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庸大学读后感0字中庸大学论语的感悟(四篇).docx
-
资源ID:93643912
资源大小:21.47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中庸大学读后感0字中庸大学论语的感悟(四篇).docx
2023年中庸大学读后感0字中庸大学论语的感悟(四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阅历总结。那么心得感悟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感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庸高校读后感100字 中庸高校论语的感悟篇一 论语·卫灵公 这段经文出自论语·卫灵公第十五。意思是孔子说:“一个有德行的士君子应当矜持、庄重,而不会与别人争斗;会和谐的与人相处,而不会结党营私。” 这段经文中孔子讲了一个士君子应当何以处众的道理。矜,是矜持、庄重、肃穆的意思,这是一种很高的人格境界。假如一个人能达到矜,必是德行人格厚重,境界才智高深,常人无法比拟的。这种人特别坦然,因其人正心正,为人正直,刚正不阿,不卑不亢,所以在面临一些重大事务时会显得很泰然。而正是这种时候,人须要进行冷静的思索和选择。能够做到“矜”的人,无论天大的事,都会坦然面对,不会轻浮焦躁。故圣人云:“临大节而不行夺”。 相反,小人则不泰不矜,傲慢自大,自以为是,喜好彰显表现,每当大事来临之际,却显得焦躁担心,无所适从,不堪一击。故孔子云:“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此之谓也。 争,是争吵、争斗的意思。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精神的核心便是争,是博弈与争夺。不论过程手段,只在乎最终的结果,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这是一种很不好的理念,有害于道,会破坏社会政治秩序。而如今的中国正是这种状况,拜金主义严峻,人们为了达到目标和盈利,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其缘由便是近百年来,受到西方资主义的文化入侵。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们把竞争博弈作为社会生产和发展的推动力,才导致这一后果。 西方资本主义强调竞争,西方国家也因此博得国际政治和军事上的地位。但这仅仅是它的文化硬实力,在其硬实力背后有文化软实力支撑,那便是西方的信抑体系和核心价值观。西方清教徒认为经商是上帝赐予他的使命,因此,经商便有了神圣的合法性。无论从事政治事务还是经商,这都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正因为这样,西方才会出现比尔盖茨这种赚了一辈子的钱,最终全部奉献给了社会的宏大企业家。这都归结于一个文明的文化软实力,而我们只学到了西方近代文明的硬实力,没有学到他们的软实力。所以才导致这么多的负面结果。 当然,西方的软实力我们也学不来,因为软实力要符合地域人文,也就是历史文化的合法性。因为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人文,每个文明都会有适合于自身的政治制度,而这种政治制度一旦更换历史文化背景便不能发挥原有的功效。就犹如热带植物到了高原地带生存不了。所以我们才要制定出符合于华夏文明和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儒家讲“体用不二”,这也进一步说明白“中体西用”的不对之处。 群,是群体、群众。这里指与人相处得很好,很和谐和谐,很简单相处共事。孔子云:“君子易事而难悦也”,君子虽然很好共事相处,但却难以取悦。因为君子的德行远在常人之上,能辩是非,明善恶。通常,小人在行事时,为了能讨领导喜爱,赐予他更好的机会与利益,便会对上司领导进行谄媚、拍马和贿赂。而许多领导上司也是小人德行,乐于接受。在利益面前,当然原形毕露。 曾有人举了一个例子来讽刺如今的中国人:一个百货大楼的电梯坏了,老板便要找人把它修好。中国人、印度人和德国人都想来接活。印度人报价3000;德国人说:“我们材料和技术好”,因此报价5000”;而中国人却以10000元的天价接下了这个活。缘由是这个中国人找到了项目负责人说:“5000给你,2000给我,剩下3000交给那个印度人做”。 由此可看出,小人假如居于上位,政治便会腐败,国家便会不得而治。君子则刚好相反,不论多大的利益摆在他面前,只要不符合于义,不符合于道,都不会取一分一厘。故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亦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哪怕符合于道,取了,首先想到的也是天下苍生而不是自己。故范仲淹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之谓也。所以,一个君子圣贤的人格德行和胸怀都可以从这方面体现出来。 由此观之,一个国家必需要君子与贤臣在位,方能和谐大同,长治久安。故孔子云:“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又云:“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天下无所措手足。”此乃治国之道,不行不知也。 党,就是党羽,这里指在政治中和社会上结为同党,谋利谋私。结党,便是奸诈的小人为了更好的谋得利益,集结起来,相互私助营利,作恶偏袒。为君者管理国家时,必定要留意朝中结党结派,互袒互利的状况发生。因为一旦这样,贪官污吏的势力便会强大,政治便会腐败至极。而在政治上,假如有小人之党,便应有君子之朋出现相与之抗衡。而为人君者,必当明是非善恶,分清小人之党和君子之朋,并把小人之党铲除于朝,天下方能大治。朋党论云:“故为人君者,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从这段可以看出,一个君子为人处事的才智。只有矜而不争,才能时刻保持严谨,庄重坦然,才能临大节不夺,不怒而威;才能与人和谐相处,别人才情愿和你交往。只有群而不党,才能在互补中不断提升自己,才能不受不良之友的影响和误导,从而趋善远恶。如此,才是君子之为,圣贤之为。 中庸高校读后感100字 中庸高校论语的感悟篇二 中华文化博大精神,作为一名中国人,我认为,国学经典才是我们语文学科真正所学习的,总之,论语记载了仁,孝,信等道德范畴,我们必需要仔细阅读这一部学习的典籍。我认为,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很少有著作能够像论语这样许久而深远地影响着中国的历史。也正因为这样,我对论语的看法一向是只敢仰视而不敢触及。 在今年暑假,我又从书柜中找到这本书,揣摩一下内在的文字。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简洁意思就是三个人里面必定有一个是我的师傅,而经过我们的揣摩以后,得知: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让我们在学习方面,要学会虚心,告知我们一个虚心使人进步,傲慢使人落后的道理。 所以我认为,论语不但教我们学习的学问,还让我们学会了怎样处人遇事。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溢自己的过程,怀着开心的心情去对待它。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也在强调温习旧学问的重要性,还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体会、新发觉。从表面上看,要“温故知新”很困难,但只要你换一个角度去想,总会有新的发觉。而我们也从过程中获得了更丰富的阅历。孔子的这学习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现代教化人士提倡的。 通过细读论语,仅阅几句话,就收获了这一学习方法,我们真的应当多看一看这些古文,让其他人对你刮目相看!这也是对现在初中阶段文言文的一个练习。 论语,它就像一盏引导我们向前的明灯,教会我们做人,论语就是一种教化,子曰:“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 中庸高校读后感100字 中庸高校论语的感悟篇三 作为一个学生,我每天都要读书,不仅仅是课本,还有丰富多彩的课外读物。我喜爱看的课外读物里最让我爱不释手的是儒家学派的语录集论语。虽然我还不能透彻地理解其中非常深邃的道理,但我依旧想用我浅薄的理解跟大家共享一下这本书。 论语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语录集,全书共有20篇492章,其中的内容可谓是博大精深,其中的道理可谓是能让人受益终身。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想必同学们都听过这句话,这句话是告知我们要常常复习学过的学问,从而有新的理解和新的体会,这样就可以把学问驾驭得很坚固,就可以当别人的老师了。作为学生,我们更须要有温故而知新的精神,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学习起来就会更轻松地驾驭新的学问。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信任大家都对这句话也是再熟识不过了。这则语录的完整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它的意思是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必定会有一个人可以当我的老师。我们应当学习他们的优点,而对于他们的缺点,我们就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可以和另外一句语录一起理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我觉得这都是在教给我们怎样能更好地提高自身修养。 我还喜爱一则语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没错,你不喜爱的东西,不要强压给别人,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同时也告诫我们,假如你想要求别人做什么,首先要自己本身也情愿去做,这样才是敬重他人。 我之所以喜爱这本书,是因为它可以教你怎样更好地做人和做事。论语一书对我的一生将有很大的影响,我要好好珍藏起来,不断地吸取它的精华,让它的精髓代代相传! 中庸高校读后感100字 中庸高校论语的感悟篇四 论语中庸高校读后感1000字(精选5篇) 论语是我国经典读物,涵蕴了我国的文化经典,看完论语,你知道怎么写好一篇论语读后感吗?你是否在找正打算撰写“论语中庸高校读后感1000字”,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是一部记录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化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不少言论颇具哲理,闪耀着才智的光线 论语十则主要讲两大方面:一是讲学习方法和学习看法;二是讲有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论语使我懂得如何处世待人,教给了我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看法。其中有几句论语,我受益非浅。“温故而知新。”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它的意思是:温习旧学问后,就会有新的发觉,新的体会。我对这句话有较深的体会:我时常会拿起小学时的课原来复习,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有时还能发觉一些以前不曾留意的新的学问,由此可见复习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讲的是处世之道。意思是:自己所厌烦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别人的身上。不是吗?自己不喜爱的事或物,怎么可以强施到别人身上呢?举个例子吧:开学时,_要发新课本给同学,假如她/他发觉有一本课本缺了个角或有破损,就立刻发给了别人,这就是错误的做法。我们应当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假如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间该多么的美妙,多么的和谐啊!“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终落叶的。读了这句话,可想而知,松柏是多么坚韧不拔,是那么经得起恶劣环境的考验。我们不正须要这种精神吗?不论在如何恶劣的环境中,都应当坚毅不屈,高风亮节!抗战英烈吉鸿昌,面对着敌人的酷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烈士罗学瓒在狱中坚毅不屈,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共产党员贾起面对国民党的严刑拷打,但他镇静冷静,英勇不屈,严守党的隐私这些烈士,他们这种坚毅不屈的品行,是多么令人肃然起敬!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免不了要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决不能退缩,应当坚毅面对,鼓起志气战胜困难,勇往直前!通过学习论语十则,使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遇到困难,就得去克服它;还懂得了处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华文化博大精神,作为一名中国人,我认为,国学经典才是我们语文学科真正所学习的,总之,论语记载了仁,孝,信等道德范畴,我们必需要仔细阅读这一部学习的典籍。我认为,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很少有著作能够像论语这样许久而深远地影响着中国的历史。也正因为这样,我对论语的看法一向是只敢仰视而不敢触及。 在今年暑假,我又从书柜中找到这本书,揣摩一下内在的文字。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简洁意思就是三个人里面必定有一个是我的师傅,而经过我们的揣摩以后,得知: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让我们在学习方面,要学会虚心,告知我们一个虚心使人进步,傲慢使人落后的道理。 所以我认为,论语不但教我们学习的学问,还让我们学会了怎样处人遇事。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溢自己的过程,怀着开心的心情去对待它。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也在强调温习旧学问的重要性,还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体会、新发觉。从表面上看,要“温故知新”很困难,但只要你换一个角度去想,总会有新的发觉。而我们也从过程中获得了更丰富的阅历。孔子的这学习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现代教化人士提倡的。 通过细读论语,仅阅几句话,就收获了这一学习方法,我们真的应当多看一看这些古文,让其他人对你刮目相看!这也是对现在初中阶段文言文的一个练习。 论语,它就像一盏引导我们向前的明灯,教会我们做人,论语就是一种教化,子曰:“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 作为一个学生,我每天都要读书,不仅仅是课本,还有丰富多彩的课外读物。我喜爱看的课外读物里最让我爱不释手的是儒家学派的语录集论语。虽然我还不能透彻地理解其中非常深邃的道理,但我依旧想用我浅薄的理解跟大家共享一下这本书。 论语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语录集,全书共有20篇492章,其中的内容可谓是博大精深,其中的道理可谓是能让人受益终身。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想必同学们都听过这句话,这句话是告知我们要常常复习学过的学问,从而有新的理解和新的体会,这样就可以把学问驾驭得很坚固,就可以当别人的老师了。作为学生,我们更须要有温故而知新的精神,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学习起来就会更轻松地驾驭新的学问。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信任大家都对这句话也是再熟识不过了。这则语录的完整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它的意思是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必定会有一个人可以当我的老师。我们应当学习他们的优点,而对于他们的缺点,我们就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可以和另外一句语录一起理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我觉得这都是在教给我们怎样能更好地提高自身修养。 我还喜爱一则语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没错,你不喜爱的东西,不要强压给别人,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同时也告诫我们,假如你想要求别人做什么,首先要自己本身也情愿去做,这样才是敬重他人。 我之所以喜爱这本书,是因为它可以教你怎样更好地做人和做事。论语一书对我的一生将有很大的影响,我要好好珍藏起来,不断地吸取它的精华,让它的精髓代代相传! 一个人的经验阅历再丰富,肯定没有书上说的事情多,而一个人的一生时间又是有限的,不行能事事都懂,那怎么办呢?只有学,从书上学,当然这仅仅是学的一种方式,其他比如听别人说话,看别人做事,看别人是如何胜利如何失败的,这也是学,但主要还是通过看书学,正所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学了怎么办呢?还要学为所用,力求学有所成,还要练习。学再多不用,那也是白学,学一点用一点,把学到东西和实际的生活相结合,去解决问题,这是学的目的,也就是习了。用一个例子来讲,数学中有许多公式,先学公式,然后再用公式答题,这就是习了。 学习又是件欢乐的事,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而好学者则乐学。有的同志一看到书就犯愁,看一会就看不下去了,坐不住人沉不住心,学不进去,当然就找不到学习的欢乐了,试想,书籍是一个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和浓缩,徜徉在思维的海洋中,能静下心来想些事,应当是很华蜜的。我中考之前,因为得病没能复习,回校后自我加压,有时一节课做一道物理题,反复验算,心无旁鹜,精神世界全沉醉在数字中,这种投入的感觉特别好。我觉得一切感官刺激都不如投入的感觉好。解答问题之后的胜利感,更是外人无法想像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这个挚友,信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真挚友的概念,我信任是相同的。挚友有两种,真的和假的。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不错,挚友也如此,如水连绵,至清至纯,以水为托,相与相助,有这样的挚友来往,自然是件愉快的事。假挚友就是建立在利益关系之上的,利益是这种挚友关系存在的前提,假如二人之间没有了利益,自然也就不是挚友了,或者说,这样的人也就不能称为挚友了。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说的土点,可以译成,人家不知道咱能,而咱不生气,咱不就是君子么?这话在现实社会更有道理。现在有些观点认为,有一分力使非常力,有一点能就逞十点能,稍有一点成果就了不得了,写了几篇稿文章就要出书,唱了一首歌就拿自已当明星,太浮躁了,用农村俗话说,唯恐别人把他当愣子。我倒觉得,一个人的本领是有限的,或者说,在某一方面肯定有比你强的人,首先要做的是韬光养晦,厚积慢发。那种好出风头好充能显像的心态万万要不的,早晚也是要吃亏的。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论语·卫灵公 这段经文出自论语·卫灵公第十五。意思是孔子说:“一个有德行的士君子应当矜持、庄重,而不会与别人争斗;会和谐的与人相处,而不会结党营私。” 这段经文中孔子讲了一个士君子应当何以处众的道理。矜,是矜持、庄重、肃穆的意思,这是一种很高的人格境界。假如一个人能达到矜,必是德行人格厚重,境界才智高深,常人无法比拟的。这种人特别坦然,因其人正心正,为人正直,刚正不阿,不卑不亢,所以在面临一些重大事务时会显得很泰然。而正是这种时候,人须要进行冷静的思索和选择。能够做到“矜”的人,无论天大的事,都会坦然面对,不会轻浮焦躁。故圣人云:“临大节而不行夺”。 相反,小人则不泰不矜,傲慢自大,自以为是,喜好彰显表现,每当大事来临之际,却显得焦躁担心,无所适从,不堪一击。故孔子云:“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此之谓也。 争,是争吵、争斗的意思。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精神的核心便是争,是博弈与争夺。不论过程手段,只在乎最终的结果,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这是一种很不好的理念,有害于道,会破坏社会政治秩序。而如今的中国正是这种状况,拜金主义严峻,人们为了达到目标和盈利,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其缘由便是近百年来,受到西方资主义的文化入侵。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们把竞争博弈作为社会生产和发展的推动力,才导致这一后果。 西方资本主义强调竞争,西方国家也因此博得国际政治和军事上的地位。但这仅仅是它的文化硬实力,在其硬实力背后有文化软实力支撑,那便是西方的信抑体系和核心价值观。西方清教徒认为经商是上帝赐予他的使命,因此,经商便有了神圣的合法性。无论从事政治事务还是经商,这都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正因为这样,西方才会出现比尔盖茨这种赚了一辈子的钱,最终全部奉献给了社会的宏大企业家。这都归结于一个文明的文化软实力,而我们只学到了西方近代文明的硬实力,没有学到他们的软实力。所以才导致这么多的负面结果。 当然,西方的软实力我们也学不来,因为软实力要符合地域人文,也就是历史文化的合法性。因为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人文,每个文明都会有适合于自身的政治制度,而这种政治制度一旦更换历史文化背景便不能发挥原有的功效。就犹如热带植物到了高原地带生存不了。所以我们才要制定出符合于华夏文明和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儒家讲“体用不二”,这也进一步说明白“中体西用”的不对之处。 群,是群体、群众。这里指与人相处得很好,很和谐和谐,很简单相处共事。孔子云:“君子易事而难悦也”,君子虽然很好共事相处,但却难以取悦。因为君子的德行远在常人之上,能辩是非,明善恶。通常,小人在行事时,为了能讨领导喜爱,赐予他更好的机会与利益,便会对上司领导进行谄媚、拍马和贿赂。而许多领导上司也是小人德行,乐于接受。在利益面前,当然原形毕露。 曾有人举了一个例子来讽刺如今的中国人:一个百货大楼的电梯坏了,老板便要找人把它修好。中国人、印度人和德国人都想来接活。印度人报价3000;德国人说:“我们材料和技术好”,因此报价5000”;而中国人却以10000元的天价接下了这个活。缘由是这个中国人找到了项目负责人说:“5000给你,2000给我,剩下3000交给那个印度人做”。 由此可看出,小人假如居于上位,政治便会腐败,国家便会不得而治。君子则刚好相反,不论多大的利益摆在他面前,只要不符合于义,不符合于道,都不会取一分一厘。故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亦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哪怕符合于道,取了,首先想到的也是天下苍生而不是自己。故范仲淹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之谓也。所以,一个君子圣贤的人格德行和胸怀都可以从这方面体现出来。 由此观之,一个国家必需要君子与贤臣在位,方能和谐大同,长治久安。故孔子云:“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又云:“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天下无所措手足。”此乃治国之道,不行不知也。 党,就是党羽,这里指在政治中和社会上结为同党,谋利谋私。结党,便是奸诈的小人为了更好的谋得利益,集结起来,相互私助营利,作恶偏袒。为君者管理国家时,必定要留意朝中结党结派,互袒互利的状况发生。因为一旦这样,贪官污吏的势力便会强大,政治便会腐败至极。而在政治上,假如有小人之党,便应有君子之朋出现相与之抗衡。而为人君者,必当明是非善恶,分清小人之党和君子之朋,并把小人之党铲除于朝,天下方能大治。朋党论云:“故为人君者,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从这段可以看出,一个君子为人处事的才智。只有矜而不争,才能时刻保持严谨,庄重坦然,才能临大节不夺,不怒而威;才能与人和谐相处,别人才情愿和你交往。只有群而不党,才能在互补中不断提升自己,才能不受不良之友的影响和误导,从而趋善远恶。如此,才是君子之为,圣贤之为。