明楷著,刑法学(第五版),法律出版社,2016年张明楷著,外国刑法纲要(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周光权著,刑法总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周光权著,刑法各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李立众编,刑法一本通(第十二版),法律出版社,2016年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刑法学I是法学课程中十四门核心课程之一的重要学科,是法学专业的必修 课,课程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开设本课程,使学生能深刻理解刑法学的基本概念 和各种具体制度与规则,了解有关理论的新动态、新观念,按照理论和实践相结 合的原则,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刑法学理论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之具备实际应用能力,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二、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做到:(1)明确刑法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其理论体系。(2)掌握刑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3)掌握我国刑法的基本精神和具体规定。(4)学会运用刑法理论并根据刑法规定,分析和解决实际刑事案件中的问题。三、学时分配章节课程内容学时1刑法概说42刑法的基本原则43刑法的效力范围3(1)非刑罚的法律后果概述:非刑罚法律后果的概念 非刑罚法律后果的意 义(2)单纯宣告有罪:单纯宣告有罪的概念单纯宣告有罪的适用(3)非刑罚处罚:训诫 责令具结悔过 赔礼道歉 赔偿损失 行政处罚 行政处分(4)保安处分:收容教养 强制医疗 禁止令 从业禁止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非刑罚法律后果的概念、单纯宣告有罪的概念、非刑罚措施和保安处分 的种类;理解从业禁止的基本内容;熟悉并能够运用:单纯宣告有罪和禁止令 3.教学重点难点禁止令和从业禁止的适用。4.教学建议理论讲授与典型案例相结合教学。第十六章:刑罚消灭制度.基本内容(1)刑罚消灭制度概述:刑罚消灭概念刑罚消灭的事由(2)时效:时效的概念追诉时效的期限追诉时效的计算(一般犯罪追诉 时效的计算连续犯或持续犯追诉时效的计算追诉时效的延长追诉时效的 中断)(3)赦免:赦免的概念我国赫免制度的特点.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刑罚消灭的概念、赦免的概念与我国特赦制度的特点;理解刑罚消灭的 事由,时效的概念;熟悉并能够运用:追诉时效的计算方法,特别是追诉时效的 中断和延长。1 .教学重点难点刑罚消灭的法定原因;时效期限及其计算方法;赦免的概念和种类;时效期 限及其计算方法。2 .教学建议理论讲授与典型案例相结合教学。4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45犯罪构成要件:犯罪客体、客观方面、主体、主观方面186犯罪排除事由57犯罪的停止形态88共同犯罪89单位犯罪210罪数511刑罚概说112刑罚的体系和种类413刑罚裁量制度514刑罚执行制度515非刑罚处罚的法律后果216刑罚消灭制度2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本课程是法学专业学生的核心基础课程,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讲解。 在宏观上应当注意使学生掌握:总、分则之间一般和具体的关系;犯罪论、刑事 责任论、刑罚论的关系。在微观上应当严格按照刑法典中涉及的基本问题展开。 在教学过程中,重点问题应当在时间分配和教学手段多样性上予以照顾。(2)本课程设置于大学本科教育阶段的第三学期,应当注意学生知识获取的 “层级性”。一方面学生对法学基础理论有一定了解,这就要求在教学中体现一 定的区分度,法学入门知识不必作过多介绍;同时,对法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并不 深入,对相关的问题,教学中应当适当回顾。(3)本课程的教学还应当兼顾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刑法学基础知识的传授过 程中,培养学生运用学习到的知识认识、分析、解决刑事法律问题的能力。因此, 在总论教学中,应以讲授法为主,其他教学为辅。(4)刑法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当结合时下具体争议、典型案例针对性 地进行教学。五、教学内容第一章:刑法概说1.基本内容(1)刑法的概念、性质和制定根据(2)刑法的目的和任务(3)刑法的体系(4)刑法的解释.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刑法的概念和性质,了解制定刑法的根据和刑法的任 务,理解和把握刑法的体系、刑法解释的概念与分类。2 .教学重点难点刑法的任务和解释是教学重点;刑法的扩大解释与类推解释的区别是教学难 点,强调其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在词汇可能性范围解释,后者是在词汇边缘之 外解释。3 .教学建议可采用学生案例讨论和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式。第二章:刑法基本原则.基本内容(1)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与意义(2)罪刑法定原则(3)罪刑相适应原则(4)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界定标准及意义,理解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 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和基本要求;熟悉并能够运用:解释刑法 的各种方法,刑法的适用范围。1 .教学重点难点罪刑法定原则教学重点和难点,注意阐明罪刑法定原则的现代含义和派生原 则以及该原则在司法案例的应用。2 .教学建议可采用学生案例讨论和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式。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1 .基本内容(1)刑法空间效力:属人原则、属地原则、保护原则、普遍管辖原则(2)刑法的时间效力:生效时间、失效时间、溯及力.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世界各国关于刑法空间效力和溯及力问题的主要原则,理解我国刑法关 于刑法空间效力和溯及力的规定,熟练掌握并应用我国刑法解决刑法空间效力和 溯及力问题的原则。2 .教学重点难点我国刑法空间效力的规定及溯及力和理解。3 .教学建议可采用学生案例讨论和教师讲授的方式,结合图解分析。第四章: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1 .基本内容(1)犯罪的概述:犯罪的概念犯罪的基本特征(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2)犯罪的分类:自然犯与法定犯亲告罪一非亲告罪危害国家安全罪、 普通刑事罪基本犯与结果加重犯即成犯、状态犯和继续犯(3)犯罪构成的概述: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犯罪构成的分类犯罪构成 要件.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犯罪的分类,犯罪构成的概念,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的关系,犯罪构成 的分类;理解刑法关于犯罪概念的规定,犯罪的本质特征与法律特征之间的关系, 犯罪构成的分类;熟悉并能够运用:结果加重犯和状态犯,犯罪的基本特征。2 .教学重点难点犯罪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犯罪构成不同的理论观点。3 .教学建议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第五章:犯罪构成要件1.基本内容(1)犯罪客体:犯罪客体的概念 犯罪客体的分类 确定直接客体的方 法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关系(2)犯罪客观方面:犯罪客观要件概述 危害行为(作为 不作为)危害结 果行为的时间、地点与方法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的概念 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认定不作为犯罪的因果关系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与刑事责 任)(3)犯罪主体:犯罪主体的概述 人犯罪主体(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 特殊身份)(4)犯罪主观要件:犯罪主观要件概述犯罪故意(故意的认识因素 故意 的意志因素故意的认定事实认识错误)犯罪过失(过失的概念过失的种类 过失的认定)犯罪主观要件的其他问题(无罪过事件犯罪的动机、目的)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犯罪客体的种类以及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与区别,理解刑法关于 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的规定,熟练掌握并应用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因 果关系及其意义犯罪故意及其类型、犯罪过失及其类型、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 概念及意义。3 .教学重点难点作为、不作为;因果关系;刑事责任能力;刑事责任年龄;故意,过失, 事实认识错误。4 .教学建议教学可运用案例教学法。第六章:排除犯罪事由1.基本内容:(1)犯罪排除事由的概念、分类(2)正当防卫:正当防卫的概念 正当防卫的构成(防卫起因 防卫对象防 卫意图防卫限度)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特殊防卫(3)紧急避险:紧急避险的概念 紧急避险的构成(避险起因 避险对象 避险意图避险时间避险可行性避险限度)避险过当其刑事责任(4)其他犯罪排除事由:法令行为 正当理由业务行为 被害人承诺自救 行为.教学基本要求要求了解犯罪排除事由的概念、特征与种类;理解: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以 及其他犯罪排除事由的本质与成立条件;熟悉并能够运用: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的成立条件,特殊正当防卫。2 .教学重点难点防卫过当和避险过当的构成条件。3 .教学建议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第七章:犯罪未完成形态1 .基本内容(1)犯罪未完成形态概述:犯罪未完成形态的概念 犯罪未完成形态与犯罪 阶段的关系犯罪未完成形态与犯罪构成的关系(2)犯罪预备:犯罪预备的概念与特征(主观上为了犯罪 客观上实施了犯 罪预备行为事实上未能着手实行犯罪未能着手实行犯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 以外的原因)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的区别预备犯的刑事责任(3)犯罪未遂:犯罪未遂的概念与特征(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犯罪未得逞 犯 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未遂的类型(实行终了的未遂 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能犯未遂与不能犯未遂)未遂犯的刑事责任(4)犯罪中止:犯罪中止的概念 犯罪中止的特征(中止的时间性 中止的 自动性 中止的客观性 中止的有效性)中止犯的刑事责任犯罪中止.教学基本要求要求了解犯罪未完成形态的概念及其与完成形态的关系;理解犯罪预备、犯 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各种犯罪形态的刑事责任;熟悉并能够运用:未 完成形态的成立条件。2 .教学重点难点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概念、特征及其相互区别;犯 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相互区别。3 .教学建议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第八章:共同犯罪1.基本内容(1)共同犯罪的概述:共同犯罪概念共同犯罪与犯罪构成的关系(2)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二人以上共同故意共同行为(3)共同犯罪的形式:任意共同犯罪与必要共同犯罪事前通谋的共同犯 罪与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简单共同犯罪与复杂共同犯罪一般共同犯罪与 特殊共同犯罪(4)共犯人的分类及其刑事责任主犯及其刑事责任(主犯的概念与种类主 犯与首要分子的关系主犯的刑事责任)从犯及其刑事责任胁从犯及其刑事 责任教唆犯及其刑事责任(教唆犯的概念与成立条件教唆犯的认定教唆犯 的处罚)(5)共同犯罪的特殊问题:共同犯罪与身份共同犯罪的认识错误共同 犯罪与犯罪形态.教学基本要求要求了解刑法规定共同犯罪的意义;共同犯罪的概念及其与犯罪构成的关系, 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共同犯罪的不同形态,共犯人的分类,共同犯罪的特殊问; 熟悉并能够运用共同犯罪的法律规定与共同犯罪理论。2 .教学重点难点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犯罪集团及其构成条件;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 责任。3 .教学建议进行典型案例的教学,开展有关的讨论。第九章:单位犯罪1 .基本内容:(1)单位犯罪概述:单位犯罪的概念 特点(2)单位犯罪的定罪:单位犯罪的主体客观要件主观要件(3)单位犯罪的处罚:单位犯罪的处罚根据处罚原则.教学基本要求要求了解单位犯罪的概念与性质;理解单位犯罪的成立条件;熟悉并能够运 用: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2 .教学重点难点单位犯罪的认定。3 .教学建议进行典型案例的教学,开展有关的讨论。第十章:罪数1.基本内容:(1)罪数的区分:区分罪数的意义 区分罪数量的标准(2)实质的一罪:继续犯想象竞合犯结果加重犯(3)法定的一罪:结合犯 集合犯(4)处断的一罪:连续犯吸收犯牵连犯.教学基本要求要求了解区分罪数的意义;理解罪数的区分标准与区分方法;熟悉并能够运 用实质的一罪、法定的一罪、处断的一罪的特征与处理原则,罪数理论。2 .教学重点难点想象竞合犯、连续犯、牵连犯的概念、特征与处断原则。3 .教学建议进行典型案例的教学。第十一章:刑罚概说.教学基本内容(1)刑罚的概念和特征:刑罚的概念 刑罚的特征(2)刑罚的目的:刑罚目的的概念 特殊预防 一般预防 特殊预防和一般 预防的关系.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刑罚的概念;理解刑罚的特征;熟悉并能够运用刑罚目的的具体内容, 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的关系。1 .教学重点难点刑罚的目的。2 .教学建议可结合典型案例进行教学。第十二章:刑罚种类.基本内容:(1)主刑:管制 拘役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死刑(死刑的概念 死刑的 适用死刑缓期执行)(2)附加刑:罚金 剥夺政治权利(剥夺政治权利的概念 剥夺政治权利的 适用对象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没收财产驱逐出境(3)非刑罚处罚:训诫 责令具结悔过 赔礼道歉 赔偿损失 行政处罚 行政处分(4)保安处分:收容教养强制医疗禁止令从业禁止.基本要求了解主刑和附加刑的概念与特点;了解非刑罚措施和保安处分的种类;理解 管制、拘役、没收财产刑的基本内容;熟悉并能够运用: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的 适用条件以及罚金刑的适用方法。1 .教学重点难点死刑的存废及司法适用。2 .教学建议可结合典型案例进行教学。第十三章:刑罚裁量.基本内容(1)量刑概述:量刑概念量刑原则(2)量刑情节:量刑情节的概念 量刑情节的分类(法宝量刑情节 酌定 量刑情节)量刑情节的适用(数个量刑情节的适用多功能情节的适用)累犯 (累犯的概念一般累犯特别累犯对累犯的处罚)自首(自首的概念一 般自首自首的处罚)坦白立功(3)量刑制度:数罪并罚制度(数罪并罚的概念 数罪并罚的原则 数罪并 罚的适用)缓刑制度(缓刑的概念缓刑的适用条件缓刑的考验期限与考察 缓刑的考验期满与缓刑撤销).教学基本要求了解量刑概念、原则,从重、从轻、减轻与免除处罚的基本含义以及量刑的 酌定情节;理解一般累犯的成立条件,自首、坦白和立功的处罚,缓刑制度的具 体内容;熟悉并能够运用量刑的法定情节,累犯、自首、坦白与立功的成立条件, 累犯和缓刑的关系,数罪并罚的方法。1 .教学重点难点累犯、自首、立功构成条件;数罪并罚的方法。2 .教学建议理论讲授与典型案例相结合教学。第十四章:刑罚执行制度.基本内容(1)减刑制度:减刑的概念减刑的条件减刑的限度与幅度减刑的程序 与减刑后的刑期计算(2)假释制度:假释的概念假释的适用条件假释的考验期限与假释的撤 销.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减刑的种类,减刑和改判的差别,假释的意义;理解减刑和假释的概念, 减刑的限度与幅度、减刑的程序与减刑后的刑期计算方法;熟悉并能够运用:减 刑和假释的实质条件,假释的考验期限与假释的撤销条件。1 .教学重点难点减刑、假释的概念和条件。2 .教学建议理论讲授与典型案例相结合教学。第十五章:非刑罚的法律后果1.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